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县壮族歌圩文化抽样调查报告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以人数最多的少数名族——壮族为主的省份。
然后,因为我是柳州人,而柳州位于广西,也是广西第二大城市,所以我决定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去调查有关壮族的文化风俗习惯。
去之前就听说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每每有客人到家,壮族人民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而这次因为调查的缘故,在那呆了几天,这才充分体会到壮族人民真正的好客。
在山上那几天,真可谓是“丰衣足食”啊,每天五餐,吃饱就跟着当地壮族同胞去山上参观。
本次调查虽然只持续了四天,而且范围也仅限于柳州及周边地区,收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全,所以我之后去了市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大体内容,我会分条概述并在最后加以总结。
一、壮族的由来。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
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
壮族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壮族风俗习惯壮族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经过时间的冲刷壮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那么,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壮族婚礼习俗: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
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
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
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
壮族女子出嫁日一是梳头:由媒婆、送嫁婆帮新娘梳头,新娘则边唱“哭嫁歌”,从早上哭到离开娘家,有哭“爹娘”、“兄弟姐妹”、“姑爷”等多种哭嫁歌。
主要内容有歌颂父母养育之恩,有埋怨生为女孩要出嫁,有埋怨兄弟自己嫁出后独占家产,或是对一同长大的姐妹的留恋等等,曲调婉转缠绵,催人泪下。
“哭嫁”是流传于壮族农家的一种婚嫁习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壮族农家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群山连绵,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姑娘出嫁之处,近到2至3里,远则数百里,跨省、跨县、跨乡、天隔一方,一别难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何时是归期,思前想后,不禁潸然。
“哭嫁”,是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壮家人告别家人,答谢亲友的感情流露和表白。
所谓“哭嫁”,就是姑娘出嫁时,以“哭”代说,倾诉衷肠,表达离情,招呼来宾,告别亲人的一种形式。
姑娘出阁时,要吃“离娘饭”。
办酒前夕,由家庭中最年长的女性长辈给姑娘梳妆,打扮成年妇女模样。
晚上鸡叫头遍时,在堂屋前举行仪式,焚香燃纸,祷告先辈。
先哭祖父(母)、父母、以谢多年养育之恩,表达依依惜别,谓之“开声”或“启声”。
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
因此,“不落夫家”的时间为三、五年不等。
在历史上,“不落夫家”期间有性自由,近代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遭到严禁,违者或离婚,或赔偿一定的财物。
田野调查中提炼理论理论指导下田野调查——读黄桂秋《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
大地 人 间 , 生灵 之所 , 十二 方 ; 界 是水界 , 神 有 下 水
图额 、 王及水 生 动物居 住 之所 , 龙 死者 灵魂 暂居 之 所 , 有 十二 层 。广 西 壮 族 通灵 女 巫 唱诵 的巫 歌 也
师、 、 ” 道 僧 四者 , 发展 为“ 、 ( ) 师 、 、 ” 巫 摩 麽 、 道 僧 五
者 。黄 桂秋 同志 《 族 社 会 民 间信 仰 研 究 》 展 、 壮 发
深化 了八 卷本 的前言 , 也发 展 了 、 深化 了他 的学 术
专著《 壮族麽 文 化 研 究 》 。他 论 道 : 族 麽 教 渊 源 壮
Oc . 011 t2 VO. 2 1 3 NO. 4
第3 2卷 第 4期
田野 调 查 中提 炼 理 论 理 论 指 导下 田野 调 查
— —
读黄桂秋《 壮族社会 民间信仰研 究》
口 过 伟
( 西师 范学 院 , 广 广西 南 宁 5 0 0 ) 3 0 1
[ 摘 要 ] 壮 族 学 者 黄桂 秋 所 著 《 族 社 会 民 间 信 仰 研 究》 在 田 野调 查 的 基 础 上 , 究探 讨 壮 族 社 会 民 壮 , 研 间信 仰 , 要 着力 于壮 族 巫 事 、 教 信 仰 、 主 摩 师公 信 仰 、 公 信 仰 和 龙 母 信 仰 等 的研 究 ,是 一 部 学 术 分 量 很 重 的 道 “
部 学术 分量很 重 的好 书 。 ”
黄桂 秋 同志根 据 他 的 田野 调 查 , 壮 族 巫 事 将 区分 为 “ 体 性 巫事 ” 问 卜、 个 : 赎魂 、 花 园 、 债 、 上 还 解 邦 、 邪 驱鬼 、 花 、 解 求 画护 身 符 、 宅 、 病 ; 群 看 治 “ 体性巫 事 ” 哭 娅 王 、 醮 祈祷 ; 衍 生 的娱 乐 性 巫 : 斋 “
中越壮岱族群歌圩民俗文化及其保护与开发
范宏 贵先生 在 其《 同根 生 的 民族 》 中 已有 论 述 。 … 范宏 贵先生根 据越 南 人 口普 查 资料 分 析认 为 , 到 18 9 9年 , 越南 总人 口为 的 64 1 4 万人 , 中少数 民 其
族人 口为 8 5 7万人 , 4. 占总 人 口 的 1 . 3 3 1 %。而 从 中国迁入越 南的少数 民族共 9个 , 42 23 3 计 6 3
资料选 编》 发现 有两处 记 载 , 中前面 已提 到一 才 其
处 , 还 不 确 定 , 后 面 这 一 处 是 比较 清 楚 的 。 但 而
《 州县 志》 “ 圩 ” 龙 对 歌 的定义 比较 客观 : 四月 “ 问, 村 男 女 指 地 为 场 , 歌 为 戏 , 日 ‘ 乡 赛 名 歌
圩 民俗 名 称 的表 述 、 式 、 类 、 形 种 内容 等 同 中有 异 , 同 小异 , 大 并都 有 逐 渐 消 失之 势 。 中越 两 国 应 共 同加 强 保 护
与传 承 。
[ 键 词 ] 中越 ; 岱 族 群 ; 圩 民俗 ; 护 与 传承 关 壮 歌 保
[ 中图 分 类 号 】 K8 22 9 .4
公 ( yv nen ) 绍 , 州 水 口对 面 的越 南村 落 L a o g 介 龙 多为 “ 岱” 每 年 都 举 行 一 次 歌 圩 , 布 , 当地 岱 话 称
“ 龙通 ” 。歌圩 日为 每年农历 三月 十五 、 十七 、 二 二 十八 , 点多 在高 堂 ( ) 行 。农 历三 月 十八 是 地 剥 举 越南 高平省复合 歌圩 节 , 参加人 数一 般在几 千人 。 农历二 月十五 日为越 南 下琅 县 歌圩 节 , 歌圩 唱 称
