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合集下载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2020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指南的发布,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早期结直肠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使得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在诊断方面,2020CSCO 结直肠癌指南强调了多种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病变情况,还可以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此外,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转移。

肿瘤标志物如 CEA、CA19-9 等的检测也有助于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治疗是结直肠癌管理的关键环节。

手术治疗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和局部进展期的患者,手术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然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往往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化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化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身体状况等进行个体化制定。

例如,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有 FOLFOX(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 FOLFIRI(氟尿嘧啶、伊立替康、亚叶酸钙)等。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进展。

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靶点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在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靶向药物的使用需要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一些数据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未经治疗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初始肝转移灶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按照国际共识:同时性肝转移是指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肝转移称为异时性肝转移结直肠肝转移MDT根据患者的体力状况、年龄、器官功能、合并症等进行评估,针对不同的治疗目标,给予患者最合理的检查和最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1a 类证据,A级推荐)。

(1)患者全身状况较差,不适合进行高强度治疗时,建议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减量的两药方案或最佳支持治疗,以提高生命质量并尽量延长生存时间。

如全身情况好转,可以再进行高强度治疗。

(2)适合高强度治疗的患者,依据肝转移的具体情况和是否伴有其他转移等,制订不同的治疗目标,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①肝转移灶初始即可以R0切除,且手术难度不大、肿瘤生物学行为良好的患者,其治疗目的是获得治愈。

应该围绕手术治疗进行相应的新辅助和(或)辅助治疗,以降低手术后复发的风险。

肝转移灶是否可以R0切除的判断应由肝外科、肿瘤外科、影像科专家联合进行。

肝转移灶可以R0切除,但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时也应积极联合其他肿瘤局部毁损手段,如RFA和(或)立体定向放疗等,以达到NED状态。

②肝转移初始无法切除,但经过一定的治疗有望转为NED状态,且全身情况能够接受包括转移灶切除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手段和高强度治疗的患者。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便秘、便血等。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期。

因此,结直肠癌的治疗和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在最近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治疗、监测与管理指南”中,提出了一些关于结直肠癌的最新诊断和治疗建议。

1、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肠镜检查,并结合组织活检来确定是否癌变。

此外,CT、MRI和PET-CT等影像技术可以用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深度,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2、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也不同。

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有时候,这些治疗方式会进行联合治疗。

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它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并防止其转移至别的部位。

手术的方式包括广泛切除和切除淋巴结等,具体的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放疗主要用于术前、术后或联合化疗治疗不可手术的肿瘤。

它可以通过辐射杀死癌细胞,阻止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化疗主要通过用药物杀死癌细胞,并防止其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则是利用通过研究得到的药物等,通过干扰特定的信号通路来阻止癌细胞生长。

3、监测和管理结直肠癌的治疗不仅仅是一次手术或一段化疗,它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这包括定期的随访、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的测定。

随着治疗的进行和患者病情的变化,治疗计划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在治疗期间,医生和患者需要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以确保最佳的疗效和生存质量。

总体上,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建议和方法。

虽然这些建议和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治疗和管理结直肠癌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筛查:高危人群 (III 级专家推荐)
高危 人群
非进展期腺瘤
2-3年复查 结肠镜
复发 未复发
继续 2-3年复查结肠镜
延长间隔至3-5年
结直肠癌的筛查及遗传学
• 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
见指南第2.1节
• 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检和基因诊断原则
见指南第5节
1/3 的大肠癌具有遗传背景
Familial CRC:
≥1位一级或二级 亲属患大肠癌
Lynch HT, et al. 2013
遗传性结直肠癌指南总体框架
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包括:
• Lynch综合症 • 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典型的FAP
结直肠内息肉数均在100枚以上,癌变 年龄早,癌变风险几乎为100%
AFAP (轻症FAP)
虽然缺乏循证医学证 据,但是专家组具有 一致共识的
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 得共识,而且存在较大争议(支
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 持意见<60%)
基本一致共识,但有小的争
议(支持意见60%~80%)
结直肠癌的MDT诊治原则
—— MDT基本概念
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专家组为依托
来自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一组相对固定的专家 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聚在一起
• FAP患者会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HRPE),在典型的FAP中发生率可达80%。 • 1/3-1/4的FAP患者无家族遗传史,为该个体胚系新发肿瘤。家族史并不是诊断FAP的必要条件。
FAP筛检——II 级专家推荐
结直肠癌 患者
息肉 (≥20枚)
关注家族史
(+) 强烈建议
体格检查

