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强调,在青春期,他认真对待这个永恒的问题:"我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青少年关心自己的未来和社会。
在寻求自己的未来时,他们逐步建立了自己对自己和社会的独立权利和义务。
他认为,青少年建立自我统一的目的是解决如何健康成长的问题。
精神分析代表埃里克森理解自我价值,他认为自我同质性是一种稳定的意识,即个人是谁,个人价值观和个人的理想联谊会是什么。
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探索并尝试去建立自己稳定的自我同一感(自我同一性)。
青春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建立都涉及到哪些问题呢?1.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变期;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之前,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了飞跃,年龄在1-3岁,婴儿用"我"来称呼自己,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表明个体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我们知道,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我是谁、我与世界、我与社会、我与群体、我与人的关系等等)。
自我意识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个体个性的重要特征。
艾里克森、卡特尔和奥尔波特等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家指出,成熟的自我意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征:A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B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内在的心理活动;C 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如果说婴儿期是自我意识的确立时期,那么青少年期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变期,这个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整合和统一。
2.自我意识的形成期;从青年发展开始到青年后期,大约十年的时间,是自我意识、心理自我发展和成熟时期。
青春期自我发展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他们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从童年游戏的客观世界中退出思想,重新关注主观世界,审视内心世界的自我,开始审视和分析自己(我是谁?我怎么是男的?男人和女人怎么不一样?人们怎么看我?世界是什么?)。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是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的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然后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概念,与自我和人格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我同一性本质上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
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1)最基本的层面;(2)个人同一性;(3)社会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将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人格框架,即情感和态度一致、需求和能力一致、目标和信念一致。
“自我同一性”的本义是身份的认同。
它是指个体试图将与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成一种独特的“统一的自我风格”,并决定协调和区别于他人。
一个简单的理解可能是统一他们的“众多人格”,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
它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对与自我发展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自我肯定和反思。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埃里克森认为,人类必须经历心理社会进化的八个阶段,即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这些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
这八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
人的发展经历了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
当该任务被妥善解决时,就会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恒等式。
核心任务处理的失败或失败会导致个人身份的不完整和不连贯,而处理的成功和失败是两个极端。
例如,婴幼期的最佳状态是基本信任状态,而最坏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状态。
核心任务的结果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有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个特征和健全的人格。
第一个阶段: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
第二个阶段: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
第三个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第四个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第五个阶段: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地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
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文章编号]1006—1509一(2008)03--029--06
…
g‘ 自我 同二性’’ 的确 盟l :羔▲
与青少年犯 罪预防
张伶
(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纂】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美
国心理学家埃里克·H·埃里克森所倡导的“人格渐成理论”中。自我周一性的确立及防止周一性扩散即“同一性危 机”,既是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课题,也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有效措施。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如何理解青少年心理学中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个概念。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个体一生中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个主要的发展任务,如果这个阶段顺利度过,即完成了发展任务,将形成一种新的心理品质。
而自我同一性(又称为自我认同)是青少年时期面临的一个主要发展任务,它指的是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时空中,个体对“我是谁”“我是否是原来的我”“我与自身是否同一”等的主观的感觉和意识,其本质上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
现代心理学把自我同一性理解为一组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并将自我同一性本身定义为一种当前状态,即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对自己的当前感知。
自我同一性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发展,并伴随着危机,即既定认同与当前社会状况之间的冲突。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的身份、完整性和独特结构等特征的组合,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和重新定位的结果,故其发展过程具动态性和连续性。
正念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最早将其引入现代科学的是卡巴金教授,他创建了正念认知疗法和正念减压法,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且完善的正念训练方法。
正念减压法已被证明在减轻病人压力和疼痛方面可取得较大成效,目前正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心理治疗、工作管理等领域。
正念指有意识地关注当下并对当下出现的身心经验保持非判断性觉知的过程。
正念不仅是一种特性或感知和思维的习惯模式,也可以是一种瞬间状态。
特质正念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正念状态,反之频繁的正念状态可能会建立特质正念。
目前正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心理治疗、工作管理等领域。
正念包含以当下为中心、非反应性自我觉察和非判断性接受等主要成分,而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和承诺两个维度也包含自我觉察和自我接纳的含义。
