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第4讲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第4讲核酸分子杂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5bfd2d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9.png)
第4讲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DNA/DNAorDNA/RNA)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具一定同源性的两条(DNA或RNA)单链在适宜的温度及离子强度等条件下,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特异性地复性,形成双链探针(序列已知,单链)待测核苷酸序列(单链)主要内容第一节分子杂交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二节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第三节核酸杂交的探针第一节分子杂交技术的理论基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968年华盛顿卡内基学院(CarnegieIntituteofWahington)的RoyBritten及其同事发明的关键步骤:变性—杂交(复性)--检测信号—结论变性复性DNA-DNA杂交双链分子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结论一、DNA变性与复性(一)DNA变性1、定义:某些理化因素导致两条DNA 链间的氢链断裂变为单链的过程,称DNA变性2、变性的方法:1)热变性:温度升高到90~100℃时,双链核酸分子链间的氢键完全断裂。
2)酸碱变性:pH值低于3或高于10时,双链核酸分子链间的氢键断裂。
3)化学试剂变性:如尿素、甲酰胺、甲醛等使双链核酸分子链间的氢键断裂3、核酸溶液变性后的理化性质变化:粘度降低密度增加紫外吸收值增加(利用DNA变性后波长260nm处紫外吸收的变化追踪变性过程)4、DNA变性曲线AT区先解链,GC区后解链,阶梯式曲线,当达到一定温度时,DNA双螺旋几乎是同时解开的变性DNA/总DNATm值:50%DNA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即熔解曲线中点对应的温度),这一现象和结晶的融解相类似,故又称融点或融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Tm是指消光值上升到最大消光值一半时的温度5、GC含量与Tm值(meltingtemperature)之间的关系(G+C)%=(Tm-69.3)某2.44Tm=(G+C)%某0.41+69.3Tm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与很多因素有关:pH值、离子强度和DNA的碱基比例DNA制剂不应保存在离子强度过低的溶液中,一般保存在1mol/lNaCl溶液中较稳定(二)复性1、定义:变性的单链核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原则重新结合为双链核酸的过程,称复性或杂交。
第五章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第五章核酸分子杂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86ffb1e4b73f242336c5f4c.png)
5’ 3’
3’ 5’
随机6-12bp单核苷酸引物
5’
3’
3’
5’
变性
一般探针长度在400-600bp之间
③末端标记法(terminal labeling) 3’末端 5’末端
④PCR标记法 ⑤光敏标记法
生物素、地高辛等
光敏基团与生物素结合
⑥化学衍生结合标记法 转氨标记法等
(4)探针的纯化
1、乙醇沉淀法:无水乙醇可以沉淀DNA片段,可 去除dNTP和蛋白质
2、凝胶过滤柱层析法:利用凝胶的分子筛作用, 将大分子DNA和小分子dNTP、磷酸根离子及寡核苷 酸(<80bp)等物质分离,常用凝胶基质是 Sephadex G-50
3、微柱离心法:其原理与上述凝胶过滤柱层析法 相同,不同的是上述采用洗脱的方式纯化探针, 而此法则是利用离心的方式来纯化探针
(a)
基因组DNA
DNA限制片段
(b)
(c)
(d) 硝酸纤维素滤膜源自(e)同探针同源杂交的基因 DNA片段
X光底片
DNA凝胶电泳
Southern DNA 印迹杂交之X光显像图片
水稻(Oryza sativa L.)的叶绿体DNA分别用核酸内切限制酶BglⅡ(A-C)、 BamHⅠ(D-F)、EcoRⅠ(G-I)、和HindⅢ(J-L)消化,加样在含有 EtBr染料的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作电泳分离,然后同32P标记的玉米 psbA探针作Southern杂交。X光底片中显现的阳性条带 ,表明含有水稻 的psbA基因序列
•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 • 蛋白质的电转移:NC膜 • 靶蛋白的免疫学检测
靶蛋白于第一抗体(一抗)反应 与标记的第二抗体(酶标二抗)反应 显色反应:酶促反应
核酸杂交技术全解
![核酸杂交技术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0d9d447052d380eb63946d5c.png)
(二)Southern印迹杂交
Southern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Southern blotting)是指DNA与 DNA分子之间的杂交。 可用于基因组DNA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重组质粒 和噬菌体的分析等。
(二)Southern印迹杂交
包括两个主要过程: 将待测定核酸分子通过一定的方法转移并结合到 一定的固相支持物(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 即印迹(blotting)。 固定于膜上的核酸与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在一定的 温度和离子强度下退火,即分子杂交过程。
Southern印迹
凝胶中DNA分离带
凝胶中DNA 的NaOH变
性
探针杂交带曝光显 影
Southern杂交的应用
应用 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基因点突变的检测
临床应用--用于下列疾病的产前诊断 镰型细胞贫血 苯丙酮酸尿症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血友病 慢性进行型舞蹈病
(4) cDNA探针的标记 (5) 寡核苷酸探针的标记 (6) 单链DNA探针的标记 (7) RNA探针的标记
(1)DNA随机引物标记
随机引物:含有各种可 能排列顺序的寡核苷酸 片段的混合物。
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 保 留 5’→3’DNA 聚 合 酶 活性,弱3’→5’外切酶 活 性 , 无 5’→3’ 外 切 酶活性。
根据杂交探针标记 • 同位素杂交 • 非同位素杂交
根据杂交介质 • 液相杂交 菌落杂交
Southern印迹杂交 • 固相杂交 Northern印迹杂交
点杂交 • 原位杂交 狭缝杂交
分子杂交技术一般过程
☆ 探针制备及标记(同位素或非同位素) ☆ 待测核酸样品制备(分离,纯化) ☆ 杂交(液相,固相,原位杂交) ☆ 杂交后处理(去掉非特异杂交分子) ☆ 显示结果(显色,发光,放射自显影) ☆ 结果分析
