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守秩序(1)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4篇)在现实社会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篇1课间是学生极易发生意外事故的时间段,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值日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课间的安全管理。
为了维护学生课间活动秩序,保障师生安全特制订学生课间活动管理制度。
1、班主任要利用板报、晨会等宣传形式向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利用班、队会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教育学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走廊、楼道、楼梯口操场各处追逐打闹,互相推拉;不准在楼梯扶手上滑溜,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
不做带有攻击性、危险性的游戏,不玩耍尖锐锋利的东西,不攀爬窗台或走廊栏杆、篮球架等设施,不跳校园各处台阶。
严禁从楼上往下丢弃任何东西。
不要随意触摸电源开关、线头等。
不准玩火、玩水,不准在校园内玩弹弓、放鞭炮等。
2、值日教师及班主任在课间随时观察该班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
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3、小学低年级严格实行科任教师课间负责制及交接班制度,即由本节课的科任老师负责课间纪律,直至下节课的老师到达教室。
4、值日学生、值日教师、值日领导在课间巡视全校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做好记载,并将情况通知班主任;由德育处按学校“文明班”量化评比办法,进行扣分处理,并于下周教师会上进行集中通报批评。
5、学生课间出操时,在教室门口排成纵队,快速下楼。
班主任或带队教师在楼道组织疏导,注意学生动态。
6、突发事件必须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并由班主任会同德育处、安全办处理。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篇2课间是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活跃身心的时间。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课间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创设宽松、和谐的课间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课间活动安全常规及管理制度。
课间活动守秩序_课间活动守秩序作文150字

课间活动守秩序_课间活动守秩序作文150字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3.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情感:愿意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高高兴兴参加各项活动。
行为:课间活动守秩序,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教学内容“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和基本要求中“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而设置的。
一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戏,因此,游戏成了他们课间的主要活动。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受过守秩序的教育,但由于他们刚入学校,还不习惯过集体生活,因此,做游戏时常常出现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抢先、“夹塞”,不按顺序,独占玩具和游戏器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
这不但影响游戏的进程,影响同学团结,而且由于课间玩得不愉快,还影响上课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从正面教育学生课间活动守秩序十分必要,一方面教育学生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一方面教育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不能只顾自己,要心中想着他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教法建议:1.课间活动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在学生具体感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明确是非,提高道德认识。
教师不要讲得过多。
2.在分析各种活动发生的情况时,应把课间同时活动的人很多,要想着别人,想着大家,不能光顾自己的思想贯穿始终,使学生意识到一个人不守秩序,会影响大家,所以每个人都要约束自己,在课间活动中自觉守秩序。
3.课间活动学生都有感受,平时学校也常进行守秩序的教育,学生可能不感新奇,教学中要结合教材,抓住典型事例,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讲道理,使学生感到不同于日常的教育,能有新的收获。
还要采用一些电化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使图中的人物能活动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认知: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课间活动安全制度(四篇)

课间活动安全制度课间活动是学生们休息、娱乐和放松的重要方式,但在开展课间活动时,必须确保学生们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
为此,学校可以制定以下课间活动安全制度:1. 活动场地安全:确保课间活动场地没有危险物品或障碍物,地面平整、干燥,以防摔倒或滑倒事故。
2. 游戏器材安全:检查游戏器材的安全性,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无尖锐或锋利部件,防止学生受伤。
3. 活动秩序规范:制定课间活动的秩序规范,指导学生们如何有序进行活动,避免拥挤、冲撞和追赶,防止意外伤害。
4. 人员监管:安排足够的监管人员,确保活动期间有人监督学生们的行为,避免发生纠纷、打斗或欺凌事件。
5. 急救准备:在活动场所附近设立急救箱,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器材,培训一部分教职工急救技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小型伤害事故。
6. 紧急疏散预案:制定课间活动的紧急疏散预案,明确疏散路线和安全点,以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
