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边界层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1.边界层理论概述 (1)1.1 边界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1 边界层理论的提出 (1)1.1边界层理论存在的问题 (2)1.2 边界层理论的发展 (2)2边界层理论的引入 (3)3 边界层基础理论 (4)3.1 边界层理论的概念 (4)3.2 边界层的主要特征 (6)3.3边界层分离 (7)3.4 层流边界层和紊流边界层 (9)3.5 边界层厚度 (10)3.5.1 排挤厚度 (11)3.5.2 动量损失厚度 (11)3.5.2 能量损失厚度 (12)4 边界层理论的应用 (14)4.1 边界层理论在低比转速离心泵叶片设计中的应用 (14)4.2 边界层理论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工程算法中的应用 (14)4.3 基于边界层理论的叶轮的仿真 (15)参考文献 (17)1.边界层理论概述1.1 边界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1.1 边界层理论的提出经典的流体力学是在水利建设、造船、外弹道等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它的中心问题是要阐明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

虽然很早人们就知道,当粘性小的流体(像水、空气等)在运动,特别是速度较高时,粘性直接对阻力的贡献是不大的。

但是,以无粘性假设为基础的经典流体力学,在阐述这个问题时,却得出了与事实不符的“D'Alembert之谜”。

在19世纪末叶,从不连续的运动出发,Kirchhoff,Helmholtz,Rayleigh等人的尝试也都失败了。

经典流体力学在阻力问题上失败的原因,在于忽视了流体的粘性这一重要因素。

诚然,在速度较高、粘性小的情况下,对一般物体来说,粘性阻力仅占一小部分;然而阻力存在的根源却是粘性。

一般,根据来源的不同,阻力可分为两类:粘性阻力和压差阻力。

粘性阻力是由于作用在表面切向的应力而形成的,它的大小取决于粘性系数和表面积;压差阻力是由于物体前后的压差而引起的,它的大小则取决于物体的截面积和压力的损耗。

当理想流体流过物体时,它能沿物体表面滑过(物体是平滑的);这样,压力从前缘驻点的极大值,沿物体表面连续变化,到了尾部驻点便又恢复到原来的数值。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x x 2 x x y x y y 2
y
U y 2 x g ( x)
g ( x)
2 x U
( x, )坐标下流函数
f ( )
f
2U x

2U
x f ( )
( x, y )
坐标下流函数
( x, y)
u y
v
U f f ' 2x
《高等流体力学》
汪志明教授
22/124
§4 半无限大平板层流边界层勃拉修斯解—数值解
用数值的方法直接求解勃拉修斯方程的一些结果

0.0
f
0.0000000
f'
0.000000
f ''
0.469600
0.1
0.2 0.3 0.4 0.5 0.6 0.7
《高等流体力学》
v x
汪志明教授
20/124
§4 半无限大平板层流边界层勃拉修斯方程
x y 0 x y
y0 y u v 0 u V
x
x x y x x y y 2
2
u
y y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稳定、二维层流流动N-S方程
2 x 2 x x x 1 p x y gx x 2 y 2 x y x 2 y 2 y y y 1 p x y gy 2 x 2 x y y y
0.423368
0.410565 0.395984 0.379692 0.361804 0.342487 0.321950
1.8
1.9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边界层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以社会学中的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

由于受到社会中的文化差异的影响,社会的边界层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结构,它是一种身份认同和社会化过程的实质性结构。

其主要内容包括边界层的组成、功能、社会定位和边界层的调整等。

边界层理论主要聚焦于社会层次之间的关系,侧重考察如何管控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实证关系,揭示边界层的特征和机理,也为不同社会层次的社会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框架。

边界层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社会都由不同的社会层次组成,而每一个社会层次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在国家层次,就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分配差异;在社会机构层次,就存在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等。

边界层是社会层次之间连接的桥梁,在不同层次上,边界层有着不同的功能。

首先,边界层能够承载社会分类信息,从而使每个社会层次的身份认同更加清晰,例如在民族层次上,边界层有着民族特征,即民族分类的功能,而在宗教层次上,边界层有着宗教的认同,也就是运用边界层的宗教特征来区分每一个宗教信仰。

其次,当边界层作用于不同社会层次之间时,它还具有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将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交流促进,以此来实现平等和融合。

这种吸引力可以表现为模仿或认可他人的行为,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以此来拓展自身的社会地位,最终可以实现融合或社会化。

最后,边界层理论还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边界层的建设,首先,政策立法应该重视社会层次之间的不平等问题,加强社会层次之间的调整,如政府可以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来实现资源分配的公平,减少社会层次之间的不公平。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文化教育,确保建立一种同理心的文化氛围,减少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文化冲突,从而让边界层的建设更加有效。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需要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动力,而且也需要有效的边界层,只有社会的边界层得到加强和完善,才能有效地联系不同的社会层次,推动社会的发展。

边界层理论给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用于解读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系,进而让边界层更加有效地联结不同的社会层次,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基础。

边界层理论及边界层分离现象

边界层理论及边界层分离现象

边界层理论及边界层分离现象一.边界层理论1. 问题的提出在流体力学中,雷诺数RP惯性力/粘性力,当Re<1时,惯性力<<粘性力,可以略去惯性力项,用N-S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沉降、润滑、渗流等),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但对于工程流动问题,绝大多数的Re很大。

这时就不可以完全略去粘性力,略去粘性力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突出的一例即“达朗倍尔佯谬——在流体中作等速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