整理——2020年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更新(2)

整理——2020年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更新(2)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改善5年生存率的目的。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一)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手术是迄今为止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愈方法;也是预防肝转移发生的重要环节。

1.结肠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包括肿瘤全部及其两端足够肠段和周围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和器官以及相关系膜、主要供应血管和淋巴引流区,具体手术方式依照肿瘤部位不同而异,但均应遵循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原则。

2.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应包括肿瘤全部及其两端足够肠段、周围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和器官以及相关的肠系膜和淋巴结。

直肠中下段的肿瘤应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

3.术中发现存在切除范围外的可疑淋巴结,应进行术中活检或切除。

(二)结直肠癌确诊时无肝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的新辅助治疗术前通过新辅助治疗杀灭未被影像学检测到的微小转移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根治性手术后的远处转移。

1.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注:高位直肠癌,即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以上者,其新辅助治疗参照结肠癌。

)(1)联合放化疗或放疗建议术前诊断为T3期及以上或任何T、淋巴结阳性的直肠癌,在不伴有明显出血、梗阻症状、无穿孔以及其他远处转移等情况时应用。

①联合放化疗:总剂量45~50.4 Gy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剂量(通常每周5天,共5周),并应用以5-FU或卡培他滨为主的化疗。

放化疗治疗结束后6~8周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1a类证据,A级推荐)。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也是我国居民恶性肿瘤的一大主要死因。

为了规范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于近期发布。

诊断:1. 临床表现:结直肠癌早期通常无症状,而晚期则可能出现肠道梗阻、腹痛、大便变化等症状,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有关这些症状的患者。

2. 体格检查:临床医生应进行肛门指诊,以排除其他结直肠疾病,并需进行全身检查,以确认有无转移病灶。

3. 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腹部超声、乙状结肠镜、结肠镜、CT扫描等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4. 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性质、侵袭深度、转移情况,为术前评估和术后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1. 早期结直肠癌: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尤其对于T1期直肠肿瘤,可采用内镜切除术或肠镜微创手术治疗。

大部分早期结直肠癌是有望根治的,患者的术后预后也相对良好。

2. 中晚期结直肠癌: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手术切除仍然是标准治疗方式,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手术后,根据病理学结果,可以决定是否给予辅助化疗,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 转移性结直肠癌: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旨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进行全身评估,确定肝脏、肺、骨等转移情况,通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随访与复发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长期随访,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次制定治疗方案。

总结:的发布为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直肠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科学的研究结果和技术的进步,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效果综上所述,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的发布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年)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年)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年)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年)【引言】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尤为突出。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晚期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影响患者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为了指导医生更好地处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特制定本指南。

【概述】本指南以综合循证医学理念为基础,结合大量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旨在提供规范化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策略。

【诊断】1. 影像学检查1.1 乙状结肠镜检查:通过乙状结肠镜对结直肠癌进行组织活检,以确诊病情。

1.2 腹部超声和CT扫描:用于评估肝转移的位置、数量和大小,并与其他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

1.3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含铁血黄素的病灶检测敏感,可用于进一步评估肝脏的转移病灶。

2. 肿瘤标志物检测2.1 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结直肠癌患者常常有一定水平的AFP和CEA升高。

2.2 其他标志物如CA19-9、CA242等的检测也可辅助诊断。

3. 组织学检查3.1 组织学形态学:病理学家根据病灶的异型性以及组织学表型等特征,提供肝转移的诊断依据。

【综合治疗】1. 外科手术1.1 肝转移手术: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合并肝脏局限病灶的患者,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1.2 辅助治疗:对于无法实施肝转移手术的患者,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措施可降低肝转移病灶的负荷,提高手术可行性。