正念与自我同一性是否存在相关,正念水平是否能够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即是否正念水平越高,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目前尚无定论。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2009.22)A.平衡性表现明显B.批判性显著增强C.自我中心再度出现D.表面性依然突出正确答案:A解析:初中生在思维品质方面出现矛盾性发展,表现为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日益增加、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明显、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2.个体出生后,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 )(2010.23)A.幼儿期和青少年期B.婴儿期和幼儿期C.婴儿期和青少年期D.婴儿期和成年早期正确答案:C解析:个体出生后,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婴儿期和青少年期。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3.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2011.24)A.法律和秩序的取向B.社会契约的取向C.工具性的相对主义D.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正确答案:D解析: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为基础,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和六阶段理论。
其中后习俗水平(13岁以后)的阶段六,即价值观念阶段亦称个人良心定向或普遍道德原则阶段,指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行事,行为受到自我良心的约束,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4.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 )(2012.22) A.米德(M.Mead)B.普莱尔(W.T.Preyer)C.霍尔(G.S.Hall)D.何林渥斯(L.Hollingworth)正确答案:D解析:何林渥斯将青少年从家庭的独立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与生理性断乳相对照,共同特点是,断乳前所形成的适当且必要的习惯与新的需要、冲动、行动不相适应并发生矛盾。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初中生反抗心理原因的是( )(2013.23)A.自我意识高涨B.独立意识增强C.勤奋感与自卑感冲突D.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正确答案:C解析:初中生反抗心理原因的是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强和独立意识。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是对“我是谁”问题内隐和外显的回答,是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问题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将是青年期最重要的发展课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要更关注青少年,用更细微的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深入研究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剖析自我同一性,对于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最早提出“发展课题”的是美国的威廉斯,他认为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课题,人生的发展课题是“个体必须学习的各种各样的课题”,“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时期产生,如果此课题能得以圆满实现的话,不仅会给个人带来幸福,也会为下一个课题的成功奠定基础,倘若失败,不仅造成个人的不幸,社会也不认可,更为以后的课题实现带来困难。
”其中青年期的发展课题尤为重要。
因为青年期是“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儿童期,儿童是在与外界世界发生联系的过程中认识自身存在的,到了青年期,青年开始注意到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存在着“本来的我”,并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上来。
到了青年晚期,这种对自我的关心更加强烈,促进了对“本来的我”的追求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了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而自我是经过整个青年期的分化、整合过程之后最终形成的。
青年期的发展课题代表着青年人格发展的成熟目标和社会对青年的综合要求。
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所面临的危机是同一性对抗同一性混乱。
个人到了青年期,生理上的成熟总是破坏着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同时个人因为社会的冲突和要求变得困扰和混乱。
青少年必须通过积极的探求、亲身的体验来获得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自我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纬度的整体结构。
青少年如何顺利实现自我同一性3篇
青少年如何顺利实现自我同一性3篇青少年如何顺利实现自我同一性1摘要: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期的中心发展任务。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特点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发现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青少年个人认知发展特点、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对自我同一性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___)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的四种类型:(1)同一性获得,这类青少年对自己的目标、价值观和信仰等有较为明确的认知,这种形式是自我同一性发展良好的状态;(2)同一性延缓,这类青少年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但是对自己个人的目标、价值观等还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3)同一性早闭,这类青少年没有进行过探索,对自己的目标也不了解,但是因为外界原因而过早的进行了投入;(4)同一性扩散,这类青少年没有考虑过探索生活等一系列问题,也没有确定对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等的付出。
基于上述表述,同一性获得是青少年在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中较为良好的状态。
2.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1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埃里克森在研究中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渐成观。
他认为,在童年期,处于安全关系中的个体对其喜欢的他人产生了认同,这一认同是自我建构的主要方式。
只有到了青少年期,个体才能选择或者舍弃一些童年期自己认同的他人,以与自己的兴趣、天赋和价值相适应,以此,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就开始逐渐获得了。
有研究者(安秋玲,____;张建人,____)发现,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同一性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青少年在高中之前一般不能够建立前后一致的同一感,并且在青少年晚期最能体现出同一性状态的个体差异。
也就是说,尽管整个青少年期个体都在进行自我探索,但自我同一性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青少年中期或晚期,直到青少年晚期个体才会建立起较为稳固的同一感,特别是20岁左右,也就是刚入大学这一时间是建立稳固自我同一感的关键时期。
2014年考研《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考研《⼼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如下:⼀、单项选择题:第1~65⼩题,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
1. 近年来,认知⼼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的新学科是 (C) A。
认知科学 B。
神经⼼理学 C。
认知神经科学 D。
⼼理⽣理学 2. 构造主义认为⼼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
外显⾏为 B。
意识流 C。
直接经验 D。
潜意思 3. 被称为“⽣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D) A。
⼩脑 B。
中脑 C。
底脑 D。
延脑 4. ⼈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B) A。
顶叶、颞叶、枕叶 B。
顶叶、枕叶、颞叶 C。
颞叶、枕叶、顶叶 D。