圩”伸 ’ 。这里 的“ 指定 为场 ” 是沿 袭约 定俗 成 的场地 , 而不 是任 指 随定 。
壮族的传统节日_节日习俗
壮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节日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因历史、人文等因素,流传下来的一些节日。
有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也是因为一些传说继而流传千古!尝新节壮族民间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时举行。
一般各家各户单独过,也有请邻近亲友一起聚会的。
是日,家家户户都用新米煮饭,并杀鸡宰鸭备猪肉,祭祀祖宗及各路神灵,酬谢其护佑丰收。
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回绿稻叶供在神龛上,并供上饭菜果品,然后烧香、点亮油灯。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狗唤到神龛前,舀一大勺新米饭,加上各样菜肴喂狗。
待狗吃饱后,全家人才围坐聚餐。
传说最早的谷种是狗带来的,为了感谢狗的功劳,尝新节必让它先吃。
蛙婆节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
俗称蚂拐节。
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
整个节日活动以赞颂蛙神给人间带来雨水、保佑丰收的功绩贯穿始终,为乐神娱伯歌舞盛会。
人们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只青蛙奉为神圣,抓获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拥戴,并成为当年主持祭蛙仪式的首领。
现代蛙婆节已演变成群众娱乐节庆活动和歌会,故又有“蚂歌会”之称。
吃立节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
“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
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
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
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农具节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
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
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花婆节壮族的传统节日。
民间传说,壮族始祖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
民族文化情感里的奇葩——壮族歌圩
民族文化情感里的奇葩——壮族歌圩她是人们劳作时从心底传出的希望之音,节日聚会时欢唱的喜庆之乐,择配传情时灵动的热烈之曲,她是壮乡人民的情感依托——歌圩。
凡壮族聚居地区均有歌圩的活动,歌圩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它已成为壮族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造就了壮族特有的“歌圩文化”。
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
它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
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人称之为"墩圩"。
一、歌圩的历史渊源歌圩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的祭祀活动。
在红水河流域的广西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县一带,每年新春到来之际,都要隆重欢度传统的“蛙婆节”,举行盛大的“蚂拐”歌会,整个活动以崇蛙、奉祀“蛙婆”(又称“青蛙姑娘”)为中心,贯穿于正月始末。
歌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发展阶段,其性质、内容、形式、规模及功能都发生了各种演变——由“娱神”向“娱人”过渡,从“舞化”朝“歌化”发展。
例如“蚂拐节”在“祭蚂拐”期间,人们装牛扮马,或舞起斗笠簸箕,或男女盘歌对答;在“葬蚂拐”之后,青年们跳起“蚂拐舞”,这就是祭典中伴随产生的自娱形式——由“娱神”向“娱人”、由“舞化”向“歌化”发展。
广西钦州市壮族民间,每年中秋前后举行的“跳岭头节”,据清道光《钦州志》卷一记载:是期,“延巫者花衣裙,戴鬼脸壳击两头鼓……狂歌跳跃于神前,村男妇于坛戏歌,互相唱和,名曰:跳岭头。
曰不如此不丰稔”。
反映了原始祭祀仪式从“娱神”到“娱人”、从“群舞”到“群歌”、从“舞化”到“歌化”从而形成群体性酬唱的歌圩的过程。
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
"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
广西民俗文化
广西民俗文化广西是少数民族居住区,是全国仅有的五个自治区之一,其中壮族人口逾千万,是全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如何保护、传承与开发好壮族文化是摆在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件重要大事。
壮族三月三歌圩自形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历尽沧桑,多次被禁,却屡禁不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壮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造就了特色鲜明,具有独特文化个性的“歌圩文化”。
由壮族历史积淀而成的“三月三歌圩”这个文化母体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是多种多样文化成分的集中表现,是壮族文化的集大成;或者说,壮族文化集中融合、凝聚于“歌圩”这个特定的文化形态上,与整个壮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三月三歌圩活动以青年人为主体,又以唱歌为中心,并藉以开展社交,但同时还进行抛绣球、抢花炮、舞狮子、演戏等文化娱乐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多职能的民族文化传统事象。
就其中的歌唱而言,它不仅是男女青年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广大民众满足他们求知、教育、审美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的传统节庆活动。
歌圩首先是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提供了学习山歌和展示歌才的场所,满足了他们崇尚山歌、诗性思维的心理需求,对于壮族各类传统民歌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又是壮族民间文学的宝库,对了解和研究壮族古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壮族三月三歌节文化是壮族文化(包括物质的文化和精神的文化)的载体。
