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研究院的科研管理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与产业化发展:问题、思路与案例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与产业化发展:问题、思路与案例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与产业化发展:问题、思路与案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研院所在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科研院所在科研管理和产业化转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思路和案例三个方面阐述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与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问题方面,当前我国科研院所在科研管理和产业化转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科研成果转化难度较大,产业化水平不高;二是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和体制创新缺乏,存在重管理、轻研究的问题;三是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合作机制不成熟,双方合作缺乏长期稳定性。

思路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与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其中,一是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和运用;二是创新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建立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机制,实现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三是建立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机制,促进双方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案例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案例。

例如,中科院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合作,共同研究5G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清华大学与比亚迪、中车等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这些成功的合作案例充分表明,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可行的,有助于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和推动产业发展。

总之,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与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
题。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借鉴成功的合作案例,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和推动产业发展。

研究所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立体管理模式

研究所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立体管理模式

研究所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立体管理模式作者:孙智波张铭金来源:《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01期摘要:科技创新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科技创新管理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并总结了科技创新管理的五个基本要素:人才管理、任务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绩效管理,分析了各要素在科技创新中的能动性和相互关联性。

通过用管理效能空间(时间维度、成本维度、质量维度)同时表征五个基本要素,我们建立了立体管理模式框架,并提出用排序模型来“搜索”合理的立体管理模式,用立体观念来汇聚管理要素的能动力量,最终提高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研管理管理能效。

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Innovaon)”的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引入生产体系,以获取潜在的利润[1]。

因此,我们常用的创新可简单理解为“创造和发现新的东西”[2]。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基于此,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组成的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

国家制定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此,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

作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科学院一直是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阵地。

自1998年6月中国科学院率先启动实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科学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创新水平还不够高,创新贡献还不够大等突出问题[3]。

时值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总体目标全面实现的关键时期,研究所理应把握历史契机,结合个体发展要求,探索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模式,为提高研究所创新能力,实现研究所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作出贡献。

研究院所内部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比较研究

研究院所内部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比较研究

研究院所内部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比较研究1.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我省目前研究的现状,选题意义和价值;(1)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现状我国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在上世纪80年代前,基本采用前苏联计划经济下的科研管理模式。

国家的各级政府都设有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的划拨使用、成果鉴定等完全由政府统一计划管理。

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部门为科研处,而基本的研究单位为科研课题组。

科研课题组由一两名业务骨干和相关人士组成,科研课题组内一般实行课题负责人制。

科研课题组每年向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申报科研项目,经本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后,报到上一级管理部门提出课题申请,最后经有关决策部门批准后正式立项启动。

科研院所对科研项目实行宏观管理,具体实施由科研课题组负责完成。

项目完成后,由课题负责人经所在单位向上级提出结题或验收申请报告。

成果鉴定一般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和上级共同组织。

由于科研课题组的科研管理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必然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弊端。

在开始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上,往往缺乏公正的程序及严格的审查,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则力度不够,最后项目的成果鉴定又存在走过场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研体制有较大变化,逐步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发展。

各院校在课题的立项、分配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改革,有的还在管理中全面引入ISO9000认证。

但总体上讲,在科研课题管理方面仍未摆脱过于粗放的局面。

对于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于科技项目、电力项目、建筑项目等方面,相关的研究涉及教育方面的真是少之又少。

(2)国际相关研究现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均很重视对科研活动的管理工作,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许多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来规范科研活动的管理。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韩国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已经在科研项目管理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这些管理实践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管理学者们从事研究提供了范例和素材。

“放管服”背景下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放管服”背景下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放管服”背景下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孙娜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摘要:近年来,中科院高度重视落实“放管服”改革。

在落实“放管服”改革实践中,科研经费管理逐渐暴露出专业人才缺乏、共享机制缺失与放管结合不当等问题,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并结合H 研究所具体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加强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执行力度、科研信息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和内控建设三个针对性的对策,以推动科研院所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财务助理;科研信息化;制度和内控建设一、研究背景“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自2015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放管服”改革的概念,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局面,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既需要勇气,也考验智慧。