颞叶、顶叶、枕叶 5. ⼤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的脑电波通常为 (A) A.α波B.β波C.δ波 D.θ波 6.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下列现象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B) A。
梦 B。
注意 C。
⼝误 D。
笔误 7. 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为,⽀持这⼀观点的研究是 (D) A。
习性学实验 B。
恒河猴实验 C。
武器效应实验 D。
社会学习实验 8. 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受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的感受野相⽐,两者的关系是 (C) A。
前者⼤ B。
前者⼩ C。
两者相等 D。
不确定 9. 听觉的⾏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振幅在基底膜上的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振幅接近的⽿蜗部位是 (B) A。
底部 B。
顶部 C。
中部 D。
下部 10.教师要求学⽣列举砖的⽤途,某学⽣在单位时间内列举出很多例证,但都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这表明该学⽣的发散思维在流畅性和变通性⽅⾯的特点是 (B) A。
流畅性差,变通性差 B。
流畅性好,变通性差 C。
流畅性好,变通性好 D。
流畅性差,变通性好 11. 在概念形成的策略中,记忆负担最轻的是 (B) A。
保守性聚焦 B。
冒险性聚焦 C。
同时性扫描 D。
继时性扫描 12. 独⽩⾔语属于 (C) A。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主要发展任务,未经历危机和探索就做出选择的个体,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类型属于( )。
A.同一性达成B.同一性延缓C.同一性停滞D.同一性混乱参考答案:C。
解析:青少年达到了身份发展的正常水平,即身份成就。
延迟这种身份认同状态的青少年已经开始思考“我是谁”,从而开始思考和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理想信念。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青少年往往无法相对及时地对他们面临的可能性做出必要的选择。
身份停滞(也被称为过早的身份封闭)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从未经历过身份危机,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美地度过了危机,但他们倾向于过早地通过父母的选择建立自己的身份。
同一性混乱也称同一性弥散,是指青少年既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也没有进行各种生活上的尝试与选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
参考资料: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认知及感觉。
自我同一性所解决的是过去的我、现在的我、他人眼中的我,以及这些是不是同一个我的问题。
它的确立是青年期最重要的发展课题,若青年的自我同一性不能建立,则会导致其社会角色的混乱,甚至人格分裂。
马西亚认为青少年有四种同一性状态:(1)同一性获得。
青少年已经体验了探索,仔细考虑过各种同一性问题,选择了自我投入的目标和方向并对特定的目标、信仰和价值观做出了坚定、积极的自我投入。
同一性获得者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最佳状态,这样的青少年通常表现出更高的自主和自尊水平,具有更高的自我发展潜力,对外部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同一性延缓。
这类人正在经历艾里克森预言的危机,正在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方向。
他们要做出一个承诺,但是现在仍然在各种选择之间犹像不决。
他们往往具有更高的焦虑水平,并通过拒绝、发泄和认同来控制焦虑,同时表现出较低的决断性。
(3)同一性早闭。
这类青少年并没有经历过危机或者探索,而过早地做出了投入,但这种投入是非自觉的,是以别人对他的期望为投入方向的,是父母或权威人物等重要他人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目标做的决定。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埃里克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
这一理论同时适用于青少年期的发展阶段,对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青少年期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身份建设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从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
他们不仅需要适应身体上的变化,还需要适应社会和心理上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份的探索和建立。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角色的一种内在一致性认知。
它不仅包含自我认知,还包括对他人的认知。
而在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自我认同的建立尤为重要。
其次,自我同一性理论提醒我们要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社会关系。
在青少年期,建立和维护积极的社会关系对于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埃里克森在理论中强调了友谊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支持和认同感,帮助他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此,在我国的心理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社交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提供帮助构建积极社会关系的资源和机会。
最后,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他还提到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
他认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是塑造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一些青少年可能会受到社会上的压力和影响,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积极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总之,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时,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身份探索、积极的社会关系和个体与社会的互动。
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
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得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
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
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 最基本的层面,即ego -identity ;(2) 个人同一性;(3) 社会同一性。
概念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详述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
简单理解大概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
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
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identity achievement),就意味着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青少年时期(12-20左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它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一性并不是在青少年时期才出现的,早在幼年时期,儿童已经形成了自我感知。
但是,青少年时期却是个体第一次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Marcia等心理学家(Marcia, 1987; Penuel & Wertsch, 1995)是这样界定同一性的概念的:同一性是指个体将自身动力、能力、信仰和历史进行组织,纳入一个连贯一致的自我形象中。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青少年期是个体自我概念形成、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时期,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其中的核心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其发展阶段和特征。
