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的图片教学——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合集下载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

传统的英语教学追求了语法和词汇的熟练掌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美育的渗透改变了这种状况。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语言知识,还能欣赏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作品。

在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歌曲、英语诗歌和英语小说等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体现在教学方式上。

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主,学生只起到接受和记忆的角色。

美育的渗透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在美育的渗透下,英语课堂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语言学习的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还体现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上。

传统的英语课堂注重规范和纪律,教室布置简单,缺乏艺术氛围。

美育的渗透改变了这种学习环境。

在美育的引领下,英语教室可以变得更加温馨和美丽,墙上贴满学生的艺术作品,桌子上摆满鲜花和绿植。

可以在教室中设置音乐角和艺术角,供学生欣赏音乐和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欲望。

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还体现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上。

传统的英语课程评价主要依靠考试和测试,重点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

美育的渗透改变了这种评价方式。

在美育的引领下,英语课堂的评价可以更加多样化,包括学生的艺术作品,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学生的合作能力等。

通过这种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美育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美育的引领,英语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化,学习环境更加美丽温馨,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多样化。

这样的英语课堂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人文素养,最终达到教育的综合目标。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崇高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实践证明,英语美学教育作用是很大的。

通过英语美育,学生在增长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与高尚的审美情趣,感受一定的感受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推动英语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美育的主要方法有:1.将美育渗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即贯穿于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寓教于美,以美启真善,以美佐教学。

英语美育既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也不是纯粹的美育,它与艺术学科(如音乐、美术)美育是有区别的,它是英语教学中的美育,达到交际能力与审美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

2.课内外整合,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课外美育要采取以学生为主的策略,教师做宏观指导,超前指导和及时指导,采用耐心辅导,课内弥补的方法。

3. 课内美育,教师要主导,体现美化自身,树立榜样,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著名教育家克莱顿·柯伦在《教学的美文》中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学的素质怎样进入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方法时,他们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

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美学素质,更要不断提高美学素质,在教学中塑造美的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首先教态要美,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

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他(她)的仪容、风度、服饰、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

因此,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要端庄大方,衣着要美观得体,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可以为教学活动营造一个美的氛围。

其次,语言要美。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

浅谈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学, 培养学生 的英语思维能力 。一名 专业英语 教师 的教
课堂教学 。伴着悦耳 的音乐节 奏 , 学生 吟诵和感 受音乐
的美 , 领悟语言 的艺术特色 , 升欣赏能力 , 提 在音乐 中掌 握英语语法知识 , 一举多得 。
2 关 的 教 材 .
新 版英语 教材 , 佛是 一个 五彩 斑斓 的世 界 , 仿 讲述 着一个个 动人 的故事 , 显示 着教材灵 魂 的魅 力 。通过学 习教材 , 学生们 明 白了保 护 自然环境 , 爱护动 植物 , 保护 国家文物 , 懂得 了要做一个 意志坚强 的人 、 实的人 、 诚 乐
学生的情操 , 美化他们 的心灵 ,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一 门语 言教 育学科 , 的美 , 它 既不 像艺 术 美
那样外 显 , 容易被 人赏识 和接受 , 也不像 语文 学科 的名 篇佳作 比比皆是 , 易使 学生 激 发欣 赏 美 的激 情 和 能 容 力 。在英语课教学 中如何实施 审美教育 , 多教师 感到 许
高 , 堂教 学 内容 因此较 易为学 生所 掌握 , 可 以借 助 课 也

些学生喜欢 的英文流行歌 曲 , 合英语 知识进 行音乐 结
自然 流畅 的语 调 、 抑扬 顿挫 的节奏 点 , 能使 学生置 身 于 良好的语肓学习环境 中 , 保证 教学信息在 传输 的过程 中 发挥最佳 的效能 , 在潜 移默化 的熏 陶中培养学 生 良好 的 英语听 力、 语音 和语 调 。英 语 教 师必须 坚持 用 英语 教
1 教 学 参 考 学
教 学时 空
浅 谈 美 育在 英语 教 学 中的渗 透
广西 南宁 市第十 四 中学琅 东校 区( 3 0 8 易 明 50 2 )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作者:蒋红侠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22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同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挖掘课内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本文以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说说我的做法。

