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译注及赏析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
意译法:根据原文 意思进行翻译,不 拘泥于原文形式
注释法:对原文 中的难点进行注 释和解释
音译法:保留原文 读音,用现代汉语 拼音进行标注
初中六册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添加 标题
《论语》十则: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学习后 及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
第四章
文言文在初中教材中 的地位和作用
文言文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和分布
比例:文言文在初中教材中所占比例较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布:文言文分布在初中各年级的教材中,主要集中在初中三年级。
篇目数量: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数量较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要性:文言文在初中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把握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精读文言文,理解文章大意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分析艺术手法,领悟作者表达技巧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如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掌握常用词汇和句式:熟悉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式,能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
练习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提高对文言文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理解中的常见问题和误区
词义理解不准确
语法结构不熟悉
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文本解读能力不足
如何应对初中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
掌握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文言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阅读速度和信息筛选能力
初中考试中常见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赏析翻译注释
《兰亭序》乃东晋王羲之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
本文将对其中的精彩部分进行赏析、翻译及注释。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赏析:此段描绘了兰亭宴会的盛况。
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正值暮春之初,万物复苏之际。
王羲之与众多文人墨客相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之礼。
此地风景秀丽,山峦起伏,竹林茂密,清流潺潺。
他们以流水为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
翻译:In the ninth year of the Yonghe era, the year of the Do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spring, we gathered at the Orchid Pavilion in Shanyin, Huiji Mountain, for the ritual of washing away evil. A gathering of the wise and learned, both the young and the old. There are towering mountains and steep ridges, lush forests and tall bamboo, and a clear stream with rapid currents, flowing on both sides. We used it as a winding stream for pouring wine, sitting in a row, though without the grandeur of strings and flutes, a cup of wine and a poem were enough to express our deep feelings.注释:1.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东晋时期。
《文言》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文言》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51〕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52〕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53〕,同气相求〔54〕;水流湿〔55〕,火就燥〔56〕;云从〔57〕龙,风从虎。
圣人作〔58〕而万物覩〔59〕;本〔60〕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61〕”,何谓也?子曰:“贵〔62〕而无位〔63〕,高而无民〔64〕,贤人在下位而无辅〔65〕,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66〕也。
“见龙在田”,时舍〔67〕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68〕也。
“飞龙在天”,上治〔69〕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70〕也。
乾元“用九〔71〕”,天下治〔72〕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73〕。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74〕。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75〕。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76〕。
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短篇文言文翻译及赏析1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文言文全解翻译及注释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释:1. 晋太元中:晋朝太元年间,指东晋时期,公元376年至396年。
2. 武陵人:武陵地区的人,武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3. 捕鱼为业:以捕鱼为职业。
4. 缘溪行:沿着溪流行走。
5.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6. 忽逢桃花林: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
7. 夹岸数百步:两岸相隔数百步,形容桃花林非常宽阔。
8. 中无杂树:林中没有任何杂树,只有桃花。
9. 芳草鲜美:花草香气扑鼻,景色非常美丽。
10. 落英缤纷:落花纷纷飘落。
11. 渔人甚异之: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12. 复前行:继续向前走。
13. 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译文: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地区的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他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林中没有任何杂树,只有桃花。