”究竟应当怎样才能正确地处理大Re数的流动呢?这个矛盾一直到1904 年,德国流体力学家普朗特提出了著名的边界层理论,即大Re数的流动中,大部分区域的惯性力>>粘性力,但在紧靠固壁的极薄流层中,惯性力琲占性力,这才令人满意地解决了大Re数的流动的阻力问题。

2. 边界层的划分I流动边界层(速度边界层)以平板流动为例,x方向一维稳态流动,在垂直壁面的y方向上,流动可划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区域:(1)y<S (边界层):受壁面影响,法向速度变化急剧,du/dy很大,粘性力大(与惯性同阶),不能忽略。

(2)y>&层外主流层):壁面影响很弱,法向速度基本不变,du/dy〜0所以可忽略粘性力(即忽略法向动量传递)。

可按理想流体处理,Euler方程适用。

这两个区域在边界层的外缘衔接起来,由于层内的流动趋近于外流是渐进的,不是突变的,因此,通常约定:在流动边界层的外缘处(即y= 3处),ux= 0.99u T 3为流动边界层厚度,且3= &x)。

II传热边界层(温度边界层)当流体流经与其温度不相等的固体壁面时,在壁面上形成流动边界层,同时,还会由于传热而形成温度分布,可分成两个区域:(1)y< 8t (传热边界层):受壁面影响,法向温度梯度dt/dy 很大,不可忽略,即不能忽略法向热传导。

(2)y>8t (层外区域):法向温度梯度dt/dy 可忽略法向热传导。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6.95 5 10 1.965 4 0.15 10 3
3
从表12-1中,用内插法,查得

vx ' f ( ) 0.619 U
所以 Vx =0.619U=4.3m/s
(2)按上例条件,求x=3m处的边界层厚度δ
解:
按定义边界层外边界上速度 Vx=99%U
查表12-1,找出 由
v y ~
v 2v 1 y x ~ 1, ~ , 2 x y v y ~ , x 2v y ~ 2 x
v 1 x ~ y
2v 1 x ~ 2 2 y
化简后为
vx vx 2 vx 1 p vx vy x y x y 2 p 0 y v y vx 0 x y
由于f和η 均为无量纲量,且在方程及边界 条件中不显含ν 及U,故所得结果可以一劳永逸 地应用。 表12-1给出问题的数值解,其中
vx f ( ) U
'

是边界层内无量纲的速度分布。
例7.1
本例说明上表12-1的用法。
(1)
欲求边界层内点(x,y)的速度Vx(x,y)
U 可将x及y的值代入 y x 中得出η 值,由
LU 2
Re L
b
总摩擦阻力系数Cf由下式确定:
1.328 Cf 1 2 Re L 2 U bL
L
Rf
(12-21)
为按平板板长计算的雷诺数。算出 式中 Re Re
UL

摩擦阻力系数后,可确定平板层流边界层情况 下的摩擦阻力为:
1 2 R f C f U bL 2
(12-22)
1 p p p ( p dx)d ( p dx)( d ) 0 dx 2 x x p dx 0 dx x

[工学]第十一章边界层理论基础

[工学]第十一章边界层理论基础

δ
ux δ1
动量损失厚度2 边界层内流动通过断 面的质量流量为 ux d y
0
动量流量为
u xu x d y
0

如果这些流量用理 想流体流动速度 U 运 Uu x d y 动,则动量流量为
0
因为有了边界层,使通 过断面的动量流量比理想 流体流动时减少了
把这些动量流量折合成理想 流体流动通过一个厚度 2 的动 量流量,这个厚度就叫做动量 损失厚度。
δ(x)-δ1(x)
O
δ1 (x)
0
x
2 上式左边 u x d y 0
( x)
( x ) 1 ( x )

0
U2dy
上式右边 0 ( x) d x
0
x
U 2
( x)
( x) ux ux ux 2 ( 1 ) d y U ( 1 ) d y U 2 1 ( x) U U U 0 0
板面切应力
1/ 2 0 ( ux / y) y 0 0.332U 2 Rex
3 1/ 2 D b d x 0664 . b ( lU ) 0 平板(l×b)一
l
侧摩擦力
0
摩阻系数
Cf
D 1 U 2 (bl) 2
1.328Rel1 / 2
界面平均位置0.78δ 0.4δ
紊流/势流界面
速度分布 u
紊流
o
x
紊流区与边界层外非紊流区的边界随时间、空间呈不规则变 化(不是指平均流速分布曲线)。 流速分布的分区与圆管紊流类似,在粘性底层速度分布为 u y ,在紊流区可统一使用对数流速分布律,常数与圆管 稍有差别: u 2.54 ln y 556 . y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y 0
h
λ:流体导热系数
t
t y
y 0
∂t/∂y: 贴壁流体层的温度梯度 注意与导热问题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区别
SJTU-OYH
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假设: 流体为连续介质,流动为二维; 流体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 常物性、无内热源; 忽略粘性耗散热;
忽略辐射换热。 四个未知量:u, v, p, t。
x<xc, Re<Rec 层流 x>xc, Re>Rec 湍流
层流底层(粘性底层):紧靠壁面处,粘性力占主导地位,使 粘附于壁的一极薄层仍然会保持层流特征。层流底层内具有最 大的速度梯度。 SJTU-OYH
4-2边界层型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波尔豪森热边界层的概念: 实验发现:流体对流换热时温 度梯度主要存在于近壁面的薄 层,主流区温度梯度几乎为零。
4-2边界层型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波尔豪森热边界层的概念: 与边界层内速度分布一样,热边界 层内的温度分布也与流动形态密切 相关。 层流:温度呈抛物线分布 湍流:温度呈幂函数分布
y y w ,t w ,l
hw,t hw,l
u ' v' + =0 x' y '
u ' u ' p ' 1 2u ' 2u ' u ' +v' =- Eu 2 2 x' y ' x' Re x' y '
欧拉数 雷诺数 普朗特数 贝克莱数 努谢尔数
2 Eu p /( u )
v v v p 2v 2v ( u v ) Fy ( 2 2 ) x y y x y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层流状态时, u 与c 有如下关系 c /u(/D)1/3 Sc1/3 Sc=/D 为施密特数。
c /x 4.64Rex1/2 Scx1/3 有效边界层 在界面处(即 y=0)沿着直线对浓度分布曲线引一切线,此切线与浓度边界层 外流体内部的浓度 cb 的延长线相交,通过交点作一条与界面平行的平面,此平面与界面之 间的区域叫做有效边界层,用c’来表示。在界面处的浓度梯度即为直线的斜率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x ub