[说明]核酸分子杂交及PCR技术
![[说明]核酸分子杂交及PCR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d08778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4.png)
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一、核酸分子杂交用标记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检测样品中未知核酸序列,通过核苷酸间碱基互补的原则发生异源性结合,再经显影或显色的方法,将结合核酸序列的位置或大小显示出来。
待测的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片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组织细胞的RNA。
二、核酸分子杂交的分类液相杂交核算分子杂交印记杂交固相杂交原位杂交1.固相杂交:将需要杂交的一条核酸链先固定在固体支持物上,另一条核酸链游离在液体中。
2.液相杂交:参与反应的两条核酸链都游离在液体中。
常用固相杂交类型: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杂、菌落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狭缝杂交、组织原位杂交、夹心杂交等。
三、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1、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核酸双链分子碱基对的氢键断裂,疏水作用被破坏,双链螺旋或发夹结构被拆开,有规则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形成单链分子,称为核酸的变性。
﹡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热、酸、碱、化学试剂(如:尿素、甲酰胺、甲醛等)。
﹡加热变性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加热80-100℃数分钟即可使核酸分子氢键断裂,双链分开。
﹡变性的核酸分子失去了生物活性,同时理化性质也随之改变,其紫外吸收值(A260)也随之升高。
可用紫外吸收的变化来跟踪DNA的变性过程。
以A260吸收值对应温度作图,得到DNA的变性曲线或熔解曲线。
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对260nm紫外光收增加的现象。
DNA热变性现象双螺旋结构即发生解体,两条链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
同时,一系列物化性质发生改变:260nm处紫外吸收值升高,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
由于二级结构的丧失,也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生物活性。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当DNA分子加热变性后,其260nm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的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变性DNA复性后,在260nm处的吸收值减少的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A260值达到最大值1/2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或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此时50%的DNA分子发生了变性。
第十章 核酸分子的杂交技术
![第十章 核酸分子的杂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0911c0b76c66137ee061963.png)
RNA提取
1.样品细胞的有效破碎; 2.使核蛋白复合体变性; 3.对内源RNA酶的有效抑制; 4.有效地将RNA从DNA和蛋白混合物中分
离;
• Northern blotting
三、斑点印迹杂交(dot bloting)
• 将RNA或DNA变性后直接点样于NC 膜或尼龙膜上
• 优点:简单、快速、可同时检测多 个样品
• 应用:确定DNA样品之间的同源性
四、核酸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1.定义:将标记的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 中的核酸进行杂交检测的方法。
2.特点: – 能在成分复杂的组织中进行单一细胞 的研究 – 不需从组织或细胞中提取核酸 – 能准确反映组织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功 能状态
2.多色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multicolor FISH; mFISH )
3.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 )
3.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 )
利用两种不同的荧光分別标记两种不同細胞的 Genomic DNA ,再同时与正常的染色体进行 hybridization,染色体上不同荧光间的强弱 比值,由此比较而观察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 拷贝数变化。
毛细管虹吸印迹法、电转印法、真空转移法 5.Southern杂交(预杂交、杂交、洗膜) 6.杂交结果的检测
• 步骤
1.待测DNA样品的制备、酶切
• DNA的提取原理:裂解细胞,使DNA释 放,用TE液溶解,交替使用酚、氯仿两 种蛋白质变性剂,有效去除蛋白质
• 标准程序:酚——酚-氯仿——氯仿。
核酸分子杂交的几种类型 -回复
![核酸分子杂交的几种类型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7199c3b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e.png)
核酸分子杂交的几种类型-回复核酸分子杂交是一种用于研究DNA和RNA相互作用的常见实验技术。
该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蛋白质相互作用、突变分析等。
在核酸分子杂交中,两条核酸链通过互补配对形成杂交(或杂交化合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核酸分子杂交类型。
1. 片段杂交(Dot blot)片段杂交是一种最简单的核酸杂交技术。
在这种方法中,目标DNA片段(或RNA)以单链形式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如膜片或微孔板。
然后,配对探针标记有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染料,与目标DNA一起进行杂交。
通过检测标记的探针,可以确定是否与目标DNA片段杂交。
2. 南方杂交(Southern blot)南方杂交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量目标DNA片段的杂交技术。