2. 化学治疗2.1 毒副作用监测:在化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

2.2 靶向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个体化选择靶向治疗药物,以提高疗效。

3. 放射治疗3.1 肝转移放射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放射治疗可作为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

3.2 放射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应密切监测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处理。

4. 靶向治疗4.1 分子靶点的筛选:根据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5%~25%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病人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病人的5年生存率<5%,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

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初始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病人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

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进行全面地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并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

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受原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资助(2008-201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以指导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并于2010年、2013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

2016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员会修订了该指南。

2018年,编写组进一步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联合共同修订了该指南。

2020年再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等一起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进展修订《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直系亲属结肠镜检查 三甲/省级专科医院就诊
FAP基因筛检
*CHRPE: 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
腹腔肿块
• FAP家系受影响者可出现有多种肠外疾病,我国人群的文献报道,肠外疾病以腹腔内硬纤维瘤和骨瘤 最容易被识别且相对较为常见。因此,怀疑FAP时,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腹腔内硬块和骨瘤。
• FAP患者会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HRPE),在典型的FAP中发生率可达80%。 • 1/3-1/4的FAP患者无家族遗传史,为该个体胚系新发肿瘤。家族史并不是诊断FAP的必要条件。
• FAP患者会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HRPE),在典型的FAP中发生率可达80%。 • 1/3-1/4的FAP患者无家族遗传史,为该个体胚系新发肿瘤。家族史并不是诊断FAP的必要条件。
FAP遗传基因筛检
• APC 基因 • MUTYH 基因
Lynch 综合症
•2010年前,HNPCC = Lynch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诊断都是基于临床家 系表型; 2010年后,停止使用HNPCC,统一使用Lynch 综合征
FAP筛检——III 级专家推荐
结直肠癌 患者
息肉 (≥ 10枚)
关注家族史
(+) 强烈建议
本人定期结肠镜检查 FAP基因筛检
体格检查
CHRPE* 颅骨骨瘤
*CHRPE: 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
腹腔肿块
• FAP家系受影响者可出现有多种肠外疾病,我国人群的文献报道,肠外疾病以腹腔内硬纤维瘤和骨瘤 最容易被识别且相对较为常见。因此,怀疑FAP时,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腹腔内硬块和骨瘤。
2A类证据:
• 可及性差或者效价比
家推荐 基于高水平证据,如严谨的 基于稍低水平证据,如一般质量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Familial CRC:
