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精彩设计而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因精彩设计而精彩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笕桥中心小学-----严美兰今年的三月份,我校组织了数学青年教师进行了一次数学常态课比赛,比赛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即“三角形的特性”。在比赛结束之后,本人对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细细回味之后,本人感触较多。并由此引发了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与教师备课时的精心预设之间的一些思考。
三角形的特性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通过了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因此,教材在编排上,是先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底与高的含义,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然后再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本人在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时是这样考虑的。教材的功能应该是引导而不是禁锢,规范而不是限制。作为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尊重教材”树立“整和资源”的思想。因此,在教案的设计上,本人改变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顺序,先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再具体探究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底与高的含义。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片段一: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谈话揭题:咱们这节课一起学习什么知识呢?对,咱们来研究三角形。
2、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吗?能说说在哪些地方吗?
生1:三角尺上有三角形。
生2:教室里墙上固定音响的三脚架上。
生3:自行车架上。
师:对呀,我们来看看(多媒体出示)主题图1,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篮球架上,广告牌支架上,建筑工地上都能找到三角形的身影。哎!你是否觉得
这里面藏有什么秘密吗?
生:是的。为什么在这些物体上都设计成三角形而不用其他的图形呢?
师:对呀,为什么不用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呢,就让我们来找找答案吧。
3、动手操作、切身体验
(1)每个学生都用手中的学具棒拼组不同的图形,要求有一个是三角形。(2)动手拉一拉手中拼组成的两个图形,和同桌说一说拉后的感想。
(3)汇报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生:四边形容易变形,而三角形怎么拉也拉不动。
师:对,这说明三角形很牢固,这就是它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板书:稳定性)
4、拓展运用
师: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你觉得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可以运用这个特性的一些例子吗?
生:给新栽的树苗搭架子,给发芽的菜苗围篱笆,给摇晃的凳子钉扳子。。。。。。
然后,教师通过过度语“你们觉得三角形了不起吗?想进一步了解它吗?”将学生引入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底与高的学习中。
正是因为本人在处理教材时,在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之后,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了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经历“观察——设疑——操作——体验发现——实际运用”的模式下,认识并充分理解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同时让学生明白了学习三角形是实际需要,增强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生成的起点”,对教学的展开和推进有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生成”是新课标倡导
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的生成尽管有些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可以预设的。如果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
就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及高的作法时,由于教学方案设计时考虑得不周全,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可能性回答预设得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的正确作法出现一知半解与模糊不清的情况,使整堂课黯然失色了许多。在备课时,本人考虑,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可以理解,但有包含了数学问题又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生活情景,将学生引入三角形高的作法的探究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经过一点画一条线段的垂线的方法了,因此本人认为让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并思考得出从a点出发画一条bc上的垂线,量量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房顶的高度了。然后,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学高的定义和画法了。就这样,按照方案的设计进行了以下的教学:
片段二:画三角形的高
1、探究三角形高的作法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房顶都设计成三角形的。看(在三角形abc 的下面添上了两笔,使它成为了房子),你们能帮这屋子的主人测量出屋顶的高度吗?
学生认真观察,进行思考,有学生举手并汇报:
生:在三角形abc上,从a点出发到bc之间画一条线段,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屋顶的高度。
师:你真能干,能给我们展示以下画法吗?
学生上台进行板画,正好画了一条垂直的线段。
师:同学们看清楚了吗,就像他一样,从a出发画一条上bc的垂线,这条垂线就叫作三角形abc的高你能画三角形的高了吗?
2、画三角形的高
每个学生就开始在自己原先画好的三角形上试着画了一条高。
这时,从学生画的结果来看,对高的画法掌握得还不错。但是,在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了三角形有三条高以及高与底的对应性之后,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底给三角形作高时,有的学生画的就根本不是垂线了。本人课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学生没有切实掌握好作高的方法的关键原因在于,对本环节的设计时考虑得不周全。如果,在备课时能预设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作法,并能考虑到如果有学生能直接画出是垂直的线段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生成资源进行合理的发展利用,通过故意在学生作的高的左右两边画上几条是线段而不是垂线,来让学生观察线段的不同,并在不断的比较中慢慢构建出三角形高的作法以及定义的话,学生就能轻松并清晰地理解高和底的定义及掌握三角形高的作法了。
每一节课都是一个不可重现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只有在课程方案中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精心设计,才能有准备地对学生的生成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学生的新知探究始终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和自然生成中,真正经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在设计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