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的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一系列计划、措施和流程,确保监测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标准化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制定标准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 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定期进行空白样品和质控样品的测量,以评估设备性能。
3.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排查数据异常,实施数据验证和核对措施,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4. 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监测人员,提高其监测技能和意识,确保监测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例如制定操作规范和考核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监测过程中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质量控制样品:定期引入质量控制样品,例如参比样品、质控样品等,进行测量和比对。
通过与质量控制样品对比,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方案: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纠正措施。
3. 实验室管理系统:确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监控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确保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和管理: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及时传输。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档和查询系统,便于数据回溯和分析。
结论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标准化采样方法、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案、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监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环境监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在进行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运输和质量控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样品采集1.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在进行现场采样前,需要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能够真实反映环境状况。
采样点的选择应避免受到影响因素的干扰,例如避免在污染源附近采样。
2. 采样工具的选择:在进行样品采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如玻璃瓶、采样瓶、采样袋等,并在采集前对采样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外界污染对样品的影响。
3. 采样时间的控制:在进行样品采集时,需要控制采样时间,避免采样时间过长导致样品的变质和污染。
4. 采样人员的培训:进行样品采集的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采样技术和操作规程,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符合标准要求。
二、样品保存1. 样品保存容器的选择:在进行样品保存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并在保存容器上标注样品的信息,如采样日期、采样点、采样人员等,以方便样品的追溯和识别。
2. 样品保存温度的控制:不同类型的样品在保存时需要控制不同的温度,以防止样品的变质和降解。
在保存样品时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温度和保存条件。
三、样品运输3. 运输过程的监控:在进行样品运输时,需要对运输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质量控制1.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规程、质量控制记录和质量控制标准等,以保证采样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2. 在采样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包括现场质量控制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监测仪器的校准和检定,环境监测数据的比对和核查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及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
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及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摘要:水质的监测是为了对水质环境的了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样品采集是水质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其采集与保存质量关系到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而最容易出错的也是采集环节,为保证数据真实准确性,本文就采样时的器材选择、规范性及样品运输方面的质量保证工作进行分析,提升数据真实性,为后期的治理提供保障。
关键词:水质监测;样品采集;保存;质量控制一、水质环境监测意义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人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近几年工业快速发展,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对水质进行监测并治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目前环保工作者的重点内容之一。
因此,监测数据要有真实代表性,才能确保治理成效。
在进行水质监测中包含布设点位、水样采集及保存、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评价等内容,每个环节的质量把控对监测数据都存在影响。
特别是样品采集及保存环节,造成误差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遇到多次误差在2倍之多,所以对采样及运输保存方面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及代表性。
二、水质样品采集及保存出现误差的原因(一)选择采样样品的器材采样器分有好几种,如聚乙烯塑料桶、垂直采水器和单层水采样器、自动采样器等。
水质监测工作中比较常用的采样器是聚乙烯塑料桶,遇到特殊的检测项目需要采取相应的专用采样器。
水样容器分别有两种类型:聚乙烯瓶(桶)和硬玻璃。
普通玻璃容器对金属有吸附作用,聚乙烯等塑料对有机物、磷酸盐、石油等有吸附作用。
由此可见,对水质采样时需要选择正确的容器,比如硬玻璃瓶装含有有机物的水样,聚乙烯塑料瓶(桶)则装无机物的水样。
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含有氟化物的水样,不适合装玻璃瓶。
监测含有杀虫剂、除草剂和其他物质的水样时,应使用棕色瓶子进行收集。
另外,要确保容器内部不能含有任何的分解物质或吸附物质,避免影响最终监测结果。
选择正确的容器是第一步。
水质取样前,应仔细清洗取样容器和水样容器,特别需要清洗新容器或装有细菌水样的容器,运用洗涤剂进行清洗,再用水冲洗三至四次,最后用蒸馏水冲洗一次及在烘箱中干燥4小时,然后在纯化乙烷或石油醚中冷却冲洗几次。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为确保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措施是指在采样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减小或消除误差或不确定性。
以下是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1. 采样点位置环境监测现场的采样点位置要合理选择,应考虑地理位置、污染来源和周围环境等因素。
采样点应选择在受污染区域内,尽量远离干扰源,例如交通干道、工厂和城市区域等。
采样点位置应有良好的代表性,以尽可能地反映被测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装置是采样的关键因素之一。
若采样装置使用不当,会导致数据失真。
因此,在采样前,必须严格检查采样设备是否完好、干净、无残留物和污染物等,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如需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应选用经过认证的专用采样装置。
