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并发症探析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作者:卢庆弘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8期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它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但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脱位与半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感染、骨折、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肢体不等长、假体术后损坏、血管神经损伤等,现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脱位与半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带来了痛苦。
主要原因有[1]:①人工股骨头直径过小应力过于集中,脱位发生率增高。
使用小股骨头(22 mm)可使脱位发生率明显增高,使用限制性衬垫则降低。
目前一般使用股骨头直径为28 mm,髋臼直径≤54 mm。
②有效股骨颈长度过短。
如果髋臼假体植入位置太高或太偏内侧或选择股骨颈假体太短,股骨柄假体置入在内翻位,股骨近端骨组织去除过多,会引起股骨颈长度过短,从而导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减低,关节容易脱位。
③股骨假体颈部与髋臼缘的撞击。
髋臼假体置入后,必须彻底清除髋关节周围骨赘或溢出的骨水泥,否则这些硬物在髋关节活动时会起到杠杆作用,极易造成关节脱位。
④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或松解过度。
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张力,可能是导致关节脱位的重要原因。
⑤术后护理不当或康复失控[2]。
过屈、过度外旋、内收等极易脱位。
为避免术后脱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4]: ①术中保持正确的前倾角,前倾角过大或过小均易发生脱位。
插入假体时,可在假体柄孔内插一斯氏针控制正确角度,防止击入时假体转动。
②适当扩大髓腔,不宜过大,同时假体座外侧紧贴大粗隆,增加抗扭转力矩,避免假体松动旋转而改变前倾角。
③髋臼帽置入角度要正确,站立时正常髋臼开口缘与地平面呈45°角,向前倾与矢状面成40°角。
人工髋臼帽的安装角度应力求在生理状态, 保证人工关节活动度大,且稳定。
髋臼帽前倾角度过大易发生前脱位,过小或后倾易发生后脱位。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
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
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
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 4周内。
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
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
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
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
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
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
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
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
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
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
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
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
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 本文参考文献见光盘)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3 - 1 8 )
( 本 文编辑 :马超 )
孙亚峰 . 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与外剥 内扎术治疗Ⅲ 一Ⅳ度 非环状 混合 痔 的临床 效果对 比[ J / C D] . 中华临床 医师杂志 : 电子版 , 2 0 1 3 , 7 ( 9 )
中华 临床 医 师杂 志 ( 电子 版 ) 2 0 1 3年 5月 第 7卷 第 9期
C h i n J C l i n i c i a n s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Ma y1 , 2 0 1 3。 V o 1 . 7, N o . 9
4 0 6 4- 4 0 6 6.
后 外侧 入Leabharlann 路 小切 口全 髋关 节 置换 术 治疗 股 骨 头坏 死
吴向坤 刘 永 西 鲜 文峰 王 刘 玉 严丽 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外侧人路小切 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优越性。方法 2 0 0 7年 5
月至 2 0 1 2年 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 死并 行全髋关 节置换术患者 5 2 例( 6 8髋 ) , 分为试 验组 和对 照组 , 试验
进行 比较 , 现报道如下 。
一
.