7. 活动时间控制:限定课间活动的时间,避免学生们在户外活动时间过长,防止过度劳累或受到极端天气的伤害。
8. 活动过程监控:利用视频监控等设备对课间活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9. 安全习惯培养:通过课堂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培养,让他们明白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10.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检查活动场地、器材和设施的安全性,如有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安全制度,学校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安全的课间活动环境,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课间活动安全制度(二)课间活动是学生在上课时间间隙进行的活动,既是放松身心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机会。
然而,由于活动场地的局限性和学生行为的不可控因素,课间活动往往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学校应当制定课间活动安全制度,从组织管理、场地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
一、组织管理1. 定期召开班级会议,讨论并制定课间活动安全制度,并在学校内进行公示,以便全体学生了解和遵守。
学校课间文明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课间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2. 维护校园秩序,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管理内容1. 课间休息时间安排(1)课间休息时间为每节课后10分钟。
(2)课间休息期间,学生应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随意穿越教学区域。
2. 课间活动要求(1)学生应按时到教室参加课间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2)课间活动时,学生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3)课间活动期间,学生应遵守纪律,不得在教室内乱扔垃圾、损坏公物。
3. 课间休息区域管理(1)学校应设置专门的课间休息区域,确保学生活动空间充足。
(2)课间休息区域应保持整洁,学生不得在休息区域乱扔垃圾。
(3)学校应定期对课间休息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课间活动纪律(1)学生应遵守课间活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开休息区域。
(2)课间活动时,学生应相互尊重,不得发生争执、打架等行为。
(3)学校对违反课间活动纪律的学生,将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四、责任分工1. 教师责任(1)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有序。
(2)教师应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活动纪律,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教师应关注学生课间休息区域的环境卫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2. 班主任责任(1)班主任应负责班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学生活动有序进行。
(2)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班主任应关注学生课间休息区域的环境卫生,确保休息区域整洁。
3. 学校责任(1)学校应建立健全课间文明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
(2)学校应定期对课间休息区域进行巡查,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有序。
(3)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小学课间秩序管理制度

小学课间秩序管理制度一、目的和原则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的安全和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行为:明确学生在课间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 安全第一:保障学生在课间的身体和心理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件;3. 公平公正:所有学生在课间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待遇,不分性别、年级、成绩等因素,一视同仁。
二、课间秩序管理制度1. 课间时间安排(1)上午课间:10:00-10:20(2)下午课间:15:00-15:20(3)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间时间,学生不得提前离开教室。
2. 教师管理职责(1)班主任负责课间秩序管理,保障学生安全;(2)老师在课间应在操场、教室门口等处巡视,及时制止违规行为;(3)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有益的课间活动,如体育锻炼、文体活动等。
3. 学生行为规范(1)遵守学校规定的上下楼梯顺序,保持队形,不得推挤;(2)不打闹、不追逐、不跳跃,避免发生意外;(3)不在课间随意走动,不到禁止进入的区域;(4)不在树木、花草等植物上攀爬或损坏;(5)不随意丢弃纸屑、果皮等垃圾,保持环境整洁;(6)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或污染校园环境;(7)不随意大声喧哗,保持安静。
4. 紧急情况处理(1)发生意外事件时,学生应立即报告老师,老师及时处理;(2)发生纠纷或冲突时,应及时报告老师,老师协调解决;(3)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时,学生应按照学校应急预案行动。
5. 惩罚措施(1)对违反课间秩序管理制度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记过等处分;(2)对严重违规行为,可报告学校领导,由学校领导决定相应处理措施。
6. 奖励机制学校将定期评选出课间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学生遵守规则,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课间注意事项1. 学生不得在课间随便乱跑、嬉闹,要保持安静、整齐、有序;2. 课间不得乱扔纸屑、食品渣滓等垃圾,要自觉保持环境的整洁;3. 不得在课间攀爬栏杆、围墙等危险场所,以免发生意外伤害;4. 课间应当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不得在课间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5. 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安全,服从老师的指导和管理;6. 课间不得私自离校,要在老师的带领下统一返回教室。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