一、挖掘文本内容,让学生发现生活美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材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以话题为单元。

集中词汇、句型、语法、文本的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模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如第三单元 Home 第七课Time to Tidy,主要讨论个人房间物品的摆放情况。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Jenny房间整理前后物品摆放位置的变化,感知文章的主题,其次通过填写表格等方式获取Jenny房间整理前后物品摆放变化的细节信息,并结合表格信息进行内化,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语言输出活动。

除了学习文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张Jenny房间的照片,物品摆放杂乱无章,Jenny坐在床上,周边放满了生活用品。

完成阅读之后,学生们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屋子里面的东西归位,摆放整齐。

然后全班交流分享,学生们可以画出图片,可以是示意图,也可以是思维导图等形式。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完成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自己也会潜移默化的向他们学习,同时通过房间整理前后的对比,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要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从而逐渐养成了整理房间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美育、德育教育,引领学生发现身边的環境美,行为美,心灵美。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美育”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渗透“美育”,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感悟,使他们在多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

首先,英语教师可以运用美的艺术形式来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例如,在讲解英语文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和美感。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更加敏锐地感知语言和文学的美。

其次,英语课堂中可以加入相关的美术、音乐或者戏剧元素,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英语写作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润色文章的同时,利用相应的图片或者音乐来布局文章,体现文化和艺术的内涵。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英语语言,使其在写作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艺术与文化的魅力。

再者,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朗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讲解英文演讲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并借助相应的诗歌或者音乐作为题材,来创作自己的演讲或课堂演讲稿。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文学艺术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英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课外赛课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可以开展英文歌曲创作比赛、英文戏剧比赛、英文朗诵比赛等等。

这些比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艺术感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多元文化意识,使其从多个方面受益。

综上所述,把美育元素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艺术体验和审美能力。

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多加利用美育手段,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语言学习和文化艺术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试论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受 ;潇洒得 体的身姿手势 ,无 时不在感 染着学生 ,可 以使学 生
加 深 对 知 识 点 的理 解 、记 忆 及 巩 固 。
现行课本知 识接近 生活、体现生活 ,情景性强 ,是 一个多姿 多彩 的百花 园,犹如一个 大舞 台,老师与学生在舞 台上尽情表演着来 自 生活 的角 色 英语教 师们必须集言语 、表 演、造型等艺术手段 于一堂,全方
i l i a t t e r .W o r k h a r d e r f r o m n o w o n . ’ ’
苏霍 姆林 斯基 说过 : “ 教 师 的教学语 言修 养在 极大程 度
上决定着 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 动的效率 。”英语教师 的语 言艺 术水平直接 关系到课堂教学 的质量 。教师纯正流利 的语音 、 自 然流 畅的语调、抑扬顿挫 的节 奏能使学生置身于 良好 的语言学 习环境 中,保 证教学信息在传授 的过程 中发挥最佳 的效能和作 用 ,在潜移 默化的熏陶 中培养 学生 良好 的听力技 巧和 英语语音 语调 。教师 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 言,要在简 明、准确 、形 象、 生动 、幽默 、风趣 和韵律 、节奏等 方面下功夫 。英语 教师 必须 坚 持用英语教 学,既让学生在英语语 言环境 中享受美育教 育,
情活泼 ,衣着 美观得体 ,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 的愉 悦 ,又为教 学活动创造 了一个美 的氛 围。教态美包括仪容 、风度 、神情、 目光 、一言一 行等等 。 “ 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把对 学生的 爱化 为一个温柔 的眼神 、一个会 意的微笑、一句暖心 的话 语、

育教育 ,在教学 过程 中应渗透美育树立正确 的审美观 ,具备浓厚的美育
又 让 学 生 学 到 了英 语 。 同 时 ,相 应 的 “ 体 态 语 ”要 尽 可 能符 合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美育”是指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艺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习惯和品质。

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学生的审美修养的培养,二是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因此,“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情感品质和创新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首先,美育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口语的提高。

在英语课堂上,美育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唱歌、朗读英文诗歌、演讲等形式来加强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语法练习技能。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英语发音和语法规则,还能让他们锻炼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更快地建立自信。

