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探讨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福祉为宗旨的机构。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介绍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
一、组织结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通常由理事会、执行委员会、领导班子和科研团队等部分组成。
理事会是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机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执行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包括具体的项目管理和资源调配;领导班子则是机构的领导核心,负责机构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开展;科研团队则是机构的科研骨干力量,负责具体的科研项目实施和成果输出。
这样的组织结构既有利于科研机构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又有利于科研机构的发展和稳定。
二、人力资源管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复杂。
在人员招聘方面,科研机构通常需要面向全球范围内招聘研究人员,包括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以确保科研项目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在人员培训方面,科研机构通常需要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培训机会,以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和科研项目的质量;在人员激励方面,科研机构通常需要给予科研人员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和科研成果回报,以激励科研人员投入到科研项目中。
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利于科研机构的人才引进和留住,也有利于科研机构的创新和发展。
三、财务管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相对特殊。
在财务运作方面,科研机构通常需要争取来自国家、地方政府和国际组织的科研经费支持和项目拨款,以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研成果的顺利输出;在财务使用方面,科研机构通常需要对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和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在财务公开方面,科研机构通常需要将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向社会公开,以确保科研经费的公平合理使用和科研项目的公开透明进行。
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科研机构的经费安全和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科研机构的声誉和发展。
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
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科研机构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
在如今高度竞争和不断变革的环境下,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对于其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研究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对科研成果的产出率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是其实现科学研究目标的基础。
一般来说,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领导层:科研机构的领导层由行政管理者组成,负责制定机构的发展战略和决策,并监督和协调各个研究部门的工作。
2. 研究部门:科研机构的核心是研究部门,它由研究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实验。
3. 支持部门:科研机构还包括多个支持部门,例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和行政服务等,它们为研究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 合作交流部门:科研机构通常与其他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合作交流部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是为了有效管理和组织各项工作,并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研机构管理模式:1. 启发式管理: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应该鼓励创新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度规范和束缚。
启发式管理注重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力和热情,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和支持。
2. 团队合作:科研是一个集体的工作,需要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科研机构可以采用团队合作的管理模式,搭建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平台,促进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
3. 奖励机制:科研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励研究人员取得优秀的成绩。
例如,通过评定论文数量、质量和被引用次数来确定奖金或晋升机会。
4. 创新驱动:科研机构应该将创新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鼓励研究人员进行前沿性研究和突破性创新。
为此,科研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创新基金和创新项目,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三、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对科研成果的影响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产出率和创新能力。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研机构在社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性组织有着不同之处,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性质。
本文将从科研机构的特点出发,探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包括组织架构、人才激励、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组织架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组织架构相对来说更加扁平化,相比商业性组织更加注重横向协作和知识共享。
一些机构采用项目组织的方式进行管理,侧重于多学科的合作和交叉融合。
这种组织架构有利于促进创新和发现,有利于各个部门的快速响应和灵活性。
在科研机构的组织架构中,研究人员的地位比较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对整个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人才激励科研机构依赖于人才,而人才激励是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重要管理问题。
由于科研机构通常没有丰厚的薪酬待遇,因此在人才激励方面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许多科研机构通过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自主管理的空间来吸引人才,允许员工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
科研机构也会给予研究人员更多的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的支持,进一步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
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外,科研机构也会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化,鼓励员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三、资源管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通常依赖政府拨款和捐赠资金来开展科研活动,在资源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一,科研机构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尽量减少对政府拨款的依赖,降低外部资金带来的影响。
其二,科研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严格控制经费使用,并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三,科研机构需要搭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内部和外部资源的互通互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科研机构还需要注重科研设备的共享和开放,使得其更好地满足科研工作者的需求,提高科研效率。