“三月三歌节”原是一种“春秋场歌”,与壮族地区的生产周期和生活节奏有密切的关系,并与许多节日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的歌唱聚会。
但随着其从“春祈秋报”向“歌唱为乐”的形式发展,以及壮族社会生活的“歌化”,往往在人们聚会的各种场合中,都经常出现群歌对唱的情景,成为临时性的歌圩形式。
“三月三歌节”其内容和形式包括:1、祭祀仪式歌会。
传统的大型歌节举行之前先行祭拜仪式,有祭拜生育神(乜帝甲、乜洛甲、娅娃)、蚂拐(青蛙)、刘三姐(刘三妹)、布洛陀、囊亥(月娘)等等。
壮锦文化调研报告
壮锦文化调研报告壮锦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壮锦是壮族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
为了进一步了解壮锦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壮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并分析壮锦在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
首先,我们设计了针对壮锦的问卷,并在壮族聚居地进行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壮锦的使用情况、销售状况、传承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等。
随后,我们对壮锦工坊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访谈,了解壮锦的制作过程、材料使用和设计风格等细节。
最后,我们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撰写了本报告。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壮锦的用途多样化。
壮锦不仅用于服装、家居饰品等方面,还被广泛应用于舞台表演、艺术装饰等领域。
壮锦的多功能使用使其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市场需求。
2.壮锦的传承面临困难。
由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手工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壮锦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许多年轻人不再关注壮锦的制作和使用,这对壮锦的传统文化意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壮锦的创新发展缺乏支持。
尽管壮锦具有许多创新的潜力,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很多壮锦工坊无法进行创新设计和产品开发。
这限制了壮锦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四、调研建议和展望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壮锦传承教育。
通过加大对壮锦的宣传推广和制作技术的培训,提高广大民众对壮锦的认识和热爱,从而促进壮锦的传统技艺的传承。
2.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鼓励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大对壮锦工坊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壮锦工坊进行创新研发和产品设计,提高壮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促进壮锦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鼓励设计师和艺术家将壮锦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推动壮锦在现代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壮锦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壮锦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挑战。
通过加强壮锦的传承教育、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及促进壮锦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我们有信心壮锦能够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发扬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通过调查报告,可以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阐释,调查报告是经过系统研究和分析,对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的详尽调查所得的书面总结,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一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工作实绩(一)文物保护成绩突出截至2006年底,广西已有文物事业机构113个:其中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9个,各级文物保护管理所、站56个,文物考古研究所1个,文物考古队2个,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1个,文物商店4个,拥有业务用房13.7万平方米,文物库房1.3万平方米。
全区登记在册的文物点有1万多处,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7处,靖江王陵和合浦汉墓群被国家列入了“十一五”期间重点遗址保护项目。
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管理机构收藏文物27.89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03件(套),二级文物5401件(套)。
“十五”时期,广西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1.资金投入增大“十五”时期,国家、自治区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广西的文物保护投入了大量资金,总额近2亿元,其中,用于博物馆建设的资金投入超过1亿元,是过去三个五年计划总和的两倍多;“十五”期间还创纪录地引入了旅游国债和社会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的基本设施建设,数额达到总投入的1/4强。