思品教案-课间活动守秩序【课程名称】:思品(第一课)守秩序【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秩序,为什么要守秩序。
2、理解守秩序对社会、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意义。
3、学生能够自觉守秩序,自觉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秩序和为什么要守秩序。
2、让学生明白守秩序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自觉守秩序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理解秩序对他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2、如何使学生养成自觉守秩序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1、游戏:通过小游戏来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2、情景教学:通过生活例子和场景,让学生理解秩序和守秩序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互动的环境,加深学生对守秩序的认识。
【教学过程】:Ⅰ、导入(5分钟)1、教师问学生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有哪些需要守秩序的地方?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秩序,为什么要守秩序?Ⅱ、学习(35分钟)1、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老师画的是哪个活动场景(如:上课、午饭、体育课等等),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一下学校里哪些活动需要守秩序。
2、情景教学(15分钟)教师以日常生活和学校活动为例,让学生理解守秩序的重要性。
如:(1)为什么每人都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能乱动?(2)为什么要排队上厕所?(3)为什么在上课时不能随意说话?(4)为什么在体育活动中要遵守规则?以引导学生思考,明确规则、秩序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讨论下面问题:(1)守秩序的重要性,对学生、社会和他人的影响是什么?(2)每个人都该如何做到遵守规则、守秩序?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领会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Ⅲ、总结(10分钟)1、让学生一起回忆秩序以及守秩序的重要性。
2、发扬优秀个例,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
Ⅳ、小结(5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秩序,理解守秩序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做到守秩序。
小学思想品德《课间活动守秩序》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间活动守秩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守秩序的必要性。
3. 提高学生与人相处、合作交流的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2. 课间活动中应遵守的秩序。
3. 如何做到守秩序。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课间活动秩序。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自觉遵守秩序。
2. 如何引导学生与人相处、合作交流。
五、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应遵守的秩序。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课间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应遵守的秩序。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间活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自觉遵守课间活动秩序的情况。
3. 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合作交流能力。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守秩序。
2.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遵守秩序。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九、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课间活动秩序的案例。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围巾等。
十、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课间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中。
2. 开展“我是守秩序的小公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守秩序。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关注学生的课间活动秩序。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课间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应遵守的秩序。
二年级晨会:课间活动守纪律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守秩序,守规矩,玩的愉快又安全。 三、举一反三,指导行为
下页更精彩 12345 下一页二年级晨会:课间活动守纪律 相关文章:一年级晨会:戴上红领巾四年级晨会 :我最看不 惯的……四年级晨会课设计:夸夸这些人二年级晨会:课间活动守纪律我们是一个团队——高二班会二年级晨会:课 间十分钟点燃激情,挥洒青春——记高一人生导航课来自学长的忠告——初二班会查看更多>> 主题班会教案大全
教学要求:
二年级晨会:课间活动守纪律
知道课间活动守纪律,守规矩,能使大家玩的愉快又安全,是遵守纪律的表现
教学要点
教育学生在活动中,要想着他人,守秩序,守规则,注意安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课间活动有哪些内容?