2 .手术方法 、 假体材料 : 本组所有 患者 均采用 U 2股骨柄 假 体( 台湾联合公 司) , 假体采用钛合金制造 , 臼杯金属帽为钛合 金 多孔涂层 , 内衬为超高分子聚 乙烯 。MI S T H A: 分为前 、 后路手 术 入路, 后外侧入路具有暴露清楚 、 操 作方便 、 不 损伤臀 中肌 、 不影 响置换关节 功能 等优 点 , 但脱位率较高 , 操作不 熟练易损 伤坐骨 神 经 J 。本研究试验组 2 7例均采用后外 侧切 口, 后外侧 入路小 切 口手术方 法 : 患者健侧 卧位 , 患髋在 上 , 以大粗 隆为 中心做 一 长约 8~ 1 0 c m左 右 的弧形切 口线 , 切开 皮肤 、 皮 下组织 及臀 肌 筋膜 , 沿臀大肌纤维钝性分离 , 但 不切断臀 大肌 , 内旋 患肢 , 标记 并 切断外旋 肌群 , 注意保 护坐骨 神经 , 切开关 节囊 , 用缝线 在髋 臼后缘标记 , 避免损伤 , 髋 关节脱 臼后 , 测 量股骨颈 截骨长度 , 锯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脱位的多种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 并发脱位 的多个相 关因素的危险度及相应的预 防和处 理对策。方法 : 分析 l 0 例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选择 患髋既往手术史、 8 2 手术入路 、 臼前倾 角、 髋 髋臼 外展 角 、 骨 头旋转 中心 垂 直距 离进 行 多 因素 Lg t 股 oii 归分 析 。结 果 : 0 sc回 l28例 中发 生脱 位 4 4例 ( .%) 36 。患髋 既往 有手 术 史的 患者发 生脱 位是 无 手术 史的 1 .5 025倍 ; 外侧入 路 发生脱 位 的风 险是 前 后 路 的 1 .7 65 3倍 ; 臼前倾 角 <1。 患者 发 生脱位 是 前倾 角l。 2 。 3 7 0 , 髋 0的 0 ~ 0 的 .7 倍 前倾 角 >2 。 生脱位 是 0发 l。 0 的 8 0 l ; 臼外 展 角 >5 。 患者 脱 位 是 4 。 0 的 7 8倍 ; 骨 头 旋 转 中心 垂 直 距 离 0 ~2 。 .l 倍 髋 0的 0 ~5 。 . 股 >3 l 的 患者脱位 是 <3 l 的 2 9 8 。结论 : 0rT nl 0rT nl .0 倍 患髋 既往 手 术 史 、 术入 路 、 臼前 倾 角、 臼外 展 手 髋 髋 角 、 骨 头旋转 中心 垂直距 离是 影 响全 髋 关 节置换 术早 期 并发脱 位 的重 要 因素 , 股 术前做 好 髋 关 节周 围软 组织 和 骨质 的评 估 ; 术 中保 持 髋 臼前 倾 角 1。 0 、 臼 外展 角 4 。 0 、 骨 头旋 转 中心 垂 直 距 离 在 0 ~2  ̄ 髋 o ~5 。 股 <3 n , 力修 复关 节囊 、 整好 关节周 围软 组 织的 张 力和 平衡 , 防止 术后脱位 的关键 。 0/n尽 l 调 是 [ 关键 词 ] 全髋 关节 置换 术 ; 位 ; 关 因素 脱 相
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分析
照 比较 , 总 结 如
(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9. 1 0 O
越资料川(
S ) 爪 多样 本均 数 比较
采H J 方差分析 , 川 I , S I ) t 愉 岭 比 较 小 资料 与 方 法 问 差异 按 = 0 . 0 5水 准 , P< 0 . 0 5
前 外侧 入 路 与后 外侧 入 路 在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中 的 疗 效 分 析
詹 远 平 5 3 6 1 0 0广 西 北 海 市 卫 生 学 校 附 属 医 院 外
一
也很 少 。 【 』 前 比较 常 用 的 自‘ 髋 关 节 前外 侧入路 及后外侧 人路两 种 . . 2 0 0 6年 8月 2 0 1 1 年8 J 1 收 治 行 全 部 令 髋 关 节 置 换 术患者 1 5 2例 1 6 1 髋, 进 行 同颐 分 析 和 对
侧 卧位 , 常规 定骨盆 A绀 手术按常规 后外 侧 入 路 手 术方 式进 行 , 术 中切 除 后 侧 部分 关 囊 , 假体复位后常规将切断 的外
旋 肌群 缝 合 丁 股 骨 大 转 于 I 。B组 手 术 使用 改 良前 外侧 切 口 : 取 髋 火 节前 外 侧 切 口, 切 丌 阔筋 膜 及 臀 大 肌 与 阔筋 膜 张 肌 之 肌 隙 , 山臀 中肌 的前 2 / 3和 后 1 / 3之 问 进入 , 切断臀 I 十 1 肌前 2 / 3在 大 转 子 的前 侧 部分 附 着 , 保留后 1 / 3 , 切断 臀 小 肌 , 牵J r 暴 露 髋 节囊 前外 侧 , “ H” 形或 “ r 『 1 . . 形 切 父 囊 , 将 _ F 肢 外旋 脱化 关节 , 暴 露 股骨头 、 颔, 用 摆 于 股 骨 颔 小 转 了 f 方 0 . 8 C I n做 截 骨 , 取 …股 骨头 、 颈, 把 H o — ∞∞蛔¨ h m a n n托 钩 牵 丌 肌 肉 , 切 除髋 F 1 唇, 切 除 关 节 内滑 膜 , 清王 里圆韧 带 去 残 留 , 保留 父 节囊 。余 卜 髋 臼侧 安 装 闩 杯 的 手 术 方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进展
3 2 2 假 体安 放位 置 不 良 假 体 位 置 的正 确 置 入 ..