≥1位一级或二级 亲属患大肠癌
Lynch HT, et al. 2013
遗传性结直肠癌指南总体框架
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包括:
• Lynch综合症 • 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n 典型的FAP
结直肠内息肉数均在100枚以上,癌变 年龄早,癌变风险几乎为100%
n AFAP (轻症FAP)
基本一致共识,但有小的争 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专
议(支持意见60%~80%) 家组取得一致共识(支持意见
≥80%)
III级 2B类证据:
3类证据:
• 正在探索的诊治手段,
专家推荐 基于稍低水平证据,如一般 基于低水平证据,如样本数量不
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 大的非对照的单臂临床研究、病
虽然缺乏循证医学证 据,但是专家组具有
息肉数相对较少,癌变年龄相对较大
n MAP (MUTYH相关息肉病)
临床表现与AFAP相似
• PJ综合症(黑斑息肉综合症)
指南总体框架
启动筛检的一般原则
Lynch筛检 I级专家推荐 II级专家推荐 III级专家推荐
FAP筛检 I级专家推荐 II级专家推荐 III级专家推荐
PJ筛检 I级专家推荐 II级专家推荐 III级专家推荐
• MDT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程
• MDT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的变化、肿瘤的 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 存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的筛查及遗传学
• 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
p 见指南第2.1节
• 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检和基因诊断原则
p 见指南第5节
每年参加结直肠癌筛查 (FIT 每年1次)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诊断与随访
•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达到NED后的随访 根据术前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建议术后2年3月复查CEA、 CA199等。3-5年6月1次,5年后1年1次。 术后2年3-6月胸、腹、盆腔CT扫描,以后6-12月1次,重大决 策时建议MRI等检查,必要时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
诊断与随访
• 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新辅助
• 在原发灶无出血、梗阻症状或无穿孔时,除肝转移灶在技术上切除 容易且不存在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可考虑新辅助治疗。 • 尤其是肝转移灶体积大、数量多、或原发灶淋巴结可疑存在转移的 患者。
• 系统性化疗方案包FOLFOXIRI
治疗方法
• 系统化疗 (1)初始化疗 对肝转移灶有潜在NED患者进行转化治疗至关重要。 5FU/LV(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作为一线治疗,并可 加用分子靶向治疗,或联用HAI。FOLFXIRI方案也有较高的转化率。 无法使用分子靶向及体质较好的情况下使用。 (2)诱导化疗后病情缓解或稳定 肝转移灶仍无法切除,进入维 持治疗,(5FU或卡培他滨单药,均可联合分子靶向),或者暂停化 疗。 (3)病情进展后的化疗选择 FOLFOX或XELOX进展后改 FOLFIRI,FOLFIRI进展后改FOLFOX或XELOX,原联用分子靶向治 疗的可继续。如果2次进展可用瑞戈菲尼,或西妥昔单抗(仅限未用 过此类药物RAS野生型)
MD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 • • • • • • 减少个体医生做出不完善的决策 更精确的疾病分期 较少的治疗混乱和延误 更好的治疗衔接 更高的生命质量 更个性化的评估体系和治疗 最佳的临床和生存获益
• 全身状况差,不适合高强度治疗,单药或联合靶向,或减量的两药 联合或最佳支持治疗 • 适合高强度治疗者,根据肝转移情况及其它转移情况制定 肝转移灶初始可已R0切除,新辅助 肝转移灶初始无法切除但有望转为可以NED状态,转化治疗 肝转移灶可能始终无法切除,控制疾病进展为目的,积极联合治 疗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引言: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诊疗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诊疗规范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以便医务人员正确指导患者,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结直肠癌的分类与分期:结直肠癌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腺癌、黏液腺癌、浆液腺癌等。

