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港联动

合集下载

加强口岸发展协同联动发展行动计划

加强口岸发展协同联动发展行动计划

加强口岸发展协同联动发展行动计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口岸的交通运输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加强口岸发展的协同联动,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各国需要制定行动计划来推动口岸发展。

口岸发展的协同联动行动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高效便捷的口岸设施。

口岸设施是贸易往来的重要基础设施,需要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包括扩建港口码头、修建新的航运航空服务设施、完善陆路交通网络、增设货运列车等。

同时,还应提供便利的仓储设施、办理报关手续的场所等,以提高贸易的快速性和便利性。

2.推动口岸一体化发展。

不同地区的口岸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高协同作用。

可以建立统一的贸易信息平台,实现贸易数据和物流信息的共享,提高海关、边检等机构的合作,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

同时,可以加强口岸之间的合作交流,开展培训项目,提高口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推动政策协调和服务优化。

各国应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协调,并制定统一的政策措施,以便于贸易的顺利进行。

例如,可以建立统一的进出口标准和程序,并实施便利化的操作,促进贸易的畅通。

同时,还应加强口岸服务的优化,提供专业化、高效的服务,提高通关的速度和效率。

4.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口岸运输业也应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口岸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的流程操作。

同时,还可以引进先进的安检设备和贸易便利化的措施,提高口岸的整体竞争力。

5.加强口岸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口岸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支撑和科研创新的支持。

各国应加强对口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贸易意识。

同时,还应加大对口岸科研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口岸领域的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和创新,提升口岸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口岸发展的协同联动行动计划需要在口岸设施建设、口岸一体化发展、政策协调和服务优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以及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推动。

区域联动发展思路与路径

区域联动发展思路与路径

区域联动发展思路与路径区域联动发展思路与路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发展的联动是所有国家的发展和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篇文章将讨论区域联动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一、政策引领,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发展的联动首先需要政策引领,政策的制定需要统筹考虑整个区域内的各相关经济发展领域,如财政、科技、人才等,制定统一的政策方案,并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管和管理,以达到实现协同发展的目的。

同时,在整个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多方面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区域内实现全面发展。

二、资源调配,互利共赢区域联动发展的结构要素不同,资源分别也不同。

资源的有效调配、整合和利用是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资源的调配中需要考虑不同区域利益的平衡,通过相互协商和互利共赢,创造出资源流动的良好条件,进而引领区域发展。

三、交流互通,拓展合作区域内发展的联动必须建立沟通渠道,加强互信与交流,共同探索发展新路径。

一个地区开展联动发展,建立地区发展的合作交流机制,不仅能实现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有效合作,而且可以减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达到协同发展。

四、市场导向,合作共赢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市场规模的大小不同,区域联动发展的执行路径都应是市场导向的。

在联动发展过程中,各个区域内的企业应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实现市场资源共享及生产力合作,使得整个区域内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地区市场优势及资源方案,促进联动区域经济的扩大和发展。

五、优化环境,突破瓶颈区域联动发展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经济环境的不同,如区域工业发展的不平衡,环境问题的不同等问题。

要实现协同发展,必须要通过合理规划和环境整治等措施来加强区域环境整体建设,跨区域建立绿色发展联盟,集中力量解决跨区域环境问题,实现协同发展。

六、创新主导,产业支撑区域联动发展的实现一定需要引领和推动的产业和主导发展方向。

在联动发展过程中,应建立产业深度联动机制,挖掘和运用各个区域自身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与技术,协调联动区域之间的各种产业,以实现协同发展。

港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研究——以如东县城北片区为例

港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研究——以如东县城北片区为例
二、区域发展格局下的新形势
2.1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如东区位和地缘优势凸显
长三角地区,是以上海为核心,苏南、浙北为两翼,扩展到整个沪、苏、浙全境的大都市圈,如东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北端,长三角的发展,使如东得以充分发挥潜在优势,直接融入以上海为核心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经济圈。
伴随2013年临海高等级公路的通车,以及海洋铁路、洋吕铁路、南通市郊铁路R3线、通洋高速、海启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使如东由交通末梢变为交通节点,区域交通地位的显著提升,为如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东将迅速融入上海经济圈,与苏南等发达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可以就近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经济辐射和功能扩散,其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将显著扩大。
关键词:港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策略
一、引言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三角北翼拓展轴,距离洋口港约15公里。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如东县迎来两大发展机遇。一方面,伴随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如东县的交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交通区位优势突显,成为拉动如东县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在“海上苏东”战略发展背景下,如东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洋口港及其临港产业发展为契机,成为南通市“江海联动”重要的着陆点,如东县城北片区作为如东县城市空间重点北拓区,将作为承接城市重要服务功能的主要空间载体。
如东县作为港口重要的后方城市,其现有的城市综合实力与港口吞吐量及产业能级不匹配,为加快如东县现代化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如东县迫切需要与洋口港进行港城联动,统筹安排城市功能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而城北片区作为如东县面向洋口港的桥头堡,在港城一体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东县城与港区距离适宜、发展基础较好,应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吸纳服务港区的居住与高端服务功能,建设县域中心城市与港口后方服务基地。因此,规划区内应根据资源条件加强分工协作,形成港区与城区并举,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发展格局。

