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成功案例
幼儿教学机智案例范文
幼儿教学机智案例范文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而教师的教学机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分享几个我在幼儿教学中遇到的案例。
案例一:小画家的“大作”有一次我在美术课上,让小朋友们自由创作一幅关于春天的画。
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五颜六色的画笔在画纸上飞舞。
这时候,我发现平时比较调皮的小明,他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规规矩矩地在画纸上画画,而是拿着画笔在课桌上画了起来。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孩子怎么又调皮了。
但是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笑着走到他身边,蹲下来说:“小明呀,你这是在给小桌子也穿上春天的衣服吗?不过呀,小桌子要是穿上衣服,我们就不能在它身上放东西啦,而且它可能会不太舒服呢。
咱们还是把春天画在画纸上,这样就可以把春天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啦。
”小明听了我的话,眼睛亮晶晶的,他马上拿起橡皮擦,努力地把课桌上的画擦干净,然后在画纸上画了一幅特别美的春天的画,有大大的太阳、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几只飞舞的蝴蝶。
从那以后,小明在美术课上变得特别认真,每次画画都充满了创意。
案例二:不想午睡的宝宝。
午睡时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有时候就像一场“战斗”。
有一天,大部分小朋友都乖乖地躺在小床上准备午睡了,可是小莉却坐在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怎么也不肯躺下。
我走过去问她:“小莉,怎么啦?为什么不躺下睡觉呀?”小莉委屈地说:“老师,我害怕闭上眼睛,会有小怪兽来。
”我听了之后,灵机一动,说:“小莉呀,老师有一个神奇的魔法,可以把小怪兽都赶走。
”然后我假装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魔法棒(其实就是一根小木棒),在小莉的床边挥舞了几下,嘴里还念念有词:“魔法魔法变变变,小怪兽全都不见。
”小莉看着我的表演,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接着说:“现在老师已经把小怪兽都赶走啦,而且老师会一直在这儿守着你,小怪兽不敢来的。
”小莉这才放心地躺下来,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案例三:玩具争抢风波。
在游戏时间,小朋友们都在玩积木。
小学班主任教育机智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但有时过于顽皮,不遵守纪律。
在一次课堂上,小明因为无聊而开始玩弄笔,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
这时,班主任李老师走进教室,发现了这一情况。
二、问题1. 如何制止小明的顽皮行为,让课堂秩序恢复正常?2. 如何引导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良习惯?3. 如何让其他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三、教育机智案例1. 制止小明顽皮行为,恢复课堂秩序李老师看到小明在课堂上玩笔,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轻轻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小明,你在做什么呢?”小明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在玩笔。
”李老师微笑着说:“哦,原来是这样。
不过,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专心听讲,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现在,请你把笔放下,和我一起听课,好吗?”小明点了点头,放下了笔,重新坐好,认真听讲。
2. 引导小明认识到错误,改正不良习惯课后,李老师找到小明,轻声问道:“小明,你觉得在课堂上玩笔对吗?”小明有些犹豫地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应该专心听讲。
”李老师微笑着说:“很好,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很棒的。
从现在开始,我希望你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纪律,做一个好学生。
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随时告诉我。
”小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为了帮助小明改正不良习惯,李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的表现,共同引导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课堂上,多关注小明,及时表扬他在遵守纪律方面的进步,增强他的自信心。
(3)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分享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让小明在集体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 让其他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全班学生的纪律意识,李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组织一次“遵守纪律,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在遵守纪律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2)开展“我是好学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3)定期开展课堂纪律检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教学中的成功案例(精选五篇)
教学中的成功案例(精选五篇)第一篇: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刚走进教室,就有一群学生围着我说:“李老师,XX同学拿我们班上的吸铁石”。
我心想怎么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个坏习惯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该生一同放学回家,我就与他边聊天边走,时不时的还抚摸着他的头,突然我想起我们班黑板上的吸铁石经常丢,好几个同学都说是他拿的,可他就是不承认,这时我就问:“你知不知道我们班的吸铁石是谁拿的呀?”他说:“我不知道”他依旧不承认,这时我又抚摸着他的头说:“这样吧,如果这星期我们班上的吸铁石不会再丢,或者如果丢了你发现是谁拿了你就第一个告诉我好吗?如果你做到了我就给你奖励一朵小红花,说明你很关心集体!好吗?”他高兴的说:“好”然后我们就像两个小朋友一样一起说“拉钧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一个星期后我们班上的吸铁石完好无损,我也趁着开班会的时候恰当的表扬了他并奖励了红花。
直到现在我班上再也没有丢过任何东西。
通过事后与其家长的接触得知他是由奶奶一手把他带大的,其父亲由于事业上的不顺,再由结婚不久其妻又恨心丢下不到一岁的孩子(这就是我班上的那位学生)不知去向。
其父经受不起这些打击,所以就有心理疾病,很少在家。
家中只有其奶奶和舅舅来照顾他,这位没有父爱没有母爱的孩子还得接受他们的教育方式“打”。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该生撒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也经常与其他学生发生打架,骂人事件。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多么的重要。
此后,每回开家长会时,我都要单独与他奶奶或他的舅舅聊很久,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尽可能的多给予孩子温暖,因为他失去了已经够多的了!迫切希望他们能及时改变教育方式,愿他能健康成长!市一小李雪梅第二篇: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刺头”的春天诸城市昌城镇大宋华荣小学朱世建一、问题的提出我所任的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差生较多,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单亲的学生占了很大成分,打架的、不讲卫生的、完不成作业的层出不成,导致整个班级不好管理,整体素质不高,学习成绩不令人满意。
1.教学机智案例分析汇总
教学机智案例分析汇总【案例1】“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
谁来帮他?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
