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篇章文法,聚焦表达形式——谈高年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甄定
高中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实践
阅读教学54 2019·5关键能力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力,建构出群文阅读独有的能力测评指标?群文阅读课堂究竟是怎么样的课堂样态?群文阅读的“实质性突破”在哪里?这些都是开展群文阅读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是,在群文阅读的实际操作中,也出现许多困惑甚至是误区。
1.教师在文本选择与组合上缺少逻辑性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有时候将几篇文体、体裁都不同的阅读文章放在一起进行。
但这些文本并未充分的“结构化”,文章的联系性较弱,内部逻辑性不显著。
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出现思维的混乱,难以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教师对学情把握不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品质也有区别。
如果对全班学生同时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最后同时检查阅读效果,是不可行的。
对于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得到更好的阅读提升;反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有较大的学习困难。
因此,在实行“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有效地点拨和指导。
总之,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尽可能探索群文阅读的有效性研究,不断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促使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效果的显着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215600)高中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实践张 玲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个特点,就是按照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这使得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内容更加丰富,学习难度更大,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教师的教学要求都有所提高。
尤其高中高年级单元主题的教材内容涵盖的范围更广,整合程度更高,这更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通过主题整合阅读的形式适应教材的内容。
一、整合教材内容,提炼分析主题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确立主题、认识主题,再逐步的通过主题认识单元主题之下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高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明确单元主题也是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一个思考的范围,让阅读变得更有目标,有利于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思考和阅读分析。
寻觅评讲课的关键任务——以高三阅读教学课型为例
学 习 效 果
向深 入 .用满足“学 习需要”来改 善“学 习状态”
错题之所以会成为错 题 .必然对应着学生某一项
例如 约翰 ·斯坦 贝克 的《早餐》小说阅读题 。我先 作
知识或能力或情绪的缺失 。因此 ,错题本不是学生 自主 评练数据 分析 ,得 出如 下结论 :学 生存在 知识盲 点 ,小
中学语文·教改实验 ,i l攀
演 ‘阅卷老师 ’打分——教师进 行点评和小结”以外 .笔 者还精心选择 了典 型的练 习题“根据这 三个词语 ‘树 、 天空 、清风 ’和题 目的要求 ,以 ‘树 ’为重点 ,写两段 话 , 每段话 不少于4O字。其中一段话 ‘以描写抒情为主 ’.另 一 段话 以‘阐述某种哲理 ’为主”。这个典型题 目既能够 引导学生重温 “扩展语段 ”的解题 思路 .又有 延伸训练 与之相关 的新 考点“议论 、抒 情手法 的运用 ”。如 此一 来 ,这种积极 的重复形 式让学生喜 “练 ”、乐“练”,极 大 地激发 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高- I阅读评讲课 ,教师要根 据学生阅读理 解的实
情 ,在课堂上 创设 一种恰当的教学情境和氛 围 .引导学
寻 觅评讲课的 关键任务
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 验 .唤起 丰富 的情 感 体验 ,感受文本附 着的具象 .缘事 明情 。因单篇 阅读的
—
—
以 高三 阅读教 学课 型 为例
绩 的有 效 “抓文本 ,聚焦 文章重 点 :2.提
笔者认为 .引导学生善用错题本强化记忆 .其实也 炼角度 ,分条概括 ,由表及里 ,由实到虚 ,探 究主题 :3.补
是灵活使用重复教学法的表现 。学 生在利 用错题本摘 充倒叙知识 :先交代故事结局或某 些关键性 情节 .再倒
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
王 书艳
河 北省 正 定县 东 门里 小学 ,河 北 石 家庄 0 5 0 8 0 0
摘要 :阅读教学 的核心应该 是 “ 读”“ 读 ”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 能力的客观要 求和 最要 重途径 。忽视 “ 读 ”或 “ 读 ”不到位 。 学生语 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 能的训 练变成 了无源之水。 关键 词 : 高年 级 : 阅读 教 学 :质 疑 中图分 类号 :G 6 2 3 .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5 8 6 1 ( 2 0 1 5 ) 1 2 — 0 0 3 7 . 0 1 语文 学科 阅读 教学是高年级教学 的灵魂 。阅读 教学的核 心应 该是 “ 读 ”“ 读 ”是培养学生 综合性语文 能力 的客观要 求和最要重途 径。忽视 “ 读 ”或 “ 读 ”不 到位 ,学生语感的 培养和 听说读 写技能的训练变成 了无源之水 。 1读—— 阅读 教学 的核心 叶圣 陶先生 曾说:“ 文字语 言的训练 ,我认 为最重要 的 是训练语 感 。 ”小学语 文阅读教学 中的 “ 以读 为 本 ” 已成 为 小学语文教师 的共 识。在 阅读教 学中安排充足 的时 间,让学 生充分地读 ,在读 中整体感知 , 有所感 悟,在读 中培养语感 , 受到 熏陶,读到 了位 ,学生语感 的培养才 可能到位 ,语 文综 合能力才 能真 正得 到提高。 教 师 要 训 练 学 生 在 读 书 的 过 程 中 根 据 课 文 内容 展 开 丰 富 的 想 象 。而 只有 多读 ,学 生 的想 象才 可 能丰 富 , 思维 能 力 才能迅速提高 。小 学阶段 的学生 “ 物 欲未染,知识未开 ,则 多记性 ,少悟性 ” 。利用 学生记忆 的黄 金时代使 之多读熟记 佳词妙语 ,精美诗 文,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 , 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 中所感 知领 悟的 写作技法 ,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 上难 以指导出来的 ,指 导学 生诵读 ,特别是用心灵去读 ,去倾 听,去倾诉 的阅读教 学方 法,真正使感悟一一在 诵读 中突现。 2读——读者与作 者的心灵对话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 ,阅读是读者 与作 者的心灵对话 ,一 种超越时 间和 空间的对话 。它不仅是一种认 识活动,而且是 读者生命活动 的组成部分 。而阅读教学则是 “ 学生 、教师 、 文本之 间对 话 的过程 ” 。也是进行语 言文字训练 的过 程 ,学 生作为读者 ,是富有 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 能动 性的。在 阅读 教学中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引导者 ,但教师 的指导 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 的外因 。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 , 其学 习的 内因是 不断产 生 的学 习需要与 自己原有 的语文 素 养 水平之 间的矛盾 。外因通过 内因起作用 ,要是 阅读教学有 效,教 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 内因 的动态生成 ,并努力创造条 件 促使 内因 向提高语文素养 的方 向转 化。最重要 的是贯彻 多 读 、少讲的阅读教学思路 。让读 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 3读——是理解 、感悟 的过 程 古 训 说 ,读 书 要 三 到 :心 到 、眼 到 、 口到 ,用 心最 为 要 紧。一 方面是对文字作 品的用心思考 、用心体会 ;一方面又 是 对 自 己 的诵 读 用 心 品 味 , 用 心 体 验 。 是 否 “ 对味” , 这 种 “ 对 味 ”就 是 理 解 ,边 读 边 看 , 最 有 利 于 从 遣 词 造 句 到 思 想 感 情的融合贯通 。 高年级 阅读 的重头戏 是 “ 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 情 。 ”感情 在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尤其是在语文 阅 读 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 、丰富 多彩 的世界。在 阅读教学 中,要运用各种有效地方法 ,引导 他们读 好文,让学生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 、感悟 ,才能准 确 与作 者及文 中主 人公 的思 想感情 达成 强烈 的共鸣 ,形成
