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_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
“互联网”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服务现状与对策

通过对消费者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和 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五、总结
本次演示从中医健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创新模式等方面,探讨了中医健康管理的新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普及,中医健康管理的创新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大数据等技术 的不断发展,中医健康管理的精准化和个性化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我 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推动中医健康管理的创新发展,为消费者 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和高效的健康服务。
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医健康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互联 网技术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通过在线咨询、远程诊疗等技术,消费者可以更加便 捷地获得医疗服务,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其次,互联网技术可以扩大医疗覆盖 面。借助互联网平台,医生可以与更多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为更多的人 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内容二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多,慢性病健康管理已成为医疗保健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医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慢性病患者提 供了不同于西医的治疗和护理方案。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 战。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医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中医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 式现状
4、心理调适:中医认为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心 理调适的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二、中医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 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医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 些问题:
1、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缺 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同医生的疗效存在差异。
社区健康服务模式及服务体系 2

一、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及其框架
(一)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
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标识,方便居民识别,卫生部于2007年6月13日起启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用标识。
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 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本标识,其他任何机构 不得使用。
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及其服务内容
(一)社区健康服务机构
4.人员配备:建立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各类专业人员参与的结构合理、具 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卫生技术队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5.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配备合理、适宜的医疗设备,包括:彩超、全自动生化 分析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基于信息化的便携式出诊设备和出诊交通工具。
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及其服务内容
(一)社区健康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公益性、 综合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
1.建筑面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根据当地医疗
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规划,综合考虑辖区 内服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交通 条件等确定。服务(常住)人口数3万-5万人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400平米。
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及其服务内容
(二)社区健康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指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公益性、综合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常 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等功能任务,是城乡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
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及其服务内容
(二)社区健康服务内容
(二)社区健康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社区卫生工作者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卫生健康的方方面面。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采取一种科学有效的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本文将探讨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改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一、卫生服务需求评估社区卫生工作者首先需要对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居民健康调查、疾病统计以及与居民的日常交流等方式实现。
通过对社区居民卫生状况的了解,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二、制定卫生服务计划在了解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后,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制定卫生服务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卫生宣教、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内容。
卫生宣教可以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发布卫生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
疾病预防可以通过开展疫苗接种、健康体检等活动实现。
健康管理则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等方式实现。
三、开展卫生服务活动社区卫生工作者应积极参与卫生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卫生服务。
这包括定期的健康体检、疫苗接种、常见病的诊治等。
此外,社区卫生工作者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健康促进活动,如康复训练、健身操等,以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四、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将每位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和管理。
这有助于社区卫生工作者及时获取居民的健康信息,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的存储和查询功能,并定期对档案进行更新和整理。
五、加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和场所。
此外,社区卫生工作者之间应加强协作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
六、建立健康宣传教育机制社区卫生工作者应积极参与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水平。
慢性肾病“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平台构建研究

3、健康干预: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 指导,帮助其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4、健康跟踪:通过互联网社区平台,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及 时发现新的健康问题,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的挑战 与前景
虽然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面临一些 挑战。如个体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问题等。然而,随着技术 的进步和法规的完善,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程度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有 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疾病预防与控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指导。
(4)在线咨询与教育:提供在线医生咨询和健康教育功能,提高患者的自 我管理和预防能力。
(5)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对患者数据的分析,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 供决策支持,以改进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
3、推动慢性肾病领域的发展:该平台的构建将推动慢性肾病领域的技术创 新和应用拓展,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新的决策支持工具。同时,平台也可以为 政府和社会提供有关慢性肾病防控的政策建议和数据支持。
4、增强社会对慢性肾病的认识:通过平台的健康教育功能和在线宣传活动, 可以提高社会对慢性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更多人自己的健康状况。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社区的慢性肾病健康管理平台。平台将采用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以下功能:
(1)患者信息管理: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治疗记录,为每位患者建立电 子病历。
(2)健康监测:通过可穿戴设备、手机APP等手段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 血压、血糖、心率等。
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模式

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模式社区服务中心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各项社区服务和支持的机构。
它是社区居民相互交流、分享资源、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
在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中,合理的模式设计和良好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旨在提供一些建议与借鉴。
一、多元化的服务内容社区服务中心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服务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分享:社区服务中心可以提供社区居民互相分享资源的平台,包括孩子的旧书、玩具等,以及家庭物品的租借、借用等。
2. 社区活动:社区服务中心可以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讲座、手工制作等,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健康咨询:社区服务中心可以设立健康咨询台,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解答居民的健康问题,如提供疫苗接种信息、常见病症鉴别等。
4. 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如陪伴老人、帮助搬家等。
二、灵活的服务方式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服务中心需要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
1. 线上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建立一个线上平台,提供居民在线咨询、资源分享和社区活动信息发布等服务。
居民通过互联网即可获取所需信息和参与社区活动,方便快捷。
2. 线下服务:除了线上服务,社区服务中心也应提供线下服务。
例如,在服务中心设立咨询台、活动场地等,方便居民当面交流和参与社区活动。
三、专业化的管理团队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需要由专业的团队来负责。
这个团队应具备以下特点:1. 多领域专业知识:管理团队成员应来自不同领域,拥有各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社区服务的需求和特点,能够根据需要开展相应的服务。
2. 团队协作能力:管理团队成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合理分工、协调工作、解决问题。
3. 持续学习和创新: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管理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
管理团队应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健康管理在社区的应用