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案例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3】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教育案例_教学机智(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语文课堂的案例,探讨教学机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小学四年级一班的语文课上,教师正在教授《黄山奇石》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奇石的各种形态,以及它们背后的传说故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黄山奇石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美丽。
2. 案例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黄山上有什么奇石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关注黄山奇石的特点。
(2)讲解课文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发现有几个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于是运用教学机智,以提问的方式制止了学生的行为:“同学们,你们在说什么呢?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在讨论什么?”学生们面露尴尬,纷纷停止了窃窃私语。
教师趁热打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3)课堂互动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个学生举手,但并未站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运用教学机智,走到该学生身边,轻声问道:“同学,你有问题吗?”该学生害羞地回答了自己的问题。
教师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也要敢于提问。
(4)总结与拓展在总结课文时,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奇石:“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奇石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们积极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三、教学机智分析1. 因势利导,化解课堂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遇到了学生窃窃私语的情况,及时运用提问的方式制止了学生的行为,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 鼓励提问,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关注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到了一个举手但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运用教学机智,走到该学生身边,使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疑问。
教育机智案例四则
教育机智案例四则案例一:有一次,李老师组织班集体外出活动,在马路上他们看到一个个儿高的男孩按住一个瘦弱的男孩拼命乱打,被打的那个又哭又叫;老师正要上去劝阻,突然从班级队伍中窜出一位身体结实的男同学,不管三七二十一,抡起拳头便把那个个儿高的男孩打倒在地,博得了一片喝彩声;对这种过失行为,经验丰富的李老师并没有贸然地加以训斥和批评;他思索了片刻,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的这种做法是出于高尚动机的野蛮行为”这位同学听到老师这样恰如其分的评价,心里十分激动,同时感到十分内疚,脸唰地一下红了;接着,李老师诚恳地向他提出:“希望你能够用高尚的行为来体现高尚的动机”这位男同学不时点头,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老师的意见,表示今后不再打人了;李老师又具体告诉这位同学,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冷静,然后将矛盾的双方劝开,把情况了解清楚,分清谁是谁非,最后发表自己的意见,以理服人;千万不能用拳头解决问题,否则只会激化矛盾;实事求是的分析,真诚恳切的态度,使这位学生深受教育,不仅提高了认识,也学会了正确的行为方式;评析:对学生的过失行为,李老师没有贸然地批评与训斥,也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头脑清醒,情绪镇定,在冷静、客观分析之后,辨明情况,做出“高尚动机的野蛮行为”的判断;然后,大胆肯定学生正确的道德动机,满足他们“想做好人好事”的道德需要,以此强化他们正确的道德动机;在此前提下,严肃地指出他们行为方式的差错,这就容易激起他们的思想矛盾和斗争:为什么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得不到好的结果呢于是产生内疚、悔恨、不安的心情,从而推动他们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最后再教给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了;李老师能够巧妙地处理这一打人事件,是他掌握了少年儿童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脱节的心理特点,然后采取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式,取得了最佳的教育效果;案例二:摆在班主任冯老师面前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起人数众多、性质颇为严重的作弊事件;语文课代表为了帮助其他同学掌握语法知识,征得任课老师的同意后,在自习课上组织同学们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冯老师汇报“一切正常;”冯老师正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感到高兴,准备给全班同学一次嘉奖;岂料课后学生反映,测验时看书的人不少,连班长也在内;怎样处理这次作弊事件呢在全班学生面前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责令作弊者主动坦白,要求知情者检举揭发,把嫌疑分子一个个叫来办公室审问……这样的办法有什么积极作用呢第二天上课时,冯老师神情自若,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他在黑板上写上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在真相肯定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接着又给学生讲了一个人在回忆自己三十年前一次考试作弊时的懊悔心情;讲完故事,冯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记下麦考莱的名言,同时要求他们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的答卷;冯老师平静、沉着的态度,大大出乎了学生们的意料,而麦考莱的名言则深深地震动了学生们的心灵;第二天,不少同学都交出了忏悔、悔恨的“心灵答卷”;评析:冯老师在处理这次作弊行为时,没有采用严厉批评追查责任的管用方法,而是依据学生做了错事心里不安、知错欲改的心理,采取了一个足以震动学生心灵的措施——要求每个学生记下麦考莱的名言并写出心得体会,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束的情境中,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使学生把这种教育要求当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执行;这样,学生及接受着教师的教育,又不感到自己是教育对象;冯老师在处理这起作弊事件中,根据学生当前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分寸得当,采取“宽恕”态度激起了学生自我谴责、自我教育的意识,这种宽恕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要强烈得多;冯老师运用教育机智的精当和巧妙,确实令人赞叹; 