“九五”初期时,广西除桂林市外无一地级市级财政预算单设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现在南宁市、柳州市和文物遗存较多的个别县级财政都设立了固定的地方政府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部分有对外开放文物点的市县也以经营收入中的一定比例来保证文物保养维护的资金来源。
现在自治区和市县级每年度用于文物保护和博物馆营运的总资金额约在2000万元以上。
2.博物馆设施建设明显改观目前,广西共有广西博物馆、广西自然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桂林博物馆、梧州市博物馆等七个省(自治区)、市级博物馆被列为国家重点博物馆。
投资5500万元的柳州市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12月建成开放;建设总投资约2.3亿元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已于2006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
县级博物馆建设也有大的进展,新建成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博物馆、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靖西县壮族博物馆等五个少数民族博物馆,还建成了灌阳县博物馆、钟山县博物馆、象州县博物馆、大新县博物馆、田阳县博物馆等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8篇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8篇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让自身的逻辑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写调查报告我们能够更好的回顾调查的发展情况,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关于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文化习俗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文化习俗广西家乡的风俗三月篇一说起壮族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呀!当然对我们壮族来说,最重要的日子非“三月三”莫属。
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
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农历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在壮族的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诞辰日。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数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
也有传说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绿色作文网姐而形成的节日,所以又称“歌仙节”。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大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便会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若彼此有了情谊,再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有眼缘,并对他的歌才满意,便会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予意中人。
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五色糯米饭五彩缤纷,鲜艳诱人,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无害,味道清香,别有风味。
如果再搭配五色粉蒸肉,味道更是不可言喻。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的三月三,有机会欢迎你们到广西做客。
广西家乡的风俗三月篇二说起壮族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呐。
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传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
除了唱山歌,抛绣球,壮族人还特别爱五色糯米饭,家家户户都做来吃。
在三月三前夕,我们就去采摘材料,用来对糯米染色。
紫色用紫兰草,红色用洛神花,蓝色用蝶豆花,黄色用迷蒙花,橙色用苏木。
先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十个小时后,再将浸泡好的糯米风干十五分钟,上锅蒸前拌入一点点的食用油,将纱布打湿,拧干水分,铺在蒸笼上,放入糯米饭,摆出五色的造型。
浅析广西百色壮族山歌的风格与特色
浅析广西百色壮族山歌的风格与特色摘要:广西百色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充满着浓郁壮乡风情的地方,是壮族山歌的发源地之一,当地人民生活环境是典型的壮乡风格,其蕴含着深厚的壮族文化。
壮族山歌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壮歌听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有令人陶醉的的比喻、比兴美。
歌曲也是一种隐喻,隐喻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唱歌时往往要要一挥而就、出口即词即歌,虽快却不失美感,歌词整齐严谨、通俗易懂充满着辞藻美和押韵美,有书中赞道“字皆土音,韵则天籁”本文以广西百色壮族山歌为研究对象,分析壮族山歌风格特色,调查壮族山歌与人们生产生活,节日习俗的关系,挖掘在浓厚壮乡风情影响下的壮族山歌的美,尽可能全面而深入进行调查和分析,让壮族山歌的精髓表现出来,有利于人们去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希望对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精神文明建设对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广西百色;壮族山歌;风格特色;文化传承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isezhuang folk songs in guangxi.Abstract:Guangxibaise, with a full-bodied zhuang folk customs, is one of the birthplace of zhuang folk song, the local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is a typical ZhuangXiang style, it contains the profound culture of zhuang people.The zhuang folk