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期的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仪休为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官至鲁国宰相,才学丰厚,德行高尚,深知官场为官之道,也明白为人品性端正,因为律己守法而闻名于世,其所教导的学生均很出名。本文是春秋时期的公仪休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秋时期的公仪休简介公仪休别名为公仪子,是鲁国有名的才子,是为博士,博朗群书,德才兼备,甚是有名,也正因如此,其才学优异方能为鲁国宰相。为官后,公仪休十分懂得官场礼制,也十分恪守己律,遵守法律以严格的法制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一心为百姓着想,以身作则,带动官场百官使其品行端正。
司马迁史记中曾如此记载公仪休:“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他称公仪休是一个守法遵循礼节的官员,这个品德从公仪休不断拒收他人之礼便可以看出来。在其位谋其事,不贪图更多权益,只想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官员,其清正廉洁的执政理念也成为当时廉洁的政治风气的带动者。
而且公仪休认为为官者乃是百姓的父母官,需要多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是占取百姓利益,夺取他们的生机,不许占他们的小便宜,因而他还为了这个不允许家中人种菜织布,只为了能够让更多以此为生的百姓能够更好的谋生。
公仪休是一个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之人,是一个秉持原则的人,不贪图权益,是一心为民的好官。
公仪休的人物分析公仪休一生不曾仗势欺人,以权弄势,因为其才能过人、学识丰厚、品德高尚遂成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因其位高权重,故有很多阿谀奉承之人附和,但公仪休并不为此动摇,还是保洁其身,不同流合污,公私分明。
公仪休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为师者,他所教授的学生们均德行兼备,深受好评。而在公仪休拒鱼这件事情上,他更是身体力行,以行动来教导学生做人的原则和为官的准则,很好的诠释了为人师表的作风。
公仪休是一个精明的智者,其深知位高者会受到他人的附和,以此从自己身上谋取利益,而他也深知位高者则危险也,遂在他人赠鱼时,他首先会与他人寒暄,感谢送鱼者的心意,并且还会以原由告知最近不能闻鱼腥味,很好的给予对方台阶。很好的巧拒了人家的盛情,因此也避免伤了彼此的情意,也保全行贿之人的脸面。
公仪休是一个懂得知足的豁达之人,公仪休虽为一朝宰相,但是深谙生活之道,深知知足常乐的道理,对他来说能天天吃鱼便能使他心满意足,相信有鱼吃便是他感到富足的一种方式。为宰相的他理应享受到榕湖富贵,但是据资料可查,他家园中有自己种的菜圃,也有其妻自己织布的记载,可见公仪休生活并不奢侈,是一个懂得节俭之人。
公仪休相鲁嗜鱼公仪休为鲁国宰相,他十分喜欢吃鱼,这件事情
鲁国上下均知晓,便有全国人民争相给公仪休送鱼的举动,而公仪休全拒绝了,这虽然是个小事但是却从这件小事中看出公仪休廉洁守法的高尚品德。
公仪休相鲁嗜鱼这件事被《初谭集;廉勤相》记录在册,而后世人便从这件事情中看出公仪休的为政做人遵循的礼制和法纪。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公仪休虽嗜鱼却不接受他人送鱼之礼,他表明正是因为对鱼的喜爱,所以不能接受他人的鱼,因为他作为一朝宰相,如若收了他人的鱼日后便无法理直气壮的要求他们做事,那么这就是犯法;且自己在相位还能为自己每天买鱼吃,那么为何要接受他人的鱼呢。
可以得知公仪休深谙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不徇私受贿才是为官为人的正道,此篇文章也是在赞叹公仪休不受贿赂廉洁的品德,也告知人们要独立不能依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