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数学:01-集合及集合的表示(基础版,含答案) (2)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第5页)1.用符号或填空:(1)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A,美国_______A,印度_______A,英国_______A;(2)若,则;(3)若,则3_______B;(4)若,则8_______C,9.1_______C.1.(1)中国,美国,印度,英国;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22 .1} (2),2 (3).}(4),.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4)不等式的解集.22.解:(1)因为方程的实数根为,222所以由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2(3)由,得,即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为(1,4),所以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为{(1,4)};(4)由,得,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第7页)1.写出集合{a,b,c}的所有子集.1.解:按子集元素个数来分类,不取任何元素,得;取一个元素,得{a},{b},{c};取两个元素,得{a,b},{a,c},{b,c};取三个元素,得{a,b,c},即集合{a,b,c}的所有子集为.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______{a,b,c};(2);(3);(4){0,1}______N;(5);(6).2.(1)是集合{a,b,c}中的一个元素;2222} (2)222{;0} 22(3)方程无实数根,;(4){0,1}(5){0}是自然数集合N的子集,也是真子集;N (或)(或);1}22(6)方程两根为.3.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1),是8的约数};(2)A,;(3)是4与10的公倍数,.3.解:(1)因为是8的约数,所以AB;(2)当时,;当时,,即B是A的真子集,BA;(3)因为4与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第11页)1.设,求.1.解:,.2.设,求.22.解:方程的两根为,2 方程的两根为,22得,即.3.已知是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3.解: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4.已知全集,,求痧.4.解:显然,,则,(痧.1.1集合习题1.1 (第11页)A组1.用符号或填空:(1)327_______Q;(2)32______N;(3);2(4_______R;(5Z;(6)_______N.1.(1)是有理数;(2)是个自然数;77是实数;2(3)是个无理数,不是有理数;(4R(5Z是个整数;(6)是个自然数.2.已知,用或符号填空:(1)5_______A;(2)7_______A;(3).2.(1);(2);(3).当时,;当时,;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给定的集合:(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2);(3).3.解:(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为2,3,4,5,即{2,3,4,5}为所求;(2)方程的两个实根为,即为所求;(3)由不等式,得,且,即{0,1,2}为所求.4.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2)反比例函数x(3)不等式的解集.22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4.解:(1)显然有,得,即,得二次函数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为;(2)显然有,得反比例函数(3)由不等式,得5.选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已知集合,则有:22x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为;45,即不等式的解集为.454_______B;;{2}_______B;B_______A;(2)已知集合,则有:1_______A;;;;,1}(3){x|x是菱形}_______{x|x是平行四边形};{x|x是等腰三角形}_______{x|x是等边三角形}.5.(1);;{2}B;B2A;,即;(2);;2=A;,1}A;;(3){x|x是菱形}{x|x是平行四边形};菱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x|x是等边三角形}{x|x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6.设集合,求.6.解:,即,得,则,.7.设集合是小于9的正整数},,求,,,.7.解:是小于9的正整数,则,,而5,6},,则,.8.学校里开运动会,设是参加一百米跑的同学},是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是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学校规定,每个参加上述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请你用集合的语言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以下集合运算的含义:(1);(2).8.解:用集合的语言说明这项规定:每个参加上述的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即为.(1)是参加一百米跑或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2)是既参加一百米跑又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9.设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是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是矩形,求,ðAB,ðSA.x}9.解:同时满足菱形和矩形特征的是正方形,即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按照邻边是否相等可以分为两类,而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即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ðSA是梯形}.10.已知集合,求,,,.10.解:,,或,或,得或,或,或,或或}.B组1.已知集合,集合B满足,则集合B有1.4 集合B满足,则,即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得4个子集.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集合表示直线,从这个角度看,集合表示什么?集合C,D之间有什么关系?表示两条直线的交点的集合,.解:集合即,点D(1,1)显然在直线上,得DC.3.设集合,,求.3.解:显然有集合,当时,集合,则;当时,集合,则;当时,集合,则;当,且,且时,集合,则.4.已知全集,,试求集合B.4.解:显然,由,得,即痧,而,U得,而痧U(即,10}.B),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练习(第19页)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1.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74,74(2)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2.已知函数,(1)求的值;(2)求的值.2.解:(1)由,得,同理得,则,即;(2)由,得,同理得,则,即.3.判断下列各组中的函数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1)表示炮弹飞行高度h与时间t关系的函数和二次函数;(2)和.3.解:(1)不相等,因为定义域不同,时间;(2)不相等,因为定义域不同,.0022222222222222222 1.2.2函数的表示法练习(第23页)1.如图,把截面半径为25cm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如果矩形的一边长为xcm,面积为ycm,把y表示为x的函数.1,,且,即.2.下图中哪几个图象与下述三件事分别吻合得最好?请你为剩下的那个图象写出一件事.(1)我离开家不久,发现自己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于是返回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再上学;(2)我骑着车一路匀速行驶,只是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耽搁了一些时间;(3)我出发后,心情轻松,缓缓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2(A)(B)(C)(D)2.解:图象(A)对应事件(2),在途中遇到一次交通堵塞表示离开家的距离不发生变化;图象(B)对应事件(3),刚刚开始缓缓行进,后来为了赶时间开始加速;图象(D)对应事件(1),返回家里的时刻,离开家的距离又为零;图象(C)我出发后,以为要迟到,赶时间开始加速,后来心情轻松,缓缓行进.3.画出函数的图象..解:,图象如下所示.4.设与是锐角,从A到B的映射是“求正弦”,中元素60相对应的么?B中的元素是什么?与B中的元素2相对应的A中元素是什.解:因为2,所以与A中元素60相对应的B中的元素是;因为,所以与B中的元素2相对应的A中元素是45.1.2函数及其表示习题1.2(第23页)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2)(3);(4 )1.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2)R,即该函数的定义域为R;(3)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且,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 2(4)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且,得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2.下列哪一组中的函数f(x)与g(x)相等?(1);(2);(3).2.解:(1)的定义域为R,而的定义域为,即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得函数f(x)与g(x)不相等;(2)的定义域为R,而的定义域为,24即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得函数f(x)与g(x)不相等;(3,即这两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切对应法则相同,得函数f(x)与g(x)相等.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2)3.解:(1)定义域是,值域是;(2)定义域是,值域是;(3)28x;(3);(4).2定义域是,值域是;(4)定义域是,值域是.4.已知函数f(2,求f(,,,.4.解:因为2,所以即同理,,即;,即;,即.5.已知函数(1)点(3,14)在f(x)的图象上吗?(2)当时,求f(x)的值;(3)当时,求x的值.5.解:(1)当时,,即点(3,14)不在f(x)的图象上;(2)当时,,即当时,求f(x)的值为;(3)即.,得,6.若,且,求的值.6.解:由,得1,3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即,得,即,得,即的值为8.7.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222(1);(2).7.图象如下:8.如图,矩形的面积为10,如果矩形的长为x,宽为y,对角线为d,周长为l,那么你能获得关于这些量的哪些函数?8.解:由矩形的面积为10,即,得,由对角线为d,即,由周长为l,即,得,另外,而,得,即.9.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部直径是dcm,高是hcm,现在以vcm/s的速度向容器显然,即,得,得函数的定义域为4v]和值域为[0,h].10.设集合,试问:从A到B的映射共有几个?并将它们分别表示出来.10.解:从A到B的映射共有8个.分别是,,,,,,,.B组1.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1)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2)函数的值域是什么?(3)r取何值时,只有唯一的p值与之对应?1.解:(1)函数的定义域是;(2)函数的值域是;(3)当,或时,只有唯一的p值与之对应.2.画出定义域为且,值域为的一个函数的图象.(1)如果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y)的坐标满足,,那么其中哪些点不能在图象上?(2)将你的图象和其他同学的相比较,有什么差别吗?2.解:图象如下,(1)点(x,0)和点(5,y)不能在图象上;(2)省略.3.函数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如,,.当时,写出函数f(x)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解:图象如下4.如图所示,一座小岛距离海岸线上最近的点P的距离是2km,从点P沿海岸正东12km 处有一个城镇.(1)假设一个人驾驶的小船的平均速度为3km/h,步行的速度是5km/h,t(单位:h)表示他从小岛到城镇的时间,x(单位:km)表示此人将船停在海岸处距P点的距离.请将t 表示为x的函数.(2)如果将船停在距点P4km处,那么从小岛到城镇要多长时间(精确到1h)?4.解:(,得,,即5,.(2)当时,.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练习(第32页)1.请根据下图描述某装配线的生产效率与生产线上工人数量间的关系.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2.整个上午天气越来越暖,中午时分一场暴风雨使天气骤然凉爽了许多.暴风雨过后,天气转暖,直到太阳落山(18:00)才又开始转凉.画出这一天期间气温作为时间函数的一个可能的图象,并说出所画函数的单调区间.2.解:图象如下[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3.根据下图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3.解: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4.证明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4.证明:设,且,因为,即,所以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5.设f(x)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如果f(x)在区间上递减,在区间上递增,画出f(x)的一个大致的图象,从图象上可以发现是函数f(x)的一个. 5.最小值.1.3.2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练习(第36页)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2)(3)x;(4)4221.解:(1)对于函数,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都有,所以函数为偶函数;(2)对于函数,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都有,所以函数为奇函数;3333424242(3)对于函数x,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都有,所以函数x为奇函数;(4)对于函数,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都有,所以函数为偶函数.2.已知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试将下图补充完整.2.解:f(x)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轴对称的;g(x)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2222习题1.3A组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1);1.解:(1)2(2)函数在上递减;函数在上递增;5522(2)函2.证明:(1)函数在上是减函数;(2)函数数在上递增;函数在上递减.1x在上是增函数.222.证明:(1)设,而,由,得,即,所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2)设,而21x21x1,由,得,即,所以函数1x在上是增函数.3.探究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3.解:当时,一次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时,一次函数在上是减函数,令,设,而,当时,,即,得一次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时,,即,得一次函数在上是减函数.4.一名心率过速患者服用某种药物后心率立刻明显减慢,之后随着药力的减退,心率再次慢慢升高.画出自服药那一刻起,心率关于时间的一个可能的图象(示意图).4.解:自服药那一刻起,心率关于时间的一个可能的图象为5.某汽车租赁公司的月收益y元与每辆车的月租金x元间的关系为少?,那么,每辆车的月租金多少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月收益是多5.解:对于函数当,,时,(元)162即每辆车的月租金为4050元时,租赁公司最大月收益为307050元.6.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时,画出函数f(x) 的图象,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6.解:当时,,而当时,,即,而由已知函数是奇函数,得,得,即,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B组1.已知函数,(1)求f(x),g(x)的单调区间;(2)求f(x),g(x)的最小值.1.解:(1)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则函数f(x)的单调区间为,且函数f(x)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函数g(x)的单调区间为[2,4],且函数g(x)在[2,4]上为增函数;(2)当时,,因为函数g(x)在[2,4]上为增函数,所以.2.如图所示,动物园要建造一面靠墙的2间面积相同的矩形熊猫居室,如果可供建造围墙的材料总长是30m,那么宽x(单位:m)为多少才能使建造的每间熊猫居室面积最大?每间熊猫居室的最大面积是多少?2.解:由矩形的宽为xm,得矩形的长为2m,设矩形的面积为S,则22,当时,,即宽才能使建造的每间熊猫居室面积最大,且每间熊猫居室的最大面积是18.75m .3.已知函数f(x)是偶函数,而且在上是减函数,判断f(x)在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判断.3.判断f(x)在上是增函数,证明如下:设,则,因为函数f(x)在上是减函数,得,又因为函数f(x)是偶函数,得,所以f(x)在上是增函数.复习参考题A组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2);(3)21.解:(1)方程的解为,即集合;22 (2),且,则,即集合;2(3)方程的解为,即集合.2.设P表示平面内的动点,属于下列集合的点组成什么图形?(1)是两个定点);(2)是定点).2.解:(1)由,得点P到线段AB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即表示的点组成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2){表示的点组成以定点O为圆心,半径为3cm的圆.3.设平面内有,且P表示这个平面内的动点,指出属于集合的点是什么.3.解:集合表示的点组成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集合表示的点组成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的点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的外心.4.已知集合,若,求实数a的值.4.解:显然集合,对于集合,当时,集合,满足,即;当时,集合,而,则21,或1,得,或,综上得:实数a的值为,或1.5.已知集合,,,求,,.解:集合},即;集合,即;集合;则556.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6.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0,即,得函数的定义域为;(2)要使原式有意义,则,即,且,得函数的定义域为.7.已知函数,求:(1);(2)7.解:(1)因为所以,,得2 即;(2)因为,所以,a 即.8.设,,求证:50(1);(2)x8.证明:(1)因为,所以,即;(2)因为f(,所以,x1 即9.已知函数在[5,20]上具有单调性,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 9.解: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2k8,函数在[5,20]上具有单调性,则k,或k,得,或,即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或.10.已知函数,(1)它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2)它的图象具有怎样的对称性?(3)它在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4)它在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10.解:(1)令,而即函数(2)函数(3)函数(4)函数,是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B组1.学校举办运动会时,高一(1)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比赛,有15人参加游泳比赛,有8人参加田径比赛,有14人参加球类比赛,同时参加游泳比赛和田径比赛的有3人,同时参加游泳比赛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没有人同时参加三项比赛.