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新部编本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形象,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小圣施威降大圣》故事梗概,孙悟空的形象特点,故事中的寓言道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西游记》及孙悟空的形象。
(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情节。
(3) 分析讨论: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言道理。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作业3.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及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2) 请学生谈谈对故事中寓言道理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4.1 教学资源《西游记》原著,《小圣施威降大圣》故事相关资料。
4.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本章节教学计划共4课时。
5.2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及孙悟空形象,讲述故事梗概。
第二课时:分析孙悟空形象特点,讨论故事中的寓言道理。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分享观点和感受。
第四课时: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指导6.1 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情、夸张的手势等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教学指导(1)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节奏和情感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
(2) 在分析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孙悟空的形象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在小组合作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新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课文都是通过虚构的人和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
其单元学习目标为练习快速阅读,通过抓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从课文中抽绎归纳联想的方法,明确联想也是以知识、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奇思妙想。
【学情分析】《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一篇新课文,又是《西游记》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初一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是浓厚的。
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对这一故事有了很多了解,但也特别容易因为熟悉情节,而沉溺于动画、电视剧等影像记忆中,不愿意走进文本。
【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比较情节,感受文本的“ 奇情”;2.通过学习描写,品析词句,体会人物的“ 人情”。
3.结合背景,领略作者的“ 谐情”。
【教学设想】基于课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的调整及依据。
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考虑将本文的文学性与趣味性联系在一起,既激发学生的探究趣味,又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1. 预习生字词,完成自学检测字词内容。
2. 预习题:根据表格归纳孙悟空及二郎神的变化过程。
3.阅读下发材料:①《降魔变文》故事片段译文;②《瞎眼僧人的故事》片段(见后)【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图片《降魔变文》“狮子吞牛图”,由图猜故事提示:图片内容讲述的是下发材料中的哪一个故事片段?(设计意图:故事激趣,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带着目标学习,便于学生实现自己意义的建构。
)三、比较故事,分析斗法——感受“奇情”。
1.默读课文,用“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说一段话概括文章内容(至少用到三个词)提示:默读,在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的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快速阅读。
2.用一句概括故事内容思考:题目就可追问:施威指什么?3.用一个词来概括故事内容思考:“变”、“斗”、“追”等追问:哪一个更好?思考:“变”是“斗”的形式。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把握故事情节。
2.结合多种手法赏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
3.展开联想和想象,初步感知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理清大圣与小圣的变化争斗过程,把握故事情节。
2.赏析大圣和小圣的形象,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想象的妙处,体会古代神话小说的特点。
2.分析大圣在斗法中处于下风的原因,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西游记战力排行榜委员会近日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指出孙悟空号称“七十二变佼佼者”,打遍天下无敌手。
可是他在和二郎真君的斗法中,变化多次被识破,他真的是“七十二变佼佼者”吗?写信者恳请委员会查实此事。
作为《西游记》的忠实粉丝,我们决定通过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第六回《小圣施威降大圣》一文寻找蛛丝马迹。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1)提问: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小说家?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
(2)提问:吴承恩的字和号是什么?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2.字词积累(1)投影出示:掣棒(chè)、金箍棒(ɡū)、大鹚老(cí)、嗛(xián)、青鹞(yào)、鹭鸶(lùsī)、老鹳(ɡuàn)、鳜鱼(ɡuì)、鲂鱼(fánɡ)、撺(cuān)、木木樗樗(chū)、愕然(è)、蓼汀(liǎo tīnɡ)、幌一幌(huǎnɡ)、鸨鸟(bǎo)、翎毛(línɡ)、淬(cuì)。
(2)提问:“弄喧”是什么意思?弄喧是弄玄虚,耍花招的意思。
(3)提问:“愕然”的意思是什么?愕然是形容吃惊的样子。
(三)课文教学学习任务一:理清“变化”之回合1.提问: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孙大圣和小圣二郎真君各自施展法术,斗智斗勇,最后小圣二郎真君降服孙大圣的故事。
2.提问:大圣和小圣经过了几个回合的变化和斗争?最终结果是什么?大圣和小圣经过了八个回合的变化和斗争,最终小圣制服了孙大圣。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掣”“鹚”“蓼汀”等,理解其含义并能在语境中准确运用。
2.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和语调,体会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特色。
3.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学生能够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出小圣和大圣各自的神通变化,提高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提高阅读的深度和精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大圣和小圣之间争斗情节的解读,体会到双方的机智勇敢和神通广大,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使其能够顺利读懂课文,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梳理出小圣和大圣在争斗过程中的一次次变化,如大圣变作麻雀,小圣变作饿鹰;大圣变作大鹚老,小圣变作大海鹤等,形成清晰的情节脉络。