四、科研成果转化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还需关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科研成果转化是科研机构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目的的组织,其管理模式不同于商业性机构,更强调科学合作、学术交流和社会责任。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包括组织结构、人才管理、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和实践经验。
一、组织结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通常以学术研究为主线,兼顾管理和支持功能。
一般来说,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包括董事会、管理层、研究团队和行政支持部门。
董事会是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精英组成,负责制定战略方向、审核重大决策和监督机构运行。
管理层则是执行董事会决策的主要机构,负责机构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包括制定年度计划、组织研究项目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研究团队是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核心力量,由一批专业的科研人员组成,他们负责具体的科研项目,进行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行政支持部门则主要负责机构的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转和人员的有效支持。
二、人才管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人才管理更强调学术能力和团队合作,倡导合作共赢和学术交流。
在人才招聘方面,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更注重应聘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背景,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而非传统企业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更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重视员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鼓励员工参与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提高员工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也注重员工的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设立科研项目奖励和学术成果奖励,激励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项目管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项目管理更注重科学合作和社会效益,倡导开放共享和技术转化。
在项目申报和评审方面,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更注重项目的科学质量和社会影响,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而非传统企业更注重项目的商业收益和市场竞争力。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更注重项目的跨学科合作和产学研结合,鼓励不同学科和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技术的转化。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为了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而设立的机构,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和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在管理模式上与商业性机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其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创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必须具有高效、透明、公正和灵活的特点,以保障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最大化。
一、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结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结构通常由董事会、执行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组成。
董事会负责制定机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监督机构的运作,并对机构进行总体管理。
执行管理人员则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
科研人员则是机构的核心,他们负责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机构的技术支撑力量。
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中,董事会和执行管理人员的成员通常是来自于政府、学术界、工业界、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和领导人,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广泛视野可以为机构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科研人员的选拔和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确保科研活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二、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资金管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科研项目资助、捐赠和其他非营利性机构。
资金的管理对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机构的科研活动和发展规划。
为了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机构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会计准则对资金进行监督和公开报告,以确保资金的透明和公正。
在资金的使用方面,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必须将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机构必须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和审核制度,对研究项目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核,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科研目标和社会需求。
机构还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障科研活动的持续进行和成果的最大化。
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科研管理是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核心工作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机构的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1. 学术型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注重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术评价和激励机制来
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管理者在机构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学术指导和资源支持,鼓励
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研究,以推动科研成果的突破。
2. 项目型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侧重于项目的管理和执行,科研人员在机构中承担多个项目的研究任务,管理者负责项目的规划、安排和进度控制。
该模式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项目的管理效率,通过项目的管理和执行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
3. 合作型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机构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合作网络和共享资源,
促进科研成果的共同开发和共享。
管理者在机构中的作用是积极推动合作项目的开展和资
源的共享,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来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率。