由于
Re
ub x
所以 u 4.64
x
Re x
浓度边界层 若扩散组元在流体内部的浓度为 cb,而在板面上的浓度为 c0,则在流体内部和 板面之间存在一个浓度逐渐变化的区域,物质的浓度由界面浓度 c0 变化到流体内部浓度 cb
的 99%时的厚度c,即 c cb 0.01所对应的厚度称为浓度边界层,或称为扩散边界层。 c0 cb

3)重点掌握边界层的定义
强制对流流过平板形成的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
速度边界层 假设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内部速度为 ub,流体与板面交界处速率 ux=0。靠近
板面处, 存在一个速度逐渐降低的区域,定义从 ux 0.99ub 到 ux = 0 的板面之间的区域为
速度边界层,用u 表示。如图 4-1-3 和 4-1-4 所示。其厚度 u 4.64
(
c y
)
y
0
cb cs
' c
瓦格纳(C.
Wagner)定义
' c
为有效边界层
' c
cb cs c
(y ) y=0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内容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内容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内容:
流体流过某一固体壁面时,由于粘性力的作用,在壁面附近会形成边界层.将整个流场分为两个区域.即边界层区和主流区.在边界层区内,不论流体粘性有多小,因为存在很大的速度梯度,故粘性力不可被忽略.流场的速度分布计算需由N-S方程进行计算.而在主流区,不论流体粘性有多大,因为不存在速度梯度,故粘性力可被忽略,流场的速度分布计算需由EuLer方程进行计算.这种想法最初是由普朗特提出的.
意义: 由于边界层的特点,可用量级分析法将N-S方程进行简化。

由其学生布拉修斯对层流绕流平板的流场进行了计算。

通过EuLer方程及伯努利方程计算主流区流场速度及压力分布并同时得到边界层区流场速度边界条件,从而整个流场微分解得以求出。

边界层理论知识点总结

边界层理论知识点总结

边界层理论知识点总结边界层是指在地表和自由大气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动力和能量过程的气体层,其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

边界层的存在对于大气环流、气候、水循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边界层理论是研究边界层的物理过程和结构的学科,在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边界层的结构边界层的结构是指边界层内部的物理特征和过程。

一般来说,边界层的结构可以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

水平结构在地表上,由于地形的不同,边界层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在平坦地区,边界层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分为地表边界层和大气边界层两部分。

地表边界层是指在地表之上0-1000米内的边界层,大气边界层是指在地表之上1000米以上的边界层。

在山地或者海洋等地形复杂的地区,边界层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有时候边界层内部会出现多层结构。

垂直结构边界层内部的垂直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层。

地表边界层(0-100米)是指最近地表的一层,其内部的风速和风向受到地表粗糙度影响较大。

中层边界层(100-1000米)是指地表上方100-1000米的一层,其内部的风速和风向受到大气稳定度影响较大。

大气边界层(1000米以上)是指在1000米以上的一层,其内部的风速和风向受到大气环流影响较大。

边界层的动力过程边界层的动力过程是指边界层内部的气体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湍流、辐射、湍流输送、地转偏向、辐散、螺旋上升等过程。

湍流湍流是边界层内部流体的一种不规则运动状态,其特点是速度、密度和压力都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也存在着不规则的旋转运动。

湍流是边界层内部动能输送和质量输送的重要机制。

辐射辐射是指太阳光的热辐射在地表和大气中的传播和吸收过程。

在白天,地表吸收太阳光,导致地表温度升高,然后通过热传导和对流作用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形成边界层内部的热辐射。

在晚上,地表失去热量,导致地表温度下降,然后通过热传导和对流作用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形成边界层内部的冷辐射。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
* H
Cf w 1 2 u e 2
阻力系数: C D D
L 1 2 1 2 ue L w dx ue L 0 2 2

D ue2
Cf 2
d dx
CD
2 L
边界层的积分分析方法
猜测边界层速度型边界层 的积分分析方法u(y)
求解边界层厚度δ
求解位移厚度,动量厚度, 摩擦系数,阻力系数
(Blow-off)
楔形区域内的点汇流动
ue K x
m 1
f ' ' ' f '2 1 0
f (0) f ' (0) 0, f ' () 1
数值求解
OR
u 2 2 1 2 f ' 3 tanh tanh ue 3 2
1.81 10 5 kg /(m s )
假设特征速度和特征尺寸:
Re 3.38106
u u x y v v x y
u 50m / s, L 1m
边界层的积分分析方法
位移厚度:
动量厚度: 形状因子: 摩擦系数:
u 1 dy 0 ue u u 1 dy 0 u ue e
边界层理论
薄剪切层流动的特点
厚度很薄
强烈剪切 强烈动量,能量交换 (例如,平板边界层,自由混合层,尾迹流动,射
流,管流)
为什么要单独建立边界层方程
低Re
Du 2 Re p u Dt Du 1 2 p u Dt Re
1 2u 2u 2 1, for Re 1 2 Re x y