依“标”据“本”拟定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
依“标”据“本”拟定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作者:张颖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10期课堂教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
但是,教学内容的择取精准、目标拟定符合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比怎样教更为重要。
教学目标的拟定要充分体现教学价值、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与作者的意图,不应泛泛地停留在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与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上。
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学内容的择取要关注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要关注意言兼得,注重语用,从而积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从“非本体”到“本体”的美丽转身。
下面笔者结合课例谈谈如何依“标”据“本”,拟定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的阅读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如《三打白骨精》一文,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结合课标的学段要求,我拟定的教学目标如下:首先是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三变”—“三打”—“二责”为主线,有条理、生动地复述课文。
其次是品读课文,关注人物,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感悟白骨精、唐僧和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感受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再次是对比阅读,关注情节,比较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文章反衬和反复叙事的写法,感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张弛有度的表达特点。
最后是用本课习得的读书方法阅读名著《西游记》,关注人物和情节,开展赏读名著活动。
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定点“悦”读——试论高中语文定点课外阅读法
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定点“悦”读——试论高中语文定点课外阅读法作者:吴伟梅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7期吴伟梅(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广东清远511518)[摘要]大部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阅读自主而盲目,开放而无序。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找到课外阅读与教材、社会热点、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兴趣、试题的契合点,以这些契合点为点,以课外阅读为面,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主题健康、篇幅短小、内容鲜活、语言规范、能够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雅俗共赏,定向定点,有法有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悦”读。
[关键词]定点课外阅读法;内容深刻;篇幅短小;内容鲜活;有效;“悦”读中图分类号:H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7-0116-03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在理想的语文学习理念中,学生精神的愉悦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学生才有认知接受和持续发展的可能。
可是,以往,阅读往往被神圣化庄严化,说起阅读,人们想到的通常是焚香沐浴的庄严,经典名著的沉重。
现在,阅读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被功利化消遣化。
在高考的重压下,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读,读“满分作文秘笈”,读“高考神梯”,“阅”了,但阅得不“悦”,阅得无奈。
而另一些学生却为了消遣而读,读玄幻、读言情,“悦”了,但阅得无序,阅得无效。
总的来说,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可以用“自主而盲目,开放而无序”来概括。
为了让学生阅得愉快,阅得有效,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应遵循开放自主的原则。
但开放不等于无序,自主不意味着开放,开放自主并不意味着老师完全放任自流。
因为,正确而有力的指导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
由于高中生求知欲旺盛,但仍未具备较强的识别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找到几个契合点,点面结合,循序渐进,雅俗共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主题健康、篇幅短小、内容鲜活、语言规范、能够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有价值的作品,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定点定向,有法有序的基础上,读得更轻松,读得更愉悦,读得更有效。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摘要】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是学习语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是一种系统化的阅读方法。
本文首先探讨了“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意义,指出这一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
接着详解了“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具体步骤,包括品味、甄别、分析三个关键环节。
然后分析了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局限性,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前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总结了“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阅读方法的价值和意义,为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阅读、品——甄析体、三步法、意义、具体步骤、方法应用、局限性、发展前景、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了解“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是指通过品味、甄别和分析的方式,深入阅读和理解高中语文文本的方法。