“宁波模式”给中国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与借鉴

“宁波模式”给中国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与借鉴

“宁波模式”给中国港口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与借鉴宁波港被誉为“东方明珠”,在中国港口经济发展史上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波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值得其他港口借鉴和学习。

首先是宁波港的开放性。

宁波港实行开放型战略,积极与国内外港口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服务网络,发挥出了良好的合作与联动效应。

同时,还不断探索新型业务发展,积极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

其次是宁波港的服务质量。

宁波港非常注重服务品质,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全球,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和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在服务质量上,宁波港做到了有求必应,无微不至,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使得客户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实物物流的便利,更是心理上的安全与满足。

再次是宁波港的科技创新。

宁波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通过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宁波港三期智能码头设备采用无人驾驶技术、智能集约、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多个船舶同时作业,货物可自动分类、运输和码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航运安全。

最后是宁波港的文化建设。

在宁波港建设中,文化建设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倡导“厚德诚信、追求卓越”的文化理念,将文化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港口环节中,将文化打造成“软实力”,凝聚起全员的思想力量,形成齐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宁波港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港口的发展提供很多启示和借鉴。

首先,要积极推进港口的开放型战略,加强与国内外港口的联动和合作,形成互惠共赢的局面。

其次,提高服务质量,注重满足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同时,也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注重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最后,加强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凝聚全员思想力量,为港口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宁波港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港口借鉴和学习。

只有不断推动港口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为我国的港口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区域联动工作情况汇报

区域联动工作情况汇报

区域联动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们区域联动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

现在我就我们区域联动工作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区域联动工作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联动已经成为当今发展的大趋势。

各级政府也纷纷提出了加强区域间合作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区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协同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我们积极开展了区域联动工作。

二、区域联动的主要内容1. 资源共享:通过区域联动,我们与周边地区共享了各自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产业合作:我们与周边地区展开了产业合作,通过产业对接,共同开展项目,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提高了整个区域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3. 人才交流:我们与周边地区开展人才交流活动,通过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4. 政策协调:我们与周边地区加强了政策协调,通过政策的衔接和互通,为区域间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5. 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与周边地区共同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铁路等,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区域联动工作的实施效果1. 经济发展:通过区域联动,我们的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2. 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合作,我们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也得到了有效改造和提升。

3. 人才支持:通过人才交流,我们的区域人才队伍得到了壮大和优化,人才结构得到了优化,为区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4. 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协调,我们的区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5. 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交通便利性和通达性得到了提高,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区港联动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区港联动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区港联动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区港联动是指城市区域和港口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种合作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城市化的进程,区港联动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区港联动,城市和港口可以共享资源、合作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本文将从区港联动的定义和背景、重要性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区港联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区港联动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未来区域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城市和港口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区港联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部分将对区港联动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2. 正文部分将具体探讨区港联动的定义和背景,阐明区港联动在当前环境下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区港联动的实施方式,包括具体的合作机制和举措。

3. 结论部分将总结区港联动的优势,展望未来区港联动的发展方向,并对本文进行总结,强调区港联动对于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探讨区港联动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区港联动的关键要点。

1.3 目的区港联动流程的目的在于促进城市和港口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局面。

通过区港联动,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促进港口物流业务的优化和提升,实现城市和港口的互补互利关系。

同时,区港联动还有助于推动城市和港口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目标。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区港联动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为未来区港合作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2.正文2.1 区港联动的定义和背景区港联动是指在城市和港口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互联互通的合作机制。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与港口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区港联动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一、标题1. 港口对腹地的经济发展带动2. 港口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3. 港口与腹地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关系4. 港口和腹地间的合作与竞争5. 未来港口发展趋势与腹地经济影响预测二、港口对腹地的经济发展带动港口是连接所在城市和周边地区的重要通道,港口在腹地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港口的发展不仅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更能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