在这种方法中,DNA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膜片上。
然后,膜片上的DNA与互补的探针分子杂交,并通过标记的探针检测杂交的目标DNA。
3. 北方杂交(Northern blot)北方杂交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量RNA的杂交技术。
在这种方法中,RNA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膜片上。
然后,膜片上的RNA与互补的探针分子杂交,并通过标记的探针检测杂交的目标RNA。
4.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原位杂交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RNA或DNA的特定序列的杂交技术。
在这种方法中,标记的探针与固定的细胞或组织中的目标核酸序列杂交。
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标记的探针和目标核酸的共定位,从而确定目标序列的存在。
5. 竞争性杂交(Competitive hybridization)竞争性杂交是一种用于研究不同核酸序列之间互相竞争结合的杂交技术。
在这种方法中,标记的探针与非标记的探针或样品中的DNA或RNA 竞争杂交。
通过比较标记的探针与不同浓度的非标记探针或样品杂交的强度,可以确定不同序列之间的亲和力或结合特性。
总之,核酸分子杂交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定义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d32c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d.png)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定义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和分离DNA或RNA序列。
该技术基于两个互补的核酸序列之间的结合,通过杂交反应来检测目标序列的存在。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两个互补的核酸序列之间的结合来检测目标序列的存在。
这种结合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来实现的。
在杂交反应中,两个互补的核酸序列会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双链结构。
这个双链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检测,例如放射性标记、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等。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检测DNA或RNA序列。
在DNA杂交反应中,DNA序列会与互补的DNA序列结合。
在RNA杂交反应中,RNA序列会与互补的RNA序列结合。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检测DNA或RNA序列的存在,也可以用来分离DNA或RNA序列。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检测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存在,也可以用来检测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等生物学过程。
此外,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DNA或RNA序列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和分离DNA或RNA序列。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两个互补的核酸序列之间的结合来检测目标序列的存在。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
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等生物学过程。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定义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c5efc3b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e.png)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定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技术手段。
它利用互补配对的原理,将两个核酸链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一个双链分子。
该技术可用于分析、检测、鉴定、筛选和修饰核酸分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价值。
一、技术原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核酸互补配对的规律。
核酸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状细胞素)组成的双链分子,两条链通过氢键相互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中,将两个互补的核酸链置于一定条件下(如适当的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等),使它们形成双链分子。
这个过程中,两个链之间的氢键会断裂,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氢键,形成一个更稳定的双链分子。
这个过程被称为“杂交”。
二、应用领域1. 分析基因序列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分析基因序列。
通过与已知序列相比较,可确定未知序列的位置和组成。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基因定位、基因诊断、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研究等方面。
2. 检测病原体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检测病原体。
该技术可以检测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与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相比,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更快速和准确地诊断疾病。
3. 鉴定基因型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鉴定基因型。
通过检测DNA序列的变异,可以确定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遗传咨询、人类学研究和法医学等领域。
4. 筛选基因库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筛选基因库。