4. 市场型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将科研机构视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注重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
管理者在机构中的作用是进行市场调研和商业模式的设计,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来
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指一类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知识,以此为社会服务。
其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机构的运作效率和成果。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研究部门、技术服务部门、行政部门和财务部门组成。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和管理层次,并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完成机构的任务。
在组织结构中,科研部门是最核心的部门,由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负责机构的科研项目的策划、实施、评估和成果转化。
技术服务部门是对科研部门的支持和保障,负责科研设备、实验室建设、数据分析、技术咨询等任务。
行政部门则负责机构的日常管理、人事、招聘、培训、办公用品采购等工作。
财务部门则负责机构的财务预算、费用核算、财务审计和财务管理。
在管理层次中,机构通常设立董事会和执行管理人员。
董事会是决策的最高层次,由机构的重要人员、外部专家和社会精英组成,其职责是制定机构的发展战略、管理方针和财务计划。
执行管理人员则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包括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技术服务的提供、行政管理的开展等。
二、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机构的人才队伍是其最重要的资产,其强弱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和机构的声誉。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必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首先,机构要有清晰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评价标准,吸引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和专业人才加盟。
其次,机构要注重人才培养,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能力提升等工作,使员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最后,机构要重视人才激励,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科研项目管理对于科研机构而言,科研项目的管理是其最核心的任务之一。
科研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实施、验收和成果转化等环节,其中实施环节最为重要。
科研项目管理中,机构应该采用项目化管理的理念,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表,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计划和责任分工,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的保障。
非在编学术研究机构的管理创新
非在编学术研究机构的管理创新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化,非在编学术研究机构也面临着管理创新的压力。
作为非在编学术研究机构的管理者,需要在制度创新、思维方式、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有
效的管理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科研工作的要求。
一、制度创新
1. 立足于科研需求,优化项目管理制度。
针对非在编学术研究机构的特点,以项目
为主导,加强则求创新,坚持科学和良心双重导向。
2. 创新激励制度。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给予适当奖励,提高科研质量
和生产效益。
二、思维方式
1. 打破思维惯性,勇于尝试。
科研机构管理者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迎接新事物并
且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切实践行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定服务于科
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方向。
三、团队文化
1. 建设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
通过优秀人才引导、文化交流等手段构建开放与信任
的组织文化,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和留步。
2. 倡导“团队思维”。
非在编学术研究机构团队的成功在于每个人的付出,因此,
需要倡导“团队思维”,加强内部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以上就是我对非在编学术研究机构管理创新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非在编学术研究机构
的管理创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识,不停地完善和改进。
相信只要管理者和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坚持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创
新能力,就能够在不断瞬息万变的科研领域中不断突破,实现科研和管理的全新跨越。
渔业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提 供了全球 1 7 %的动物性 蛋 白,全
2 %的人 口直接或 间接地赖 此为生 。作为 与百姓生 设备 的引进 ,照搬 西方 国家管理模式 )在很 大程 度上限制 球 约有 1
了 我 国 科 学 研 究 的 发展 速 度 ,并 带 来 人 员 流 动 迅 速 、 行 业 活密切相 关的行 业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应结合 自身优势 ,
中国水产科学研 究院 南海水产研 究所 5 1 0 3 0 0
பைடு நூலகம்
2 0 1 2 年末 ,李安导演 的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横 量 指 标 ,因此 部分 能够胜 任本 职工 作的 应聘者 限于 这种 空 出世 ,获得 第8 5 届奥斯卡 十一 项提名 ,并最终斩获最佳 门 槛 的 硬 性 要 求 而 难 以进 入 , 容 易 造 成 不 同层 次 学 历 人 导演奖 、最佳 摄影奖 、最佳视觉效果 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 员 的 比例 配 置 失 衡 。 而 当两 个 以上 工 作 人 员学 历 、资 等4 项 奖项 。李 安无愧华 人之光 ,然而 ,尽管身 为华人 , 历 、年 龄等 条件 接近 的情 况下 ,在 任务分 配和 责任 承担 李安 的电影拍 摄却是好莱坞制作方 式 ,电影 中的 中国元素 方 面容 易互 相推 诿 ,在 申报项 目和 申请 奖励方 面则 容易 并未得到较好 的呈现 ,国产 电影外语 片也依然未能被欧美 恶 性竞 争 ,这种 现状在 较 多单位 的 工作人 员 ,尤其 是新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调研报告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调研报告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调研报告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与日俱增。
同时,新兴的科技领域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大量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应运而生,在各个领域不断开展着科研活动。
本文旨在调查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运作情况,探究它们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样本对象为全国各地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问卷涵盖了机构的基本情况、运作方式、科技研究内容、成果应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结果1.机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数量逐年增长。
其中,大部分机构的人员规模较小,研究方向较为专一。
机构的来源包括政府出资、社会捐赠、企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其中以政府出资占比最高。
2.机构运作方式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在运作方式上采用较为灵活的模式。
部分机构采取自主研究及自主开发的方式,有的机构会与企业、高校合作开展研究项目。
此外,一些机构还对外提供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科研产业化等服务。
在资金来源方面,机构主要通过政府出资及项目研究经费来支持运作。
3.科技研究内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在科技研究方面主要覆盖了医疗、农业、环保、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其中,医疗方向的机构数量最多,占比达到了30%。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医疗设备的研发等。