而根据病理形态,结直肠癌可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分期是评估结直肠癌临床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以及远处器官转移(M)进行分期。

目前常用的分期系统为TNM分期系统。

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早期诊断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关键。

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潜在的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

此外,粪便潜血试验和结肠镜、CT结肠造影的联合使用也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效果。

三、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1. 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可选择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或联合放化疗手段进行治疗。

2. 根治性手术可分为直肠癌根治术和结肠癌根治术。

根据癌肿的位置和侵犯情况,手术方式可以选择根治性切除或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方法。

对于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还需行术中淋巴结清扫。

3. 姑息性手术主要用于晚期肿瘤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旨在减轻肿瘤带来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对于某些高危患者,如年龄较大、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或肿瘤处于早期但手术难度较大者,可考虑行胶质微粒栓塞、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

四、结直肠癌的放疗和化疗:1.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直肠癌的治疗,可通过提高切除术后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

2. 化学药物治疗可通过靶向药物、化疗药物或免疫治疗等方式进行。

化疗有助于消灭微转移灶,改善手术效果。

五、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不同类型肝转移灶手术处理
01
孤立性肝转移灶
对于孤立性肝转移灶,可采用局部切除术或肝段切除术,保留足够的肝
功能。
02
多发性肝转移灶
对于多发性肝转移灶,可采用规则性肝切除术,如左半肝或右半肝切除
术。若患者肝功能良好且肿瘤负荷较小,也可考虑行扩大肝切除术。
03
复发或再发性肝转移灶
对于复发或再发性肝转移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若
药物治疗进展及挑战
药物治疗种类
适应症与禁忌症
治疗效果与并发症
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进行 选择,禁忌症包括药物过敏、严重器 官功能障碍等。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但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等 问题。同时,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 药物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个体差 异大、药物选择有限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不断发 展,未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 诊断和治疗将更加个性化。 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 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更准确地 预测患者的预后和选择最合 适的治疗方法。
多学科协作的加 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需要 多学科协作,包括外科、内 科、放疗科、影像科等。未 来,多学科协作将进一步加 强,形成更加完善的治疗团 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 治疗服务。
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处理情绪困扰、减轻 心理压力。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回顾
要点一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 的积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 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本次指南的更 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 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必要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康复指导
针对患者术后或治疗后的康复阶段,提供专业康复指导和建议,促进患者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05
指南实施挑战及应对策略
指南推广与实施难度分析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医疗水平、资源配置和患者认知程度存在差异, 影响指南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推广和实施。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 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2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方法 • 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策略 • 患者管理与随访 • 指南实施挑战及应对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指南发布背景
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
临床需求迫切
04
患者管理与随访
患者风险评估与分层管理
风险评估
通过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全面 评估患者肝转移风险。
分层管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风险层级,制定个体化 治疗方案。
随访观察项目与周期安排
随访观察项目
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周期安排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合理随访周期,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
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
简便易行,可发现肝内占位性 病变,但对小病灶和等回声病
灶易漏诊。
CT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显示肝 内病灶的大小、形态、数目及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角度 成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PET-CT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为了提供更好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2020年中国抗癌协会(CSCO)制定了最新的结直肠癌指南。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指南的要点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

一、背景与目的CSCO结直肠癌指南的目标是提供全面、准确的指导,涵盖结直肠癌的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及后续管理等各个方面。

通过该指南,医生可以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预防与筛查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对于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推荐人群如下:1. 平均风险人群:建议在50岁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

2. 高风险人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高风险人群可以在40岁或者10岁早于家族成员肿瘤年龄的时候进行筛查。

三、早期诊断与分期早期诊断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有决定性的影响。

指南强调以下诊断手段的重要性:1. 完全结肠镜检查: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可以检测到直径小于5mm 的超微小结直肠癌。

2.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适用于无中重度异形增生或高度可疑结直肠癌的息肉。

四、分子病理学与分子靶向治疗通过对结直肠癌组织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患者信息,并辅助选取最佳治疗策略。

目前,靶向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提出以下建议:1. RAS基因检测:使用抗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前,应考虑进行RAS基因检测。

2. BRAF基因检测:对于KRAS和NRAS基因为野生型的患者,推荐进行BRAF基因检测。

3. 靶向治疗:对于KRAS突变、野生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可考虑采用靶向治疗。

五、手术治疗与辅助治疗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辅助治疗则在手术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指南给出了以下建议:1. 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应基于患者的病理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范围。

2. 肠道异物的管理:术前胃肠准备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单击输⼊您的封⾯副标题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同时性肝转移是指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的肝转移称为异时性肝转移。

《指南》分别从下⾯两个⽅⾯进⾏阐述01“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02“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结直肠癌确诊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对已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除⾎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查、病理分期评估外,应常规进⾏肝脏超声和腹部增强CT等影像检查以筛查及诊断肝脏转移瘤。

对于超声或CT影像⾼度怀疑但不能确诊的患者,可⾏⾎清甲胎蛋⽩(AFP)、肝脏超声造影和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a类证据,A级推荐),需要时可⾏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检查。

PET-CT检查不作为常规推荐,可在病情需要时酌情应⽤(2a类证据,B级推荐)。

肝转移灶的经⽪针刺活检仅限于病情需要时应⽤。

结直肠癌⼿术中必须常规探查肝脏以进⼀步排除肝转移,对可疑的肝脏结节可⾏术中超声检查,必要时考虑同步切除或术中活检(3a类证据,B级推荐)。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监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应对患者定期随访,了解有⽆肝转移的发⽣。

每3~6个⽉进⾏1次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持续2年,以后每6个⽉1次⾄满5年,5年后每年1次。

