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振华重工崛起谈企业的创新问题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困境与突破——以上海振华重工品牌海外传播为例
1542019.11MEC 经营战略MODERNENTERPRISECULTURE一、上海振华重工品牌的国际化建设凯文·凯勒曾提出著名的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理论,指因顾客的品牌知识而引起的对该品牌营销不同反应,包括品牌标识、品牌内涵、品牌反应、消费者与品牌关系这四个要素,这一经典理论又被称为“CBBE 模型”。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构建一个优势品牌需要进行四个步骤:建立正确的品牌标识,创造合适的品牌内涵,引导正确的品牌反应,缔造适当的消费者关系。
振华重工的主品牌“ZPMC”是世界知名的港口机械重型装备品牌。
自1992年发展至今,振华重工产品已远销世界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港机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平均可达70%以上。
从以上数据来看,“ZPMC”品牌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品牌。
接下来,笔者将根据凯勒的CBBE 品牌构建模型,分析“ZPMC”品牌的国际化构建。
首先,在振华重工品牌标识“ZPMC”的创建过程中,振华重工基于消费者的品牌显著性,建立了易于识别的品牌标识。
振华重工在打造主品牌“ZPMC”时,品牌名称直接取材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Zhenhua Port Machinery Company Limited”中的“Zhenhua Port Machinery Company”的首写字母Z、P、M、C,品牌标识与公司名称的关联性极强,国内外用户均可便捷识别,从而大大降低了国际化传播的门槛。
品牌初创后,振华重工随着公司发展进程,不断调整品牌内涵,使之适合公司发展需求。
2009年,振华港机更名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在全球的广泛影响力,振华重工没有变更品牌标识,而是为Z、P、M、C 四个字母重新赋予涵义。
第二,构建国际化品牌需要正确引导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反应。
在CBBE 模型中,品牌反应一方面是理性的品牌评判,另一方面是感性的品牌感觉。
坚持创新,发挥所长,走向世界——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公司创业记
家 G P的 4 %以上是靠外贸 , D 0 从而带动了航运大发
展, 特别 是上 世纪 九十年代 初 , 船舶 大型化 出现 了超 巴拿马 型船 , 要求 提高集 装箱装 卸效 率 、 短船舶 在 缩 港 停 留时 问 , 因而 必须更新 码 头装卸 设备 , 口对集 港
编者的话: 温家宝总理 1 月 1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 了 “ 0 5日 做 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
规 划建议 的说 明”。 在报 告 中温 总理 主要讲 了 “ 十二五 规 划”的主题 , 主线 , 主要任 务和 重 大举 措 。 在讲 “ 十
二五” 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 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时, 温总理强调 了 “ 科教兴 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他说 建设人才强国。 应该首先认识 “ 人才是第一资源。 应该 “ ” 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 坚强的人才保证
誉 中外 的一 家特 大型 企业 。
内世界知名品牌 , 在世界各大集装箱玛头随处可见。
有 “ 洲 门户 ”之称 的荷 兰 鹿特 丹 , 欧 以及美 国 、 拿 加 大 的主要 港 口, 几乎 全都是 采用振 华 重工 的产 品 , 中 国台湾 连续 1 2年来 没有再 买 日本 、 国和欧 美 的产 韩 品, 都是 采购振 华重 工 的。 管彤 贤 曾在 半个世 记前 被错划 为 “ 派”、 右 经过 2 下放农 村 和工 厂劳 动 ,在 他 5 0年 9岁 即将退 休之 际, 以一个 中央部 级机关 的处级 公务 员 , 领 十几位 带
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为科学发展选好干部、 配好班子。要继续以增强党性为核心、 提高能力为重点 , 加强干部 教育培训。要加强领导干部群众观教育, 高做好群众工作本领。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提 完善干部选拔 任用机制, 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 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从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 核心人 才是企业兴衰的重要决定性 因素。下面介绍的上海振华重工 ( 集团 )
自主创新使我们的产品领先世界——上海振华港机自主创新报告
人 民汇报 :我们 没有辜 负你 们的期待 。 我们 用业 绩 回报 国家和 上 海市各 级领
导 的 关 心 与 支 持 , 业 绩 显 示 了 中 国 人 用
的 志气 和 能 力 。 Nhomakorabea个好市 场 : 二 , 第 拥有一 支 士气 高 昂的
人 才 骨 干 队 伍 : 三 , 靠 不 断 的 自 主 第 依
巨人 的 六 万 吨 级 整 机 运 输 船 通 过 金 门 大桥 。 因钢 铁 巨 人 顶 端 距 桥 下 只 有 3 0
不 竭 动 力 。下 面 , 在 自主创 新 方面 , 仅 我 汇 报 四点 体 会 :
公分, 为慎重 , 旧金 山市 临 时关 闭 了金
门大桥 2 5分钟 , 成 旧 金 山 交 通 堵 塞 , 造 胡 主 席 的车 队 也停 了下 来 , 他 知道 了 使 这 件 事 。很 多 美 国 人 到 现 场 或 通 过 电视 观 看 了这 一 壮 观 场 面 。当晚 旧金 山市 市 长在 晚宴上致词 : 迎胡 主席为我们送 欢 来 这 么 好 的 礼 物 。胡 主 席 非 常 高 兴 , 特
们 的主 产品 占领 了世界 集 装箱机 械市 场 7 % 的 份 额 ,使 Z M C这 个 品 牌 高 0 P 高 悬 挂 在 世 界 主 要 港 口的 2 0 3 0多 台 起 重 机 上 , 我 国从 大 型 集 装 箱 起 重 机 进 使
意嘱 咐中 国杨 洁篪 大使打 电话 向我们
业 。 这 句 响 亮 的 口号 。 1 9 ” 9 2年 ,他
带 领 十 几 位 志 同 道 合 者 创 立 了 振 华 港
在 世 界 装 备 制 造 业 之 林 占有 重 要 的 一 席 之地 。
振华船运业精于专铸大成——专访上海振华船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
前几年,国际航运市场炙手可热,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引发了轮番造船热潮,运力增速远超市场需求。
自金融危机以来,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国际航运市场需求陡然下滑,使一些原计划前两年交付的新船被推迟到2011年及以后交付,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当下国际航运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
