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有答案

合集下载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正)
悟:思想文明之路
董仲舒对儒术的独尊,本质上是对先秦儒学理 论的再创造.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感:汉代儒学之新
1、新思想来源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 成新的思想体系。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君卑 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外儒内 法”或“阳儒阴法”。
【典型例题】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 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 董仲舒 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 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分)
(2)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探:独尊儒术之源
◆ 思考:独尊的为什么是“儒学”?
1.经济: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政治: 王国问题、边境不宁问题突出,需要加强
中央集权。
3.思想: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
任何一种思想都要不断发展完善,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 因素中丰富,否则将失去生命力。
悟:思想文明之路
我们不仅是历史的守望者、历史的叙述者,我们应该真正静 下心来,反思、盘点: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一观念的形 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 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 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 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 策’, 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 响 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影响。 之而起的,是 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3、与早期儒学(孔孟)相比,有何新特点?
1)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
2)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儒学宗教化 3)突出“君本”思想 4)本质:思想专制,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
1、奉为正统的原因
董仲舒的改造
适应了西汉中期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大一统事业的 需要 (根本)
董仲舒的新儒学
1、来源: 将各家学说融入儒家 2、内容体系: 1)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的统一必须思想统一
2) “君权神授”和 “天人感应”
神化皇权、君权的合理性与至上性 限制君权的无限膨胀和防止暴政 君权的“有限性”
3)仁政:德为主、刑为辅
4)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董仲舒的新儒学
积极: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 元气,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人民生活安定,出 现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 汉武学地位的确立
兴盛的背后往往潜伏着危机。 汉初的无为政治,使中央的丞 相、地方的郡守及诸候王的权 力日益膨胀,且匈奴为患,这 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西汉王 朝的稳定。因此,为了加强中 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 发展,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 为了时代的需要。
黄老之学实施的原因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 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 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吸取秦亡教训
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 统治秩序。为此,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 与民休息的政策。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

高中历史《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导学案及课时训练附答案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解读】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应掌握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试大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识梳理】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1.兴起的原因①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的教训;③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适应了汉初政策的需要。

2.盛行的时间和地位(1)盛行的时间从到即位约70年的时间;(2)是政治上的,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3.具体内容(修身与治国)①含义:黄老之说指学说中的两派,即和的学说,包括(养生)和两个方面;②主要思想:强调“”,既尊重,反对,又主张发挥人的,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的哲学观。

4.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5.对西汉社会的影响(1)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6.地位衰落:黄老之学由盛转衰,到汉武帝时被所取代(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1.背景:①经济恢复,国力强盛,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②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发展需要;③新儒学的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④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来源:先秦儒学并不是新儒学的唯一来源,新儒学是汉朝董仲舒以《》(宣扬大一统思想)为基础,融合家、黄老之学、思想而形成的新有思想体系。

(2)基础、主要内容:(①“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实行仁政)①君权神授论:人君受命于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君而伸天”。

——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迎合了当时汉武帝专制集权政治需要。

②天谴论: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祸(如地震、冰雹等)进行警告。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秀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秀版)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 育的发展。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 统治地位。
总结
原 西汉初年,

经济残败 百业待兴。
无为不适应集权
原 新儒学的大一统 因 统治者的有为愿望
黄 老 内 治身、治国 之 容 无为而无不为 学
作 经济恢复 用 国力增强
独 内 天人感应 尊 容 实行仁政


作 巩固国家统一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
各个学派的消亡
D A、bd B、abd
C、acd D、abc
课后活动建议: 就汉代由“黄老之治”到“独尊儒术” 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讨论。
下课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 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 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 秦实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代秦 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 取秦亡史训,稳固天下民心呢?
下面我们来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何谓“黄老之学”? 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天人感应”学说。
#思想核心:
大一统(“新”所在)
天人感应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 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 谓之王。”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必修3 第1单元第2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0·泉州)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答案】B【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2.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

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

3.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答案】C【解析】考查了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

4.(2010·吉水)王充认为:“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这主要是批驳()A.佛教的“因果报应”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C.道教的“长生不老”D.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王充主张天道是自然,“谴告”就是天能对人做什么祸福之事。

当时人相信天可以对人做什么什么,人也可以对天做什么什么(感天),实际上是反对天人感应说。

5.(2010·佛山·文综)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玄武门之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民贵君轻”强调的是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与题干中的事变无关。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13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都曾发生相应历史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

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一(1)依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7分)(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朱熹的观点和董仲舒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儒家干预政治提出的具体要求。

(6分)【答案】(1)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分)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宋明理学(朱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4分)(2)相同之处:正君心。

(2分)具体要求: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社会政治应符合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可知正君心;根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可知大一统;根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