健康管理在社区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健康管理成为社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探讨健康管理在社区的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案例。
1. 健康管理的定义和目标健康管理是一种以预防为主导,通过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健康评估、干预和监测,使个体保持和提升健康水平的一种综合性服务。
其目标在于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残率。
2. 健康管理的模式健康管理的模式通常包括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和健康监测三个环节。
健康评估阶段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生物化学指标等方式,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健康干预阶段主要通过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健康监测阶段主要通过定期复查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变化。
3. 健康管理在社区中的应用(1)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可以邀请专业医生、健康专家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2)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可以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个人的健康信息和健康管理情况,方便及时跟踪和干预。
(3)开展定期体检社区可以通过组织居民进行定期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提高疾病的早发现率和早治疗率。
(4)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社区医生、护士可以定期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解答居民的健康疑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5)组织健康促进活动社区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如健步走、健身操、体育比赛等,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4. 健康管理在社区中的案例以某社区为例,他们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该社区,他们建立了健康管理中心,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及健康管理软件。
他们通过定期邀请医生开展诊疗、体检,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社区健康管理中心运营模式

社区健康管理中心运营模式概述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是为居民提供全面、协调、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的综合机构。
它作为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预防、健康教育、诊疗、康复等多种手段,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一系列服务。
运营模式社区健康管理中心运营模式基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多学科团队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汇集了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形成了一个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
多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2. 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立和管理居民的健康档案,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评估结果、健康问题解决方案等内容。
通过对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和分析,中心能够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3. 健康评估与干预社区健康管理中心通过各种健康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中心确定居民的健康风险和需求,进而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计划。
健康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引导、健康咨询等措施,旨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4. 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多种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等。
通过与社区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等方式,中心能够将不同层级的医疗资源与居民的健康需求有效衔接起来,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
5. 健康教育与宣传社区健康管理中心通过举办健康讲座、组织健康知识普及活动等方式,向居民传递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中心还通过社区通告、宣传板等途径,提醒居民注意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服务。
优势与挑战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运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 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 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 可以发现和干预居民的潜在健康问题,提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社区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社区服务创新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传统的社区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寻找创新模式来改进社区服务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社区服务的创新模式,并分析每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最后,对未来社区服务创新模式发展提出展望。
一、社区协作模式社区协作模式是指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在准则的指导下,通过互相合作解决社区问题。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够激发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社区服务更贴近需求。
然而,缺点是需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可能会出现利益冲突。
二、社区志愿者模式社区志愿者模式是指通过招募志愿者来提供社区服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利用志愿者的力量,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志愿者参与社区事务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然而,这种模式需要有效的管理和培训机制,以确保志愿者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三、社区合作模式社区合作模式是指社区与各种机构和组织合作,共同提供服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整合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可以与学校、医院、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服务。
然而,由于各方利益和目标的不同,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来保证社区合作模式的有效性。
四、社区数字化服务模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区服务也逐渐数字化。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社区信息、预约服务等。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方便快捷,能够节约时间和资源。
然而,对于一些老年人和不熟悉科技的居民来说,可能不太适应这种模式,需要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
五、社区共享经济模式社区共享经济模式是指居民之间通过共享资源和服务来解决问题。
例如,住在同一个社区的人可以共同购买食品、家居用品等,从而实现节约和互助。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然而,需要建立信任和合作机制来避免潜在的问题。
六、社区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模式是指通过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和培训课程,提高居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 1672-5166.2016.01.018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讨李晓南①孙俊菲②倪小玲①张金贵①熊 蕊③李小红①陈 敏②孟 浦①△文章编号:1672-5166(2016)01-085-04 中图分类号:R- 39;R 197.61 文献标志码:A摘要“互联网+”为创新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目前社区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以社区健康服务团队为基础,以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为依托,同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网络化联接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智慧健康管理服务。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互联网A Discussion on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Li Xiaonan, Sun Junfei, Ni Xiaoling, Zhang Jingui, Xiong Rui, Li Xiaohong, Chen Min, Meng Pu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Abstract“Internet plus”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innov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a serie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such as mobile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sensor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 internet plu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model which based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eam, relied on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so as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and professional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community residents.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Service model, Internet当前社会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最热门的抓手。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一词,将“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级战略高度。