随着越来越多的权力和责任下放到科研人员,一些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难点、堵点会逐渐暴露出来。

本文通过分析在“放管服”背景下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结合H 研究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期能够使科研人员真正、持续享受到“放管服”的改革红利,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为我国成为科技强国助力。

二、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科研经费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推行旨在让科研人员潜心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创新财务方式,进一步加强科研业务与经费管理,促进科研院所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

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首先,一些科研团队对科研财务助理重视程度不够,未聘任专职或兼职的科研财务助理,科研人员谁有空谁负责,由学生代理;一些科研团队虽聘任了科研财务助理,但他们的职责主要是负责课题组的报销,并没有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全过程专业化服务。

其次,科研财务助理和管理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的对接不畅,不能得到业务上的专业化培训,不能及时了解国家最新财经政策、科研经费管理最新政策。

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有效模式

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有效模式

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有效模式一、教研与科研一体化、校本化的管理策略1.从时间安排角度考虑,“长短交叉,灵活多样”。

备课组一般人员少,同是一个年级、一个年段,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宜小,研究时间宜短,研究重在平时,追求快速见效,这种研究可以是短暂的5~10分钟,也可以是一节课,可以利用课间,也可以利用集体空课时间,这种短时或即时性研究灵活方便,只要解决实际问题即可。

教研组与课题组研究则需要深入一些,时间上稍长,至少一节课,甚至两节课或半天功夫,这样方可有所成效,这种研究视点上要站得“高”一点,应该是植根于实践的理性的思考;这种研究程度上要追求“深”一点,应该是真正能够解决教学中疑难杂症的研究;这种研究进程上要“稳”一点,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滚动式向前推进,甚至是“曲折迂回”“欲进先退”式的研究。

我们学校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在时间安排上实行单周备课组活动,追求“短平快”,双周教研组、一月课题组活动,追求“高深稳”,推行“长短交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时间上统筹兼顾,不追求形式,重在取得一定的实效。

2.从研究选题角度考虑,“量力而行,大小适宜”。

课题研究的选题基本要求是选题必须正确,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以及科学研究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甚至具有独创性。

为此,我们倡导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选题“宜小不宜大”,“宁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这种研究花时少、周期短,更切合自身实际,对教师个人成长促进较大。

当然,选题偏小则太狭窄,没有意义,这里也要把握一个度。

一般地说,这种独立研究对于骨干教师比较合适,只有具有一定能力和实力的骨干,才能出经验、出成效,普通教师可以参与团队式研究,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研究的智慧和力量总是大于个人,学校主课题或重点课题研究的范围大而广,单靠个人微薄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倡导团队式协作研究。

“量力而行,大小适宜”是教师或团队选题的一条基本原则。

总体上讲,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在宏观视角下进行微观研究,以小见大,积少成多,不断累积,厚积薄发,是校本课题研究的发展走向。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分析及建议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分析及建议

·125 ·优秀奖一、引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要求,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1]。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科研院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行改革创新,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长效机制,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是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

二、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现状(一)科研管理定位偏差目前,行业内外对科研管理与科研活动的认识不到位,甚至科研院所内部人员对科研管理部门的定位都不作者简介:徐静,女,生于1985年,汉族,新疆昌吉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金属材料,科研管理。

准确。

大多人认为科研成果是由科研人员创造并提供,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提供帮助,并且认为其工作技术含量较低。

而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工作在科研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把科研活动成果比作珍珠,那么科研管理工作就是串珍珠的绳,将一颗颗珍珠串起来,成为一条美丽的项链,可见,科研管理工作与科研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任何一方,都很难创造出更高的价值[3]。

(二)科研活动工作误区现在很多科研人员从事的科研活动缺乏创新性,在申请项目时,生搬硬套地阐述研究意义与创新性;在实施项目中,手忙脚乱地应付各种检查;在项目结题时,东拼西凑研究内容,以求完成结题。