song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 zhuang song has a memorable and impressive metaphor, and the beauty. When singing, we need to be able to use the words to express our feelings. Although the song is beautiful, the lyrics are neat and precise, and the words are full of words and rhymes.In baise of guangxizhuang folk song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ing the zhuang folk song style characteristic, survey the zhuang folk songs and people production and living, festival cust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ng in thick ZhuangXiang amorous feeling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beauty of the zhuang folk songs,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s far as possible let the essence of zhuang folk song,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ethnic culture, the minority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Key words:guangxibaise; Zhuang folk songs; Style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heritage目录引言 (1)一、百色壮族山歌的成因 (1)(一)地理区位及周边音乐文化 (1)(二)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活歌 (2)(三)人文环境 (3)二、百色壮族山歌的艺术特色 (4)(一)歌曲特点 (4)(二)歌词特点 (4)(三)格律特点 (5)(四)调式特点 (8)三、百色壮族山歌的表演风格 (9)(一)各地歌曲演唱风格 (9)(1)歌圩 (11)(2)歌会 (12)(3)擂台赛.................................... 错误!未定义书签。
壮族的风俗习惯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壮族的风俗习惯节日篇一:壮族的风俗习惯壮族的风俗很多,也很有趣,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的。
节日风俗壮族的许多节日风俗与汉族相同或相近,但有的节日是特有的。
除著名的"三月三"歌节外,秋天的八月十五和春节期间,也举行聚会唱歌活动。
此外,每逢农历的七月初七至七月十五之间,几乎所有的壮族都举行祭祖活动。
杀鸭、做糍粑祭祖,出嫁的女儿必须拿鸡、鸭回来祭祖。
婚姻习俗壮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烟。
历史上曾盛行"不落夫家"的婚姻风俗。
女子结婚后仍定居娘家,只是在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回夫家居住一段时间。
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回夫家居住。
至近、现代,壮族"不落夫家"的习俗已逐渐改革,但仍然盛行"入赘"的婚俗,即丈夫到妻子家居住,过去丈夫改从妻姓,现在可以不改。
壮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歌、赶圩等活动进行,同意后,即经过媒人进行说合。
解放前,一般是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
解放后,男女婚姻自由。
丧事习俗壮族人死后,鸣炮报丧,取水浴尸。
葬式有停棺、土葬和捡骨葬等。
居住风俗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
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
山区的壮族人大多住干栏屋,干栏屋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储藏粮食;下层堆放各种农具、关养牲畜。
这种居俗,过去主要是为了防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现在看来,由于是楼下圈养牲畜,臭气上升,很不卫生。
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干栏式民居已逐渐改变成人畜分居的平房或楼房式建筑。
饮食风俗壮族的饮食,在种植稻米的地区,喜食大米饭、大米粥,喜欢用糯米制成各种粽子、糍粑、糕饼等食品,爱食酸品。
在山区以玉米、小米、薯类为主食。
壮族人都喜欢吃猪、牛、鸡、鸭、鱼肉,有的地方喜欢吃蛇肉、鱼生、豆腐圆等。
壮族男子喜欢饮酒,并以酒招待客人。
热情好客,是壮族的良好传统。
民族服饰在历史上,壮族自植棉麻,自织自染,满足自己的衣被需要。
音乐采风报告
音乐采风报告音乐采风报告音乐学xx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采风报告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得地位。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正在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20xx年4月15日的早上8点钟,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急匆匆拎着行李踏上采风的旅程,我们的目的地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对于金秀这块少数民族圣地,我们都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
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一路上的风光美景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旅途的颠簸和劳累都不能阻挡我们的热情。
第一站,我们来到的是金秀县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下车就能感受到来自山沟里吹来的新鲜空气,富有瑶族特殊的建筑,和流淌在街道中间的小溪,我仿佛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圣地,街道几乎没有一丝随意乱扔的垃圾,让我不得不佩服瑶族人的生活素质。
我们找到了住处,放好了行李,我迫不及待的想目睹这坐落在大瑶山里的小县城。
街道上人群不多,别具一格的小溪的流淌声仿佛增加了一份山沟里热闹的氛围。
各种瑶族中草药和服饰在街上到处可见,气势磅礴的县文化艺术馆,蕴藏着瑶族人所有历史的结晶,由于县文化艺术馆没到固定开放时间,所以我们只能在门前照影留念,不能进去观看成了我们的一个遗憾。