(二)分析人物形象1.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分析,让学生准确把握大圣和小圣的性格特点。
2.例如,从大圣的变化多端和机智应对中,体会其聪明、勇敢、反抗精神;从小圣的沉着冷静和步步紧逼中,感受其机智、果断、忠于职守。
三、教学难点(一)体会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特色1.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现代白话文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例如“掣棒”的“掣”字,学生可能不理解其准确含义和用法。
2.文中存在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和表述方式,如“蓼汀”,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以及背后的文化底蕴。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中“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情节;(2)通过分析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通过故事中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天庭招安后,因不满待遇而打出南天门,玉帝派小圣二郎神降服孙悟空的故事。
2. 人物形象分析:(1)孙悟空:机智勇敢,傲慢自信,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2)二郎神:公正无私,英勇善战,富有智慧。
3. 故事主题探讨:通过故事,探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忠诚与背叛的抉择,勇敢与智慧的体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2)人物形象的把握;(3)故事主题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孙悟空、二郎神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2)故事中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所体现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述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讨论法:分组讨论故事主题,分享心得体会;(3)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相关图片、图表等;(2)图书资料:提供相关古典文学资料,供学生查阅;(3)情景道具: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游记》及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文中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2. 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分析大圣和小圣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5.提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分析大圣和小圣的形象特点。
(3)品味文章语言的妙趣横生。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2)体会古典文学的丰富想象力,提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都深受大家喜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圣施威降大圣》就是选自《西游记》。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看看小圣和大圣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激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年—1583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中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小说家。
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多才多艺。
但在科举中屡遭挫折,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2. 故事背景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杨二郎擒拿孙悟空。
本课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掣(chè) 淬(cuì) 规模(guī mó)觅(mì) 吆(yāo) 踪(zōng) 庙(miào) 通( 宇) 提(dī) 拽(zhuài) 擎(qíng) 钳(qián) 愕(è)箍(gū) 鹚(cí) 嗛(xián) 猢狲(húsūn) 鹞(yào) 鹭鸶(lù sī) 鹳(guàn) 鳜(guì) 鲂(fáng) 撺(cuān) 鸨(bǎo)樗(chū)蓼汀(liǎo tīng) 踵(lóng zhǒng)哄闹(hōng) 哄骗(hǒng) 起哄(hòng)更加(gēng)更迭(gēng)提防(dī)提高(tí)2. 形近字青 ( 鹞) 瑶 ( 瑶池) ( 鱼)廖(廖国)蓼(蓼汀)寥(寥廓)喧(喧哗) 暄(寒暄)3. 词语解释法象:指神妖做法时变成的形象。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年)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 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
3. 品味文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4. 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品味文中幽默诙谐的语言。
2.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神话小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文章——《小圣施威降大圣》。
(板书课题)(二)文学常识介绍1.《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2.“小圣”指二郎神,“大圣”指孙悟空。
(三)字音字形积累1.字音掣(chè) 淬(cuì) 觅(mì) 模(mó)提(dī)幌(huǎng)愕( è ) 降(xiáng)棂(líng) 看(kān)擎(qíng) 睁(zhēng)zōng( 踪) 迹miào ( 庙) 宇shén (神)通huāng huāng(慌慌)张张寻mì (觅)(四)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预设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故事。
2.梳理故事情节(五)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点1.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预设答案:孙悟空能变作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庙宇等,还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体现了他的神通广大。
2.孙悟空的性格还有哪些特点?预设答案:从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中,可以看出他机智灵活、勇敢无畏的特点。
(六)分析二郎神的形象特点1.二郎神是如何与孙悟空斗法的?预设答案:二郎神根据孙悟空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变化来克制他,如孙悟空变作麻雀儿,二郎神就变作饿鹰儿;孙悟空变作大鹚老,二郎神就变作大海鹤等。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等文学常识,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分析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3.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体会其中的语言特色,感受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吴承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展示《大圣归来》的海报这张图是电影《大圣归来》的海报。
