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
小学语文_《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目标】1.利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策略认识“洞、参”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降低识字难度,提高识字效率。
利用小口诀的指导学生正确美观书写“横折弯钩”和“竹、牙”等5个生字。
2. 利用范读、创设情境、读好停顿、角色扮演、加动作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训练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的能力。
3.了解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等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利用组词、加一加、字谜、字源等多种方法识字、利用小口诀指导学生写好字。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策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昨天晚上,动物王国里下了好大好大的一场雪。
有几个调皮的小动物,来到雪地上当起了小画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老师范读后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识字方法集中识字多种形式读词,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猜字谜、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识字。
3、指导书写“几”(1)学习横折弯钩:引导学生从笔画形态(方向 长短)观察,并总老师范写笔画,学生书空。
(2)指导书写“几”在学生交流写好几注意哪些方面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竖撇和折(3)教师范写,学生自主练习,评价修改。
三、创设情境,细读品文1.学习课文一二句 (1)学习朗读“下雪啦,下雪啦”课件出示动画,老师创设情境,利用采访谈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朗读“下雪啦,下雪啦!”(2)随文识记“群”交流群的识字方法,借助图片了解群的意思,并积累关于群的短语。
(3)利用动画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三四句(1)朗读课文,提取信息。
找出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并圈画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板贴。
(3)利用停顿符号,将句子读通顺。
(4)随文识字“竹牙”利用字源识记竹,并组词,再将生字放入句子朗读。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一、教材背景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全文只有六句话,语言非常生动。
本篇课文以韵文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韵文配有三幅插图,课文押anɡ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解析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牙、角、用、几”4个字。
认识一个偏旁“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课文内容解读《雪地里的小画家》通过拟人的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动物比作小画家,动物作画工具——爪子比作画笔,动物画的画比作各种美丽的图案。
从而揭示出动物脚的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插图设计说明1.第一幅插图出现在第1句中“下雪啦,下雪啦!”从这一欢快的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下雪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山高水长、雪窖冰天的美景,景美情美,给小画家们创造了发挥才华的有利条件。
它们可以在厚厚的雪地上尽情地作画。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你看!小动物们高兴地踏着脚印在雪地上玩耍。
这幅插图和第一句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
2.第二幅插图描绘了小动物们正在作画的场面。
课文中第2句生动地描绘了小画家作画的情景。
它们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自己快乐的足迹,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只只快乐的“小画家”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足印,你们看!“小画家”们“画”得多认真啊!它们完全被大自然的景色陶醉了。
这里既有一字组多词的训练,又有一词多义(画画——作画)的理解,同时也是对文中“的”字短语的又一次感知。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字义、积累字词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学生对“画画”和“作画”比较陌生,不易区分。
在多次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画画的工具是笔,作画的地点是到处”,初步建立画画与作画的区别;再通过读句子“小鸡画竹叶……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描绘了雪地里小动物们留下的足迹,从而引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喜爱。
本文语言简洁,富有节奏感,适合小学生朗读和欣赏。
通过学习这篇诗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动作、表演等方法,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小动物的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小动物的可爱。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分组合作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欣赏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雪景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冬季动物和它们在雪地里的足迹。
2. 初步感知(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整体感知。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3.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学生分组朗读,相互交流感受。
4. 理解课文(1)教师通过动作、图片等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想象与创造(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绘画的场景。
(2)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6. 拓展延伸(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足迹?它们在雪地里会做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丰富对大自然的认识。
7.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
8.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幼儿园语言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5篇
幼儿园语言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故事里的世界》,详细内容为《雪地里的小画家》。
通过讲述小兔子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趣味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掌握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2. 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培养幼儿在集体中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小兔子在雪地里画画的创意和乐趣。
重点:掌握故事中生词和短语,如:雪地、小画家、画笔、五颜六色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小兔子手偶、画笔、画纸。
学具:彩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兔子手偶,讲述小兔子在雪地里遇到一位小画家,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内容,讲解生词和短语。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小兔子在雪地里画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巩固故事内容。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模仿小兔子在雪地里画画,鼓励幼儿大胆创意。
5. 分享作品(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故事《雪地里的小画家》2. 重点词语:雪地、小画家、画笔、五颜六色3. 故事简笔画:小兔子、雪地、画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在雪地里会画什么?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在雪地里的创意作品。
2. 作业题目:用一句话描述你的作品。