吃过晚饭以后,我们慢悠悠的散步回大瑶山宾馆,感受着这大瑶山街道傍晚的宁静与悠然。
突然,一首带有民族风味的歌谣声从前面传来,美妙的歌声吸引着我们加快了脚步。
原来在前面的一个以“友谊亭”三个字命名的小亭子里有人唱瑶歌。
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INSERT YOUR LOGO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通用模板Through the summary and transfer of experience, individuals or units can timely understand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and find out the lesson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撰写人/风行设计审核: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通用模板使用说明:本报告文档可用在单位或个人的场景里,通过总结和传递经验,让上下级个人或单位等有关人员及时了解相应的情况,掌握相关信息,并从中发现典型特征和推断规律,找出可以借鉴的教训。
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这是一份来自崇左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报告。
主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一、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1.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
在我市境内,有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旦圩”“巷单”等多种称呼。
我市的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中,就以粗犷有力、朴素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先秦壮族人民聚会欢歌狂舞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
我市壮族歌圩习俗的汉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
每年春秋两季是我市壮族歌圩最盛行的时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于山脚、水边,或汇合于城厢村寨,或簇拥于指定的会场,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壮族织锦文化基因的识别与分类——基于广西靖西市的田野调查
“基因”这一概念源自生物学,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1]。
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于1976年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了“meme ”一词,用来说明文化基因通过模仿而实现自我复制,认为人就是这些“复制基因”的“生存机器”[2]。
道金斯的学生苏珊在《谜米机器》一书中指出文化基因有类似于生物遗传基因的作用[3]。
自此以后,文化基因的概念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柏贵喜将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基因概念相结合,认为“手工艺的基因是特定手工艺风格特点与文化表征形成的关键元素,其相当于人类学文化圈理论中的‘文化特质’‘文化丛’,结构主义理论的文化‘普遍结构’等”[4]。
他还认为,民族工艺的文化基因结构呈现由材、纹、型、技、意、制诸基因要素组成的六元关系,它的文化基因类型在纵向上呈现阶元体系,在横向上则呈摘要:文化基因是文化遗传的基本单位,文化基因要素对特定文化的形成起着关键壮族人民的主体创作过程中,壮锦内生出了强大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为其发展灌注生命力。
文章以靖西壮锦为个案,根据唯一性、突显性、关键性和可持续复制性的识别原则解构、类型比较的识别方法识别其纹样、工具、材料、技艺等文化基因,按照各基因要素的重分属性进行分类,划分为主导基因、亚主导基因和嵌合基因三种类型。
以靖西壮锦为个案,因进行识别与分类,可以丰富文化基因在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方面的相关研究,拓宽视角,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壮族织锦;文化基因;基因识别;靖西市中图分类号:J5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23)02-0142-09壮族织锦文化基因的识别与分类———基于广西靖西市的田野调查石小瑞,柏贵喜(1.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0;2.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3)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6)阶段性成果。
圩镇调查报告
圩镇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圩镇位于华南地区,地处江南水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小镇。
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圩镇在近年来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圩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报告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二、自然环境分析圩镇地处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适宜开展农业生产。
然而,随着工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田的面积逐渐减少,而工业用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另外,气候变暖也给长期依赖天气的农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因此,圩镇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经济发展现状在过去几年中,圩镇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各有进步。