3. 操作步骤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操作步骤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对具体的操作进行规范。
操作过程中,感官判断和常规检测方法应配合使用,以便更好地判断样品的质量。
同时,采样人员要特别注意不要将个人经验带入样品采集过程中,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差或不确定性。
4. 样品处理采集的样品在送往实验室前,必须保持原样,不得改变样品的性质。
在采样过程中,应遵循有关规定进行标记,以防止混淆或丢失。
样品采集完毕后,应妥善地储存和保护,避免样品受到温度、湿度和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若在现场分析样品,则需要保证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验证结果最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以确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在结果分析前,必须进行数据修正,并根据质量控制规范进行计算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保数据准确。
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重复采样或进行现场再次检查,以确保数据可靠性。
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与质量控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的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采集土壤样品是土壤环境监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科学的样品采集工作有助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质量控制,准确性,可靠性1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1.1采集前的准备工作①确定采样目的和区域:明确为何进行土壤环境监测,选择合适的监测区域,并在区域内确定需要采集的样品数量和采样的深度。
②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类型、质地、含水率、有机质含量、pH值等基础信息,帮助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样品采集方法。
③采购和准备采样工具:选择符合要求的采样工具,如不锈钢铲子、不锈钢瓶等,并确保它们经过充分清洁和消毒,避免可能的样品污染。
④制定采样计划:根据采样需求和监测要求,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深度、采样方法等。
确保采样过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1.2采样方法选择①插板法:适用于表层土壤采样,通过插入或踢开青铜板,将表层土壤采集入样品容器中。
保证采样均匀和准确。
②钻孔法:适用于需要采集深层土壤样品。
使用手持土壤钻或机械钻孔设备,在合适深度处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钻孔过程中的污染和混杂。
③随机取样法:在监测区域内随机选取采样点位,并在每个点位处均匀采集土壤样品。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④分层采样法:根据土壤剖面特点,采取分层采样方式,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
有助于了解土壤污染物的纵向分布。
1.3样品采集操作①清洁操作:在进行样品采集之前,将采样工具和容器彻底清洁,并确保无明显污染物残留。
②采集深度控制:按照采样计划确定的采样深度进行操作,避免采集过于浅或过于深的土壤样品。
同时,注意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之间的隔离。
③采样点别和混合:每个采样点位采集足够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充分混合,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④样品标识:在样品容器上标注正确的样品编号、采样点位和采样日期等信息,避免混淆和数据错误。
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质量控制方法及要求
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质量控制方法及要求一、质量控制方法1.样品质量控制样品的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的首要步骤。
主要方法有:(1)样品收集: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失,采样器具要经过严格清洗和消毒。
(2)样品保存:采样后及时进行保存,如需长时间保存,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避免样品分解和挥发。
(3)样品处理:样品处理程序要能保持样品的原始特征,以避免误差。
2.检测装置质量控制(1)校准: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仪器维护:及时清洗、调试和更换部件,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3)器皿清洗:定期对使用的器皿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残留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仪器精度:仪器在规定工作范围内的精度要符合要求。
3.样品分析质量控制(1)样品分析方法: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成分分析:确保实验室成分的标准化和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3)样品分析过程控制:严格按照分析方法操作,避免误差和污染。
4.数据质量控制(1)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误差和丢失。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校验,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3)数据比对:将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对,以确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要求1.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各项质量控制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控制措施。
2.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对每个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仪器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包括定期校准、清洗和更换部件等。
4.样品管理对样品进行严格管理,包括采样、保存和处理等环节。
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清洁,空气质量要符合相关要求,确保测试结果不受环境影响。
6.数据管理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站样品采集保存与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
若检测限高出标准方法的规定值太多,应 查找原因重新测定直至满意为止;
全程序空白值
要求每批样品(≤20个)同时测定两个全程 序空白平行样,计算平均值;
对空白值判定标准:两个空白值的相对偏 差不大于50%;
如空白值过高时应停止样品分析查找原因, 消除后才能对样品测定;
(1)点位确定应避开无代表性地段; (2)防样品交叉污染; (3)专人负责填写采样记录和标签; (4)标签要一式两份、标签用黑色签字笔; (5)样品编号的唯一性; (6)采样结束应逐项对照检查后离开现场;
五. 土壤样品制备的质量控制
(1)制样工作场地
分设风干室、磨样室;清洁、通风、无干扰、避阳光直射
九.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校准曲线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 空白值 精密度控制 准确度控制
校准曲线
连续5天绘制标准曲线, 要求每组 γ≥0.999; 五组重现性好; 斜率差别<10%;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
在每次样品测定时同时测定两个空白平行 样,重复测试数据累计到20个数据(短期 内陆续进行,不能一次完成);
点位确定原则
(1)与重点区域确定的土壤采样点一 致;
(2)当怀疑某区域有可能受到某种污 染时,须在该区域加密布点
(3)集中连片农田布设3-5个点;相对 分散农田可增加1-2个点
采样部位及采样量
蔬菜样品采集: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
产品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技术规定》中3.3.1