4.成果应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医疗,其次是环保和农业。
部分机构在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
分析本次调研结果表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在医疗领域,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应用。
此外,政府的支持也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体来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在弥补市场和高校研究所之间的空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试论美日德三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管理
试论美日德三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管理美日昨管利科研机构的管理在美国科技史上,非营利科研机构曾经写下了灿烂的篇章,而现在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兰德(Rand)公司、巴特尔(Batelle)研究所、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SRIInter·national)等。
这些非营利科研机构对美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美国的国家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直以来,美国政府把非营利科研机构定位为提供“空隙”的社会服务,即政府和公司不能满足的社会需求。
步人20世纪70年代以后,面对日本和欧洲的跨国公司在技术能力上咄咄逼人的挑战,美国各界开始认识到非营利科研机构对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美国政府开始对非营利科研机构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采取了联邦政府的税收管理,州司法厅的监督、非营利科研机构之间的监督和公众的检查相结合的宏观管理体制。
联邦政府只从税收上进行管理,州司法监督非营利科研机构是否进行了违反其宗旨的活动和内部是否有腐败行为。
近年来、由于国会的经常敦促,州司法厅增加了对非营利机构的监督力度。
此外,政府委托专门机构收集全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全部资料,并且建立一套评价机构内部管理好坏的标准,每年都对各机构进行书面评价,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这种监督有时比政府监督更有效。
(2)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
非营利科研机构由理事会管理。
理事会通常由6一20名各界知名人士组成,他们都是义务工作人员。
理事会成员代表公众利益负责监督、制定章程、批准管理人员提出的计划和预算、评审管理效能等。
以斯坦福国际问题咨询研究所为例,其理事会由巧名来自各界的理事组成,并设有由50多名成员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指导并协助研究工作和行政事务。
理事会选出1名所长和若干名副所长来统管全所工作,管理研究工作部门有4名副主任和约30名工作人员,每位副主任分别主管3一4个独立的研究中心(3)合理的分配福利制度。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费勒委员会一份报告指出:为非营利科研机构工作的报酬一直低于为政府部门和实业界做相应工作的报酬。
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探讨
收稿日期:2006-09-04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06CGGL26YBQ)作者简介:郭军灵(1978-),男,汉族,江西峡江人,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联盟、非营利科研机构。
0前言非营利科研机构(non-profit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ions)是指以推动科技进步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的学科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活动的独立部门[3]。
非营利科研机构主要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的科技服务,公益性特征意味着它们提供的是“公共”或“准公共”科研产品和服务。
所以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公共科研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保证其科研的效率最大化。
其基本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率,提高科研设备和成果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完成国家科技战略目标。
目前,我国正大力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问题是改革的一个重点。
在这方面我国并没有成功的经验,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对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上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现状,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适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
1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现状非营利科研机构是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产物。
自1999年引入非营利科研机构这个概念后,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它对于今后我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且是我国科研院所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是,勿庸讳言,非营利科研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各方面还很稚嫩。
而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科研机构存在的科研管理混乱、用人制度僵化、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分配与激励制度不适应科技发展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1)从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现状来看,缺乏一支科研管理专业队伍,难以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全方位管理。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指以科研为主要目的和任务,依法独立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在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中,有一些特殊的特点和要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需要强调科研独立性和科研合作性。
科研机构要在科研活动中保持独立性,不受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的干预。
科研机构还需要与其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分享资源和成果,促进科研的发展和进步。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需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研成果只有在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真正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科研机构在管理模式中需要关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需要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激励。
科研人才是科研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科研机构需要在管理模式中加强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提高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还需要遵循科学规范和道德伦理。
科研机构在科研活动中需要遵循科学规范,不得捏造和篡改科研数据,不得进行科研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
科研机构还需要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尊重科研对象的人格尊严和权益,保护环境和生态,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需要强调科研独立性和合作性,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遵循科学规范和道德伦理。
只有这样,科研机构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营利组织经历了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运营环境,迫切需要采取新的管理模式来应对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趋势,以及一种可行的创新管理模式。
