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doc
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议
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议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环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我们珍贵的地球家园,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并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
一、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继续满足他们的需求。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
鼓励企业生产和销售环保产品,同时推动公众选择绿色消费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 开展节能减排行动。
提倡节能减排技术和方法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发展可再生能源。
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以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1. 设立自然保护区。
划定并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
2. 禁止非法狩猎和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阻止野生动植物的滥捕滥猎。
3. 引导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方式。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是对环境的一种破坏。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点建议:1.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
采取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排放的废弃物量。
2. 加强水资源管理。
鼓励人们节约用水,避免水的浪费和过度开采。
3. 促进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交通系统,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加强环境教育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政府加大环境教育投入。
建立并完善环保教育课程,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new)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考探究: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类型多样错误!二、产生原因1.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系统。
2.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应用体验不可少———--——(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c B.dC.e D.f解析:1.D 2.C 第1题,由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 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一、依托良好生态园林基础,不断提升园林绿化水平青岛依山傍水,植被繁茂,自然风景优美,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生态绿地结构布局。
但是,从总体上看,城市的园林特色尚未得到充分体现;空间布局上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外围生态绿地建设有待加强。
应以自然山水公园为主体,以滨水带状绿地为纽带,以专类公园为地域文化标志,以街旁绿地为点缀,构建绿色空间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青岛“山、海、城、岛、河、湾”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保留城市自然山体、河流水系、海岸绿地、湿地等,形成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和区域绿地构成的绿地系统,构建绿色空间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以沿海基干林带、沿河绿化带、沿路绿化带为生态廊道,以海岛、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库涵养区、山头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全市域生态体系,构建“一核、三区、三廊、多点”的生态网架。
均衡发展公园绿地。
要在原有城市绿地基础上,以轴线、廊道联通大型公园绿地,合理放置绿化广场、公园、小游园形成绿化节点,使大、中、小公园有机结合。
尤其是浮山、太平山综合公园、百果山、午山四大城市“绿肺”。
目前,大部分居民周末的去处一般是城市公园,尤其是老年人,公园几乎已经成了他们的必去之地,因此,加强对公园的绿地建设是及其重要的。
合理布局生产绿地。
要按照生产性、观赏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整个市域范围协调生产绿地,以点状形式分布其间,从而发挥最大的效益。
合理布局生产绿地有利于城市的美观,有利于整个城市的绿化和空气清新。
在布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根据季节调整绿地的类型,使其跟城市景观协调一致,在体现城市的现代美的同时,为城市带来清凉绿色的感觉。
改造提升居住绿地。
要将居住区绿地与其它绿地类型相结合,扩大原有绿地面积,增加居住区内的游憩、保健和游乐设施。
居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改善,跟绿化用地的设置有很大关系。
目前,由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空气质量日益下降,尤其是空气中的微尘物质,给广大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要充分利用居住区内及周边的水体、绿地,将各类绿地有机串联,使居民一出门就能步入绿色走廊。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计划
高中地理集体备课计划谭慧才仁高娃2014.06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
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探索出适应学生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力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打好基础,充分做好应考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集体备课内容备课内容为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核心是要阐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从而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章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教材就当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案例形式,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3教学建议:(1)、本章的引入可复习必修2的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2)、教学中要始终以人地关系原理为教学核心,因此不必过分集中深入分析案例本身,而是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最终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教学中可适当利用全球生态破坏、我国生态破坏分布图,进行类比分析,同时重视区域内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分析。
三、工作目标与具体措施1、目标(1)、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生态保护建设建议
生态保护建设建议
生态保护建设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我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出台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格处罚,确保法律的执行力度。
其次,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
加强生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完善环境保护设施和设备,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科技水平。
第三,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法律制裁,同时鼓励和奖励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行为,促进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同时,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了解,增加相关知识的普及度。
第五,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形成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建设的合力。
政府应加大对生态保护建设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和创新,开展环保科研和技术创新。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生态保护是全球问题,需要各国
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共同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建立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总之,生态保护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改善校园环境建议书
改善校园环境建议书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在这个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来改善。
因此,我谨向您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改善校园环境的建议:一、加强绿化建设,增添生机校园是学生们的第二故乡,一个绿树成荫、花香弥漫的校园环境能给人一种亲切而温馨的感觉。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加大对校园绿化的投入,增加树木的种植数量,以及增加花坛和草坪的面积。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绿化活动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改善教室设施,提升学习舒适度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室设施还有待改善。