这有悖于科学研究的初衷,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应是解决行业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科学研究过程中,应该紧密围绕研究目标,全面系统地进行科学探索,该过程应该以解决科学问题为中心,而不仅仅是完成合同书中的论文专利等成果指标。

项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分析及建议徐静(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金属强韧化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650)摘 要: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院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研究院所应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

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模式和机制探索

地方现代科研院所的模式和机制探索

高 校 、科 研 院所 、地 方 政 府 为 运 行
主 体 的 现 代 科 研 院 所 ,利 用 高 校 科
部 的 任 命 与 管 理 者 发 挥 作 用 ,力 求 研 、 科 研 院 所 应 用 研 究 、地 方 各 类 2 政 府 主导 的现 代 科研 院 所功 克 服 共 性 关 键 性 技 术 研 发 和 产 业 化
目前 我 国 创 新 体 系 中 尚缺 乏 这 种 有
效 的 组 织 形 发 和 供 给 。 因此 需 要 建 立
院 、 厦 门产 业 技 术 研 究 院 和 上 海 产 业 技术 研 究 院等 。
究 院 。 由此 可 见 ,政 府 在 其 中作 为 政 策 的 制 定 者 、 资 金 的 投 入 者 和 干
的 各 功 能 主 体 发 挥 的作 用 不尽 相 同 , 应 该 根 据 各 地 的具 体 情 况 ,创 新 其 在 地 方 现 代科 研 院所 中的 特 色 定位 。
术 和 关 键 技 术 研 发 ,是 促 进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和 加 快 传 统 产 业 升 级 的 一 种 有 效途径 。产业 技术研 究院 ( 含 工 业 技 术 研 究 院等 ) 即是 以 产 业 共 性 技 术 和 关 键 技 术 为 研 究 对 象 , 以 推 进 先 进 技 术 的产 业 化 和 提 升 产 业 结 构 层 级 为 目标 的 现 代 研 发 机 构 。它 是 产学研 用合作 开展共性 、关键性
2 . 1地 方 政 府
顾 名 思 义 ,政 府 主 导 的 现 代 科 研 院 所 是 地 方 政 府 根 据 区域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从 战 略 角 度进 行顶 层 设 计 、 并通 过政府 的科技 教育或工 业经济 或 国 资 管 理 等 部 门 , 组 织 建 设 并 主 管 的共性关 键技术 和公益性 技术研

浅议科研院所试点科研经费“包干制”的改革探索

浅议科研院所试点科研经费“包干制”的改革探索

JINGGUANYUANDI35浅议科研院所试点科研经费包干制的改革探索蒋晓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摘要:现阶段,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探索和试点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成了迫在眉睫的要务。

2019年《政府报告》中谈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出要全面提升科技能力。

科研经费包干制作为经费管理体系创新举措的试点,不仅是对原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的松绑,更体现了对科研规律的尊重。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包干制;科研人员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给科研松绑,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政策陆续推出。

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包干制的试点政策对科研院所有着深远积极的意义。

一、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政策推出的情况1.中央财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2019年12月6号,国家基金委、科技部、财政部相应出台《关于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试点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的通知》,自2019年起批准资助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实行项目负责人承诺制,项目资助为间接与直接费用强度之和。

项目结题时,根据经费实际支出编制决算,经依托单位科研和财务部门审核后,报上级部门审批。

2.地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2020年9月2日,上海市财政局和上海市科委出台了《关于开展2020年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在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单位中,选择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科研包干制改革试点,自2019年起获批的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包干制项目,其项目经费不区分直接和间接费用。

各科目开支不设比例限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可自主调整全部科目经费支出。

项目支出内容和标准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规定,其他项目管理工作仍按照《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

独立学院系级科研管理的发展与探索——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为例

独立学院系级科研管理的发展与探索——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为例
管理人员的评价制度 ,开展 以学期为单位 的业务评 价工作 , 让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培训 , 进行 自我提升 ,
2 . 团队化管理概念缺失
系级科研管理多半以教师兼职管理为主。因为
系级科研 的体量相对较小 ,导致并没有专人负责管 并拓宽 自身眼界 , 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最后 , 加强 理工作 。同时负责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和承担科研