该技术可以通过与探针的杂交来筛选目标基因,从而快速地鉴定和克隆感兴趣的基因。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和生物产业等领域。
5. 修饰核酸分子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修饰核酸分子。
通过与修饰剂的杂交,可以将不同的化合物引入到核酸分子中,从而实现对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调控。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物材料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三、实验步骤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实验步骤包括样品处理、杂交反应、检测和数据分析等环节。
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分子杂交](https://img.taocdn.com/s3/m/41eba6709b6648d7c1c74655.png)
核酸分子杂交概念及特点: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配对成双链,用特异性的探针与待测样品的DNA或RNA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芯片杂交。
核酸杂交技术具有其高度特异性、灵敏性、快速等特点。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可以快速检测出环境微生物中独特的核酸序列。
如对活性污泥中的特定微生物的生长速率进行测定,根据放射性强度可以定量分析特定细菌的DNA量。
在对被石油污染的土壤分析中,用核酸杂交法得到某种烃降解基因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不污染样品,结果表明,污染越严重,这种降解基因的含量也越高,可用来评价中石油污染程度。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核酸原位杂交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该技术结合了分子生物学的精确性和显微镜的可视性,无需单独分离出DNA或RNA,通过激发杂交探针的荧光来检测信号从而对未知的核酸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GulnurCoskuner认为FISH技术能揭示更多硝化细菌的微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它们种群的大小,更有利于改进生物脱氮系统的工艺,避免了传统的、用培养方法计数带来的偏差。
彭永臻等列举了FISH在活性污泥细菌检测,高效生物除磷(EBPR)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的测定、污水处理微生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一、核酸分子杂交应用于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鉴定。
把取自两种不同生物体细胞的DNA 进行RCR扩增,并同时带上不同的放射性标记。
然后将其混合在一起,先高温解链,再低温复性。
来自两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单链中的互补区域就可以互补配对。
互补配对的区域越大,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二、基因诊断:用带有标记的已知缺陷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做探针,通过和待测样品DNA 中进行分子杂交,检测被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缺陷基因。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29be79d6529647d272852a2.png)
K去除核酸表面的蛋白质
• 组织细胞内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成核酸蛋白复合体 • 控制消化时间,避免细胞结构破坏和核酸从载玻 片上脱落
2、杂交过程: (1)组织或细胞的固定 理想固定液应具备: • 保持组织细胞的形态 • 对核酸无抽提,修饰与降解作用
• 不改变核酸在组织细胞内的定位
• 不阻碍核酸与探针的杂交过程 • 对杂交信号无遮蔽作用 • 理化性质稳定
(2)组织细胞杂交前的预处理
• 去垢剂(如Triton x-100和SDS)和蛋白酶
(2)比色或化学发光检测:适于非核素标记的探针
7、Southern杂交的应用 (1)酶切图谱分析 ( 2)特定基因定性和定量
(3)基因突变分析
( 4)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
(二)Northern印迹杂交 1、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与Southern blot基本相同 2、鉴别RNA
3、探针可用DNA或RNA片段
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5、Southern杂交 ( 1)预杂交:封闭膜上能与DNA结合的位 预杂交液 为不含DNA探针的杂交液 (2)杂交:液相中的DNA探针与膜上的待测DNA双 链DNA探针需加热变性为单链,再杂交 (3)洗膜:去除游离的放射性探针或非特异结合的 DNA
6、杂交结果检测
(1)放射自显影:适用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探针
mRNA
逆转录酶的 DNA聚合酶
互补DNA
DNA 聚合 酶
逆转录酶的 RNase H
分解mRNA
第二条CDNA链
RNA探针
1、RNA探针是单链分子,与靶序列的杂交反应效率高。 2、早期采用的RNA探针是细胞mRNA探针和病毒RNA探 针,这些RNA是在细胞基因转录或病毒复制过程中 得到标记的,标记效率不高,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 约。 3、体外逆转录可高效合成RNA,加入标记物可成为探 针 4、应用:例如,在筛选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的基因组DNA克隆时,因无DNA探针可利 用,就利用HIV的全套标记mRNA作为探针,成功地 筛选到多株HIV基因组DNA克隆。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306be9951e79b8968022675.png)
热变性
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DNA DNA的过程中以温 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温
度对A260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度对A260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值作图
目录