粮油样品采集: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
农产品监测项目的确定
必测项目:与重点区域土壤样品确 定的必测项目一致。
选测项目:与重点区域土壤样品确 的选测项目一致。
八. 分析方法的选定原则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措施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不断加深,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方案制定、设备及仪器校准、样品采集与保存、数据质量控制、质量评估与审查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的措施。
1. 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观测、监视和测量,以评价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和环境影响的科学活动。
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对于我们准确了解环境状况、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评估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监测方案制定2.1 确定监测目标和指标在制定监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背景、监测目的和法规要求等因素,确定需要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制定适当的监测指标和标准。
2.2 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人员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确定监测的频率,即监测时间和监测周期。
同时,确定监测的人员和责任分工,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设备及仪器校准3.1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仪器设备。
同时,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校正测量误差,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具体仪器的使用要求和监测要求来确定。
4. 样品采集与保存4.1 采样点选取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
4.2 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选择根据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
采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3 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在采集后需要正确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样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和运输工具,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5. 数据质量控制5.1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而现场采样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并详细描述现场采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一、现场采样流程1. 选址确定在开始现场采样之前,首先要确定监测点的选址。
选址的原则是代表性和有意义的,要选择对环境空气质量有影响的区域进行采样。
一般来说,监测点应远离工业区、交通枢纽和其他污染源,同时要考虑采样点周围的环境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2. 采样设备准备在现场采样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采样设备。
常用的采样设备包括空气采样器、管道、样品瓶等。
这些设备需要事先进行清洁和校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现场采样操作在选择好监测点和准备好采样设备后,就可以进行现场采样操作了。
一般来说,现场采样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安装采样设备。
根据监测要求和采样设备的类型,安装好空气采样器和管道等设备,保证其能够正常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
(2)采样时间。
根据监测要求和所监测的污染物种类,确定采样时间。
一般来说,采样时间要足够长,以保证采样量的充分和代表性。
(3)采样量。
根据监测要求和采样设备的规格,确定采样量。
在采样过程中要确保采样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样品的完整性。
4.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集好空气样品后,需要将样品保存和运输至检测实验室。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一般可以采用低温保存、密封保存等方法,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破损和污染。
二、质量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
在现场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进行质量控制:1. 校准和验证2. 现场质量控制在实际的现场采样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质量控制。
现场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现场采样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仪器的读数和环境条件的记录等方式进行现场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站样品采集保存与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
操作规程制定与执行
制定操作规程:根 据实验室分析质量 要求,制定详细的 操作规程
培训与考核:对实 验室人员进行培训, 确保他们了解并掌 握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执行:确 保实验室人员在进 行样品采集、保存 和分析时,严格按 照操作规程执行
监督与检查:定期 对实验室操作规程 的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和检查,确保质 量保证措施的有效 实施
评价标准:国 家或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企 业标准
比对方法:数 值比较、趋势 分析、统计分 析
比对结果:合 格、不合格、 异常情况
应用:环境质 量评价、环境 管理决策、环 境污染防治
பைடு நூலகம்
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监测数据可以帮助制定环境政策 监测数据可以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监测数据可以指导环境治理工作
保存时间:根据 样品的性质和实 验要求,确定合 适的保存时间
保存记录:记录 样品的采集时间 、地点、保存条 件等信息,以便 后续分析使用
样品运输与交接
样品运输: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损坏或丢失 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冷藏、冷冻或常温运输 交接记录:记录样品的接收、运输和交接情况,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 交接人员:确保交接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处理样品
监测数据对环境决策的支持
监测数据可以反映环境质量 变化趋势
监测数据可以帮助制定环境 政策
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的重要 依据
监测数据可以指导环境治理 工作
加强员工 培训,提 高员工的 质量意识 和技能水 平
