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1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表型和临床特征,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 作,以加速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有关。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肿 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深浅等特 征,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肿 瘤的类型和来源。
分期与分级
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国际妇产 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以及雌激素水平 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可能与遗传有关。
炎症与感染
其他因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等慢性宫颈炎,以及阴道滴虫、真菌等感 染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子宫内膜癌 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目录
• 子宫内膜癌概述 •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护理 • 子宫内膜癌的科研进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 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 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可 分为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 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
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 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表型和临床特征,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 作,以加速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有关。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肿 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深浅等特 征,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肿 瘤的类型和来源。
分期与分级
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国际妇产 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以及雌激素水平 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可能与遗传有关。
炎症与感染
其他因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等慢性宫颈炎,以及阴道滴虫、真菌等感 染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子宫内膜癌 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目录
• 子宫内膜癌概述 •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护理 • 子宫内膜癌的科研进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 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 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可 分为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 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
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 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子宫内膜癌 PPT课件
以下情況可考慮不行淋巴結切除術 ①腫瘤侵犯肌層小於1 /2;②腫瘤直徑小於2cm;③高分化 或中分化。
淋巴轉移高危因素
治 療——手術治療
Ⅱ期:廣泛性全子宮切除及雙附件切除術 同時行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
Ⅲ和Ⅳ期:手術範圍也與卵巢癌相同,進行腫瘤細胞減滅術
子宮內膜乳頭狀漿液性癌 惡性程度高,早期淋巴轉移及盆腹腔轉移的特點,其臨床
術後2年內一次/ 3個月隨訪,2年後每6個月-12個月1次 隨訪內容
盆腔檢查(三合診)、陰道細胞學塗片、血清 CAl25檢測等,X線胸片、CT及MRI。
前2-3年每3-6個月行CT檢查(胸部/腹部/盆腔)
後2年每半年檢查一次,然後每年一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陰道排液: 多為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合併感染則 有膿血性排液,惡臭
下腹疼痛: 若癌腫累及宮頸內口,可引起宮腔積膿,出 現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疼痛。晚期浸潤周圍組 織或壓迫神經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全身症狀: 晚期可出現貧血、消瘦及惡病質等症狀
臨床表現——體征
婦科檢查 早期可無異常發現 晚期可有: 子宮明顯增大 合併宮腔積膿時可有明顯觸痛 宮頸管內偶有癌組織脫出,觸之易出血 癌灶浸潤周圍組織時,子宮固定 宮旁捫及不規則結節狀物
工期手術範圍應與卵巢癌相同,除分期探查、切除子宮及雙 附件清掃腹膜後淋巴結外,並應切除大網膜及闌尾。
治 療——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放療: 單純放療僅用於手術禁忌或晚期內膜癌患者。 術前放療可縮小癌灶,創造手術條件。 術後放療是內膜癌最主要的術後輔助治療
化療: 為晚期或復發子宮內膜癌綜合治療措施之一 術後有復發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療以期減少盆腔外的轉移 子宮乳頭狀漿液性腺癌術後應給予化療
子宮內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淋巴轉移高危因素
治 療——手術治療
Ⅱ期:廣泛性全子宮切除及雙附件切除術 同時行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
Ⅲ和Ⅳ期:手術範圍也與卵巢癌相同,進行腫瘤細胞減滅術
子宮內膜乳頭狀漿液性癌 惡性程度高,早期淋巴轉移及盆腹腔轉移的特點,其臨床
術後2年內一次/ 3個月隨訪,2年後每6個月-12個月1次 隨訪內容
盆腔檢查(三合診)、陰道細胞學塗片、血清 CAl25檢測等,X線胸片、CT及MRI。
前2-3年每3-6個月行CT檢查(胸部/腹部/盆腔)