2、要注意什么?揭题
二、讲述故事,明白道理
下课了序轮流玩。
课间活动守秩序的教案PPT

否遵守秩序,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
重点:课间活范,让学生明确课间活动守秩序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列出课间活动守秩序的具体要求,如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同时,教师可以亲自示 范如何在课间活动中做到守秩序,如排队有序、礼让他人、保持环境整洁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 考并总结出一些课间活动守秩序的做法,如制定班级公约、设置课间活动监督员等。
VS
通过写小短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课间活动守秩序的重要性,并思考如 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守秩序。这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社会责 任感。
THANKS
感谢观看
课间活动守秩序的教案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基本规则 和安全常识。
02
让学生知道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和 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课间活动时的自我管理能力 ,能够自觉遵守秩序。
讲授新课
总结词
PPT展示
详细描述
利用PPT展示课间活动守秩序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包括不推搡同学、不乱跑、不喧哗等,让学生更加 直观地了解如何遵守秩序。
巩固练习
总结词:角色扮演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间活动的场景,练习遵守秩序的具体做法,如排 队上下楼梯、有序进出教室等。
小学思想品德《课间活动守秩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意义,认识到守秩序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的意义2. 守秩序的重要性3. 如何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4. 团队协作与交流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守秩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守秩序,提高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间活动的意义、守秩序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守秩序的必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培养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如何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课间活动,了解学生的看法和体验。
2. 讲解:讲解课间活动的意义、守秩序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守秩序的必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培养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如何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守秩序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个守秩序的行动计划。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学生对守秩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2. 收集学生小组讨论的记录,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
3. 分析学生的行动计划,评估学生对守秩序的落实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学校辅导员或班主任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管理课间活动中的经验和方法。
2.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课间活动,让学生了解其他年级或学校是如何守秩序的。
3. 开展课间活动守秩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守秩序的认识。
八、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课间活动守秩序的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
课间文明管理制度

课间文明管理制度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课间文明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旨在规范学生在课间活动时的行为,使其能够遵守秩序,尊重他人,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以下是学校的课间文明管理制度:一、进出教室规定:1. 上下课铃响起时,学生要井然有序地排队走出教室,不得推搡、喧哗、拥挤。
2. 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不得在楼梯口聚集或停留。
3. 进出教室时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或奔跑。
二、课间活动规定:1. 课间活动时间为15分钟,学生可以在指定的活动区域活动,不得擅自离开。
2. 学生要遵守值日生的指导,按时集合。
3. 学生要遵守课间活动规则,不得打闹、斗殴、乱扔垃圾等行为。
4. 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但不得在课堂楼道或走廊上玩耍。
5. 学生要保持课间活动区域的整洁,不得乱丢垃圾,要妥善处理废纸、果皮等杂物。
三、午餐时间规定:1. 学生要按班级次序前往食堂就餐,不得插队。
2. 就餐期间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注意文明用餐。
3. 就餐完毕后,要主动清理餐桌,保持就餐区域的整洁。
四、课间禁止行为:1. 不得随意离开课堂或活动区域,擅自外出。
2. 不得偷窥、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影响学习和教学秩序。
3. 不得在课堂楼道、走廊、楼梯口等地方打闹、追逐、吵闹,以免影响整体秩序。
4. 不得在课间翻越栏杆、爬楼梯、爬窗户等行为,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五、违纪处理:1. 学生如有违反课间文明管理制度的行为,将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并通知家长。
2. 屡教不改、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学生,学校将采取进一步的纪律处理措施。
六、其他规定:1. 学校设立了课间文明管理小组,由班主任或值日生组成,负责监督学生的课间行为。
2. 学校定期开展课间文明管理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行为素质。
3. 学校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他们成为文明课间的榜样。