案例三有一次,班上举行“我们是红军的新一代”诗歌朗诵比赛,一个有先天生理缺陷、吐字不清的学生小吕在同学的带动下走上讲台,他一口气吐出“长征路上”四个字后,好不容易才把“百花开”三个字蹦出来;这时,班主任发现坐在本班末排的一个学生努着嘴在学他,眼看他再继续朗诵下去会引起哄堂大笑,既会影响比赛效果,又会伤害朗诵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立刻示意学生们鼓掌;掌声一停,班主任鼓励大家说:“同学们,小吕同学决心学习红军不怕难得精神,上台来朗诵,这很好;看到同学们有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帮助他”同学们大声回答;“对一个人有困难,大家来帮助,这才是红军的好作风;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和他朗诵;”顿时,整个教室响起响亮的朗读声,小吕的声音融汇在大家的声音里;朗诵完毕,小吕激动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评析: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老师对学生要有师爱,同时,老师对全班同学的个性特征要有所了解,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有敏锐的观察,最关键的是老师要能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如果老师对教育事业没有敬业精神、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话,就不会有老师对全班几十位学生的了解,不可能有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敏锐的探察能力,也就更谈不上教育机智了;这正是教育案例要告诉我们的答案,教育机智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敬业以及教师对学生个体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深刻了解之上的;案例四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走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教育的好时机,于是,他指着地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却没有捡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要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看了一下地面却无动于衷,上座位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腰捡了起来;全班同学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脸上也掠过一丝微笑,他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到表扬的是这位捡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 评析:教育机智突出表现为因势利导的教育艺术,上述教育案例中的教师正是利用因势利导的教育机智,引导和激发学生认识并改正乱丢纸屑的坏习惯,树立了班级的正风;教育机智中的因势利导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才有可能发现问题,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第二,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给予学生比较多的关注,才会比较客观的发现学生优点和缺点;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尊心才不会受到伤害,蕴藏在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才会被激发出来;第三,取决于教师的观察与发现,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善于在瞬间捕捉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临场表现的积极因素,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朝着良性成长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美的一面得到展示;。
教师教育机智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或问题,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探讨教师教育机智的体现。
二、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老师李老师是一位富有教育经验的教师。
这一天,课堂上,李老师正在讲解一篇课文,突然,一名学生小张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里的观点是错误的!”李老师闻言,微微一笑,示意小张坐下,然后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课文里的观点对吗?”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三、案例分析1. 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案例中,李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并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这体现了李老师具备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灵活运用教育策略的能力面对学生的质疑,李老师并没有直接否定或肯定学生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这种做法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体现了李老师具备灵活运用教育策略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 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力在这个案例中,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4. 善于化解矛盾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个案例中,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巧妙地化解了矛盾,避免了课堂秩序的混乱。
这体现了李老师具备善于化解矛盾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矛盾,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
四、总结教育机智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它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了教师教育机智的体现,包括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教育策略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力以及善于化解矛盾的能力。
教学机智案例
教学机智案例在一所小学里,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平时努力学习,但是思维缜密并不是很灵活。
为了帮助他提高思维能力,老师决定给他讲一些智慧的案例。
第一天,老师告诉小明一个有关足球的智慧案例。
有一天,小明参加了一场足球比赛,他的球队落后了对手两个进球。
小明的队友开始变得沮丧和消极,他们认为比赛已经没有希望了。
但小明并没有放弃,他鼓励队友们不要失去信心,因为比赛还没有结束。
他和队友们一起制定了一个新的战术,最终他们成功地追平了比分。
这个案例告诉小明,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积极乐观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第二天,老师给小明讲了一个关于数学的智慧案例。
有一天,小明在做数学题时遇到了一个很难的问题,他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
他感到很沮丧,几乎要放弃了。
但是,他决定再次尝试一下,这次他用一种全新的思路来解题,他发现了问题的本质,最终解出了正确答案。
这个案例告诉小明,要在学习中取得进步,需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不能轻易放弃。
第三天,老师给小明讲了一个关于领导力的智慧案例。
有一天,小明被选为班级的班长,他面临着许多责任和挑战。
他意识到作为班长,他需要倾听和尊重每个班级成员的意见和想法。
他与班级成员一起制定了班规,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分配工作。
他鼓励班级成员积极参与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最终,他们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这个案例告诉小明,领导力不仅仅是指挥和控制,还需要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激发团队的合作力量。
通过这些智慧案例的教导,小明逐渐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以及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他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乐观。
这些智慧案例的教学使小明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
教学机智案例