花草香气扑鼻,景色非常美丽,落花纷纷飘落。
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全文注释及翻译如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地区的人以捕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忽然他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林中没有任何杂树,只有桃花。
花草香气扑鼻,景色非常美丽,落花纷纷飘落,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注:本文选自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描述一个渔夫偶然发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之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
文言文翻译及译注
吾尝游于庐山,观其山川之胜,览其人文之盛,心向往之,遂作《庐山谣》以记其事。
译文:我曾经游览过庐山,观赏那里的山水美景,领略那里的文化繁荣,心中充满向往,于是创作了《庐山谣》来记录这件事情。
译注:1. 吾尝游于庐山:吾,代词,我;尝,动词,曾经;游,动词,游览;于,介词,在;庐山,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2. 观其山川之胜:观,动词,观赏;其,代词,那;山川,名词,指山和河流;之,助词,的;胜,形容词,美好的。
3. 览其人文之盛:览,动词,领略;其,代词,那;人文,名词,指文化、历史;之,助词,的;盛,形容词,繁荣的。
4. 心向往之:心,名词,内心;向往,动词,向往;之,代词,它,指庐山。
5. 遂作《庐山谣》以记其事:遂,副词,于是;作,动词,创作;以,连词,表目的;记,动词,记录;其,代词,那;事,名词,事情。
6. 《庐山谣》:庐山谣,诗歌名,作者不详,此处指作者创作的诗歌。
全文译注:我,曾经游览过庐山,观赏那里的山川美景,领略那里的文化繁荣,内心充满向往。
于是,我创作了一首名为《庐山谣》的诗歌,用来记录这次游览庐山的经历。
在《庐山谣》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诗中提到“山川之胜”,表达了庐山壮丽的山水景色令人赞叹;“人文之盛”,则展现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形象地描绘了庐山山峰高耸入云,溪水清澈见底的景象;“石径斜,松柏长,野花无数”,生动地展现了庐山山间小径、松柏苍翠、野花盛开的自然景观。
此外,作者在《庐山谣》中还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仙人洞”、“白鹿洞”等,使诗歌更具神秘色彩和民间风情。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加深了读者对庐山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庐山谣》是一首描绘庐山美景、展现庐山文化的优秀诗歌。
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8篇 .doc
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8篇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文言文翻译加赏析原文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皆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赏析:《桃花源记》乃东晋陶渊明所作,以寓言的形式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土。
全文以捕鱼人武陵渔夫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其偶然发现桃花源,展示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原文中“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开篇即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生动的画面。
渔夫“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描写,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一段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生动形象,令人陶醉。
桃花林的描写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理想世界的纯洁与美好。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夫对桃花源的异样景象感到惊讶,进而产生了探求其究竟的愿望。
这种好奇心驱使着他继续前行,直至“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这里的“山”象征着渔夫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内的生活场景描绘得细致入微,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文言文翻译加注解
《孟子·离娄上》云:“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若曰利,大夫有仁义乎?’”
翻译:
《孟子·离娄上》记载:“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难道是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建议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只要有了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如果说利,那么大夫们有仁义吗?’”
注解:
1. 《孟子·离娄上》:这是《孟子》一书中的第一章,名为《离娄上》,离娄是
古代著名的贤人,此处以之命名,意指论述仁义道德等高远之理。
2.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后世尊称孟子。
3. 梁惠王:名剔成,战国时期梁国国君,以贤明著称。
4. 叟:老先生,对老年人的尊称。
5. 不远千里而来:不远万里而来,形容远道而来。
6. 利吾国:对我国家有好处。
7. 对曰:回答说。
8. 仁义:仁爱、正义,儒家提倡的道德准则。
9. 大夫:古代官职,位次诸侯之下,为王室服务的高级官员。
10. 利,大夫有仁义乎:这句话是孟子对梁惠王的反问,意在说明仁义比利更重要,即使是大夫这样的高级官员,也应该以仁义为重。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
韩非(?~前22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说难》《孤偾》《五蠹》《显学》等篇。《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
通假字: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
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倒装句,宾语前置]
不舍昼夜。[倒装句,状语后置]
何有于我哉?[倒装句,宾语前置]
常考名句: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
句
何如[倒装句,宾语前置]
贫者语于富者曰[倒装句,状语后置]
子何恃而往[倒装句,宾语前置]
以告富者[省略句,应为“以”(之)告富者]
自败者也[判断句]
自力者也[判断句]
常考名句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愿为市鞍马[省略句,应为(我)愿为(此)市马鞍]
关山度若飞[倒装句,状语后置]
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句] 不知牧兰是女郎[判断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见义句]
常考名句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
词类活用
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