“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融合,从而提升传统行业的创新力和生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HUST(项目编号:2014YGYL010)① 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市,430074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市, 430030③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武汉市,430074作者简介:李晓南(1966),女,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社区健康管理;E-mail:hustlinan@通讯作者:孟浦(1963),男,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儿科心血管;E-m a i l:Mpu401@△通讯作者产力。
传统医疗服务业在互联网的渗透下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互联网医疗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远程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1]。
其优势在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基于大数据提供可靠诊疗决策,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
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让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拥有了更多主动权,享受到更多融合个性化需求的医疗健康服务。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涵盖全生命周期、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术的学科,更加需要借助互联网和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和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及性,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1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总数约10万人,是武汉市第二大社区。
社区中各类在校学生近7 万人,且高知人群在社区居民中比重较大,普遍工作和学习压力大,存在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一些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亚健康人群占40%以上,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健康管理需求。
此外,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约占居民人口14%,老年人群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高发,对健康照护需求较高,也是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实现了门诊、住院、检查检验、远程会诊等业务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都为实现信息化社区健康管理奠定了基础。
目前社区健康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健康信息采集不完全,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应涵盖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社区健康信息采集主要以体检数据为主,缺乏对健康指标的动态、持续监控和管理,导致连续性健康数据缺失。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医务人员缺乏,健康数据的融合、挖掘技术及设施欠缺等问题,目前还主要是针对异常状况和个人历史健康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评估,并没有做到对健康大数据的深层挖掘、分析和预测,健康评估系统尚不完善[2]。
(3)健康干预主要以疾病为中心,很少针对个人整体健康状态评估和预测,干预措施不到位,缺乏个性化健康指导。
(4)没有建立完善的动态跟踪评价机制,而健康管理循环往复的特点要求不断对干预效果进行跟踪反馈,才能及时调整健康管理方案,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近年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以及各种高新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改善和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就是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到健康信息采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动态跟踪反馈等各个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打破信息区域性和时间的局限性,增强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能力,促使人们变被动的接受健康服务为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将健康管理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到居民家里,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实现健康体检、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心理咨询、生活方式指导等全方位、个性化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
2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模式体系结构近几年湖北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省内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加紧建设,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县(区)级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武汉市级区域信息平台也已经建成,并且已建成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专用网络。
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人口信息、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的集中整合、存储和管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托卫生信息专网,实现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的网络联接,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
以社区健康服务团队为基础,以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为依托,完成居民健康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评估及健康干预,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服务[3]。
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是社区健康管理体系中的控制单元,其系统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4个层次,分别实现个体健康信息的智能采集、健康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及各项健康管理应用与服务。
健康门户支持PC端、PAD端、手机端多种方式访问,方便社区居民和医生随时登陆系统查看信息和互动交流。
3 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实施步骤3.1 健康信息的智能采集与处理主要从两个方面采集居民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为做好社区健康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弥补以往社区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短缺的问题。
3.1.1 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将相关数据上传至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居民分散的健康数据集中整合管理,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通过与区域平台对接与互联获取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数据和医疗机构诊疗数据。
3.1.2 系统感知层实现对个人各类生理指标数据的实时采集,建立社区医疗公共终端“健康小屋”和利用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将健康信息采集延伸到院外和居民家里。
“健康小屋”融合了传感技术、红外检测、智能嵌入技术、数据传导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及人体生物技术等多学科交叉技术[4],配置一体化健康监测设备,集成心电、血脂、血氧等一系列生理体征监测模块,居民可通过身份识别进入健康小屋进行健康自测。
此外,利用可穿戴设备,结合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居家测量连续监测个人的实时体征指标如饮食状况、运动状态、睡眠质量、心理表现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数据。
获取的信息通过因特网、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等多种方式进行传输和汇集,满足不同人群、不同设备的多样化需求。
将居民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健康监测数据进行融合、过滤和处理,不断补充完善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数据库,为下一步的分析评估提供全面、动态的数据支持。
3.2 健康数据挖掘分析与健康评估数据分析与评估是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相比于单一的个人体检情况评估,数字化健康管理更注重运用分析工具处理海量的健康数据,发现蕴藏的规律和关联关系,并预测未来的健康状况发展趋势。
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融合的健康大数据深层挖掘分析与处理,包括各种指标数据和医疗活动中的关键医疗行为信息。
健康评估包括健康状态评价和健康风险预测两个方面。
健康评估子系统依据其规则知识库和评估模型,对健康数据进行量化和质化评估,确定个人处于“健康”、“亚健康”、“高风险”或“患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