主角是我们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有没有同学分享一下自己心中的大圣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如果有一天,神通广大的大圣遇到了同样本领高强的小圣,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看看这场精彩的较量吧!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吴承恩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
吴承恩的代表作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西游记》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情节发生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3)文体常识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具有以下特点:1.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21《小圣施威降大圣》 教案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目标1.了解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本文大胆非凡的想象。
4.欣赏文中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首家喻户晓,传唱至今的歌曲,就是86版《西游记》的片头曲。
这首歌曲唤起了我们对那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西游世界的记忆。
现在,让我们跟随这首曲子的脚步,进入《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启程!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吴承恩】(约1510—约1582),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他自幼聪慧过人,但科考不利,直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
曾出任长兴(今浙江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
晚年寄情诗酒,从事文艺创作。
代表作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
2.写作背景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从长安出发去往天竺(古印度)游学。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00多部。
此次西天取经,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辑录成《大唐西域记》12卷。
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西游记》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3.相关介绍评价:①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②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内容: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文学价值: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4.文体知识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故事情节,理解《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尊重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掌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3. 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文中成语、典故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小圣施威降大圣》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古典文学资料、成语解释、人物介绍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圣施威降大圣》的背景及作者吴承恩。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成语典故等。
(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2)教师点评,总结课堂内容。
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学习心得,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与《小圣施威降大圣》相关的其他古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
部编语文七上 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 教学设计
21、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中国古典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课文记叙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过程,写得既紧张又诙谐。
其中,孙悟空的多般变身和二郎神的随之转变写得曲折详细,充满了趣味。
孙悟空不屈不挠,反应敏捷,小说真正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美猴王形象。
核心素养快速阅读课文,体会情节曲折的特点;品味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握孙悟空形象。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梳理小圣和大圣变身斗法的过程,体会故事情形节的跌宕起伏。
2.品读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3.感受古典神话文学的诙谐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对传统经典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默读课文,梳理小圣和大圣变身斗法的过程,体会故事情节的跌荡起伏。
2.品读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分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难点感受古典神话文学的诙谐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对传统经典的喜爱之情。
教学突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三个方面仔细研读文章,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探究中深入学习这篇文章。
教学设想本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熟悉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结构,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并能流利复述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精读课文,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神魔小说诙谐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播放《西游记》主题曲.让学生谈谈《西游记》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回。
教师以前五回的故事梗概导入本课(小圣降大圣的原因)。
二、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自幼喜爱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闲顿,加深了他对封建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6单元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设计说明此单元课文有小说、童话、神话和寓言,这些文学作品都富有想象力,引人遐思,引导我们用新的眼光去观看世界。