总之,课间文明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课间活动守秩序

课间活动守秩序引言在学校,课间活动是学生们休息放松的时间,也是与同学们进行社交互动的机会。
然而,如果课间活动中没有秩序和规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容易引发纠纷和意外事故。
因此,我们有必要强调课间活动守秩序的重要性。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课间活动守秩序的方法和建议。
建立课间活动规范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规范和准则,让学生遵守。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规范内容:1.遵守队列: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必须排队,不得插队或推搡其他同学。
队列的进出应该有规划,避免拥堵和混乱。
2.保持安静:课间活动区域应该保持相对安静,以免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禁止大声喧哗或播放音乐等影响他人的行为。
3.禁止奔跑:学生在课间活动中不得奔跑,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跑动时容易引发碰撞或摔倒,造成伤害。
4.文明用餐:学生在食堂用餐时应保持文明礼貌,不吃零食或快餐类食品。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餐具使用,保持环境整洁。
5.禁止玩具:学生在课间活动中不得携带玩具或游戏设备,以免分散注意力或引起纷争。
教师和监督员的角色教师和监督员在课间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积极地监督和引导学生,确保他们遵守课间活动的规范。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角色职责:1.监督课间活动区域:教师和监督员应该定期巡视课间活动区域,确保学生在此区域内。
同时,要及时制止和处理任何违规行为或纠纷。
2.示范行为规范:教师和监督员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行为范例。
他们需要遵守规范并且积极地引导学生们践行规范。
3.开展宣传活动:教师和监督员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向学生们普及课间活动规范的重要性。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讲座、游戏或小组讨论等形式。
4.建立奖惩制度:教师和监督员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来表彰遵守规范的学生,以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课间秩序。
同时,对于违规者也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警示他人。
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家长在培养孩子遵守课间活动规范方面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家长参与方式:1.知情并配合学校规定:家长要了解学校对课间活动的规范要求,并在家中强调和教育孩子要遵守这些规定。
如何遵守课间纪律

如何遵守课间纪律
一、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
序。
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二、上下楼梯靠右走,这样上下楼的同学才不会相撞,否则,挤在一起很不
安全,容易出现挤压事故。
下楼时更不能顺着扶手向下滑,以免跌倒、
摔伤。
三、雪天,大家不要到处打滑,要小心行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四、课间不在走廊、楼道推搡、疯闹,更不能拿利器和其它东西玩耍、嬉戏。
五、下课不能追逐打闹,禁止在教室、走廊、楼梯奔跑,同学之间要团结友
爱,相互帮助。
六、每位同学检查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不规范的做法,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同学不再受伤害,使我们拥有平安快乐的校园生活。
一、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
序。
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二、上下楼梯靠右走,这样上下楼的同学才不会相撞,否则,挤在一起很不
安全,容易出现挤压事故。
下楼时更不能顺着扶手向下滑,以免跌倒、
摔伤。
三、雪天,大家不要到处打滑,要小心行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四、课间不在走廊、楼道推搡、疯闹,更不能拿利器和其它东西玩耍、嬉戏。
五、下课不能追逐打闹,禁止在教室、走廊、楼梯奔跑,同学之间要团结友
爱,相互帮助。
六、每位同学检查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不规范的做法,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同学不再受伤害,使我们拥有平安快乐的校园生活。
守课间纪律。
“课间玩什么”,安全游戏,遵守秩序七年级主题班会通用课件

3. 游戏三:安全接力赛
要点标题:参与者安全装备
要点内容:参与者在进行安全接力赛时,需要佩戴安全装备, 如头盔、护膝、护肘等,以保护身体各个部位免受伤害。同时, 参与者还需要穿着合适的运动鞋,以提供良好的支撑和防滑功 能。
3. 游戏三:安全接力赛
要点标题:安全接力赛规则
要点内容:在安全接力赛中,参与者需要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 接力。在接力过程中,参与者需要与队友进行交接,确保接力 棒不会掉落或造成伤害。同时,参与者需要在赛道上保持规定 的跑道,不得横穿或阻挡其他参与者的道路。在比赛过程中,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参与者需要立即停止比赛,并按照指示进 行疏散或处理。
3. 游戏三:安全接力赛
PART · 3
3. 游戏三:安全接力赛
要点标题:赛道布置
要点标题:参与者安 全装备
要点标题:安全接力 赛规则
3. 游戏三:安全接力赛
要点标题:赛道布置
要点内容:在操场上设置一个安全接力赛的赛道,需要确保赛 道平坦,没有杂物,同时标记出起点和终点线。赛道两侧应设 置警示标志,提醒参与者注意安全。
2. 游戏二:安全猜谜
要点标题:安全故事分享
要点内容:在课间安排学生进行安全故事分享,学生可以准备 一些与安全相关的故事或者亲身经历,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 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准备故事,并选择几个学生进行分享。通过 分享,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案例,同时也可以培 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 的安全意识,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 游戏二:安全猜谜
要点标题:安全问题讨论
要点内容:在课间组织学生进行安全问题讨论,可以选择一些 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话题,例如校园安全、食品安全、 防火安全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增加对 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 达能力。