了解这一方法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本阅读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思考作者用意,培养文学情趣和审美情感。
了解“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不仅需要了解其具体步骤,更需要掌握其应用方法和局限性。
只有深入理解这一方法的内涵和要点,才能在实际阅读中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提升对“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 正文2.1 深入探讨“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意义“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方法的提出,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作者:李梅玲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0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说明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方面,是积累,是吸收。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间对话的过程。
而语文教师就是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人就高段阅读教学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定教,引导探究作为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教师的行为应该是尊重学生需要、满足学生需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这不仅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所向。
所谓“以学定教”即要求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二、重视实践,拓宽思路《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语文。
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还要考虑到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利用有限的问题来连接无限的生活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唤醒学生对现实的联想。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课前我让学生找找身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课中我播放放了地球的“昨天、今天、明天”视频,让学生说看了视频后的感受,以便从视觉、听觉感染、触动学生,使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
最后,要求学生针对生活中看到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这样做实现了由文本走向生活的拓展,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了主动发展。
谈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选点训练
谈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选点训练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尚传设语文是母语教育,选用的是文选教材。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都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如何把这些营养让学生吸收进去,为他所用,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
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当前的语文教学过份强调人文性,忽视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造成了学生语文基础弱化,语文能力下降,这是很有害的。
语文教学不但要进行字词句篇训练、听说读写训练,还要强化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就语文教学而言,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重点、思维训练是核心。
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就应体现学科特点,抓住语言文字训练不放松。
着眼于一个标点、一个词、一个句子,构建学生的语言世界和人文世界,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具体说来,教师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1、抓词句训练点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
读书感悟、品评词句,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样两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
”“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两句话中都有“才”,意思却大不一样。
第一个“才”,写出了作者看到了邱少云被烈火灼烧时,痛苦、焦虑的心情,那半个小时太漫长了。
而第二个“才”,是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怀着为战友报仇的满腔怒火,迅速歼灭了敌人,是说时间很短暂。
由此可见,语境不同,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语言训练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读出纸背后的意思。
再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灰蒙蒙的,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挤满”“不见头”“不见尾”这些词语表现了前来送别周总理的人多,表现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深刻怀念之情,向世人昭示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周总理的伟大、不平凡之处。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摘要】高中语文文本阅读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包括品—理解文本、甄—分析文本、体—感悟文本等步骤。
通过具体操作方法和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如何运用这三步法来深入理解和解读文本。
文章最后总结了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种高效的阅读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品,甄析,体,操作方法,案例分析,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阅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文本阅读方法往往侧重于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
有必要提出一种全面而系统的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品——甄析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和体验文本。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文本种类日益丰富,传统的文本阅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研究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品——甄析体的三步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深入剖析文本的结构和语言,以及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操作方法和案例分析来展示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阅读水平,进而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对于“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方法论,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引入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分析文本结构,感悟文本情感,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立足篇章文法,聚焦表达形式——设高年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甄定