例如,广州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广州市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其带动效应十分显著。

在这个过程中,港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地极大地推进了腹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港口对腹地的发展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港口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港口也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地域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大部分经济增长集中在沿海地区,而港口作为海陆运输的重要枢纽,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将中国与世界相连,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也塑造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四、港口与腹地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关系港口与腹地间的空间联系和相互关系对于促进港口和腹地的发展至关重要。

港口的建设、发展和对腹地的带动,也需要腹地地区的配合和支持。

例如,若腹地地区的道路或铁路交通不发达,将极大地制约港口的发挥效能。

因此,建立港口和腹地地区的紧密联系,实现协同发展,将成为未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策略。

五、港口和腹地间的合作与竞争港口和腹地间的合作与竞争是这两个地区间关系的重要体现。

港口作为一个贸易中心,其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邻的的腹地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对腹地市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

这种紧密的联系中,也存在一些矛盾。

例如,对于同一地区的货物流通,港口与内陆城市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的平衡是实现港口和腹地双赢的关键。

六、未来港口发展趋势与腹地经济影响预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港口的发展将继续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共3篇

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共3篇

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共3篇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1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宁波海港作为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宁波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港口和城市作为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互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及其互动模式,以期为宁波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港口对城市的影响港口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港口直接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港口是外贸货物的重要流通渠道,其快速高效的服务使得外贸贸易商、物流企业和相关商业服务机构聚集在港口周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其次,港口也成为了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例如以宁波为代表的我国港口城市,形成了以船舶和船舶配套产业、物流和商贸产业、临港产业、国际航线总代理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另外,港口建设和运营也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城市对港口的影响城市作为港口所处的空间载体,在港口的建设和运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首先,城市为港口提供了交通、水电、油气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服务,保障了港口的正常运营。

其次,城市也提供了众多的资源和条件,促进了港口的快速发展。

例如,城市不断提高自身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功能,使得港口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发展空间。

另外,城市的先进科技和管理体系也为港口的运营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三、宁波市港口与城市的互动模式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城市带动港口发展模式和港口支撑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带动港口发展模式是指城市作为港口所在地的正向推动力量,扩大着港口的影响力和发展空间。

区港联动业务流程的五种模式

区港联动业务流程的五种模式

区港联动业务流程的五种模式区港联动业务流程的模式一是数字化贸易通道。

这种模式是利用数字技术来实现区与港之间的贸易往来,减少繁琐的手工操作和文书工作,提高贸易效率和便利性。

数字化贸易通道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电子订单:买家在区内的企业通过在线平台提交订单,填写商品信息、数量、价格等详细信息,并付款。

2. 商品制造:区内企业根据订单要求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后通知物流企业进行配送。

3. 物流配送:物流企业将商品运输到港口,填写运输信息,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接口实现与港口的信息互联。

4. 港口通关:港口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通关系统对货物进行查验和放行,确保货物及时进入港口。

5. 港口装运:港口工作人员根据订单要求将货物装运至目的地,并更新物流信息。

6. 交货完成:买家在目的地收到货物后,确认收货并完成交易,同时提交评价。

数字化贸易通道的优势在于能够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和错误,减少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但也需要注意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避免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

二、区港联动业务流程的模式二:一体化物流服务区港联动业务流程的模式二是一体化物流服务。

这种模式是将区内和港口的物流服务整合在一起,提供一站式的货物运输和配送服务。

一体化物流服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货物接收:区内企业将货物交付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负责上门接收货物并进行打包、整理。

2. 运输配送:物流企业根据货物特性和目的地进行运输规划,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进行配送。

3. 港口通关:物流企业将货物送达港口,配合港口工作人员进行通关手续,确保货物顺利进出港口。

4. 港口装运:港口工作人员根据物流企业的安排将货物装运至船只或飞机,确保及时发运。

5. 目的地配送:目的地的物流企业根据货物信息和目的地要求负责接收货物并进行最后的配送。

6. 完成交货:买家在目的地收到货物后确认收货,完成交易,并提交评价反馈。

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优势在于整合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减少环节、节约时间和成本。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港口物流是指通过港口作为节点,运用一系列的运输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实现货物的装卸、储运、配送等一系列流通环节,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和协调的过程。