第十一章-边界层理论

第十一章-边界层理论

3、转捩点(transition point),临界雷诺数 由层流边界层转变为湍流边界层的点( xcr )称为转捩点。
转捩点的雷诺数为临界雷诺数,可表示为Re xcr
特点:临界雷诺数的大小与边界层外流动的压强分布、壁面粗糙性 质、来流的脉动程度有关,脉动强,临界雷诺数小。
U 0xcr v
测量表明实现转捩的下临界局部雷诺数为
2
-------(11-4)
p =0 y
边界条件为
1 2
几点结论:
u x 0 , u y 0 y : ux U 0 y 0:
-------(11-5)
(1)压强沿物体界面外法线方向的梯度,较沿物体界面切线方向的梯度低一个量级。
p 0 y
上式说明边界层内的压强沿物面外法线方向是不变的,并等于边界层外边界上的压强。
(1) 按位移厚度的定义 u y 2 y 2 d (1 - )dy (1 - sin )dy ( y cos )0 0.363 0 0 U 2 2 (2) 按动量厚度的定义
u u y y 2 (1 - )dy sin ( 1 sin )dy 0 U U 2 2

m

0


0
(sin
y y y sin 2 )d( ) 2 2 2
y 2 1 y 1 y 2 2 2 1 (-cos ) ( sin ) ( ) 0.1366 2 0 2 2 4 0 4 2
将上述的量纲一的量代人式(10-1)中的各项中,则得
0 0 0 2 0 2 0 1 p u u u ux x x x 0 0 ux 0 uy 0 02 02 x x 0 Re y y x 0 0 0 2 0 2 0 1 p u u uy u y y y 0 0 ux 0 uy 0 0 02 02 x Re y y y x 0 u 0 u y x 0 0 0 x y