问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多少人?1.解:设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x人,则,得,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人),即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9人.2.已知非空集合,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解:因为集合,且,所以.3.设全集,,,求集合B.3.解:由,得,集合里除去,得集合B,22所以集合4.已知函数.求f(1),,的值.4.解:当时,,得;当时,,得;证明:.(1)若,则f(22(2)若,则g(222;.5.证明:(1)因为,得f(222所以f(1;22(2)因为,得g(22a2,,24222b,2212121222因为,424121222即,42所以226.(1)已知奇函数f(x)在[a,b]上是减函数,试问:它在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2)已知偶函数g(x)在[a,b]上是增函数,试问:它在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6.解:(1)函数f(x)在上也是减函数,证明如下:设,则,1,因为函数f(x)在[a,b]上是减函数,则,又因为函数f(x)是奇函数,则,即,所以函数f(x)在上也是减函数;(2)函数g(x)在上是减函数,证明如下:设,则,因为函数g(x)在[a,b]上是增函数,则,又因为函数g(x)是偶函数,则,即,所以函数g(x)在上是减函数.7.《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规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20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20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计计算:某人一月份应交纳此项税款为26.78元,那么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是多少?7.解:设某人的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为x元,应纳此项税款为y元,则由该人一月份应交纳此项税款为26.78元,得,,得,所以该人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是2517.8元.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练习(P88)1.(1)令f(x)=-x2+3x+5,作出函数f(x)的图象(图3-1-2-7(1)),它与x轴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x2+3x+5=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x(x-2)=-3可化为2x2-4x+3=0,令f(x)=2x2-4x+3,作出函数f(x)的图象(图3-1-2-7(2)),它与x轴没有交点,所以方程2x(x-2)=-3无实数根.(3)x2=4x-4可化为x2-4x+4=0,令f(x)=x2-4x+4,作出函数f(x)的图象(图3-1-2-7(3)),它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相切),所以方程x2=4x-4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4)5x2+2x=3x2+5可化为2x2+2x-5=0,令f(x)=2x2+2x-5,作出函数f(x)的图象(图3-1-2-7(4)),它与x轴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5x2+2x=3x2+5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图3-1-2-72.(1)作出函数图象(图3-1-2-8(1)),因为f(1)=1>0,f(1.5)=-2.875<0,所以f(x)=-x3-3x+5在区间(1,1.5)上有一个零点.又因为f(x)是(-∞,+∞)上的减函数,所以f(x)=-x3-3x+5在区间(1,1.5)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2)作出函数图象(图3-1-2-8(2)),因为f(3)<0,f(4)>0,所以f(x)=2x·ln(x-2)-3在区间(3,4)上有一个零点.又因为f(x)=2x·ln(x-2)-3在(2,+∞)上是增函数,所以f(x)在(3,4)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3)作出函数图象(图3-1-2-8(3)),因为f(0)<0,f(1)>0,所以f(x)=ex-1+4x-4在区间(0,1)上有一个零点.又因为f(x)=ex-1+4x-4在(-∞,+∞)上是增函数,所以f(x)在(0,1)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4)作出函数图象(图3-1-2-8(4)),因为f(-4)<0,f(-3)>0,f(-2)<0,f(2)<0,f(3)>0,所以f(x)=3(x+2)(x-3)(x+4)+x在(-4,-3),(-3,-2),(2,3)上各有一个零点.图3-1-2-8练习(P91)1.由题设可知f(0)=-1.4<0,f(1)=1.6>0,于是f(0)·f(1)<0,所以函数f(x)在区间(0,1)A组(P92)1.A,C 点评:需了解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点的条件.2.由x,f(x)的对应值表可得f(2)·f(3)<0,f(3)·f(4)<0,f(4)·f(5)<0,又根据“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可知函数f(x)分别在区间(2,3),(3,4),(4,5)内有零点.3.原方程即(x+1)(x-2)(x-3)-1=0,令f(x)=(x+1)(x-2)(x-3)-1,可算得f(-1)=-1,f(0)=5.于是f(-1)·f(0)<0,所以这个方程在区间(-1,0)内有一个解. 下面用二分法求方程(x+1)(x-2)(x-3)=1在区间(-1,0)内的近似解.取区间(-1,0)的中点x1=-0.5,用计算器可算得f(-0.5)=3.375.因为f(-1)·f(-0.5)<0,所以x0∈(-1,-0.5).再取(-1,-0.5)的中点x2=-0.75,用计算器可算得f(-0.75)≈1.58.因为f(-1)·f(-0.75)<0,所以x0∈(-1,-0.75).同理,可得x0∈(-1,-0.875),x0∈(-0.937 5,-0.875).由于|(-0.875)-(-0.937 5)|=0.062 5<0.1,所以原方程的近似解可取为-0.937 5.4.原方程即0.8x-1-lnx=0,令f(x)=0.8x-1-lnx,f(0)没有意义,用计算器算得f(0.5)≈0.59,f(1)=-0.2.于是f(0.5)·f(1)<0,所以这个方程在区间(0.5,1)内有一个解.下面用二分法求方程0.8x-1=lnx在区间(0,1)内的近似解.取区间(0.5,1)的中点x1=0.75,用计算器可算得f(0.75)≈0.13.因为f(0.75)·f(1)<0,所以x0∈(0.75,1).再取(0.75,1)的中点x2=0.875,用计算器可算得f(0.875)≈-0.04.因为f(0.875)·f(0.75)<0,所以x0∈(0.75,0.875).同理,可得x0∈(0.812 5,0.875),x0∈(0.812 5,0.843 75).由于|0.812 5-0.843 75|=0.031 25<0.1,所以原方程的近似解可取为0.843 75.5.由题设有f(2)≈-0.31<0,f(3)≈0.43>0,于是f(2)·f(3)<0,所以函数f(x)在区间(2,3)内有一个零点.下面用二分法求函数f(xx在区间(2,3)内的近似解.取区间(2,3)的中点x1=2.5,用计算器可算得f(2.5)≈0.12.因为f(2)·f(2.5)<0,所以x0∈(2,2.5).再取(2,2.5)的中点x2=2.25,用计算器可算得f(2.25)≈-0.08.因为f(2.25)·f(2.5)<0,所以x0∈(2.25,2.5).同理,可得x0∈(2.25,2.375),x0∈(2.312 5,2.375),x0∈(2.343 75,2.375), x0∈(2.343 75,2.359 375),x0∈(2.343 75,2.351 562 5),x0∈(2.343 75,2.347 656 25). 由于|2.343 75-2.347 656 25|=0.003 906 25<0.01,所以原方程的近似解可取为2.347 656 25.B组1.将系数代入求根公式x4得所以方程的两个解分别为4下面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取区间(1.775,1.8)和(-0.3,-0.275),令f(x)=2x2-3x-1.在区间(1.775,1.8)内用计算器可算得f(1.775)=-0.023 75,f(1.8)=0.08.于是f(1.775)·f(1.8)<0.所以这个方程在区间(1.775,1.8)内有一个解.由于|1.8-1.775|=0.025<0.1,所以原方程在区间(1.775,1.8)内的近似解可取为1.8.同理,可得方程在区间(-0.3,-0.275)内的近似解可取为-0.275.所以方程精确到0.1的近似解分别是1.8和-0.3.2.原方程即x3-6x2-3x+5=0,令f(x)=x3-6x2-3x+5,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图3-1-2-9所以这个方程在区间(-2,0),(0,1),(6,7)内各有一个解.取区间(-2,0)的中点x1=-1,用计算器可算得f(-1)=1.因为f(-2)·f(-1)<0,所以x0∈(-2,-1).再取(-2,-1)的中点x2=-1.5,用计算器可算得f(-1.5)=-7.375.因为f(-1.5)·f(-1)<0,所以x0∈(-1.5,-1).同理,可得x0∈(-1.25,-1),x0∈(-1.125,-1),x0∈(-1.125,-1.062 5).由于|(-1.062 5)-(-1.125)|=0.062 5<0.1,所以原方程在区间(-2,0)内的近似解可取为-1.062 5.同理,可得原方程在区间(0,1)内的近似解可取为0.7,在区间(6,7)内的近似解可取为6.3.3.(1)由题设有g(x)=2-[f(x)]2=2-(x2+3x+2)2=-x4-6x3-13x2-12x-2.(2)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图3-1-2-10(3)由图象可知,函数g(x)分别在区间(-3,-2)和区间(-1,0)内各有一个零点.取区间(-3,-2)的中点x1=-2.5,用计算器可算得g(-2.5)=0.187 5.因为g(-3)·g(-2.5)<0,所以x0∈(-3,-2.5).再取(-3,-2.5)的中点x2=-2.75,用计算器可算得g(-2.75)≈0.28.因为g(-3)·g(-2.75)<0,所以x0∈(-3,-2.75).同理,可得x0∈(-2.875,-2.75),x0∈(-2.812 5,-2.75).由于|-2.75-(-2.812 5)|=0.062 5<0.1,所以原方程在区间(-3,-2)内的近似解可取为-2.812 5.同样可求得函数在区间(-1,0)内的零点约为-0.2.所以函数g(x)精确到0.1的零点约为-2.8或-0.2.点评:第2、3题采用信息技术画出函数图象,并据此明确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条件,建议教师直接给出函数图象或零点所在区间.第三章复习参考题A组(P112)1.C2.C3.设经过时间t后列车离C地的距离为y,则图3-24.(1)圆柱形; (2)上底小、下底大的圆台形;(3)上底大、下底小的圆台形; (4)呈下大上小的两节圆柱形. 图略.图3-35.令f(x)=2x-4x-3x+1,函数图象如图3-3所示:函数分别在区间(-1,0)、(0,1)和区间(2,3)内各有一个零点,所以方程2x3-4x2-3x+1=0的最大的根应在区间(2,3)内.取区间(2,3)的中点x1=2.5,用计算器可算得f(2.5)=-0.25.因为f(2.5)·f(3)<0,所以x0∈(2.5,3). 再取(2.5,3)的中点x2=2.75,用计算器可算得f(2.75)≈4.09.因为f(2.5)·f(2.75)<0,所以x0∈(2.5,2.75).同理,可得x0∈(2.5,2.625),x0∈(2.5,2.5625),x0∈(2.5,2.53125),x0∈(2.515625,2.53125),x0∈(2.515625,2.5234375).由于|2.523 437 5-2.515 625|=0.007 812 5<0.01,所以原方程的最大根约为2.523 437 5.6.令lgx=321x,即得方程x=0,再令x,用二分法求得交点的横坐标约为2.5.图3-47.如图,作DE⊥AB,垂足为E.由已知可得∠ADB=90°.因为AD=x,AB=4,于是AD=AE×AB,即AE=2AD2AB=x24.所以CD=AB-2AE=4-2×x22.于是2x2由于AD>0,AE>0,CD>0,所以解得0<x<22.所以所求的函数为8.(1)由已知可得N=N0(x22+2x+8,0<x<22. 1因为λ是正常数,e>1,所以eλ>1,即又N0是正常数,所以N=N0((2)N=N0e-λt,因为e-是在于t的减函数. NN0,所以-λt=lnNN0,即(3)当N=N02时9.因为f(1)=-3+12+8=17>0,f(2)=-3×8+12×2+8=8>0,f(3)<0,所以,下次生产应在两个月后开始.B组1.厂商希望的是甲曲线;客户希望的是乙曲线.函数的解析式为y=f(t函数的图象为图3-5备课资料[备选例题]【例】对于函数f(x)=ax2+(b+1)x+b-2(a≠0),若存在实数x0,使f(x0)=x0成立,则称x0为f(x)的不动点.(1)当a=2,b=-2时,求f(x)的不动点;(2)若对于任何实数b,函数f(x)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f(x)=ax2+(b+1)x+b-2(a≠0),当a=2,b=-2时,f(x)=2x2-x-4,设x为其不动点,即2x2-x-4=x,则2x2-2x-4=0,解得x1=-1,x2=2,即f(x)的不动点为-1,2.(2)由f(x)=x,得ax2+bx+b-2=0.关于x的方程有相异实根,则b2-4a(b-2)>0,即b2-4ab+8a>0. 又对所有的b∈R,b2-4ab+8a>0恒成立,故有(4a)2-4·8a<0,得0<a<2.。
【精品】高中数学必修一 集合及集合的表示(提高)讲义 知识点讲解+练习(含答案)
集合及集合的表示(B层)【学习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象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的特征性质,会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一些集合,如常用数集、解集和一些基本图形的集合等.【要点梳理】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要点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x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的次序无先后之分.如:由1,2,3组成的集合,也可以写成由1,3,2组成一个集合,它们都表示同一个集合.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5.集合的分类(1)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2)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6.常用数集及其表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要点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1. 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如: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的偶数构成的集合.2.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如:{1,2,3,4,5},{x 2,3x+2,5y 3-x ,x 2+y 2},….3.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4.图示法:图示法主要包括Venn 图、数轴上的区间等.为了形象直观,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韦恩(Venn )图法. 如下图,就表示集合{}1,2,3,4.【典型例题】类型一:集合的概念及元素的性质例1 集合A 由形如(,)m m Z n Z +∈∈的数构成的,A 中的元素? 答案:是解析:由分母有理化得,2=由题中集合A 可知2,1,m n ==均有,m Z n Z ∈∈,∴2A A .点评:(1)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与∉的含义,然后要弄清所给集合是由一些怎样的数构A 中的元素.(2)判断一个元素是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就是判断这个元素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特征.此类题,主要看能否将所给对象的表达式转化为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形式.举一反三:【变式1】设Z}∈(1)若a ∈Z ,则是否有a ∈S ?(2)对S 中任意两个元素x 1,x 2,则x 1+x 2,x 1·x 2,是否属于集合S ?解:(1)若a ∈Z ,则有a ∈S ,即n=0时,x ∈Z ,∴a ∈S ;(2)∀x 1,x 2∈S ,则1112221122x =m ,x =m (m ,n ,m ,n Z)∈1212121212())(,)x x m m n n S m m Z n n Z ∴+=++∈+∈+∈12112212121221x x =(m )(m )=m m +2n n n +m n )⋅⋅∵m 1,n 1,m 2,n 2∈Z ,∴m 1m 2+2n 1n 2∈Z ,m 1n 2+m 2n 1∈Z∴x 1·x 2∈S.类型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2.用符号“∈”或“∉”填空.(1)||4}x x x x <>;(2)223___{|1}5___{|1}N N x x n n x x n n ++=+∈=+∈,, ,;(3)22(11)___{|}(11)___{()|}.y y x x y y x -=-=,, ,, 解析:给定一个对象a ,它与一个给定的集合A 之间的关系为a A ∈,或者a A ∉,二者必居其一.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a 的结构,弄清A 的特征,然后才能下结论.对于第(1)题,可以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各数值的大小,也可以先将各数值转化成结构一致的数,再比较大小;对于第(2)题,不妨分别令x=3,x=5,解方程;对于第(3)题,要明确各个集合的本质属性.(1) 23{|x x =>∴<;324{|4}x x =>=∴>,;(2)令231n =+,则23{|1}N N n x x n n ++=∴∉=+∈,,;令251n =+,则2225{|1}N N n x x n n ++=±∈∴∈=+∈,其中,,;(3) ∵(-1,1)是一个有序实数对,且符合关系y=x 2,∴22(11){|}(11){()|}.y y x x y y x -∉=-∈=,, ,, 点评:第(1)题充分体现了“化异为同”的数学思想.另外,“见根号就平方”也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应注意把握.第(2)题关键是明确集合2{|1}N x x n n +=+∈,这个“口袋”中是装了些x 呢?还是装了些n 呢?要特别注意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是由符号“|”左边的元素组成的,符号“|”右边的部分表示x 具有的性质.第(3)题要分清两个集合的区别.集合2{|}y y x =这个“口袋”是由y 构成的,并且是由所有的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组成的;而集合2{()|}x y y x =,是由抛物线2y x =上的所有点构成的,是一个点集.举一反三:【变式1】 用符号“∈”或“∉”填空(1)若A=Z ,则12- A ;-2 A . (2)若{}2B |210,x x x =--=则12- B ;-2 B . 答案:(1)∉,∈ (2)∈,∉类型三:集合中元素性质的应用例3.设S 是至少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在S 上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即对任意的,a b S ∈,对于有序元素对(a,b ),在S 中唯一确定的元素*a b 与之对应),若对任意的,a b S ∈,有*(*)a b a b =,则对任意的,a b S ∈,下列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A. (*)*a b a a =B. [*(*)]*(*)a b a a b a =C. *(*)b b b b =D. (*)*[*(*)]a b b a b b =答案: A解析:抓住本题的本质(*)*a b a b =恒成立. ,a b 只要为S 中元素即可有*a b S ∈. B 中由已知即为*(*)b a b a =符合已知条件形式.C 中a b =即可. D 中*a b 相当于已知中的a 也正确.只有A 不一定正确.点评:本题应紧紧抓住关系式(*)*a b a b =,即关系式中有三个数,其中有两个数相同且分别在两边,此时关系式等于中间的数,只要分析出这个特点即可解决.举一反三:【变式1】定义集合运算:{}|(),,AB z z xy x y x A y B ==+∈∈.设集合{}0,1A =,{}2,3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 0B. 6C. 12D. 18答案: D解析:{}|(),,AB z z xy x y x A y B ==+∈∈,∴当{}{}0,1,2,3A B ==时, {}0,6,12A B =,于是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0+6+12=18.点评:这类试题通过给出新的数学概念或新的运算方法,在新的情境下完成某种推理证明是集合命题的一个新方向.常见的有定义新概念、新公式、新运算和新法则等类型.例4. 6M={a Z,|N}5-a∈∈,则M=( ) A. {2,3} B. {1,2,3,4} C. {1,2,3,6} D. {-1,2,3,4}答案:D解析:集合中的元素满足是整数,且能够使65-a 是自然数,所以0665-a ≤≤ 由a ∈Z ,所以-1≤a≤4当a=-1时,16=N 5-(-1)∈符合题意; 当a=0时,65∉6=N 5-0不符合题意; 当a=1时,63512∉-=N 不符合题意; 当a=2时,652=2N ∈-符合题意;当a=3时,6=3N 5-3∈符合题意; 当a=4时,6=6N 5-4∈符合题意. 故a=-1,a=2,a=3,a=4为M 中元素,即M={-1,2,3,4},选项D 正确.■高清课程:集合的表示及运算 例1例5. 设集合A ={x R ∈|2210ax x ++=},当集合A 为单元素集时,求实数a 的值.答案:0,1解析:由集合A 中只含有一个元素可得,方程ax 2+2x+1=0有一解,由于本方程并没有注明是一个二次方程,故也可以是一次方程,应分类讨论:当a=0时,可得是一次方程,故满足题意.