小学思想品德《课间活动守秩序》教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间活动守秩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间活动守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秩序对个人和他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课间活动秩序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守秩序的定义和意义。
2. 课间活动中的基本秩序要求。
3. 遵守课间活动秩序的方法和技巧。
4. 违反课间活动秩序的可能后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间活动守秩序的要求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以及如何在实际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秩序规则。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看法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违反秩序的后果,提高他们的认识。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遵守秩序。
4. 实践演练法:通过模拟课间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巩固守秩序的行为。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相关内容、图片、案例等。
2. 教学素材:包括案例资料、角色扮演道具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以满足模拟课间活动的需要。
4. 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间活动守秩序的思考。
2. 讲解与讨论:详细讲解课间活动守秩序的定义、意义和基本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违反课间活动秩序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后果,提高他们的认识。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间活动中的守秩序行为,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课间活动,监督检查他们的守秩序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总结遵守课间活动秩序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短文。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4篇)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休息期间的安全,预防学生发生意外事故和纠纷。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一、安全守则和行为规范:1. 学生应尊重他人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不得进行打闹、斗殴、欺凌等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2. 学生要尊重学校安排的课间活动安排,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区域,避免迷路或走失;3. 学生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不得在课间乱穿马路或玩耍过程中与交通工具接触;4. 学生要保持课间活动区域的整洁和环境卫生,不得乱丢垃圾或破坏校园设施设备。
二、安全设施和救护措施:1. 学校应设置课间安全区域,保证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有足够的安全空间;2. 学校应设置安全设施,如防护栏、安全警示标志等,保障学生的安全;3. 学校应配备医疗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急救工作。
三、安全管理责任和监督:1. 学校负责安排专职教师或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课间安全管理工作,指导学生遵守安全规则;2.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学生在课间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3. 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总体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2)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的安全,维护校园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制定本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一、课间换班顺序1. 换班时,学生应按照班主任指定的顺序有序排队。
学生要保持队形整齐,不得挤压、插队或横穿队伍。
2. 班主任或班级干部应负责维持换班秩序,保障学生顺利换班。
3. 学生在换班时应迅速、安静地将教室交接给下一节课的同学。
二、司务班的职责1. 司务班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做好课桌椅的摆放整理工作。
下课铃响后,负责收拾擦拭教室。
2. 司务班学生应与日期班干部一同检查教室设备的完好,及时汇报损坏或丢失情况。
学校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学校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学校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通用10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
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篇11、第二节课上课教师必须按时下课,绝不允许拖延时间,确保课间操时间。
2、课间操时间值周领导、主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必须按时到场,做好对学生的管理、监督、评价指导,尤其要做好活动的安全工作,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全体班主任教师应及时到岗,进行指挥、巡视和检查。
在集合、出发以及活动过程中,必须全程监督。
4、各班必须按规定顺序、规定路线迅速有序地整队进入规定做操地点,不得出现拥挤、追赶、迟到等现象。
5、课间操中,学生不能在队伍中随意穿行(检查教师和检查学生例外)。
7、退场时,必须按规定路线、规定顺序迅速、安全、有序地退场,未到本班级退场时,只能原地等待,不得自行带回。
8、因病或特殊情况不能做操的学生应向班主任请假,不得旷操。
9、任何教师不能占用眼保健操、课间操时间。
有特殊情况需向政教处申报。
学校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篇2第一条、为了维护校园正常的活动秩序,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生课间活动”是指学生在校园内(上课时间除外)进行的各种活动。
包括晨读早操、升旗仪式、课间休息、大课间活动、午间活动、课外活动等。
第三条、学校应加强课间活动的管理,利用晨会课、班队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学校应明确每个班级的通行路线,参加课间集体活动、升旗仪式或到专用教室上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应由老师组织学生排队前往,并按规定路线有序通行。