边界层基本介绍

边界层基本介绍

(5) 在边界层内,黏性力与惯性力同一数量级。
(6) 边界层内的流态,也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
一、边界层的概念 1904年,在德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数学家学会上,德 国著名的力学家普朗特第一次提出了边界层的概念。他认 为对于水和空气等黏度很小的流体,在大雷诺数下绕物体 流动时,黏性对流动的影响仅限于紧贴物体壁面的薄层中, 而在这一薄层外黏性影响很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一 薄层称为边界层。普朗特的这一理论,在流体力学的发展 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5-1所示为大雷诺数下黏性流体绕流翼型的二维流动, 根据普朗特边界层理论,把大雷诺数下均匀绕流物体表面 的流场划分为三个区域,即边界层、外部势流和尾涡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同管流一样,边界层内也存在着层 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态,若全部边界层内部都是层流,称为 层流边界层,若在边界层起始部分内是层流,而在其余部分 内是紊流,称为混合边界层,如图5-2所示,在层流变为紊流 之间有一过渡区。在紊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也有一层极薄 的层流底层。判别边界层的层流和紊流的准则数仍为雷诺数, 但雷诺数中的特征尺寸用离前缘点的距离x表示之,特征速度 V 取边界层外边界上的速度 ,即
边界层外边界
II尾部流区域 I边界层 边界层外边界
图1 翼型上的边界层
在边界层和尾涡区内,黏性力作用显著,黏性力和惯性力 有相同的数量级,属于黏性流体的有旋流动区;在边界层和尾 涡区外,流体的运动速度几乎相同,速度梯度很小,边界层外 部的流动不受固体壁面的影响,即使黏度较大的流体,黏性力 也很小,主要是惯性力。所以可将这个区域看作是理想流体势 流区,可以利用前面介绍的势流理论和理想流体伯努里方程来 研究流场的速度分布。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开辟了用理想流体理 论和黏性流体理论联合研究的一条新途径。实际上边界层内、 外区域并没有明显的分界面,一般将壁面流速为零与流速达到 来流速度的99%处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厚度 沿着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增厚,这是由于边界层中流体质点受到 摩擦阻力的作用,沿着流体流动方向速度逐渐减小,因此,只 有离壁面逐渐远些,也就是边界层厚度逐渐大些才能达到来流 速度。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19世纪中,随着航海、水利工程等的迅速发展,流体力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不可压缩粘性流体流动的 水力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它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当时如哈根、泊肃叶、雷诺等用实验研究水和其他 粘性流体在管道和槽渠中流动时的阻力和压强损失问题、得到的有关粘性流体的实验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某些 工程实际问题。但由于水力学在理论指导上的不足,由实验成果得出的经验公式和半经验理论公式有一定的局限 性。于是在19世纪中叶产生了粘性流体运动的理论,1827年,纳维尔在欧拉运动微分方程中加上粘性项,第一个 得到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1846年,斯托克斯严格地导出了这个方程,称为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简称N-S方 程。虽然N-S方程对粘性流体流动问题的研究分析有所帮助,但对这个方程数学上的求解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 1851年,斯托克斯对N-S方程作了某些简化,略去方程中的惯性项,也就是在非常缓慢的流体流动条件下,计算 出球体在流动的粘性流体中所受到的阻力。
边界层方程组
边界层方程组
不可压缩流体在大雷诺数的层流情况下绕过平滑壁面的情况。在此考虑二维定常不可压缩流动。规定沿物体 壁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为y轴。由于边界层厚度δ比物面特征尺寸L小得多,因此对二维的忽略重 力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逐项进行数量级分析,在忽略数量级小的各项后,可近似认为边界层垂直方向的压力不 变,从而得到层流边界层方程组为:
发展
1907年,布拉修斯成功地应用边界层理论计算在流体中运动物体的摩擦阻力。1921年,卡门和波耳豪森提 出了边界层动能积分方程,以计算边界层问题,这个方程经霍尔斯坦-博伦(1940)和瓦茨进行简化和改进,到 现在还被广泛应用。另外边界层动能积分方程和热能积分方程分别由莱本森和弗兰克尔提出。这三个边界层的近 似计算方法使边界层理论在工程界中很快地推广开来。1925年,普朗特提出的混合长度理论和1930年卡门提出的 相似性理论,将边界层理论推广到紊流边界层、射流和物体后的尾迹流中去。从层流向紊流的转捩现象是流体动 力学中的基本现象。早在19世纪末,雷诺就首先对转捩现象进行了研究。1914年,普朗特做了著名的圆球实验, 正确地指出:边界层中的流动可以是层流的,也可以是紊流的,还指出边界层分离的问题,因此计算阻力的问题 是受这种转捩支配的。从层流向紊流的转捩过程的理论研究,是以雷诺的假设为基础的,即承认紊流是由于层流 边界层产生不稳定性的结果。1921年,普朗特开始进行转捩的理论研究,1929年获得成功。当时托尔明从理论上 算出零冲角平板转捩的临界雷诺数,后被别人所进行非常仔细的实验所证实。稳定性理论能够考虑到对转捩有影 响的压强梯度、抽吸、马赫数和传热等许多因素。这个理论已得到很多重要的应用,如设计阻力非常小的层流翼 型。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强制对流流过平板形成的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
速度边界层 假设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内部速度为 ub,流体与板面交界处速率 ux=0。靠近
板面处, 存在一个速度逐渐降低的区域,定义从 ux 0.99ub 到 ux = 0 的板面之间的区域为
速度边界层,用u 表示。如图 4-1-3 和 4-1-4 所示。其厚度 u 4.64
D
或 Shx x/c’
所以
Shx
0.324
Re
1/ x
2
Sc1/3
若平板长为
L,在
x=0
~
L
范围内(kd)x 的平均值(注意到:Sc
D
, Re
ub x
,Shx=
kd x D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整理后得 kd L 0.647Re1/ 2Sc1/3 D
即 Sh = 0.647 Re1/2Sc1/3 当流体流动为湍流时,传质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Sh 0.647 Re0.8 Sc1/3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在界面处的浓度梯度即为直线的斜率wagner定义精选资料欢迎下载速度边界层浓度边界层及有效边界层4重点掌握边界层理论数学模型在界面处液体流速uy假设在浓度边界层内传质是以分子扩散一种方式进行稳态下服从菲克第一定律则垂直于界面方向上的物质流密度即为扩散流密度多相反应动力学基本方程kd叫传质系数

3)重点掌握边界层的定义
x u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
Re
ub x
所以 u 4.64
x
Re x
浓度边界层 若扩散组元在流体内部的浓度为 cb,而在板面上的浓度为 c0,则在流体内部和 板面之间存在一个浓度逐渐变化的区域,物质的浓度由界面浓度 c0 变化到流体内部浓度 cb

边界层理论基础

边界层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数量级分析:
y ~ , x ~ l
边界层的微分方程式
u x U 0 2u x U 0 u x U 0 2u x U 0 ~ , 2 ~ 2 , ~ , 2 ~ 2 y y x l x l u y u x u y u x 与 具有同一个数量级 x y x y
第十三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第一节 边界层的概念 第二节 边界层的微分方程
第三节 边界层厚度、排挤厚度、动量损失厚 度 及能量损失厚度
第四节 边界层的动量方程式 第五节 平板上层流边界层的计算 第六节 平板上紊流边界层的计算 第七节 边界层分离现象及绕流阻力
第二节
边界层的微分方程式
讨论恒定二元流情况,在无限空间中水平放置的平板, 不考虑质量力的作用。这样,对不可压缩液体的纳维-斯托 克斯微分方程式及连续性方程式可写作。
第二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第一节
边界层的概念
第二节 边界层的微分方程
第三节 边界层厚度、排挤厚度、动量损失厚 及能量损失厚度 第四节 边界层的动量方程式
第五节 平板上层流边界层的计算 第六节 平板上紊流边界层的计算 第七节 边界层分离现象及绕流阻力
前 言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讨论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只有在边界条件极简 单的情况下才能求解,有些复杂的问题只能采 用近似解法求解。近似解法一般是根据具体 情况略去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中的一些次要 项来进行求解。
第三节 边界层厚度、排挤厚度、动量损失厚 度及能量损失厚度 3.2 流量损失厚度(排挤厚度)
实际液体流经固体壁面时,由于固体边界对水流的阻滞作 用,使边界层内通过的流量比理想液体情况下在同一范围内所 通过的流量要小。 由于实际液体受固体边界的影响将使在δ 范围的流量与理想液体时相比减小了U0 δ1, δ1叫做流量损失厚 度,也常叫排挤厚度。

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

第八章 边界层理论§8-1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实际流体和理想流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前者具有粘性。