当a≠0时,则为一个二次方程,所以有一根的含义是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即为判别式为0时的a 的值,可求得为a=1.故a 的取值为0,1.例6.已知集合{}222,(1),33A a a a a =++++,若1A ∈,求实数a 的值及集合A .答案:0a =,{}1,2,3A =解析:(1)若21,a +=则1a =-.所以{}1,0,1A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则1a =-应舍去.(2)若2(1)1a +=,则0a =或2a =-,当0a =时,{}2,1,3A =满足题意;当2a =-时,{}0,1,1A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则2a =-应舍去.(3)若2331++=a a ,则1a =-或2a =-,由上分析知1a =-与2a =-均应舍去.综上,0a =,集合{}1,2,3A =.点评:本题中由于1和集合A 中元素的对应关系不明确,故要分类讨论.此类问题在解答时,既要应用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解题,又要利用它们检验解的正确与否,特别是互异性,最容易忽视,必须在学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22,2A a a =++,3A ∈,求实数a 的值答案:1a =-解析:当21a +=,即1=-a 时,{}1,3=A ,满足题意;当223,a +=即1a =±,1a =时,{}3,3A =,与集合的概念矛盾,不满足题意舍去, 1a =-时, 由上面知,满足题意故 1a =-例7.设A 是实数集,且满足条件:若,1a A a ∈≠,则11A a∈-. (1)若2A ∈,则A 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集合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3)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答案:(1)11,2- (2)略 (3)略 解析:(1)若2A ∈,则1112A =-∈-,于是111(1)2A =∈--,故集合A 中还含有11,2-两个元素.(2)若A 为单元素集,则11a a =-,即210a a -+=,此方程无实数解,∴11a a ≠-,∴a 与11a-都为集合A 的元素,则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3)由已知1111111a a A A A a a a-∈⇒∈⇒=∈----.现只需证明11a a a a --1-、、三个数互不相等. ①若2110,1a a a a =⇒-+=-方程无解,∴11a a≠-; ②若2110a a a a a -=⇒-+=-,方程无解,1a a a-∴≠-; ③若211101a a a a a -=⇒-+=--,方程无解,111a a a -∴≠--, 故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点评:集合离不开元素,元素是集合的核心,所以解决有关集合中的探索性问题,可以先从元素入手,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类型四:集合的表示方法例8.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23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5小于25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答案:;{}16,17,18,19,20,21,22,23,24。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以及习题
精心整理高一数学必修 1第一章集合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作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作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
Venn图: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注意:B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C≠Φ,A∩C=Φ,求m的值1.已知A={x|3-3x>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3∈AB.1∈AC.0∈AD.-1?A2.下列四个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的是() A.{y|y=2}B.{x=2}C.{2}D.{x|x2-4x+4=0}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①∈R;②?Q;③|-3|?N*;④|-|∈Q.4.已知集合A={1,x,x2-x},B={1,2,x},若集合A与集合B相等,求x的值.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③方程(x-1)2(x-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④集合{x|4<x<5}可以用列举法表示.A.只有①和④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②D.以上语句都不对2(1)若A中有两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故所求的a的取值范围是a≤-或a=0.1.设集合A={x|2≤x<4},B={x|3x-7≥8-2x},则A∪B等于()A.{x|x≥3}B.{x|x≥2}C.{x|2≤x<3}D.{x|x≥4}2.已知集合A={1,3,5,7,9},B={0,3,6,9,12},则A∩B=() A.{3,5}B.{3,6}C.{3,7}D.{3,9}3.50名学生参加甲、乙两项体育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了一项,参加甲项的学生有30名,参加乙项的学生有25名,则仅参加了一项的个数是()A.1B.2 C.3D.4二、填空题5.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6.满足{1,3}∪A={1,3,5}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7.已知集合A={1,3,5},B={1,2,x2-1},若A∪B={1,2,3,5},求x及A∩B.8.已知A={x|2a≤x≤a+3},B={x|x<-1或x>5},若A∩B=?,。
新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册第一章 讲义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性质(含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讲:集合的概念知识点梳理讲解:一、集合的概念 【知识梳理】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要点讲解】 准确认识集合的含义(1)集合的概念是一种描述性说明,因为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这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点、直线等概念一样,都是用描述性语言表述的.(2)集合含义中的“元素”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一些抽象的符号等,都可以看作“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知识精讲】例1 (1)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③平面上到点A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 )A .2B .3C .4D .5(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某个公司里所有的年轻人组成一个集合;②由1,32,64,21 ,12组成的集合有五个元素;③由a ,b ,c 组成的集合与由b ,a ,c 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解】(1)选A “接近于0的数”“比较小的正整数”标准不明确,即元素不确定,所以①②不是集合.同样,“2的近似值”也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定一个数,比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⑤也不是一个集合.③④能构成集合.(2)①不正确.因为“年轻人”没有确定的标准,对象不具有确定性,所以不能组成集合.②不正确.由于32=64,⎪⎪⎪⎪⎪⎪-12=12,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这个集合是由1,32,12这三个元素组成的. ③正确.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只是次序不同,但它们仍表示同一个集合.【变式训练】1、下列各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数学必修1课本中所有的难题 B .小于8的所有素数C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D .所有小的正数 【答案】 B【解析】A 中“难题”的标准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B 能构成集合;C 中“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D 中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不能构成集合.2 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不超过20的非负数;(2)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3)某班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4)3的近似值的全体.【解】(1)对任意一个实数能判断出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所以能构成集合; (2)能构成集合;(3)“高个子”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算不算高个子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4)“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不能构成集合.3、判断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20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2)与(1)类似,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4)类似于(3),也能构成集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方法技巧总结】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及其关注点(1)标准: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2)关注点:利用集合的含义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应注意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二、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相等【知识梳理】1.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集合元素的特性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要点讲解】(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2)互异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3)无序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如由1,2,3构成的集与3,2,1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知识精讲】例1、已知集合A有三个元素:a-3,2a-1,a2+1,集合B也有三个元素:0,1,x.(1)若-3∈A,求a的值;(2)若x2∈B,求实数x的值;(3)是否存在实数a,x,使A=B.【解】(1)由-3∈A且a2+1≥1,可知a-3=-3或2a-1=-3,当a -3=-3时,a =0;当2a -1=-3时,a =-1. 经检验,0与-1都符合要求. ∴a =0或-1.(2)当x =0,1,-1时,都有x 2∈B ,但考虑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x ≠0,x ≠1,故x =-1. (3)显然a 2+1≠0.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只可能a -3=0或2a -1=0. 若a -3=0,则a =3,A ={a -3,2a -1,a 2+1}={0,5,10}≠B . 若2a -1=0,则a =12,A ={a -3,2a -1,a 2+1}=⎭⎬⎫⎩⎨⎧-45,25,0≠B . 故不存在这样的实数a ,x ,使A =B .例2、 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a 和2a ,若1∈A ,求实数a 的值. 【解】若1∈A ,则a =1或2a =1,即a =±1.当a =1时,a =2a ,集合A 中有一个元素,∴a ≠1. 当a =-1时,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1,-1,符合互异性.∴a =-1.【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M 中含有三个元素:2,a ,b ,集合N 中含有三个元素:2a,2,b 2,且M =N ,求a ,b 的值. 【解】方法一: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有⎩⎪⎨⎪⎧a =2a ,b =b 2或⎩⎪⎨⎪⎧a =b 2,b =2a ,解得⎩⎪⎨⎪⎧a =0,b =1或⎩⎪⎨⎪⎧a =0,b =0或⎩⎪⎨⎪⎧a =14,b =12.再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a =0,b =1或⎩⎪⎨⎪⎧a =14,b =12.方法二 ∵两个集合相等,则其中的对应元素相同.∴⎩⎪⎨⎪⎧a +b =2a +b 2,a ·b =2a ·b 2,即错误!∵集合中的元素互异, ∴a ,b 不能同时为零.当b ≠0时,由②得a =0或b =12.当a =0时,由①得b =1或b =0(舍去). 当b =12时,由①得a =14.当b =0时,a =0(舍去).∴⎩⎪⎨⎪⎧a =0,b =1或⎩⎪⎨⎪⎧a =14,b =12.2、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1,0,x ,若2x ∈A ,求实数的值.x 【解】∵2x ∈A ,∴2x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又∵集合A 中含有3个元素,∴需分情况讨论:①若2x =0,则x =0,此时集合A 中有两个元素0,不符合互异性,舍去;②若2x =1,则x =±1.当x =1时,此时集合A 中有两个元素1,舍去;当x =-1时,此时集合A 中有三个元素1,0,-1,符合题意;③若 2x =x ,则x =0或x =1,不符合互异性,都舍去.综上可知,x =-1.【方法技巧总结】1、元素的无序性主要体现在:①给出元素属于某集合,则它可能等于集合中的任一元素;②给出两集合相等,则其中的元素不一定按顺序对应相等.2、元素的互异性主要体现在求出参数后要代入检验,同一集合中的元素要互不相等.【易错题】【典例】若集合A 中有三个元素x ,x +1,1,集合B 中也有三个元素x ,x 2+x ,x 2,且A =B ,则实数x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A =B ,∴⎩⎪⎨⎪⎧x +1=x 2,1=x 2+x或⎩⎪⎨⎪⎧x +1=x 2+x ,1=x 2.解得x =±1.经检验,x =1不适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而x =-1适合. ∴x =-1. [答案] -1 【易错点】1.上面例题易由方程组求得x =±1后,忽视对求出的值进行检验,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当集合中元素含字母并要求对其求值时,求出的值一定要加以检验,看是否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易错点训练】若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a -3,2a -1,a 2-4,且-3∈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①若a -3=-3,则a =0, 此时A ={-3,-1,-4},满足题意.②若2a -1=-3,则a =-1,此时A ={-4,-3,-3},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③若a 2-4=-3,则a =±1.当a =1时,A ={-2,1,-3},满足题意; 当a =-1时,由②知不合题意. 综上可知a =0或a =1. 答案:0或1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知识梳理】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要点讲解】(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 与一个集合A 而言,只有“a ∈A ”与“a ∉A ”这两种结果.(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 ∈0是错误的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1)数集及其记法(2【知识精讲】题型1判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3 (1)设集合A只含有一个元素a,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0∈A B.a∉AC.a∈A D.a=A(2)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①π∈R;②3∉Q;③0∈N*;④|-4|∉N*.A.1 B.2C.3 D.4【解析】(1)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可知,a∈A.(2)①π∈R显然是正确的;②3是无理数,而Q表示有理数集,∴3∉Q,正确;③N*表示不含0的自然数集,∴0∉N*,③错误;④|-4|=4∈N*,④错误,所以①②是正确的.【答案】(1)C (2)B【变式训练】1 给出下列关系:①12∈R;②2∉Q;③|-3|∉N;④|-3|∈Q;⑤0∉N,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B.2 C.3 D.4【答案】 B【解析】12是实数,①对;2不是有理数,②对;|-3|=3是自然数,③错;|-3|=3是无理数,④错; 0是自然数,⑤错.故选B.2 用符号 “∈”或“∉”填空. -2________R ;-3________Q ; -1________N ;π________Z. 【答案】 ∈ ∈ ∉ ∉ 3给出下列说法:①R 中最小的元素是0; ②若a ∈Z ,则-a ∉Z ; ③若a ∈Q ,b ∈N *,则a +b ∈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B 实数集中没有最小的元素,故①不正确;对于②,若a ∈Z ,则-a 也是整数,故-a ∈Z ,所以②也不正确;只有③正确. 【方法技巧总结】判断元素与集合间关系的方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某个集合的元素,就是判断这个对象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具有的共同特征.如果一个对象是某个集合的元素,那么这个对象必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特征.题型2 根据已知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推理 例3 集合A 中的元素x 满足63-x∈N ,x ∈N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为________. 【答案】 0,1,2【解析】∵x ∈N ,63-x ∈N ,∴0≤x ≤2且x ∈N.当x =0时,63-x =63=2∈N ;当x =1时,63-x =63-1=3∈N ;当x =2时,63-x =63-2=6∈N.∴A 中元素为0,1,2.【变式训练】1 已知集合A中元素满足2x+a>0,a∈R,若1∉A,2∈A,则( )A.a>-4 B.a≤-2C.-4<a<-2 D.-4<a≤-2【答案】 D【解析】∵1∉A,∴2×1+a≤0,a≤-2.又∵2∈A,∴2×2+a>0,a>-4,∴-4<a≤-2.【方法技巧总结】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①使用前提: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然后再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2)推理法①使用前提: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然后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课堂小测】1.下列选项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一年级跑得快的同学B.中国的大河C.3的倍数D.有趣的书籍【解析】选C 根据集合的定义,选项A,B,D都不具备确定性.2.若以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A.梯形B.平行四边形C.菱形D.矩形【解析】选A 由于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同,故它们组成的四边形的四条边都不相等.3.有下列说法:①集合N与集合N*是同一个集合;②集合N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③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④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R中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解析】因为集合N*表示正整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所以①③中的说法不正确,②④中的说法正确.