教学机智案例教学机智案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巧妙的方法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个教学机智案例,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案例一,数学课上的游戏。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竞赛,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竞赛。
竞赛内容可以是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比如解决一些数学难题,或者是进行一些数学推理。
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能够在竞赛中学习到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二,语文课上的情景模拟。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扮演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小说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情景中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三,科学课上的实验探究。
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探究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知识。
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几个教学机智案例,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教学机智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案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幼儿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案例分析
方 法 ,也是 本节 活动 的 重要 教 学 流程 ),你们 的水 也会 变 色哦 !”孩 子们 开始 随 乐舞动起 来 ,但 是他 们 的水 没有 变
色。因为老师希望孩子们再多欣赏几遍音乐,所以没有在 瓶盖里预放颜料。接着,老师继续让孩子们欣赏乐曲的图
谱 ,感 受音 乐的加 速 特征 ,但 孩子 们 明显兴 致 不 高 ,有 些 孩子 露 出失 望的神 情 ,像是 上 当受骗 了一样 。
回来和小猫做游戏!”老师露出吃惊的神情 ,有点不知所 措 ,因为这名幼儿说 出了故事后 面的情节。老师本计划是
新授故事课 ,现在幼儿已经知道 了下面的故事情 节,让她
感到课无法进行下去了,脸涨得通红 ,责怪地说 : “ 昨天 我把 书放在 办公 桌上 ,你们偷看 了是吧?我真的后悔 了,
老 师 信 誓旦 旦 地 对 孩子 们 说 : “ 如 果 你 们 也 学 会 了魔 术
( 随音 乐做 画 圈动作 ,是教 师设计 的辅 助理 解音 乐的重要
相互补充 ,求得新 的发现与发展的 、增值 的、生成 的过
程, 所 以它不可能是固化的。而 幼儿是好学 、好问的生动 个体 ,这要 求老 师的应变能力要强。老师需要储备丰 富 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 ,才能以自己的 “ 不变”应 幼儿 的
“ 万变”,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
同时 ,幼儿发现有一本新书放在桌 子上 ,从而好奇 地翻看 ,这种现象也暗示了幼儿阅读的匮乏 ,教师在增加
5 0 l 保育5 教育
的学 习内容是固定的 ,如要幼儿 明白故事情节 ,学说对 话 ,体会故事中的友爱情感等。当她发现幼儿已经知道故 事的后续发展后 ,就无法进行教学了,因为预设的内容 变 少了,教学时间不能有效保障。 教学是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
机智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旋律。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以一个机智教育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案例背景某中学八年级一班,学生总数为50人,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较为浓厚,但部分学生创新意识较弱。
在一次科学课上,教师王老师针对“太阳能电池”这一课题,采用了一种机智的教育方法,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案例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王老师在上课伊始,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充电器等。
接着,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能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对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王老师提出了一个开放式问题:“如果你们拥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实验室,你们会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这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思考。
3. 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王老师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6人。
每个小组都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实验。
4. 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并展示了实验成果。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介绍了实验过程,还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王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成果给予了肯定,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示赞赏。
5. 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在课程结束时,王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她强调:“创新思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案例反思1.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中的王老师通过展示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共五则)
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共五则)第一篇:课堂上的教育机智课堂上的教育机智一、有一种教育机智叫“顺水推舟”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有时会出乎教师的意料,但却由此给教师以教学灵感,于是教师不妨以此为切人口,顺着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案例1:“角的认识”教师介绍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
突然,一名学生质疑:“老师,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得多,它们三个角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大呢?”教师乘“虚”而入,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形成了两派意见,展开了辩论……【思考】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的、生成的过程。
上述案例中的随机事件,虽出乎预设思路,但合乎情理,合乎教学流程,教师抓住契机,顺水推舟——让学生展开了辩论,用学生所想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高。
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了角的大小与图形本身的大小无关,只与角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既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又为他们今后学习相似形打下了伏笔,这正验证了“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有一种教育机智叫“峰回路转”在课堂上,我们随时会遭遇被学生问倒或有学生“唱反调”的突发情况,常常使我们尴尬而不知所措,而它恰恰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如能即时运用教育机智化不利为有利,必然会“峰回路转”。