每3~6个⽉检测1次⾎清CEA、CA19-9等适当的肿瘤标志物,持续2年,以后每6个⽉1次⾄满5年(1a类证据,A级推荐),5年后每年1次。

对于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建议每年进⾏1次胸/腹/盆腔增强CT扫描,共3~5年(1b类证据,A级推荐),以后每1~2年1次。

对于超声或CT影像⾼度怀疑肝转移瘤但不能确诊的患者应⾏肝脏MRI等检查,并建议在随访过程中保持影像检查⽅法的⼀致性。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针对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机制,开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激 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药物研发进展
目前已有针对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取 得显著疗效,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
未来趋势预测
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联合其他治疗 方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MDT讨论内容及流程优化建议
讨论内容
包括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手术时机选择、术后管理等方面。
流程优化建议
建立定期MDT讨论会议制度,确保各成员充分参与讨论;加强成员间沟通与协作,确 保信息共享;设立专门协调员,负责MDT讨论的组织和记录。
MDT对患者获益分析
提高诊断准确率
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各成员专 业意见,提高诊断准确率。
优化综合治疗策略
根据最新临床数据和专家共识,对结直肠癌肝 转移的综合治疗策略进行了优化。
强化个体化治疗
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在肝转移患者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精准治 疗方案。
02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及分期系统
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黄疸、消瘦、乏力、食欲 不振等。
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包括原发肿瘤(T) 、区域淋巴结(N)、远处转移(M )。

医学成果共享
02
关注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及时将最新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于临
床实践。
患者教育与知情
03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知情,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
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实践中问题与挑战
诊断准确性问题
探讨了如何提高肝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 诊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诊断;综合治疗;指南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难点之一,其中80%~90%的患者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

然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

因此,制订个性化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综合治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并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

为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XXX自2008年开始联合编写《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该指南于2010、2013年进行修订,2016年修订后进一步与XXX、XXX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XXX肿瘤转移委员会联合共同修订。

2020年再与XXX结直肠肿瘤学组、XXX 等联合,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进展修订《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

该指南提出了诊断、预防、外科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的建议,各地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应用。

推荐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分类的界定详见附录1.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随访1.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根据国际共识,同时性肝转移是指在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肝转移则称为异时性肝转移。

本指南将分别阐述这两种情况以便于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制订。

1.2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诊断常规对已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除了进行血清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病理学分期评估外,还应常规进行肝脏超声和腹部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以筛查和诊断肝脏转移瘤。

如果超声或CT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但不能确诊,可以加行血清AFP、肝脏超声造影和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

在病情需要时,可以进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检查。

PET-CT检查不作为常规推荐,只有在病情需要时才应用。

肝转移灶的经皮针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仅限于病情需要时应用。

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必须常规探查肝脏以进一步排除肝转移的可能。

对于可疑的肝脏结节,可以进行术中超声检查,必要时考虑同步切除或术中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1.3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监测对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以了解有无肝转移的发生。

1)每3~6个月进行1次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持续2年,之后每6个月1次直至满5年,5年后每年1次。

2)每3~6个月检测1次血清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持续2年,之后每6个月1次直至满5年,5年后每年1次。

3)对于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胸、腹、盆腔增强CT扫描检查,共3~5年,之后每1~2年1次。

对于超声或CT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肝转移瘤但不能确诊的患者,应加行肝脏MRI等检查,并建议在随访过程中保持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一致性。

PET-CT扫描检查不做常规推荐。

术后1年内需要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需要在1年内进行复查。

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则建议术后第3年进行复查,之后每5年复查1次。

如果患者发病年龄小于50岁或确诊为Lynch综合征,则应适当增加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频率。

对于结直肠癌原发灶切除术前因梗阻等原因未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应在术后3至6个月内完成首次电子结肠镜检查。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达到NED状态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随访,以了解有无肝转移复发。

建议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血清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以后第3至5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年1次。

术后2年内每3至6个月进行1次胸、腹、盆腔增强CT扫描检查。

临床重大决策时建议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必要时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检查。

以后每6至12个月进行1次,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不推荐常规行PET-CT扫描检查。