文言文翻译三则原文注释
一、《论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1. 子曰:孔子说。
2.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
3.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4.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友从远方来。
5. 不亦乐乎:不是很快乐吗?6.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7. 不亦君子乎:不是很君子吗?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史记·陈涉世家》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
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息而叹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注释:1. 陈胜:秦末起义领袖之一。
2. 阳城:地名,今河南省登封市。
3. 尝与人佣耕: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作。
4. 辍耕之垄上:放下耕具,走到田埂上。
5. 息而叹曰:停下来叹息说。
6. 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7. 鸿鹄:大雁,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译文:陈胜是阳城人。
他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作,放下耕具走到田埂上,停下来叹息说:“唉!小鸟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志向呢!”三、《战国策·齐策》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客游于梁,贫甚,客食无余,遂往见孟尝君。
孟尝君曰:“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曰:“吾愿以车马从者,可乎?”冯谖曰:“愿之。
”注释:1. 冯谖: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名的策士。
2. 贫乏不能自存:贫穷得无法维持生计。
3. 客游于梁:在梁国(今河南省商丘市)游历。
4. 客食无余:作为客人吃饭几乎没有剩余。
5. 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著名的政治家。
6. 吾愿以车马从者:我希望用车马随从您。
7. 愿之:愿意。
译文: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贫穷得无法维持生计,他在梁国游历,贫穷到了极点,作为客人吃饭几乎没有剩余,于是去见孟尝君。
孟尝君问:“冯先生有亲人吗?”冯谖回答说:“有老母亲。
文言文翻译加释义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南昌是古时的豫章郡,而洪都是新建的府城。
天上的星辰分布着翼轸二星,地面则连接着衡庐二山。
这里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控制着荆楚之地,连接着瓯越之地。
这里的物产丰富,是天生的宝地,龙的光辉照耀着牛斗二星的位置;这里的人才杰出,地灵人杰,徐孺子曾下榻在陈蕃的床上。
腾王的楼阁高耸在江边的小洲上,佩戴着玉佩、鸣响鸾铃的歌舞已经停止。
画栋在早晨飞舞着南浦的云,珠帘在傍晚卷起西山的雨。
闲云和潭水的倒影在阳光下慢慢悠悠,事物在变化,星辰在移动,已经度过了几个秋天。
楼阁中的腾王如今在哪里呢?栏杆外的长江却空自流淌。
【释义】《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是一篇著名的骈文。
这篇序文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文章开篇点明了滕王阁所在的地理位置,南昌古称豫章,洪都则是新建的府城。
星辰分布和地形地貌的描述,展现了滕王阁所在地的壮丽景色。
接着,文章描绘了滕王阁的繁华景象,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展现了滕王阁昔日的辉煌。
然而,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又暗示了滕王阁的衰落。
文章中的“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滕王阁的兴衰,正如人生无常,时光荏苒。
最后,文章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两句作结,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长江永恒的感慨。
整篇文章辞藻华丽,意境深远,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世事变迁的感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其中《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注释赏析: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了知识,要时常温习。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孔子认为,学习是为了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而“时习之”,则是指要经常性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修养。
“不亦说乎?”是反问句,表示学习的乐趣。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热爱,以及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意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他认为朋友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在古代,交通不便,能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无疑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不亦乐乎?”同样是反问句,表示对友情的珍视。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友情的真挚情感,也表达了他对友谊的渴望。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意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宽容大度的品质,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容人的胸怀,不计较别人的误解和偏见。
“不亦君子乎?”是反问句,表示对这种品质的赞赏。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君子的定义,即具备宽容、大度、仁爱等品质的人。
总结:《论语·学而》篇通过三句话,阐述了孔子关于学习、友情和君子的思想。
学习要持之以恒,友情要珍视,君子要具备宽容大度的品质。
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文言文全解全析全翻译
《论语》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撰录孔子言行录也。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一生讲学传道,弟子众多,其言行被弟子们记录下来,遂成《论语》一书。
一、全解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亦愉快乎?”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勤学不辍。
2.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亦快乐乎?”此句表达孔子对友情的重视,强调友情的重要价值。