答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我画了一座漂亮的雪房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较为积极,但部分幼儿在画画环节表现不够大胆,需要教师多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分享故事,用画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分析(1)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和他们不同,正在"睡觉"呢。
课文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要求: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
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具准备:1、生字词卡片2、竹叶、枫叶、梅花图片3、投影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冬天到了,小朋友们喜欢下雪天吗?雪后,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些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22、雪地里的小画家。
齐读课题3、讨论: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下雪后,地面上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走在上面会留下一串串的脚印)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小画家?(年龄小,但画画本领很大的人。
)4、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呢?它们画的画什么样呢?我们来谈一谈课文。
二、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课文。
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1、读第一句⑴看图,想象下雪时什么样?⑵下雪了,小朋友们高兴吗?小动物们要在雪地里画画,看到下雪,心情怎样?(非常高兴)⑶再读第一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2、读第二句说说谁来到雪地里?"一群"是什么意思?过渡:一群小画家都有谁呀?他们画了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第三句,小组讨论答案)3、读第三句⑴提问:一群小画家都有谁?他们画了些什么?⑵出示小动物在雪地上跑来跑去的投影片,再观察插图,看看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画的是不是与图片上的画很相像?⑶谁再把第三句读一读?要读清楚谁画的是什么?⑷小动物们画了什么?(教师引读,男女生对读)反复练习记住?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4、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呀?谁来读第四句话?⑴指读第四句。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三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三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共有十行诗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残障儿童学习。
儿歌内容描写了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
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儿歌先讲一群小画家来到了雪地里;然后讲这群小画家画的什么画,并称赞小画家的本领大;最后写青蛙在冬天冬眠,没有来到雪地上画画。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8名学生,男生5名,女生3名;其中对于特教三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识字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本课内容非常符合残障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应利用电教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儿歌,轻中度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并能流利的朗读儿歌。
2、通过学习观察四种小动物的脚印,培养学生分辨相似图形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发残障学生的兴趣。
2、用连线、贴图等形式来发展智障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智障学生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马、小狗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能将不同的脚印图片贴到对应的小动物身后。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种小动物图片、小脚印图片。
七、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师:今天在上课之前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播放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画上画的是什么?下雪的时候我们都会玩哪些游戏呢?生: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
(学习句子“下雪啦”,注意语气,“啦”轻声,并要读出高兴和喜悦的语气。
)2、师:谁知道在什么季节才会下雪呢?(二)学习新知1、师: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 讲义
《雪地里的小画家》讲义一、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有童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
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篇课文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动物脚印的形状特点,还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同时,课文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孩子们已经对一些动物的外形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动物脚印的形状可能还不太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三、教学目标1、认识“群、竹”等 11 个生字,会写“竹、牙”等 5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5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1)了解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2)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物脚印的形状和特点。
2、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下雪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雪后的景象。
(2)提问:下雪了,小朋友们会在雪地里做什么呢?(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7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是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7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篇一承德市教委教研室陈秀芳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习性。
2.学习7个生字,两个部首:“雨”(雨字头)和“⺮”(竹字头)。
理解生字和熟字组成的新词:“雪地、画家、竹叶、月牙、用、笔、几”,懂得暂不要求掌握的词的大致意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具1.生字卡片。
2.竹叶、梅花、枫叶等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课时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课题。
2.看题目讨论:“雪地”什么样?(下雪后,地面上盖上一层白雪,走上去会出现一串串脚印)什么样的人叫“小画家”?(年龄不大,有很高的画画本领的人)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雪地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的画什么样?他们怎么成为雪地的小画家?……)二、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的字音。
1.看拼音读课文,用铅笔画出本课生字,标出诗中有几句话。
2.再看拼音读几遍课文,要求记住生字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3.指名读课文,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连贯。
4.读生字卡片,检查离开拼音是否记住生字字音。
5.再读课文,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主要讲谁的事,讲他们的什么事。
(讲小动物的事,讲它们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三、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生字新词意思。
1.读一句。
说说天气怎么了(下雪了),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心情会怎样(非常高兴),请带着非常高兴的语气读一句诗。
2.读第二句。
说说雪地里谁来了(一群小画家);看图说说“一群”是多少(好几个)。