【答案】②④4.设由2,4,6构成的集合为A,若实数a∈A时,6-a∈A,则a=________.【解析】代入验证,若a=2,则6-2=4∈A,符合题意;若a=4,则6-4=2∈A,符合题意;若a=6,则6-6=0∉A,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a=2或a=4.【答案】2或45.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x,y,集合B中含有两个元素0,x2,若A=B,求实数x,y的值.【解】因为集合A,B相等,则x=0或y=0.①当x=0时,x2=0,则B={0,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②当y=0时,x=x2,解得x=0或x=1.由①知x=0应舍去.综上知x=1,y=0.【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A由x<1的数构成,则有( )A.3∈A B.1∈A C.0∈A D.-1∉A【答案】 C解析很明显3,1不满足不等式,而0,-1满足不等式.2.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a(a≠0),则( )A.0∈A B.a=AC.a∈A D.a∉A【答案】 C解析∵A中只有一个元素a且a≠0,∴0∉A,选项A错.∵a为元素,A为集合,故B错误.由已知选C.3.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若a ∈N ,则-a ∉NB .若a ∈Z ,则a 2∈ZC .若a ∈Q ,则|a |∈QD .若a ∈R ,则3a ∈R 【答案】 A解析 A 不对.反例:0∈N ,-0∈N.4.已知x ,y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MB .1∈MC .-2∉MD .2∈M 【答案】 D【解析】①当x ,y 为正数时,代数式x |x |+y |y |的值为2;②当x ,y 为一正一负时,代数式x |x |+y|y |的值为0;③当x ,y 均为负数时,代数式x |x |+y |y |的值为-2, 所以集合M 中的元素共有3个:-2,0,2,故选D.5.已知集合S 中三个元素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D【解析】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 ,b ,c 均不相等.6.已知A 中元素满足x =3k -1,k ∈Z ,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1∉AB .-11∈AC .3k 2-1∈AD .-34∉A 【答案】C【解析】令3k -1=-1,解得k =0∈Z ,∴-1∈A ;令3k -1=-11,解得k =-103∉Z ,∴-11∉A ; ∵k ∈Z ,∴k 2∈Z ,∴3k 2-1∈A ;令3k -1=-34,解得k =-11∈Z ,∴-34∈A .7.由实数x ,-x ,|x |,x 2,-3x 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2个元素B .3个元素C .4个元素D .5个元素【答案】 A【解析】 由于|x |=±x ,x 2=|x |,-3x 3=-x ,并且x ,-x ,|x |之中总有两个相等,所以最多含2个元素.8.由不超过5的实数组成集合A ,a =2+3,则( )A .a ∈AB .a 2∈A C.1a∉A D .a +1∉A 【答案】 A【解析】a =2+3<4+4=4<5,∴a ∈A .a +1<4+4+1=5,∴a +1∈A .a 2=(2)2+22·3+(3)2=5+26>5.∴a 2∉A .1a =12+3=3-2(2+3)(3-2)=3-2<5. ∴1a∈A . 故选A.二、填空题9.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①π∈R ;②3D ∈/Q ;③0∈N *;④|-4|D ∈/N *.【答案】 2【解析】∵π是实数,3是无理数,0不是正整数,|-4|=4是正整数,∴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正确的个数为2.10.如果有一集合含有三个元素:1,x ,x 2-x ,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x ≠0,1,2,1±52【解析】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得x ≠1,x 2-x ≠1,x 2-x ≠x ,解得x ≠0,1,2,1±52. 11.已知a ,b ∈R ,集合A 中含有a ,ba ,1三个元素,集合B 中含有a 2,a +b,0三个元素,若A =B ,则a+b =____.【答案】 -1【解析】∵A =B,0∈B ,∴0∈A .又a ≠0,∴b a =0,则b =0.∴B ={a ,a 2,0}.∵1∈B ,a ≠1,∴a 2=1,a =-1或1(舍).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 =-1,∴a +b =-1.三、解答题12.已知集合A 是由a -2,2a 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 ,求实数a 的值.解:由-3∈A ,可得-3=a -2或-3=2a 2+5a ,∴a =-1或a =-32. 当a =-1时,a -2=-3,2a 2+5a =-3,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a =-1舍去.当a =-32时,a -2=-72,2a 2+5a =-3,满足题意. ∴实数a 的值为-32. 13.数集A 满足条件:若a ∈A ,则11-a∈A (a ≠1).若2∈A ,试求出A 中其他所有元素; 解:(1)2∈A ,则11-2∈A , 即-1∈A ,则11+1∈A ,即12∈A ,则11-12∈A , 即2∈A ,所以A 中其他所有元素为-1,12. 证明如下:1()若a ∈A ,a ≠1,则有11-a ∈A 且11-a≠1, 所以又有11-11-a=a -1a ∈A 且a -1a ≠1, 进而有11-a -1a =a ∈A .又因为a ≠11-a (因为若a =11-a,则a 2-a +1=0,而方程a 2-a +1=0无解),故11-a ≠a -1a,所以A 中只能有3个元素, 它们分别是a ,11-a ,a -1a ,且三个数的乘积为-1. 四、探究与拓展14.已知集合A 中有3个元素a ,b ,c ,其中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和的集合中的元素是1,2,3.则集合A 中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中的元素是________.【答案】 1,2【解析】由题意知⎩⎪⎨⎪⎧ a +b =1,b +c =2,c +a =3,解得⎩⎪⎨⎪⎧a =1,b =0,c =2, ∴集合A ={0,1,2},则集合A 中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分别是1,2.故集合A 中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是{1,2}. 15.已知集合A 中的元素x 均满足x =m 2-n 2(m ,n ∈Z),求证:(1)3∈A ;(2)偶数4k -2(k ∈Z)不属于集合A .证明 (1)令m =2∈Z ,n =1∈Z ,得x =m 2-n 2=4-1=3,所以3∈A .(2)假设4k -2∈A ,则存在m ,n ∈Z ,使4k -2=m 2-n 2=(m +n )(m -n )成立.①当m ,n 同奇或同偶时,m +n ,m -n 均为偶数,所以(m +n )(m -n )为4的倍数与4k -2不是4的倍数矛盾.②当m ,n 一奇一偶时,m +n ,m -n 均为奇数,所以(m +n )(m -n )为奇数,与4k -2是偶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综上,4k -2∉A .。
【人教版】必修一数学:01-集合及集合的表示 知识讲解和巩固练习(基础版,含答案)
集合及集合的表示【学习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的特征性质,会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一些集合,如常用数集、解集和一些基本图形的集合等.【要点梳理】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要点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x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的次序无先后之分.如:由1,2,3组成的集合,也可以写成由1,3,2组成一个集合,它们都表示同一个集合.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5.集合的分类(1)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2)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6.常用数集及其表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要点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1. 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如: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的偶数构成的集合.2.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如:{1,2,3,4,5},{x2,3x+2,5y3-x,x2+y2},…;3.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4.图示法:图示法主要包括Venn图、数轴上的区间等.为了形象直观,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韦恩(Venn)图法. 如下图,就表示集合{}1,2,3,4.【典型例题】类型一:集合的概念及元素的性质例1.下列各组对象哪些能构成一个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2)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3)某校2011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4)不超过20的非负数;(5)方程290x -=在实数范围内的解;(6的近似值的全体.答案:(4)、(5)解析:从集合元素的“确定”、“互异”、“无序”三种特性判断. “著名的数学家”、“比较小的正整数”、“高个子同学”对象不确定,所以(1)、(2)、(3)不是集合,同理(6)也不是集合.(4)、(5)可构成集合,故答案是(4)、(5).点评:(1)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2)“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通过集合里面元素的个数来定义的,集合里面元素的个数很多,但不一定是无限集.举一反三:【变式1】判断下列语句能否确定一个集合?如果能表示一个集合,指出它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你所在的班,体重超过75kg 的学生的全体;(2)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3)高一数学课本中的所有难题;(4)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中遇难的人的全体;(5)大于0且小于1的所有的实数.答案:集合:(1)、(2)、(4)、(5);有限集:(1)、(2)、(4)。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对象①方程x2+2x+1=0的解;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③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B ) 1 3 4A.2组B.3组C.4组D.5组2.设集合M={大于0小于1的有理数},N={小于10的正整数},P={定圆C的内接三角形},Q={所有能被7整除的数},其中无限集是( B )A.M、N、P B.M、P、QC.N、P、Q D.M、N、Q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C )A.{x|x2+2=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B.{(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C.{4,5}与{5,4}表示相同的集合D.{4,5}与{5,4}表示不同的集合4.直角坐标平面内,集合M={(x,y)|xy≥0,x∈R,y∈R}的元素所对应的点是() A.第一象限内的点B.第三象限内的点C.第一或第三象限内的点D.非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5.已知M={m|m=2k,k∈Z},X={x|x=2k+1,k∈Z},Y={y|y=4k+1,k∈Z},则( D )A.x+y∈M B.x+y∈X C.x+y∈Y D.x+y∉M6.下列各选项中的M与P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A.M={x∈R|x2+0.01=0},P={x|x2=0}B.M={(x,y)|y=x2+1,x∈R},P={(x,y)|x=y2+1,x∈R}C.M={y|y=t2+1,t∈R},P={t|t=(y-1)2+1,y∈R}D.M={x|x=2k,k∈Z},P={x|x=4k+2,k∈Z}6.C解析:在选项A中,M=φ,P={0},是不同的集合;在选项B中,有M={(x,y)|y=x2+1≥1,x∈R},P={(x,y)|x=y2+1≥1,y∈R},是不同的集合,在选项C中,y=t2+1≥1,t=(y-1)2+1≥1,则M={y|y≥1},P={t|t ≥1},它们都是由不小于1的全体实数组成的数集,只是用不同的字母代表元素,因此,M 和P是同一个集合,在选项D中,M是由…,0,2,4,6,8,10,…组成的集合,P是由…,2,6,10,14,…组成的集合,因此,M和P是两个不同的集合.答案:C.二、填空题7.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其元素最多有______个.8.集合{3,x,x2-2x}中,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9.对于集合A={2,4,6},若a∈A,则6-a∈A,那么a的值是______.10.用符号∈或∉填空: ①1______N ,0______N .-3______Q ,0.5______Z ,2______R .②21______R ,5______Q ,|-3|______N +,|-3|______Z . 11.若方程x 2+mx +n =0(m ,n ∈R )的解集为{-2,-1},则m =______,n =______.12.若集合A ={x |x 2+(a -1)x +b =0}中,仅有一个元素a ,则a =______,b =______.13.方程组⎪⎩⎪⎨⎧=+=+=+321x z z y y x 的解集为______.14.已知集合P ={2,3,4},Q ={x |x =ab ,a ,b ∈P ,a ≠b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Q =______.1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①{2,4,6,8,10,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75,64,53,4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已知集合A ={-2,-1,0,1},集合B ={x |x =|y |,y ∈A },则B =______.三、解答题17.集合A ={有长度为1的边及40°的内角的等腰三角形}中有多少个元素?试画出这些元素来.17.解:有4个元素,它们分别是:(1)底边为1,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2)底边为1,底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3)腰长为1,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4)腰长为1,底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18.设A 表示集合{2,3,a 2+2a -3},B 表示集合{a +3,2},若已知5∈A ,且5∉B ,求实数a 的值.19.实数集A 满足条件:1∉A ,若a ∈A ,则A a∈-11. (1)若2∈A ,求A ;(2)集合A 能否为单元素集?若能,求出A ;若不能,说明理由;(3)求证:A a∈-11. 19.证明:(1)若2∈A ,由于2≠1,则A ∈-211,即-1∈A . ∵-1∈A ,-1≠1∴A ∈--)1(11,即A ∈21. ∵,121,21=/∈A ∴A ∈-2111,即2∈A . 由以上可知,若2∈A ,则A 中还有另外两个数-1和21∴}2,21,1{-=A . (2)不妨设A 是单元素的实数集.则有,11a a -=即a 2-a +1=0. ∵∆=(-1)2-4×1×1=-3<0,∴方程a 2-a +1=0没有实数根.∴A 不是单元素的实数集.(3)∵若a ∈A ,则A a∈-11 ∴A a ∈--1111,即A a ∈-11.20.已知集合A ={x |ax 2-3x +2=0},其中a 为常数,且a ∈R①若A 是空集,求a 的范围;②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③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范围.20.解:①∵A 是空集∴方程ax 2-3x +2=0无实数根∴⎩⎨⎧<-=∆=/,089,0a a 解得⋅>89a②∵A 中只有一个元素,∴方程ax 2-3x +2=0只有一个实数根.当a =0时,方程化为-3x +2=0,只有一个实数根32=x ; 当a ≠0时,令∆=9-8a =0,得89=a ,这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3x +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A 中只有一个元素.由以上可知a =0,或89=a 时,A 中只有一个元素. ③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则包括两种情形,A 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A 是空集,由①、②的结果可得a =0,或89≥a .21.用列举法把下列集合表示出来:①A =};99|{N N ∈-∈x x ②B =};|99{N N ∈∈-x x③C ={y |y =-x 2+6,x ∈N ,y ∈N };④D ={(x ,y )|y =-x 2+6,x ∈N ,y ∈N };⑤E =⋅∈∈=+=*},,5,|{N N q p q p x qp x .解:①由9-x >0可知,取x =0,1,2,3,4,5,6,7,8验证,则x =0,6,8时199=-x,3,9也是自然数,∴A ={0,6,8} ②由①知,B ={1,3,9}.③∵y =-x 2+6≤6,而x ∈N ,y ∈N ,∴x =0,1,2时,y =6,5,2符合题意.∴C ={2,5,6}.④点(x ,y )满足条件y =-x 2+6,x ∈N ,y ∈N ,则有⎩⎨⎧==⎩⎨⎧==⎩⎨⎧==.2,2,5,1,6,0y x y x y x ∴D ={(0,6),(1,5),(2,2)}. ⑤由p +q =5,p ∈N ,q ∈N *得⎩⎨⎧==⎩⎨⎧==⎩⎨⎧==⎩⎨⎧==⎩⎨⎧==.1,4,2,3,3,2,4,1,5,0q p q p q p q p q p又∵q p x =,∴}4,23,32,41,0{=E22.已知集合A ={p |x 2+2(p -1)x +1=0,x ∈R },求集合B ={y |y =2x -1,x ∈A }.解:由已知,∆=4(p -1)2-4≥0,得P ≥2,或P ≤0,∴A ={p |p ≥2,或p ≤0},∵x ∈A ,∴x ≥2,或x ≤0.∴2x -1≥3,或2x -1 ≤-1,∴B ={y |y ≤-1,或y ≥3}.22.解:由已知,∆=4(p -1)2-4≥0,得P ≥2,或P ≤0,∴A ={p |p ≥2,或p ≤0},∵x ∈A ,∴x ≥2,或x ≤0.∴2x -1≥3,或2x -1 ≤-1,∴B ={y |y ≤-1,或y ≥3}.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B 3.C 4.D 5.A6.C 解析:在选项A 中,M =φ,P ={0},是不同的集合;在选项B 中,有M ={(x ,y )|y =x 2+1≥1,x ∈R },P ={(x ,y )|x =y 2+1≥1,y ∈R },是不同的集合,在选项C 中,y =t 2+1≥1,t =(y -1)2+1≥1,则M ={y |y ≥1},P ={t |t ≥1},它们都是由不小于1的全体实数组成的数集,只是用不同的字母代表元素,因此,M 和P 是同一个集合,在选项D 中,M 是由…,0,2,4,6,8,10,…组成的集合,P 是由…,2,6,10,14,…组成的集合,因此,M 和P 是两个不同的集合.答案:C .二、填空题7.2 8.x ≠3且x ≠0且x ≠-1根据构成集合的元素的互异性,x 满足⎪⎩⎪⎨⎧=/-=/-=/.2,32,322x x x x x x解之得x ≠3且x ≠0且x ≠-1.9.2或4 10.①∈,∈,∈,∉,∈.②∈,∉,∈,∉. 11.m =3,n =2.12.31=a ,91=b .解析:由题意知,方程x 2+(a -1)x +b =0只有等根x =a ,则∆=(a -1)2-4b =0①,将x =a 代入原方程得a 2+(a -1)a +b =0②,由①、②解得91,31==b a . 13.{(1,0,2)} 14.Q ={0,2,3,4,6,8,12}15.①{x |x =2n ,n ∈N *且n ≤6},②{x |2≤x ≤4,x ∈N },或{x |(x -2)(x -3)(x -4)=0} ③}6,2|{*<∈+=n n n n x x 且N 16.B ={0,1,2}解析:∵y ∈A ,∴y =-2,-1,0,1,∵x =|y |,∴x =2,1,0,∴B ={0,1,2}三、解答题18.解:∵5 ∈A ,且5∉B .∴⎩⎨⎧=/+=-+,53,5322a a a 即⎩⎨⎧=/=-=.2,24a a a 或 ∴a =-419.证明:(1)若2∈A ,由于2≠1,则A ∈-211,即-1∈A . ∵-1∈A ,-1≠1∴A ∈--)1(11,即A ∈21. ∵,121,21=/∈A ∴A ∈-2111,即2∈A . 由以上可知,若2∈A ,则A 中还有另外两个数-1和21∴}2,21,1{-=A . (2)不妨设A 是单元素的实数集.则有,11a a -=即a 2-a +1=0. ∵∆=(-1)2-4×1×1=-3<0,∴方程a 2-a +1=0没有实数根.∴A 不是单元素的实数集.(3)∵若a ∈A ,则A a∈-11 ∴A a ∈--1111,即A a ∈-11.21。
新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材例题课后习题答案完整word版
【解析】
【分析】
集合表示两条直线的交点,解得交点得到集合关系.