案例2:“年、月、日” 师:“小华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华已经过了10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14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过一个生日。
” 听课教师在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回答打破了教师原来的预设。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课外书上看过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 师:“这个同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
这节课就让我和这位同学,当你们学习的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探究型课程教学机智案例
探究型课程教学机智案例一、“意外的实验结果”我在教科学探究课的时候,有一个关于“物体的沉浮”的实验。
按照正常的理论,实心的铁球在普通的水中肯定是下沉的。
那天我信心满满地把铁球拿出来,准备给学生们演示这个经典的下沉现象。
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个铁球居然在水中悬浮了一会儿才慢慢下沉。
学生们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有的开始喊:“老师,你是不是有魔法啊!”还有的直接说:“老师,这和书上说的不一样啊,是不是书错了?”我当时有点懵,但很快反应过来,我笑着说:“同学们,这可太有趣了。
看来这个铁球有点调皮,想和我们玩个神秘游戏呢。
不过啊,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拿起铁球仔细查看,发现铁球表面有一些小气泡。
我脑子一转,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看啊,这个铁球表面的小气泡就像是给铁球穿上了一件小救生衣,让它短暂地能在水上漂浮一下,等气泡没了,它就下沉啦。
这也告诉我们啊,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观察各种小细节,有时候这些小细节就会影响结果呢。
”通过这个意外的小插曲,学生们对实验观察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刻了。
二、“谁来演大树”在一节关于生态系统的探究课上,我想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扮演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
我让每个小组自己商量怎么演,然后展示。
其中一个小组在分配角色的时候就出了点小状况。
这个小组里有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小明,他想演凶猛的老虎,可是小组里已经有一个同学先选了这个角色。
小明就有点不开心了,开始在小组里捣乱,说他不演了。
我看到这个情况,走过去问:“咋啦,小明,这是要当‘罢演明星’啦?”同学们都笑了。
小明嘟着嘴说:“我想演老虎,他抢了我的角色。
”我想了想,说:“小明啊,你看,咱们这个生态系统里,大树可是很重要的角色呢。
大树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英雄,为很多小动物提供家,提供食物。
你这么有活力,演大树肯定特别合适,而且大树可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根基哦。
”小明眼睛一亮,说:“真的吗?那我演大树。
课堂教学机智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以一堂小学语文课为例,探讨课堂教学机智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小学语文《小草》一课。
这是一篇描写小草顽强生长、充满生命力的课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小草的生存环境、生长过程以及顽强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吗?学生:有松树、竹子、梅花……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草的课文,看看小草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品质。
(2)新课讲解教师:首先,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请同学们翻开书,用手指点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课堂互动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草有哪些优点呢?学生:小草生命力顽强,不畏严寒、酷暑,始终生长在土地上。
教师:说得很好!小草还具有哪些品质呢?学生:小草无私奉献,为人们提供氧气、装饰环境。
教师:小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
(4)巩固练习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看看谁说得最好。
(5)总结提升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草》这篇课文,感受到了小草的顽强品质。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像小草一样,勇敢面对困难,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 在新课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指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小草的优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课堂教育机智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课堂上不善于发言。
在班级里,他总是默默无闻,很少引起老师的关注。
然而,在一次数学课上,小明展现出了他的教育机智,让整个课堂氛围焕然一新。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那天,数学老师正在讲解“分数的加减法”。
这是一堂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课堂。
老师希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2. 案例经过上课铃响后,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分数的加减法。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同学们纷纷开始分组,小明却独自坐在座位上,低头不语。
老师发现小明的情况,便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小明,你怎么不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呢?”小明抬起头,有些羞涩地说:“老师,我不太擅长数学,怕别人笑话我。
”老师微笑着说:“小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你不需要担心别人会笑话你。
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学会的。
来,老师给你找一个小组,我们一起学习吧。
”说着,老师将小明安排到了一个小组。
3. 案例发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明始终保持着沉默。
同学们在讨论问题时,他只是默默聆听。
然而,在关键时刻,小明却展现出了他的教育机智。
当同学们讨论分数加减法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个分数加上一个相同的分数,结果还是这个分数呢?”其他同学都陷入了沉思,不知如何回答。
这时,小明突然举手发言:“老师,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分数的分母相同,所以分子相加后,结果仍然是这个分数。
”老师惊讶地看着小明,问道:“小明,你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小明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在家的时候,自己偷偷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
今天在课堂上,看到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我就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回答出来。
”老师微笑着说:“小明,你真棒!你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从现在开始,我相信你一定能在数学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4. 案例结果从那天起,小明在课堂上变得积极主动,敢于发言。
例谈课堂教育机智
例谈课堂教育机智刘春兰(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晨阳分校257091)1课堂教育机智可以释疑解惑。
发展学生思维案例1:生物课上讲到反射的种类时,我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
聪明的张锐举手,我示意他起来答题,不料他说“老师,我一举手您就叫我起来,这就是条件反射。