引言
位的管理体制制约着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合作与交 流, 虽然很多独立学 院成立 了专 门的科研管理机构 ,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质是一种科研成果产生 的过程 。高校作为高层次、 高素质人才 的聚集地 , 承
但是各项管理机制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停留在各 自学
科内 , 缺乏有效地跨学科整合与交流。 存在管理模式
意义。
了完成任务 , 为了达标 , 为 了个人晋升等 因素 , 违背 了科学研究具有研究周期长 ,需要长时间潜心钻研 才能产 出高水平 高质量成果的规律 , 造 就了浮躁的 科研作风 。 这种评价方式无形 中迫使研究者产生浮 躁心态 , 为科研而科研 , 造 成研究成果质量不高 、 低 水平重复研究现象突出。 注重研究结果而忽视研究
立项报销 、 结项等具体事务上。 这对于系级开展科研 通和联系。 其次 , 针对系级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 工作是一个 巨大的阻力 ,造成了对系级科研管理工 制定相应制度 ,如科研审批制度 、流程管理相应制 作 的不重视和本身公信力缺失等现状 。
度、 科研工作人员评价制度等。再次 , 完善对于科研
担着大量的科研工作 。 近年来 , 随着独立学院的逐步
发展 , 高校科研在独立学院中的比重 日趋增加。 在系 级单位承担的科研项 目逐渐增多的基础上 ,系级 的 科研管理需要具备规范化 、 系统化 、 制度化的工作特

企业研究院管理模式创新及优化研究

企业研究院管理模式创新及优化研究

企业研究院管理模式创新及优化研究引言随着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竞争,企业的研究院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针对企业研究院这个重要的组织,如何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会围绕企业研究院,从管理模式创新、优化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企业研究院管理模式创新企业研究院是企业最为核心的创新机构之一,其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一下企业研究院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

1. 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当前,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核心驱动力,而研究院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心,必须创新其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应该通过引进、整合、创新等多种方式,探索出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

2. 人才管理模式创新人才是企业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但人才管理却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问题。

研究院作为企业的技术中心,必须建立和完善人才梯队的管理模式,创新人才管理的思路和方式,以提高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3. 创新创业管理模式创新创新创业是研究院的经营核心,对于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研究院必须创新创业管理模式。

通过多方面的整合和创新,构建适合企业的创新创业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研究院的创新优势。

4. 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在项目管理中,需要考虑到成本、效率、质量等因素,确保项目能够快速的实现并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

针对这一点,研究院必须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模式,确保项目的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5. 制度机制创新制度是企业的纽带,具有重大的决策作用。

针对研究院的发展管理,需要完善制度机制的建立,强调制度管理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提高研究院的制度效率。

二、企业研究院管理模式优化仅仅创新管理模式是不够的,优化管理模式同样重要。

通过对企业研究院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促进企业整体的发展,下面介绍一下企业研究院管理模式的优化方向。

1. 以市场为导向研究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直接面向产品的需求来开展科研工作,加速技术成果的落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

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斌俞小莉来源:《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02期摘要:独立研究院是高校科研管理组织体制的一种新的模式,文章在分析了这种新的模式在其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常规思维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政策,加强研究院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存在问题对策独立研究院是普通高校科研管理组织体制的一种新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以课题项目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为基地的科研实体,以学科为核心的科研平台为主的高校科研组织管理形式。

作为一种新兴的科研管理体制在科研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探讨目前,独立研究院作为一种新的科研管理体制,由于创办历史短,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在科研管理中存在着机构不健全等问题,现对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一)不匹配的科研管理机制由于独立研究院的独特性,传统的高校科研队伍建设机制、科研竞争机制等已经无法满足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的需求,从而直接影响了独立研究院科研水平的提高。

科研队伍是科研工作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发展动力。

独立研究院作为一种新兴的科研管理体系,各个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投入保障、竞争机制等均不健全,无法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认可,使得科研人才的引进等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加剧了优秀科研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了科研队伍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不完善的科研管理职能独立研究院基本上还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