是决 定 THR长 期疗 效 和术后 关 节稳 定 性 的 重要 因
素 。假体 置 入 时 , 臼假 体 应 前 倾 1 。 2 。 俯 倾 髋 0 ~ 5, 4 。 5 , 骨 假 体 中立 位 置 入 , 倾 1 。 1 j 0~4 。股 前 0~ 5 。 髋 臼前 倾角 过大 易 发生 前 脱 位 , 倾 角 过 小 易 发 生 前 后 脱位 ; 俯倾 角 过 大 , 臼对 股 骨 头 覆 盖 不 够 , 发 髋 易 生上 脱位 , 倾 角 过小 , 臼外 展 时 , 骨 大转 子 易 俯 髋 股 与髋 臼外 缘发 生碰撞 , 发生前 脱位 或 后脱位 。 3 2 3 髋 关 节假 体 大小 不 适 人 工 股 骨 头 直径 过 .. 小 , 力 过 于 集 中 , 位 率 增 高 。使 用 小 骨 头 ( 2 应 脱 2 mm) 使 脱 位 率 明 显 增 高 , 用 限制 性 衬 垫 则 降 可 使
关 节周 围软组 织张 力过 低 。如 患者术 前有 较长
时 间卧 床史 、 一般 情 况 差 、 关 节 周 围 肌群 变薄 、 髋 肌 肉萎缩 、 张 力 小 致 术 后 髋 关 节 不 能 维 持 正 常 张 肌 力 ] 或 因既 往 手术 引起 的广泛 组 织 松解 和术 侧 肢 ,
关 。
髋 关节 脱位 好 发 于 THR 后 早 期 , 后 3个 月 术 迟 发性 脱位 较少 [ 。早 期脱 位 是 指 在 THR 后 6周 6 ] 内发 生 , 约 1 4 1 2的 脱 臼发 生 在 术 后 1个 月 大 /~ / 内, 而翻修 术 后 脱 臼发 生 几 率 更 高 , 1 ~ 5 且 6, 9 6 9 的脱 臼患 者会 再次 发生 脱 臼[ 。早 期脱 位常 发生 在 7 ]
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论文
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thr)后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总结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术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和预见性护理,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thr) 并发症预防[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72-01髋关节功能障碍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病因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愈合不良,其他尚有少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1],药物治疗疗效差。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改善病废髋关节功能最重要的手段,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感染、人工关节脱位、假体松动、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1 临床资料我院从2008年4月-2010年4月共收治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8例,11例(36髋)行thr的患者,其中男14例(15髋),女17例(21髋);年龄66-80岁,平均70.3岁;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压和/或心脏病6例,老慢支7例,其中并发两种以上5例。
均选用外侧入路,其中骨水泥型13髋,非骨水泥型15髋。
通过手术前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本组术后关节脱位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其它均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干预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准备常规照胸片、心电图和血液生化检查,决定手术治疗后控制合并症;做好血型检查和交叉配血试验;给予营养支持、静脉补液和抗生素的应用;术晨备皮,缩短备皮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减少术后伤口感染机会[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1.2 心理护理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好的情绪能消除精神紧张,放松肌肉,促进消化与吸收,同时也能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调节激素代谢,术前针对性地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手术和治疗,同时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髋、膝关节及其主动肌的功能锻炼,为术后康复及预防深静脉血栓作好准备。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对比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术后康复和护理,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操作技术也至关重要。
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术中使用的入路方式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常见的两种入路方式为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
直接前侧入路是指通过在髋关节前方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接置换整个髋关节。
这种入路方式能够较容易地暴露整个髋关节,操作空间较大,有利于手术者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
而前外侧入路则是通过在髋关节外侧切开皮肤和软组织进行置换,相比直接前侧入路,操作视野受限,但可以减少对髋关节肌肉的损伤。