研究现状目前,关于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少,但是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企业模式的研究社会企业是一种结合了商业和非营利性质的企业,其经营模式旨在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一种新型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
目前,不少研究者在社会企业模式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2. 网络化管理模式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也呈现出了网络化的趋势。
网上募捐、网络志愿者管理、社交媒体营销等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营销活动和筹措资金等方面的发展。
3. 多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所有非营利组织都不同,管理模式的选择应该适应组织的特点。
因此,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更加贴近实际需要,也更加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的需求。
多元化管理模式与特定组织和社区的需求和实际特点相结合,以指导管理实践和决策。
主要趋势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现状探究可以发现,下面是主要趋势:1. “商业化”是一个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商业化”在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中也日益凸显。
非营利组织在处理经济活动时,必须采取一些与商业活动相似的方式和手段,以获得经济效益。
2. 合作伙伴关系趋势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职能和目标的复杂性,非营利组织的工作经常需要与其他组织共同完成。
因此,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合作伙伴关系也成为一个趋势。
3. 创新管理模式的推进与传统非营利组织管理模式不同,创新模式是非营利组织中的一个新趋势。
当市场需求和管理能力,已不能满足组织需求时,非营利组织需要适应创新管理模式,并采用一些新技术和手段。
非营利组织科研组织机构
非营利组织科研组织机构引言非营利组织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科学研究活动,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科研组织机构。
本文将介绍非营利组织科研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和功能。
组织结构非营利组织科研组织机构的组织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规模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科研组织机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科研总监:科研总监是科研组织机构的领导者,负责制定科研方向和策略,并监督研究项目的进行。
2. 科研团队:科研团队由科研人员组成,包括科学家、研究员和实验技术人员等。
他们负责具体的科学研究工作,执行科研项目。
3. 科研支持部门:科研支持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包括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实验室维护等。
这些部门的工作有助于科研团队的顺利运作。
4. 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由专家学者组成,负责评审和确定科研项目的科学价值和可行性,确保科研工作的质量和影响力。
5. 合作伙伴:非营利组织科研组织机构还可以与其他科研机构、大学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合作项目。
功能与职责非营利组织科研组织机构的功能与职责主要包括:1. 确定科研方向:科研组织机构负责确定科研的优先领域和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科研计划。
2. 研究项目管理:科研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科研项目的执行,包括项目的规划、预算、人员调配等。
3. 资金管理:科研组织机构负责筹措科研项目所需的资金,并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和管理。
4. 人才培养:科研组织机构负责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为科研工作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5. 学术交流与合作:科研组织机构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机构开展科研合作项目。
总结非营利组织科研组织机构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功能与职责,科研组织机构能够协调和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科学研究的目标和成果。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调研报告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调研报告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调研报告 1 引言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工作具有公益性的特征。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研究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具有排他性及竞争性。
公益型研究的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推广和服务。
公益性的定位取决于科研活动的服务对象,即主要服务于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行业或产业,同时由于此类科研机构使用国家的财政资金,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和维护公众利益,为国家的特定目标服务。
科研项目的立项原则应体现国家的战略目标需求,充分考虑非营利科研机构自身的能力与优势所在,同时资能否充分利用,研究的成本和预期效益也是决策的参考因素。
科研项目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其中心的任务是保持科研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保持科技资得到最佳配置。
科研管理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它具有三个层次。
第一,科研环境的开放性。
科研活动是一个复杂变化的系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
科研活动的根本宗旨和动力在于创新,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保持一个畅通、开放的研究环境,吸取各方面的有用信息,对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素质和科研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战略任务的不断调整,科研工作是在各相关领域之间发展形成的一个相互渗透、影响、交叉和促进的过程。
其次,科研管理中要避免“内部人”现象的发生,保持开放性不可或缺,这样能够体现科研竞争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
第二,科研人才的开放性。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和外部单位之间人员的合理流动是促进提高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提高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以及赶超同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意识,同时,人才流动的畅通可以不断地为科研机构带来新的思路、新的创意,保持科研机构的活力。
第三,科研成果的开放性。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中要贯彻公益性的要求,真正使科研成果发挥最大社会效益,使科技资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提升国家整体科技竞争实力。
试论美日德三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管理
试论美日德三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管理简介非营利科研机构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资源。
美国、日本和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科研强国之一,其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和研究。
本文将对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美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管理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非营利科研机构。