然而,由于缺乏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圩镇的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同时,农业产出的下降也给圩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因此,圩镇需要在挖掘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引进新的产业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四、教育与文化状况圩镇拥有一定的教育资源,但与大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教育经费的短缺和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制约圩镇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同样,圩镇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居民的文化素质仍有提升的空间。
为了推动圩镇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并丰富文化活动。
五、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圩镇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这些基础设施已不能完全满足圩镇居民的需求。
例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部分老旧小区的供水供电设施需要更新等。
因此,圩镇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功能。
六、社会民生状况圩镇的社会民生状况相对较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然而,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浮现。
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老年人照料问题等。
此外,圩镇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流失等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圩镇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
七、发展规划和前景展望基于以上调查结果,针对圩镇当前的问题和挑战,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西县壮族歌t于文化抽样调查报告•旅游管理靖西县壮族歌埒文化抽样调查报告李凯旋歌ff文化是壮族乡村传统文化的堇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看城市化的发展,歌坪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有加速衰落的趋势。
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歌埒文化的保护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歌埒文化保护意识,培养山歌传承人,使歌埒文化健康发展,代代相传。
(一)调查目的歌埒文化是壮族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了深入了解城市化背景下壮族歌埒文化的发展现状,找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壮族歌垛保护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背景下的壮族乡村文化保护硏究》的研究收集信息资料,为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资料,促逬壮族歌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缈只与实施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城市化背景下的壮族乡村文化保护研究》课题组成员具体组织实施。
(三)调查时间与地点2013年12月下旬-2014年1月上旬。
调查地点是典型的壮族集聚区一騰西县,包括全县19个乡镇。
(四)调查对象主要针对靖西当地居民特别是当地村民。
(五)调查方式主要采用抽样调查和当地居民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体。
居民抽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
(六)调查内容主要内容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山歌的普及情况;山歌传承的途径;调查对象对歌垛文化的保护意识;调查对象对歌坪文化保护的态度;歌妊文化在当地的发展情况;调查对象对政府保护歌坏文化的评价等。
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统计本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2份,回收率为98.4% ,有效问卷490份,有效率为98%。
(二)问卷基本数据统计分析(以下分析以有效问卷为准)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1)性别、民族及户籍情况调查对象男性占45.51% ,女性占54.49% ,主要以壮族(占99.18% )和农村户口(占84.90% )为主。
(2 )年龄及文化題调查对象年龄从6岁・70岁,包括老中青及少年各个年龄段,其中18岁以下占24.08% ,18-40 岁占15.51% ,41-60 岁占25.92% ,60 岁以上34.49% ;文化程度<1孝及以下占24.49% ,初中占41.43% ,高中占25.71% ,大专以上占&37%。
除了部分中小学生,调查对象多为乡下村民,文化程度都比较低。
2、山歌普及情况调查对象中『喜欢唱山歌和会唱山歌的比例超过半数,但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18岁以下的青少年喜欢唱山歌或会唱山歌的比例很小;超过半数的人参 加过歌埒活动,唱山歌是他们闲暇时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但这些也仅限于年纪比 较大的人。
3、山歌传承的途径及意愿图2山散传承的途径及意愿调查对象中,主要是靠老一辈教或跟别人学而喜欢上山歌学会唱山歌的. 山歌的传承需要口传心授;67.55%的人愿意学唱山歌.说明靖西县有很好的歌 垛文化传承的群众基础。
sttiXiv WWV'T eoGMsag 4 祚00* ■< 3I>»ooM 眞伽—fl J JI 1 ■jFnhiiwV ]■wa I B-tHttlV枫w ----- »--(XjV -k (XFvj^* w o(n: gwrv gg"Hat2.如楚牢处牺山《»•黑臭否购S 学"0^H4h fca.<:;•* d •• • ■e ”0 ffu*AuTfUH81:廉杓IMS 松径*那血«段?:fk ]4、歌坪文化在当地的发展情况调查对象中,几乎各乡镇都有自己的山歌队,而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 歌坏文化传承氛围较好。
5、对歌妊文化的保护意识及对政府保护歌垛文化的评价调查对象中, 76.73%的人认为歌垛文化有保护与传承的必要,但是政府部门除了每年举办山歌比赛外,没有开展更多的活动宣传歌坪文化,"不知道"歌垛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图3歌好文化在当地的发展情况的高达65.51% ,歌坪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说明:以上各图表中项目仅是调查问卷中有关歌好文化的主要核心问题。