Tm: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在这 :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 一范围内,双链DNA变性一半所需要的温度称为DNA的 一范围内,双链DNA变性一半所需要的温度称为DNA的 DNA变性一半所需要的温度称为DNA 解链温度,又称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解链温度,又称熔解温度 . 其大小与G+C含量成正比. 含量成正比. 其大小与 含量成正比
Tm=(G+C)%×0.41+69.3 ( ) ×
DNA的复性 三,DNA的复性
DNA复性(renaturation)的定义 DNA复性(renaturation)的定义 复性(renaturation) 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 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 DNA 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复性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 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 这一过程称为退火(annealing) 这一过程称为退火(annealing) . 退火 减色效应 DNA复性时,其溶液OD260降低. DNA复性时,其溶液OD260降低. 复性时 OD260降低
DNA指纹(DNA finger-print)分析的基 指纹( 指纹 分析的基 本流程如下: 本流程如下: DNA的提纯与纯化→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DNA的提纯与纯化→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电 的提纯与纯化 泳分离→分子杂交→ 泳分离→分子杂交→指纹图的显示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60106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5.png)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核酸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可以检测和分
析特定的基因或基因产物,如RNA或DNA,以及其他特定的核酸分子,如转录因子、调控
因子等。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确定特定基因的存在、结构和功能,也可以用来检测
和鉴定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两个不同的核酸分子(称为“杂交物”)混合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合是由特定的碱基对结合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只有具有
相同的碱基序列的两个核酸分子才能结合在一起。
结合后的核酸分子杂交物可以被检测到,从而可以用来确定特定核酸分子的存在。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分析特定基因的存在、结构和功能,也可以用来检测和
鉴定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
在肿瘤学研究中,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检测
肿瘤细胞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此外,核酸
分子杂交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基因调控,以及研究基因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研究基因、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以及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它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以及研究基因调控和基因突变对基
因表达的影响。
总之,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都有
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检测和分析特定的基因、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研究
基因调控和基因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37c547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d.png)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
二、Southern印迹杂交
DNA变性 中和 Southern印迹 预杂交 杂交 洗膜 检测
39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
二、Southern印迹杂交
毛细管转移示意图
40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
二、Southern印迹杂交
电转移示意图
41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
一、反向点杂交
二、Southern印迹杂交
三、Northern印迹杂交 四、原位杂交 其它命名如:斑点杂交
菌落杂交 微板酶联杂交
31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
杂交分类
按照杂交的反应条件分为固相和液相杂交两类:
固相杂交 ➢ 探针 ➢ 被测DNA(RNA) ➢ 在固体支持物上杂交 ➢ 容易洗膜
碱性磷酸酶
罗丹明和FITC
地高辛
NT、PCR、RP 600W可见光照 365紫外线照 化学合成法或直接法
化学合成法或直接法
合成法
RP、NT
酶标亲和素或酶标 抗生物素抗体显色 抗生物素抗体显色 直接底物显色或用酶 抗体+底物显色 直接底物显色或用酶
抗体+底物显色 荧光显微镜观察或酶 标抗体+底物显色 酶标抗体+底物3显0 色
Northern印迹 杂交流程图
43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
三、Northern印迹杂交
与Southern印迹杂交比较:
– RNA提取过程中需特别注意RNA酶的污染 – 所用的器材最好与Southern印迹实验的分开使用 – RNA变性的方法:不能用碱变性,因为碱会水解
RNA 2’-OH – 变性剂的作用:防止RNA分子形成发夹式的二级
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分子杂交](https://img.taocdn.com/s3/m/82c0f799561252d381eb6e19.png)
59 59
marker 样品
转膜
凝胶
膜
滤纸 滤纸
marker 样品
Western
蛋白质 样品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缓冲液
marker
样品
marker 样品
一抗
二抗
X胶片 曝光
marker 样品
53 53
(二)Northern Blot
是指待测RNA样品经 电泳分离后转移到固相支 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核 酸探针进行固-液相杂 交,检测RNA (mRNA)的方法。