美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结构与职能划分美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通常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较少设立繁杂的层级。
机构的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之间有很高的协作性和配合性,以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资金筹措与管理美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资金筹措,包括政府拨款、行业合作、捐赠等。
同时,对获得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
科研项目管理美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注重科研项目的管理,采用项目制管理,明确项目目标和具体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同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
创新与合作美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注重创新与合作,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日本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管理日本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其非营利科研机构在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做法。
国家政策的支持日本政府对科研机构的管理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科研工作。
政府投资科研项目,并提供相关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日本的非营利科研机构注重与产业界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转让机构等方式,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密切合作。
人才培养与教育日本非营利科研机构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在科研过程中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为年轻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9-04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06CGGL26YBQ)作者简介:郭军灵(1978-),男,汉族,江西峡江人,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联盟、非营利科研机构。
0前言非营利科研机构(non-profit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ions)是指以推动科技进步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的学科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活动的独立部门[3]。
非营利科研机构主要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的科技服务,公益性特征意味着它们提供的是“公共”或“准公共”科研产品和服务。
所以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公共科研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保证其科研的效率最大化。
其基本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效率,提高科研设备和成果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完成国家科技战略目标。
目前,我国正大力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问题是改革的一个重点。
在这方面我国并没有成功的经验,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对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上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现状,分析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适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
1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现状非营利科研机构是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产物。
自1999年引入非营利科研机构这个概念后,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它对于今后我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且是我国科研院所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是,勿庸讳言,非营利科研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各方面还很稚嫩。
而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科研机构存在的科研管理混乱、用人制度僵化、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分配与激励制度不适应科技发展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1)从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现状来看,缺乏一支科研管理专业队伍,难以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全方位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没有真正与国际接轨。
(2)目前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运行效率不高。
我国目前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很多科研活动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主要仍由公立科研院所承担,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营利科研机构改革的滞后。
科研资金和设备的分配体制不合理,科研人员的管理、激励机制僵化,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人员的贡献评估机制,极大地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3)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服务和支持系统水平低。
现状是科研设备跟不上科研发展的需要,而且和其它科研机构相比也比较落后。
同时,没有形成一种公开监督与协调、合理使用的有效机制,因部门利益而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一些先进设备的利用率低,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公益性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广泛地实现共享,造成科研资源和成果的浪费。
(4)不重视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
科研机构比较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很多或者可以说太多的技术专业人才进入到管理层,他们用技术上的方法与知识去进行行政管理。
这些科研管理人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背景,但是没有经历过管理方面的锻炼,导致他们的科研管理行为经常带有较浓重的个人色彩。
这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还表现在对待管理的态度上。
这种状况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科研管理不专业。
目前科研机构的一些不良现象妨碍了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系统全面地掌握前人成果少、认真反复地做实验测数据的时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探讨郭军灵(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科研管理模式改革是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现状及其问题,然后归纳总结了发达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经验,最后探讨了适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
关键词: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科研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3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7)10-0018-03第24卷第10期2007年10月科技进步与对策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Vol.24No.10Oct.2007间少、搞科研观察的时间少;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力求有所创见的人少。