其次,美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品质。

在英语课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情感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和自我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英语中,学生通过创作英文歌曲或英语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还能够促进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果。

最后,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在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舞台艺术作品的例子,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英语小说、剧本等来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这些艺术活动还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分享,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谊。

总之,“美育”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是有益的。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品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将多种文化艺术活动结合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出发探讨学生的更多英语学习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学生在文化艺术中轻松愉悦地学习英语。

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教育质量和英语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

中学英语教学中美育渗透

中学英语教学中美育渗透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美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

学校美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音乐、美术课堂,而应该在各科教学中渗透体现。

比起其他学科,外语课堂进行美育教育,尤其在教师形象、教学思路、教学艺术、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美育渗透,更能体现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教师形象常言道:“教师者,为人师表也。

”教师朴素大方的衣着会引起学生的好感。

同样教师授课时的姿态、神情、手势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思路,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过分严厉会使学生高度紧张,使其注意力不在仔细听讲,努力思考上,而是想方设法回避老师。

教师的形象美除了讲究神情外,还应讲究讲课的姿态。

一位教师讲课的姿态如果不拘小节,就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因此,英语教学中特别强调老师授课时的形象美。

英语老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精神风貌,要自始至终精力充沛,用自己的活力去振奋学生的学习精神,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神态表情,要和蔼可亲,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为“美”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思路美的教学思路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整体和谐,既不能颠三倒四,也不能重复累赞;还表现为每个环节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并且衔接自然。

美的教学思路必然使学生产生美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感知、记忆和运用等认识活动得以优化。

美的教学思路不是靠灵感,而是靠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和精心设计而获得的。

三、教学艺术外语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它潜藏于教态教法、语音表达、板书书法之中,一位出色的外语教师总是努力将教学艺术化,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外语教学是向学生传授语言和社会科学知识,课堂气氛往往沉闷、呆滞。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单纯地凭借语言来解释、分析语言,而要利用简图、表格、公式及一些形象性的媒介传授归纳信息,并辅以表情、手势(或体语)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作者:徐玉珍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4期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文化美,让学生感悟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

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爆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

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 What can you hear? 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如当响起“Are you happy ?Do you know? Clap your hands…”的歌曲时,学生们一边唱一边跳,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让学生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其乐融融。

这些“美”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一、美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美育不仅仅是课程设置或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转变。

美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这与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理念相契合。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美育理念,是一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英语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英语诗歌或散文,通过背诵、朗诵,让学生领略英语文学之美;通过音乐和美术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更可以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美术作品或戏剧作品,拓展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或观赏一些艺术作品,对其进行描述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通过戏剧表演,让学生模仿并体验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以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美育理念,不仅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与文化熏染的结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英语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文化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兴衰和独特魅力;通过介绍美国的民谣和诗歌,让学生感受美国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节日、习俗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之美。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感恩节、圣诞节等美国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美国文化对家庭、友情、爱情的追求和表达;通过介绍中国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感悟中国文化对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的追求。

三、美育与学科素养的提升美育不仅关乎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更关乎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已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懂学生A、B、C,而重点应该放在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一个基点上,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的审美素质是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要素之一。

审美素质包括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

它有助于人追求真理,憎恶扬善,增进健康,从而促进人的各种素质的发展。

教师的在教学中要积极捕捉教材中美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美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赏美和创美能力,陶冶学生的美育情操,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下面谈谈如何运用英语的功能,渗透美的教育。

1、用教师的形象美感染学生。

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是教师美的生活写照。

教师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在学生心中享有美的形象。

学生希望老师关心他们,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导师、朋友。

这就是对美的向往。

因此教师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表情,就是给学生的肯定、表扬、鼓励和关怀。

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起着传递美感的作用。

教师自身美的仪态、文雅举止,谈吐情态,衣装风貌,都给学生美的感染。

所以教师的形象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它能催开学生心灵中蓓蕾之花。

2、努力使英语礼貌交际用语内化为美的行为和品格。

学生一进人中学,第一课开始就学习礼貌交际用语:“Hello!”, “Good morning!”,“Nice to meetyou!”, “Welcome to our school!”等,礼貌用语本身是人生路上沟通人与人心灵之窗的桥梁,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能给人一种行为美的规范,比如英语中有些固定的表达方式如“Can I help you?”,“You are welcome!”“It’s very nice of you。