持续改进与优化措施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监测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科学、准确、可信的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环境评估、决策制定和环境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迫切。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 标准操作程序: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明确环境监测各项操作的步骤、方法和要求,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设备校准与维护:对环境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样品:引入质量控制样品(QC样品),通过与实际采样样品一同进行测试和比较,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审核与验证: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与验证,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1. 现场质量控制:在现场采样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采样器的正确使用、样品的正确采集和保存等,确保采样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实验室质量控制: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校准与维护、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认证等,确保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标准和参考方法,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比对和准确性。
4.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可靠性统计分析、数据一致性比对等,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与质量保证措施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与质量保证措施摘要:为了保证环境检测实验室样品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效率,管理者应制定科学的样品管理计划,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确保环境监测的顺利进行。
另外,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人员安排,这样才能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样品管理;质量保证措施1样品管理1.1样品采集在采集样品前,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采集的样品,观察样品放置的环境,研究样品的采集方法,制定相关的采集计划,做好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收集的过程一定要规范,要保证收集的质量,收集人员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威胁人身安全的事情发生,如果收集不顺利,要使用相关的科技仪器进行收集,如定位扫描等。
采集后,确认样品采集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标准,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对样品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如果有样品灌装现象,如果有特殊样品采集要使用特殊手段,如组织的放射性采集要分开取样,应注意自身安全,对于有油的组织要进行取样,要做样品的水和油分离实验。
1.2样品运输与交接采集完成后,要注意样品的运输,避免样品损坏、漏气等现象的出现。
要分别对采集样品进行分类和及时检查样品是否完好。
如果有装水等液体的样品瓶,要确保瓶子的完整,对瓶子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对瓶口处进行加固防止液体流出;如果是装有气体的容器,要专门用集装箱收集,进行加固。
在运输过程中也应该注意避免低温、阳光直射、气体漏气等情况的发生。
相关人员要树立高度的防范意识,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样品到达目的地后,要注意跟实验人员的交接,防止样品在交接过程中损坏。
1.3样品的保存对于不同种类的样品,要根据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方式。
例如当样品中含有Pb、Au、Cu等金属离子时,要对其进行密封保存,防止这些金属离子泄漏引起污染。
对于一些见光易分解的样品就要将它们保存到阴暗处,防止因样品分解对环境监测工作造成损失。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是保障环墶al管s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而其质量控制措施更是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得采样数据准确、可靠。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1. 人员培训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采样的标准操作流程、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
只有经过充分培训的采样人员才能够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仪器设备的标定和维护在进行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前,必须对采样仪器设备进行标定,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采样仪器设备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维修、保养以及更换易损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现场环境条件的监测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必须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
采样前必须对现场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
4. 严格的样品采集程序对于不同环境监测项目,都有相应的样品采集程序,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确保采集到的样品是代表性的。
采集过程中,必须避免外界污染物的干扰,避免样品的污染。
5.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集到的样品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保存和运输,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外界污染,以及保存条件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特别是对于有机污染物的采样,必须在低温条件下保存样品,避免挥发损失。
6. 质量控制样品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必须设置质量控制样品,包括平行样品、对照样品、空白样品等。
通过对这些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可评估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确保采集到的样品数据准确可靠。
7. 数据质量评价对于采集到的样品数据,必须进行数据质量评价,包括查看是否有异常数据点、是否符合数据的拟合度要求等。
只有通过数据质量评价,才能够判断样品数据的可靠性。
8. 质量控制文件和记录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文件和记录。
记录采样操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及相应的环境条件,保留完整的采样记录。
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及措施
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及措施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政府决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及相应的措施。
一、质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和管理各个环节,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它涉及到监测仪器设备、采样方法、样品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并需要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执行。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减小误差和偏差,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1. 采样质量控制采样是环境监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采样的不准确会导致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采样过程必须严格控制。
(1)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合理的采样点选址和布置有助于获取代表性样品。
在选址时需考虑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风向风速等因素,以确保采样点的代表性。
(2)采样设备和器皿采样设备和器皿要保证无污染、无残留。