在现代经济中,港口物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本文将探讨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港口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 加强区域内外地区的联系和贸易往来港口作为连接海上与陆地的重要枢纽,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

港口物流不仅实现了区域内部各地之间的物资流通,还促进了区域与外部地区的贸易往来。

通过航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网络,港口物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贸易通道,推动了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动。

2. 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港口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繁荣至关重要。

港口物流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港口建设和设备设施的投入,还催生了物流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同时,港口物流的发展也为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区域就业的增加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3. 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港口物流的高效运营和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区域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这有助于提升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港口物流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商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影响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1.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影响港口物流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完善的港口码头、仓储设施、集装箱运输网络等设施设备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更多的航运公司和物流企业进驻。

因此,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其功能和服务水平,对于促进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2. 政策和法规环境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环境对于港口物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和法规规范,对港口物流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能够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行业效率,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竞争还是合作

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竞争还是合作

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竞争还是合作1. 引言1.1 东北亚枢纽港之争:竞争还是合作东北亚枢纽港之争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同港口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影响着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港口各方为了争夺发展优势和资源优势,往往会形成激烈的竞争态势。

但与此港口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合作,共同推动着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港口发展。

在竞争和合作的边缘徘徊时,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实现更多的合作共赢,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通过合作模式的倡导和实践,可以实现港口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推动东北亚地区港口的共同发展。

在这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港口间的平衡策略和共同推动东北亚港口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势在必行。

2. 正文2.1 竞争态势的背景分析东北亚地区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区域之一,各国之间在港口资源的争夺与合作日益凸显。

在世界贸易体系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港口作为国际物流与贸易的重要枢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东北亚各国对于港口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竞争态势逐渐加剧。

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复杂,各国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矛盾。

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各种矛盾与竞争。

特别是在港口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上,各国之间往往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各国对于港口资源的需求量巨大。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港口作为货物流通的重要节点,各国港口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东北亚地区港口资源的竞争态势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

各国之间需要寻求合作与共赢的方式,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东北亚港口资源的共同发展与利用,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2.2 港口资源竞争的现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港口资源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区之一,其地理位置和港口资源得天独厚。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25•【字号】豫政办〔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政办〔2024〕40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25日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以航空港区为核心动力源,以郑州国际陆港为重点,加快推动四港联动发展,一体化打造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大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省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巩固大通道、打造大口岸、带动大物流、服务大产业为主线,把航空港区作为全省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加快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联动发展,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到2025年,四港联动体系建设成效初显,郑州国际陆港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中欧班列(郑州)国际直达线路开行超过25条,郑州航空港站全国高铁物流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以“米”字形高铁为依托的高铁货运发展领跑全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20万吨以上,出海港加快融入全国“丝路海运”,基本形成紧密衔接、双向均衡、规模运行的陆海、河海联运走廊,公路港对外联通水平和交通、物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上海港与长三角港口的联动发展

上海港与长三角港口的联动发展

上海港与长三角港口的联动发展作者:邱晨来源:《水运管理》2020年第08期【摘要】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各港口协同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港口效率整体提升,分析上海港与长三角港口联动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体、双向、四联、五接”的发展思路,构建市场化联动、联盟化联动与一体化联动的模式,并采取以下措施推进长三角港口群“一中心三群”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定长三角区域岸线资源统一规划;建立长三角港口设施协同投资机制;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内河码头布局;创新长三角港口运营合作新模式;打造智慧、绿色、平安港口群;港航优势协同,共推海外港口布局。

【关键词】上海港;长三角;联动发展;绿色港口;智慧港口;产业链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两省一市海岸线长 km,占全国的21%。

长三角地区拥有8个沿海主要港口、26个内河规模以上港口,是我国港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长三角港口联动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1 上海港与长三角港口联动发展现状由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特殊地位,上海港在长三角区域联动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并且充当了长三角港口联动的核心角色。

具体联动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特征:(1)从联动发展阶段看,处于从要素绝对集聚向传统要素扩散的过渡时期。

2005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浙江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20.80万TEU,江苏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33万TEU。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占长三角港口的75%以上,加之众多航运资源的集聚,使得上海港在长三角港口中处于全要素绝对集聚的地位。

但随着长三角周边港口的发展,长三角港口产业资源及航运要素逐步向江浙两地转移。

从吞吐量来看,2019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江苏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仅占3个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48.3%,宁波舟山港更是以万t的货物吞吐量超过上海港。