3.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篇第二)孔子曰:“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此句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篇第二)孔子曰:“温习旧知识,能从中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此句强调学习的方法,提倡温故知新。
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篇第七)孔子曰:“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就去改正。
”此句强调谦虚好学,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
6.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篇第十二)孔子曰:“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此句提倡仁爱之心,强调关爱他人。
二、全析1. 《论语》以孔子言行为主,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系。
2. 《论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勤学不辍。
3. 《论语》重视友情,强调关爱他人。
4. 《论语》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
5. 《论语》提倡谦虚好学,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
6. 《论语》提倡仁爱之心,强调关爱他人。
三、全翻译1. 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2. 孔子说:“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3.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4.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从中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文言文赏析加翻译
【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风必瓦飞屋鸣。
后人有积薪其中,一日,火忽从穴中出,延烧其屋,屋遂毁,不予易。
撤其垣,折其梁,寻寻忽忽,不已若狂。
既其环堵,遂不能改观,岂非借也?余既为此志,后五年,余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六年,余久卧病,蛰居小屋,盖项脊生轩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风必瓦飞屋鸣。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余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六年,余久卧病,蛰居小屋,盖项脊生轩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风必瓦飞屋鸣。
【赏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居住的项脊轩的破旧景象以及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变迁。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亲情的感慨。
文章开篇,作者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点明地点,接着描绘了项脊轩的破旧景象:“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风必瓦飞屋鸣。
”这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项脊轩的破败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后,作者又回忆起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将项脊轩与家人情感紧密相连。
文章中,作者多次提到“余妻死,室坏不修”,表达了作者对妻子亡故的悲痛和对家庭衰败的无奈。
在病榻上,作者回顾往事,感慨万千。
他写道:“余久卧病,蛰居小屋,盖项脊生轩也。
”这里,作者以“项脊生轩”作为自己的小屋,既是对项脊轩的怀念,也是对家庭情感的寄托。
整篇文章以项脊轩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思念和感慨。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翻译】项脊轩,是以前的南阁楼。
房间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座百年老屋,尘土和泥水渗透,雨水从上面流下,每当有风吹过,必定有瓦片飞落,房屋发出声响。
后来有人在里面堆积柴草,有一天,火突然从缝隙中冒出,蔓延烧毁了房屋,房屋于是被毁坏,没有更换。
拆除墙壁,折断屋梁,翻来覆去,不知疲倦,仿佛疯狂。
文言文带注释带翻译
【原文】
嗟余幼小心志,夙夜忧叹。
怀土之思,夙兴夜寐。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岂无山川之异,独此悲风?
怀人兮,思归。
归去来兮,儿女情长。
【注释】
1. 嗟余:嗟,感叹词;余,我。
2. 幼小心志:年幼时的志向。
3. 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4. 忧叹:忧虑叹息。
5. 怀土之思:怀念故乡的情感。
6.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7. 靡有朝矣:没有早上了。
8. 岂无山川之异:难道没有山川的差别吗?
9. 独此悲风:只有这悲哀的风。
10. 怀人兮,思归:怀念亲人,想要回家。
11. 归去来兮,儿女情长:回家去吧,儿女之情长久。
【翻译】
唉,我年幼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日日夜夜都在忧虑叹息。
怀念故乡的情感,使我早起晚睡。
早起晚睡,没有早上了。
难道没有山川的差别吗?只有这悲哀的风。
怀念亲人,想要回家。
回家去吧,儿女之情长久。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pdf]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
[文言文译注(yì zhù)及赏析pdf]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篇一:[初中文言文译注(yì zhù)及赏析]初中文言文大全加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wēnxí)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2.学而不思那么(nà me)罔;思而不学(bù xué)那么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绩。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
初中文言文十六篇解析
高考语文背诵篇(二)初中文言文十六篇1、《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解读】: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学而时习之”,乃初学之文,为一境;“有朋自远方来”,则成学后事,为二境;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乃求学深造日进所得.以人为本的社会,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和谐发展,《论语》把“知、能、德”作为构建人的和谐发展的三个要素放在开篇,由此可见千古至圣大师教育思想的精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冲破混沌,摆脱蒙昧,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求知为用,要广泛地与志趣高洁的人交流,在实践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能力.但这仅仅是“人”,而不是“才”.要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要修德,这是和谐人的最高层面.“知、能、德”三者具备,才能达到孔子教育思想中树人的标准,才能符合孔子的人才观,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的标准.▪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解读】儒家是中国文化的起源,讲究修身。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面所讲的就是以修身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成就。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原句有几点要注意,“忠”字代表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个“信”字,有两种含义,一是诚信,二是信用,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人处事立世之根本。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读解:▪“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寓意