针对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优缺点,有必要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在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方面的差异。
这样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选择方案。
通过对大量临床资料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将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并发症率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对疗效对比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指导医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患者的情况和手术需求,以实现个性化医疗的目标。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揭示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发展与进步。
1.3 意义关于的内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而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
直接前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是常用的两种入路方式,它们各有优势和劣势。
通过比较这两种入路方式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单切口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体会
失血 量是 38m , 7 l而标 准切 口是 54m , 且前 者 比后者 更快 0 l并 的恢 复至正常步态 , 术后 的 X线 片结 果采用 Br c 技术 评价 ar k a 9%为 A或者 B aa ua 5的研 究通 过 5 3 。Nkm rt 【 J 0例微 创 和 4 2例
整 个 手 术 需 要 在透 视 下监 视 , 此 也 未 能 广 泛 开 展 【I 因 2。
2 治疗 方 法
2 1 术前 准备 术前除 做常 规检查外 , X线 片上用模板 测 . 在
量、 预计假 体的大小 、 颈的长短及股骨距 截骨的位置等 。术 前 3 分钟静脉给予抗生素 。 o 2 2 手术 方法 . 采用全 身麻醉 , 留置尿 管。取 侧卧位 , 固定
微创 后外 侧切 口是一种类似 于传统后外侧切 口的手术方 式, 是对传统后外侧切 口方 法 的一种改 良。手术 体位取 侧卧
骨盆。以大转 子为标志 , 做稍斜 切 口, 长约 8c 对较 胖病人 m,
切 口延 长至 1 m。切 口长 度 23在大转 子顶 点 的远 端 ,/ 2c / 13 在近端 。术 中注 意保 护坐 骨 神经 , 关节 后脱 位 , 髋 暴露 小转 子, 小转子上 10~15c . . m处至大转子基底部 连线 哉骨去 除股
端 切 口 , 型 骨 刀 在 股 骨 大 转 子 内侧 凿 入 股 骨 近 端 髓 腔 , 腔 盒 髓
助就可以获得好的操 作视野 , 在切 口暴露较 好时 扩髓 钻可 以 直接按传 统方法使用 , 当然 也需要助手协 助患 者体位 的配合
Cf et等【研究 了 5 l n i o 4 m J 2例经后外 侧入路的 T A, 中 2 H 其 4例采
改良小切口后外侧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分析
a n拉钩进入坐骨结节 。去 除髋 臼上唇 残余 , 根据髋 臼试 模确定 髋 臼外杯并用螺钉 固定 , 放入 聚 乙烯 髋 臼 内杯 , 逐 渐扩 髓腔 打 入股骨假体试模 , 圆凿去 除 股骨颈 残余 后放 人股骨 假体 , 同时
治疗 指标 、 H a r r i s 评 分和髋关 节功能恢 复情况 。 以期为 临床 全髋 关节置换术提供参考依据 , 现报 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节使之脱位 , 剥离关节 囊和 软组织 以暴 露小 转子 , 使 用摆锯 截
断股骨 颈 , 取 出股骨头 , 然后在髋 臼前方 放置拉 钩以平移 股骨 ,
弯向后的弧形切 口, 长 度6—1 0 c m, 切口 2 / 3位 于远端 , 1 / 3位 于近段 , 切 口近段 大致 与臀大 肌纤 维走 向一致 , 达 到髋 臼外 上 缘体表水平 。切开皮肤 和皮下组织 , 钝性 分离深筋膜 下臀 大肌 和阔筋膜浅面 , 沿粗隆后 缘切 开臀 筋膜 , 向上沿臀 大肌 纤维 走 向切开部分臀 大肌纤维 束 , 然后钝性 分离关节囊 、 肌 间隙 , 扪及
低 手 术对 关节 组织和 神 经 的创 伤 , 减 少术 中 出血 量 和 术后 引流 量 , 保 证 假 体 的稳 定性 , 从 而加 快 髋 关节 功 能
恢 复和 改善预 后 , 在 提 高手 术成 功率和 生 活质 量方 面具 有非 常重要 的意 义。
【 关键词 】 髋关节置换术 ; 髋 关节疾病 ; 髋 关节功 能恢复 ; 手术入路
・
7 6・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实用医刊 2 0 1 3年 4月第 4 0卷第 8期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材料为人工髋臼以及人工股骨头,过去由于医疗水平不够发达,两者的材料均为金属材质,并发症较多,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除了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还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以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有哪些①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案,但在术中依然会有风险的发生,在术后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就是其中一个,也是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主要包括前脱位和后脱位,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一个月至三个月之内,术后的频繁活动也与脱位有关,下床时过度伸腿也有关,当然手术过程中的复位不当也有一定联系。