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

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

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临港产业是指位于港口附近的产业,是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临港产业作为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是指临港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和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研究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对于深入理解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促进港口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展开,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于不同地区的临港产业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其发展现状和特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2)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于临港产业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现状和特点,探索与临港产业的关系。

(3)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从产业链、价值链、政策支持等方面探讨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为提出政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撑。

(4)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路径:通过对国内外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适用于本地区的联动发展路径。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临港产业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数据统计法:通过收集临港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共同发展的趋势。

(3)实地调研法:结合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临港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相应建议。

三、研究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果:(1)深入了解临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于进一步发展临港产业具有指导作用。

美日欧港口群协同发展的案例借鉴

美日欧港口群协同发展的案例借鉴

美日欧港口群协同发展的案例借鉴纵观世界级港口群的发展,在初级阶段都表现出竞争激烈的特点,直接导致各港口效益下降,惨痛的教训促使港口最终选择了合作发展。

目前,国外港口群发展互联互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港口合作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反映在共设服务标准、加强股权合作、共同投资港口基础设施等。

典型的如北美的纽约新泽西港、鹿特丹港口、东京湾港口。

一、联手打造全球航运中心的纽约-新泽西港口群美国纽新港口群主要由纽约港和新泽西港组成,位于美国东部,紧邻大西洋,南北长9.55公里,东西宽12.43公里港口群自然条件优越,水深条件良好,两港分别位于哈德逊河流域的纽约湾和纽瓦克湾。

纽约港和新泽西港由于地理位置靠近,经济腹地有所重叠,但两港分属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历史上曾因此造成利益矛盾导致两州警察发生冲突,之后,两港逐渐意识到两港对立所带来的危害以及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于是在1921年,两港所在的地方政府共同决定,组建对两港实施统一管理的类似于港务局的联合组织,它具有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的双重性质,负责以自由女神像为中心,半径为25英里范围内的25个交通设施的统一管理。

纽约——新泽西港口群合作模式的特别之处是共同组建了跨州际的港务局,跨州际管理与规划两港。

纽约一新泽西港务局的主要职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建设与维护两港口码头;(2)统一建造、维护两港的公共基础设施;(3)两港信息系统共享;(4)共建港口安全体系。

(5)港口发展规划的制定。

图1 纽约新泽西港口群发展规划内容(资料来源:纽约新泽西港务局)2017年纽约-新泽西港务局提出了《30年港口主要规划》,强调“社区与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建设领域,提出了最大化经济密度;在基础设施领域,提出将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未来趋势变化;在环境保护领域,提出支持环境质量和减少生产影响;在土地使用方面,提出优化土地使用和促进功能多样化;在社区融合方面,提出成为强大雇主和提高积极影响。

二、欧盟一体化战略下的欧洲海港一体化欧盟现有大大小小海港1200多个, 分别属于20个海洋国家, 年处理货物约35亿吨, 几乎承揽了欧盟与第三世界国家贸易的90%, 以及共同体内部交通运输30%左右的份额; 运送旅客3.5亿人次, 约占欧洲人口的70%。

新区新城的逻辑丨天津滨海新区的生长:从“以港兴城”到“港城互动”

新区新城的逻辑丨天津滨海新区的生长:从“以港兴城”到“港城互动”

新区新城的逻辑丨天津滨海新区的生长:从“以港兴城”到“港城互动”文|余婷婷(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伟明(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港城相长,荣衰共济。

城市可以为港口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及广阔的空间,港口发展也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产业结构并推进城市经济增长,最终带动整个区域乃至全社会的繁荣兴旺,历史反复验证了“港城互动”这一定律。

港口作为货物运输的出入口,天然地聚集了物流、资金流、客流,通常为富庶繁荣之地。

以港兴城,从纽约、阿姆斯特丹到香港、上海,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涌现过众多耀眼的港口城市。

天津也不例外,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为京畿门户。

而天津港的每一次变迁,都推动着天津城市重心的转移。

作为世界第四大港口,天津港是京津冀乃至三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

近30余年里,天津港与天津滨海新区,在一片盐碱滩涂上写下了一坐港口与一座新城协奏的篇章。

|天津港的黄金时代已来,港城互动于此而荣|滨海新区被寄予更多的希冀:京津冀乃至北方的外贸门户,在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中发挥引领作用,甚至是中国北方地区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窗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背景中,港城互动的模式,也面临着提质扩容。