3.读第三句。
①说说这群小画家都有谁?它们各画的是什么?(这群小画家有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反思一、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描绘了雪地里小动物们留下的足迹,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本文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文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大自然的美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想象雪地里的画面,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雪地里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雪地里的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想象的雪地画面。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雪地里的动物足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想象自己是雪地里的动物,用自己的足迹画出美丽的图画。
5.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成果,分享创作的心得。
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以“雪地里的故事”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在朗读时的表现,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想象力。
4. 学生对大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自走进大自然,观察和体验雪地的美丽。
2. 让学生收集其他描述大自然的诗歌,进行阅读和分享。
3. 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说课稿范文(5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个老师,说课稿是必需要写的,写出的说课稿可以有效地帮忙我们归纳和提高教学技能。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说课稿范文,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说课稿范文第1篇说教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学问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
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纳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方,依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学问。
老师可依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同学多种感官参加教学活动,使同学学习始终处于爱好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同学感知生活,察看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说目标:1、认得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儿、用、鱼”3个字。
认得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说过程:看看:一、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同学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象铺上了白地毯,今日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伙伴,你们瞧它们是谁。
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
”老师指着他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低班级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同学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好像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
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同学带入思维。
近来进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楚的“脚印”气同学看后再读文。
启发同学,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同学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首富有儿歌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
全诗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
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第二、三、四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4种小动物的足迹印在雪地里的不同形状。
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又使得全诗拥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精选5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三章节“雪地里的小画家”。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课文展开,通过描述小画家在雪地里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景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小画家在雪地里的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感受雪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景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在雪地里都玩过什么游戏?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小画家在雪地里的创作过程。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讲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课文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画家的创作过程。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画家,在雪地里创作,然后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雪景。
6. 例题讲解:针对生字词进行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加强对字词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2. 生字词:雪花、脚印、画笔、美丽……3. 课文内容:小画家在雪地里的创作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画出自己心中的雪景。
2. 答案:(1)见课本。
(2)见课本。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雪的成语、诗句,进行分享。
(2)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雪景”绘画比赛。
(3)鼓励学生关注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2. 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3. 课文内容的解析与理解4. 作业设计,巩固课堂所学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一、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a. 利用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反复认读,巩固记忆。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解读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解读一、解读文本内容本课文讲的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比脚印的事,全文共六句话。
雪花飘落后的大地,是一片纯洁晶莹的世界,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画布,吸引着一群“小画家”。
小鸡来了,小狗来了,小鸭来了,小马也来了,他们你追我赶、你蹦我跳,尽情地描呀、画呀,纷纷亮出自己的本领,展示自己的画技。
于是,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等形态各异、构思奇特的“作品”一时铺满了雪地,给雪白的大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绘的奇特画面。
作为一名读者,不免被作者带进了儿时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雪地里的小画家来作画了,它们自由自在,快乐的奔跑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自己也好想走到它们的身边,欣赏它们的作品,享受冬天带来的乐趣。
作为一篇以一年级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融生活情趣、丰富语言与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儿歌,我认为,对这一课的解读须从三方面着手。
一、“雪”的意境“雪”不仅是小画家们绘画的画布,更是构成这首儿歌独特场景的重要元素。