②术后感染:有研究表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约为4%左右,术后感染很容易造成术后恢复缓慢,也有可能存在较高的病残率。
引起术后感染的原因较多,手术环境、伤口清洁不当、术后伤口处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术后感染的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合理的使用预防性的抗生素,术前和术后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出现可能造成致命性的肺栓塞。
由于手术人群老年人居多,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的康复以及活动会逐渐减少,更加增加了血液的凝固,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④假体磨损:人工髋关节的假体磨损,垫跟头之间磨坏或碎了,这是假体磨损和碎裂的并发症。
还有假体松动,髋关节置换术后,因为活动太早或不合理的运动,在骨头跟人工假体之间骨头没长好,过度暴力会引起假体松动,松动就出现关节疼痛、不舒服,这样的患者可能需要做翻修手术来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时间在临床上医生常喜欢将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康复分为短期和长期两部分。
短期康复包括在极少或没有辅助器械的情况下行走,放弃使用止痛药,转而服用简单的非处方药物,一般在10至12周内就能康复。
经后方及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入路的比较研究
分及假体的位置 、 血沉及 C 一反应蛋 白。结果 : 所有病例均获得 随访 , 出血量 、 术后并发症 、 术后 1 2周 H r s ar 评分及假体 的位置 、 i 术后疼痛评分经统 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5 。 . )在外侧人路血沉及 C 0 一反应蛋 白较高 ( P≤00 结论 : . o 5 后方及外侧微创全 髋关节人路均体现了满 意的临床疗效 , 后侧人路创伤较小。
c mpiain .Re u t T ee ee o df rn e b t e h wo p ra h s i rg d o he e gh o h s i icso , o l t s c o s/ s: h r w r n iee c s ewe n te t a po c e w t e a t t ln f te kn n iin h r t
维普资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 0 7年 第 3 2卷 第 9期 (o ra o o g igMe i l nv ri 1 7 Vo.2 .) J un lf Ch n qn dc i sy2) . 1 No9 aU e t 0 3
临床研究 文 编 0 3 6 ( 0) — 9 0 章 号: 5 3 6 0 0 0 1 3 2— 22 79 9 —
o e t g t e H r s hp soe c mp n n a s i i n a r c m l a o s S t t a y s nf a tdf rn e e o n p r i i , a i i c r ,o o e tm p io n a d m j o pi t n . t ii l i ic iee c s w r f d an m r l o tn g o ci a sc l g i n e u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
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
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
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4周内。
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
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
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
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
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
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
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
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
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
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
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
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并发症及其护理研究进展
生 于股 骨近 端骨质 重建 的过程 , 常伴 随假 体松 动 、 骨 溶 解 和疼痛 , 而 导致 关 节 表 面置 换 手 术 失 败 。术 进 x 线摄 片复 查 , 助 于 了解 骨 质重 建过 程 , 有 可有 效避
免严 重并发 症 的发生 。 1 3 股 骨 头缺 血 坏 死 其 与 HR 术 后 股 骨 颈 骨 . A
2 0年后 又逐 渐 兴 起 。与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oa hp ttl i 后 对 肢体 的运 动及 疼 痛 情 况 进 行定 期 检 查 和 了解 、 部分 股骨 头 , 为 年 轻 及活 动 量 大 的患 者提 供 至少 能 等 同 于 THA 疗 效 的 治疗 方 法 L , 时 为后 期 的 翻 1同 ] 修 提供 了 良好 的条 件 [ 。虽 然 HR 疗 效 更 佳 , 2 ] A 但 有 一定 的并发 症 , 护 理 和治 疗 工 作 提 出 了 新 的要 对 求 。本 文 应 HRA 日益 兴起 之 势 , 索其 常 见 并 发 检 症及 护理 研究 , 旨在 提高护 理人 员 的认 知水 平 , 做好