後2年每半年檢查一次,然後每年一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陰道排液: 多為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合併感染則 有膿血性排液,惡臭
下腹疼痛: 若癌腫累及宮頸內口,可引起宮腔積膿,出 現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疼痛。晚期浸潤周圍組 織或壓迫神經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全身症狀: 晚期可出現貧血、消瘦及惡病質等症狀
臨床表現——體征
婦科檢查 早期可無異常發現 晚期可有: 子宮明顯增大 合併宮腔積膿時可有明顯觸痛 宮頸管內偶有癌組織脫出,觸之易出血 癌灶浸潤周圍組織時,子宮固定 宮旁捫及不規則結節狀物
工期手術範圍應與卵巢癌相同,除分期探查、切除子宮及雙 附件清掃腹膜後淋巴結外,並應切除大網膜及闌尾。
治 療——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放療: 單純放療僅用於手術禁忌或晚期內膜癌患者。 術前放療可縮小癌灶,創造手術條件。 術後放療是內膜癌最主要的術後輔助治療
化療: 為晚期或復發子宮內膜癌綜合治療措施之一 術後有復發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療以期減少盆腔外的轉移 子宮乳頭狀漿液性腺癌術後應給予化療
子宮內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子宫内膜癌护理PPT课件
肥胖:肥胖女性患 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较高,可能与雌激 素水平过高有关。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
01 03 05
阴道出血:不规则阴 道出血,月经周期紊 乱,经期延长或缩短
盆腔肿块:盆腔检查 可发现肿块,可能与 肿瘤生长有关
贫血:由于长期出血, 可能导致贫血,表现 为头晕、乏力等症状
02 04
腹部疼痛:下腹部疼 痛,可能与肿瘤压迫 或侵犯周围组织有关
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检 0 2 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扩散情况
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血液检查,检测 0 3 肿瘤标志物水平,辅助诊断
临床症状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 0 4 征,综合分析诊断结果
3
子宫内膜癌的治 疗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 除术、淋巴结清扫术等
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 内照射等
03
及时治疗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炎、 04
避免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如避
子宫肌瘤等。
孕药、激素替代疗法等。
0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06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吸烟、饮酒、
保持外阴清洁等。
接触辐射等。
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生活质量、
01
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等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 02 观察等方式进行 评估频率:定期进行评估,如每
子宫内膜癌护理PPT 课件
x
目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0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0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04. 子宫内膜癌的护理
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子宫内膜癌的定义01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 内膜的恶性肿瘤
03
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 平异常、肥胖、糖尿病等
子宫内膜癌科普宣传PPT课件
靶向治疗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逐渐应用于子 宫内膜癌的治疗。
这类治疗方法的效果和适应症正在不断研究 中。
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癌症患者需重视心理健康,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参与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可以减轻焦虑。
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营养管理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耐受性。
谁会得子宫内膜癌?
高风险人群
绝经后女性、肥胖女性和有家族史的女性等 属于高风险人群。
此外,长期服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也需 特别关注。
谁会得子宫内膜癌? 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出血、 经期延长和盆腔疼痛。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谁会得子宫内膜癌?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体重、定期体检和合理饮食是预 防子宫内膜癌的方法。
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减少高糖高脂饮食。
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
治疗后定期随访以监测复发情况和身体状况。
遵循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
谢谢观看
确诊后,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有哪些?
治疗方案有哪些?
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通常包 括子宫切除术。
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放疗或化疗以进一步降 低复发风险。
治疗方案有哪些? 放疗与化疗
放疗可用于局部控制癌症,而化疗通常用于 转移性疾病。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降低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就医指引
如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其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 医。
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
何时就医?