而在 小学 五 、 六 年级 , 经 过前 几 年 的语 文 学 习 , 应 该 说 学生 的言 语能 力 已发展 到 一定程 度 ,能理 解词 句 的表 达意 思, 能体 会关 键词 句表 情达 意 的作用 , 能初 步把 握文 章 的主 要 内容 。 那么 , 在 第三 学段 , 我 们 应该继 承前 面的 学 习成果 , 继续发 展和 提 升学 生的 言语 能力 。2 0 1 1 年 版 语文 新课 标对 第三 学段 ( 5 — 6年级 ) 的 阅读教 学 , 明 确 了如 下 目标 与 内容 : “ 在 阅读 中 了解文 章 的表达 顺序 ,体 会作 者 的思 想情 感 , 初 步 领悟 文 童的 基本 表达方 法 。 ” 从课 标的 表述 来看 , 高年 级 阅读 教 学 的着 眼 点又 进 了一 步 、 高 了一 点 、 深 了 一层 , 不 再 把 重 点放 在体 会词 句的 妥帖精 妙 上 ,而是侧 重 于篇 章 的文 法结 构 ; 不再 是 在局 部 的零 敲 碎 打 , 在 词 句上 纠 缠 不清 , 而 是 观照 篇章 , 聚焦 文本 的表 达顺 序和 表达 方法 。
/
专题 . 教什么
我 们 的阅读 教学 实 际上承 担着 多元 的教 学 任务 ,包 括 阅读理 解 、 语 言教 学 、 技能 训练 、 审美 熏陶 、 习惯 培养 等 。语 文 教材 的 每篇 课文都 蕴含 着丰 富 的思想 内容 、语文知 识 以 及 文 本背 后隐藏 着 的作 者运用 语 言的 技能 技巧 。 教学 时 , 是 重 点关 注故 事情 节 还是人 物形 象 ?是聚 焦课 文 内容 还是 文 章 情 感? 是突 显 人文 主题 还是言 语形 式 ? 这 种教 学 内容 取舍 的模糊 不清 , 让很 多语 文教 师感 到棘 手头 痛和 为难 纠结 。 2 0 1 1年 版 语 文新 课 标 明 确 指 出 : “ 语 文课 程 是 一 门学 习语言 文字 运用 的 综合性 、 实践 性课 程 。” 越 来 越多 的教 师
聚焦单元任务,开展阅读教学——以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为例
出入荣。
”严武死后,蜀中大乱,杜甫漂泊于湖南一带,直到病逝。
除了诗人、官员,杜甫还与画家,音乐家、农民、农妇、仆人等交朋友。
例如,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他曾称赞画家朋友曹霸画马是“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他同情曹霸:“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通过写一个人,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又如,在《江南逢李龟年》中,他写了身为音乐家的朋友在乱世中流落南方的情景。
再如,在《示獠奴阿段》中,他写道:“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阿段是一名仆人,他不避虎豹,也不与他人争水,而是深入山林,用竹管引来泉水。
杜甫记录了仆人阿段用竹管引泉水的事,称赞了阿段的聪明能干。
综上所述,杜甫是一位交友广泛、重情重义的诗人。
与他交往的人有四百之多。
他不仅与文人、官员交朋友,而且与普通民众交朋友。
他们一起构成了杜甫的“朋友圈”,成为了杜甫牵挂、思念和怀念的对象。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新课程标准”和“新语文教材”都在思维品质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以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回到历史的“现场”,阅读文言文,提升思维品质。
一、教学面临的困境长期以来,一些学生非常害怕阅读文言文。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学习的主动权不在学生自己的手上。
文言文字词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难以理解文章的大意。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注重字字落实、句句疏通,采用“包揽式”的讲授方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文言文。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阅读文言文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
其二,学生难以走进文本。
收录于教材中的文言文往往年代久远,与学生所处的时代有很长的时间跨度。
学生与文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鸿沟”,导致他们难以走进文本。
其三,学生在阅读时难以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经典之作。
从四个维度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学No.6 202037摘要: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师很少会在课堂中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加上阅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彰显效果,需要经历时间锤炼才能见效果,这不但抑制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降低了教师教学的效果。
基于此,文章针对高中阶段这一特殊时期,从阅读兴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活动这四个维度出发,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 语文 阅读教学从四个维度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游灵燕(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350400)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语文阅读教学在高中阶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增加学生知识的储备量。
高中生在阅读期间,不但能拓宽自身的阅读视野,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间接推动自身写作水平及艺术修养。
第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
高中生通过阅读,可加深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为后期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中奠定基础。
第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期间,学生将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接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在博览群书后,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二、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阅读教学常见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阅读兴趣低下。
坚持和时间的积累是收获阅读丰硕成果唯一的通道,短时间的阅读并不能彰显有效的学习成果。
因此,在时间的约束下,高中生很难将阅读坚持下去,基本上以追求短时见效的学习方式居多,这种慢热费时的阅读修炼也正是打消学生阅读兴趣的主打因素;第二,阅读量较少。
在“高考”这个大帽子的制约下,大部分学生抱着功利性学习心态投入到争分夺秒刷题与学习中,即使进行阅读,也仅是借助电子设备进行碎片化阅读,很难腾出足够的时间去静心阅读,且未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导致阅读量贫乏;第三,教学手段单一。
许多教师在上阅读课期间,仅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未从旁指导,导致学生无法从阅读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知识,难以有效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点,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定点“悦”读——试论高中语文定点课外阅读法
[作者简介]吴伟梅,女,广东梅州市人,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高三级语文教师。