《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
课文所选的内容刻画了孙悟空和二郎神鲜明生动的形象,并显现出作者浪漫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了解此章回的故事情节,感受情节的曲折跌宕。
2.通过角色扮演、品读感悟,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征。
3.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分析语言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梳理此课的故事情节,感知大圣和小圣的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问答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
这样妙趣横生的歇后语,在《西游记》里比比皆是。
好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传奇人物让人大开眼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经典片段《小圣施威降大圣》,看看小圣是如何降服大圣的。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掣.(chè)捏.(niē)嚷.(rǎng)撇.(piē)嗛.(xián)淬.(cuì)撺.(cuān)拽.(zhuài)擎.(qíng)幌.(huǎng)趁.(chèn)早归降.(xiáng)太尉.(wèi)树梢.(shāo)钉.(dìng)住吆.(yāo)喝翎.(líng)毛踪.(zōng)迹猢狲..(húsūn)青鹞.(yào)鹭鸶..(lùsī)老鹳.(guàn)鳜.(guì)鱼鲂.(fáng)鱼钳.(qián)子花鸨.(bǎo)蓼汀..(liǎo tīng)愕.(è)然提.(dī)防大鹚.(cí)老木木樗.(chū)樗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新部编本.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系列 编号: 班级: 姓名:课题:小圣施威降大圣 ( 课时)主备:段慧珍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时间: 2014年 12 月 第 17 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方法] 默读法、讨论法[重点难点](1).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2)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过程]趣味导入:由《西游记》中的故事导入。
自主交流:1.介绍作家作品及本文的有关背景知识。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2.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齐读2遍,矫正课前预习2的读音。
3.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事件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
二郞神,天庭大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早年劈桃山救母,视天界兵将如无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新部编本.docx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26人人二、教学设想: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三、学习目标: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过程与方法)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知识与能力)人3、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知识与能力)人4、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情感和观念)人四、学习重点: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五、学习难点: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六、课前预习: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3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4人人人人人人人1965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3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二)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概括情节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堂上书面作业)3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口头作业)(三)体会想象,学会想象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堂上书面作业)人1人人人人人人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3人人人人人人人4人人人人人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堂上笔记)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3、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四)品味描写,体会其幽默谐趣俏皮的风格特点(自主学习,自由探讨,口头作业)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2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五)分析矛盾冲突,理解中心思想,把握形象性格1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可以作为拓展性的课后作业或层次高的学生的思考练习)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学校:主备人:集体备课参与者:审核人:★学习目标导航⑴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
⑵默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⑶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⑶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设计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⑴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⑵要以读带讲,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注重语言的学习运用;⑶要化难为易,渗透简单语文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⑷要学会分析、概括、质疑、写作,能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⑸设计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设计和运用学案。
教学过程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小圣施威降大圣》学案一、激趣导入话说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被群猴拥戴为王。
数年后,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计得如意金箍棒,后大闹天宫。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了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二郎神。
二郎神是怎样降服孙悟空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神接千载,视通万里,观看《小圣施威降大圣》来了解战程和战果。
(板书课题)二、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遇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汇总共性问题。