➢ 样品是RNA。
➢ 电泳前,不酶切。
➢ 电泳前,样品变性。
➢ 电泳过程中,样品保 持变性状态。
➢ 电泳后,样品不再变 性,直接转膜。
2. 复性过程:
(1)单链分子间碰撞形成局部双链
(2)局部双链周围的碱基如不配对时,双链重新解离
(3)局部双链周围的碱基如配对,则形成中心序列
(4)形成完整的双链分子
13
复性过程中的碱基配对
14
Hybridization
15
❖ 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单链核酸都可互补形成双 链,如:DNA/DNA、RNA/DNA、RNA/RNA、寡 核苷酸/DNA和寡核苷酸/RNA,该特性是体外杂 交技术的基础。
EE
E
EE H
E H
DNA片段:
(最长的DNA片段控制在大约2 kb)
38
2.待测DNA样品的电泳分离
12
2000
1000 750 500
250 100
0.8 ~ 1% 非变性琼脂糖凝胶
名词解释核酸分子杂交
![名词解释核酸分子杂交](https://img.taocdn.com/s3/m/049cc5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6.png)
名词解释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分子杂交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以将两个不同的核酸类型(如DNA和RNA)连接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生物体的行为和机制。
它可以用于分子诊断,如研究细菌和病毒的抗药性,检测DNA的状态等。
核酸分子杂交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生物体的行为和机制。
它是通过利用酶来将不同核酸分子杂交成单一碱基对的。
它主要有两种方法:可催化性核酸分子杂交和不可催化性核酸分子杂交。
可催化性核酸分子杂交一般是在受体和发起者的酶的联合作用
下完成的。
受体和发起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合成的核酸片段可以和模板片段自动结合,从而形成混合的碱基对。
不可催化性核酸分子杂交涉及将两种不同的核酸分子直接结合,使模板片段和合成片段形成混合碱基对。
它主要利用特殊的化学试剂,即烷基硫醇,能够与不同核酸分子结合形成一个桥接,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碱基对。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抗药性,检测DNA的状态。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致病菌的聚集蛋白,而聚集蛋白可以作为靶基因,从而获得新的抗药性菌株。
此外,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还可用于构建和支持生物工程的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允许调整和重新组合指定的基因,以多样化产品的特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当今生物学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技术。
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来控制和理解生物系统的行为和机制,从而为更好地实现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分子生物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分子生物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39a90e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4.png)
一、核酸分子杂交基本原理
(二) 核酸分子杂交基本原理
• 根据核酸变性和复性的原理,不同来源的DNA 变性后,若这些异源DNA之间存在某些相同序 列的区域,在退火条件下则可形成DNA-DNA 异源双链;或将变性的单链DNA与RNA经复 性处理可以形成DNA-RNA杂合双链。这种 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分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通 过碱基互补形成双链杂交体的过程称为核酸分 子杂交
三、核酸分子杂交相关技术
(一)传统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Northern杂交
• 对RNA的检测也可以利用与DNA检测 相同的印迹技术来分析。与 Southern 印迹杂交的方法类似,只是变性剂不同
• Southern杂交中使用的使DNA变性的 试剂为NaOH。因为NaOH会水解 RNA的2-羟基基团,所以Northern杂 交中使RNA変性的试剂为甲基氧化汞 、乙二醛或甲醛
• 斑点杂交和狭缝杂交都是将被检标本 点到膜上烘烤固定。不需电泳和转膜 过程,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快速
• 缺点是无法判断核酸片段的大小,也无 法判断样品溶液中是否存在着不同的 靶序列,多用作核酸定性或半定量分析 而且便于杂交条件的摸索
三、核酸分子杂交相关技术
(二)核酸原位杂交
• 原位杂交是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与组 织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 的一种杂交方法,其基本原理及探针的 标记方法与传统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相 同
三、核酸分子杂交相关技术
(一)传统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3. 斑点杂交与狭缝杂交
• 将RNA或DNA变性后直接点样于硝酸 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再采用特定的探 针进行杂交这种方法称为点杂交
• 若采用狭缝点样器加样后杂交,则称为 狭缝杂交
• 斑点杂交与狭缝杂交的区别是点样形 状的不同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课件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44155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7.png)
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互补配对
核酸分子通过互补配对原理相 结合,碱基之间形成稳定的氢 键。
熔解
通过改变温度,使两条核酸分 子解开,断裂氢键,分离出单 链。
探针结合
利用互补配对原理,核酸探针 与目标核酸结合,形成稳定的 双链结构。
核酸探针的制备
1
设计探针序列
根据目标核酸序列设计探针,考虑碱基
合成探针
2
互补性和特异性。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PPT课件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能够研究DNA和RNA的结构、功 能以及相互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门神奇的科学吧!