检查方式
子宫内膜癌PPTppt(共84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enant,1997)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危险 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所有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的妇女均应做子宫内膜活检。常 用活检方法所取得的标本组织病理学具有及好的相关性 。
Stovall等:Pepille、Novak curet和刮宫术后再行 子宫切除术,发现用这些方法术前诊断的失败率分别为 5%、4%和6%。
29
诊断
主要辅助诊断 (1)子宫内膜活检:分段诊断性刮宫 (2)术前B超 (最经济) 、
如果内膜>4 mm,且患者持续出血应做内膜活检。特 别是如果存在与内膜癌相关的高危因素(肥胖、长期无 排卵、乳腺癌、服用三苯氧胺或内膜、卵巢、乳腺、结 肠癌家族史)
21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 ( Surgical pathological staging ) 组织学分级、肌层侵犯、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至少有一患
者确诊时<50岁。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危险 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所有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的妇女均应做子宫内膜活检。常 用活检方法所取得的标本组织病理学具有及好的相关性 。
Stovall等:Pepille、Novak curet和刮宫术后再行 子宫切除术,发现用这些方法术前诊断的失败率分别为 5%、4%和6%。
29
诊断
主要辅助诊断 (1)子宫内膜活检:分段诊断性刮宫 (2)术前B超 (最经济) 、
如果内膜>4 mm,且患者持续出血应做内膜活检。特 别是如果存在与内膜癌相关的高危因素(肥胖、长期无 排卵、乳腺癌、服用三苯氧胺或内膜、卵巢、乳腺、结 肠癌家族史)
21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 ( Surgical pathological staging ) 组织学分级、肌层侵犯、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至少有一患
者确诊时<50岁。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为确诊可做哪些检查? 对此患者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主要用于观察宫腔、颈部病变,特别是肌层的浸润深度, 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但小于2cm直径的淋巴结难以确认。
精选ppt课件
15
治 疗原则
❖ 手术治疗:首选方案 ❖ I期:子宫次根治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 II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与腹主动
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 手术加放疗 ❖ 放射治疗 ❖ 孕激素治疗
精选ppt课件
19
随访
❖ 随访时间:
术后2年内:每3~6个月一次 术后3~5年:每6个月至1年一次
❖ 随访内容:
盆腔检查 阴道细胞学涂片 胸片 CA125等
精选ppt课件
20
结果评价
1.病人主动参与治疗过程,并表现出积极 的行为。
2.病人如期恢复体能,并承担生活自理。
精选ppt课件
21
针对病例1:
精选ppt课件
13
护理评估
病史
身心状况
诊断检查
(一)子宫内膜检查:
分段诊刮 (Fractional Curettage )是确诊内膜癌最常
用最可靠的方法。 (二)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
可直视宫腔,若见病灶生长,能直接观察大小、部 位、形态,并取活检,临床常见。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1
临床特征
3.疼痛:疼痛在内膜癌病人并不多见。 晚期肿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丛,而引起
持续下腹、腰骶部或腿痛。癌灶侵犯宫颈,堵塞 宫颈管致宫腔积血或积脓,可出现下腹胀痛及痉 挛性疼痛。 4.全身症状: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 衰竭等。
精选ppt课件
12
临床特征
主要用于观察宫腔、颈部病变,特别是肌层的浸润深度, 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但小于2cm直径的淋巴结难以确认。
精选ppt课件
15
治 疗原则
❖ 手术治疗:首选方案 ❖ I期:子宫次根治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 II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与腹主动
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 手术加放疗 ❖ 放射治疗 ❖ 孕激素治疗
精选ppt课件
19
随访
❖ 随访时间:
术后2年内:每3~6个月一次 术后3~5年:每6个月至1年一次
❖ 随访内容:
盆腔检查 阴道细胞学涂片 胸片 CA125等
精选ppt课件
20
结果评价
1.病人主动参与治疗过程,并表现出积极 的行为。
2.病人如期恢复体能,并承担生活自理。
精选ppt课件
21
针对病例1:
精选ppt课件
13
护理评估
病史
身心状况
诊断检查
(一)子宫内膜检查:
分段诊刮 (Fractional Curettage )是确诊内膜癌最常
用最可靠的方法。 (二)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
可直视宫腔,若见病灶生长,能直接观察大小、部 位、形态,并取活检,临床常见。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1
临床特征
3.疼痛:疼痛在内膜癌病人并不多见。 晚期肿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丛,而引起