我们建议学校更新教室的桌椅设施,配备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我们也建议学校增加教室的空调设备,确保学生在夏季和冬季都能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环境保护,营造宜居校园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学校更应该起到引领作用。
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教育和宣传,设置更多的垃圾分类垃圾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确保校园的整洁和卫生。
四、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校园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我们建议学校增加艺术类、体育类等各种类型的社团和俱乐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同时,学校也应该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造力。
五、加强安全防范,保障学生安全学生的安全是我们学校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们建议学校在校园内增加安全监控设施,加强对教学楼、宿舍楼等重点区域的安全保护。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改善校园环境是一项需要全体师生、学校领导的共同努力的任务。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纳并落实这些建议,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们在这里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生态文明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也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和规避。
第一,生态环境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生态资源,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已成为严重的问题。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水草失守、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
第二,生态并不受到足够的重视。
许多人仍然抱着经济发展的思想,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外来投资和工业化进程也侵占了许多生态环境,包括国家重新兴起的森林伐木问题、矿业和农业开发、捕捞和捕猎等。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严格性不足。
尽管政府颁布了许多环境法规,但执法不够严格,效果也不够明显。
这使得个别企业和个人有机可乘,非法进行环境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大力推广生态文明的概念,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扩大环保教育的普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加强管理和监管。
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实施更环保的政策。
对个别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破坏行为,应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保证其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参与人民群众。
加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监督,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
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环保,促使企业深入实施绿色发展。
第四,大力推进环保科技、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的实现。
这不仅要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也要加强企业对环保技术使用程度的管理和监督,通过技术创新,有组织地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们取得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全面宣传、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加强法律法规管理和建设监督,加强公众参与,持续推进环保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充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和意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
构建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结构体系
构建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结构体系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在规划、建设和运行阶段对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建议。
在高等教育中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结构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环境科学人才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教学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探讨构建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结构体系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目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提升。
首先是在知识方面,学生应当掌握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运用该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在技能方面,学生应当熟练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具备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环境评价的能力。
最后是在素质方面,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是构建有区域特色的教学结构体系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环境管理领域的相关理论。
为了使学生对这些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内容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原理、环境管理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
还应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问题。
2. 方法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包括现地调查、环境质量分析、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方法等。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操作流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软件工具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科学领域也涌现了许多应用软件。
生态环境部 建议提案
生态环境部建议提案建议提案:生态环境部应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措施一、加强水资源保护1.建议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污染和破坏行为。
2.推行水资源合理利用制度,加强节水意识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加强大气污染治理1.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
2.加强大气污染源的排放监测和数据公开,提高治理效果的可衡量性。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2.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工业废弃物和土壤污染源的管控。
四、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1.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增加资金和技术支持。
五、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1.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推动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度。
六、加强环境执法力度1.加强环境执法力量和能力,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威慑效应。
2.加强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七、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1.加大环境教育力度,推广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2.加强对环境保护成果的宣传,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八、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1.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2.加强环境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和装备。
九、加强环境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1.制定环境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2.加强环境政策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建设1.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制度建设,提高法律执行力度。
2.加强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保护受损环境的权益。
生态环境部应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措施,从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区建设、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环境执法力度、环境教育和宣传、国际合作和交流、环境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出发,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整合部门资源,强化培训和宣传,加大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