”,“Will you please……?”等,这些表达礼貌用语的方式既体现了美的形态的和蔼可亲,又体现了文明的高雅。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由于社会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中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

何谓美育,就是通过显示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上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

可见,美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重要作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其自身的魅力,英美文化有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进行美育很好的材料。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初中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教师要提高英语素养并具备广泛的知识面,用心感知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材料英语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写会画,而且能歌善舞。

除钻研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以外,还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更,与时代的脉搏联系在一起。

现行初中教学材料的排版涵盖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社会的、人文的、如人物传记、体育、音乐、美术、诗歌,还有科技、环境保护、人口等诸多方面都要求教师能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能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才能展现教材中的美育材料,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愉悦的享受,受到美的陶冶。

美育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渗透美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进入角色,很好地把握材料,组织课堂。

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悦耳动听的口语以及手势、姿态语言为学生讲解,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同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使美育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实现。

二、多方面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在课堂活动中实施美育初中教材编排中有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美术、历史、地里等内容。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美育可以通过艺术形式在英语教学中渗透。

英语课堂本身就是一个语言艺术的场所,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英语来感受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

教师可以在教授词汇、语
法等基础知识的引导学生欣赏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

在学习英文
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英美文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艺术手法等,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美育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渗透。

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全
面了解特定的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英
语国家的艺术博物馆、戏剧演出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在
课堂上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模拟英语剧场、艺术展览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展示
作品等方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美育可以通过课外拓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国家的文
化交流活动、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接触不同艺术形式的机会。

组织学生参加英文演讲比赛、语言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
品味。

学校还可以建立英语角、创办英语艺术团队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
发他们的艺术创造潜能。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关键词】初中英语;美育渗透;教学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1.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七年级第一学期我在上第一节英语课时,就让学生知道从现存开始,我们要一起学习英语,这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是一种字母文字,发音优美,让学生体验一种美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去领会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通过语音、语调的学习,让学生反复朗读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欣赏到英语语言的柔和感和节奏感的完美统一。

又如:在教授七年级英语(新目标)上册第五单元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教学挂图、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授课.通过用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Can you do it? 两句型在师生间进行问答练习。

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谈谈自己及图片中的人物所喜欢的体育运动,从而诱发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对不同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优美姿态的欣赏和模仿能力,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具的运用中注意审美性外语教学离不开实物、简笔画、图片或幻灯片、投影机、录像等教具。

在使用这些教具时,教师应注意其审美性。

如在教单词apple,orange时,可通过实物苹果、桔子来进行。

这时所选的苹果、桔子不仅要个大、色泽鲜艳,而且形状要匀称具有美感。

又如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简笔画的线条要流畅,形象要生动逼真,使所画的人或事物跃然于黑板上;同样,使用图片、幻灯片、投影机、录像等教具时,都要注意到构图、色彩、场面的和谐性和审美性。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试论“美育”在英语课堂的渗透
“美育”是对人的美的塑造和培养的过程,是构建优美、和谐、美好的人际生态的重
要一环。

在英语课堂中,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英语的魅力,提升学生的
审美素养和语言技能。

首先,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

英语教育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
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比如
英语文学作品、英文诗歌等,这些作品常常包含了诗意和美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欣
赏能力。

同时,这些作品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也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能够让学生更好
地领悟语言和文化内涵。

其次,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通过美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在课程中增加
许多与艺术相关的话题和素材,如电影、音乐、绘画、摄影等,这些都是英语表达的重要
载体。

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鼓励其使用英语进行创作和交流,可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美育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

最后,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育渗透在英语课堂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修养,使学生面对
世界、面对社会更有自信、更加自主并具有创造力。

这些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而且可以在改变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更聪明。

可以说,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标签:初中英语;美育渗透在人的生命中,美的和美好的东西往往都能够让人有赏心悅目的感觉。

爱美、求美是人的基本心理,对于初中生而言也不例外。

在教学与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享受美,得到美的熏陶,其实也是教育的宗旨和主要目标之一。

一、教师要学会在教材中发掘美作为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要充分的注意去研究教材、认真的备课,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的让英语课的学习和教学更有趣味性。