持续下腹、腰骶部或腿痛。癌灶侵犯宫颈,堵塞 宫颈管致宫腔积血或积脓,可出现下腹胀痛及痉 挛性疼痛。 4.全身症状: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 衰竭等。
精选ppt课件
12
临床特征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腹膜 不常见 差 10%~20%
授课:XXX
内膜癌与HVPCC
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
子宫内膜腺癌 是HNPCC的部 分症状,约60% 的HNPCC妇女 发生子宫内膜 病变
16%以上的子宫 内膜癌患者有 患子宫内膜肿 瘤的一级亲属, 其中部分病例 可能是继发于 HNPCC
授课:XXX 6
➢ 局限型: • 多见于宫底部或宫角部 • 表面有溃疡,易出血 • 易侵犯肌层
授课:XXX 9
病 理—镜检
确定浸润深度,分化等
授课:XXX 10
病
多种细胞类型
子宫样腺癌 80%~90%
理—镜检
腺癌伴 鳞状上皮分化
浆液性腺癌 1%~9% 预后极差
11
透明细胞癌
授课:XXX
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
主要转移途径 与癌灶生长部位有关
与雌激素、肥胖及糖尿病无关
肿瘤通常分化较差
预后不佳
7
授课:XXX
子宫内膜癌风险因素
授课:XXX 8
病理
巨检 病变多见于宫底部内膜,子宫两角附近
➢ 弥漫型: • 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呈菜花样物 • 表面有出血、坏死,溃疡 • 较少浸润肌层 • 晚期侵犯肌壁全层并扩展至宫颈管,导致宫腔积脓
5.2%呈冲洗液阳性,5年生存率67%;而没有阳性冲洗液 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85%
24
授课:XXX
治疗---手术加放射治疗
➢ 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 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 ➢ 深肌层已有癌浸润
术后加用60Co或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Ⅱ、Ⅲ期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 放疗, 放疗结束后进行手术
授课:XXX 25
授课:XXX
内膜癌与HVPCC
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
子宫内膜腺癌 是HNPCC的部 分症状,约60% 的HNPCC妇女 发生子宫内膜 病变
16%以上的子宫 内膜癌患者有 患子宫内膜肿 瘤的一级亲属, 其中部分病例 可能是继发于 HNPCC
授课:XXX 6
➢ 局限型: • 多见于宫底部或宫角部 • 表面有溃疡,易出血 • 易侵犯肌层
授课:XXX 9
病 理—镜检
确定浸润深度,分化等
授课:XXX 10
病
多种细胞类型
子宫样腺癌 80%~90%
理—镜检
腺癌伴 鳞状上皮分化
浆液性腺癌 1%~9% 预后极差
11
透明细胞癌
授课:XXX
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
主要转移途径 与癌灶生长部位有关
与雌激素、肥胖及糖尿病无关
肿瘤通常分化较差
预后不佳
7
授课:XXX
子宫内膜癌风险因素
授课:XXX 8
病理
巨检 病变多见于宫底部内膜,子宫两角附近
➢ 弥漫型: • 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呈菜花样物 • 表面有出血、坏死,溃疡 • 较少浸润肌层 • 晚期侵犯肌壁全层并扩展至宫颈管,导致宫腔积脓
5.2%呈冲洗液阳性,5年生存率67%;而没有阳性冲洗液 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85%
24
授课:XXX
治疗---手术加放射治疗
➢ 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 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 ➢ 深肌层已有癌浸润
术后加用60Co或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Ⅱ、Ⅲ期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 放疗, 放疗结束后进行手术
授课:XXX 25
子宫内膜癌 PPT课件
ⅢC 淋巴结转移 ⅢC1盆腔 ⅢC2腹主动脉旁
手术病理分期
Ⅳ期膀胱和/或直肠转移,和/或远处转移
ⅣA膀胱和/或直肠转移
Ⅵ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 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临床表现:
症状: 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血量一般不多。 尚未绝经者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经间期出血。 2)阴道排液:多为浆血性、脓血性 3)晚期疼痛:侵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宫腔积脓 4)全身恶病质症状:消瘦、贫血等
小结:
1、是女性三大肿瘤之一,
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有关,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它的三联征。 2、可分为雌激素依赖/非雌激素依赖两大类型。 3、主要表现为绝经前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4、分段诊刮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5、治疗上,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体征 早期:子宫常正常大。 病情进展:子宫增大变软; 晚期:癌组织脱出,质脆, 触因素和肿瘤家族史。 2 临床表现: 3 B超: 4 分段刮宫(fractional curettage): 常用的确诊方法。 5 其他辅助诊断方法: (1)细胞学检查:宫腔刷 (2)宫腔镜检查 (3)CA125、CT、MRI
确诊需根据分段诊刮病理检查结果!