的金 属离 子对 人 体 的影 响 目前 尚无 定 论 , 其 可 穿 但
绝大部 分发 生 在术 后 1年 之 内 。Ama aulh等l ntl a _ 6 ]
认 为 , 代 HR 术后股 骨颈 骨折 的发生 率 在 0 ~ 现 A 2 之 间 。针 对 亚 洲 人 群 , s i等 [ 对 5 Nihi 7 ] O例 患 者
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研究
马多用 量小 切 口组 为 ( . 84 .2 g 常 规 组 为 ( .4±0 3 ) ; 切 口组 术 后 2 0 7 0 4 ) , - 11 .9 g 小 4h引 流 量 为 (6 .4± 73 ) L 常规组 为 ( 1.0-8. 8 m ; 后 6个 月 髋 关 节 H rs 分 , 切 口组 为 2 58 6 .4 m , 31 5 I 6 3 ) L 术 - a i评 r 小 (94 ± .5 分 , 8 .4 57 ) 常规组 为 (5 6 ± .9 分 , 8 .7 62 ) 以上各指 标两 组差异 均具有 统计学 意义 ( 0 0 )小 P< .5 ; 切 口组 术 中失血量 为 (9 .4 6 . ) L 常规 组 为 ( 1. 1 2 3 ) L 两 组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132 ± 0 1m , 25 2 ±5. 2 m ,
瘘取石可以加强尿路引流, 保护肾功能 , 容易控制术前尿路 感染 ; 对于大的结石或形状不规则的结石 , 经皮肾穿刺造瘘
小 切 口与 常规 后 外 侧 入 路全 髋关 节置 换 术 的 比较研 究
施 能槐 朱展 标
570 ) 420 ( 西南丹县 人 民 医院 , 广 南丹县
【 摘要】 目的 比较小切 口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行单
镜经 尿道 、 输尿 管 或人 工 瘘 道送 达 结 石部 位 。取 石 可能引起的返流感染、 降 低对尿路的损伤有积极 的作用。取石时可视手术情况终止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
生在术后 3 天之内。据美国 M y 医院报道首次手 O ao
术后 的脱 位 率是 2 %t, 龙殿 等 闭 道 16例髋 关 . q顾 4 报 4 节置 换后 假 体 脱位 6例 (.%)我 院骨科 20 41 ; 05年 1 月一 2 1 年 6月 期 间髋 关 节置 换 术 15例 , 后脱 01 1 术
Jns8 例 , oe)6 于大粗隆顶点切断部分臀 中肌支点 , 术 毕需缝合 ,T 形切开前侧关节囊 。采用后外侧入路 “” ( ohr2 例 ,沿肌纤维间隙钳 l分开部分臀大肌 K ce)9 生 纤维,在外旋肌群大粗 隆支点处切断梨状肌、孑上 子 肌、 闭孔肌 、子 孑 下肌等外旋肌 , 术毕需缝合 ,T 形切 “”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原 因分析
周 峰 . 晓 峰 周
( 西安 市 临潼 区人 民 医院骨 科 , 陕西 7 0 0 ) 1 6 0
f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 骨头坏死 ; 股 髋关节置换术 ; 假体脱位
【 中图 分 类 号】 R 8 . 6 74 【 献 标 志码 】 B 文
髋关节置换术是 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等重要手
・
2 3・ 6
肌 、 孔肌 、 下 肌等 外 旋 肌 , 毕 需缝 合 ,T 形 切 闭 荇 术 “” 开后 侧关 节囊 , 关节 囊后 侧组 织损 伤较 大 。 对 由于髋 关节 的结 构 及人体 站 立 时生 理趋 势原 因 ,髋 关 节后 脱位 占全 髋关 节脱 位 的 8 %~ 0 在 患者 处 于屈膝 5 9%。 屈 髋 及 内收髋 关 节时 , 部受 到外 力 时 , 工 股 骨头 膝 人
部分臀 大 肌纤维 。 大粗 隆支点 处切 断梨状 肌 、子 在 子上
脱位 2 男女各 1 第 1 例, 例。 例为 4 岁男性患者 , 2 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并发症探析
摘要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行外侧入路的并发症。
方法选择120例行外侧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研究,为所有患者行1~4年的随访调查,观察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总结并发症应对措施。
结果120例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15/120),其中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各3例,髋臼磨损、异位骨化、关节深部感染各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双下肢长度差>2 cm者2例。
结论行外侧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容易发生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下肢不等长、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给予其积极的应对。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外侧入路;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等疾病的高效方案,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等症状,促进关节外形与功能的恢复。
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类创伤性的手术,容易引起肌肉功能障碍、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影响到预后效果[1]。
但是,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时,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差异[2]。
本院此次对外侧入路的120例全髋关节置换者实施研究,回顾分析了其并发症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为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男53例,女67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3.12±8.54)岁。