随后,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其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其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机制;再次,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建议,以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也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视,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二、文献综述自我同一性,作为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概念,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在青少年阶段,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对个体的未来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与此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探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解,也能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框架方面,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理论视角。
他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青少年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是谁”以及“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7
一、概念解释1.同一性扩散如果没有很好解决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没有为青少年提供合适的心理延缓期,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即可能导致青少年同一性的整合失调,使他们无法认识自己或确认自我,形成一种不连续的、混乱的和不完整的自我感觉,这也就是“同一性扩散”。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自我系统中的认知成分,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富有意义和价值,而且在面临重要任务时,自我概念能够调节、维持个体有意义的行为。
3.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简言之,自尊就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4.自我同一性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变化包含了个体自我感觉的第一次实质性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
5.心理延缓期在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发展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使青少年需要一个心理延缓偿付期,即在这一时期内,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延缓在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也就是说,在承继儿童期之后的青少年。
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各种任务,因此需要在做出某种决断的时候先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以尽可能地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通过心理延缓期的方式可以鼓励青少年延长在校学习的时间,从而使他们能够认真地考虑将来的计划,面不用做出一些无可挽回的决定。
6.同一性早期完成同一性早期完成是指青少年做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体验危机。
当父母以权威的方式把义务传递给青少年时,往往会产生这种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没有足够的机会来独立地探索不同的人生道路、意识形态以及自己的职业。
同一性延缓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之中,但是没有给予他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勤奋对自备是哪个阶段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任务?(A)。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 最基本的层面,即ego -identity ; (2) 个人同一性;(3) 社会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
简单理解大概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同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
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个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发展的时间维度。
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identity achievement),就意味着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青少年时期(12-20左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它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一性并不是在青少年时期才出现的,早在幼年时期,儿童已经形成了自我感知。
但是,青少年时期却是个体第一次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Marcia等心理学家(Marcia, 1987; Penuel & Wertsch, 1995)是这样界定同一性的概念的:同一性是指个体将自身动力、能力、信仰和历史进行组织,纳入一个连贯一致的自我形象中。
它包括对各种选择和最后决定的深思熟虑,特别是关于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承诺等方面的内容。
如果青少年无法将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整合起来,或者说他们感到根本没有能力选择,那么角色混乱就发生了。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
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的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
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 最基本的层面,(2) 个人同一性;(3) 社会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
在完成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种种危机和失败。
根据马西亚的同一性地位(identity status)研究,青少年在寻求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失败:早期完成(Foreclosure)和同一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
同一性早期完成状态的青少年,他们没有对有关自我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过自己的思考,他们自我投入的目标、价值、信仰反应了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的希望,所以,又被称为“权威接纳状态”。
这是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一种中断,是过早地将一个人的自我意向固化,从而阻碍自我确定的其他发展的可能性。
因此确立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来说十分重要,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同一性发展的四种状态辨析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同一性发展的四种状态辨析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认知及感觉。
自我同一性所解决的是过去的我、现在的我、他人眼中的我,以及这些是不是同一个我的问题。
它的确立是青年期最重要的发展课题,若青年的自我同一性不能建立,则会导致其社会角色的混乱,甚至人格分裂。
马西亚认为青少年有四种同一性状态:(1)同一性获得。
青少年已经体验了探索,仔细考虑过各种同一性问题,选择了自我投入的目标和方向并对特定的目标、信仰和价值观做出了坚定、积极的自我投入。
同一性获得者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最佳状态,这样的青少年通常表现出更高的自主和自尊水平,具有更高的自我发展潜力,对外部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同一性延缓。
这类人正在经历艾里克森预言的危机,正在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方向。
他们要做出一个承诺,但是现在仍然在各种选择之间犹像不决。
他们往往具有更高的焦虑水平,并通过拒绝、发泄和认同来控制焦虑,同时表现出较低的决断性。
(3)同一性早闭。
这类青少年并没有经历过危机或者探索,而过早地做出了投入,但这种投入是非自觉的,是以别人对他的期望为投入方向的,是父母或权威人物等重要他人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目标做的决定。
这类人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
通常会表现出高水平的专制性,低水平的自主性和外控的行为方式。
(4)同一性扩散。
这类青少年没有仔细思考或解决同一性问题,也没有详细计划将来的生活方向。
他们既没有对各种选择进行探索,也没有做出投入。