”其他学生哈哈大笑起来。
我当时有些生气,学生竟然“耍”老师,可随即又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我笑着说:“确实不错,请坐。
”张锐坐下后,我对大家说:“我说请坐,张锐就坐下,这是不是条件反射?”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大家做练习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忽然马振同学的凳子“哗”的倒了,大家吓了一跳,不约而同的回头看怎么回事,有个学生举手问:“刚才大家听到响声后,吓了一跳,全身抖动,这是条件反射吗?”我反问到:“你以为呢?”这时有人说是条件反射,有人说是非条件反射,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我引导大家分析,问:“这种情况需要有经验积累吗?如果不需要,那就是先天的反射,即非条件反射。
”统一意见后,我又问:“那马振同学在他的凳子即将歪倒的瞬间,他马上扶住桌子站立起来,这和刚才大家的反射活动是否一样呢?”又一阵讨论,意见统一为马振的反射需要有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且这一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条件反射。
这节课学生就身边的事情做出分析,说明了他们已经学会了学习,这种学习气氛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正是有了和谐民主的气氛才有活跃的思维。
2课堂教育机智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
有的放矢地调控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尽管教师备课时做了精心准备,课堂上常常也会有一些意外的情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实行二次备课及时予以调控。
案例2:例如在学完了反射弧的组成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膝跳反射实验。
这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很容易成功的,但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被实验者,生怕别人说他感觉不灵敏,实验者还没扣击膝盖,他就伸小腿了,还有的过于紧张,尽管同伴扣击了他的膝盖,他也没反应,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学习计划,把下节课中关于脊髓和脑的关系的内容提了上来,和学生共同分析,脊髓是低级中枢。
教育机智案例大学(2篇)
第1篇案例背景:某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进行一次编程课程的教学时,发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连续三次提出相同的问题,显然没有认真听讲。
案例过程:1. 观察与判断:教师在第一、第二次学生提问时,并没有立即打断学生,而是耐心地解答了问题。
但在第三次提问时,教师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可能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及时干预:教师决定采取教育机智,对这位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
教师走到学生身边,轻声询问:“同学,你连续三次提出相同的问题,是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吗?”3. 沟通与启发:学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有点儿跟不上进度,所以想多请教一下。
”教师微笑着说:“没关系,但我想提醒你,认真听讲和做好笔记是学习的关键。
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问我,或者和其他同学讨论。
现在,我们还是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这节课上吧。
”4. 关注与反馈: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特别关注这位学生,及时给予他帮助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适时地提醒全班同学,认真听讲的重要性。
5. 效果与反思:通过这次教育机智的运用,这位学生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教师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学生关爱和指导。
案例总结:这个案例展示了教育机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通过观察、判断、沟通、关注和反思,成功地引导学生改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2篇案例背景:某大学历史系正在进行一次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课堂讨论。
在讨论中,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与课程内容关系不大的观点,引发了其他学生的不满。
此时,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讨论难以继续。
教师应对: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历史教师并没有直接打断学生的发言,也没有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简单的否定或肯定。
相反,教师运用了教育机智,采取了以下步骤:1. 保持冷静:教师首先保持了冷静,没有让情绪影响到课堂秩序。
课堂上的教育机智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
在课堂上,他很少主动发言,常常低头沉默。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我的理想”。
小明绞尽脑汁,却依然无法写出满意的作文。
在课堂上,他显得异常焦虑,甚至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学习。
二、教育机智案例分析1. 了解学生需求面对小明的困境,老师首先需要了解他的需求。
于是,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小明进行了一次谈话。
通过谈话,老师了解到小明之所以无法写出作文,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理想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
此外,小明在写作过程中,对“理想”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2. 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小明的写作兴趣,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分享名人故事。
老师向小明分享了一些名人追求理想的故事,如马云、乔布斯等。
通过这些故事,小明逐渐对“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引导思考。
老师引导小明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通过这样的引导,小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3. 个性化指导针对小明的写作困难,老师进行了以下个性化指导:(1)分解任务。
老师将作文题目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如“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如何实现理想”等。
小明逐一解答这些问题,逐渐理清了写作思路。
(2)示范写作。
老师以自己的作文为例,向小明展示如何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通过示范,小明学会了如何组织语言、运用修辞手法。
4. 营造良好氛围为了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鼓励发言。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小明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这样,小明逐渐克服了内向的性格,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
(2)小组合作。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写作经验。
在小组合作中,小明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取长补短。
三、教育机智案例分析总结1.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2.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初中数学教育机智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机智,以应对各种教学情境。