无法满足进行科技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传递,对科研人员申报的课题进行认真的审查、咨询和论证,主动进行顶层设计等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的诸多需求。

(三)科研管理队伍管理经验欠缺科研管理工作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还必须了解一定的科研背景。

由于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工作所具有的独特要求,加之科研管理人员平时的工作任务繁重,很少有参观、学习调研及进修机会。

探索科研项目管理新模式

探索科研项目管理新模式

探索科研项目管理新模式摘要:整体来看,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维护科研工作更好开展,但从具体工作中可以看出,科研项目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构建新的管理理念、应用合适的软件管理、注重团队建设、强化科研水平、健全成本核算体系五方面,论述了科研项目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科研项目;软件管理;质量意识前言:长期以来,我国科研机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形势并不熟悉,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市场经济转变。

一般来说,科研管理以职能式管理结构应用为主,管理者各自为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展示出较强应变能力。

所以说,急需构建科研管理新模式。

1.科研项目管理概述1.1科研项目管理定义在实际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开展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依托专家管理模式以及项目负责人制度等等,这其中还会涉及到过程管理。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效果,科研管理模式的树立显得极为重要。

截止到目前,很多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使用通用型项目管理过程,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结构包括以下内容,即项目启动、项目执行、项目收尾等等,该项管理流程可以应用于科研项目的整个周期,同时也适用于某个特殊阶段。

所谓项目管理,主要是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展示出来,借助于协调和服务工作的开展,才能将具体服务矛盾解决。

整个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代表着策划、协调和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1.2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特殊性1.2.1科研进度科研进度是整个科研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数情况下,产品在研究过程中,均会涉及到相应的标准研究周期,此时,研究人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来确保新物品研究成功,并与人们的使用需求点相符。

任何一个科研项目的研发周期均具备确定性特点,在实际工作之中,研究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精确把握。

不仅如此,人们可以在限定的周期内,对各个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明确,还要做好研究进度的统计和检查,看各个科研人员是否可以跟上主体研究进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完成。

探索科研管理新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探索科研管理新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针对目前学校三地五校区的管理现状,进行多校区管理模式探讨,创建人尽其才的管理结构与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成为学校调整合并过程中遇到的新课题。
一、科研管理模式探索
在学校科研管理的总体上采取上统下分、大统小分、外统内分的模式。具体地说,全校性科研事务统,校区性科研事务分;全校性科研管理人员统,校区内科研部门管理人员分;立项、结项、评选、考核原则标准要求统,具体地点、程序、操作分;科研课题资助经费标准、额度、使用要求统,经费具体管理流程、方法、手段分;对外、涉外科研的总体事务统,涉外事务的具体操作分。探索、创建多校区统分结合科研管理模式,有利于各校区的科研管理指令、信息及事务的处理,避免在学校与各校区之间徒劳往返,而且能在本校区最大限度的快速反应,管理起来更能符合本校区实际,得心应手,同样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运行效率,促进了管理效益的提高。
“管理即服务”,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要求管理者重新定位,变管理者为教学、科研研究者、参与者、帮助者、引领者。管理者应深入院系、研究所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即使达不到专业水平,也应该知道你所管理的教师在搞什么东西?)在参与实践过程中观察发现教师教学、研究行为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引导、纠正。不管是科研管理、教学管理还是其他行政管理工作都应深入一线,参与进去,进行沟通,做到相互了解,不至于专业上说外行话,让别人也知道你在干什么,你想干什么?帮助和鼓励教师根据所在学校的环境与条件,在平等、互助、协作的管理运行体系中,管理者与教师手拉手,心连心,人人都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科技管理的主体应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管理型人才,他们不仅熟知业务,更善于协调管理。合理地整合配置科技管理队伍是科技管理上水平、出成效的关键条件。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聘用机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聚集、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对创建一流高校而言,科技管理队伍结构应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以35岁或40岁以下为主体;多种专业组合兼顾管理专业,同时考虑性别比例;根据综合能力量才定位,明确职责,履行权利和义务。