在此情况之下,“需求放缓、运力过剩、成本上涨、运价下降、亏损扩大”,已成为2012年国际航运市场现状的写照,人们感到“严冬”的气氛弥漫在航运业。
“寻找解围路径、探索创新驱动力、谋求转型发展新路”,航运企业亟待新突破以走出困境。
那么,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呢?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振华船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船运)总经理陈斌,请他来谈谈振华船运的应对之策。
振华船运业精于专铸大成———专访上海振华船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文/本刊记者李静宇Z H E N H U A.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振华船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接受本刊专访面对当下全球航运业的“严冬”,如何平安度过来迎接春天?振华船运在思考。
陈斌判断,从造船厂订单持续萎缩上看,经济至少要到2014年才能复苏,明年依旧需要“苦度寒冬”。
对于未来的应对策略,政府、各地行业协会提出了“引导企业的战略重组”、“加强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企业间抱团过冬”等措施,但要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每个企业要根据自身特色制定办法来生存下去,整个行业也要以危机为机遇,尽快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眼前的欧债危机,使国际贸易交易量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运能过剩;在需求放缓、运价下滑的背景下,新增加的船舶运营成本却保持高位,导致运力供需矛盾加剧,航运业雪上加霜。
”陈斌说,为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众多船运公司纷纷转型发展,其中不乏有向大件运输市场转型的企业。
对于这些企业的进入,陈斌认为,国家号召企业转型升级,然而如何转型升级,企业各有各的看法和措施,就拿一些船运企业向大件运输这一领域转型来说,没有专业优势的企业很可能会被淘汰掉,将来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但也会促使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更快地进步。
上海长兴岛振华重工观后感
上海长兴岛振华重工观后感去了趟上海长兴岛的振华重工,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钢铁巨兽的王国,超级震撼!一到那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巨大无比的龙门吊。
我的天呐,它们就像一个个钢铁巨人站在那儿,高耸入云。
我站在它们下面,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真担心这巨人会不会突然动一下把我给踩扁喽。
这些龙门吊的结构复杂得让人眼花缭乱,各种钢梁、钢索交错纵横,就像精心编织的钢铁蜘蛛网。
可别小瞧了这些复杂的构造,它们每一个部件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拼图,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才能让这个大家伙轻松吊起那些超级重的货物。
然后再看看那些正在建造中的大型船舶设备,那场面简直绝了。
工人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在钢铁的丛林里穿梭忙碌。
各种焊接的火花四溅,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只不过这星星是炽热的、充满力量的。
听着那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嗡嗡作响的焊接声,就像在听一场独特的工业交响乐。
这些工人们可真是厉害,在这么大的设备上工作,感觉他们就像是在给巨兽做精细的外科手术,每一个动作都准确无误。
我在那里走着走着,发现到处都是大块头的钢铁构件。
有些形状奇特得像外星生物的肢体,又大又重,但却被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让我不禁感叹振华重工的管理水平,这么多的东西,就像管理一群调皮的孩子一样,让它们乖乖听话,各就各位。
而且,这里面的科技感也超强。
看着那些现代化的操控设备,感觉就像是在看科幻电影里的飞船驾驶舱一样。
只需几个工人坐在那里,轻轻按动按钮,就能指挥那些巨大的机械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这就像拥有了魔法一样,让我对现代工业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振华重工转了一圈后,我满脑子都是对这些巨型机械和勤劳工人的敬佩。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工厂,更像是一个展现人类智慧和力量的大舞台。
这些巨大的设备,就是人类挑战极限、征服海洋的利器。
我想,要是没有这些钢铁巨兽和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世界的航运业、海洋工程啥的肯定会失色不少。
这一趟下来,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钢铁也能玩出这么多花样,而且玩得这么霸气!。
振华重工工作总结
振华重工工作总结
振华重工是一家以制造重型机械设备为主的企业,多年来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各类船舶、海洋工程设备和港口机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公司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在总结中找到我们的不足之处,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改进的方向。
首先,我们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多个重要项目,为客户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还出口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我们在研发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的研发团队也在不断壮大,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管理层面出现了一些混乱和不协调的现象,导致了一些项目的延误和成本的增加。
其次,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加强。
虽然我们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团队,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振华重工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振华重工的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振华重工参观心得
振华重工参观心得引言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振华重工,这是一家位于中国的知名重工企业。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振华重工的发展历程、技术实力、产品特点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心得中,我将详细介绍我对振华重工参观的全面观感和深入体会。