什么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 定义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指通过核酸探针与目标 核酸的互补碱基配对作用实现的一种检测、 分离和研究方法。
2 原理
该技术利用核酸分子的碱基互补性特点,使 探针与目标核酸发生相互结合,从而实现目 标分子的检测和定位。
利用合成技术合成目标序列的核酸探针。
3
标记探针
通过化学反应或酶标记等方法,将探针 标记上荧光剂或放射性示踪剂。
应用领域
遗传研究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遗传研究中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人 们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医学诊断
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检 测病原体和基因突变,用于疾病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法医分析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用于法医学领 域的DNA鉴定和犯罪现场的分析, 提供了重要的法律证据。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优势
1 高度特异性
通过合理设计探针序列,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能够高 度特异地检测目标核酸。
2 灵敏度高
核酸分子杂交技的特点。
3 广泛应用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基础 研究、生物医学、农业科 技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
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
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
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固相杂交固相杂交(solid-phase hybridization)是将变性的DNA固定于固体基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滤膜)上,再与探针进行杂交,故也称为膜上印迹杂交。
斑步杂交(dot hybridization)是道先将被测的DNA或RNA变性后固定在滤膜上然后加入过量的标记好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
该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事先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凝胶电永分离核酸样品,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根据斑点杂并的结果,可以推算出杂交阳性的拷贝数。
该法的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特异性较差,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印迹杂交(blotting hybridization)Southern印迹杂交:凝胶电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凝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硝基纤维素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已标记的探针进行那时交反应,用放射性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检测特定大小分子的含量。
可进行克隆基因的酶切图谱分析、基因组基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基因突变分析及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ELP)等。
Northern印迹杂交:由Southerm印杂交法演变而来,其被测样品是RNA。
经甲醛或聚乙二醛变性及电泳分离后,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进行杂交反应,以鉴定基中特定mRNA分子的量与大小。
该法是研究基因表达常用的方法,可推臬出癌基因的表达程度。
差异杂交(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是将基因组文库的重组噬菌体DNA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用两种混合的不同cDNA探针(如:转移性和非转移性癌组织的mRNA逆转录后的cDNA)分别与滤膜上的DNA杂交,分析两张滤膜上对应位置杂交信息以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
适用于基因组不太复杂的真核生物(如酵母)表达基因的比较,假阳性率较低。
但对基因组非常复杂的盐酸核生物(如人),则因工作量太大,表达的序列所占百分比较低(仅5%左右),价值不大。
cDNA微点隈杂交(cDNA microarray hybridization)是指将cDNA克隆或cDNA的PCR产物以高度的列阵形式排布并结合于固相支持物上(如:尼龙膜或活化的载玻片)以微点阵,然后用混合的不同DNA探针与微点阵上的DNA进行杂交。
再利用荧光、化学发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扫描微点阵上的杂交信息。
它比差异杂交技术的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的分析。
已成商品问世。
其缺点是无法克服保守的同源序列及重序对杂交信息的干扰。
寡核苷酸微点隈杂交(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hybridization)是在特殊的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使它共价结合于支持物表面,与平均长度为20-50nt的混合RNA或cDNA探针进行杂交,以提高杂交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可检测跨越三个数量级的杂交信息。
适用于低丰度mRNA的检测,以区分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差异表达特征,或鉴定同一转录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选择性剪接。
但有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速度较慢等弱点。
液相杂交(solution hbridization)指使变性的待测核酸单链与放射笥核素标记的已知的酸单链(探针)在溶液中保温,使之形成杂交复合物。
反应结束后,用羟磷灰石法或酶解法将未被杂交的单链和杂交双链分开,然后结膈后在杂妆分子中的探针量,就可推算出被测的核酸量。
递减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是利用两种来源一致而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提取mRNA(或逆转录成的cDNA),在一定的条件下以过量的驱动mRNA或cDNA与测试的单链cDNA或mRNA进行液相杂交,通过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筛选除去两者间同源的杂交体。