【详解】集合 表示直线 与直线 交点的集合,
即 .DC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表示的意义,集合的包含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于集合的理解和掌握.
拓广探索
10.请解决下列问题:
(1)设 ,若 ,求 的值;
(2)已知集合 ,若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习题1.1
复习巩固
4.用符号“ ”或“ ”填空:
(1)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_______A,美国__________A,印度____________A,英国_____________A;
(2)若 ,则-1_____________A;
(3)若 ,则3________________B;
(3) ;
(4) .
【答案】(1){ 是立德中学的女生}
(2){ 是直角三角形}
(3)
(4)
【解析】
【分析】
根据子集的定义写出一个子集即可.
【详解】(1){ 是立德中学的女生}
(2){ 是直角三角形}
(3)
(4)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子集,属于简单题.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集合 表示直线 ,从这个角度看,集合 表示什么?集合C,D之间有什么关系?
, , , ,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子集的定义与辨析,属于基础题型.
4.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a_____ ;(2)0____ ;(3) ____ ;
(4) ____N;(5) ____ ;(6) ____ .
【答案】①. ②. ③. = ④.⑤.⑥. =
【解析】
新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册第一章 讲义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性质(含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讲:集合的概念知识点梳理讲解:一、集合的概念 【知识梳理】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要点讲解】 准确认识集合的含义(1)集合的概念是一种描述性说明,因为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这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点、直线等概念一样,都是用描述性语言表述的.(2)集合含义中的“元素”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一些抽象的符号等,都可以看作“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知识精讲】例1 (1)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③平面上到点A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 )A .2B .3C .4D .5(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某个公司里所有的年轻人组成一个集合;②由1,32,64,21 ,12组成的集合有五个元素;③由a ,b ,c 组成的集合与由b ,a ,c 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解】(1)选A “接近于0的数”“比较小的正整数”标准不明确,即元素不确定,所以①②不是集合.同样,“2的近似值”也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定一个数,比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⑤也不是一个集合.③④能构成集合.(2)①不正确.因为“年轻人”没有确定的标准,对象不具有确定性,所以不能组成集合.②不正确.由于32=64,⎪⎪⎪⎪⎪⎪-12=12,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这个集合是由1,32,12这三个元素组成的. ③正确.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只是次序不同,但它们仍表示同一个集合.【变式训练】1、下列各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数学必修1课本中所有的难题 B .小于8的所有素数C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D .所有小的正数 【答案】 B【解析】A 中“难题”的标准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B 能构成集合;C 中“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D 中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不能构成集合.2 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不超过20的非负数;(2)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3)某班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4)3的近似值的全体.【解】(1)对任意一个实数能判断出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所以能构成集合; (2)能构成集合;(3)“高个子”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算不算高个子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4)“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不能构成集合.3、判断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20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2)与(1)类似,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4)类似于(3),也能构成集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方法技巧总结】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及其关注点(1)标准: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2)关注点:利用集合的含义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应注意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二、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相等【知识梳理】1.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集合元素的特性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要点讲解】(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2)互异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3)无序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如由1,2,3构成的集与3,2,1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知识精讲】例1、已知集合A有三个元素:a-3,2a-1,a2+1,集合B也有三个元素:0,1,x.(1)若-3∈A,求a的值;(2)若x2∈B,求实数x的值;(3)是否存在实数a,x,使A=B.【解】(1)由-3∈A且a2+1≥1,可知a-3=-3或2a-1=-3,当a -3=-3时,a =0;当2a -1=-3时,a =-1. 经检验,0与-1都符合要求. ∴a =0或-1.(2)当x =0,1,-1时,都有x 2∈B ,但考虑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x ≠0,x ≠1,故x =-1. (3)显然a 2+1≠0.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只可能a -3=0或2a -1=0. 若a -3=0,则a =3,A ={a -3,2a -1,a 2+1}={0,5,10}≠B . 若2a -1=0,则a =12,A ={a -3,2a -1,a 2+1}=⎭⎬⎫⎩⎨⎧-45,25,0≠B . 故不存在这样的实数a ,x ,使A =B .例2、 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a 和2a ,若1∈A ,求实数a 的值. 【解】若1∈A ,则a =1或2a =1,即a =±1.当a =1时,a =2a ,集合A 中有一个元素,∴a ≠1. 当a =-1时,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1,-1,符合互异性.∴a =-1.【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M 中含有三个元素:2,a ,b ,集合N 中含有三个元素:2a,2,b 2,且M =N ,求a ,b 的值. 【解】方法一: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有⎩⎪⎨⎪⎧a =2a ,b =b 2或⎩⎪⎨⎪⎧a =b 2,b =2a ,解得⎩⎪⎨⎪⎧a =0,b =1或⎩⎪⎨⎪⎧a =0,b =0或⎩⎪⎨⎪⎧a =14,b =12.再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a =0,b =1或⎩⎪⎨⎪⎧a =14,b =12.方法二 ∵两个集合相等,则其中的对应元素相同.∴⎩⎪⎨⎪⎧a +b =2a +b 2,a ·b =2a ·b 2,即错误!∵集合中的元素互异, ∴a ,b 不能同时为零.当b ≠0时,由②得a =0或b =12.当a =0时,由①得b =1或b =0(舍去). 当b =12时,由①得a =14.当b =0时,a =0(舍去).∴⎩⎪⎨⎪⎧a =0,b =1或⎩⎪⎨⎪⎧a =14,b =12.2、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1,0,x ,若2x ∈A ,求实数的值.x 【解】∵2x ∈A ,∴2x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又∵集合A 中含有3个元素,∴需分情况讨论:①若2x =0,则x =0,此时集合A 中有两个元素0,不符合互异性,舍去;②若2x =1,则x =±1.当x =1时,此时集合A 中有两个元素1,舍去;当x =-1时,此时集合A 中有三个元素1,0,-1,符合题意;③若 2x =x ,则x =0或x =1,不符合互异性,都舍去.综上可知,x =-1.【方法技巧总结】1、元素的无序性主要体现在:①给出元素属于某集合,则它可能等于集合中的任一元素;②给出两集合相等,则其中的元素不一定按顺序对应相等.2、元素的互异性主要体现在求出参数后要代入检验,同一集合中的元素要互不相等.【易错题】【典例】若集合A 中有三个元素x ,x +1,1,集合B 中也有三个元素x ,x 2+x ,x 2,且A =B ,则实数x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A =B ,∴⎩⎪⎨⎪⎧x +1=x 2,1=x 2+x或⎩⎪⎨⎪⎧x +1=x 2+x ,1=x 2.解得x =±1.经检验,x =1不适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而x =-1适合. ∴x =-1. [答案] -1 【易错点】1.上面例题易由方程组求得x =±1后,忽视对求出的值进行检验,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当集合中元素含字母并要求对其求值时,求出的值一定要加以检验,看是否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易错点训练】若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a -3,2a -1,a 2-4,且-3∈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①若a -3=-3,则a =0, 此时A ={-3,-1,-4},满足题意.②若2a -1=-3,则a =-1,此时A ={-4,-3,-3},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③若a 2-4=-3,则a =±1.当a =1时,A ={-2,1,-3},满足题意; 当a =-1时,由②知不合题意. 综上可知a =0或a =1. 答案:0或1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知识梳理】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要点讲解】(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 与一个集合A 而言,只有“a ∈A ”与“a ∉A ”这两种结果.(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 ∈0是错误的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1)数集及其记法(2【知识精讲】题型1判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3 (1)设集合A只含有一个元素a,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0∈A B.a∉AC.a∈A D.a=A(2)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①π∈R;②3∉Q;③0∈N*;④|-4|∉N*.A.1 B.2C.3 D.4【解析】(1)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可知,a∈A.(2)①π∈R显然是正确的;②3是无理数,而Q表示有理数集,∴3∉Q,正确;③N*表示不含0的自然数集,∴0∉N*,③错误;④|-4|=4∈N*,④错误,所以①②是正确的.【答案】(1)C (2)B【变式训练】1 给出下列关系:①12∈R;②2∉Q;③|-3|∉N;④|-3|∈Q;⑤0∉N,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B.2 C.3 D.4【答案】 B【解析】12是实数,①对;2不是有理数,②对;|-3|=3是自然数,③错;|-3|=3是无理数,④错; 0是自然数,⑤错.故选B.2 用符号 “∈”或“∉”填空. -2________R ;-3________Q ; -1________N ;π________Z. 【答案】 ∈ ∈ ∉ ∉ 3给出下列说法:①R 中最小的元素是0; ②若a ∈Z ,则-a ∉Z ; ③若a ∈Q ,b ∈N *,则a +b ∈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B 实数集中没有最小的元素,故①不正确;对于②,若a ∈Z ,则-a 也是整数,故-a ∈Z ,所以②也不正确;只有③正确. 【方法技巧总结】判断元素与集合间关系的方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某个集合的元素,就是判断这个对象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具有的共同特征.如果一个对象是某个集合的元素,那么这个对象必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特征.题型2 根据已知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推理 例3 集合A 中的元素x 满足63-x∈N ,x ∈N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为________. 【答案】 0,1,2【解析】∵x ∈N ,63-x ∈N ,∴0≤x ≤2且x ∈N.当x =0时,63-x =63=2∈N ;当x =1时,63-x =63-1=3∈N ;当x =2时,63-x =63-2=6∈N.∴A 中元素为0,1,2.【变式训练】1 已知集合A中元素满足2x+a>0,a∈R,若1∉A,2∈A,则( )A.a>-4 B.a≤-2C.-4<a<-2 D.-4<a≤-2【答案】 D【解析】∵1∉A,∴2×1+a≤0,a≤-2.又∵2∈A,∴2×2+a>0,a>-4,∴-4<a≤-2.【方法技巧总结】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①使用前提: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然后再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2)推理法①使用前提: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然后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课堂小测】1.下列选项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一年级跑得快的同学B.中国的大河C.3的倍数D.有趣的书籍【解析】选C 根据集合的定义,选项A,B,D都不具备确定性.2.若以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A.梯形B.平行四边形C.菱形D.矩形【解析】选A 由于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同,故它们组成的四边形的四条边都不相等.3.有下列说法:①集合N与集合N*是同一个集合;②集合N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③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④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R中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解析】因为集合N*表示正整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所以①③中的说法不正确,②④中的说法正确.【答案】②④4.设由2,4,6构成的集合为A,若实数a∈A时,6-a∈A,则a=________.【解析】代入验证,若a=2,则6-2=4∈A,符合题意;若a=4,则6-4=2∈A,符合题意;若a=6,则6-6=0∉A,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a=2或a=4.【答案】2或45.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x,y,集合B中含有两个元素0,x2,若A=B,求实数x,y的值.【解】因为集合A,B相等,则x=0或y=0.①当x=0时,x2=0,则B={0,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②当y=0时,x=x2,解得x=0或x=1.由①知x=0应舍去.综上知x=1,y=0.【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A由x<1的数构成,则有( )A.3∈A B.1∈A C.0∈A D.-1∉A【答案】 C解析很明显3,1不满足不等式,而0,-1满足不等式.2.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a(a≠0),则( )A.0∈A B.a=AC.a∈A D.a∉A【答案】 C解析∵A中只有一个元素a且a≠0,∴0∉A,选项A错.∵a为元素,A为集合,故B错误.由已知选C.3.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若a ∈N ,则-a ∉NB .若a ∈Z ,则a 2∈ZC .若a ∈Q ,则|a |∈QD .若a ∈R ,则3a ∈R 【答案】 A解析 A 不对.反例:0∈N ,-0∈N.4.已知x ,y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MB .1∈MC .-2∉MD .2∈M 【答案】 D【解析】①当x ,y 为正数时,代数式x |x |+y |y |的值为2;②当x ,y 为一正一负时,代数式x |x |+y|y |的值为0;③当x ,y 均为负数时,代数式x |x |+y |y |的值为-2, 所以集合M 中的元素共有3个:-2,0,2,故选D.5.已知集合S 中三个元素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D【解析】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 ,b ,c 均不相等.6.已知A 中元素满足x =3k -1,k ∈Z ,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1∉AB .-11∈AC .3k 2-1∈AD .-34∉A 【答案】C【解析】令3k -1=-1,解得k =0∈Z ,∴-1∈A ;令3k -1=-11,解得k =-103∉Z ,∴-11∉A ; ∵k ∈Z ,∴k 2∈Z ,∴3k 2-1∈A ;令3k -1=-34,解得k =-11∈Z ,∴-34∈A .7.由实数x ,-x ,|x |,x 2,-3x 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2个元素B .3个元素C .4个元素D .5个元素【答案】 A【解析】 由于|x |=±x ,x 2=|x |,-3x 3=-x ,并且x ,-x ,|x |之中总有两个相等,所以最多含2个元素.8.由不超过5的实数组成集合A ,a =2+3,则( )A .a ∈AB .a 2∈A C.1a∉A D .a +1∉A 【答案】 A【解析】a =2+3<4+4=4<5,∴a ∈A .a +1<4+4+1=5,∴a +1∈A .a 2=(2)2+22·3+(3)2=5+26>5.∴a 2∉A .1a =12+3=3-2(2+3)(3-2)=3-2<5. ∴1a∈A . 故选A.二、填空题9.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①π∈R ;②3D ∈/Q ;③0∈N *;④|-4|D ∈/N *.【答案】 2【解析】∵π是实数,3是无理数,0不是正整数,|-4|=4是正整数,∴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正确的个数为2.10.如果有一集合含有三个元素:1,x ,x 2-x ,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x ≠0,1,2,1±52【解析】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得x ≠1,x 2-x ≠1,x 2-x ≠x ,解得x ≠0,1,2,1±52. 11.已知a ,b ∈R ,集合A 中含有a ,ba ,1三个元素,集合B 中含有a 2,a +b,0三个元素,若A =B ,则a+b =____.【答案】 -1【解析】∵A =B,0∈B ,∴0∈A .又a ≠0,∴b a =0,则b =0.∴B ={a ,a 2,0}.∵1∈B ,a ≠1,∴a 2=1,a =-1或1(舍).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 =-1,∴a +b =-1.三、解答题12.已知集合A 是由a -2,2a 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 ,求实数a 的值.解:由-3∈A ,可得-3=a -2或-3=2a 2+5a ,∴a =-1或a =-32. 当a =-1时,a -2=-3,2a 2+5a =-3,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a =-1舍去.当a =-32时,a -2=-72,2a 2+5a =-3,满足题意. ∴实数a 的值为-32. 13.数集A 满足条件:若a ∈A ,则11-a∈A (a ≠1).若2∈A ,试求出A 中其他所有元素; 解:(1)2∈A ,则11-2∈A , 即-1∈A ,则11+1∈A ,即12∈A ,则11-12∈A , 即2∈A ,所以A 中其他所有元素为-1,12. 证明如下:1()若a ∈A ,a ≠1,则有11-a ∈A 且11-a≠1, 所以又有11-11-a=a -1a ∈A 且a -1a ≠1, 进而有11-a -1a =a ∈A .又因为a ≠11-a (因为若a =11-a,则a 2-a +1=0,而方程a 2-a +1=0无解),故11-a ≠a -1a,所以A 中只能有3个元素, 它们分别是a ,11-a ,a -1a ,且三个数的乘积为-1. 四、探究与拓展14.已知集合A 中有3个元素a ,b ,c ,其中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和的集合中的元素是1,2,3.则集合A 中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中的元素是________.【答案】 1,2【解析】由题意知⎩⎪⎨⎪⎧ a +b =1,b +c =2,c +a =3,解得⎩⎪⎨⎪⎧a =1,b =0,c =2, ∴集合A ={0,1,2},则集合A 中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分别是1,2.故集合A 中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是{1,2}. 15.已知集合A 中的元素x 均满足x =m 2-n 2(m ,n ∈Z),求证:(1)3∈A ;(2)偶数4k -2(k ∈Z)不属于集合A .证明 (1)令m =2∈Z ,n =1∈Z ,得x =m 2-n 2=4-1=3,所以3∈A .(2)假设4k -2∈A ,则存在m ,n ∈Z ,使4k -2=m 2-n 2=(m +n )(m -n )成立.①当m ,n 同奇或同偶时,m +n ,m -n 均为偶数,所以(m +n )(m -n )为4的倍数与4k -2不是4的倍数矛盾.②当m ,n 一奇一偶时,m +n ,m -n 均为奇数,所以(m +n )(m -n )为奇数,与4k -2是偶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综上,4k -2∉A .。
2024年新高一数学初升高衔接《集合的概念》含答案解析