21世纪初期是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部分科研院所向非营利科研机构的转变以及进行科研管理的改革是目前的重要任务。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这也是发达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运作比较成功的原因之一。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很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经验。
为此,本文以最有代表性的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非营利科研机构为例,分析发达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和经验,探讨其对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的启示。
2发达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2.1美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非营利科研机构对美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美国的科技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为了能吸引和留住人才,美国政府对非营利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美国众多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大致类似。
以最典型的兰德(Rand)公司为例,兰德公司的科研管理结构分为两大类,称为“矩阵管理结构模式”,即把科研实体分为学科系统和计划系统。
学科系统按学科专业分为自然科学、经济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共6个学部,研究人员按专业分属6个部门,每个学部设有主任一职,专管研究人员的选拔,为研究项目提供指导,负责组织人员对计划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计划系统按研究课题,分为国内问题研究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处和空军规划研究处3个研究处和一个民事司法研究所,各研究处由一名副总裁负责,处下面又分若干项目组,各组又有专人负责。
计划系统的主要职能是根据项目的需要,从各学部抽调力量组成项目研究小组,并具体负责研究工作和管理研究经费。
2.2德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德国实行科研人员的职务和工资级别与学历、奖励挂钩的制度。
不过,对于那些学历不够高或者工作资历浅但工作能力强而且可以胜任高级职务的人,则可以在征得政府科研决策机构———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同意后给予能力补贴,还可以采取一些非工资性的措施鼓励职工上进,例如送到国外进修等。
德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采用大体相似的科技规划和管理方法。
以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DLR)为例,它围绕航空、航天和能源三大研究重点,按滚动原则统一规划科研工作,制定了纵横交错、分工把关、目标统一的矩阵式科研计划。
从计划编制到组织实施、成果检验等,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确保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科研任务。
首先,根据国家计划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确定自己的中长期发展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年度科研计划。
然后,由重点研究领域的负责人召集有关研究所所长、分部主任就研究计划的细节进行磋商,并就相关的任务、经费及奖金分配方案等达成一致意见。
最后,由各研究所所长、分部主任与重点研究领域负责人签订年度研究任务和资金使用协议。
2.3日本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日本的非营利科研机构往往和著名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松下东京研究所、日本轻金属研究所、三菱—合成生命科学研究所等。
它们的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只要是社会需要、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课题都可能成为它们的研究内容。
原则上,研究所不能从事违法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成果转让的收入也只能用于本单位事业规模的扩大。
相比之下,日本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受企业研究需求的影响较大。
日本实施的是民间企业主导的科研体制,这也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费用也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其科研活动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野村综合研究所为例,其组织结构的设置是随研究任务的改变而经常调整的。
该所接受国内外企业和团体委托的研究课题,为用户提供智力成果。
由于企业往往偏向于应用研究,因此首先由相关企业收集市场信息并反馈给该所,研究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确定可行后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接下来由各个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抽调人员、分配任务、组织实施等。
2.4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探讨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美德日三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模式的共性在于管理社会化。
在宏观层面上,它们既尊重市场规律,又体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同时也突出政府、社会公众、科研机构的独特地位,更注重调动非营利科研机构自身的积极性;在微观层面上,公司制正在成为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的时尚,管理人员聘任制、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以合同方式确定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等已作为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制度的固定形式。
这些方面密切结合,缺一不可,由此构成了支撑美德日三国非营利科研机构健康发展的科研管理制度保障体系。
我国的非营利科研机构可以在注重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的成功经验,在建立健全非营利科研机构科研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培养科研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
而科研管理与科研项目联系密切,包括科研立项、成果评价、转让评估等,许多工作必须经过学术和管理的通盘考虑才能得到最佳的处理结果。
同时,科研管理又是一门管理科学,协调、组织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又要具备实际管理能力,包括统筹规划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决策控制能力。
结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两种郭军灵: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探讨第10期19・・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方式来进行:①引进一批高学历或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充实到现有科研管理队伍中,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这一方法可能会存在一个磨合与适应的过程;②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再教育,通过脱产培训、业余培训、自学提高等多种方式,促使现有科研管理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技能。
(2)加强科研活动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一个有序的综合动态管理系统。
尽管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管理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必须坚持下去。
非营利科研机构要对科研活动按照项目管理的新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项目执行在最小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产出效能。
笔者认为,就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现状而言,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实行项目管理改革的关键。
现在可以尝试以下改革措施:改革经费分配办法、执行课题财务审计制度、严格科研成果鉴定程序等。
另外,科研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必须在实践中密切配合,充分协调,科学判断,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实现对科研项目的全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