鉴别诊断:
1 绝经过渡期功血: 2 老年性阴道炎: 3 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4 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 5 宫颈管癌、子宫肉瘤、输卵管癌
治疗:
应根据患者全身状态、病变范围及组织学类型等全面 评估情况。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及药物(化学
药物及激素)治疗
少见20213710chenli20092009figofigoii期局限在子宫期局限在子宫局限于内膜局限于内膜侵犯肌层侵犯肌层1212侵犯肌层侵犯肌层1212a20213711chenliiiii期累及宫颈间质但未超过子宫期累及宫颈间质但未超过子宫颈管黏膜颈管黏膜颈管间质颈管间质20213712chenliiiiiii期期肿瘤局部播散肿瘤局部播散aa累及子宫浆膜累及子宫浆膜附件附件bb阴道阴道宫旁受累宫旁受累c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c1c1盆腔盆腔c2c2腹主动脉旁腹主动脉旁20213713chenli期膀胱和期膀胱和或直肠转移和或直肠转移和或远处转移或远处转移a膀胱和或直肠转移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0213714chenli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enant,1997)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 危险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完整版课件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2)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
外源性雌激素:
每用一年雌激素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7%; 未切除子宫并接受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治疗的妇女子 宫内膜增生和癌均增加10倍。
完整版课件
10
绝经后妇女口服雌、孕激素与内膜增生
(The postmenopausal estrogen/progestin interventions,PEPI)
P53与雌激素关系不大。在内膜增生中不存在,但 在20%的内膜癌中可见,在浆液性内膜肿瘤,高达 90% 。
子宫内膜浆液性肿瘤由萎缩的子宫内膜发展而来, 对雌、孕激素无反应者,几乎均有P53基因突变,
完整版课件
13
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年龄分布 绝经后50~59岁妇女最多; 60%绝经后, 30%绝经前; 高发年龄58岁,中间年龄61岁; 40岁以下患者仅占2% – 5%; 25岁以下患者极少 。
子宫内膜癌
完整版课件
1
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 仅次于子宫颈癌在欧美发达国家
已上升为第一位。
完整版课件
2
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
I 型:雌激素依赖型,为子宫内膜样 腺癌,约占子宫内膜癌80%。 发生在绝经前或围绝经期妇女 (<60y)、 伴有子宫内膜增生(AH)、 分期早、进展慢。 包括:分泌性腺癌、粘液腺癌等。
完整版课件
14
年龄分布
完整版课件
15
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 ↑ 2×
超过标准体重的21%~50% ↑ 3×
超过标准体重的
50% ↑10×
雌激素替代
↑4~15
糖尿病
↑3.0
高血压
↑1.5
三苯氧胺( > 5年 )
↑7.5
晚绝经
↑2.4
初潮早
↑1.6~2.4
1975年分类
1994年分类
腺囊性增生 腺瘤性增生 不典型增生
单纯性增生 复杂性增生 不典型增生
完整版课件
7
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分期(ISGP,1987)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ynecology Pathology)
单纯性增生(原腺囊性增生)良性病变。
腺体不规则,扩张呈囊性,无细胞异型性。
低剂量孕激素每月至少要用12天才有效。 短期孕激素治疗无保护作用。
完整版课件
12
发病机理
雌激素是突变诱导剂。
雌激素可诱导分裂刺激细胞分裂和器官生长。这 一效应似通过刺激cyclin D转录基因、原癌基因、 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起作用。
雌激素可能影响多种基因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增 生发展中的细胞信号改变。
遗传性肿瘤(占<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1%)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至少有一患者确诊时<50岁。
完整版课件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可发生在子宫各部位,宫体部位较多 不同组织类型的癌肉眼无明显区别 侵肌时子宫体积增大, 浸润肌层癌组织境界清楚,