二是环保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投入面窄,特别是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需求面大、带普遍性、历史欠账多。
三是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部门职责有交叉,自然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矛盾增多,自然生态保护监管难度加大。
四是自然生态保护基础工作薄弱,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手段,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作还未全面开展。
五是基层环保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普遍存在编制不足的问题,乡镇机构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环保管理辐射力不够。
二、加强生态补偿和农村环保工作的建议(一)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一是在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中,按照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制订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
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各地政府必须确保完成的职责任务,切实强化工作考核。
对按时完成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达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地区,兑现相应的补助和奖励;对环保工作任务未能按时完成、区域生态环境不达标的,扣减相应的补助和奖励。
各级财政逐步增加预算安排,重点支持生态补偿效益明显的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水、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及管理办法,加大各项资源费使用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并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
三是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继续支持和鼓励生态脱贫等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方式。
四是加强环境污染整治。
严格执行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制度,导致水质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责任方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实现交界断面水质达标。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让人们知道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2.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管理,对环境污染者进行严格的处罚,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3. 推广清洁能源。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研发,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保护环境。
4. 加强生态保护。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减少城市污染和垃圾的产生,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
7. 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
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8.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技术的水平和效益,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9.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实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0.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和监管,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健康。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生态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绿化环境建议书
绿化环境建议书尊敬的读者:绿化环境建议书尊敬的读者,您好!为了改善我们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我将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第一,加强绿地建设为了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我们应当加大绿地建设力度。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在新建楼盘中分配一定面积用作绿地,以确保每个小区都有绿化的空间。
其次,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在办公区域建立绿化带,增加自然元素的存在,提高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最后,学校应加强植树造林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推广植物美化植物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大力推广植物美化。
首先,市政府应该鼓励居民在小区门前或阳台上种植花草,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美化周围环境。
其次,商业区域可以考虑在街道两旁种植花卉,增加商业区的美感,吸引更多人流量。
最后,学校可以开设园艺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养护,培养学生的绿化意识。
第三,注重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注重这一方面的工作。
首先,政府应制定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其次,商业区域应设置垃圾分类桶,并进行定期清理和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学校可以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第四,倡导环保出行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在出行方式上我们应该倡导环保出行。
首先,政府应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在城市中建设更多的地铁和公交线路,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其次,企事业单位应鼓励员工骑自行车或步行上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最后,学校可以提供自行车停车点,并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学生骑自行车上学。
尊敬的读者,以上是我对绿化环境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通过加强绿地建设、推广植物美化、注重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以及倡导环保出行,我们可以改善居住环境,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谢谢阅读!此致敬礼。
保护区建设与建议
保护区建设与建议摘要: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万物皆受其影响。
其中,感受最深的当数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类生物。
污染物不仅能在个体水平上使生物发生生理、生化、遗传方面的异常反应或死亡,还可引起生物种群、群落结构的破坏,以至一定区域内生命的绝迹。
面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和生物受损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减缓海洋生物物种的非正常消失,就成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
从本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展开了海上"圈地"运动,即设立(有的称为),为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不堪环境的改变而面临灭顶之灾的物种,留下一片尽可能无异于它们祖先生息、繁衍的"乐土"。
有许多国家都建立了。
我国有,,,,,,和生态保护区。
关键词:保护区保护生态背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
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
偶尔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
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目前,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一青岛保护区建设(一)是搞好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
委托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驻青海洋科研部门先后编制了《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海域生态修复规划和海洋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规划,为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科学、规范奠定基础。
生态环境建议书范文
生态环境建议书范文生态环境建议书范文环境问题是我国的重点问题,以下为大家分享的是生态环境建议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CN公文站!生态环境建议书范文(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在满足人民群众迫切愿望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热议话题。
代表、委员纷纷就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生态建设等话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创建渝东南国家公园推动生态保护走向深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何平表示,这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举措,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非常令人振奋。