过去的十年,滨海新区获得巨大的发展,也是天津港发展的黄金时代,更是港城互动逐渐发展的一个阶段。

中国有大量的港口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北方,港口和城市的如何互动,一直困扰着学界和地方主政者。

因而,方塘智库从港城互动的维度来审视滨海新区的十年,同样对多数的沿海城市的港城互动具有样本价值启发。

天津向海而生,也因海而兴,港口是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历史上,天津港曾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变迁,每一次都推动着天津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

|浸润着19世纪末,海港之城模样的天津五大道|天津历史学家罗澍伟介绍,早在19世纪末期,天津紫竹林海港的年外贸总值已占全国贸易总值十分之一以上,成北方最大贸易港口。

港口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天津城市的发展,甚至一跃成为辐射三北地区,与上海、广州抗衡的经济中心、航运中心,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激荡之地。

关于南沙江海联运码头分析

关于南沙江海联运码头分析

浅谈南沙港区江海联运陈亮元广州市委、市政府为配合广州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实施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优化战略,以保持其在区域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

其中南拓的目标是使南沙地区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经济辐射能力强,具有现代化物流和现代化临港工业特色的生态型海滨新城。

为确保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广州市已对南沙港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现就南沙港区发展江海联运的业务模式,作初步的探讨:一、南沙龙穴岛的合理规划龙穴岛地处广州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南端,靠近出海国际航道,是广佛经济圈和珠江西翼城市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

其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将建设有54个5-15万吨的深水泊位。

目前,岛上以南沙临港工业为依托,汇集了港口、物流园区和单船生产能力达30万吨级的造船基地,初步形成了具有现代化物流产业的综合组团。

二、江海联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江海联运的必要性1)、江海联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原交通部部长张春贤曾经表示,中国海运业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初步预计到2010年中国内地沿海港口吞吐量将超过5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3亿TEU,相当于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而其中80%左右的货物是经过水路运输,因此沿海和内河之间的“江海联运”可谓前途无量。

广东省在“十五”期间已实施航道建设项目33个,完成投资44亿多元。

全省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已达到3031万标箱,是“九五”期末的两倍多。

“十一五”期间,广东内河水运也是重点发展江海联运。

2)江海联运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目前,国际港口向深水化的方向发展,运输船舶向大型化发展,国际贸易中有90%的货物是通过水路来实现的,水路货物主要通过枢纽港进行中转、集散。

其运输方式相比于铁路、公路、航空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因此,通过联运可简化转换手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2、江海联运的可行性上海市为了将上海港打造成国际航运中心,以满足每年近30%的货流量增长,于2005年底建成了可直接靠泊第六代集装箱船的洋山港区和连接港区的东海大桥,使上海港由河口港转变成了海港。

区港联动政策解读与业务市场分析

区港联动政策解读与业务市场分析

一,“区港联动”的含义与政策优势1,“区港联动”的定义:“区港联动”是指保税区与临近港口合作,在港口划出特定区域(不含码头泊位),实行保税区的政策,以发展物流业为主,按“境内关外”定位,实行封闭管理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在该特殊区域内,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在全封闭的监管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简化通关手续。

港口与保税区之间相关手续简便,实行“无缝对接”,多种运输方式有效组合,货物快速的流入流出。

目前,我国有上海,大连,深圳,青岛,宁波,张家港,天津,厦门共八个实行“区港联动”政策的试点园区。

2,“区港联动”区域的主要政策和功能“联动”区域除享受保税区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外,还叠加了出口加工区的政策,即实现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实行退税。

从而改变了保税区现行的“货物实行离境方可退税”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区内享受“境内关外”的待遇,货物在区内可以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区港联动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参照出口加工区的标准建设隔离设施,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区内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联动”区域集成了四大国际功能:一是国际中转。

即对国际、国内货物在园区内进行分拆、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

国际中转是世界各大自由港的主体功能产业,也是航运中心实力的体现。

二是国际配送。

对进口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

国际配送为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增值服务创造了一个重要平台。

三是国际采购。

对采购的国际货物和进口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销售。

四是国际转口贸易。

进口货物在园区内存储后不经加工即采取转口贸易方式直接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3,“区港联动”区域的快速通关模式“联动”区域是享有国家特殊政策的经济区域,实行“封关运作、监管合一、高效透明”的管理模式。