第01讲 集合的概念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 核心考点举一反三模块四 小试牛刀过关测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并会应用.知识点 1 集合的含义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 ,C ,…表示.3、对集合概念的理解:(1)描述性:“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它同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都只是描述性的说明.(2)整体性:集合是一个整体,暗含“所有”“全部”“全体”的含义,因此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这个集合就是这些对象的全体,而非个别对象.(3)广泛性: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数、点、图形、多项式、方程,也可以是人或物等.知识点 2 元素与集合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注意】符号“∈”和“∉”只能用于元素与集合之间,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注意开口方向.2、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1)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简记为“确定性”.【注意】如果元素的界限不明确,即不能构成集合.例如:著名的科学家、比较高的人、好人、很难的题目等.(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简记为“互异性”.(3)无序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先后,没有顺序的.简记为“无序性”.3、集合相等:根据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我们可以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知识架构第一讲集合★知识梳理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①两个集合的交集:= ;A B {}x x A x B ∈∈且②两个集合的并集: =;A B {}x x A x B ∈∈或③设全集是U,集合,则A U ⊆U C A ={}x x U x A ∈∉且{|B x x ={|B x x =★重、难点突破重点:集合元素的特征、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难点:正确把握集合元素的特征、进行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准确进行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概念的关键是把握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易被忽视,因此要对结果进行检验;2.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要注意元素的三个特性;(2)描述法要紧紧抓住代表元素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如、、等的差别,如果对集合中代表元素认识不清,将导致求解错误:{})(x f y x ={})(x f y y ={})(),(x f y y x =问题:已知集合( ) 221,1,9432x y x y M x N y ⎧⎫⎧⎫=+==+=⋂⎨⎬⎨⎬⎩⎭⎩⎭则M N= A. ;B.;C. ;D. Φ{})2,0(),0,3([]3,3-{}3,2[错解]误以为集合表示椭圆,集合表示直线,由于这直线过椭圆的两个顶点,于是错选B M 14922=+y x N 123=+y x [正解] C ; 显然,,故{}33≤≤-=x x M R N =]3,3[-=N M(3)Venn 图是直观展示集合的很好方法,在解决集合间元素的有关问题和集合的运算时常用Venn 图。
3.集合间的关系的几个重要结论(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φ(2)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3)子集、真子集都有传递性,即若,,则B A ⊆C B ⊆C A ⊆4.集合的运算性质(1)交集:①;②;③;④,⑤;A B B A =A A A = φφ= A A B A ⊆ B B A ⊆ B A A B A ⊆⇔=(2)并集:①;②;③;④,⑤;A B B A =A A A = A A =φ A B A ⊇ B B A ⊇ A B A B A ⊆⇔=(3)交、并、补集的关系①;φ=A C A U U A C A U =②;)()()(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考点一:集合的定义及其关系题型1: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例1](2008年江西理)定义集合运算:.设{}|,,A B z z xy x A y B *==∈∈{}{}1,2,0,2A B ==,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 B *A .0;B .2;C .3;D .6[解题思路]根据的定义,让在中逐一取值,让在中逐一取值,在值就是的元素A B *x A y B xy A B *[解析]:正确解答本题,必需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显然,根据题中定义的集合运算知=,故应选择D A B *A B *{}4,2,0【名师指引】这类将新定义的运算引入集合的问题因为背景公平,所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这时要充分理解所定义的运算即可,但要特别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高中数学必修1(北师)第一章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含同步练习与答案
描述:例题:描述:例题:高中数学必修1(北师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集合 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知识清单集合的概念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元素和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法常见的数集及其记法 集合的分类空集的概念二、知识讲解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set)(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element).集合通常用英语大写字母 ,,, 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英语小写字母 , ,, 来表示.2.集合中元素的性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包括: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任何一个对象或者在给定集合中,或者不在给定集合中,二者必居其一.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可能重复出现的.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不考虑顺序,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对象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同的.A B C ⋯a b c ⋯判断下面的语句能否确定一个集合,能构成集合的,写出其中的元素.(1)小于 的所有正偶数;(2)方程 的实数解.解:(1)能构成集合,其中的元素有 ,,,;(2)能构成集合,其中的元素有 ,.10−1=0x 22468−11下面表述中的对象可以构成集合的是______.(1)高中数学中所有难题;(2)中国体重超过 的人的全体;(3)大于 的自然数全体.解:(2)(3)构成集合.(1)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100kg 5描述:例题:描述:例题:6.集合的分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我们通常用 来表示有限集合 中元素的个数.7.空集的概念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empty set),记为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card(A )A 判断下面集合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是有限集的,写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1)英文字母全体构成的集合;(2)全体偶数构成的集合;(3) 的正因数构成的集合;(4)方程 的解集.解:(1)有限集,个元素;(2)无限集;(3)有限集,个元素;(4)有限集,个元素.12−2x +1=0x 22661∅ 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 B.C. D. 解:D对于 , ,所以 是空集.{x | x +3=3}{(x , y ) | =−, x , y ∈R }y 2x 2{x | <x }x 2{x | −x +1=0}x 2−x +1=0x 2Δ<0{x | −x +1=0}x 2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空集,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解:(1)当 时,原不等式化为 ,显然符合题意.(2)当 时,要使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则必须满足解得 ,综上,得 的取值范围为 .x k −6kx +k +8<0x 2k k =08<0k ≠0{k >0,Δ=−4×k (8+k )⩽0,(6k )20<k ⩽1k {k |0⩽k ⩽1}。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1.1集合整章教案加练习题含答案
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二、相关概念用6分钟时间预习教材P2~P5,完成下列内容: (1)、集合:一般地,我们把 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 叫做集合,简称为: 。
(2)、集合元素的三要素(三特征): 、 、 ; 若两个集合相等,那么必须有: 。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则记作:a A ;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记作:a A 。
(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 ; 有理数集: ; 整数集: ; 实数集: ; 正实数集: ; 正整数集: .(5)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 ,并用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 在 内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 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 , 最后在 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 相等 的。
三、回归课本(1)1~20以内所有的质数;(2)我国在1991~2003年这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3)某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5)所有的正方形;(6)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定长d 的所有的点;(7)方程0232=-+x x 的所有实数根;(8)新华中学2013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8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 )(简称为集)。
注意:教师应该特别强调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表示.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不大于10的正偶数;(2)高一年级的胖子.(3)高一学习成绩好的人 (4)个字高的学生2、如果用A 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6)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全自然数集(非负数集):N 正整数集:N*或N +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正实数集: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 一一列举出来,并用 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共同特征 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在 花括号 内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 一般符号 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 一条竖线 , 最后在 竖线 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 B{x A A = ∅=∅ B A ⊆ B B ⊆ B{x A A = A ∅= B A ⊇ B B ⊇()A C B UA A U U 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0)例题讲解1.已知全集U R =,则正确表示集合{1,0,1}M =-和{}2|0N x x x =+=关系的韦恩(Venn )图是 ( )答案 B解析 由{}2|0N x x x =+=,得{1,0}N =-,则N M ⊂,选B.2.设U =R ,{|0}A x x =>,{|1}B x x =>,则U AB =ð( )A .{|01}x x ≤<B .{|01}x x <≤C .{|0}x x <D .{|1}x x > 答案 B解析 对于{}1U C B x x =≤,因此U A B =ð{|01}x x <≤3.(北京文)设集合21{|2},{1}2A x xB x x =-<<=≤,则A B = ( ) A .{12}x x -≤< B .1{|1}2x x -<≤ C .{|2}x x < D .{|12}x x ≤<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以及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 算的考查∵1{|2},2A x x =-<<{}2{1}|11B x x x x =≤=-≤≤, ∴{12}AB x x =-≤<,故选A.4.(山东卷理)集合{}0,2,A a =,{}21,B a =,若{}0,1,2,4,16AB =,则a 的值为 ( )A.0B.1C.2D.4 答案 D解析 ∵{}0,2,A a =,{}21,B a =,{}0,1,2,4,16A B =∴2164a a ⎧=⎨=⎩∴4a =,故选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运算,并用观察法得到相对应的元素,从而求得答案,本题属于容易题. 5.(全国卷Ⅱ文)已知全集U ={1,2,3,4,5,6,7,8},M ={1,3,5,7},N ={5,6,7},则C u ( M N )=( ) A.{5,7} B.{2,4} C. {2.4.8} D. {1,3,5,6,7} 答案 C6.已知全集U R =,集合{212}M x x =-≤-≤和{21,1,2,}N x x k k ==-=的关系的韦恩(Venn )图如图1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 ( )A. 3个B. 2个C. 1个D. 无穷多个 答案 B解析 由{212}M x x =-≤-≤得31≤≤-x ,则{}3,1=⋂N M ,有2个,选B. 7.设,a b R ∈,集合{1,,}{0,,}ba b a b a+=,则b a -= ( ) A .1 B .1- C .2 D .2-答案 C8.已知集合M ={x |x <3},N ={x |log 2x >1},则M ∩N =( )A .∅B .{x |0<x <3}C .{x |1<x <3}D .{x |2<x <3}答案 D解析 {}{}2log 12N x x x x =>=>,用数轴表示可得答案D 。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必修1第一章集合及函数根底学问点整理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学习目的:通过实例,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及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绘法)描绘不同的详细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驾驭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学问要点: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根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绘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根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4. 元素及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及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例题精讲:【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绘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23)0x x x --=的全部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绘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2)用描绘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17 A ; -5 A ; 17 B .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由325k +=-,解得73k Z =∉,所以5A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及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解:(1)3{(,)|}{(1,4)}26y x x y y x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留意比照(2)及(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肯定要细心.*【例4】已知集合2{|1}2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解:化方程212x a 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状况: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2±:由 △=0,得94a =-,此时的解为12x =,合.⑵方程有一解为2,而另一解不是2-:将2x =代入得2a =-,此时另一解12x =-,合.⑶方程有一解为2-,而另一解不是2:将2x =-代入得2a =,此时另一解为21x =+,合.综上可知,9{,2,2}4A =--.点评:运用分类探讨思想方法,探讨出根的状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留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第2讲 §1.1.2 集合间的根本关系¤学习目的: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及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全集及空集的含义;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学问要点: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假如集合A 中的随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2. 假如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即集合A 及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及集合B 相等,记作A B =.3. 假如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 性质:A A ⊆;若A B ⊆,B C ⊆,则A C ⊆;若A B A =,则A B ⊆;若A B A =,则B A ⊆. ¤例题精讲:【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2)∅ 2{|20}x R x ∈+=; 0 {0}; ∅ {0}; N {0}. 解:(1), ;(2)=, ∈, ,.A BBA AB A B A . B .C .D .【例2】设集合1,,}22{|,{|n n x n n A x x B x =∈=+∈==Z}Z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A 及B关系的是( ).解:简洁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3113{,1,,0,,1,,}2222A =⋅⋅⋅---⋅⋅⋅,3113{,,,,,}2222B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另解:由21,}2{|n x n B x +=∈=Z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 【例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务实数a 的值.解: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ii )若0a ≠时,得1{}N a =. 若N M ⊆,满意1123a a ==-或,解得1123a a ==-或.故所务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遗忘“∅” ,因为A =∅时存在A B ⊆.从而须要分状况探讨. 题中探讨的主线是根据待定的元素进展.【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 若A =B ,务实数x 的值. 解:若⇒a +ax 2-2ax =0, 所以a (x -1)2=0,即a =0或x =1. 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一样,故舍去. 若⇒2ax 2-ax -a =0.因为a ≠0,所以2x 2-x -1=0, 即(x -1)(2x +1)=0. 又x ≠1,所以只有12x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 综上所述12x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状况进展探讨.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第3讲 §1.1.3 集合的根本运算(一)¤学习目的: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及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洁集合的并集及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运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学问要点:集合的根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驾驭符号等,再念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及B 的并集(union set )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及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不属于集合A 的全部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记号 A B (读作“A 并B ”) A B (读作“A 交B ”)UA (读作“A 的补集”)符号 {|,}AB x x A x B =∈∈或{|,}AB x x A x B =∈∈且{|,}UA x x U x A =∈∉且图形表示¤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15},{|39},,()U R A x x B x x A B A B ==-≤≤=<<求.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1,9}U C A B x x x =<-≥或,【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 解:{}6,5,4,3,2,1,0,1,2,3,4,5,6A =------. (1)又{}3B C =,∴()A B C ={}3; (2)又{}1,2,3,4,5,6B C =, 得{}()6,5,4,3,2,1,0A C B C =------.∴ ()A A C B C {}6,5,4,3,2,1,0=------.【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务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由A B A =,可得A 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及集合B ,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知,4m ≥.点评:探讨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经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殊要留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 B ,()U C A B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拟它们的关系.