何平说,渝东南地区是重庆的生态保护发展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渝东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以武隆为例,森林覆盖率达到6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以上。
而且,依托良好的生态,武隆构建起绿色、低碳的生态产业体系,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但在生态环境的保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何平说,比如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不够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力度不大、范围较小,森林等自然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等,不仅影响了地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也阻碍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改革特别重视,迫切期待这些改革事项尽快在基层落地生根。
”何平建议,在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后,尽快考虑创建渝东南国家公园,从国家和市级层面,对渝东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指导,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理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制定特色生态产业激励办法,建立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对重大生态产业统筹布局,在用地指标、项目资金、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享受了生态产品的发达地区应对生态保护地区进行补偿,推动渝东南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2024年生态区建造整改方案
2024年生态区建造整改方案
一、生态区整改背景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各种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保护生态系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国决定对生态区进行全面整改。
二、整改目标
1.提高生态区的绿化覆盖率,减少土地水源污染,实现生态环境恢复与持续改善。
2.加强生态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区的抗灾能力及可持续发展水平。
3.优化生态区的规划布局,促进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绿色、环保、宜居的生态区。
4.提升生态区的生态文化软实力,培育绿色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区。
三、整改措施及建议
1.加强垃圾分类与处理,建立健全垃圾处理体系,减少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减少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修复生态景观,恢复植被,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打造美丽的生态风景区。
4.增加生态区湿地面积,保护水资源,提升地表水质,改善水环境。
5.加强社区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四、整改效益
1.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大气质量,净化水源,改善水质。
2.促进经济发展,培育绿色产业,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地方税收。
3.提升居民幸福感,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形象,提高生活品质。
2024年生态区建造整改方案到此结束。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议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以下是我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一些建议:1.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各类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通过立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绿色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排放和废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4. 加强环境教育。
从小学开始,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5. 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6.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加大对受污染土地、水域和大气的治理力度,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7. 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水质标准,保障人民饮水安全。
8. 推广可持续农业。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9.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绿化率,建设生态城市,减少城市污染和环境破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0.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推动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共同制定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环境建设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建议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人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守护者,应该尽量避免浪费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其次,加强污染治理。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加强大气、水质和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推动城乡环境整治,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的能力,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再次,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留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植被恢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应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其功能。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控和评估,定期发布环境质量信息。
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环境污染者和破坏者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制度和执法机制。
总之,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污染治理,保护和修
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环境建议书
环境建议书
尊敬的领导:
我们都知道,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
态平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环境意识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形成全社
会共同关注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2. 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治理力度,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
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环境
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4.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鼓励资源回收利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相
协调。
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湿地等重要生态环
境的保护力度,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以上建议仅代表我们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引起您的重视。
环
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相信在您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环境保护成就。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一、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定位课程标准知识目标细化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第一节2、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荒漠化的防治——以3、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推及世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成因。