)三.调研结果总结(-)整体情况从回收的问卷分析和访谈结果来看,歌垛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超过半数的人都喜欢山歌、会唱山歌、参过过歌垛活动,各乡镇都有自己的山歌队并开展相关活动,村民有歌坪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自觉意识,大部分的人觉得歌埒文化很有保护和传承的必要!但是歌妊文化保护存在缺失,随看城市化的发展,青少年会唱山歌.喜欢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原始的山歌文化出现后继乏人的窖境,歌埒文化受到了严堇的冲击.有加速衰落的趋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Is政府对保护歌妊文化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方式单一,仅仅是每年在新靖镇新靖埒日开展山歌比赛。
2、宣传力度不够,2006年壮族歌垛已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时过多年,还有65.51%的人不知道。
3、资金投入不足,政府除了每年三月三投入经费举办山歌比赛外,其他乡镇、村屯的歌坪主要由当地街(村)民委组织举办,群众集资,由于筹集到的资金有限,歌规模都较小,效果不大。
4、不少歌垛出现"有坪无歌"或"自生自灭"状态。
歌妊逐年冷清,参与歌妊活动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很少年轻人参与,不少歌坪已经出现"有垛无歌"的现象(如湖润镇那国垛、禄乡凌准垛、武平乡六合垛、地州乡鲁利妊、龙临镇大品坏、魁坪乡扶赖坪);有些地方尽管主办者以歌赛的形式带动群众性的聚唱活动,但主体不是全体参与人员,而仅仅是山歌队成员和一些山歌爰好者(如新甲乡新坏、渠洋镇新力坪、武平乡大道坪);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由于远离经济活动中心区域,即使开展活动,参加者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形同虚设, 于是自然消失,不少歌垛不复存在。
5、山歌文化后继乏人。
随普城市化逬程的加快,受多元文化的冲击,歌垛文化遭到了严重冲击,靖西各乡镇基本上都有山歌队,但成员都是中老年人, 几乎没有青少年,会唱山歌、S欢唱山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加上大量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广大农村只剩下"空巢"老人和小孩,有的甚至举家出走,关门闭户,山歌无人唱,歌师无处传,山歌后继无人。
壮族歌手出现断代,山歌文化出现后继乏人的窘境。
四、对保护与传承歌坏文化的建议(-)加强政府扶持力度1、财力支持。
山歌是一种艺术,是壮族村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活动,它的人员是个体单一的,分散脆弱的,民间自发的歌会模式小,质量也没有保证。
近年来,靖西县各乡镇政府也支捋所辖村、街开展歌坏活动,但是,这种歌的举办方式一般为民间自发组织,活动所需经费主要由当地街(村)民委员会负责向群众集资或向社会各界募捐筹集,歌坏这种纯粹的公益性文化娱乐活动,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筹集到的资金有限,歌坏规模、效果都不大。
歌妊文化传承需要人更需要钱,政府财力支捋是歌妊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力保证。
2、组织宣传。
除了每年定期举办的歌妊活动外,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将歌手组织化、活动制度化、歌会商业化,以文化演示和商业活动结合的形式在靖西县内举办山歌比赛,邀谴广西各市区广大歌手积极参与,将各种歌妊活动做强做大。
同时争取得到上级文化部门的支捋和影视公司的赞助,通过打造山歌的音像品牌,进行山歌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山歌唱山歌,同时也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多听多学,积极参与歌t于文化的保护工作,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发展传承歌妊文化。
(二)多途径培养传承人1、寻找山歌传承人。
歌坪文化需要山歌,山歌文化需要传承人,山歌的传承需要口传心、授。
但现在年轻人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难以形成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对传统的民间山歌、民族歌舞、乐器、月艮饰的兴趣愈来愈淡漠,甚至有些年轻人觉得唱山歌很土、很丢人。
因此,必须加强引导,增强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举办如"寻找刘三姐"、"寻找山歌王"等活动找寻山歌传承人。
2、将山歌引进课堂。
将山歌引逬中小学课堂课堂,聘请歌师们到学校开办专业的山歌培训班倉造良好的山歌学习氛围,激发青少年对靖西山歌的兴趣, 培养山歌新人,通过对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能继承壮族这一优秀的、特殊的文化遗产,使靖西山歌文化得以继承发扬。
(三)打造山歌文化推广平台1、打造旅游景区推广平台。
靖西县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山水<1唯林,气候小昆明"之称,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兼美,拥有旧州、鹅泉三叠岭瀑布、通灵大峡谷、古龙山峡谷群、渠洋湖、大龙潭、鹅字碑等众多旅游景点,其中通灵大峡谷和古龙山峡谷群为国家4A级景区。
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靖西县旅游资源优势,将山歌文化融入景区导游人员导游讲解中,用山歌介绍景点,通过教游客唱山歌给游客讲山歌等各种互动方式,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了解靖西山歌喜欢靖西山歌;还可以利用旅游景区举办歌t于文化节,把旅游景区打造成山歌文化的推广平台。
2、打造网络推广平台。
相比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网络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宣传载体,具有宣传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现代人的很多信息的来源均来自网络,尤其受到年轻人的S爰,网络的宣传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认可。
如贵州民族文化网就作为传播民族文化而设立的大众型综合门户网站网站在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发展民族精粹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由红棉树贝侬创建成立于2002年的"僚人家园”网站在传承与发展民族语言与文化方面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