在采样前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消毒等处理。
(3)采样方法和流程采样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比如有关液体采样、气体采样、土壤采样等。
采样过程中还需记录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等。
2. 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分析应准确可靠。
(1)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校准、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涉及到样品的保存、预处理等,需按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3)分析方法和仪器的选择实验室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方法应符合标准规范,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和验证。
3. 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卡。
只有数据准确可靠,才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数据记录和存储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的存储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保密性。
(2)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估数据处理应符合国家标准,采用合适的统计和质量评估方法。
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发布时间:2022-04-08T07:59:56.010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3期作者:罗石禹袁红霞[导读] 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江苏恒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展开研究,先提出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论述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完善的监测方案、落实现场采样准备阶段、提高采样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现场记录、及时运输样品,旨在促进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质量控制需求。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站发展的重中之重。
要想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整个环境监测活动中,现场采样为重要的前提,其质量是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现场监测工作环境的复杂性特点显著,其中,人为因素及仪器配置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在现场采样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将采集的环境样品的真实性、准确性发挥出来,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无误,既而准确评估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采样方案设计不合理针对于采样过程,采样方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制定采样方案之前,必须要对采样的目的、要求进行高度明确化,加强监测任务的设置,且将任务来源、联系人、监测项目等内容涵盖在内,借助监测任务,确保现场监测任务布置的合理性,促进监测工作的顺利完成,从而给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一定的保障。
但是在实际上,监测方案的制定尚未从实际情况出发,其合理性难以保证,同时在采样方案中,具体监测工作任务尚未得到合理分配[1],从而使得现场采样的规范性难以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监督,坚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使用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必要时进行期间核查;严格对报告质量把关。
让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的监测数据,为政策制定、技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更好地为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一、样品采集、运输流转和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1、样品采集和运输流转的质量保证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采样造成的误差可能比分析测试的误差还要大。
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需严格按照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点位布设:为使所采集的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布点应遵循"随机"和"等量"的原则。
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三种;基础样品数量可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得出;布点数量要能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个点,实际工作中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通常按3个阶段进行,即前期采样、正式采样和补充采样,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性污染事故调查可直接采样。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农田土壤采样、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城市土壤采样、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及方式,需按照相应的规定要求进行作业。
运输流转:在样品采集现场需认真填写采样记录、样品标签、样品信息登记表,与样品逐一核对无误后把样品分类装箱,并在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损失、混淆和玷污。
样品由专人送到实验室后,送样人和接样人应同时清点及核实样品信息,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双方各存一份交接单备查。
2、样品制备和保存的质量保证样品制备∶实验室需设风干室和磨样室,风干室应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并避免阳光直射。
制样人员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清点核实、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要求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要求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监测逐渐成为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要求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角度探讨各行业在监测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二、监测站点选取在进行环境监测之前,首先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监测站点。
监测站点应该代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并且应该避免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
监测站点的选择应该基于科学依据,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潜在风险等因素。
三、监测设备及校准要求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十分重要。
监测设备应该具备合适的检测范围、灵敏度和稳定性,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校准。
校准应该依据国家标准,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和标准物质进行。
四、样品采集与保存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和保存的过程应该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样品采集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采样方法,避免污染和损失。