经多轮杂交策选、除去两者之间相同的基因成分,保留特异表达的目的基因或工基因片段。
以后者筛选cDNA文库,可获得特异表达的目的基因cDNA全长序列。
核酸原位杂交用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作为探针与细胞级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复性杂交并对其实行检测的方法,称为核酸原位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in situ)。
用来检测DNA在细胞核或染色休上的分布,与细胞内RNA进行杂交以研究该组织细胞中特定基因表达水闰;还用于细胞、组织中有无特异性菌、病毒检测的研究。
该法的优点是特异性高,可精确定位;能在成分复杂的组织中进行单一细胞的研究而不受同一组织中其他成分的影响;不需要从组织中提取核酸,对于组织中含量极低的靶序列有极高的敏感性;并可完整地保持组织与细胞的形态。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如基因定位、基因制失,基因易位、特异基因整合部物色检测等研究。
近年来由定性发展到定量,方法更为完善。
DNA分子克隆技术(也称基因克隆技术)在体外将DNA分子片段与载体DNA片段连接,转入细胞获得大量拷贝的过程中DNA分子克隆(或基因克隆)。
其基本步骤包括:制备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制成DNA重组→导入宿主细胞→筛选、鉴定→扩增和表达。
载体(vecors)在细胞内自我复制,并带动重组的分子片段共同增殖,从而产生大量的DNA分子片段。
主要目的是获得某一基因或NDA片段的大量拷贝,有了这些与亲本分子完全相同的分子克隆,就可以深入分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引入的DNA片段不同,有两种DNA库,一种是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另一种是cDNA库。
载体所谓载体是指携带靶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工具。
细菌质粒是一种细菌染色体外小型双链环状结构的DNA,分子大小为1-20kb,对细菌的某些代谢活动和抗药性表型具有一定的作用。
质粒载体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人工改造拼接而成。
最常用的质粒是pBR322。
噬菌体(phaeg)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按其生活周期分为溶菌型及溶原型两型。
用野生型λ噬菌体改造和构建的噬菌体载体是线性双链DNA,基因组约为50kb,最常用的哓菌体为λDNA及其衍生系列。
黏性质粒(cosmid)是由质粒与噬菌体λDNA组成的一种4-6kb的环状杂种DNA。
表达型载体将上述细菌质粒载体或噬菌体载体接上启动基因及多聚核糖体的基因序列组成了表达型载体。
基因库的建造含有某种生物体全部基历的随机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其含有感光趣的基因片段的重组子,可以通过标记探针与基因库中的重组子杂交等方法而筛选出来,所得到的克隆经过纯化和扩增,可用于进一步的研。
其主步骤包括:(1)构建基因库迅速的载体;(2)DNA片段的制备;(3)DNA片段与载体DNA的连接;(4)包装和接种。
cDNA库的建造是指克隆的DNA片段,是由逆转录酶自mRNA制备的cDNA。
cDNA库包括某特定细胞的全部cDNA 克隆的文库,不含内含子。
特异基因的筛选常用的方法有:(1)克隆筛选即探针筛选法;(2)抗体检测法,检测其分泌蛋白质来筛选目的基因;(3)放射免疫筛选法,查出分泌特异抗原的基因;(4)免疫沉淀法,进行特异基因的筛选。
核酸序列测定DNA的碱基序列决定着基因的特性,DNA序列分析(测序,sequencing)是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基本技术。
无论从基因库中筛选的癌基因或经PCR法扩增的基因,最终均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可藉以了解基因的精细结构,获得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基因的突变及对功能的影响,帮助人工俣成基因、设计引物,以及研究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等。
测序是在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Maxam-Gilbert的化学降解少和Sanger的双脱氧法等,近年来已有DNA序列自动测定仪问世。
化学降解法是在DNA的片段的5`端标记核素,然后用专一性化学试剂将DNA特异地降解,在电泳和自显影后,可得到从标记端延伸的片段供测读序列和进行比较。
一般能读出200-250个核苷酸序列。
双脱氧法是采用核苷酸链终止剂,如: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如ddTTP、ddTTP、ddGTP和ddCTP中的一种)掺入到DNA链中以终止链的延长,与掺入4种正常的dNTP的混合物分成四组进行反应,这样可得到一组结尾长衙不一、不同专一性核苷酸链终止剂结尾的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和放射自显影,可读出合成的DNA核苷酸序列,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可推算出模板DNA分子的序列。
化学降解法只需一化学试剂,重复性好,容易掌握;而双脱氧法需单链模板、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及高质量的DNA聚合酶,便随着M13噬菌体载体的发明和运用,合成的引物容易获得,测序技术不断改进,故此法已被广泛应用。
基脱氧法的自动激光荧光测序仪,使测工作更快速和简便,而且保证高度重复性。
至于RNA测序现大多采用将mRNA逆转录成cDNA后同测序,然后反推RNA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简称PCR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变性和复性原理在体外进行特定的DNA片断高效扩增的技术,可检出微量靶序列(甚至少到1个拷贝)。
在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
仅需用极少量模板,在一对引物介导下,在数小时内可扩增至100万-200万份拷贝。
PCR反应分三步:变性、退火及延伸。
以上三步为一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作为下一个的模板,这样经过九小时的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这样经过数上时的循环后,可得到大量复制的特异性DNA片段。
反应条件一般为94℃变性30秒,55℃退火30秒,70-72℃延伸30-60秒,共进行30次循环左右,最后再延伸72℃5分钟,4℃冷却终止反应。
1.逆转录PCR(RT-PCR)用来扩增RNA的方法。
2.竞争逆转录PCR(competi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ction C-RT-PCR)低丰度RNA 定量的好方法。
3.多重PCR(multiples PCR)在同一PCR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可用于基天长度很长,发生多处缺失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