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定点“悦”读 ———试论高中语文定点课外阅读法○吴伟梅(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广东 清远 511518)[摘 要] 大部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阅读自主而盲目,开放而无序。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找到课外阅读与教材、社会热点、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兴趣、试题的契合点,以这些契合点为点,以课外阅读为面,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主题健康、篇幅短小、内容鲜活、语言规范、能够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雅俗共赏,定向定点,有法有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悦”读。
[关键词] 定点课外阅读法; 内容深刻; 篇幅短小; 内容鲜活; 有效; “悦”读中图分类号:H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7-0116-03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在理想的语文学习理念中,学生精神的愉悦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学生才有认知接受和持续发展的可能。
可是,以往,阅读往往被神圣化庄严化,说起阅读,人们想到的通常是焚香沐浴的庄严,经典名著的沉重。
现在,阅读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被功利化消遣化。
在高考的重压下,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读,读“满分作文秘笈”,读“高考神梯”,“阅”了,但阅得不“悦”,阅得无奈。
而另一些学生却为了消遣而读,读玄幻、读言情,“悦”了,但阅得无序,阅得无效。
总的来说,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可以用“自主而盲目,开放而无序”来概括。
为了让学生阅得愉快,阅得有效,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应遵循开放自主的原则。
但开放不等于无序,自主不意味着开放,开放自主并不意味着老师完全放任自流。
因为,正确而有力的指导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
整体视角,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抓手——以《理想的风筝》一文教学为例
整体视角,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抓手——以《理想的风筝》一文教学为例作者:杨莉莉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7年第12期新课标指出:进入高年级,阅读教学对文本的关注就开始从字词、语句逐步向篇章过渡。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必须要以整体性视角把握文本,感知文本在内容选择和结构设置上的独运匠心。
《理想的风筝》一文篇幅相对较长,如果不能从整体性视角引领学生解构文本,势必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
笔者即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整体感知,提炼故事从生命个体接受全新事物的规律来看,只有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内容,才能为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的感知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引领学生从整体视角上考量:课文是一件写人的文章,但写人离不开事。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着刘老师描写了哪些事情?学生在深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相机提炼出“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三件核心事件。
而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词语进行板书时,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在这三件事情的标题中强调“笑、旋转、飞”等字样,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刘老师笑对人生的乐观和坚强。
对文本事件的感知,教师始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阅读感知、概括提炼的契机,交还给学生自己,并在板书时引领学生感受核心词语的表达作用,历练了学生遣词造句的熊力。
二、内容审视,素材选择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教学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还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意图,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三个故事之后,教师则引领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将“笑谈腿疾”和“旋转板书”两个故事归纳为“课内”层面,而后面的“放飞风筝”归纳为“课外”层面,并相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事情,分别要从课堂内外等不同的维度进行呢?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表达的中心人手,从而获得感悟:只有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事例,才能从立体化、多维化的角度展现人物形象;如果仅仅局限在某一个角度,就容易让读者形成误解。
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甄定
《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甄定》主题教研思考题案例一:《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六下册第6课),本文的语言教学价值点大致有以下几个:①学习按时间(腊八—除夕—初一—元宵)顺序的写作手法;②民间风味的散文如何锤炼语言;③比喻手法的运用;④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⑤如何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⑦联系背景,紧扣文眼,“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⑧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练笔;⑨利用课后的两篇小短文进行对比阅读,感受表达方法。
请你对以上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整合,对每个目标进行筛选分析,然后选取、合并本课的3个核心教学价值点。
目标1:②③⑥感受课文语言的特殊风味与精炼性,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并能熟练运用比喻手法入选理由:该目标与语文课程标准相切合,学生在阅读中初步领悟课文语言特色及言语表达效果。
同时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比喻手法的运用练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目标2:①④⑧体会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练笔入选理由: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重难点,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去学习借鉴。
该教学目标联系生活重体验,同时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目标3:⑨利用课后的两篇小短文进行对比阅读,感受表达方法入选理由:通过课外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我个性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同时对已学知识点起到巩固复习作用。
其它目标不入选的理由:⑤未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习作能力,该阶段重视让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写话训练是低段的教学重点。
⑦目标的编写不够明确、具体。
表述过于笼统,没有让人一目了然的感觉,表意略微不明,不知该目标所想要达到的是怎样的教学效果。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第一步:整体把握第一步是整体把握,主要是通过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主旨和结构,掌握文章的大意。
在阅读时,可以不必把每个词都读明白,主要是要把握大意,整体了解文章的内容。
