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第一章:小学教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掌握小学教育的阶段划分和教学内容1.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小学教育的阶段和教学内容1.3 教学难点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学生发展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育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讲解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互动:讨论小学教育的阶段和教学内容第二章:小学生发展特点与教育2.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掌握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2.2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2.3 教学难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需求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小学生发展的评价和反馈2.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2.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讲解:讲解小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互动:讨论小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第三章: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3.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理解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掌握小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重点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小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3 教学难点小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小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3.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讲解:讲解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互动:讨论小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强调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第四章:小学教学方法与策略4.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理解小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掌握小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评估4.2 教学重点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小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小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评估4.3 教学难点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小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小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评估4.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4.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讲解:讲解小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互动:讨论小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重点和难点第五章:小学教育评价与反馈5.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和反馈5.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和反馈5.3 教学难点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和反馈5.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5.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讲解:讲解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互动:讨论小学教育评价的实施和反馈总结:强调小学教育评价与反馈的重点和难点第六章:小学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6.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和内容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的实践和评估6.2 教学重点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和内容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的实践和评估6.3 教学难点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的实践和评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6.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6.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和内容讲解:讲解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互动:讨论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的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的重点和难点第七章: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7.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目标理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实践和评估7.2 教学重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目标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实践和评估7.3 教学难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实践和评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7.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7.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目标讲解:讲解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互动:讨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点和难点第八章: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8.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合作意义理解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方式和策略掌握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实践和评估8.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合作意义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方式和策略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实践和评估8.3 教学难点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方式和策略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实践和评估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合作中的问题和挑战8.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8.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合作意义讲解:讲解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方式和策略互动:讨论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合作重点和难点第九章:小学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9.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理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评估9.2 教学重点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评估9.3 教学难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评估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9.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9.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讲解:讲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互动:讨论小学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评估总结:强调小学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第十章: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目标理解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掌握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评估10.2 教学重点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评估10.3 教学难点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评估第十一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11.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11.2 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11.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1.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讲解:讲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互动:讨论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总结: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第十二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12.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12.2 教学重点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12.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2.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讲解:讲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方法和技巧互动:讨论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估和反思方法总结: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第十三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13.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和内容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和反思方法13.2 教学重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和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和反思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挑战13.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3.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和内容讲解:讲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技巧互动:讨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和反思方法总结:强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要点和难点第十四章:小学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提升14.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和方法理解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和途径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14.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和方法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和途径小学教育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小学教育评价方法的选用和实施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和途径小学教育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14.4 教学准备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PPT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14.5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和方法讲解:讲解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和途径互动:讨论小学教育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总结:强调小学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点和难点第十五章: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15.1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理解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结构和内容掌握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技巧15.2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结构和内容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技巧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的选用和实施小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结构和内容小学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小学教育学》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小学教育的定义、特点、目标、发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合作、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等内容。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第一章:小学教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教育的定义、特点和任务。

2. 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

3. 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小学教育的定义和特点2. 小学教育的任务3. 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4.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5. 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学教育的特点2. 小学教育的任务3. 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学教育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小学教育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小学生发展特点与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2. 掌握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3. 理解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育。

二、教学内容1.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2.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3.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4. 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5. 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2.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3.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小学生发展特点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育。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课程的定义、分类和设计。

2. 掌握小学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

3. 理解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小学课程的定义、分类和设计2. 小学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3. 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学课程的设计2. 小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3. 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1. 导入:介绍小学课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小学课程的思考。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现象:是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4、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5、行动研究法:身处教育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6、教育理论:教育学中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概括7、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

他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该包括三部分: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二、知识点1、横向的教育的基本形态: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2、教育学把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3、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学科。

4、《论语》由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5、中国战国时期乐正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问题的论著。

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被称作第一本研究教育法的书。

7、教育思想的理论观点多混杂在他们的政治、伦理、哲学等著作中8、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从此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9、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让一切儿童都接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他写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0、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1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得发展(一)教育得概念(1)广义得教育: 所有增进人们得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得思想观念得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2)狭义得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得概念,就是指一个国家得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得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得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得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得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得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得标志就是清朝末年得“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得《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3年得《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

随着学历社会得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得理想就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得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库姆斯得非正规教育思想、伊里奇得非学校化观念。

建构学习化社会得理想正就是非制度化教育得重要体现。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得趋势(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得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得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学校教育得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近代教育得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得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得普遍实施。

(3)教育得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4)教育得多元化(5)教育得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得发展教育学得概念:教育学就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得科学。

(一)历史上得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得教育学思想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就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小学教育学主要内容

小学教育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小学教育学》精讲班第1讲:小学教育学的内容体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课件讲义讲义

《小学教育学》精讲班第1讲:小学教育学的内容体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课件讲义讲义

三、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四、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根据各省市情况的不同,对教育学考试试卷也会做相应的调整。做题的时候请大家仔细看清题目与分值。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例题: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答案:B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
填空: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实施的学制而且实施的学制)。
壬子学制(民国政府1912年,教育制度新学制)壬戌学制(1922年颁布,六三三学制)
一般内容课外活动教育与教育学小学教育目的
二、考试题型题量
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填空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与人类社会同一时期出现的早期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小学教育学MicrosoftWord文档