企业概况振华重工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重工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多年来,振华重工一直致力于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研发和生产。
如今,振华重工已经成为中国重工业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参观过程1. 企业历史展示参观开始,我们首先来到了振华重工的企业历史展示区。
在这里,我看到了振华重工从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
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我对振华重工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振华重工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技术的突破,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2. 技术实力展示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振华重工的技术实力展示区。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振华重工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他们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我看到了许多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先进的生产线,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3. 产品展示参观的重点之一是振华重工的产品展示区。
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船舶、海洋工程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
这些产品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功能强大。
振华重工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赞赏。
4. 企业文化参观的最后,我们来到了振华重工的企业文化展示区。
在这里,我了解到振华重工注重员工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振华重工鼓励员工创新和团队合作,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振华重工的企业文化以诚信、创新和合作为核心,这种文化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深入体会通过参观振华重工,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团队合作。
振华重工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设备,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技术突破。
上海振华重工作文
上海振华重工作文你知道上海振华重工不?那可真是个超酷的企业,就像一个超级英雄,在世界的重工舞台上闪闪发光呢!我第一次听到振华重工这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那种很普通的工厂,顶多就是造点小零件啥的。
结果一了解,哇塞,简直惊掉了我的下巴。
振华重工造的东西那可都是大家伙,大到你站在它们面前,就感觉自己像只小蚂蚁。
就说他们造的那些大型港口起重机吧。
你要是有机会去那些繁忙的港口看看,一眼就能认出振华重工的产品。
那些起重机就像一个个钢铁巨人,稳稳地站在码头边,长长的起重臂伸出去,轻松地把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从船上搬到岸上,又从岸上搬到船上。
它们干活的时候可利索了,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有条不紊地装卸着货物,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
而且这些起重机可不是只在国内的港口工作,它们还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的港口去帮忙呢。
可以说,只要有大港口的地方,就很有可能有振华重工的起重机在那里忙碌着,就像一个个外交使者,展示着咱们中国的重工实力。
你可能会想,这么厉害的大家伙,是怎么造出来的呢?这就得说到振华重工那些厉害的工程师和工人们了。
他们就像一群超级魔法师,把一块块冰冷的钢铁变成这些神奇的大家伙。
我听说在振华重工的工厂里,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大型设备,焊接的火花就像夜晚的烟花一样闪耀。
工程师们呢,他们整天对着图纸和电脑,精心设计着每一个部件,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就盼着能让这些起重机在工作的时候既高效又安全。
振华重工还有一个特别牛的地方,就是他们一直在创新。
你想啊,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一直守着老一套,那肯定不行。
振华重工就不断地给自己找新挑战,研发新的技术。
比如说,他们让起重机变得更智能了。
以前可能需要好多人来操作的事情,现在靠一些智能系统就能轻松搞定。
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简直是一举多得。
而且啊,振华重工在环保方面也不含糊。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环保,振华重工造的设备也越来越注重这一点。
从上海振华重工崛起
(4)勤俭持家
• 成立伊始,白手起家 , 借一辆轿车 接送客人,大家骑自行车上下班,办公 条件极简陋,一切从零开始,依靠的是: 埋头苦干、自强不息。“老天不负苦心 人”,经过十八年艰苦拼博,成为世界 首屈一指的大型集装箱机械制造企业。
(5)勤俭办企业
• 公司成立前五年经济极其困难, 没买过一台新加工设备,全是用二手 货作出世界一流产品。 • 进入本世纪,手中有了钱,才买 新加工设备,而且买世界最好的设备。
•
•
5、实行产学研三结合,科学和技术不是一 回事。技术创新是科学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由于理论是企业弱项,因而利用高校、科研单 位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信息方面的优势,实 行三结合,是公司多年来攻克技术难关,实现 自主技术创新的强大武器。 • 6、新思路、新技术、新舉措。技术创新不 同于小改小革。后者可以“遍地开花”。而创 新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手段(有时需投入巨 资),克服一次一次的挫折,常常要旷时日久, 一个大的创新项目用 3-5 年由原理成功到形成 生产力并不奇怪。
极性。
(3)上海振华是靠创新起家,在同行业内, 依靠创新力挫群雄,几点体会如下 :
• 1、领导亲自抓,朝思暮想,把创新作为企业生死存亡、 持续发展、作大作强的关键。市场竞争是创新的强大动力, 要用敢为人先的精神投入竞争,领导必须挂帅。 • 2、选好创新课题是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的体会如下: A、要紧密结合市场需要,这样才能获得动力,企业 才肯投入人财物力。 B、要灵通同行的动向,可以吸收他们的成败得失经 验,也可选取他们的课题,在新的基础上构筑自已的创新 成果。 C 、不要“一棵树吊死”,多准备课题,因为课题总 是有成有败。