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 B =. 由{5,8}A B =,则(){1,2,3,4,6,7,9}U C A B =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 ()(){1,2,3,4,6,7,9}U U C A C B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 B =,UA-2 4 m x B A A BB A()()()U U U C A C B C AB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干脆视察出来结果.点评:可用Venn 图探讨()()()U U U C A C B C A B =及()()()U U U C A C B C A B = ,在理解的根底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快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第4讲 §1.1.3 集合的根本运算(二)¤学习目的:驾驭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驾驭集合运算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学问要点: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驾驭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觉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 =+-.3. 在探讨集合问题时,经常用到分类探讨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察创新思维.¤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24,21,,9,5,1A a a B a a =--=--,若{}9A B =,务实数a 的值.解:由于{}{}24,21,,9,5,1A a a B a a =--=--,且{}9A B =,则有:当219 a -=时,解得5a =,此时={4, 9, 25}={9, 0, 4}A B -,-,不合题意,故舍去; 当29a =时,解得33a =或-.3 ={4,5,9} ={9,2,2}a A B =时,-,--,不合题意,故舍去; 3={4, 7 9}={9, 8, 4}a A B =-,--,,-,合题意. 所以,3a =-.【例2】设集合{|(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求A B , A B .(教材P 14 B 组题2)解:{1,4}B =.当3a =时,{3}A =,则{1,3,4}A B =,A B =∅; 当1a =时,{1,3}A =,则{1,3,4}A B =,{1}A B =; 当4a =时,{3,4}A =,则{1,3,4}A B =,{4}A B =;当3a ≠且1a ≠且4a ≠时,{3,}A a =,则{1,3,4,}A B a =,A B =∅.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须要对参数a 进展分状况探讨. 罗列参数a 的各种状况时,需根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展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例3】设集合A ={x |240x x +=},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B =B ,务实数a 的值.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B =B ,则B ⊆A ,可知集合B 可为∅,或为{0},或{-4},或{4,0}-.(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 (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 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 当a =1时,已经探讨,符合题意;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 =1或a ≤1-.点评:此题考察分类探讨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殊简洁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须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谛视问题.【例4】对集合A 及B ,若定义{|,}A B x x A x B -=∈∉且,当集合*{|8,}A x x x N =≤∈,集合{|(2)(5)(6)0}B x x x x x =---=时,有A B -= . (由教材P 12 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为{|,}U C A x x x A =∈∉且”而拓展)解:根据题意可知,{1,2,3,4,5,6,7,8}A =,{0,2,5,6}B = 由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 {1,3,4,7,8}A B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实力的开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本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解除B 的元素. 假如再给定全集U ,则A B -也相当于()U A C B .第5讲 §1.2.1 函数的概念¤学习目的: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绘变量之间的依靠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根底上学惯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学问要点: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假如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随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及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2. 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则:{x |a ≤x ≤b }=[a ,b ] 叫闭区间; {x |a <x <b }=(a ,b ) 叫开区间;{x |a ≤x <b }=[,)a b , {x |a <x ≤b }=(,]a 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 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 {|}(,)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 3. 确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一样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例题精讲:【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 解:(1)由210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3,1)(1,)-∞----+∞. (2)由,解得3x ≥且9x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9)(9,)+∞.【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1)3254x y x+=-; (2)22y x x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x -≠,解得54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5{|}4x x ≠.32112813(45)233233305445445445444x x x y x x x x ++-+==⨯=⨯=-+≠-+=-----,所以值域为3{|}4y y ≠-.(2)22192()24y x x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例3】已知函数1()1x f x x-=+. 求:(1)(2)f 的值; (2)()f x 的表达式解:(1)由121x x -=+,解得13x =-,所以1(2)3f =-.(2)设11x t x -=+,解得11t x t -=+,所以1()1t f t t -=+,即1()1x f x x-=+.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干脆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探讨,经常须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例4】已知函数.(1)求1()()f x f x+的值;(2)计算:111(1)(2)(3)(4)()()()234f f f f f f f ++++++.解:(1)由2222222221111()()111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2)原式11117(1)((2)())((3)())((4)())323422f f f f f f f =++++++=+=点评:对规律的发觉,能使我们施行巧算. 正确探究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第6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学习目的: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须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通过详细实例,理解简洁的分段函数,并能简洁应用;理解映射的概念.¤学问要点: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响改变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及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 ,对应法则不同).3.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假如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随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及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 A B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随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 . ¤例题精讲:【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解:盒子的高为x ,长、宽为2a x -,所以体积为V =2(2)x a x -.又由20a x >-,解得2a x <.所以,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2(2)V x a x =-,定义域为{|0}2a x x <<.【例2】已知f (x )= ,求f [f (0)]的值. 解:∵ 0(,1)∈-∞, ∴ f (0)=32. 又 ∵ 32>1,∴ f (32)=(32)3+(32)-3=2+12=52,即f [f (0)]=52.【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y x =-; (教材P 26 练习题3) (2)|1||24|y x x =-++. 解:(1)由肯定值的概念,有.所以,函数|2|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2)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所以,函数|1||24|y x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点评:含有肯定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纳分零点探讨去肯定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状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例4】函数()[]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2.1]2=,当( 2.5,3]x ∈-时,写出()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解:3, 2.522,211,10()0,011,122,233,3x x x f x x x x x --<<-⎧⎪--≤<-⎪--≤<⎪=≤<⎨⎪≤<⎪≤<⎪=⎩. 函数图象如右: 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第7讲 §1.3.1 函数的单调性¤学习目的: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殊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探讨函数的性质. 理解增区间、减区间等概念,驾驭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学问要点:1. 增函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假如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随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increasing function ).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义减函数.2. 假如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f(x )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 由此,可以直观视察函数图象上升及下降的改变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3. 推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x 2∈给定区间,且x 1<x 2;→计算f (x 1)-f (x 2) →推断符号→下结论.¤例题精讲:【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推断函数2()1x 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解:任取12,x x ∈(0,1),且12x x <. 则1221121212222()()()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由于1201x x <<<,110x -<,210x -<,210x x ->,故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2()1x f x x =-在(0,1)上是减函数.【例2】求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解:设随意12,x x R ∈,且12x x <. 则2212112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221212()()a x x b x x =-+-1212()[()]x x a x x b =-++. 若0a <,当122b x x a<≤-时,有120x x -<,12b x x a+<-,即12()0a x x b ++>,从而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2b a-∞-上单调递增. 同理可得()f x 在[,)2ba-+∞上单调递减. 【例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1||24|y x x =-++;(2)22||3y x x =-++.解:(1)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2)22223,02||323,0x x x y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1]-∞-、[0,1]上是增函数,在[1,0]-、[1,)+∞上是减函数.点评:函数式中含有肯定值,可以采纳分零点探讨去肯定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2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x 的图象. 由图象探讨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例4】已知31()2x f x x +=+,指出()f x 的单调区间. 解:∵ 3(2)55()322x f x x x +--==+++, ∴ 把5()g x x-=的图象沿x 轴方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得()f x 在(,2)-∞-单调递增,在(2,)-+∞上单调递增.点评:变形后结合平移学问,由平移变换得到一类分式函数的图象. 需知()f x a b ++平移变换规律.第8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学习目的: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殊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探讨函数的性质. 能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学问要点: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假如存在实数M 满意:对于随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 M .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 Value )的定义.2. 配方法:探讨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后,当0a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当0a <时,函数取最大值.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拟简洁视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视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题精讲:【例1】求函数261y x x =++的最大值.解:配方为,由2133()244x ++≥,得.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例2】某商人假如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 如今他采纳进步售出价,削减进货量的方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削减10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x 元,则进步了(10)x -元,削减了10(10)x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8)[10010(10)]y x x =---.即2210280160010(14)360y x x x =-+-=--+. 当14x =时,max 360y =.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360元.【例3】求函数21y x x =+-的最小值.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1x =时,min 2112y =+-=,函数的最小值为2.点评:形如y ax b cx d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探讨,也可以用换元法探讨.【另解】令1x t -=,则0t ≥,21x t =+,所以22115222()48y t t t =++=++,在0t ≥时是增函数,当0t =时,min 2y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5332,[,]22y x x x =--∈-; (2)|1||2|y x x =+--.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2b x a=-,即1x =-.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1x =-时,max 4y =; 当32x =时,min 94y =-. 所以函数25332,[,]22y x x 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4-. (2) 3 (2)|1||2|2 1 (12)3 (1)x y x x x x x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3. 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及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展分析. 含肯定值的函数,常分零点探讨去肯定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展探讨. 分段函数的图象留意分段作出.第9讲 §1.3.2 函数的奇偶性¤学习目的:结合详细函数,理解奇偶性的含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探讨函数的性质. 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几何意义,能娴熟判别函数的奇偶性.¤学问要点: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随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 ). 假如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随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奇函数(odd function ).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拟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x -及()f x 的关系.¤例题精讲:【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31()f x x x=-; (2)()|1||1|f x x x =-++;(3)23()f x x x =-. 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0}x x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3311()()()()f x x x f x x x-=--=--=--, 所以为奇函数. (2)原函数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1||1||1||1|()f x x x x x f x -=--+-+=-++=,所以为偶函数.(3)由于23()()f x x x 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例2】已知()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且1()()1f xg x x -=+,求()f x 、()g x . 解:∵ ()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 ()()f x f x -=-,()()g x g x -=.则,即.两式相减,解得2()1x f x x =-;两式相加,解得21()1g x x =-. 【例3】已知()f x 是偶函数,0x ≥时,2()24f x x x =-+,求0x <时()f x 的解析式.解:作出函数22242(1)2,0y x x x x =-+=--+≥的图象,其顶点为(1,2).∵ ()f x 是偶函数, ∴ 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作出0x <时的图象,其顶点为(1,2)-,且及右侧形态一样,∴ 0x <时,22()2(1)224f x x x x =-++=--.点评:此题中的函数本质就是224||y x x =-+. 留意两抛物线形态一样,则二次项系数a 的肯定值一样. 此类问题,我们也可以干脆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来求,过程如下.【另解】当0x <时,0x ->,又由于()f x 是偶函数,则()()f x f x =-,所以,当0x <时,22()()2()4()24f x f x x x x x =-=--+-=--.【例4】设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实数a 满意不等式22(33)(32)f a a f a a +-<-,务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f x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 ()f x 的图象在y 轴左侧递减.又 ∵ ()f x 是奇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在y 轴右侧同样递减.又 (0)(0)f f -=-,解得(0)0f =, 所以()f x 的图象在R 上递减.∵ 22(33)(32)f a a f a a +-<-,∴ 223332a a a a +->-,解得1a >.点评: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的图象肯定经过原点. 