口服0.625 mg结合雌激素3年:62%出现子宫内膜增生; 发生率: 第1年 21% 、第2年24% 、第3年17%; 1/3为伴或不伴非典型增生的复杂性增生;
安慰剂对照组仅2%。
低剂量雌激素发生内膜病变的危险性小,且发生时间推迟。 * 低剂量0.3 mg/d×2年,未见增加,均为1.7%; *高剂量(0.625 mg和1.25 mg)增加达28%和53%。
80%病变可自然消退 复合增生 随访13年,3%可发展为癌,
83% 消退,经孕激素治疗85% 可逆转
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级与癌:
轻-15%;中-24%;重-45%
对孕激素治疗反应
完整版课件
9
子宫内膜增生和癌的病因学
长期持续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部分具有时间 和剂量依赖性。
内源性雌激素:
1)长期无排卵,卵巢持续分泌雌激素,并将雄激素 转化为雌激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前功血。
完整版课件
3
Ⅱ型:非激素依赖型,占10%。 发生在绝经后(>60y),为特殊类型
子宫内膜癌
伴有萎缩性内膜和不典型增生 (EIN),
分化差,侵袭性强。
包括:浆乳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 等。
完整版课件
4
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再生、分化、剥脱,依赖女性 激素作用。
子宫内膜由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所引起:长期受雌 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引起增生;
单用雌激素一年,20%子宫内膜增生;
内膜增生以腺体病变为主、伴有少量间质病变,少 数可以发展成癌。其特征为腺体形状、大小不规则, 腺体/间质比例升高。
伴有细胞学不典型性的内膜增生常可发展为子宫内 膜癌。
完整版课件
5
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 增殖期 排卵期 黄体期
完整版课件
6
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WHO)
复杂性增生(原腺瘤性增生)良性病变。 腺体高度增生,成芽状或乳头状,无细胞异型性。
不典型增生 癌前病变、细胞异型性、无间质浸润。 包括单纯性增生与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
完整版课件、复合增生为良性病变,绝大部分预后 好,仅有少部分可在10 年左右发展为癌 单纯增生 随访15年1%可发展为癌
不孕
↑1
完整版课件
16
三苯氧胺与子宫内膜增生
服用tamoxifen的妇女 患子宫内膜增生、 患子宫内膜息肉、 患内膜囊性变、 患内膜癌的几率增加。
完整版课件
17
子宫内膜癌的家族遗传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
无家族史
非特异性肿瘤聚集: 同代或两代亲属中有2~3人患不同类型肿瘤。
家族性肿瘤(占<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1%)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有3或3人以上肿瘤患者, 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可能,无遗传性肿瘤的特征。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 危险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完整版课件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2)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
外源性雌激素:
每用一年雌激素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7%; 未切除子宫并接受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治疗的妇女子 宫内膜增生和癌均增加10倍。
完整版课件
10
绝经后妇女口服雌、孕激素与内膜增生
(The postmenopausal estrogen/progestin interventions,PEPI)
P53与雌激素关系不大。在内膜增生中不存在,但 在20%的内膜癌中可见,在浆液性内膜肿瘤,高达 90% 。
子宫内膜浆液性肿瘤由萎缩的子宫内膜发展而来, 对雌、孕激素无反应者,几乎均有P53基因突变,
完整版课件
13
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年龄分布 绝经后50~59岁妇女最多; 60%绝经后, 30%绝经前; 高发年龄58岁,中间年龄61岁; 40岁以下患者仅占2% – 5%; 25岁以下患者极少 。
子宫内膜癌
完整版课件
1
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 仅次于子宫颈癌在欧美发达国家
已上升为第一位。
完整版课件
2
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
I 型:雌激素依赖型,为子宫内膜样 腺癌,约占子宫内膜癌80%。 发生在绝经前或围绝经期妇女 (<60y)、 伴有子宫内膜增生(AH)、 分期早、进展慢。 包括:分泌性腺癌、粘液腺癌等。