(三)上海振华重工公司的
崛起是时代造就和改革开放政 策以及从业职工顽强拼博、自
振华重工打造中国的“旗帜-旗舰”-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知识分享
振华重工打造中国的“旗帜+旗舰”,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中国基建能力的大跨步发展离不开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技术创新力量,同时这也是一批批企业创新奋斗的结果,是它们生产制造出撑起这些“超级工程”的“大国重器”。
上海振华重工(以下简称振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从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到“魔鬼码头”洋山港,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实力。
从港机供应商到世界第一全自动化智能决解方案提供商,出尽风头众所周知,港珠澳大桥是继三峡、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京沪高铁后又一重大工程,是世界范围内最大、最为复杂的跨海大桥工程,总长近50公里,也是唯一连接粤港澳三地两种不同体制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12米接头由“振华30”进行吊装试验而决定港珠澳大桥7年长跑成败的“关键一笔”是海底隧道最后的12米能否成功接头,岛隧工程重6000多吨,可谓“举世瞩目”的难题。
如果从国外采购模板,则需要上亿美金,但是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振华不负使命,研发出世界上最大的单臂全旋回起重船“振华30”,助力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最后合龙。
自动化码头普遍来讲投资比较大,人们也觉得其效率不如人工码头高,但是振华已经在国内运营3个自动化码头,颠覆了这种思维。
目前,振华不仅能够提供成套的设备,而且还能为码头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从05年至今,振华连续在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的成绩。
青岛港——振华打造的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05年建设的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振华的第一个自动化码头;今年的5月份投产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志着振华完成了亚洲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设计建设。
如果说前两个还不能代表振华在自动化码头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那么下个月要投产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振华参与打造的世界上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一定能代表振华在自动化码头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魔鬼码头”——振华打造的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此外,振华在集装箱岸桥、远洋运输船等领域,以及未来一系列的跨界合作,与华为、微软、西门子等开发设计智能化立体停车系统,都让我们看到振华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绝佳的示范。
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以振华重工公司为例
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策略研究——以振华重工公司为例张俊峰【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国有制造企业改革中所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与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的矛盾,使得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国有制造企业不能顺利适应国内外形式变化.企业改革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自主创新、转型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创造的改变.文章利用魏一朱六要素模型对振华重工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从其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等六个方面并结合企业定位来研究企业商业模式.【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管理;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作者】张俊峰【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ZPMC)是国内甚至世界上的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厂之一。
振华公司的成立以及发展是当时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环境导致,具有不可复制性。
目前公司在全球占据80%岸桥产品市场,但高市场份额却低利润价值。
而相关的国外制造企业积极改变商业模式,进行服务化转型,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价值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国际动荡的背景下,制造企业在发展瓶颈上能否成功突破,获得竞争优势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但是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聚集于制造企业的产品和工艺创新,而忽略了商业模式创新;目前研究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较少,鉴于此本文利用魏朱模型六要素(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来分析振华重工的商业模式,希望能够为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有利帮助。
建成世界卓越的国际竞争力公司是振华重工未来的发展目标。
面向全球市场,积极建造成为全球第一的港口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码头系统总承包商;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海洋工程装备集成商;海洋工程服务及新能源工程总承包商;电气系统总承包商;特色海外发展商;行业知名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及装备制造运营商。
从振华重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防控 参与“一带一路”