其中,61例为股骨头坏死,32例为骨关节炎,7例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12例为股骨颈骨折,8例为强直性脊柱炎。
1. 2 方法取健侧卧位置于手术床,使背部与手术床呈45°角,将软枕置于健侧的髂部、肋部、大转子、外踝部、膝盖外侧,使头部高度与躯体的中轴保持平行。
于股骨大转子下部8 cm处作切口起点,从股骨外侧缘行走,经由大转子顶端,到达后上方10 cm部位时为止。
切开阔筋膜,将其张肌向前方牵拉,臀中肌向后牵拉,使臀中肌的深部结构与股外侧肌充分显露。
采用电切刀将之腱前部切断,纵向分离股外侧肌,使股骨大转子显露。
找到与止腱相距0.5~1.0 cm的部位,将髋关节的外旋短肌群切断,实施缝扎止血,然后向后翻起外旋短肌群的近断端,稍作分离后,显露髋关节囊,可扪及股骨头。
以电切刀将臀小肌起腱、髂股韧带及转子间嵴部位的股外侧肌起腱切断,对患肢进行内收、外旋等动作,将股骨头脱出,显露髋臼。
清除髋臼部位的增生骨质,以髋臼锉将髋臼到软骨下骨点部位进行磋磨,使其均匀出血,对髋臼大小进行测量,并进行试模,置入髋臼金属杯。
对下肢进行屈曲与内旋,使股骨近端显露,对股骨近端的髓腔进行扩充,并置入股骨柄假体。
妥善安装大假体,对髋关节进行复位,冲洗伤口,止血,缝合切口,以敷料对其加以覆盖。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监测生命指标。
治疗后行1~4年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0~85 min,平均手术时间(58.52±14.35)min;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为1.2~3.5 d,常规防感染时间为3.0~5.5 d;患者住院时间为9.5~19.0 d,平均住院时间(12.20±2.51)d。
1.0~4.0年随访期间,120例患者的并发症如下:3例(2.50%)假体松动,3例(2.50%)人工关节脱位,1例(0.83%)髋臼磨损,1例(0.83%)异位骨化,1例(0.83%)关节深部感染,4例(3.33%)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1.67%)双下肢长度差>2.0 cm,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2.50%(15/120)。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外侧、前外侧、后外侧、后侧入路等入路方式,不同的入路方式在患者预后效果、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别,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极为必要[3,4]。
本院此次选择的120例患者均为行外侧入路手术者,15例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达到12.50%,与其他报道提出的发生率大致相同[5]。
研究者对120例患者几类常见并发症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并发症应对策略,如下所示。
3. 1 假体松动(3例)假体与骨组织无法顺利结合、假体不牢固、假体磨损、骨水泥混合不够均匀、骨吸收、前倾角失误均是引发假体松动的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术前应当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与骨量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假体,并妥善地安置假体与前倾角。
3. 2 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此并发症是髋关节置换最常见并发症,可使患肢功能受到影响,严重者还会造成致死性的肺栓塞。
目前,低分子肝素可用于术后抗深静脉血栓治疗,疗效较高,医师可在术前及术后采用这一药物为患者行预防性干预。
此外,也可在术后帮助患者行早期下肢肌肉功能锻炼。
3. 3 双下肢不等长(2例)双下肢长度相差>2 cm,容易引起支撑跳跃步态及坐骨神经麻痹等问题,主要分为功能性不等长、器质性不等长两类。
如要降低此并发症发生率,必须在术前对不等长类型加以分析,准确判断骨盆倾斜的可修复性以及骨盆、腰椎的代偿存在与否。
3. 4 人工关节脱位(3例)这一并发症也较为常见,但因外侧入路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小,发生率稍低于后外侧入路等,原因主要包括软组织的早期张力较差、髋臼缘和假体颈撞击、患者活动不当、感染、假体松动下沉等几点。
术前,医护人员应当为患者髋部肌肉实施全面检查及评估。
术中置入假体时,确保髋关节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选择外侧入路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双下肢不等长、关节深部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在围手术期对其加以干预,以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碧霞.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8):149.
[2] 张晓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并发症与护理对策. 安徽医学,2011,32(4):536-537.
[3] 陈波,黄海洋,杨政伟. 髋关节强直畸形16例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疗效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2):2460-2462.
[4] 赵德伟,崔大平.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分析.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132-135.
[5] 张娇. 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促进LBP和sCD14的表达. 免疫学杂志,2013,29(3):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