为提高通关效率,满足区内企业快速通关的要求,监管模式实现了四大突破:“三个一次”的通关模式: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厦门象屿保税区物流为切入点浅谈区港联动摘要:区港联动是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国际通行模式,厦门从象屿保税区物流为切入点,实施“区港联动”走出了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性的一步。

“区港联动”的实施,使厦门保税区与港区功能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体现了自由港的作用。

这将极大地增强厦门的港口优势,促进国际港航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提高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探索我国保税区向国际自由区(自由港)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厦门象屿保税区;物流;厦门港;区港联动Abstrast: The concerted integration of free trade zone and Xiamen harbor may make the bonded zone and Xiamen harbor develop together and benefit each other , embody the function of the free port . This will strengthen Xiamen Port advantages extremely ,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harbor sail industry and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s development , heighte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 probe our country free trade zone into international free area (free port) transformation , have the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nd profound history significance .Keywords:Xiamen Xiangyu Free Trade Zone, logistics, Xiamen Port, concerted integration of free trade zone and harbor一、引言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推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入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趋势,现代物流发展的水平越来越成为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为此,厦门象屿保税区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8个“区港联动”试点项目之一,这不仅使厦门象屿保税区更具物流优势,而且使厦门的物流业更具活力,进而为更好地衔接长江三角洲港群与珠江三角洲港群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如何用好用足保税物流园区政策,更好地实施“区港联动”,进一步推动厦门发挥“龙头”作用,增强先行先试的辐射带动效应,更好地服务“海西”建设,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二、区港联动的内涵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一)、内涵1所谓区港联动,是指在毗邻保税区的港区划出专门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的区域(不含码头泊位),实行保税区的政策,通过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保税物流园区,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简化手续,加快货物流通,促进港1引自:孙慧《区港联动——港口发展的新亮点》【J】,港口经济,2005航产业、仓储产业和物流产业,带动港航产业联动发展。

实行区港联动后,货物下船后就可以直接进行加工、储存和贸易,而且随着贸易功能的不断加大,保税物流园区将真正与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接轨。

换句话说,“区港联动”就是通过保税区与港口之间的“无缝隙对接”,实现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集拼和快速流动,体现自由港的作用。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1、国外实行区港联动的状况“区港联动”是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国际通行模式。

目前,世界上知名的自由贸易区大多与港口相连,实行区港一体化管理,例如德国汉堡自由港、荷兰的鹿特丹港、巴拿马的科隆自由贸易区等。

从国际经验来看,凡是制造业大国都拥有或曾经拥有国际枢纽港,如韩国的釜山、德国的汉堡、日本的东京和横滨、美国的长滩和洛杉矶等。

而从目前看,亚洲各主要港口都对枢纽港地位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争夺十分激烈。

比如,韩国釜山提出了“21世纪环太平洋中心港”规划,计划投资60亿美元建设新港区;我国台湾地区的高雄提出了“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并在研究“自由贸易港推动方案”;日本神户也提出了建设“21世纪亚洲母港”的战略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世界主要集装箱港口已经从单一的运输业务模式向国际化的多式联运发展,从落后的货运场站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港口的国际化与物流化趋势明显。

这就要求在港区内或毗邻港区建立相应的专门经济区,有效地把来自全球物资流动的运输链的各个环节加以整合,成为无缝对接的一体。

自由贸易区(自由港)政策功能是国际枢纽港通常采用而且有效的模式。

纵观香港、高雄、新加坡、汉堡、釜山等世界海运大港的历史与现状,都是把港口与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加以重叠。

港口经济与以提供关税优惠待遇为基本特征的自由贸易区,在发展中彼此依存、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了港口经济与物流产业的繁荣,从而确立了其国际航运枢纽港口的地位。

2、国内实行区港联动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借鉴国外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惯例和成功经验,在沿海邻港地区相继设立了15个保税区。

经过1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保税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成为“寸土寸金”的开放最前沿。

但是,由于设立之初的历史局限性,保税区自由贸易的功能并不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关不畅、优势削弱已成为保税区面临的共同难题。

为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区域经济龙头的中国港口城市开始了新一轮改革:保税区与港口联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向自由港过渡。

2004年4月,我国首个“区港联动”试点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启动;8月16日, 国务院办公厅又正式批复海关总署《关于扩大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工作的请示》,批准青岛、青岛、大连、张家港、厦门象屿、深圳盐田、天津保税区与其邻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