从振华重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防控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经验谈文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与证券事务部总经理、中交企协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李敏“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倡议,打造中国与相关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繁荣的共享格局,对于包括振华重工在内的国内制造业和机械企业来说,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机遇与挑战。
实际上,2000年中国“走出去”倡议提出之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得非常迅速,并呈现出总体结构更趋合理,区域范围不断拓展,涉足领域日趋多元,以及“走出去”模式日益深化等特点。
改变中国企业输出模式在全方位立体化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带一路”也将带来多领域红利。
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给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特别是对性价比较高的成套设备的需求量增加。
如发电、交通运输、电信等行业,毫无疑问,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机会,带动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对中国来说,目前绝大多数产业依旧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产业与企业管理的升级换代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从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不得不说,“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全球重新配置资源提供了新机遇,它能够显著地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可对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推动作用,助推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迈出坚实一步。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多元化的业务发展。
根据2016年9月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的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美国(2999.6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是日本1286.5亿美元),并超过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56亿美元),中国当年的实际使用外资是1356亿美元,实现资本项下净输出。
振华集团: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还 是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及 国 家信 息 安
全 自主可 控 的研 究 , 振 华 集 团以科 研
平台建 设 、 产业转型升级 、 知 识产权保 护为重 点, 秉 持创新理 念, 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紧跟时代步 伐, 激流勇进。
芯 片等产 品 的 自主创 新 , 成 功推 出 了
_ 工业强省
振华集 团 :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文 一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刘 悦
科技 引领 未 来 ,创 新驱 动发展 。 中国振华 电子集 团有 限公司通 过不 断的创 新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 出一片新天地 。
国家 级 企 业 技 术 中心 1 个, 博 士 后 科 研 工作 站 1 个, 省级 企 业 技 术 中 心1 2 4 " 以 及市 级 工程 技 术研 究 中心
电子 材 料 作 为 电子 信 息 产业 关 键 基
始 于上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的 三 线 建设, 拉 开了贵 州工 业 发 展 大幕 。 作
人才战略夯实核心竞争力
聚集 和培 养 优秀科技 人 才, 开展 学术 交流和 合 作 , 成 为振 华 集团提 升
自主创新 能力 的重要 载体 。
子元器件 、 新能源 和新材料产业 的 同时 , 加速 布 局信 息 安 全 产业 , 积极 推进F P GA( 现 场可 编 程 门 阵 列 ) 、
ARM ( 嵌 入 式 中 的一种 架构 ) 架构 CP U( 中央 处 理器 ) 和 网络核 心 交换
础 材料 , 其 自主保 障 能 力直接 影 响到
持 ,逐 步 改 变 了企 业 创 新 载 体 分 散
上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与对策
上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与对策魏喜武郝莹莹薛霞(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2O18OO)摘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是新形势下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
上海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积极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组建新型创新联合体,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打造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关键词: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体创新生态中图分类号:F273.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21)06-0017-007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是破局之关键。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强则创新强、经济强、国家强。
迅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是新形势下适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上海正处于全面深入实施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和全球产业集聚高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关建阶段。
