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的愿望,增进人民的福利,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权利。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西汉刘向编成、汇辑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如今,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并把改善民生作为基本国策。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思想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的革命理论,人的解放和以人为本既是它的出发点、根本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点。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并论证未来共产主义理想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期,他们一直高度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着不懈的研究、探索。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它实际上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是每个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党的这一宗旨,鲜明地昭示党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宗旨也要求共产党人应当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应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自觉地让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改善民生。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发扬民主,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自始至终贯彻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最后,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义。因而,以人为本的民生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也是具有永恒主题价值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的民生观,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为主旨,以经济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民生之基本国策的思想观点。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保、住房、医疗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翻开党的十七大报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综合分析十二五规划的指标,我们可以发现其充分体现重视和改善民生。首先,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量化指标。要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要大于7%,不但高于“十一五”的5%年增长率的预期目标,同时也高于GDP增长率(7%)的预期目标;其次,明确坚持吧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了人口寿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等民生改善方面的指标。具体措施如下六条:

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这里面重点从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九个方面加大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把平常老百姓生活发展最基本的需求,主要通过九个方面把它明确了,这些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须得到保障的,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一定要把财富增长的部分用于改善这些老百姓基本需求的条件。所以我们相信通过五年的这种改善民生的这些举措,能够逐步地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第二个方面内容就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这里面在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方面都明确了具体的举措。我们希望通过五年,城镇就业的总量能够增加到4500万人,每年平均是900万。

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合理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也是目前社会方方面面都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这一次“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深化工资制度的改革,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的机制,再加上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能够在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方面迈出一个实质性的步伐,包括最受关心的社会的最低工资标准问题,这次纲要中明确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

第四个方面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比如说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同时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要实现新增1亿人,还要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而且城镇60岁以上非就业居民要享受基础养老金的待遇。城乡的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要新增6000万以上,同时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