小学教育学MicrosoftWord文档

⼩学教育学MicrosoftWord⽂档快速掌握考核精要⼩学教育学第⼀章教育与教育学第⼀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1.教育活动是⼈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种专门的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概念的扩展——⼤教育观的形成。

⼆、教育的历史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新段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原始的教育形态1. 教育和⽣产劳动、社会⽣活具有融合性;2. 教育具有原始性;3. 教育具有同⼀性。

(⼆)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1. 学校的产⽣第⼀,⽣产的发展。

社会⽣产⼒⽔平的提⾼,为学校的产⽣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统治阶级对⼈才的需要,为学校的产⽣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字的产⽣和⽂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提供了显⽰条件。

2.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第⼀,学校教育与⽣产劳动想脱离,成为⼀种相对独⽴的社会活动。

第⼆,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的体系。

(三)现代教育形态1.现代教育的特点第⼀,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产性。

第⼆,现代教育逐步⾛上了⼤众化道路。

第三,第三,现代教育内容⽇益科学化。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
所谓规律,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教育规律,是指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 性的必然联系。 • 教育规律是客观的,是教育活动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活 动发展的必然性,它存在于教育客观过程之中,这种教育客观过程中 的规律性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办 事。如果仅凭主观热情,盲目地蛮干,不但不能提高教育质量、迅速 发展教育事业,反而会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 我国的教育实践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我 们的教育事业就顺利地得到发展,教育工作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否 则,就会遭受挫折,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人。 相传他培养弟子达3000人,其中身通六艺者达72人。他还编订了《诗》、 《书》、《礼》、《易》、《春秋》等文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教育弟子。 其言论在他去世后,又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论语》一书(其中 也记载了孔子部分弟子的言行),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 资料。该书对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都有重要介绍。
小学教育基础
主讲教师:*** ***
目录
A
第一编 教育基本理论
B
C
第二编 教师论 第三编 课程与教学论
D
E
第四编 德育论
第五编 班级管理与课外活动
F
第六编 教育法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价值及学习方法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到4章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到4章

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到4章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
小学教育的定义
小学教育是指为6-12岁的儿童提供的初等教育,旨在培养他们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道德素养。

小学教育的特点
1.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
3.课程内容生活化、具体化,贴近学生生活。

第二章: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小学教育的起源
小学教育最早起源于古代各国的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教育形式。

小学教育的发展阶段
1.早期小学教育:以传道授业为主,较为单一;
2.现代小学教育: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提倡启发式教学。

第三章: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
小学教育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体育等多个学科,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小学教育的课程实施
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章: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
小学教育的评价目的
小学教育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技能掌握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教育的评价方式
1.笔试评价:主要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综合评价:结合考试成绩、综合能力、品德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定。

以上是对小学教育学重点知识点1到4章的内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小学教育与教育学ppt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小学教育与教育学ppt

(2)代表人物及作品、思想
①布鲁纳《教育过程》 ②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③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④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⑤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3)思考与练习
①“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
A.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B.经过努力可达到的水平
C.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D.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⑤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18世纪 C.20世纪60年代 D.21世纪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思 考 : 教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教育学与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与人的发展关系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1.制约作用有两个方面 (1)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提出某种需要 (2)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此提供相应的条件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既可以体现为促进作用,也可以体现为制约 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进劳动工具、拓展劳动对象范围,从而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是实现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2.讨论或辩论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互作用 ( 1 )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 2 ) 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的 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规范性学科的标志,他也因此 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要成为 一门独立的科学,必须形成教育的 基本概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他就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 础上了,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 基础。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一章

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课件第一章

2.古代印度 教育被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将人分成四个等级,《吠陀》是主 要教育内容,教学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钻研经义。 3.古代埃及 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文士学校;“以僧为 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古代希腊、罗马 贫民子弟进入私学,贵族子弟在家上学,以学习文法为主,也学习拉丁 文和修辞。 古代雅典:注重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 发展,教育方法灵活。 古代斯巴达:培养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㈡文艺复兴后欧洲的教育(14世纪以后) 人文主义教育主要代表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 培根,基本特征是:1.以人为本;2.古典主义; 3.世俗性;4.贵族性。
㈢近代教育(16世纪以后)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㈡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我国于1986年颁布第一部《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过一次。 17世纪夸美纽斯最早提出普及教育思想;1619年《魏玛教育章程》世界 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19世纪50年代以后,各国才真正实施义务教育。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 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 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㈠教育的定义 1.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 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广义教育: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 3.狭义教育: 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 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基本概念:•教育学P3;教育现象P3;教育规律P4;教育科学P5;教育改革P21行动研究法P301、论述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概括地说,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 •⑴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古代教育现象、近代教育现象、现代教育现象和当代教育现象.•⑵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等形式。