本文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探讨初中数学教育机智的运用。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2. 教学对象:某初中八年级(2)班,学生共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学习基础一般。
3. 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存在困难,于是运用教育机智,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育机智案例分析1.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存在困难。
为了确保教学进度,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原本一个课时讲解的内容分成两个课时。
在第一个课时,教师着重讲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在第二个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创设了以下情境:(1)多媒体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2)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勾股定理相关的问题,并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习兴趣。
(3)游戏教学:教师设计了一个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游戏中的数学规律,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3.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拓展思维,尝试证明勾股定理。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耐心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此外,教师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机智成功案例
课堂教学机智案例欣赏▲教育机智实际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是对教师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广博的知识的考验,很明显这些能力决非来自于天赋,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的磨练和经验的总结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
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况,能迅速、敏捷地做出正确判断,妥善地处理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机智是指在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
在语文中,机智既体现在解疑释难中,又体现在生存技能的学习中。
▲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并在长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临场应变能力。
教学机智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珂也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因为教师虽然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测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的情况预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案例一:在美文《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有学生说:“老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如此美丽,可是,我表姐说,她去年到清华大学看荷塘,结果不是很美。
”我突然想起,以前有同事也跟我谈到过类似的感受。
那时,我只是以“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敷衍过去,并没有给出让对方满意也让自己满意的解释。
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想到了“景语,皆情语也”,于是机智地解答道:同学们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知道近代学者王国维关于“情”“景”关系的论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机智案例欣赏▲教育机智实际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是对教师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广博的知识的考验,很明显这些能力决非来自于天赋,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的磨练和经验的总结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
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况,能迅速、敏捷地做出正确判断,妥善地处理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的能力。
▲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作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机智既体现在解疑释难中,又体现在生存技能的学习中。
▲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并在长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临场应变能力。
教学机智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联教育家马卡连珂也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因为教师虽然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测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的情况预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案例一:是如此美丽,可是,我表姐说,她去年到清华大学看荷塘,结果不是很美。
”我突然想起,以前有同事也跟我谈到过类似的感受。
那时,我只是以“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敷衍过去,并没有给出让对方满意也让自己满意的解释。
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想到了“景语,皆情语也”,于是机智地解答道:同学们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知道近代学者王国维关于“情”“景”关系的论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我以前的同事去看了清华大学的荷塘后,和你表姐有相同的感受。
你表姐的情况,我不清楚;但却知道那位同事的情况:他是白天去清华大学看荷塘的,荷塘的景色尽收眼底;加上他是和同学一块儿去的,便少了些宁静,多了些喧嚣。
朱自清却是一个人夜游荷塘,光线自然没有白天亮,且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月光也是淡淡的,故朱自清看到的荷塘应该是朦胧的、宁静的。
我的同事刚被提拔为中层干部,又被派到名牌大学进修,正在春风得意之时,自然没有朱自清的苦闷与彷徨,所以他眼中的荷塘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物,并没有倾注他的心情感;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却处处都打上了他情感的烙印。
作者借“荷塘月色”之景,抒“颇不宁静”之情,“荷”“月”之高洁正象征了作者高尚纯洁、朴素无华的品格。
所以在《荷塘月色》中,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成了作者寄托思想感情和理想人格的载体。
你的表姐也好,老师的同事也罢,都没有像朱自清那样倾注情感,因而感受不到荷塘之美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正所谓“醉眼看花花欲醉,泪眼问花花不语”啊。
这样机智地为学生解疑释难,便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加深印象。
●案例二:人质之事,而是问饮食住行、求舒祺之事、论王位承袭,最后才谈到人质,这时,有学生小声地在下面说:“好假哟!”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学习生存技能的机会来了!于是这样阐释道:对真假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看待事物,我们也应看到事物的本质。