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材料二中“故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人主之心不正,则天下之事无一得由于正。

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35分钟)1.汉初,X邦崇尚黄老之学,汉武帝则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演变实质上反映出(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D[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应该是秦朝的焚书坑儒,故A项错误;这种文化政策的转变与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无关,故B项错误;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但并不是这种演变体现的实质,故C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故D项正确。

]2.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

上述现象( )A.是“独尊儒术”实施的结果B.表明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C.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D.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A[汉代丞相大多是儒生,反映出西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故A项正确。

]3.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可以为下列哪一思想提供理论保障( )A.君主专制B.天人感应C.大一统D.君权神授D[因“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君主是上天用来引导人民为善之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的安排,故D项正确。

]4.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

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

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

这一思想( ) A.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B.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C.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D.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D[A项表述不足以表述“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

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表述不完整,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分封的原则是血缘关系,题目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题目中“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涉及的是家庭关系,与敬天法祖无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的思想主X,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故D 项正确。

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答案】B【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

2.(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天赋人权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D.天人合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明显是臣下装神弄鬼,造假讨好皇帝。

山鸣谷应,天子万年,形象化地演绎了专制君主无限膨胀的自我尊崇心态。

实质是宣扬君权神授。

3.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

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

4.王充认为:“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这主要是批驳()A.佛教的“因果报应”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C.道教的“长生不老”D.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王充主张天道是自然,“谴告”就是天能对人做什么祸福之事。

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

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前预习案【课标要求】了解黄老之学,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初步具备概括归纳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知识梳理】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1.兴起原因:2.盛行的时间和地位盛行的时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3.内容:(1)包含两派:“黄”指学说,“老”指学说(2)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3)强调“”,既尊重,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

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的哲学观。

4.意义: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5.政治地位的衰落(1)原因:①②(2)标志: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2.董仲舒的新儒学(1)特点:它是董仲舒依据()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思想形成的新思想体系。

(2)内容①大一统:董仲舒认为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长经,如果各师其道,各持一端,就无法,因而提出“,”。

②天人感应:提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

★要点点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三纲五常:三纲指、、;五常指。

(3)影响: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七篇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六十七篇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他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免、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东亚现代化虽然深受欧美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发挥积极的作用
——《儒学创新的契机》
材料一: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提出哪些政治主张?
材料二:汉朝新儒学的创立谁起了关键的作用?汉朝儒学的地位如何?宋朝儒学新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指出康有为宣传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该观点?
——引文节选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
材料二
《朱子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义方:做人的正道)。……与肩挑(做小生意的挑贩)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关心和帮助)。……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1-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1-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出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
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根据的需要。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6.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上演的太极 拳阵千人化一、齐如刀刻,巨大的太极圆阵象征着天人合
一,场面壮观,叹为观止。下列人物中首先提出“天人合
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从此,经
学研究在汉代盛行。
岳 麓 版 历 史
董仲舒提出的主要主张有哪些?其主张为什么得到汉
武帝的采纳?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必修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课标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岳 麓 版 历 史
治者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的政策,这是道家黄老
之学的体现。
必修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2.(2011·沈阳)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 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 【解析】 C
岳 麓 版 历 史
代。
必修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①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黄老之学不能适
应强化__________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__________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 的新的理论体系。 ③__________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__________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训练试题及答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训练试题及答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训练试题及答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典型例题】例1西汉初年,大臣陆贾在评论秦的统治时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J##Y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

”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解析】本题是多种能力综合考查题。

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汉初统治者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理解本段材料。

【答案】B例2、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所经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解析】本题以特定的儒家学派的地位和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要求阐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分析其因果关系。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经历了创立、发展、遭禁、提倡、改造、独尊等曲折过程。

正确认知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儒家学派的发展史,有助于深刻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经历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历史阶段性特点加以阐述。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诸侯割据称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推动了“诸家蜂起”和“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

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的儒家学派由创立到继承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一个颇具影响的学派。

它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和社会理论的精华。

秦统一后,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法家学说成为专制主义皇权的理论依据。

儒家学派受打击甚至被禁止,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极端严重摧残。

西汉初年,儒家学派从秦代被摧残压抑状态中开始复苏,但尚未被重视。

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家学派的大一统思想、君臣伦理观念适应了当时政治大一统的需要,统治者开始提倡儒家思想。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政策,为汉武帝采纳。

董还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解放与发挥,这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此时的儒家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儒家思想已有所不同,它吸收了法家、道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经过改造,成为新儒学。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3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3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答案

第33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3.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二、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1.形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1)推崇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2)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神化并限制皇权。

(3)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提出“三纲五常”,规范人伦道德。

3.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主张儒学独尊,实行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三、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论点:汉代新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