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谢谢观看
总之,基于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开放 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验 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基地。然而,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 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的声誉。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显得尤为 重要。
3、加强培训。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师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和技能水平。
四、成效评估
经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安全事故减少。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2、实验室秩序改善。实验室的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设备管理更加规范,实 验室环境更加整洁美观。
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目录
01 一、实验室管理模式 背景及重要性
02 二、研究现状
03 三、优缺点分析
04 四、创新探索
05 五、总结回顾
06 参考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实验室 管理模式,作为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也随之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简 要介绍实验室管理模式的背景和重要性,阐述当前研究现状,分析优缺点,并 提出创新探索,以期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优化提供参考。
3、人员素质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 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总之,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学校声誉的重 要举措。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意识培养、规范设备管理等方面的 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师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教 学和科研活动。

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的探索

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的探索
现在:
1 . 科研 院所在 学科建 设 、 管理体 制上 受到 了 一定制 约。 科 研
院 所 受 自身 的 职 能 和 定 位 的 限 制 , 研 究 生 教 育必 须 服 务 于 本 单 位 科 研工 作 的 全 局 。 社 会 需 求 逐 渐 减 少 的传 统 优 势 学 科 在 科 研 机 构 中所 占 比例 偏 大 , 而 市 场 急 需 的 应 用 性 专业 的 研 究 生 培 养 能 力 不 足, 一 些 代 表 国际 新 科 技 发 展 方 向的 交 叉 学 科 、 综 合 学 科 的发 展 较慢。 同时, 与 高校相 比, 缺 乏一 支专 职 的 教 育 管 理 队 伍 和 健 全 的规章制度 , 研 究 生 的 课 程 体 系不 完 善 , 缺 少 研 究 生 培 养 所 必 须
的 人 文 社 会 科学 氛 围的 熏 陶 。
设“ 特 种 动 力 武 器 系统 研 究 中 、 , , 。 该 中心 为 研 究 所 和 高 校 “ 产、 学、 研” 结合 的技术合作机 构, 旨在 依 托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航 天 学 院 雄 厚 的人 才 力 量 优势 和 在 导 弹 与 航 天 领 域 突 出的 技 术 实 力 , 搭 建 以创 新 研 究 、 合作开发 、 型号保障 、 人 才 培 养为 主 的 学 术 交 流 平 台。 通 过 项 目合 作 、 联合成立课题组、 设立研究基金、 人才 资源 共
将 学 科 与 科 学技 术 发 展 的 前 沿 和 特 点 紧密 结 合 , 2 . 科研 院所研 究生学科设 置范 围偏 窄, 与国际上先进 的研 究 享 等 多 种 方 式 , 生培 养模 式存 在差距 。 随 着研究生 教育改革以及 国际化的发 展 提 高 研 究 生 的 交 流 与 合 作 能 力 , 并 将 研究 生专 业 学 习与 课 题 实 践 趋 势, 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向 着 多元 化 的 发 展 方 向 转 变 。 美 国 的研 究 生 院制 度 , 改 变 了学 院 单一 和 分 散 培 养 的 管 理 模 式 , 设 立 了集 研