如《烛之武退师》一文中,为了说退师,烛之武虽然时时刻刻想着国的利益,却口口声声说为国着想,终于保全了国。
你能说烛之武对国的赤诚之心是假的吗?如果说坦言相告而让国灭亡成真,那么我想国的百姓宁可要保全国的假,也不要将带来灭国之灾的真吧?在《触龙说太后》中,触龙没有开门见山地提出人质问题,而是采用高超的进谏艺术说服太后,换来了齐国的救兵,保全了国。
你能说触龙对国的耿耿忠心是假的吗?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们知道邹忌也没有直接谈及兴利除弊之事,而是从闺房小事说起,让齐王采纳了建议,换来了齐国的强盛。
你能说邹忌对齐国的热爱之情也是假的吗?从同一单元的三篇古文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进谏艺术的魅力,亦即说话艺术的重要性。
正如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那样:“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在现实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多多学习烛之武、邹忌和触龙的说话艺术。
与人相处时,希望同学们认真讲究说话的艺术;和人沟通时,希望同学们尽量做到“忠言亦动听,良药不苦口”。
即使做不到,也应该有讲究说话艺术的意识,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需要这种说话艺术和交际技能!能。
●案例三:巧妙应对化解危机每个人都会犯错,教师也不例外,如果课堂上一旦出现失误,教师必须保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手忙脚乱。
对于个别失误,教师可以不急于改错,而是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错误,引出一点教训,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更深刻的记忆。
记得一堂语文课,教的是《孔子游春》这篇课文,课上拓展了有关孔子的故事,就讲到了《两小儿辨日》,有学生问到了到底是“辨别”的“辨”还是“辩论”的“辩”,因为我曾经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上教过文言文《两小儿辨日》,所以不虞有他,我板书了“辨别”的“辨”,一个同学马上就提出了疑问:既然故事是围绕两个孩子对太阳展开的辩论,那么这个“辨”似乎应该是“辩论”的“辩”。
我愣住了,因为教材换过几版了,我的记忆也有了模糊,被他这么一说,觉得有道理,也疑惑了起来。
怎么办?胡乱写一个,应付一下?可那多么不负责任;还是承认自己也有了疑惑?可那将会是对自己的威信多大的挑战!这念头只在自己的脑海里一晃而过,我瞬间作出了决定。
我冷静地说:“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道理,这就当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课后你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查一下资料,确认一下用哪个‘辨’”课后,我也很认真地去查阅了资料,发现课题里的“辨”是“辨别”的“辨”。
下一堂语文课上,我询问了查阅的情况,同学们很认真地汇报了结果,一个同学说:“我查了课课通,确认是‘辨别’的‘辩’。
”另一个同学补充说:“我上网查了,题目里的‘辨’是‘判断’的意思,不是‘辩论’的意思,所以用的是‘辨别’的‘辨’,文章中的‘辩斗’,是说两个人正在辩论,所以用的是言字旁的‘辩’。
”我用教学机智化解了一次教学危机,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四:特级教师徐善俊老师教《赤壁之战》一课,课文学完了,徐老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什么?同样,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这时,一个小男孩举手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一句话使课堂的气氛像凝固了似的,教学陷入了“困境”。
只见徐老师先是一笑,继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操开总结会了。
但是,你说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心话掏出来,行不行?”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
学生把操的“省”说得一五一十。
这里,我们不得不为徐老师的“起死回生”的教学机智而喝彩!是的,在课堂上,我们随时会遭遇被学生问倒或有学生“唱反调”的突发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不少老师往往是来个“高挂免战牌”,来个“回避肃静”,这也就算“机智”应变过去了。
但徐老师则不然,他没有轻易向学生“屈服”,而是来个“回马枪”,这一招,使得课堂“峰回路转”“绝处逢生”,真是一个“无法预约的精彩”啊!俗话说:“把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
”同样,课堂上的教学机智,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曾经历过处理过。
但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教学机智呢?是“雕虫小技”还是“大雪无痕”?是“故弄玄虚”还是“点石成金”?还是让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感悟,不断历练,共同追求教学机智“炉火纯青”之境界吧!案例五:“平等和谐,共同讨论”生:我有个问题,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师:你是问我,还是问大家?生:问大家。
师:好,大家谁帮助她回答一下。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个“紫色”到底指什么?生:我以为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紫色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不痛快。
生:我认为紫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比如有的足球队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
生:我记得古代的官服也是紫色的,也是高贵。
生:是指苦涩。
我曾看过诗人的访谈录,他在谈到这首诗时说过“紫色”是一种冷色调,引起人的心理反映是苦涩的。
生:我认为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红色表示大堰河活着时非常有热情,像火一样,温暖世界,是尊贵的,而蓝色表示她死后非常安详。
师:看来你对颜色非常有研究,你能说说各种颜色的含义吗?比方白色象征什么,绿色象征什么,蓝色象征什么,等等。
生: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也表示安静。
师:有道理,你的思路非常独特。
并且真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也是就是说,不能单纯强调紫色只代表一方面,紫色实际上是两种意义的综合。
生:老师你的意见呢?师:老师补充一点学术界的“观点”,艾青诗中用了大量颜色,艾青用颜色的规律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忧郁等等。
紫色是一种冷色调,所以不能仅仅理解为高贵。
反观自己的那次失败的教学经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对比案例(6):自以为是,“扼杀”创新。
我在教鲁迅先生的名篇《祝福》时,有关祥林嫂之死的理解,我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然后我花了很多时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各色人等,如鲁四老爷、四婶、大伯、卫老婆子、柳妈等。
很多学生都一一指出了这些人都不同程度上伤害了祥林嫂,成为祥林嫂死因的一部分。
我一一肯定了大家的见解,正当我觉的大功告成,想要鸣金收兵时,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
有个学生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说祥林嫂是自己害死了自己,这是我从未想过的答案。
当时马上下课了,这个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又不是很流畅,所以我没有仔细推敲他的意思,甚至觉得他的这种故作惊人之语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就没理会他,而只是让他回去再熟悉一下课文,然后按照自己的设想作了自以为精彩的总结。
直到课后碰到他,随口问他的时候,他又一次较为具体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时,我才恍然大悟,恨得捶胸顿足,意识到了自己的武断。
他说祥林嫂面对婆婆的逼嫁,以死抗争来捍卫自己所谓的“贞节”;她把自己所受的种种压迫归结于自己的“真傻”;最可悲的是她竟然迷信柳妈的一派胡言,到土地庙去捐一道门槛去代替“一世罪名”的自己让人践踏,以求一生的轻松。
所以祥林嫂对自己的死负有完全的责任。
当然他也指出祥林嫂是时代的牺牲品,就象优化中有引用的鲁迅的挚友许寿裳先生的一段精辟论述:“(《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