区港联动试点的实施,把保税区推向了物流产业的最前沿。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保税区的政策优势,经过半年多的发展,保税区对外贸易大幅攀升,物流产业迅猛发展。

国内正在试点的“区港联动”实际上就是自由贸易区的雏形:享受保税区相关政策,在进出口税收方面实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即国内货物进入园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园区货物内销视同进口,按实际状态征税;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是继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之后,我国对外开放度最大的政策特区。

因此,港区联动是向国际上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前奏,也是中国主要港口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厦门象屿保税区物流的发展现状(一)、厦门象屿保税区物流的发展厦门象屿保税区地处厦门东渡港区,封关面积0.6平方公里,1993年l1月投入运作。

自1999年以来,象屿保税区就确立了以发展现代物流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保税、免税、免证”的政策优势,加强国际物流功能开发,积极拓展生产资料配送、货物分拨、出口集运等物流业务,从而集聚了包括伯灵顿、日通、嘉里大通、中外运裕利、外代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群,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尤其是海峡两岸之间重要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戴尔等跨国公司在厦门的成功运作提供了有效的物流服务。

该区虽然面积最小,但进出口额在全国1 5个保税区中却始终排名前列,2005年全区实现进出口额23.7亿美元2,比增1 7%,其中90%来自国际物流业务。

“十五”期间,厦门外贸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04年厦门港进出口集装箱量居全国大港第7位,世界大港第26位,预计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350万标箱。

3这为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的运作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象屿保税物流园区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厦门市以保税园区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以整合后的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络的立体综合性保税物流体系格局基本形成。

这将有利于降低厦门外向型经济物流成本,进一步加快国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带动厦门及周边地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厦门区港联动的现状厦门市实施区港联动政策的联动区,位于疏港铁路以西、码头作业区以东,北起海天码头5号泊位,南至联检大楼,总面积为0.7平方公里。

国务院要求区港联动园区充分发挥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区内不再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园区将享受保税区相关政策,在进出口税收方面,比照实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即国内货物进入园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实行退税。

园区货物内销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货物按实际状态征税。

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并设隔离监管设施。

据厦门市“区港联动”试点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象屿保税区主任胡汉丕透露,0.7平方公里只是厦门新一轮发展的开端,厦门将以此为契机,实现“海港、空港、信息港”的携手发展,长远目标是带动包括保税区、东渡港区和空港物流园区在内的8.7平方公里保税物流园区的运作。

在高崎国际机场—保税区—东渡港区之间,面积为9平方公里的带状区域内,规划建设一个连接海港、空港、保税区的区域性国际物流园区。

该园区地域相连、运作合一。

“区港联动”试点区域就包含在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园区依托海港、空港以及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和功能完善的电子信息平台,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以服务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为主,实现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的结合、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的结合,最终形成开放式的自由贸易港区。

可以预计,该园区将成为东亚、东南亚、东北亚及至亚太地区的物流采购中心和亚太地区国际货物的集散中心,并将推动厦门2引自:王军、张文旗《发挥“区港联动”政策优势,提升保税物流园区辐射和带动作用》【J】,开放潮,2006 3引自:胡苏《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通过国家验收》,新华网,2005的海港、空港向区域性的枢纽大港迈进。

四、厦门象屿保税区实行区港联动的意义在全国的15个保税区中,厦门成为第二批“区港联动”7个试点之一,可以说,也是较早得到国家新优惠政策的城市,对厦门象屿保税区乃至整个厦门地进一步发展,意义相当重大。

厦门象屿保税区实行区港联动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区位优势的整合、产业优势的整合和集约经营的整合,通过区港双方经济利益的联动,改变体制上的条块分割、管理上的各自为政造成的物流运作环节多、成本高、速度慢的局面,为提高厦门港的国际竞争力和政府的管理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主要有这些意义:(一)、实施“区港联动”是促进厦门象屿保税区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厦门是上海与深圳之间最重要的国际中转港和全国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已经成为较具规模的对外贸易出海通道,实施“区港联动”后,不但可以提高保税区的效率,提升保税区的功能,有利于保税区与港口在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产业联动等方面功能地整合,使保税区和港区合二为一,其效果将大于二,也可以使厦门成为跨国公司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节点,带动与港口关联的产业的发展,推动厦门湾组合港的建设,拓宽我国东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出海战略通道,为福建、粤东北、赣东南及浙南等广大腹地对外贸易,提供便利、低成本和优质的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