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高中语文《修辞立其诚 》公开课-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修辞立其诚》课件

全文分析
1、第一段括号里引用庄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① 括号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② 作者从“真”的渊源开始解释,体现了其治学的严谨。
全文分析
2、“立其诚”的意思是什么?它包括哪三层含义?强调的侧重点 有何不同?
“立其诚”的意思是坚持真实性。 它有三层含义: • 名实一致:强调理论和实际一致,即理论要符合实际。 • 言行一致:强调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 • 表里一致:要求将自己(2、3、4段),在论述方法 上有何相同点?论述效果有何不同?
相同点:都运用了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具体论述的方法。 效果上: 第三段从“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 论及属性相异的“文学”,体现了作者论证的严密性。 第四段从浅、深两个层次展开分析,并引用古语印证,最后得出结 论,逻辑感强,有说服力。 第五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易传》的美学观点。修辞,建立言辞。诚,思想诚正。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 的美好品德。《乾卦·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 诚,所以居业也。”认为“进德”与“修辞”相较,应首先“进德修业”,然后才是“修辞 立其诚”。“修辞”是为了“立诚”,“立诚”乃是“修辞”好坏的标准。春秋时已将 “立德”看得重于“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 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立德”列在“不朽”之首,认为“立言” 要受到“立德”的影响。“言”“辞”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的差异,必 影响言辞的表现,形成言辞的优劣。
文本常识积累 · 了解作者
“张先生之学生有习篆刻者,欲治一闲章以相赠,请示印文,张 先生命刻‘直道而行’四字。余闻之曰:‘此张先生立身之道也, 非闲章也!’张先生之木讷气质,至老不变。孔子曰:‘刚毅木讷 近仁。’直道而行则‘刚毅’矣。‘近仁’之言,其意当哉。”
统编版《修辞立其诚》完美版课件1

统编版《修辞立其诚》完美版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修辞立其诚》一文的第13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修辞的概念与分类,修辞性语言的魅力,以及修辞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修辞性语言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修辞性语言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修辞手法的应用与实践。
重点:修辞的概念、分类和修辞性语言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修辞手法案例、作文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富有修辞性的语言,引发学生对修辞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修辞的概念、分类及修辞性语言的魅力。
a. 概念:修辞是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b. 分类: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c. 魅力: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增强表达效果。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修辞现象,讨论修辞的作用。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修辞立其诚》2. 内容:a. 修辞概念b. 修辞分类c. 修辞性语言魅力d. 修辞手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题,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答案:教师批改后,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修辞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以及修辞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有关修辞的书籍,提高学生对修辞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修辞手法的应用与实践上,因为这是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修辞的关键。
《修辞立其诚》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诚,不仅是立人之本,立国
之本,更是古往今来立文之本。 如何用诚来立文呢?
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全文,圈画重点字词,体会本文独特的 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划分层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 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 注重品德修养,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张岱年著述丰富,硕果累累。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真与善的探索》《中 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 有《张岱年全集》(八卷本)行世。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当时,中国市场经 济蓬勃发展,部分作家心浮气躁,甚至一 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 辞浮夸,创作一些吸引眼球的作品。有感 于此,张岱年先生写了《修辞立其诚》一 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
问题探究
3.文章将“立其诚”的含义概括为哪三点?应如何理解?
“立其诚”应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三个方面。 “名实一致”,就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 “言行一致”,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4、怎样理解第6-8段内容与“修辞立其诚”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1.如何理解《修辞立其诚》一文标题的含意和作用?
含意:在本文中,“修辞立其诚”指作文、为人都 要说真话、讲实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用: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统领全文。
问题探究 2.作者是如何提出文章的中心论题的?