汉武帝重儒学对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僚集团、关注国计民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四、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

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图解历史】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信息提取:相较先秦儒学而言,董仲舒新儒学是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在西汉武帝时期被确立为官方哲学,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2022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练习卷: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022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练习卷: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2.《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高帝不怿而有惭色。

”材料表明汉初(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尚未确立B.规劝谏诤的政治传统开始出现C.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刚刚形成D.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全面推广3.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

题干反映出( )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 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 D.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是因为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6.《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7.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民从之欲而不扰乱。

汉代大统一思想

汉代大统一思想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重大历史时期,表现在:
1) 中国的“大一统”政局得到巩固,两千多年高度集权的专
制主义、中央政体大体上定型。
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圈”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了。
3) 儒家思想逐渐确立为中国正统思想,结束了战国百家争鸣
的局面,对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有限制与遏制的消极作用;但统治 者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又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 进步。

c大一统的形成
A、bd B、abd
d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C、acd D、abc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自我测评:1、汉初黄老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谈谈“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前言
中国历史文献称,夏代初“诸侯万邦”,但到了战国时 只有十几个大的诸侯国,最后由秦统一全国。从一个大 的时段看,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但在如何 统一的问题上,却一直有两种路线:一种是“以德服人” 的路线,一种是“以力服人”的路线。作为中国文化主 流的儒家的价值观,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然而汉代 的儒者有新的认识,主张德力统一论,强调治国既要有 “德守”,也要有“力备”。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 曾经盛赞中国统一的经验,他说:中国人几千年来在政 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在 将来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过程中,中国文化的经验可能 要发挥主导的作用。今天 ,我们就来追溯一下这段历史 的发展轨迹吧。
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君主政 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君 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大的‚天‛。他坚持‚有道伐无道‛的‚ 天理‛,就是希望君主有所畏惧。他希望君主因为天降灾异而有所 收敛,用‚天‛来对皇权进行限制,主张上尚德而不尚刑,限制君 主权力的过分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津六中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董金松组员:苗金军、董金松
年级主任:苗金军
2013-8-28
1—1总第1张【课题】第3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一:了解汉初黄老之学的背景、内容和实质作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2页1—4段内容,自主学习下列问题:
1、西汉之初,采用什么思想为治国的指导
思想?背景是什么?
2、简要说出黄老之学有哪两方面内容?实
质是什么?
3、黄老之学在西汉之初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习目标二: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核心,认识汉代儒学的新变化。

【自主学习】
根据课本13页1——4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汉代儒学有哪些思想来源?
2、简要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有哪些。

根据课本13页第4——5段及最后一段小字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什么?如何评价他的这一学说?
2、董仲舒新儒学有何影响?
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
1、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原因。

2、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关系如何?
【学以致用】
【当堂检测】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百家争鸣”到法家独尊,再到“独尊儒术”的过程。

上述转变过程体现了()
①由群雄割据到国家统一并不断巩固②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③思想控制的日益加强④儒家以外学术派别的消亡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的主要原因是()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B.儒家思想比黄老之学地位高
C.黄老之学的实施使西汉社会元气大伤
D.汉武帝勤于治国
3.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是因为()
A.汉武帝很器重董仲舒
B.新儒学思想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

C.新儒学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

D.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4.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学经典的解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汉武帝时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而今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己见,是无法统一思想的。

所以他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这样国家统治方可安宁。

材料二为加强君权,董仲舒还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

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材料三针对西汉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董仲舒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和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主张。

材料四董仲舒还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为“天经”“地义”。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归纳董仲舒的主要思想观点。

(15分)
(2)你认为上述思想观点,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抛弃的?(25分)
1.B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变化思考问题。

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社会发展变化,由群雄割据到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都体现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

“儒家以外学术派别的消亡”说法不正确。

2.A 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家面临巩固统一等问题。

这时,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3.C 董仲舒宣扬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学说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巩固汉朝的统治。

正是因为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才被汉武帝所接受。

4.B “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没有关系。

5.C A、B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治思想;D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A 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源于《公羊春秋》。

7.(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限制土地兼并和减轻农民负担;“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

(2)“大一统”思想,对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国家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中唯心主义的成分应受到批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专制的做法不可取;“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属于神学迷信思想,应受到批判,但要求人君实行仁政,
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在当时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提倡孝道,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起了积极作用,对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深刻的启示,但宣扬纲常伦纪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应受到批判。

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把握材料观点,根据题意归纳要点;二是科学地评价历史观点,对于董仲舒的主张要具体分析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1)问根据四则材料分别加以概括。

(2)问注意要把历史背景条件和现实生活的道德标准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