科研院所“一院两制”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科研院所“一院两制”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原有构 架 ,科研 部分 保持其 独 立性 ,将 科研 院所
2 “ 院两 制 ”管理模式 的实践探索 一
所谓 “ 院两制 ”的管 理模式 ,就 是在 福建 一
内 的部 门 ( 如科 室或 成果转 化 中心 、中试 车 间等具
备产业 化 独立运 作 能力 的部分 ) 转化 为 经济 实体 , 实行 紧密 式管理 ,适 当放权 ,使科 研 院所 成为 事
2 2开 发型 管理机 制 . 开 发型 管理机 制是 指 以追求 经济 效益 为 目的 的开 发经营 性活动 为主 ,将 技术 成果 直接 推 向市 场 ,走 自主 经营 , 自负盈亏 , 自我发 展 , 自我 约 束 的企 业化 管理道 路 。福建 机械 院按 照研 究 院所 与企 业 ( 或经济 实体 )的关 系 ,放权 程度 分 作两 种情 况 ,一是 “ 内转 型 ”— — 即不 改变 科研 院所
种情况一是内转型即不改变科研院所2一院两制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原有构架科研部分保持其独立性将科研院所所谓一院两制的管理模式就是在福建内的部门如科室或成果转化中心中试车间等具机械院内部以国家需求相关的社会公益性科学备产业化独立运作能力的部分转化为经济实体研究业务工作与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开发经实行紧密式管理适当放权使科研院所成为事83维普资讯机电技术2008年第3期综述与专论业单位与经济实体联为一体的混合经济体
事业 发展 基金提 供 ; 是培养 高 素质 的科研 人 员 。 二 单位 挑选 基 础理 论 比较 扎实 、 工作成 绩 突 出者 送
到 大学 攻读 硕 士或 博 士学位 ,造 就 学术 带 头人 ;
三 是在 仪器 设 备购 置方 面给 予倾 斜 。如 对 农 机科 研 ,由院拨 专 项经 费进 行基 础 设施 建 设 ,并 且每 年 还拨 给 一定 经费 资助 农机 研 究所 购 置仪 器 设备 及 改进试 验手 段 。

“放管服”背景下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

“放管服”背景下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

“放管服”背景下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宁太东陈建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科学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体量不断增加,然而困扰科研院所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及“放管服”改革的要求,通过梳理X 研究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即科研经费管理的“3+1”模式,进而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提高科研绩效产出。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管理模式探索近年来科研资金连续上涨,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支出达到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占我国GDP 的2.44%,再次刷新国内纪录,目前已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活力,促进了科技事业发展,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

2021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科研领域“放管服”力度进一步加大。

科研院所在获得较多的科研经费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断的建章立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放管服”的各项政策,加强科研经费的过程管理。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上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只重视科研产出,科研经费监督制度不完善,有的甚至出现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现象。

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2016年以来,科研领域“放管服”力度逐步加大,为落实好“放管服”的各项政策,X 研究所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由于各种原因,X 研究所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研究院的科研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独立研究院是高校高校管理组织体制的一种新的模式。

文章再分析了高校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局限行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科研管理理念、柔性建制,完善科研队伍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等新的科研管理模式。

[关键词]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柔性模式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就应该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科技更好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应切实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将人才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签于此,许多研究型高校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期望构建一个能整合学校各种科研资源,进行多学科教育和跨学科研究的机构,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独立研究院。

独立研究院,具有独立机构建制,它是在理事会领导下具有明确管理权限的科研组织和管理实体,在校内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纵向的经费预算,是涵盖了科研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产学研共同体①。

由于这种独立研究院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创办的时间短,无论职能定位还是管理体制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制约了它在知识和科技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
挥更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如何建立一种与独立研究院功能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已是当前迫切的任务。

本文主要探索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独立研究院的科研管理模式。

一、高校传统科研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所谓科研管理,其职责在于创造浓厚的科研气氛,优化科研内外环境,有效配置内外部科研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人员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出优秀的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独立研究院往往承担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研究,为政策决策提供咨询、参考,成果侧重于实用性,而高校科研管理现有科研管理方法往往有这种活那种的局限性。

如常用的行政管理法,主要表现在指标的设置,管理条例、办法的制定,监督实施②,往往对各个单位设定项目申报的名额;在经费的额度、成果的奖励上,也是靠行政手段来实现。

在具体管理时,统一设定了一些学术刊物,只有在这些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才算科研业绩,反之,则不计算在内。

而独立研究院不少研究成果,作为咨询决策报告送呈各级政府、各级领导,无法公开发表,这样单一的行政管理法就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了。

高校现行的常见科研管理方法还有数学管理法,即运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技巧,对高校科研的对象进行量的分析、描述、推导和计算,从而能以数学形式表达事物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是理论思维和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的一种重要形式
③。