对层流而言,单位面积摩擦力的大小yu d d μτ=,可以看出,对于确定的流体的等温流场,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梯度有关,其比例函数即动力粘度。

速度梯度yu d d 大,粘性力也大,此时的流场称为粘性流场。

若速度梯度yu d d 很小,则粘性力可以忽略,称为非粘性流场。

对于非粘性流场,则可按理想流体来处理。

则N-S 方程可由欧拉方程代替,从而使问题大为简化。

Vlv llV v A yu V l t V lt u m ρρμρρ======2223d d d d 粘性力惯性力当空气、蒸汽,水等小粘度的流体与其它物体作高速相对运动时,一般雷诺数很大。

由vVl ==粘性力惯性力Re ,则在这些流动中,惯性力>>粘性力,所以可略去粘性力。

但在紧靠物体壁面存在一流体薄层,粘性力却与惯性力为同一数量级。

所以,在这一薄层中,两者均不能略去。

这一薄层就叫边界层,或叫速度边界层,由普朗特在1904年发现。

a .流体流过固体壁面,紧贴壁面处速度从零迅速增至主流速度,这一流体薄层,就叫边界层或速度边界层。

b .整个流场分为两部分 层外,=∂∂yu ,粘性忽略,无旋流动。

层内,粘性流,主要速度降在此,有旋流动。

c .由边界层外边界上∞=V u %99,来定义δ,δ为边界层厚度。

d .按流动状态,边界层又分为层流边界层和紊流边界层。

由于在边界层内,流体在物体表面法线方向(即yu ∂∂)速度梯度很大,所以,边界层内的流体具有相当大的旋涡强度;而在层外,由于速度梯度很小。

所以,即使对于粘度很大的流体,粘性力也很小,故可忽略不计,所以可认为,图8-2空气沿平板边界层速度分布外部区域边界层边界层外的流动是无旋的势流。

边界层的基本特征有: (1)1<<Lδ⇒薄层性质,其中L 为物体的长度;沿流方向↑↑→δx 。

第11章边界层理论详解

第11章边界层理论详解

第11章边界层理论(Boundary Layer ~)课堂提问:高尔夫球表面粗糙还是光滑一杆打的远?为什么龙舟的形状是细长体?本章内容:1.边界层基本概念2.边界层基本微分方程3.边界层动量方程4.边界层排挤厚度和动量损失厚度5.平板层流边界层6.平板湍流边界层7.平板混合边界层8. 船体摩擦阻力计算9.曲面边界层分离现象形状阻力10. 绕流物体的阻力11.减少粘性阻力的方法§11-1 边界层的概念N-S方程理论上完备但求解困难。

解决(求解)工程实际问题大多局限于小雷诺数流动问题。

高Re时(量级在106~109的范围),粘性力与惯性力相比是很小的。

1904年,L.Prandtl指出,对于粘性很小的流体(如空气、水),粘性对流动的影响仅限于贴近固体表面的一个薄层内,这一薄层以外,粘性完全可以忽略。

从边界层厚度很小这个前提出发,Prandtl 率先建立了边界层内粘性流体运动的简化方程,开创了近代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边界层理论。

均匀来流绕一薄平板流动,微型批托管测得沿平板垂直方向的速度分布如下图:在固体壁面附近,显著地受到粘性影响的这一薄层。

边界层:均匀来流速度平板上u=0边界层内粘性力不可忽略这一薄层内速度梯度很大yvx∂∂与来流速度相同的量级,U99%边界层外边界U99%外边界上流速达到U99%的边界层名义厚度点到物面的法向距离。

边界层厚度根据速度分布的特点,可将流场分为两个区域:一、边界层二、边界层外部区域边界层外部粘性影响很小,μ可以忽略不计,可认为边界层外部的流动是理想流体无旋势流。

这一薄层内速度梯度很大。

xv y ∂∂边界层内的流动是有旋流动1()2y x x z v v v x y yω∂∂∂=-=-∂∂∂重要推论:(1)边界层内各截面上压力等于同一截面上边界层外边界上的压力:即:P1=P2=PP2PP1x(2)势流的近似计算中,可略去边界层的厚度,解出沿物体表面的流速和压力分布,并认为就是边界层边界上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据此来计算边界层。

第十一章-边界层理论

第十一章-边界层理论
2
-------(11-4)
p =0 y
边界条件为
1 2
几点结论:
u x 0 , u y 0 y : ux U 0 y 0:
-------(11-5)
(1)压强沿物体界面外法线方向的梯度,较沿物体界面切线方向的梯度低一个量级。
p 0 y
上式说明边界层内的压强沿物面外法线方向是不变的,并等于边界层外边界上的压强。
u∞
u∞
δ
形成过程流体Βιβλιοθήκη 经固体表面;Ax0
层流内层
平板上的流动边界层
由于粘性,接触固体表面流体的流速为零

附着在固体表面的流体对相邻流层流动起阻碍作用,使其流
速下降;
对相邻流层的影响,在离开壁的方向上传递,并逐渐减小。
最终影响减小至零,当流速接近或达到主流的流速时,速
度梯度减少至零。
一、边界层的提出 2、流场的求解可分为两个区进行:
将上述的量纲一的量代人式(10-1)中的各项中,则得
0 0 0 2 0 2 0 1 p u u u ux x x x 0 0 ux 0 uy 0 02 02 x x 0 Re y y x 0 0 0 2 0 2 0 1 p u u uy u y y y 0 0 ux 0 uy 0 0 02 02 x Re y y y x 0 u 0 u y x 0 0 0 x y
2 u ,得 u 由 L 2
1 uL L 2 Re 2 ~ O 0 2
0 u0 u y x 0 0 0 x y
0 0 0 2 0 2 0 1 p u u u ux x x x 0 0 ux 0 uy 0 0 02 02 x x Re x y y 0 1 02 1 2 1 1 1 0 1 0 0 0 0 2 0 2 0 1 p u u uy u y y y 0 0 02 ux 0 uy 0 0 02 x y y Re x y 1 0 02 0 1 0 0 0 1 1