样品保存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和容器。
五、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
数据的处理应该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避免因为数据处理不当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需要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包括数据验证、校核和审查等环节。
六、质量保证与质控管理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可靠性和持续性,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控管理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管理人员和相关培训等方面;质控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记录和质量评估等方面。
七、标准参考和标准化要求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
标准和规范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外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以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此外,还应积极推动标准化工作,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程,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水平。
八、信息公开与合作交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复杂的内容,需要各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
环境监测采样的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采样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主要利用有效的监测方法来获取相关的环境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来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的服务。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了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其中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现场采样的误差可以致使监测结果数量级的差别,无法将现场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出来。
环境监测采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采样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故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需采用具体的、实用的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方法,对采样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以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主要因素1.1 选择监测点位现场监测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监测点,这个步骤也会对最终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监测点的布设具有不确定性、随意性,故监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会对数据产生直接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排污口位置、天气状况和地质条件等都会对布设工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1.1.1在相同环境下,各监测点位的污染物浓度有所差异,故监测对象处于不同环境时,其点位选择的参考条件也不同,若点位选择不当则会导致样品没有代表性;1.1.2频次和时间:合理把控采样频次和时间是保障采样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频次较少或时间不准确,也会影响样品的可靠性;1.1.3采样容器:一些采样的容器会交叉污染,比如说废水瓶会吸附一部分的痕量金属,用废水采样瓶采集地表水,加酸后,酸会溶解这些吸附在容器上的痕量金属,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带来误差。
1.2现场采样器材的使用1.2.1选择采样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量程、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需满足国家标准规定中的仪器要求;1.2.2不要继续使用存在故障的仪器,特别是流量不准确的采样仪器;1.2.3在选择器材后,要准确的使用采样器材,如在采样测试结束后,需及时对对仪器进行清理、检查,减少仪器有可能带来的污染。
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现存问题及质控实施策略_1
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现存问题及质控实施策略发布时间:2023-03-27T03:19:50.57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23期作者:李冰莹1 刘一2[导读] 为了保证现场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并将工作思路和方法融合到一起,从各采样阶段加强采样的管理,使采样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李冰莹1 刘一21.身份证号码:61052419880728****2.身份证号码:61011219861022****摘要:为了保证现场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并将工作思路和方法融合到一起,从各采样阶段加强采样的管理,使采样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采样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依据。
只有从多个视角对采样工作进行优化,才能达到工作目的。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采样;质控实施策略在环保工作中,采样是非常必要的,必须确保操作方式的科学、合理,以确保监测的精度。
在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中,实验室采取样品分析、空白、平行、质控样分析等方法来提高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而在现场监测和采样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大量实践证明,在现场监测和采样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常常会对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个监测站工作人员,必须积极改变工作观念;注重采样环境误差的控制,以保证采样结果的代表性,保证采样后的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1、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存在的问题影响现场采样质量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1监测点位设置不合理在监测采样的整个流程中,监测点的位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环境的监测效果。
现有的野外采样监测位置还不够精确,有关作业范围也不够合理。
使监测数据自身不能全面反映出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影响到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般在实际运行时,并不能全面地对污水排放口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有关的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导致了监测结果的有效性降低,难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基础依据。
1.2容器选择与运用不当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时,采样器皿的选取和使用也会对采样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8-03-21T15:12:45.4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张小英