在阅读文章时,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阅读文章的题目和开头部分,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主题。
接下来,通过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说了些什么,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还有,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比如文章是否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正文部分是否分为几个段落等等。
在整体把握的过程中,可以对文章进行标注,比如用线标出重点句子或段落,用圈圈标出不懂的词语,用箭头表示作者的论证逻辑等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后续的深度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二步:细节解读第二步是细节解读,主要是对文章进行逐段、逐句的仔细阅读,弄清楚每一个细节的含义和作用。
在细节解读时,可以把文章的每个段落都进行分析,了解每个段落所表达的内容和作者的用词抉择。
在细节解读时,需要弄清楚每个段落的主题句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如何论证的。
还需要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比如比喻、排比、对偶等等。
细节解读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语言细节,比如词语搭配、句子结构等,这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在细节解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上下文,推理文章中一些隐含的信息,理解一些含蓄的表达,并可以有所联想,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第三步:主题梳理第三步是主题梳理,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核心意义。
在主题梳理时,可以回顾前面两步的阅读成果,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观点和论证逻辑进行总结和理解。
在主题梳理时,可以再次梳理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弄清楚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和意义。
可以对文章的论证逻辑进行分析,看作者是如何逐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这些论证逻辑进行评价。
立足整本书阅读下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实践探析
立足整本书阅读下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实践探析发表时间:2020-09-07T12:08:05.67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8期作者:和兴凤[导读] 近年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中掀起“整本书阅读”之风,作为一种新的小学高年级阅读开展模式,它旨在培养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摘要:近年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中掀起“整本书阅读”之风,作为一种新的小学高年级阅读开展模式,它旨在培养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本文立足 “整本书阅读”的语文阅读模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实践的开展提出新观点,通过分析和解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依赖现存条件运用灵活思路来推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实践进程。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前言:目前,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仍然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存在很多教学盲区。
因此,需要积极主动寻找合适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来为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提供思路,同时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做出努力。
一、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面对新的语文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时,语文教育者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老师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参考,在教学方案制定上不能准确把握重点;其次,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接受能力不够,主要表现为缺少阅读兴趣、阅读解读能力不高和阅读收获不够。
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只有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阅读能力有质的提高。
例如,针对老师缺乏“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经验这个问题,学校可以组织语文老师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积极主动的向其他已经开展“整本书阅读”模式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借鉴其他学校经验,结合本校现状和学生特征来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案;针对小学生存在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缺乏兴趣和阅读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书目来改善,选择书目要联系课本的快乐读书吧,教师在课内要引导学生解读精彩的阅读片段。
新课标下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研讨
新课标下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一小学韩岩在新课标下,要求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即着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
都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
在常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很多阅读教学模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如“自学──指导──练习”的模式;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模式。
阅读教学还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适合学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不论哪种模式,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情境呈现问题,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语文阅读教学,在高年级学生主体性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
依“标”据“本”拟定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
依“标”据“本”拟定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
依据“标”与“本”拟定高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高年级阅读的核心素养,如阅读理解、阅读思维能力、阅读兴趣与习惯等;
2.以学生的“本”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阅读兴趣和成长需求,制定符合他们实际的阅读目标,提高阅读积极性和效果;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阅读教学目标,包括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不同语言表达手段的理解应用等;