三、小组展示,教师随机点拨疑难问题,补充重难点(一)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给加点字注音。
掣.(chè)鹚.(cí)翎.(líng)嗛.(xián)淬.(cuì)青鹞.(yào)鹭鸶..(lùsī)鹳.(guàn)鳜.鱼(guì)鲂.鱼(fáng)撺.(cuān)花鸨.(bǎo)木木樗樗..(chū)蓼汀..(liǎotīng)躘踵..(lǒngzhǒng)窗棂.(líng)愕.然(è)擎.(qíng)哪吒..(nézhā)幌.(huǎng)提.防(dī)2.易读错字嗛.(xián)淬.(cuì)青鹞.(yào)花鸨.(bǎo)木木樗樗..(chū)蓼汀..(liǎotīng)3.易写错字青鹞.花鸨.躘踵..蓼汀..鳜.鱼木木樗樗..4.重点词义⑴躘踵:踉跄欲跌的样子。
⑵拢傍:接近。
⑶木木樗樗: 形容呆呆的样子。
⑷蓼汀:长满蓼草的小洲。
5.名句积累⑴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动作描写)⑵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⑶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语言诙谐活泼)(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你从本文的标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课文标题点明了人物、事件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
二郞神,天庭大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早年劈桃山救母,视天界兵将如无物,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课文所叙述的孙悟空和二郎神两人的打斗,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孙悟空变禽鸟、游鱼、蛇等,二郎神相应地变作其克星来对付;第二阶段,孙悟空变做土地庙,被二郎神识破,悟空使了个隐身法,逃跑了;第三阶段,孙悟空去了灌江口,变做二郎神,二郎神赶回来,二人又缠斗起来。
4、在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大圣:法天象地→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小圣:法天象地→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现原身5、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
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①在两人最初赌变化时,孙悟空变做了一只麻雀,麻雀极为常见,说不定打斗时旁边就有麻雀,所以悟空便做麻雀算是聪明之举,可以让对手真假莫辨;可是这次他遇到了也通晓七十二般变化的势均力敌的二郎神,马上就被识破了。
至于说孙悟空为什么不变做一个最厉害的,其实万物相生相克,什么是最厉害的呢?恐怕孙悟空再怎么变,二郎神也能马上变做一个能对付他的克星。
②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
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
6、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示例1: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示例2: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示例3: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你喜欢稳重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示例1:喜欢大圣,因为他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坚毅、勇敢、无畏。
示例2:喜欢真君,因为他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8、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示例1: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
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示例2: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示例3: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
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三)品味文章语言,学会赏析思路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紧张中透着诙谐,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细心品味并加以评析。
①“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②“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③“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
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四)深入文本,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课文中,作者的叙述语和二郎神等人的话语中,对悟空有多种称呼,其中含有什么不同的意味?作者称呼悟空为“大圣”,语带褒义,或称“猴王”,是对悟空本来身份的真实反映,没什么感情倾向。
二郎神等人对悟空的称呼有“泼猴、猴精、猢狲、畜生、(那)猴王、猴王、(什么)齐天大圣”,其中,“泼猴、猴精、猢狲、畜生、(那)猴王、猴王、(什么)齐天大圣”等含贬义,或用于当面称呼悟空,或用于二郎神与他的兄弟之间对答时,突出表现了瞧不起、敌视悟空的态度。
“猴王”为中性语(原著中别人有称悟空为“猴妖”的),这是二郎神向李天王发问时对悟空的称呼,表明二郎神颇注意自身形象和身份,在和天上大神沟通时,注意言语的规范、有礼。
(五)学习写作方法,做到读写结合1.紧张而有趣的情节。
文中写二人赌变化,笔法灵活,同中有异,富有想象力。
三次变化,都由孙悟空开始;变做的事物不同,二郎神的应对方法也不同。
先是变禽鸟和游鱼。
孙悟空慌乱之中变成一只麻雀,二郎神当即变老鹰;悟空变鸬鹚,二郎神马上变做海鹤……总之悟空变做一物,二郎神就变做这一物的“克星”来应对,逼得悟空马上变做别的。
最后悟空变做一只花鸨,令人目不暇接。
接下来悟空换了一种策略,不再变做活物,而变做无生命的土地庙。
也许他的想法是:有生命的东西目标显眼,容易被二郎神盯住,追来赶去,不容易逃脱,而无生命的更像是原本就有的东西,也许能逃过他的“法眼”。
可是,二郎神岂会轻易被骗过?他马上留心到庙后有旗杆不合规矩,以此判断眼前的土地庙是悟空变的,悟空只好再次逃跑。
然后,孙悟空的做法有匪夷所思,他居然径直跑到灌江口,变做二郎神,大模大样地跑进庙里,他是深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之理,还是有意和二郎神逗趣?看到他假扮二郎神时,还仔细察看庙里的“香火”,真像是没有把二人的打斗太放在心上,见到二郎神本人赶回来,悟空并不慌张,还耍嘴皮子说“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二郎神却不接话,劈面就破。
于是二人又缠斗在一起。
2.不同的人物性格。
从文中的一些描述,可以看出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
如写孙悟空正和二郎神斗“法天象地”时,见到猴兵猴将们被杀被捉“自觉心慌”,表现了悟空顾念同类、有情有义的特点(此前情节有花果山上的豹子、老虎等被天兵天将捉去,悟空对此并不太在意,因为豹子、老虎等并非同类)。
二人赌变化时,变做什么,孙悟空没有什么特别的顾虑,比如他变做花鸨,而花鸨以旧时被认为是最为低贱的鸟类;二郎神却自重身份,不愿和花鸨斗,于是现了真身,而二郎神则矜持,不肯纡尊降贵。
3.语言活泼诙谐。
如写悟空变做一条鱼,二郎神变做一只饿鹰,彼此都自以为没有破绽,而其实在对手眼里,都变得似是而非。
在鱼儿眼里,那飞禽“似青鹞,毛片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反过来写在飞禽眼里,鱼儿则是:“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二郎神和悟空两个人的心理活动竟如出一辙,两相对照,趣味无穷。
又如写悟空变做二郎神的模样,跑到二郎神的庙里,居然坐在中间认真地察看那些“香火”;二郎神赶回来,撞个正着,悟空还有心调笑:“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好像分真有意接替二郎神的位置似的。
四、链接资料库1.作者简介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江苏省淮安河下(今江苏省淮安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