[导读] 加强取样和保存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我国大环境的污染治理和预防提供有力支持,改善水环境和对水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水质样品取样和保存是个重要的过程,也是影响监测结果相对薄弱的环节。
因此,对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采样器材、采样操作规范、样品保存剂的添加、样品的保存、运输和交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质量控制建议,供借鉴。
关键词:样品采集;保存;质量控制
前言
监测数据是体现水质结果的最终状态,为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要求监测数据要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而水质环境监测工作中各个环境均会影响到监测结果,因此,对整个监测过程采取全程序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当前水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比较注重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对于样品采集和保存过程尚不能严格控制,也是我们当前工作的薄弱部分。
一、水质样品采集和保存过程误差来源及质量控制
(一)采样器材的选择
采样器材主要有采样器和水样容器。
采样器一般有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瓶、直立式采水器和自动采样器。
一般水质监测项目常用采样器为聚乙烯塑料桶,但特殊项目需用相应的采样器。
例如油类采样需用直立式采水器,若采用聚乙烯塑料桶采样,则采集到的水样为表层样品,不符合在水面下300 mm采集柱状水样的要求,导致的误差将会使油类项目的分析数据失去意义。
水样容器主要有硬质玻璃瓶和聚乙烯瓶(桶)。
一般的玻璃容器吸附金属,聚乙烯等塑料吸附有机物质、磷酸盐和油类,因此水质采样时,通常分析有机物的样品使用硬质玻璃瓶,分析无机物的样品使用聚乙烯塑料瓶(桶)。
也有个别项目有特殊要求,如测定氟化物的水样不能用玻璃瓶盛装;用于测定农药或除草剂等项目的水样,一般使用棕色玻璃瓶盛装;测定BOD5和COD的水样,如果浓度较低,最好用玻璃瓶盛装。
如果水样盛装容器对水样中待测项目有吸附或者容器解吸出待测物质,则会导致水样分析结果偏高或偏低。
选择好正确的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后,在进行水质采样前,均要对采样器和水样容器进行清洗。
如果使用新容器,则更应进行充分的清洗。
盛装有机物、耗氧量和细菌类等样品的容器一般用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3次,然后用蒸馏水冲洗1次;盛装金属类样品的容器用洗涤剂洗1次,自来水洗2次,HNO3荡洗1次,自来水洗3次,去离子水冲洗1次;盛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磷酸盐样品的容器则需用铬酸洗液清洗1次,自来水洗3次,蒸馏水洗1次即可。
测定农药或除草剂等项目的样品瓶按_般规则清洗后,在烘箱内180℃下烘干4 h,冷却后再用纯化过的己烷或石油醚冲洗数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采样器和水样容器清洗不干净或者采用错误的清洗方式,也会给样品分析结果带来误差,只有按规定的清洗方式将容器清洗干净,才能将这一环节的误差降到最低。
(二)采样操作规范
在地表水质监测中通常采集瞬时水样,采样量要考虑重复分析和质量控制的需要,并留有余地。
采样时要保证采样点位的准确性,必要时用定位仪定位。
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测定油类、BOD5、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时要单独采样。
一般容器在采样前均需用水样进行荡洗,但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下300 mm采集柱状水样,且样品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
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则应分离除去。
水样采集好后,要将标签贴在水样容器上,标签内容包括采样时间、采样点位、监测项目、采样人员等。
需要现场监测的项目要按规范进行现场监测,并填写水质采样记录表和现场监测表,字迹端正、清晰,内容完整。
采样结束前,应仔细核对采样计划、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立即补采或重采。
需要现场监测的项目一定要在现场完成,并且完成记录的规范填写。
pH值、溶解氧、电导率等现场测试项目需要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后方能使用,测试方法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三)样品保存剂的添加
引起水样水质变化的原因有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
水样采集后,要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样品存放过程中某些组分的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加入保存剂来减小组分浓度的变化。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通过加酸来控制溶液pH值,既可以防止重金属的水解沉淀,又可以防止金属在器壁表面上的吸附,同时还能抑制生物的活动。
为了抑制生物作用,可在样品中加入抑制剂,如在测氨氮的水样中加氯化汞以抑制生物对铵盐的氧化还原作用。
加入硝酸一重铬酸钾溶液可使汞维持在高氧化态,使其稳定性大为改善。
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加入抗坏血酸对保存有利。
一般保存剂的添加需要在样品采集自然沉降30 min后进行,否则可能影响水样分析结果。
张艳研究指出,测定总磷的水样使用不沉降一加酸方式测得的总磷浓度为标准规定方法的1.22~2.21倍,平均1.60倍;不沉降一不加酸测得的总磷浓度为标准规定方法的1.12~1.83倍,平均1.41倍;沉降一不加酸测得的总磷浓度为标准规定方法的0.93~1.00倍,平均0.96倍。
由此可见,保存剂添加与否、添加方式都将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
(四)样品的运输
样品的运输也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步骤,如果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受损,之前和之后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盖子盖紧,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报纸等材料分隔,以防运输途中破损。
运输途中应有专门人员管理样品,并填写水样质量保证卡。
水样运回实验室后,及时交给样品接收人员,完成相应的交接手续。
(五)样品的保存
待测组分不同的样品要根据各自性质来决定保存条件及时间。
有机污染物、悬浮物、酸碱度、阴离子组分等样品一般需要进行低温(0~4℃)避光保存,其余样品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即可。
金属类样品一般可以保存14 d,有机污染物、氨氦等其他组分一般最多保存24 h。
(六)样品交接
样品在进入实验室前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样品的交接。
分析人员领取样品时要查看样品是否破损,样品数量是否正确,保存条件和时
间是否符合规范,以上均没问题后完成交接手续并领取样品进行实验室室内分析。
交接过程中发现样品数量不正确、保存条件和时间不符合规范的,要向样品管理人员提出质疑,重新采样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二、建议
(1)加强对采样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持证上岗;提高采样人员的责任心,在采样环节做到所有动作规范化,保持对样品绝对负责的态度;提高采样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认识到采样环节的重要性。
(2)质量监督主要注重实验室室内分析环节,在样品采集和保存环节还相对薄弱。
建议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员,加强对样品采集现场、运输过程及保存环节的质量监督。
(3)保证每批样品都进行全程序空白样品的测试,以此来评价整个采样环节产生的误差。
(4)加强三级审核制度,对采样记录、样品交接记录、现场测试记录等关键环节加强审核。
三、结束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需品,所以对水环境中的污染进行实时的监测,加强取样和保存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我国大环境的污染治理和预防提供有力支持,改善水环境和对水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贵宝.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水利技术监督,2013,11(3):15-17.
[2]刘晓茹,周怀东,李贵宝.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中国水利,2014,(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