《论语·子罕篇》曰:“子曰:‘君子之道,费而能终。
仁者,人也。
亲其亲,仁也;敬其亲,仁也。
爱其亲,仁也。
能近取譬,仁也。
能远取法,仁也。
仁者,人也。
亲其亲,仁也;仁者,人也。
敬其亲,仁也;仁者,人也。
爱其亲,仁也;仁者,人也。
能近取譬,仁也;能远取法,仁也。
’”译文:《论语》中,孔子在《子罕篇》说:“君子的行为,虽然繁多,却能持之以恒。
仁,就是人。
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尊敬自己的亲人,这是仁;爱护自己的亲人,这是仁;能够从近处取法,这是仁;能够从远处取法,这是仁。
仁,就是人。
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尊敬自己的亲人,这是仁;爱护自己的亲人,这是仁;能够从近处取法,这是仁;能够从远处取法,这是仁。
”注释:1. 君子之道:指君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 费而能终:繁多而不懈怠,能够坚持到底。
3. 仁者:具有仁德的人。
4. 亲其亲:亲近自己的亲人。
5. 敬其亲:尊敬自己的亲人。
6. 爱其亲:爱护自己的亲人。
7. 能近取譬:能够从近处取法,即从身边的事物中学习。
8. 能远取法:能够从远处取法,即从古代圣贤或他处学习。
寓意:这段话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如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来达到仁的境界。
以下是对这段话寓意的详细解读:1. 仁德是人的本质:仁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的道德基石。
一个人如果不具备仁德,就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价值。
2. 仁德的实践:仁德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孔子提出的亲近、尊敬、爱护亲人,都是从实际行动上体现仁德的具体表现。
3. 仁德的广泛性:仁德不仅体现在对亲人的关爱上,还包括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爱。
能够从近处取法,即从身边的事物中学习,能够从远处取法,即从古代圣贤或他处学习,都体现了仁德的广泛性。
4. 仁德的持之以恒:君子之道虽然繁多,但能够持之以恒。
这说明仁德的实践需要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5. 仁德的教育意义:这段话对于教育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
经典文言文及注释及翻译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1. 子曰:孔子说。
2. 为政:治理国家。
3. 以德:用道德来治理。
4. 譬如:比如。
5. 北辰:北极星,位于天空的北方,常用来比喻最高的地位。
6. 居其所:居于它的位置。
7. 众星共之: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居于自己的位置,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原文】《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注释:1.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
2. 得道:行得正道。
3. 多助:得到许多帮助。
4. 失道:偏离正道。
5. 寡助:少帮助。
6. 至:极点。
7. 亲戚畔之:亲戚都背叛他。
8. 天下顺之:天下的人都顺从他。
【译文】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原文】《庄子·逍遥游》庄子曰:“逍遥游于无穷之境,而无所待。
”注释:1.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
2. 逍遥游:自由自在地游历。
3. 无穷之境:无尽的境界。
4. 无所待:无所依赖,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
【译文】庄子说:“自由自在地在无尽的境界中游历,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六册)第一册一、《论语十则》《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诲女知之乎(“女”通“汝”,读rǔ,你)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一定的时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安乐”)句: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是知也。
[判断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倒装句,宾语前置]不舍昼夜。
[倒装句,状语后置]何有于我哉?[倒装句,宾语前置]常考名句: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韩非(?~前22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有《说难》《孤偾》《五蠹》《显学》等篇。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
通假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用热水焐)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词类活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人)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省略句,省略宾语,即“以(之)为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判断句]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省略句,省略主语,即(疾或病)在肠胃]臣是以无请也 [倒装句,“是以”应是“以是”]常考名句: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三、狼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的第二则。
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读zhǐ,只)词类活用: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用,打洞)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句:投以骨[倒装句,状语后置,省略句,“以骨投(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倒装句,状语后置]场主积薪其中[倒装句,状语后置]一狼洞其中[倒装句,状语后置]常考名句1.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四、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撰。