完整版课件
14
年龄分布
完整版课件
15
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 ↑ 2×
超过标准体重的21%~50% ↑ 3×
超过标准体重的
50% ↑10×
雌激素替代
↑4~15
糖尿病
↑3.0
高血压
↑1.5
三苯氧胺( > 5年 )
↑7.5
晚绝经
↑2.4
初潮早
↑1.6~2.4
1975年分类
1994年分类
腺囊性增生 腺瘤性增生 不典型增生
单纯性增生 复杂性增生 不典型增生
完整版课件
7
国际妇科病理协会分期(ISGP,1987)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ynecology Pathology)
单纯性增生(原腺囊性增生)良性病变。
腺体不规则,扩张呈囊性,无细胞异型性。
低剂量孕激素每月至少要用12天才有效。 短期孕激素治疗无保护作用。
完整版课件
12
发病机理
雌激素是突变诱导剂。
雌激素可诱导分裂刺激细胞分裂和器官生长。这 一效应似通过刺激cyclin D转录基因、原癌基因、 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起作用。
雌激素可能影响多种基因表达,导致子宫内膜增 生发展中的细胞信号改变。
遗传性肿瘤(占<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1%)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至少有一患者确诊时<50岁。
完整版课件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可发生在子宫各部位,宫体部位较多 不同组织类型的癌肉眼无明显区别 侵肌时子宫体积增大, 浸润肌层癌组织境界清楚,
口服0.625 mg结合雌激素3年:62%出现子宫内膜增生; 发生率: 第1年 21% 、第2年24% 、第3年17%; 1/3为伴或不伴非典型增生的复杂性增生;
安慰剂对照组仅2%。
低剂量雌激素发生内膜病变的危险性小,且发生时间推迟。 * 低剂量0.3 mg/d×2年,未见增加,均为1.7%; *高剂量(0.625 mg和1.25 mg)增加达28%和53%。
80%病变可自然消退 复合增生 随访13年,3%可发展为癌,
83% 消退,经孕激素治疗85% 可逆转
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级与癌:
轻-15%;中-24%;重-45%
对孕激素治疗反应
完整版课件
9
子宫内膜增生和癌的病因学
长期持续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部分具有时间 和剂量依赖性。
内源性雌激素:
1)长期无排卵,卵巢持续分泌雌激素,并将雄激素 转化为雌激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前功血。
完整版课件
3
Ⅱ型:非激素依赖型,占10%。 发生在绝经后(>60y),为特殊类型
子宫内膜癌
伴有萎缩性内膜和不典型增生 (EIN),
分化差,侵袭性强。
包括:浆乳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 等。
完整版课件
4
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再生、分化、剥脱,依赖女性 激素作用。
子宫内膜由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所引起:长期受雌 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引起增生;
单用雌激素一年,20%子宫内膜增生;
内膜增生以腺体病变为主、伴有少量间质病变,少 数可以发展成癌。其特征为腺体形状、大小不规则, 腺体/间质比例升高。
伴有细胞学不典型性的内膜增生常可发展为子宫内 膜癌。
完整版课件
5
正常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 增殖期 排卵期 黄体期
完整版课件
6
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WHO)
复杂性增生(原腺瘤性增生)良性病变。 腺体高度增生,成芽状或乳头状,无细胞异型性。
不典型增生 癌前病变、细胞异型性、无间质浸润。 包括单纯性增生与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
完整版课件、复合增生为良性病变,绝大部分预后 好,仅有少部分可在10 年左右发展为癌 单纯增生 随访15年1%可发展为癌
不孕
↑1
完整版课件
16
三苯氧胺与子宫内膜增生
服用tamoxifen的妇女 患子宫内膜增生、 患子宫内膜息肉、 患内膜囊性变、 患内膜癌的几率增加。
完整版课件
17
子宫内膜癌的家族遗传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
无家族史
非特异性肿瘤聚集: 同代或两代亲属中有2~3人患不同类型肿瘤。
家族性肿瘤(占<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1%)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有3或3人以上肿瘤患者, 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可能,无遗传性肿瘤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