2、论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特点•⑴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教育学逐渐从哲学、宗教、伦理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与内容上走向独立,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⑶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上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和论证.3、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是什么?•⑴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⑵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⑷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4、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方法论是什么?•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教育研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基本概念•生物起源论P35、心理起源论P37、劳动起源论P37、终身教育P64 •1、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⑵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⑶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⑷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2、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小学教育学名词解释

小学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3.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之外,还包括适合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5.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6.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小学教育1. 小学教育: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2. 普及教育:是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3. 广义的小学教学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4. 狭义的小学教学目的:指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是指人从生到死的一生中身心两方面发生的积极的变化的过程。

2.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3.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4.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5.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 所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

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代表人物: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思想、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建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近代教育的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烁论 (强制灌输)
儒家经典(崇尚 书本)
(三)教育的内涵
各种论述的共同点 是什么?
• 卢梭(法) “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 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 裴斯特洛齐(瑞士) “教育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 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
• 康德(德)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 (2)影响的结果 :“我从这部电影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 教育”
• (3)影响的方法:“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 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
指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 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一章 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教育的起源 • 教育的概念 • 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的起源 • 老猫教小猫捉老鼠是教育吗? • 小明看见妈妈在擦桌子,也拿块抹布擦桌子,这是教育吗? • 妈妈让小明拿块抹布按照她的样子擦桌子,这是教育吗?
(一)生物起源说
• 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 表人物: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 勒图尔诺(1831-1902)认为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 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动 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 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二、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清洁卫生习惯
二、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 基础知识 • 读、写、算、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 • 良好的学习习惯 • 各种思维能力
二、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工业革命
200年 前
使人类产生类消费从物 50年前 质消费向知识消
费转向
文明 进程 原始 文明
农业 文明
工业 文明
知识 文明
教育发展 原始教育 农业教育 工业教育 信息教育
第二节 现代教育 •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生产性
面向未来” • 题词者:邓小平 • 题词时间与地点:1983年 北京
景山学校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二) 实施科教兴国(社会)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个体)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
节中,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 全面和健康成长。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 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一)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学校教育体系包括: 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中学)——高等教育(大学)
三个阶段。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二)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9年义务教育包括6年小学教育和3年初中教育。
• 代表人物:恩格斯,前苏联和我国教育学者。 • 评价:
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突出人的教育与动 物的本能本质区别——意识性。
二 、教育的概念
(一)广义与狭义的教育 1. “教育”广义的含义——凡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
的影响,都是教育。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 (1)指影响的过程:“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 育孩子的?”
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民主性 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义务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
育)及公平性上。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三)科学性
体现:科学的教育内容、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系统地学习 科学技术知识。
(四)革新性 体现: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目标的不断变化,教学方法
的不断创新。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一) 贯彻“三个面向”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重点内容
• 教育起源; • 教育的功能(社会、人的发展); • 我国古代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 广义和狭义教育; • 三个面向; • 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本章内容讲完啦! 认真思考一下课后思
考题P29 回家请认真复习哦
~~~
• 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 • 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
养成教育。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全民性 • 从广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
• 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义务性 • “强制的”,“必须的” • “免费的” (三)全面性 •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 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 乌申斯基(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自觉的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的过程。”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四)教育的功能 •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 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
三、教育发展的历程(按社会形态分)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2.教育的水平很低 3.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2、中国词源(“教”、“学”)
成人手持器械,督促
孩子学习 (左上
代表经典)
“教”和“学”是统一的 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活动
孩子在一所 房子里学习 有关的知识
3、中西方“教育”的差别 西方
中国
教育
内发论
方法 (注重引导、启发心
智)
教育 宽泛(崇尚自然) 内容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四)近代教育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3.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分
四次 革命
时间
作用
工具制造革 命
250万 年前
使人区别于动物
使人从食物采集 农业革命 1万年前 者变为食物生产
(三) 劳动起源说
• 观点: 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以 制 造 和 利 用 工 具 为 标 志 的 人 类 劳 动 不 同 于 动 物 的 本 能 活 动 , 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教 育 的 职 能 就 是 传 递 劳 动 过 程 中 形 成 教 育 与 积 淀 的 社 会 生 产 和 生活经验。 教 育 是 历 史 性 和 阶 级 性 的 统 一 , 随 着 社 会 和 人 的 发 展 而 发 生 变 革。
(二)教育的词源分析
1.西方词源
Education n. Educate v.
(英文)
E-ducê re (拉丁语)
教育——引出
E (出) Ducê re (引导)
2.中国词源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 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 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 无意识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错误:教育不仅仅是模仿,更有创造成分。
(二)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 我国古代的教育 • 古希腊的学校教育 • 古代斯巴达的教育
2。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学在官府”
3。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
(三)封建社会的特点 1。不仅有阶级性,还有严格的等级性。 • 中国唐代的教育 • 西方的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节
沛西·能(1870~194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 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 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 错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和人类教育之间的界限和区别。
(二)心理起源说
•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