其他随访内容和频次可以参照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的随访进行。

推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KRAS第2、3、4外显子以及NRAS第2、3、4外显子的检测。

RAS基因是否突变不仅具有预后意义,更是预测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治疗有效性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建议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V600E突变检测,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以及疗效预测因子,以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1.5.3 Mismatch Repair Gene (MMR) XXX (MSI) Testing: It XXX testing for MMR/MSI (2b level of evidence。

B-XXX strategies [45-47]。

The gold standard for MSI testing is to compare the length of XXX een tumor tissue and normal tissueusing PCR methods [48-49]。

XXX MMR protein n (including MLH1.MSH2.MSH6.and PMS2) has 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sting method due to its convenience and speed。

with a consistency rate of 90% to 95% compared to PCR testing [50].1.5.4 UGT1A1 Testing: UGT1A1 is a drug-metabolizing enzyme for irinotecan。

and its XXX the activity of the enzyme。

Non-wild-type UGT1A1 patients receiving XXX increase the risk of grade III or higher bone marrow n and diarrhea [51-53] (2b level of evidence。

B-XXX).1.5.5 HER2 Testing: XXX patients who have failed standard treatment。

anti-HER2 XXX undergo HER2 testing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n-making for later-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patients [54]。

HER2 testing can be XXX n sequencing methods。

but the XXX and can be based on the breast cancer-related XXX.1.5.6 Others: Second-XXX。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neurotroph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n genes。

etc。

can all be potential markers for predicting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ortargeted therapy [55-57]。

For cases where it is not possible to obtain tumor tissue for testing。

XXX [58-60].2 XXX2.1 XXXXXX [61].1) The scope of radical surgery for colon cancer includes the tumor itself。

a sufficient length of bowel on both sides of the tumor。

the XXX may be infiltrated。

XXX。

major blood vessels。

and XXX on the n of the tumor。

but all should follow the XXX (CME).2) The scope of radical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should include the tumor itself。

a sufficient length of bowel on both sides of the tumor。

the XXX may be infiltrated。

and the XXX nodes。

For tumor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ctum。

XXX (TME) shouldbe followed.2.2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在手术中发现可疑淋巴结时,应进行术中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切除。

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可以杀灭未被影像学检测到的微小转移灶,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后的远处转移。

2.2.1中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建议术前诊断为T3期及以上或任何T分期但淋巴结阳性的直肠癌,在不伴有明显出血、梗阻症状、无穿孔以及其他远处转移等情况时应用联合放化疗或放疗。

联合放化疗方案包括总剂量45.0~50.4 Gy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剂量,并应用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

放化疗治疗结束后6~8周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

该方案可以使肿瘤降期甚至缓解,预防肿瘤远处转移,还能提高放疗的敏感性。

单纯短程放疗方案包括直肠癌肿瘤部位及淋巴引流区短程总剂量25.0Gy的放疗,并于放疗后1周内行根治性手术。

短程放疗较联合放化疗更少出现急性毒性反应,但短程放疗不能使肿瘤降期,更适合可手术切除的Ⅱ期或Ⅲ期直肠癌。

近年来,全程新辅助治疗将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提至术前,即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和同步放化疗,可获得更高的完全缓解率,有助于器官保留,还可以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改善患者长期生存。

肝动脉和肿瘤区域动脉联合灌注化疗对于术前分期Ⅲ期,且不伴有出血、梗阻症状或无穿孔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应用。

5-FU可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肿瘤区域动脉分别灌注,化疗后7~10 d施行根治性切除术。

该方案虽不能使肿瘤明显降期,但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有预防肝转移的作用。

建议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不作为常规推荐。

2.2.2 结肠癌的新辅助治疗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结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对于术前被判断为Ⅲ期的患者,可以考虑肝动脉和肿瘤区域动脉联合灌注化疗,以减少肝转移的发生。

不过,这并不是常规推荐的治疗方法。

2.3 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门静脉化疗、腹腔化疗对于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进行门静脉化疗、腹腔化疗已经有了令人鼓舞的数据,例如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肝转移的发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