4.注重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体验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关注阅读教学效果的评估,利用多种评估手段清晰评估学生成长与进步。
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r——试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下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r——试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下文学类
文本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于慧颖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点,强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学知识,学习阅读方法,领悟文本内涵,感受作品魅力,并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然而这些课程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够得以落实。
本文重点分析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下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现,简要概述了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形成问题的原因,并对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提出了几点策略,为制定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提供一些参考。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于慧颖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教学目标之辨析 [J], 冯启佳
2.基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案例研究--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为例 [J], 王荣;张世斌
3.三维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及转化 [J], 张昭军
4.初中实用类文本教学目标探究——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 [J], 孙红叶
5.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让核心素养落地 [J], 闫春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篇章文法,聚焦表达形式——谈高年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甄定立足篇章文法,聚焦表达形式——谈高年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甄定浙江温州苍南县教研室(325800)何必钻我们的阅读教学实际上承担着多元的教学任务,包括阅读理解、语言教学、技能训练、审美熏陶、习惯培养等。
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语文知识以及文本背后隐藏着的作者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
教学时,是重点关注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形象?是聚焦课文内容还是文章情感?是突显人文主题还是言语形式?这种教学内容取舍的模糊不清,让很多语文教师感到棘手头痛和为难纠结。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要跟“内容理解”说再见,要跟“表达形式”谈恋爱,但是又出现一个问题:表达形式包罗万象,在一篇课文里有遣字用词、修辞格、描写手法、抒情方法、叙述方式、表现手法、布局谋篇等,到底该选用什么来教?在小学的不同学段分别有着怎样的定位和要求呢?我们不仅要明白“教什么”,而且还要进一步明确“教到什么程度”。
也就是说,领悟文童的表达方法,是要有学段意识的,是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水平,贴近儿童言语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的。
在每个学段的言语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
而在小学五、六年级,经过前几年的语文学习,应该说学生的言语能力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能理解词句的表达意思,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在第三学段,我们应该继承前面的学习成果,继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对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教学,明确了如下目标与内容:“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从课标的表述来看,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着眼点又进了一步、高了一点、深了一层,不再把重点放在体会词句的妥帖精妙上,而是侧重于篇章的文法结构;不再是在局部的零敲碎打,在词句上纠缠不清,而是观照篇章,聚焦文本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以《彩色的非洲》(人教版五下册)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内容至少有以下几个:①积累本课大量的描写色彩的词语。
②明白课文是抓住中心词“彩色”,采用“总一分一总”的构篇方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有条理地介绍的。
③了解非洲的一些地理知识、生物多样性和非洲人民的生活情况。
④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⑤感悟文中过渡句承上启下使文章表达更为流畅自然的作用。
⑥体味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大量铺陈的写法,进行迁移仿写。
⑦感受非洲的异域风情和人文气息,尊重多元文化,激发向往之情。
⑧感受这篇游记作者炽热浓烈的语言风格。
⑨链接其他描写非洲的文章,互文阅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写作手法。
这些都是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但问题是,如此多的教学内容怎么可能(也无必要)在一节课时间里全部完成呢?当然得来一番比较、分析、整合,选取本课的核心教学内容。
从高年级学段目标要求以及本课编排意图加以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教学内容中,①是常规性的字词积累,不是高段的教学重点;②虽是篇章结构,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落实,只要梳理清楚即可;③和⑦是人文情感目标,在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所感有所悟,不必要拎出来教;④和⑤是基于篇章的表达方法,是高年级学生必须领悟的基本表达方法,且在以前的学习中较少训练过;⑧难度大,可和⑥合并,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段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魅力;⑨是课后阅读的拓展与补充,是在学有余时、学有余力下的延伸。
这样一审视,《彩色的非洲》核心教学内容主要有二:一是揣摩文章的表达结构,领悟照应、过渡的表达方法;二是品读重点语段,体悟多种修辞手法叠加铺陈的表达效果,并进行迁移仿写的练笔。
这样就目标明确、内容清楚、重点突出,带来的是言语学习的扎实深入,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要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要有整体的言语意识,把教学目光从句子转到段落乃至篇章上来。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甄定上,我们应基于这样的准则:从宏观上来说,要着眼于言语发展;从中观上来说,要立足于篇章文法;从微观上来说,要着力于表达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别具一格的文体确定教学内容入选教材的文本并不限于常见的记事写入的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散文、小小说等文体。
教师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和篇章意识,对不同的文体,教学处理上应该有所侧重,要用童话的方式教童话、用诗歌的方式教诗歌。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课文的文体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再见了,亲人》一文属于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散文。