《乐羊子妻》范晔(398~445),字蔚宗。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当日知其所亡(“亡”同“无”,读wú,没有)词类活用孔子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方)日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羊子尝行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句]孰为汝多知乎[倒装句,谓语后置]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判断句]羊子尝行路[倒装句,名词做状语后置]得遗金一饼[倒装句,定语后置]羊子感其言[被动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省略句,省略主语“我”]常考名句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五、诗五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过故人庄》孟浩然(869~约740),唐代诗人。
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也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字号香山居士。
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杜甫之后,唐代的又一杰出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
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山西村》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通假字茅檐长扫静无苔(“静”通“净”,读jìng,干净)词类活用开轩面场圃(名词用作动词,面对)把酒话桑麻(名词用作动词,说、谈)乱花渐欲迷人眼(动词使动用法,使……迷乱)一水护田将绿绕(形容词用作名词,绿色的农田)两山排闼送青来(形容词用作名词,青翠的山色)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种豆南山下(倒装句,状语后置)茅檐长扫静无苔(被动句“庭院经常被打扫”)常考名句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为学彭端淑彭端淑,字乐斋,清代中叶文学家。
著有《白鹤堂文集》通假字屏弃而不用(“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词类活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句何如[倒装句,宾语前置]贫者语于富者曰[倒装句,状语后置]子何恃而往[倒装句,宾语前置]以告富者[省略句,应为“以”(之)告富者]自败者也[判断句]自力者也[判断句]常考名句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七、木兰诗《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作。
它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互相辉映,两首长篇叙事诗,一北一南,成为我国诗史上两颗璀灿晶莹的明珠,乐府诗中的“双璧”。
这篇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或《木兰歌》。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出门看火伴(“火”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记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句问女何所思[倒装句,宾语前置]可汗问所欲[倒装句,宾语前置]愿为市鞍马[省略句,应为(我)愿为(此)市马鞍]关山度若飞[倒装句,状语后置]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句]不知牧兰是女郎[判断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见义句]常考名句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八、卖油翁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归田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名人轶事的著作。
通假字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词类活用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康肃笑而遣之(使动用法,使……走,打发)句尝射于家圃[倒装句,状语后置]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省略句,省略主语“油”]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省略句,省略主语“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省略句,省略主语“卖油翁”]尝射于家圃[省略句,省略主语“康肃公”]常考名句1.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九、宋定伯捉鬼干宝本文选自《搜神记》卷十六。
《搜神记》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志怪小说,相传是晋干宝所撰。
干宝,字令升,晋新蔡人。
句我是鬼[判断句]何如[倒装句]何以有声[倒装句,宾语前置]恐其变化,唾之[省略句,省略主语“宋定伯”]我新鬼[省略句,省略谓语动词“是”]常考名句1.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
定伯自渡,漕漼作声。
2.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
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
十、诗词五首《观沧海》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一五。
《望岳》杜甫(712~770),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他一生忧国忧民思想的传世佳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历来被称为“诗史”,后人也尊称他为“诗圣”。
今有《杜工部集》传世。
《如梦令》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
她不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光耀史册的女作家。
今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西江月》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词牌名。
通假字争渡(“争”通“怎”,怎么)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面)一览众山小(形容词意动,以……为小)潮平两岸阔(形容词作动词,涨潮;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宽阔)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神奇秀丽的景色)句歌以咏志[倒装句,宾语前置]七八个星天外[倒装句,谓语前置,即“天外七八个星”]行舟绿水前[倒装句,状语后置]乡书何处达[倒装句,宾语前置]常考名句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第二册一、桃花源记陶渊明《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散文代表作。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时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通假字问所从来,具答之(“具”通“俱”,详细地,副词)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复前行(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欲穷其林(形容词用如动词,穷尽)未果,寻病终(名词用如动词,实现)句1.林尽水源[省略句,“林尽(于)水源”]2.见渔人,乃大惊,问从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