这种科研管理方式可以减少科研管理中的人为色彩,使结果接近公正,而且便于管理者操作。

但是此种方式较为机械,只能从量化指标进行考评,不能充分考察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用,尤其不能适应独立研究院协同创新的科研要求。

另外,高校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诸如人本管理法、专家管理法、经济管理法等,都存在着不适应独立研究院的职能的问题,亟需探索一种新的模式。

二、柔性科研管理模式初探
独立研究院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既有纵向与上级职能部门联系,又有横向与其职能部门联系的组织结构④。

它对学科系统与项目系统进行结合,纵向为学科导向,以实体性组织结构为主,由首席教授实施管理;横向为项目导向,采用虚实结合的组织模式,由项目领导者实施管理。

这样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要创新科研管理路径,探索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

首先,就是要创新科研管理理念,变传统意义上的上情下达,纯粹管理的行政部门为一个主动参与项目竞争、项目追踪的全面服务型管理部门。

以往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承担着科研项目前期申报、中期管理、验收结题、成果报奖等工作,事务性较强,而独立研究院对接的是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是科研创新、科技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科研管理部门要充当起研究院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积极引导科学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将科研管理工作向科研项目形成的源头延伸;积极引导科研成果向社会推广与转化,向成果推广的尾端延伸,从而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力量为社会服务。

其次,要柔性建制,完善科研队伍体系,实现科学研究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独立研究院应根据自身建设的目标、规划和任务,进行规模控制、岗位设置,在人才构建方式上打破传统模式,形成了梯队合理、时有互补的创新队伍。

要组建一支在高层次人才带领下的专职研究队伍。

此支队伍由在各自学科领域取得成就的研究人员为核心,集聚经过专业训练的年轻教师,在用人方式上,改变以往单一的人事编制,因人制宜,通过全职聘用、与其他学院系联合聘用及项目流动聘用等多种灵活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还可以组建相对固定的独立研究院兼职研究团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学术层面加强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形成学科资源共用、共管的良好环境。

”⑤另外,可以根据学科需要,聘请国内不同领域,高水平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兼职教授或研究员,分享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学术成果,进而提升研究团队的整体竞争实力,拓展研究团体成员的视野与思维。

最后,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的考核机制只能从有限的几个量化指标进行测算,不能细分学科的差异,细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别,从而出现只重论文、成果的数量而轻视质量,重当前利益而轻长远效益,重个人成果而轻团队成果的不
良倾向。

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在具体绩效考核时,凡是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时,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可以采用双负责人制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高端人才。

日常考核学科带头人时,应要注重考察整个团队研究业绩和发展前景,考察其核心作用的发挥;对于其他成员的考核,则应注重其对团队整体业绩的贡献大小,可以通过担任子课题负责人、经费授权至个人等形式给予体现。

在成果形式上,除了传统的学术论文、著述外,针对独立研究院应用性强的特点,应侧重考察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把得到地方领导批示的调研报告、规划项目等同于核心以上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考核时予以体现,这样激发基础研究领域现有骨干力量投身应用学科研究,充实研究队伍。

独立研究院可以通过上述的方法,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造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生力军,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注释]
①张平,张雷.大学研究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4
②③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p152-156
④邹晓东,黄争舸,陈劲.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学科组织创新,科学学研究[j],2004.4
⑤栾井.有关学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三个问题.中国高等教育[j],2003.6
[参考文献]
[1]张平,张雷.大学研究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4
[2]邹晓东,黄争舸,陈劲.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学科组织创新,科学学研究[j],2004.4
[3]栾井.有关学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三个问题.中国高等教育[j],2003.6
[4]徐斌,俞小莉.独立研究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学与管理[j],2008.2
[5]骆小春等.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路径分析,教育探索[j],2009.11
[6]马桂林,顾良飞.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清华大学教学研究[j],2001.4
[7]王小佳.以创新发展建设综合性大学,中国高教研究[j],2007.6
[8]黄红富.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交叉学科建设
与发展,江苏高教[j],2001.5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西部研究院浙江杭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