第五条、学生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右慢行,不得奔跑跳跃,不得拥挤,不推人、撞人。
值班教师及时关注、提醒、监管。
第六条、学生课间应文明休息,不得做有危险因素的游戏,不得在走廊楼梯里追逐打闹,不得撞门爬窗,不得破坏公物。
小学学校课间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制度1. 课间活动时间学校规定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一次课间活动,时间为10分钟。
课间活动期间,学生可在指定区域内自由活动,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区域。
2. 课间活动区域(1)操场:学生可在操场内进行跑步、跳绳、打篮球等体育活动。
(2)教室:学生可在教室内进行学习、阅读、交流等活动。
(3)走廊:学生可在走廊内进行休息、交流等活动。
3. 课间活动要求(1)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不得在课间活动中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2)学生必须爱护公共设施,不得损坏、乱涂乱画。
(3)学生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4)学生必须遵守活动规则,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区域。
4. 课间活动监督(1)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课间活动管理,确保学生遵守活动规则。
(2)任课教师负责监督本班学生的课间活动,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
(3)学校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课间活动区域进行巡查,确保学生安全。
5. 课间活动奖惩(1)对于在课间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将给予表扬和奖励。
(2)对于在课间活动中违反纪律的学生,班主任将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三、特殊情况处理1. 课间活动期间,如遇突发事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撤离危险区域,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2. 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受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立即组织救治,并通知家长。
3. 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出现其他问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五、实施与监督1. 本制度由学校领导班子负责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年级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管理。
2. 学校设立课间活动监督小组,负责对课间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课间午间活动安全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确保学生在课间午间活动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全体学生及教职工。
二、安全意识1. 学生应充分认识课间午间活动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
2. 教职工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三、活动场所1. 课间活动场所:教室、走廊、操场等。
2. 午间活动场所:食堂、宿舍、图书馆等。
四、活动时间1. 课间活动时间:上午第二节课后,下午第四节课后。
2. 午间活动时间:中午放学后至午餐时间结束。
五、活动内容1. 课间活动内容:散步、做操、交流、休息等。
2. 午间活动内容:用餐、休息、阅读、交流等。
六、安全规定1. 课间活动安全规定:(1)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应保持秩序,不得追逐打闹,避免发生碰撞、跌倒等意外。
(2)禁止在走廊、楼梯等危险地带奔跑、跳跃,以免造成伤害。
(3)禁止在教室、走廊等场所攀爬、悬挂物品,以免发生坠落。
(4)禁止在操场、运动场等场所使用危险物品,如:球、棍、刀具等。
(5)禁止在课间活动时吸烟、喝酒、赌博等不良行为。
(6)学生应遵守学校规定,不得擅自离开活动场所。
2. 午间活动安全规定:(1)学生在食堂用餐时,应排队等候,不得拥挤、推搡。
(2)用餐过程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3)禁止在食堂、宿舍等场所使用明火,如:蜡烛、炉火等。
(4)禁止在宿舍、图书馆等场所吸烟、喝酒、赌博等不良行为。
(5)学生应遵守学校规定,不得擅自离开活动场所。
七、安全责任1. 学生安全责任:(1)学生应自觉遵守本规定,提高安全意识,确保自身安全。
(2)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教育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学生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向老师或学校报告。
2. 教职工安全责任:(1)教职工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2)教职工应密切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制止不安全行为。
(3)教职工应定期对学生活动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学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语: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这些同学在课间活动时是怎么守秩序的吧!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间活动为什么要守秩序,怎样守秩序。)
出示图片。
1.小组交流:
2.小结:在玩滑梯时,有个小同学为了让自己多玩一会儿,不排队、乱挤,还加塞,同学们很生气,都劝阻他要守规则。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去倒着爬滑梯,结果和一个正往下滑的同学撞在一起。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不高兴地向教室走去。那两个相撞的同学一个被老师抱着,一个被同学搀扶着,向医务室走去。看!违反游戏规则,不守秩序,使得课间游戏无法正常进行,大家都不愉快。如果造成伤害事故,不仅自己痛苦,还会影响学习。
4.讨论:
课间游戏和休息时如果不守秩序会怎样?
5.小结:
不守秩序同学之间可能会闹意见,磕着、碰着、出事故,不仅得不到休息,还会给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所以非常重要。
过渡语:既然那么重要,就请大家帮帮下面这些小同学吧!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守秩序的危害。)
1.展示课间:
请同学找出不守秩序的同学。
说一说他哪做得不好。
四、想一想(使学生知道课间无论做什么都要守秩序。)
1.出示投影片。("想一想"中的图1)
小组交流:拐弯时为什么不能猛跑?