新的形势对上海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需要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勇于承担赢得全球科技竞争的“急先锋”角色,不断提升上海创新能级,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上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围绕上海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们重点调研了企业目前主要的技术创新方式、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动力、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困难、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不利因素以及政府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应该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情况。
在调查对象方面,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是上海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之一,也是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主体!具有很好的研究代表性!因此!我们选择上海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中国的重工业转型与创新
中国的重工业转型与创新中国的重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国防装备、能源资源等重要领域的重要力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的重工业也面临着转型和创新的挑战。
一、背景中国的重工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成为了该行业的代表,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中国中铁、中国南车等,这些企业以其规模庞大、生产能力强、技术实力突出的特点,成为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和国防装备的重要力量。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的重工业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环保要求的提高、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等。
二、中国重工业的转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中国的重工业需要进行转型和创新。
广义上的转型,是指从传统工业模式向新型工业模式的转变,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重工业向智能重工业转型,二是重工业到服务业的转型。
中国的重工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将这两方面的创新落实到实践中。
其中技术创新是重点,因为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且能够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同时,重工业还需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保,适应新的市场和管理环境。
这样,在转型的过程中,就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还能够推动行业的普及和发展,更好地推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重工业的创新除了转型,重工业还需要创新。
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层面。
技术创新是核心,能够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进一步深化产品适用性,与此同时,管理创新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就是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把资源、资金、技术、业务等重要因素,合理配置起来,实现企业整体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整个行业升级和转型,更好地贡献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此外,创新还包括开放式创新和闭合式创新。
振华重工趋势
振华重工趋势振华重工是一家中国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它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振华重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趋势不断增强。
作为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振华重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振华重工也在这些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例如,在智能制造方面,振华重工提出了“智造”战略,加大对智能制造、智能工厂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振华重工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作为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代表之一,振华重工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振华重工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出口产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船舶、重型起重机械、石化装备等。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振华重工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合作机会。
同时,振华重工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项目投资,提升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此外,振华重工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作为重工业企业,振华重工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责任。
振华重工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加强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的研发和应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船舶领域,振华重工研发了多种环保型船舶,如LNG 船、电动船舶等,减少了对海洋和大气的污染。
此外,振华重工还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如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为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振华重工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的趋势也值得关注。