课文开篇就营造了一个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迷人的冰雪世界。
以孩子气的‘,下雪啦,下雪啦”引出全文,充满童趣又勾起学生对雪的好奇、对冬天的向往,能让其读着读着便萌发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去雪地上尽情地嬉戏、玩耍。
这对喜欢嬉戏玩耍的一年级小朋友,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小画家”的形象本文是一篇介绍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特点的科普知识文章,但读起来却不会有读科普类作品的枯燥乏味感,正是因为文本以韵文的形式,借助优美的语言,采用拟人的手法,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生动鲜活的“小画家”形象。
文章将科学知识渗透于儿歌中的特点,决定了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是本课教学的任务之一一是了解动物的脚印。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纬为主。
教学时,可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其思考:’“下了一夜雪,早晨起来,如果你用脚踩一下厚厚的良雪,再用手按一下,会看到什么,”之后,再让岸生去感受小画家们画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其实就是四种小动物的脚印。
《雪地里的小画家》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1一、说教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
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二、说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儿、用、鱼”3个字。
认识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说过程:(一)看看:1、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象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
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老师指着他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2、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
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
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气学生看后再读文。
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一、站在作者、编者、教者、读者的角度,理解文本的多重含义。
(文本内容)《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长春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的第11板块《在冬天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程宏明。
程宏明196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直做教师工作至退休。
工作时他是业余儿歌作者,退休后成为“专业儿童文学作家”,几十年来,已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儿歌一千三百多首,并出版多部儿童诗歌专集,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痴迷于儿歌创作,从孩子们身上获得创作灵感,写出儿歌又把欢乐、智慧、知识送给更多的孩子,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
能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
这首儿歌是他的童谣精品,自1985年就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至今已经25年了。
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富有童趣。
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
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
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作为一名读者,潜心品读本文,不免被作者带进了儿时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雪地里的小画家来作画了,它们自由自在,快乐的奔跑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自己也好想走到它们的身边,欣赏它们的作品,享受冬天带来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赏析美文的同时,还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它们用什么作画?”;“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等问题,同时掌握本文的生字。
本文要求认识画、群、鸡、枫、牙、笔、几、步、为、什、参、加12个生字,会写画、枫、牙、几、为、什6个生字,掌握笔画“横折弯钩”和“为”的笔顺及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说一说三个课后习题。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本版块的首篇课文, 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 依托本课的可以引出“冬天”的话题, 生活在北方的孩子读起来亲切。
第一次读儿歌觉得朗朗上口, 很适合孩子朗诵和背诵。
第一句“下雪了!下雪了!”重复的语句, 2个感叹符号, 就把下动物们那种快乐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作者先营造了一个雪花飞舞的银色世界。
儿歌采用拟人的写法, 运用形象的比喻, 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出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印的形状, 又用设问的形式, 指出青蛙没出来的原因。
本课有六句话, 第一句写下雪了;第二句讲雪地里了一群小画家, 第三句讲这些小画家都是谁, 他们画了什么;第四句讲他们怎样画画;第五句讲青蛙为什么没来, 是个问句;第六句回答青蛙不来的原因:它冬眠了。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识字15个, 学习多音“哪”, 写字7个, 学习笔画“横折弯”, 学习感叹句、比喻句,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学习感叹句和比喻句是本课教学的又一教学难点。
一、借助多种方法识字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长春版教材的识字方法有时多样的, 汉字家园的字理识字、谜语识字, 本课适合随文识字,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或者是生活实践理解词语新词。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课要求会认的几个字: “枫“是一个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表示与植物有关, 在这里指“枫树”。
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 左表形, 右表声。
“几”表示询问数量的多少, 当读到一声时。
表示小或矮的桌椅;“什”表示“什么”, 是表示疑问, 有时候表示惊讶或不满;“画”可以借助实物, 又表示名词的意思, 画画也表示动词的意思, 本文“小画家”指的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画家在雪地里创作画作的故事,通过描述画家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画家在雪地里创作画作的过程;掌握一些与雪地和绘画相关的词汇;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描述小画家的创作过程和作品。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坚持和努力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研究与雪地和绘画相关的词汇;理解小画家在雪地里的创作过程。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词汇描述小画家的创作过程;理解创作过程中的艺术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雪地和绘画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雪地和绘画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正文:第一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小画家在雪地里创作画作的过程。
第二段:讲解生词和短语,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画家的创作过程,并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
第四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创作理念和想法。
第五段: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他们在雪地里亲自体验绘画的乐趣。
3.拓展: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一些雪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研究。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才能。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听说读写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和对相关词汇的掌握情况。