英语的教材学习不仅是要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表现教材美的内容。

作为初中的英语教师为更好的提高英语课堂的成效,就要用心感知并充分利用教材中审美教学内容。

实际上,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被设计成为具有审美特点的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考虑将一些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特点的教学内容。

如在学习水果类、学习用具、地点等名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词汇用各种电教媒体、彩图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利用这些具有鲜艳的颜色的图片、视频等充分的让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以美的感受去学习、去认知。

与此同时,大量的视觉材料更能给学生以更多的感官上的刺激,如红通通的苹果、游泳的鱼、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都充分的使教学化虚为实,这样十分的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进而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二、创设好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美对于英语而言,其作为一门语言,实际的学习和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将其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的。

如在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中,配上一些音乐让学生融于浓厚的气氛之中,让学生放松心情、感受视听之美。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组织学生利用表演、会话、对话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活动场景。

表演者、观赏者均是审美的主体而存在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到美的东西。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美育不单纯是一种艺术教育,在实际生活中。

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美育可以反映并渗透到教学的诸多方面并以各种方式反映出来。

标签:初中;英语教学;美育;渗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我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注意从以下方面去做:一、让学生感悟教材的内在美初中英语教材仿佛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

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

散发着无尽的美。

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让学生体验教学环节的形象美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

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学生的心扉,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What can you hear?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

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初中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的魅力进行教学。

如在学习“The seasona”时,我让学生画四季的美景,接着再进人Letg talk about the season you like best,版块,在画画、说话中,学生身心获得了巨大的快乐。

初中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初中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138神州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唐金同盘锦市双台子区实验中学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灵活而富有活力,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和成长,其中美育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重点的培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美育渗透到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引导学生去欣赏自然和生活的中的美,实现情感上的熏陶。

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内容及方法,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初中英语;美育;渗透;方法引言随着素质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了新的更高追求,应该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感知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因而在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渗透有着很大的困难,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这样的教学活动才会更有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美育的内容1.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之美,感受美的氛围在当前新版的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单元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不仅介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介绍了国外的风景名胜,还有的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独特风景画,讲述了大自然的神奇故事。

这些都使学生流连忘返,陶醉于大自然中,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不断受到自然美的陶冶。

2.引导学生追求生活之美,接受美的熏陶社会生活美包含有个人的心灵美、形体美,也有人际之间的语言美、服装美,还有属于群体活动的环境美、人情美等。

初中英语课文中表现社会生活美的文章比比皆是可以欣赏到民族风情之美服装之美,还有的宣传了良好的美德。

不分国界,不论远近,文中的风俗、时尚之美,人物的美好心灵、可贵精神与高尚品格,都让学生的心灵为之震撼,品格得到提升[1]。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之美,提高美的品位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所进行的自由创造,艺术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生活美的集中反映,艺术审美是最重要的美育方式。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作者:刘书芬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第07期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美育,特别要抓住课堂渗透,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并感受美、欣赏美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1.教师的语言美教师的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等方面下工夫。

作为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用有节奏感的语调,能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

2.教师的教态美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缩短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3.教师的板书美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的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让学生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

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

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可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中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

教师在课堂里还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这样边听边做,边说边做,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课堂的图片教学——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4-09-01T17:08:56.187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张红
[导读]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较容易理解,对理性的知识则不太容易领悟。

■ 张红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传统的课堂教学相对枯燥乏味,老师慷慨激昂地“演讲”着,学生则沉闷地呆坐着,有的则昏昏欲睡,甚至个别的则呼呼大睡。

此时老师绝对的权威,强制地给学生“灌”知识,不管学生愿不愿意,有没有兴趣;学生纯粹是听众,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机器,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老师只是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相违背。

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改革,需要置入新鲜的血液。

改革需要老师想招,想个法儿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我想到了图片(我说的图片包括课本上的插图﹑教学挂图﹑简笔画﹑照片﹑自制的图片等等)。

因为图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较容易理解,对理性的知识则不太容易领悟。

课本中的图片可使抽象的东西直观化,使学生把看到的东西和听到的英语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看得清﹑想得通﹑听得懂。

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

而图片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形象生动的图像,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为教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为保证教学效果提供有效的工具。