振华重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
振华重工不仅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还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振华重工还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通过这些措施,振华重工能够吸引和留住一批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观振华重工感悟心得体会作文
参观振华重工感悟心得体会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参观振华重工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去参观了振华重工,这可真是一次超级棒的经历!一到那儿,我就被那些巨大的机器和设备给震撼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上海振华重工公司和它的辉煌业绩:
• ( 1 )这个公司是世界知名企业 , 座落在上海 , 是囯有控股、 AB 股上市公司 , 职工近 3.5 万人 (最多时4.5万人),1992年100万美元起家, 现资产市值300或600亿元人币(视股票市值 而定),主产品大型集装箱机械 , 兼作大型钢
构和海工風电等产品 , 年产值 250-300 亿元左
(3)精神可以化为物貭力量。
• 要与外囯制造商‚一比高低,争口气‛的 志向是巨大动力。我们创办上海振华重工公司 是回答‚为什么我们稍加努力即可作好的大型 集装箱起重机却要整机进口‛?不甘落后的强 烈愿望,和各级领导的鼓励支持,坚定了我们 ‘敢为世界先’的意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企业是实现人志気的平台,终 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企业在众多志士仁 人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重重困难,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没有辜负祖囯和人民的哺育培养。
3 、创建了世界业内公认的龙头企业:‚上海
振华重工公司‛和创立了制造业世界名牌
‚zpmc‛。在国际市埸竞争中,挫败二十余个日
美欧囯家著名强手,‚ ZPMC ‛品牌在世界市埸
是‚通行证‛,为‚中囯制造‛盁得了荣誉。 4、创建了一个世界一流的无坚不摧、无攻不 克的强大的机械制造企业,培养了一批热爱祖国、 有本领、能务实、能创新的設計、制造人才。
(6)楔而不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992年开张时,无市埸、无人才、 无业绩、无钱、无厂房、到处乞求,依 靠我们欲与外国制造商一比高低的顽强 意志,终于打开局面:与金融界迠立了 诚信,获得资金;落实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政策,招收各种人才;产品由摹仿 外国设计到自主创新。
(7)到国际市埸去经风雨见市面
《从上海振华重工崛起 談企业的创新问题》
在2011年新疆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 ‚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科技发展‛ 专题研讨班上的发言提纲 ( 发言提綱,供指正,讲述的案例本文中暂从略)
演讲者 管彤贤 2011年10月14日
(一)创业者的时代烙印
• (1)1955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957年 党的整风中被错划为‚右派‛,受到最高 等级处份:送北大荒‚劳动教养‛,之后 农村劳动十年,工厂劳动十年。 各种运动不断,均以‚运动员‛身份 参与,饱受‚阶级斗争‛为纲‚洗礼‛。
(4)勤俭持家
• 成立伊始,白手起家 , 借一辆轿车 接送客人,大家骑自行车上下班,办公 条件极简陋,一切从零开始,依靠的是: 埋头苦干、自强不息。‚老天不负苦心 人‛,经过十八年艰苦拼博,成为世界 首屈一指的大型集装箱机械制造企业。
(5)勤俭办企业
• 公司成立前五年经济极其困难, 没买过一台新加工设备,全是用二手 货作出世界一流产品。 • 进入本世纪,手中有了钱,才买 新加工设备,而且买世界最好的设备。
•
3 、大型集装箱机械是劳动密集加高技术的
产物,西方劳动力价格日益高昂(一般与国内相 差30-50倍)。在装备制造业市埸失去竞争力。
•
4 、各级领导的鼓励支持,特别是小平同志 1992 年南巡讲活,为企业发展扫清观念上的障 碍。
•
我们抓住(开始并不認识)这个难得机遇,
韜光养晦、埋头苦干、自强不息,得以乘机崛起。
右。
(2)公司成立18年來的主要业绩归纳 为四个方面
1 、变我国集装箱机械由进口国为出口国。产品进入世
界7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宝岛香港台湾),占据世界市
埸78%的份额,实现了创业时提出的‚世界上凡是有集装 箱装卸的港口,都要有上海振华生产的集装箱机械作业‛
的豪情壮语。
2、自主创新领先,创造多个世界第一。自1998年迄今 为止,获得国家级高科技奖 30项。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 进步一等奖。由胡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授奖。
(三)上海振华重工公司的
崛起是时代造就和改革开放政 策以及从业职工顽强拼博、自
强不息、坚持创新不懈的产物
•
( 1 )‚当今成大事天人各占一半 ‛, (曾国藩家书佳句)。天时就是我们常称 的‚机遇‛。我们抓住‚机遇‛,迎头赶 上,用18年走完世界同行40-50年走过的路 程。 • (2)当时的机遇概括为‚囯内外市埸对 集装箱装卸机械有巨大需求‛,1992 年公 司成立时并未被人们認识。(我们亦然, 进入市埸后才慢慢明白) , 我们巧逢这个机 遇,我们不甘落后的志気和激烈的市埸竞 争推动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前进。
• ( 2 )以‚右派份子‛或‚摘帽右派‛
身份在社会底层工作生活二十年,一方
面饱尝人世间寒暖炎凉,另一方面使我
接触工农业生产实际。歧视屈辱的政治
環境促使我眼睛向下 , 自强不息 , 是一次 非常好的学习和锻炼。
•
(3)1978年11届3中全会后,当年所 谓绝大多数‚右派‛,皆为错划,一笔勾 削,获得改正。重回到交通部工作。正值 祖国‚拨乱反正‛,到处朝気蓬勃,重燃起 我报效祖囯, 为囯争光,作番事业之心火。 • ( 4 ) 1992 年,我 59 岁开始下海创业。 在上海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年青人,共同创 立了上海振华重工公司。任总裁十八年, 2009年底77岁时退休。
(3)我随之也获得如下荣誉
• 1 、 2009 年 度上 海市科 技功臣 。 (兩年评一次,每次兩名,近二十年來 首次授与企业家); • 2 、上海市评选解放六十年來上海市 有贡献群英六十人之一; • 3 、囯家交通部评选解放六十年來交 通系统有贡献群英六十人之一; • 4 、 2006 年获囯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的企业(上海振华重工)的主持人。
•
1、由于经济全球化,外贸大发展带动航运 集装箱船大发展,码头、航道和集装箱装卸机械
(我们的主产品)都必须随之大发展 , 市场对集
装箱装卸机械有大量需求。 • 2、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诞生 ,要求世界港 口装卸设备更新换代,出现了所谓‚超巴拿马型 集装箱机械‛,我们能高貭量,成批量制造出这 种大型起重机并运到用户码头上,被用户列为首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