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采用志愿军的口吻(第二人称)来讲述和表达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作为教师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采用志愿军的口吻写,而不直接叙述?显然,这样写和直接叙述有着很大的差别。
首先,它给人一种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情谊有着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感觉。
第二,用战士的口吻讲,叙事和抒情可以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当时送别的情景与过去的生死与其结合起来。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了解课文哪些地方是在叙事、哪些地方是在抒发感情、情与事是怎样结合的;同时应使学生知道:情与事之所以结合这样紧密,恰恰是因为作者采用“志愿军的口吻”的写作方法。
又如小小说《桥》,它具有小小说的特点: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它比较突出的表达方法在于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增强表现力。
对这样的文章我们就不能仅仅追求内容的理解、情感的震撼,而应该在体味文本的表达形式中,感受到这种文体的独特魅力。
二、基于匠心独运的结构确定教学内容每篇课文在其谋篇布局上都有一定的特点,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才能深入品味文本谋篇的巧妙和构思的精妙。
在第三学段,我们要整体地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剖析文本内在的组织框架,品味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思。
例如,《桥》一课,写老汉在指挥村民过桥时,把一个挤在面前的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结果小伙子被洪水冲走了。
老汉与小伙子是什么关系?在这里并没有交代,只有当读到文章结尾“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时,我们才心头猛然一震,原来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
这种意想不到的结尾,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那么,作者明明知道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为什么不在前面交代、讲明,而在后面才点出来呢?这显然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独具匠心。
这样安排,能使文章产生一种更加感人的效果,让读者有一种意外的震撼。
这样先设置悬念后揭开谜底的独具特色的结构形式,对学生的人物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是那种平铺直叙的结构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又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难忘的一课》一文,叙述的是台湾光复的故事。
在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一笔一画吃力地写着这句话,表现了这位台湾老师急切而又认真的态度;第二次是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宣泄着扬眉口二气的共同心声;第三次是激动地重复着这句话,洋溢着对祖国光辉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骄傲之情。
三处反复的句子看似简单,实则丰富;看似平板重复,实则语势渐强。
这种层层推进、一咏三叹的文本结构值得学生好好地体会和品读。
三、基于独特典型的语言现象确定教学内容所谓独特典型的语言现象,就是在同类文本中,这一表现手法是属于这个文本特有的,是文本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
对这样富有教学价值的语段,我们要通过探索言语形式的独特性来感受言语内容的独特性,破译言语表达效果的密码,让高年级学生的理解、品评、鉴赏、评价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推动阅读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这一独特句式时,是这么做的:师:老师注意到这几句话表达方式很特别,你发现了没有?自由读读这段话,仔细体会一下。
(学生读书并体会、交流)生,:作者把几个时间的词语一个个地罗列出来,没有直接说:到了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生:“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好像让人感觉时间很慢似的。
师:一刻钟并不长,但对巴迪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你还发现这个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生:每一个时间词语后面都用了句号,也表示巴迪等的时间很漫长。
生:1一个个句号就表示巴迪的一段段漫长的等待。
师:讲得真好!这句话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巴迪等的时间很漫长之外,还有什么感受?生:还让我们感受到巴迪等得很着急,好像在不停地看时间。
师:等待使心情变得更加焦急,等待让人感觉时间变得更加漫长。
正是这个句子这样特殊的表达方式才产生这种强烈的表达效果。
大家可以在写作中把这种方法“偷”过来,写出自己焦急等待的心情哟。
这个句子表达方式很特别。
教师紧紧抓住了“这一个”独特典型的语言现象并巧妙点拨,学生就咀嚼出了巴迪等待父亲时那种度日如年、望眼欲穿的心理感受,读出了语言和意韵融合的视像。
学生沉浸在发现、品味中,收获的不仅仅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还有言语形式、表达方法的积累和迁移。
四、基于迁移习得的言语点确定教学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品评、感悟、体验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学习言语形式,进行迁移运用,习得相应的语言范式,直至化为己有。
教师要善于捕捉有迁移价值的练习点,指导学生积极模仿、灵活运用课文的言语形式。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迁移式的模仿练笔,文本的言语形式就能被有效地运用、定格和固化,成为他们胸中灵动的言语积蓄。
《全神贯注》一文中有一大段描写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雕像的话,语句极其生动。
反观学生,他们生活中也不乏全神贯注的人与事,但是表达往往是粗线条的,缺乏细节描写。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语料的贫乏无疑是主因。
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读写训练。
学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雕像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吗?你能不能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描绘一下自己或同学全神贯注地读书或写作业的情景?下面是一段学生的课堂练笔,迁移的价值可见一斑(加线部分为从课文选用的词句):黄琼叶坐在窗前,捧着一本书全神贯注地看着:有时,她的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书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令她十分兴奋;有时,她会痴痴地微笑,似乎看到了一个精彩的片段,令她产生共鸣;有时,她嘴里不住地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书中的主人公对话……她越看越入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整个世界对她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在本教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迁移文本中精彩的言语材料,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进行模仿借鉴,吸纳课文的表达方式,心摹手追,由仿到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效结合,读写能力的转化有机链接,把“人物特写”这一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言语读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