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名句,指出这是“发 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并对“立其诚”重新定义,从 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强调古代儒家谓之为 “诚”,就是现代所谓的“真”。至此,本文的中心议 题“立其诚”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修辞立其诚》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本分析
5.文章第九段引用《汉 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固 曾对公孙弘的话,告诫人 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时尚。
引例
作者反对“曲学阿世”,批评这种做法违 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说明“修辞立 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号召大 家要遵行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用好引证法。比如本文多处运用引用论证 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 立场与历史背景,仔细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 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在把握文章观点的同时,思考其对我们立身处 世的启发意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4月。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人心浮躁引,例 甚至一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辞浮夸。有感于此,张岱 年先生写了《修辞立其诚》一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 深刻 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他在文化的内 涵、文化的民族性和普遍性、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和建设新文化 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 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并以 “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冯友兰评价说:“张先生治学之道为‘修 辞立其诚’,立身之道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第一单元 第4课
修辞立其诚
素养目标 文化目标 理解“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引导学生注重品德修养。 审美目标 发掘真善美,作文中书写真情,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语言目标 感受本文质朴、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思维目标 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初读感知
本课结束
第三部分(第11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修辞立其诚》(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张岱年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本文质朴、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体会其表达效果。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3、审美鉴赏与创造: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作文中书写真情, 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 对性,引导学生注重品德修养。
含意:在本文中,“修辞立其诚”指作文、为人都 要说真话、讲实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用: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统领全文。
2. 简要分析《修辞立其诚》一文的论证思路 。
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修辞立其诚”;接着, 阐释“立其诚”的含意;然后,从认识世界、端正学 风、社会现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 性;最后,阐述“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 则。
了解作者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 河北献县人。中国当代哲学家和哲学史家,被 学界誉为“国学大师”。
张岱年的学术研究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 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理论问题的探索,三是 文化问题的探讨。
张岱年著述丰富,硕果累累。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真与善的 探索》《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哲 学概念范畴要论》等,有《张岱年全集》(八卷 本)行世。
《怜悯是人的天性》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 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 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把怜悯心视为先于理性思考而 存在的一种纯自然的人类天性和情感,这一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是,人作为“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其天性究竟是“自然本性”还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请在学习中认真探究“人的怜悯心从何而来”这一论题。
4.1《修辞立其诚》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概括论证特点。 明确 ①文章多次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揭示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深 刻。 ②章前三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幸福观的特点。 ③文章第二、三段开头分别用“因此”“此外”,承上启下,衔接紧凑,层次 分明。
论 证 语 言
作者是一位造诣颇高的哲学家,谈论的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 文中又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文献,为什么文章没有给人艰涩难懂的感 觉?(试从文章结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趣味情景导学
现在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感觉不能打动人,其中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写文章时常常东拼西 凑,生编硬造,千篇一律,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孔子说:“修辞 立其诚。”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立其诚” 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由此看来, 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 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
【思考4】概括分析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 明确 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立其诚”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 其诚”的三层含义。②多处运用引用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 《易传·文言》《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传》等传统经典 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请概括分析《修辞立其诚》在论证上的特点。 点拨 ①论证结构清晰严谨。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是层进式的 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由浅入深的思路;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 的三层含义。 ②论证方法综合多样。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文中引用了《易传·文言》 《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传》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 了论点。 ③引论部分新颖巧妙,通过引用《易传·文言》里的名言来引出中心论点。 ④论证语言理性严谨,深刻中富含理趣,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4.1《修辞立其诚》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教学目标
■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和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通过圈点批读,理解文章内容。 ■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结构,疏通论证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 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学习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体 会严谨准确、简易浑厚的语言特色。 ■ 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理解文章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重视品德修养,养成"求真、求实"的 文风。 教学重点 :通过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结构,疏通论证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教学难点: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学习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深入理解文 章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重视品德修养,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为人立身 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正确地 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做学问 说话做事
端正学风,“务正学以言” 人应当说真话,讲实话: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
文本写作特色 1、概括分析《修辞立其诚》的论证特点。
①论证结构清 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是层进式的论
楚严谨
证结构,大致遵循由浅入深的思路;中间也有并
部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
课文导入