正所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信赖于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实物、动作,图片等创设一定的、真实的、有趣的情景,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模仿中熟悉和感知语言知识。

二、图片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内容, 用文字去表述会比较干瘪, 而用图像去表现时却能显得十分丰满。

因为每一张图片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都有它的意义,都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这些图片或引导或铺垫或具有表达一定的话题功能,与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语言项目相关。

同时它具有现场感强、容易记忆、便于举例等特点,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充分地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而且它可以多方面、多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描述某一事物,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图像教学可以给学生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当老师出示图片的时候,学生会认真对图片信息进行提取,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 结合画面的形象和特点, 展开自己联想,去寻找画面以外的知识点和信息源。

因此,一幅图片带给学生的信息量与想象空间是文字和语言无法比拟的, 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想象。

另外,图片教学依靠形象表达出教学的观点, 学生可以接受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产生或提出新的观点和认识。

这样就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创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开发。

于是我尝试着在教学中使用,效果真得很好。

例如:在8B Unit 5 Grammar “ used to” and “be used to”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呈现一张已经发黄的我的照片,并且说:The photo was taken 10 years ago. I used to be very fat ,but now I am slim; I used to come to school by bike,but I come to school by car now.介绍的时候,加重并重复 “used to”.并把它板书在黑板上。

通过照片和我本人的对比,学生容易且很快明白: “used to” means to talk about a past habit or state.(用图片导入used to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打铁要趁热,接着我又出示一张将在Main task 中提到的Mary的两张图片,让学生模仿上文,说出含有used to 的一些句子。

此时的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S1: Mary used to work in the office of a big company. But now she works for ORBIS. S2: She used to be afraid of flying on the plane, but now she isn’t.然后我在黑板上迅速地画出David的两幅简笔画,一幅画的下面写:last year 7 am get up;一幅写着:now 6am get up.学生会正确地说出:David used to get up at 7am, but he gets up at 6am now .然后把简笔画的人名﹑时间﹑动作变换一下,再操练used to,学生乐此不彼,包括课堂上很少发言的基础弱的学生,课题气氛非常活跃。

(这一步骤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操练used to 的用法)接着我让学生根据Mary的图片,work in pairs编造含有本节课教学内容used to 的 dialogue.
Eg: A: Did Mary use to work in a big office ?
B: Yes,she did.
A: Did she use to be a nurse?
B: No, she didn’t
然后用同样的方式教授“be used to”用法。

再次向学生出示我的照片,并且说:I come to school in my car every day,so I am used to coming to school by car.(在黑板上写下这句话)接着展示三幅Mary 的图片。

Ask:
—What’s Mary doing now?
—She is operating on a patient .(picture1)
—What’s Mary doing now?
—She is sharing her knowledge with local doctors and nurses.(picture2)
—What’s Mary doing now?
—She is giving lessons to the people who want to work for ORBIS.(picture3)然后我说:From the three pictures ,we know: Mary is used to woking on the plane.边说边板书:“Mary is used to woking on the plane”.学生通过视听就能总结出“be used to ”means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we have done regularly for a long time.然后学生根据黑板上的简笔画和实际情况操练“be used to ”
eg: Now David is used to getting up at 6am.I am used to having lunch at school.and so on.
最后给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学会用英语做事,最终具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于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讲述Mary的故事(ppt上有一组Mary的图片),此时的学生仍然兴趣盎然,你会看到weaker students ask stronger students for help,每个小组都不甘示弱,纷纷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那种场面真叫个热烈啊。

此活动既巩固了used to 又练习了be used to. 这样学生既愉悦又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语法,而且他们的听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解决了我一直苦思冥想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如何缩小学生之间听说能力的差异 ”的困扰。

真是一举多得。

图片既然在语法教学中能发挥轰动效应,当然它也适应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力教学﹑对话教学﹑甚至文化渗透教学,更适合于
单词教学。

在此不再一一枚举。

图片给人生动﹑形象﹑直观的感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和勇气;为学生提供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英语得到了充分的演练,听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图片教学又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欲望,即使课堂上不“说”的学生也会被吸引过来,激起很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观察﹑思考﹑讨论中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巧用、活用、妙用这些图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