小结:拐弯时猛跑,如果对面来人看不见,两人撞在一起很容易出事故,所以,拐弯时千万不要猛跑,要走。
2.出示投影片。("想一想"中的图2)
讨论:上下楼梯为什么要靠右走?
小结:上下楼梯靠右走,上下楼的同学才不会相撞,否则,挤在一起很不安全,容易出现挤压事故。
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
1.提问:你能看出这是在什么时候吗?"课间"指什么时间?
2.小结: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休息的10分钟叫"课间"。
板书:课间
3.小组交流:
图上的同学要去做什么?
课间时,你做什么?
为什么学校要安排"课间"?
4.小结:
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10分钟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
一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戏,因此,游戏成了他们课间的主要活动。虽然学生在幼儿园受过守秩序的教育,但由于他们刚入学校,还不习惯过集体生活,因此,做游戏时常常出现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抢先、“夹塞”,不按顺序,独占玩具和游戏器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这不但影响游戏的进程,影响同学团结,而且由于课间玩得不愉快,还影响上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从正面教育学生十分必要,一方面教育学生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一方面教育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不能只顾自己,要心中想着他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教法建议:
1.课间活动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在学生具体感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明确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教师不要讲得过多。
2.在分析各种活动发生的情况时,应把课间同时活动的人很多,要想着别人,想着大家,不能光顾自己的思想贯穿始终,使学生意识到一个人不守秩序,会影响大家,所以每个人都要约束自己,在课间活动中自觉守秩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3.懂得,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情感:
愿意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高高兴兴参加各项活动。
行为:,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教育过程:
一、看一看(使学生知道学校安排"课间"的目的。)
小结:这些同学在跳长绳之前就规定好每人跳几个,一旦跳够了数或跳坏了,就要自动下来,让别人跳。由于他们自觉地按规定、按顺序、有秩序地跳,所以大家玩得都很高兴。
(2)玩老鹰捉小鸡和压板的同学为什么玩得好?
小结:同学们轮流当老鹰和鸡妈妈,在做游戏时,当小鸡同学没有猛跑、互相推的,而是拽着同学的衣服轻轻地跑。玩压板的同学也是这样。在玩集体性的游戏时,只有每个同学都按规则、守秩序,大家才能玩得开心。
3.课间活动学生都有感受,平时学校也常进行守秩序的教育,学生可能不感新奇,教学中要结合教材,抓住典型事例,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讲道理,使学生感到不同于日常的教育,能有新的收获。还要采用一些电化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使图中的人物能活动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五、儿歌总结(激发学生愿意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的情感。)
1.读儿歌。
课间活动多,
有趣又快活。
人人守秩序,
个个按规则。
大家休息好,
一起来上课。
板书儿歌
2.总结:
同学们,马上要下课了,我们又将迎来一个课间,希望大家都能按儿歌中的要求去做,让这首儿歌伴随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愉快的课间10分钟。
板书设计:
六、
(3)玩踢毽的同学哪做得好?
小结:这两位同学不仅玩得好,还特别注意做到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活动。
过渡语:下课不仅可以开展有益的活动,还应当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休息一下。
看图(喝水的同学)
(4)这些在引水桶前喝水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他们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同学们排好队,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接水喝。
师:操场上,无论是做游戏的同学,还是休息的同学,都很守秩序,所以同学们玩得好、休息得好。操场上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笑声。
课间活动守秩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3.懂得,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情感:
愿意在课间活动中守秩序,高高兴兴参加各项活动。
行为:
,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纪律”德目中教学内容“遵守学校一日生活常规”和基本要求中“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而设置的。
(1)课间休息时,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做哪些活动?
师:操场上,同学们有的在玩跳长绳,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有的在踢毽子,有的铺垫在玩压板,还有的同学在引水桶前接水喝。
2.小结:在课间活动时,同学们都很守秩序、守规则,所以他们玩得很高兴,休息得好。
3.分小组学习:(每组任选一题交流)
(1)跳长绳的同学为什么玩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