现在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感觉不能打动人,其中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写文章时常常东拼西凑, 生编硬造,千篇一律,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孔子说:"修辞立其 诚。""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立其诚"就是写文 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
2、文中有多处用论证,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修辞立其诚》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1.文章将“立其诚”的含义概括为哪三点?应如何理解? 明确 作者认为,“立其诚”应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等三个方面。“名实 一致”,就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言行一致”,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 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二)初读课文。 【思考1】翻译并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明确 大道隐藏于哪里,才(使原本浑朴的世间)有了真伪之分? ②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明确 所谓顺应,就是不增不减。……所谓顺应,就是舍弃自己的主观成见而以外物为法则。 ③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明确 一定要端正学风(指谨守儒家正学)来说话,不要歪曲学术(指曲解经典的原义)来迎合世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了解“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比较专门系统的研究之后,总结和论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学术论文是论述文中价值很高的一种文体,它的写作不是一时的有感而发,不是简单地零敲碎打,也不 是肤浅地泛泛而谈;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专门的学术研究之后,呕心沥血的长篇论文著作。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思考7】概括写作特点 明确 ①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文章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内容。但在引用 之后,又用浅显的文字加以说明分析,让人感受到经典的力量,又深刻地理解了内涵。 ②简易平实,观点明确。如在解释“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时候,都是用一句话解释, 观点明确。他许多观点,在简易平实中显现着生命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6.文章倒数第三段引用《汉书·儒林传》的话,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 作者反对“曲学阿世”,批评这种做法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说明“修辞立其诚” 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号召大家要遵行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点:都含有“没有听见”的意思。
不同点:“充耳不闻”是故意不听;“置若罔闻”是听了他人的话但不
理睬,不搭理。
①然而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美国却又一次玩起双重标 准,一推六二五,对各方的警告充.耳.不.闻.。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课前篇一起预习 知识整合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比较专门系统的研究之 后,总结和论述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论述文中价值很高的 一种文体,它的写作不是一时的有感而发,不是简单地零敲碎打,也 不是肤浅地泛泛而谈;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专门的学术研究之 后,呕心沥血的长篇论文著作。 一般情况下,按学科分类,学术论文可以分成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和 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③理论性;④ 创造性。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 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 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课前篇一起预习 知识整合
“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 话题。《修辞立其诚》关注的是“真”,《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的 是“善”。
课前篇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4)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例句:不要只是一味地批评,也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5)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 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例句:面对人民的疾苦而无·动·于·衷,·这根本就不是我们革命干部应 有的态度。 (6)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 例句:随着社会治安的好转,这些坏人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 干坏事 了。 (7)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例句:面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大家竟然若·无·其·事·地低头做事,谁也 不去过问。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1-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立场与作品的历史背景。 2.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 的价值理念。 3.探究两篇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课前篇一起预习 知识整合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河北献县人,著名哲学 家。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 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 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课前篇一起预习 知识整合
怜悯是人的天性 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1753年卢梭应 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论人与人之间 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 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其可视为《社 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第一部分”中,卢梭进行了一个自然 人的假设,认为自然的最初的人,是感知优先于理性的,“自爱之心” 与对他人的“怜悯之心”都是人天生就有的,其观点体现了“性善论” 的哲学思想。
①近日,新州 12 名个人及一家企业,因违.反.严格的新冠病
例句 毒限制令而被处以罚款。
②国家的法律与纲纪,我们不能任意违.犯.。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课前篇一起预习 知识整合
权利·权力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 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 相对)。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 围内的支配力量。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课前篇一起预习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加点字 捐.弃 厮拼.
邪恶. 恶 厌恶.
读音 juān pīn è wù
加点字 汲.汲 辕.固
暴.君 暴 槁暴.
读音 jí yuán bào pù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fáng碍
妨
fáng疫
防
páng徨
彷
纯cuì
粹
荟cuì
修辞立其诚 本文写于1992年4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 贯彻一个“诚”字。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 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 “渠山拙叟”(“渠”即张载,“山”乃王夫之),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 立身之则。冯友兰评价说:“张先生治学之道为‘修辞立其诚’,立身 之道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课前篇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பைடு நூலகம்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4.词语辨析
违反·违犯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
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
等)。
等)。
相同点:都有“违背”的意思。
不同点:“违反”着重于“反”,常用于规章、制度、规定等。“违犯”的
“犯”有侵犯和触犯的意思,所以“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法令
等,情节较为严重。
萃
cuì火
淬
相关常识
课前篇一起预习 知识整合
词语
易错字
依fù
附
fú合
符
包fu
袱
xūn陶
熏
醉xūn xūn 醺醺
香xūn
薰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课前篇一起预习 知识整合
3.掌握词语 (1)顺风转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多含贬义) 例句:他遇事没主见,总顺·风·转·舵·,跟着别人跑。 (2)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例句:礼仪这个词不同于礼貌,现在有许多人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 (3)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 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 过一样。 例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 感·同·身·受·。
相同点:都含有“权力”的意思。
不同点:“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权力”则属于政治上的概念。 ①根据判决书, 厄瓜多尔前总统被剥夺政治权.利.25 年。
例句 ②说到底,权.力.是民众赋予的,应是为权利服务的,而不是用
来侵害权利的。
课前篇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充耳不闻·置若罔闻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 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