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方向且缺乏心理活力,外向性较差,在人际交往上容易出现障碍。
对比辨析:例题展示:1.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未经历危机和探索就做出选择的个体,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类型属于()。
A.同一性达成B.同一性延缓C.同一性停滞D.同一性混乱1.【答案】C。
自我同一性理论下的偶像崇拜
聚焦特别关注/FOCUS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聚焦青少年时期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合理的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自我同一性的寻求,而如果出现狂热崇拜或盲目依恋现象,则是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危机。
只有将青少年偶像崇拜引上同一性确立的道路,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概述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性发展说,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8个连续发展的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危机。
埃里克森认为,根据个体发展任务的完成和危机的解决样式,个体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极端品质。
其中,青少年时期(12岁到18岁)首要的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是一种个体现实和预期相趋近的同一感。
从本质上讲,它是人格发展的连续性(发展的历史)、一致性(与环境的平衡)和整合感。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对自我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并对未来的发展有自己的思考。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有关自我的同一性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自我统一、自我整合、自我塑造、自我建构的过程。
如果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寻求自我同一性而不得,那么,就有可能形成与之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同一性过剩和同一性扩散。
自我同一性理论下的偶像崇拜(一)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自我同一性寻求在埃里克森看来,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走出角色冲突,寻求自我同一性的过程。
儿童进入青少年期后,原有的自我同一性遭到破坏,自我认知出现分裂,面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冲突”的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并且获得新的同一性,他们急需建构一个新的完美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自我建构需要通过投射和模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来完成。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
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2。
身体意向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也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
3。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4。
假想观众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情感。
是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爱国感、同情感、正义感、责任感等。
(2)理智情感。
是指青少年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追求真理感、乐学感、探究感、自信感、好奇感、成就感等。
(3)审美情感。
是指青少年对物质或精神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自然美感、艺术美感、科学美感、自我美感。
(4)生活情感。
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感恩、快乐、平静、希望、乐观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0中南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1.4章节测试1【单选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A、智力正常B、意志、行为健全协调C、自我意思良好人格完整D、以上全是答案:D2【判断题】心理咨询主要指通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来进行?√2.5章节测试1【单选题】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中,本我遵循的是:A、现实原则B、快乐原则C、道德原则D、健康原则答案:B2【单选题】关于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内容上划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自我监控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生理自我答案:A3【单选题】查尔斯·库利提出了什么概念?A、现实的我B、镜中的我C、理想自我D、健康自我4【单选题】谁认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A、弗洛伊德B、马西亚C、埃里克森D、威廉·詹姆斯答案:C5【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统合-角色混乱”的心理危机存在于哪个阶段:A、青年期B、成年期C、中年期D、老年期答案:A6【单选题】狂妄自大、自我膨胀、孤芳自赏特征的人,是:A、虚荣B、从众C、自卑D、自负答案:D7【单选题】正确认识自我的比较法中不包含哪一种?A、向上比较B、向下比较C、相似比较D、向外比较答案:D8【单选题】别人知道的部分叫做:A、公开的我B、盲目的我C、秘密的我D、未知的我9【单选题】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说,人的行为动机有两大类:一是力求成功,一是避免失败。
显然,这很符合我们的常识。
然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还会“害怕成功”,这种情结叫做:A、约拿情结B、俄狄浦斯情结C、水仙花情结D、自我设限答案:A10【单选题】心理学家到一个学校对一个班的小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然后心理学家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了三名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三名学生是高智商人才。
半年之后,实验结果是:这三个学生的成绩长进很大,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的进步。
这叫做:A、马太效应B、从众效应C、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D、蝴蝶效应答案:C11【多选题】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的察觉和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A、意识状况B、生理状况C、心理特征D、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
它是指个体试图整合与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自我决定、协调一致、与众不同的自我。
它是对“我是谁”、“我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如何适应社会”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自我认同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和对自我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理想、事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提供意义和方向感。
我们可以把对过去和未来的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我们对过去和未来的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身份不仅仅是中学生的。
儿童在童年早期就形成了自我认知。
他们知道自己不同于其他人,他们的外表和声音也不同于其他人。
然而,进入青春期后(12-18岁),孩子们第一次有意识地、深入地思考“我是谁”,寻求“我是谁”的答案。
确立自我认同是青少年儿童最重要的任务。
以下哪个不属于青少年期的主要特征与发展任务( )。
A.自我同一性形成
B.智力发展的高峰期
C.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
D.开始掌握书面语言
E.身体成长迅速
考察知识点
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相关例题
简述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
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提示] 选项D是儿童早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