4、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并懂得运用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1、理解水土流失的含义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第二节2、掌握黄土高原过渡性的地理位置展问题,诸如水土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人为原因及其危害防治因,森林、湿地等开发4、理解水土流失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并懂得运用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第三节1、了解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目前的主要分布区护措施。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2、知道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理解雨林的三大全球环境效益—以亚马逊热带雨林3、结合图表分析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及其原因为例4、了解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雨林的保护措施第四节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湿地的功能湿地的开发和保护—2、掌握湿地减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洞庭湖或三江平3、了解保护湿地的措施原为例二、教材分析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必修三的教材围绕着“区域可持续发展”来开展。
根据必修二第六章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因此本章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作为区域地理的第一个专题,本章教材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也非常重要。
对于我国来说,荒漠化的危害影响特别大,西北的沙漠化、东南的红漠化、西南的石漠化等比较明显;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森林的减少,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减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
因此,本章选择了这两个典型案例来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和环境的危机意识。
2、学情、学法分析本章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在各种媒体中经常出现,所以该部分知识学生理解的难度相对较低。
但高二学生在区域地理知识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方面较弱,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积累地理知识,完善地理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时,我们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如读图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归纳法、示意图法(思维导图)等。
让学生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近四年( 2013~2016 )各地及全国高考考查方向考点各地高考卷全国卷荒漠化的防治2013 海南卷【选】18~20 2013 全国卷 2【综】 362014 江苏卷【选】25、 16 2014 全国卷 1【综】 362014 广东卷【选】 32015 山东卷【选】5、 62016 上海卷【综】31~332016 海南卷【选】16水土流失的防治2013 重庆卷【选】9~112013 江苏卷【选】11、 122013 安徽卷【综】2013 重庆卷【综】2016 浙江卷【综】36( 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2013 山东卷【选】1、 2湿地的开发和保护2013 海南卷【选】13、 142015 天津卷【选】8、 92015 安徽卷【综】35( 2)、(3)考查特点:1、全国卷直接涉及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只在2013 和 2014 年分别考过一题,内容均与干旱半干旱区的风沙相关。
2、各地方卷考查几率较大,每年都有。
长三角地区考查几率最大(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3、无论选择还是综合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以及典型区域(大部分考的都是中国区域)4、深度、难度和灵活性都不大5、广州市、各区统考考查方向:主干知识+区域背景四、教学建议总体建议课堂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既“区域背景+ 生态问题的分析”。
1、夯实区域背景,精析区域内部整体性和差异性(以荒漠化一课为例)地理位置——逐条经纬线带读、默写、落实。
高频考查区域(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单独挑出,着重记忆。
气侯——着重分析降水在区域内的变化,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水源、土壤——西北地区总体干旱缺乏水源,以沙质土为主;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灌溉农业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河流——重要山脉、河流的识别,记忆,落实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①学会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②学会描述某地的水文特征③学会描述某地的降水分布特征④学会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⑤学会描述某地的整体性特征2、生态问题的分析明确核心概念明确区分以下概念:①环境问题 VS环境污染 VS 生态破坏②荒漠 VS荒漠化③荒漠 VS沙漠④荒漠化 VS水土流失。
这部分有充足的图片可以提供给学生,采用读图分析法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概括能力。
纵深挖掘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考试中难度相对较高的原因分析题主要就是在考这部分的内容,因此在讲解时过程要细致,原理要清晰。
以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为例:注意总结不同区域生态问题在形成原因、对应措施上的差别包括不同区域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区别、不同区域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区别、不同地区盐碱化成因的区别课后训练相关建议①选择典型例题,高考题、模拟题,避开偏题难题。
②近两年来,危害描述及成因分析题考查几率较大,学生得分率较低;措施类题目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得分率高。
③注重答题模式的建构,注重规范表达,累积常用术语(例:分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时的高频用词——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陡坡开垦、毁林开荒、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大水漫灌。
)3、增补概念及图表概念:荒漠化(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季节性轮牧、土地利用类型、农牧交错带)森林锐减(板状根)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垂直节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湿地破坏(湿地、天然湿地、人工湿地、沼泽、富营养化、蓝藻、赤潮)图表: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世界生态破坏分布图、中国生态破坏分布图、中国“三北”防护林区造林示意图、坎儿井示意图、农田防护体系示意图、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巴西地形图、巴西人口分布图4、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教学中要始终以人地关系原理为教学核心(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时候、怎么办),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最终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突破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口自然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五、近四年典型高考题汇总(20 13 山东卷 )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 2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A. 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地表径流减少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D.Ⅰ、Ⅲ、Ⅱ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2013 海南卷 )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3~4 题。
3、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3 海南卷 ) 右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5~6 题。
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6、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8、( 2014 广东卷)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2014 江苏卷)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9 -10 题。
9、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10、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保护农田(2015 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1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13、 2014 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 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月至次年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 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 5 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 6 分)14、( 2013 高考题安徽卷) ( 35 分)图 13 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 世纪 90 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 )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 10 分)(2 )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14分)(3 )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11 分)(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