2.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绘画实践的过程和作品,评价其艺术表达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六、板书设计雪地里的小画家》创作过程画家的作品绘画词汇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雪地和绘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美和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资源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2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12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着一个小画家在雪地中创作画作的故事展开。
通过描述小画家观察雪地、挥毫泼墨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和创作的乐趣。
2. 教材特点这篇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通过小画家的经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12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描述雪地景象的基础词汇;•学习感受冬天的美丽和创作的乐趣。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掌握描述雪地景象的词汇;•通过课文感受冬天的美丽和创作的乐趣。
2. 难点•学生可能对一些描述性词汇理解有困难;•学生需要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图片展示法: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节。
3.课文朗读和理解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提高其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4.课文仿写法: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写自己的“雪地小画家”故事。
五、教学过程安排1. 授课内容•课文《12 雪地里的小画家》导入•课文内容讲解与理解•词汇学习:雪地、画家、小鸟等•创作活动:画雪地风景2.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入《12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课文学习(15分钟):分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词汇学习(10分钟):介绍雪地、画家、小鸟等词汇,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大家好!我是语文组的李婷婷,今天我解读的课文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版块的第一篇课文。
本版块的主题是“在冬天里”,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九九歌》《雪孩子》《梅花》四篇课文。
这四篇课文通过介绍关于冬天的景象、冬天的常识、冬天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调动学生对雪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特殊的美,从而产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儿歌节奏鲜明,富有童趣。
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为本板块第一篇课文,在感情基调上应重点突出“有趣”,在“有趣”中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作品,而且孩子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冬天和其他季节相比有自身独特的魅力,让孩子们对冬天更有强大的好奇心,他们有迫切的愿望想去大雪纷飞的冬天看看,在雪地上尽情地玩耍,踩出一串串的小脚印。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就是抓住孩子们的天性,用儿童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小动物在雪地中的画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产生共鸣,因此,在了解儿歌意思的方面不会存在问题。
再通过随文识字,突破识字难点,可以更好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教学目标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1、认识“群、鸡、枫”等12个生字。
2、学会书写“几、为”等6个字和新笔画“横折弯钩”及“为”的笔顺。
3、培养学生对冬天、对雪的喜爱,从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
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万科城实验小学李婷婷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的李婷婷,今天我解读的课文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版块的第一篇课文。
本版块的主题是“在冬天里”,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九九歌》《雪孩子》《梅花》四篇课文。
这四篇课文通过介绍关于冬天的景象、冬天的常识、冬天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调动学生对雪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特殊的美,从而产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儿歌节奏鲜明,富有童趣。
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为本板块第一篇课文,在感情基调上应重点突出“有趣”,在“有趣”中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作品,而且孩子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冬天和其他季节相比有自身独特的魅力,让孩子们对冬天更有强大的好奇心,他们有迫切的愿望想去大雪纷飞的冬天看看,在雪地上尽情地玩耍,踩出一串串的小脚印。
~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就是抓住孩子们的天性,用儿童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小动物在雪地中的画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产生共鸣,因此,在了解儿歌意思的方面不会存在问题。
再通过随文识字,突破识字难点,可以更好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
1、认识“群、鸡、枫”等12个生字。
2、学会书写“几、为”等6个字和新笔画“横折弯钩”及“为”的笔顺。
3、培养学生对冬天、对雪的喜爱,从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爪(蹄)子不同的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群、鸡、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知道小动物爪(蹄)子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
)
学会书写“几”和新笔画“横折弯钩”,掌握“为”的正确笔顺。
四、课标理念
“未成曲调先有情”,我将整节课牢牢锁定在“有趣”上,导入部分就运用多幅动态的雪景图配上轻快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绪拉入到漫天飘雪的寒冬,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后,展开整节课“有趣”的教学环节。
(一)识字有趣
根据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在此基础上学习独立识字。
因此,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我重点落在“识字有趣”方面,通过随文识字,将不同的识字方法穿插进本课当中,润物无声地把识字的方法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在有趣地识字中喜欢学习汉字,掌握识字方法。
首先,组织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初步与本课的生字见面,感知字形,使学生有了浅显模糊的印象之后,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用生字拆分法,一字带多字的方法学习生字,让学生在对下雪感到惊喜的时候,在对小画家画画感到惊喜的时候,在对青蛙没来参加而了解冬眠知识的时候将识字任务完成。
(二)阅读有趣
通篇读文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被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有趣吸引。
课标指出,在阅读方面,在阅读的同时,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本文的重点阅读部分是中间小画家们的四幅画,先是由生动的动态课件演示小画家作画的过程,在视觉上对学生进行小小的刺激,再顺着学生的惊喜的情绪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在雪地里作画的快乐。
学生看小动物在雪地里玩得如此开心,心中的快乐难以抑制,课堂的高潮悄然来到,他们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想在雪地里玩什么,怎么玩与大家分享,此时再加入音乐的催化功能,使整节课在“有趣”的氛围中快乐地结束。
以上就是我对《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的浅显思考,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