由图象对称性可以得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单调性一样,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集合及函数根底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A .递减函数B .递增函数C .先递减再递增D .选递增再递减.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A .)}1,1{(B .}1,1{C .(1,1)D .}1{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A. aB. {a ,c }C. {a ,e }D.{a ,b ,c ,d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M N A M N B N M C M N D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B. }0{⊆∅C. }0{⊇∅D. }0{∈∅6、设集合A ={x|x 参与自由泳的运发动},B ={x|x 参与蛙泳的运发动},对于“既参加自由泳又参与蛙泳的运发动”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A.A∩BB.A ⊇BC.A∪BD.A ⊆B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A.(a+b )∈ AB. (a+b) ∈BC.(a+b) ∈ CD. (a+b) ∈ A 、B 、C 任一个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A .a ≥5B .a ≥3C .a ≤3D .a ≤-59.满意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8B. 7C. 6D. 5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A. A BB. B AC. B C A C U UD. B C A C U U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A .x y =B .x y =C .2x y =D .13+=x y12. 假如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A .0B .0 或1C .1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14.函数y =1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20042003b a .16.已知集合}33|{≤≤-=x x U ,}11|{<<-=x x M ,}20|{<<=x x N C U 那么集合=N ,=⋂)(N C M U ,=⋃N M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44分)17. 已知集合}04{2=-=x x A ,集合}02{=-=ax x B ,若A B ⊆,务实数a 的取值集合.18.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f (xy )=f (x )+f (y ),f (3)=1,求解不等式f (x )+f (x -2)>1.19. 已知函数f (x )是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3+2x 2—1,求f (x )在R 上的表达式.20. 已知二次函数222)1(2)(m m x m x x f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写出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求出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必修1 第一章 集合测试集合测试参考答案:一、1~5 CABCB 6~10 ABACC 11~12 cB二、13 [0,43],(-∞,-43)14 (-∞,-1),(-1,+∞) 15 -1 16 03|{≤≤-=x x N 或}32≤≤x ;}10|{)(<<=⋂x x N C M U ;13|{<≤-=⋃x x N M 或}32≤≤x . 三、17 .{0.-1,1}; 18. 解:由条件可得f (x )+f (x -2)=f [x (x -2)],1=f (3).所以f [x (x -2)]>f (3),又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所以有x (x -2)>3,可解得x >3或x <-1.答案:x >3或x <-1.19. .解析:本题主要是培育学生理解概念的实力.f (x )=x 3+2x 2-1.因f (x )为奇函数,∴f (0)=-1.当x <0时,-x >0,f (-x )=(-x )3+2(-x )2-1=-x 3+2x 2-1, ∴f (x )=x 3-2x 2+1.20. 二次函数222)1(2)(m m x m x x f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1=m ,则1)(2+-=x x f ,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完整版)(必修1)第一章集合复习课(含答案)_共10页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复习课1. 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 自然数集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N *(或N +)ZQR2. 集合间的关系(1)子集: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 (2)真子集:若A ⊆B ,且A ≠B ,则A B (或B 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 ,∅B (B ≠∅). (4)若A 含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A 的非空子集有2n -1个. (5)集合相等:若A ⊆B ,且B ⊆A ,则A =B . 3.集合的运算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图形符号A ∪B ={x |x ∈A 或x ∈B }A ∩B ={x |x ∈A 且x ∈B }∁U A ={x |x ∈U ,且x ∉A }并集的性质:A ∪∅=A ;A ∪A =A ;A ∪B =B ∪A ;A ∪B =A ⇔B ⊆A . 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 补集的性质:A ∪(∁U A )=U ;A ∩(∁U A )=∅;∁U (∁U A )=A . 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M ={(3,2)},N ={(2,3)}B .M ={2,3},N ={3,2}C .M ={(x ,y )|x +y =1},N ={y |x +y =1}D .M ={2,3},N ={(2,3)} (2)设a ,b ∈R ,集合{1,a +b ,a }=⎩⎨⎧⎭⎬⎫0,b a ,b ,则b -a =________.思维启迪: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考虑集合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答案 (1)B (2)2解析 (1)选项A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点(3,2)所组成的单点集,集合N 表示由点(2,3)所组成的单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 ={y |x +y =1}=R ,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 中的集合M 有两个元素,而集合N 只含有一个元素,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对选项B ,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 ,N 表示同一个集合. (2)因为{1,a +b ,a }=⎩⎨⎧⎭⎬⎫0,b a ,b ,a ≠0,所以a +b =0,得ba =-1,所以a =-1,b =1.所以b -a =2.探究提高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把握元素的特征,分清点集、数集;(2)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防止所得结果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若集合A ={x |ax 2-3x +2=0}的子集只有两个,则实数a =________.答案 0或98解析 ∵集合A 的子集只有两个,∴A 中只有一个元素. 当a =0时,x =23符合要求.当a ≠0时,Δ=(-3)2-4a ×2=0,∴a =98.故a =0或98.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 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x <2m -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维启迪:若B ⊆A ,则B =∅或B ≠∅,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解 当B =∅时,有m +1≥2m -1,则m ≤2. 当B ≠∅时,若B ⊆A ,如图.则⎩⎪⎨⎪⎧m +1≥-22m -1≤7m +1<2m -1,解得2<m ≤4.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m ≤4.探究提高 (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以作为解题的依据和突破口;(2)对于数集关系问题,往往利用数轴进行分析;(3)对含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求解,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已知集合A ={x |log 2x ≤2},B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c ,+∞),其中c =________. 答案 4解析 由log 2x ≤2,得0<x ≤4,即A ={x |0<x ≤4}, 而B =(-∞,a ),由于A ⊆B ,如图所示,则a >4,即c =4. 题型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例3 设U =R ,集合A ={x |x 2+3x +2=0},B ={x |x 2+(m +1)x +m =0}.若(∁U A )∩B =∅,则m 的值是________.思维启迪:本题中的集合A ,B 均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其中集合B 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不确定的参数m ,需要对这个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同时需要根据(∁U A )∩B =∅对集合A ,B 的关系进行转化. 答案 1或2解析 A ={-2,-1},由(∁U A )∩B =∅,得B ⊆A ,∵方程x 2+(m +1)x +m =0的判别式Δ=(m +1)2-4m =(m -1)2≥0,∴B ≠∅. ∴B ={-1}或B ={-2}或B ={-1,-2}. ①若B ={-1},则m =1;②若B ={-2},则应有-(m +1)=(-2)+(-2)=-4,且m =(-2)·(-2)=4,这两式不能同时成立,∴B ≠{-2};③若B ={-1,-2},则应有-(m +1)=(-1)+(-2)=-3,且m =(-1)·(-2)=2,由这两式得m =2.经检验知m =1和m =2符合条件. ∴m =1或2.探究提高 本题的主要难点有两个:一是集合A ,B 之间关系的确定;二是对集合B 中方程的分类求解.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和集合的包含关系存在着一些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通过Venn 图进行直观的分析不难找出来,如A ∪B =A ⇔B ⊆A ,(∁U A )∩B =∅⇔B ⊆A 等,在解题中碰到这种情况时要善于转化,这是破解这类难点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设全集是实数集R ,A ={x |2x 2-7x +3≤0},B ={x |x 2+a <0}.(1)当a =-4时,求A ∩B 和A ∪B ; (2)若(∁R 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A ={x |12≤x ≤3},当a =-4时,B ={x |-2<x <2},。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8)交集、并集、补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且}x B∈(1)A A A=(2)A∅=∅(3)A B A⊆A B B⊆BA并集A B{|,x x A∈或}x B∈(1)A A A=(2)A A∅=(3)A B A⊇A B B⊇BA补集U A {|,}x x U x A∈∉且1()UA A=∅2()UA A U=【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x a x a-<<||(0)x a a>>|x x a<-或}x a>||,||(0) ax b c ax b c c+<+>>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0)x a a>>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 ax bx c a++=>的根21,242b b acxa-±-=(其中12)x x<122bx xa==-无实根20(0) ax bx c a++>>的解集1{|x x x<或2}x x>{|x}2bxa≠-R ()()()U U UA B A B=()()()U U UA B A B=〖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yxo〖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2)存在0x I ∈,使得0()f x M=.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及集合的表示【学习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理解集合的特征性质,会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一些集合,如常用数集、解集和一些基本图形的集合等.【要点梳理】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要点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x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的次序无先后之分.如:由1,2,3组成的集合,也可以写成由1,3,2组成一个集合,它们都表示同一个集合.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5.集合的分类(1)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2)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6.常用数集及其表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要点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1. 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如: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的偶数构成的集合.2.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如:{1,2,3,4,5},{x2,3x+2,5y3-x,x2+y2},…;3.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4.图示法:图示法主要包括Venn图、数轴上的区间等.为了形象直观,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韦恩(Venn)图法. 如下图,就表示集合{}1,2,3,4.【典型例题】类型一:集合的概念及元素的性质例1.下列各组对象哪些能构成一个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2)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3)某校2011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4)不超过20的非负数;(5)方程290x -=在实数范围内的解;(6的近似值的全体.答案:(4)、(5)解析:从集合元素的“确定”、“互异”、“无序”三种特性判断.“著名的数学家”、“比较小的正整数”、“高个子同学”对象不确定,所以(1)、(2)、(3)不是集合,同理(6)也不是集合.(4)、(5)可构成集合,故答案是(4)、(5).点评:(1)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2)“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通过集合里面元素的个数来定义的,集合里面元素的个数很多,但不一定是无限集.举一反三:【变式1】判断下列语句能否确定一个集合?如果能表示一个集合,指出它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1)你所在的班,体重超过75kg 的学生的全体;(2)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3)高一数学课本中的所有难题;(4)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中遇难的人的全体;(5)大于0且小于1的所有的实数.答案:集合:(1)、(2)、(4)、(5);有限集:(1)、(2)、(4)。
解析:紧扣“集合”、“有限集”、“无限集”的定义解决问题.(1)你所在的班,体重超过75kg 的学生是确定的,不同的,能组成一个集合,且为有限集;(2)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也能组成一个集合,为有限集;(3)不能构成集合.“难题”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无明确标准,对于一道数学题是否是“难题”无法客观判断.(4)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中遇难的人是确定的,不同的,因而能构成集合,是有限集.(5) 大于0且小于1的所有的实数也是确定的,互异的,因此这样的实数能构成一个集合,是无限集.例2.集合A 由形如(,)m m Z n Z +∈∈A 中的元素? 答案:是解析:由分母有理化得,2=.由题中集合A 可知2,1,m n ==均有,m Z n Z ∈∈,∴2AA . 点评:(1)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与∉的含义,A 中的元素. (2)判断一个元素是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就是判断这个元素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特征.此类题,主要看能否将所给对象的表达式转化为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形式.举一反三:【变式1】设Z}∈(1)若a ∈Z ,则是否有a ∈S ?(2)对S 中任意两个元素x 1,x 2,则x 1+x 2,x 1·x 2,是否属于集合S ?答案:a ∈S 是解析:(1)若a ∈Z ,则有a ∈S ,即n=0时,x ∈Z ,∴a ∈S ;(2)∀x 1,x 2∈S ,则1112221122x =m ,x =m (m ,n ,m ,n Z)∈1212121212())(,)x x m m n n S m m Z n n Z ∴+=+++∈+∈+∈12112212121221x x =(m )(m )=m m +2n n n +m n )⋅⋅∵m 1,n 1,m 2,n 2∈Z ,∴m 1m 2+2n 1n 2∈Z ,m 1n 2+m 2n 1∈Z∴x 1·x 2∈S.类型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3.用符号“∈”或“∉”填空.(1)||4}x x x x <>;(2)223___{|1}5___{|1}N N x x n n x x n n ++=+∈=+∈,, ,;(3)22(11)___{|}(11)___{()|}.y y x x y y x -=-=,, ,, 解析:给定一个对象a ,它与一个给定的集合A 之间的关系为a A ∈,或者a A ∉,二者必居其一.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a 的结构,弄清A 的特征,然后才能下结论.对于第(1)题,可以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各数值的大小,也可以先将各数值转化成结构一致的数,再比较大小;对于第(2)题,不妨分别令x=3,x=5,解方程;对于第(3)题,要明确各个集合的本质属性.(1) 23{|x x =>∴<;324{|4}x x =>=∴>,;(2)令231n =+,则23{|1}N N n x x n n ++=∴∉=+∈,,; 令251n =+,则2225{|1}N N n x x n n ++=±∈∴∈=+∈,其中,,;(3) ∵(-1,1)是一个有序实数对,且符合关系y=x 2, ∴22(11){|}(11){()|}.y y x x y y x -∉=-∈=,, ,, 点评:第(1)题充分体现了“化异为同”的数学思想.另外,“见根号就平方”也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应注意把握.第(2)题关键是明确集合2{|1}N x x n n +=+∈,这个“口袋”中是装了些x 呢?还是装了些n 呢?要特别注意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是由符号“|”左边的元素组成的,符号“|”右边的部分表示x 具有的性质.第(3)题要分清两个集合的区别.集合2{|}y y x =这个“口袋”是由y 构成的,并且是由所有的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组成的;而集合2{()|}x y y x =,是由抛物线2y x =上的所有点构成的,是一个点集. 举一反三:【变式1】 用符号“∈”或“∉”填空 (1)若A=Z ,则12-A ;-2 A . (2)若{}2B |210,x x x =--=则12- B ;-2 B . 答案:(1)∉,∈ (2)∈,∉类型三:集合中元素性质的应用例4.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y x A y B ==+∈∈.设集合{}0,1A =,{}2,3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 0B. 6C. 12D. 18答案: D解析:{}|(),,A B z z xy x y x A y B ==+∈∈,∴当{}{}0,1,2,3A B ==时, {}0,6,12A B =,于是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0+6+12=18.点评:这类试题通过给出新的数学概念或新的运算方法,在新的情境下完成某种推理证明是集合命题的一个新方向.常见的有定义新概念、新公式、新运算和新法则等类型.举一反三:【变式1】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1,2A =,{}0,2B =,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0B. 2C. 3D. 6答案:D 解析:,,z xy x A y B =∈∈,且{}1,2A =,{}0,2B =,∴z 的取值有:0,2,4故{}0,2,4A B *=,∴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0+2+4=6.■高清课程:集合的表示及运算例5. 设集合A ={x R ∈|2210ax x ++=},当集合A 为单元素集时,求实数a 的值.答案:0,1解析:由集合A 中只含有一个元素可得,方程ax 2+2x+1=0有一解,由于本方程并没有注明是一个二次方程,故也可以是一次方程,应分类讨论:当a=0时,可得是一次方程,故满足题意.当a ≠0时,则为一个二次方程,所以有一根的含义是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即为判别式为0时的a 的值,可求得为a=1.故a 的取值为0,1.例6.已知集合{}222,(1),33A a a a a =++++,若1A ∈,求实数a 的值及集合A .答案:0a =,{}1,2,3A =.解析:(1)若21,a +=则1a =-.所以{}1,0,1A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则1a =-应舍去.(2)若2(1)1a +=,则0a =或2a =-,当0a =时,{}2,1,3A =满足题意;当2a =-时,{}0,1,1A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则2a =-应舍去.(3)若2331a a ++=,则1a =-或2a =-,由上分析知1a =-与2a =-均应舍去.综上,0a =,集合{}1,2,3A =.点评:本题中由于1和集合A 中元素的对应关系不明确,故要分类讨论.此类问题在解答时,既要应用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解题,又要利用它们检验解的正确与否,特别是互异性,最容易忽视,必须在学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22,2A a a =++,3A ∈,求实数a 的值答案: 1a =-解析:当21a +=,即1a =-时,{}3,3A =,与集合的概念矛盾,故舍去当223,a +=即1a =±时,1a =不满足题意舍去,故1a =-.类型四:集合的表示方法例7.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23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5小于25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答案:(1);(2){}16,17,18,19,20,21,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