边界层基本理论.共58页

边界层基本理论.共58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边界层基本理论.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流边界层 过渡区 紊流边界层
U
粘性底层
xc
影响边界层转捩的因素很多 、 很复杂, 所以层流与紊流的转 影响 边界层转捩的因素很多、 很复杂 , 所以层流与紊流的 转 边界层转捩的因素很多 捩不是在某个断面突然发生的,而是在一个过渡区内完成的。 捩不是在某个断面突然发生的,而是在一个过渡区内完成的。转 捩点主要依靠试验确定。 一般认为转捩临界雷诺数在3× 捩点主要依靠试验确定 。 一般认为转捩临界雷诺数在 ×105 ~ 3×106之间。 × 之间。
边界层中一个断面上的 p 都是相等 来代表。 的,可用其外边界上的 p 来代表。
边界上的 p 又可从边界层外部流动得到,外部流动可看成理 又可从边界层外部流动得到, 想流体的流动, 想流体的流动,根据伯努利方程
U2 + = const ρ 2 p
y
U ux δ(l)
1 ∂p 1 d p dU = = −U ρ ∂x ρ d x dx
ux
y
U ux δ(l)
O
l
x
§6—3 边界层几种厚度的定义
位移厚度δ1 位移厚度δ 因为有了边界层, 因为有了边界层,使通 过断面的流量比理想流体 流动时减少了 δ
0
y
0.99U δ ux
∫ (U − u x ) d y
把这些流量折合成理想 流体流动通过一个厚度δ 流体流动通过一个厚度δ1 的流量, 的流量,这个厚度就叫做 位移厚度。 位移厚度。
U
y
U ux δ(x)
O
x
边界层中的流动也存在两种流态,从前缘起自层流开始, 边界层中的流动也存在两种流态,从前缘起自层流开始,随 x 增加, 边界层越来越厚, 壁面对扰动的稳定作用逐渐减弱, 增加,边界层越来越厚,壁面对扰动的稳定作用逐渐减弱, Ux 直至发生流态的转捩。 直至发生流态的转捩。转捩点 xC 对应的雷诺数 ν C 记为 Re C , 称为转捩临界雷诺数。 称为转捩临界雷诺数。
− ρU 2δ 2 ( x)
动量 积分 方中沿程单位长度 上的动量通量损失等于板面切应力
y δ(x) δ(x)-δ1(x)
O
δ1 (x)
τ0
x
§6—5 平板边界层
一.平板层流边界层 根据平板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只要给出层流边界层内的速 根据平板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 度分布假设 就可推出 δ2 与 δ 的关系以及 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
O
l
x
1 ∂p 1 d p dU = = −U ρ ∂x ρ d x dx
边界层微分方程最终可写成
∂u x ∂u ∂u dU 1 ∂ + uy x = U + [ µ x − ρu ′ u ′y ] x ∂x ∂y d x ρ ∂y ∂y
U是边界层外边 是边界层外边 界上的流速, 界上的流速 , 可 从外部流动解 得 , 对于平板绕 流的情况,U是 常数。 常数。
δ1
根据定义
δ 1 = ∫ (1 −
0
δ
ux U
)d y
y
0.99U 边界层使来流的流线 向外排挤了位移厚度的 距离, 距离,所以位移厚度也 称为排挤厚度。 称为排挤厚度。 δ ux
δ1
动量损失厚度δ2 动量损失厚度δ 边界层内流动通过断 δ 面的质量流量为 ρ ∫ ux d y
0
动量流量为
ρ∫u xu x d y
τ0 dδ2 = dx ρU 2
3 U = µ y =0 2 δ
ux ux 39 δ 2 = ∫ (1 − ) d y = δ 280 U 0 U
13 ρUδ d δ = µ d x 140
U ux
δ
39 d δ 3 U ρU 2 = µ 280 d x 2 δ
1 δ = 4.64 x Re−x / 2
为限制粘性扩散的作用时间, 为限制粘性扩散的作用时间 , 考虑长度为 l 的平板恒定绕 流 。 外界主流中的一个流体质点从平板前缘起顺流运动 x 距 离,受板面粘滞作用影响的时间为 x / U,可见边界层厚度 δ , 增加, 将随 x 增加,估计其量级为 非流线, 非流线 , 是一个区 域范围的 界线。 界线。
简化
∂u x ∂u ∂u 1 ∂p 1 ∂ ux + uy x = − + [ µ x − ρu ′ u ′y ] x ρ ∂x ρ ∂ y ∂x ∂y ∂y ∂p =0 ∂y 边界层微分方程 ∂u ∂u y x + =0 ∂x ∂y
∂p =0 ∂y
p = p(x)
第六章 边界层理论基础
边界层是在实际流体的大雷诺数流动中, 边界层是在实际流体的大雷诺数流动中,紧 贴固壁存在的一个粘性起主导作用的薄流层。 贴固壁存在的一个粘性起主导作用的薄流层。 根据边界层的流动特征建立起来的边界层理论 不仅为处理无分离的大雷诺数流动的粘性影响 提供了手段,而且也给边界层外的理想流体假 提供了手段, 设提供了依据, 设提供了依据,对理论流体力学和实验流体力 学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学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4
3 y/δl 2
紊流边界层
1
层流边界层 0.2 0.4 0.6 0.8 1.0 ux/U , ux /U
0
圆管进口边界层发展至管轴汇合,此后形成充分发展的圆管 圆管进口边界层发展至管轴汇合, 流动。如果在汇合前边界层还没有发生转捩, 流动。如果在汇合前边界层还没有发生转捩,那么圆管流动呈 层流流态,否则为紊流流态。 层流流态,否则为紊流流态。
0
δ
如果这些流量用理 想流体流动速度U运 想流体流动速度 运 δ ρ ∫ Uu x d y 动,则动量流量为
0
因为有了边界层, 因为有了边界层,使通 过断面的动量流量比理想 流体流动时减少了
ρ ∫ u x (U −u x ) d y
0
δ
把这些动量流量折合成理想 流体流动通过一个厚度δ 流体流动通过一个厚度 δ 2 的动 量流量, 量流量 , 这个厚度就叫做动量 损失厚度。 损失厚度。
l
x
边界层厚度方向的特征长度 δ (l ) 比长度方向的特征值 l 是高 一阶的小量。 一阶的小量。 边界层内流动的惯性力项与粘性力项是同阶量项。 边界层内流动的惯性力项与粘性力项是同阶量项。 u y 比 u x 小一个量级。 小一个量级。
∂ ∂x

∂ 小一个量级。 小一个量级。 ∂y
U
y
ux δ(l)
无限长平板突 然起动的例子
理想流体
U
t 时刻
U t=0 突然起动
粘性流体
δ(t) U t 时刻
δ处流速为 处流速为1%U 处流速为
边界层厚度可以看成是壁面对来流的粘滞作用扩散范围的 度量, 定义为壁面起沿法向至流速达到外界主流流速之99 99% 度量 , 定义为壁面起沿法向至流速达到外界主流流速之 99% 的增加而增加, 处 。粘性扩散的范围随 t 和 ν 的增加而增加, 且与 ν t 成比 可见对于大雷诺数流动,边界层是很薄的, 例。可见对于大雷诺数流动,边界层是很薄的,除非有非常长 的作用时间。 的作用时间 。 平板突然起动的例子中 δ = 3.64 ν t , 估算水的 边界层厚度,1秒后为0.4cm,一小时后为0.24m 边界层厚度, 秒后为 ,一小时后为 正因为边界层的厚度比起一般规则物体的曲率半径是很薄 所以在局部观察边界层内的流动时, 的,所以在局部观察边界层内的流动时,物面就好象是平板一 由此可见, 一块平板的外部绕流问题是最重要, 样 。 由此可见 , 一块平板的外部绕流问题是最重要 , 最基本 的。

0
U 2 d y = −∫τ 0 ( x) d x
0
x
y δ(x) δ(x)-δ1(x)
O
δ1 (x)
τ0
x
2 上式左边 ρ ∫ u x d y − ρ 0
δ ( x)
δ ( x ) −δ 1 ( x )

0
U2d y
上式右边 − ∫τ 0 ( x) d x
0
x
− ρU 2
δ ( x)

0
δ ( x) ux ux u (1 − ) d y − ρU 2 ∫ (1 − x ) d y + ρU 2δ 1 ( x) U U U 0
τ0 与 δ 和 U 的关系,于是平板 的关系,
可转化为δ关于x的常微分方程,进而求解。 的常微分方程, 可转化为δ关于 的常微分方程 进而求解。
例子
假设层流边界 层内速度分布
1. y = 0, u x = 0
∂u 3. y = δ , x = 0 ∂y
ux y y y = a + b + c + d U δ δ δ
紊流边界层 U 均匀来流
层流边界层
粘性底层
xc
§6—2 边界层微分方程式
根据边界层的特点,对 N-S方程的各项进行量级分析, 去掉 方程的各项进行量级分析, 根据边界层的特点 , 方程的各项进行量级分析 高阶小量的项,简化为边界层微分方程。 高阶小量的项,简化为边界层微分方程。
U
y
ux δ(l)
O
O
δ1 (x) x
由于是平板绕流,上边界和两断面上的压强都是常数,流体在 由于是平板绕流 上边界和两断面上的压强都是常数, 沿程方向的受力只有板面摩擦力,所以动量方程具体化为: 沿程方向的受力只有板面摩擦力,所以动量方程具体化为:
2 ρ ∫ ux d y − ρ 0
δ ( x)
δ ( x ) −δ1 ( x )
根据定义 δ u u δ 2 = ∫ x (1 − x ) d y U 0 U 显然,δ2<δ1 显然,
§6—4 平板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
对平板绕流的如图区域应用动量方程,进口断面选在平板前缘 对平板绕流的如图区域应用动量方程, 出口断面离前缘距离为x, 处,出口断面离前缘距离为 ,出口断面厚度为当地边界层厚度 δ(x), 进口断面厚度取为出口断面的 , 进口断面厚度取为出口断面的δ(x)-δ1(x), 这样通过进口 , 断面和出口断面的流量是相等的, 断面和出口断面的流量是相等的,必有一条流线可以连接两个 断面的厚度,用它作为区域的上边界。 断面的厚度,用它作为区域的上边界。 y δ(x) δ(x)-δ1(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