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困境及对策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在民意表达方面,农民的表达渠道和表达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权益的维护,也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本文将从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农村社会进步提供参考。

一、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1. 渠道不畅农民的民意表达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村民委员会、镇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反映。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渠道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反映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农民的民意无法及时得到表达和解决。

2. 表达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受到教育和信息的限制,很多农民的表达能力较弱,无法准确表述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也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情感。

3. 组织不足农民的组织力量相对较弱,很多农民缺乏自发组织的意识和能力,也没有足够的组织平台来凝聚力量和发声,导致农民的民意表达缺乏有效的组织支撑。

4. 反映不及时很多农民的问题需要及时反映和解决,但是由于信息传递和反映渠道的问题,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反映和解决,导致问题的恶化和农民权益的损失。

二、对策思考1. 改善渠道为了解决农民民意表达渠道不畅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表达渠道来提高农民的表达效率。

可以通过建立农民代表大会、农民论坛等机制来增强农民的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来提高信息的传递和反映效率。

2. 提高表达能力为了提高农民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宣传普及等方式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建立农民文化中心、图书馆等设施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3. 加强组织为了加强农民的组织力量,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农民互助组等机制来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也可以通过建立农民组织联合会等机构来协调和整合农民的力量,更好地维护农民的权益。

4. 加强反映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问题,需要加强信息反映和处理机制。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作为社会中最基层的一群人,也在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农民民意表达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民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政府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的制定政策和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农民而言,他们的民意表达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决策,也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本文就对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一、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1.信息不对称农民民意表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社会,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缺失或者不准确会给政府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

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和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局限,很多农民并不了解政府的政策和农村发展的情况,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缺乏表达渠道农民民意表达的第二个问题是缺乏表达渠道。

在现代社会,民意表达的渠道非常多,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网络的不普及和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局限,很多农民并没有合适的表达渠道,他们的声音很难被政府听到。

3.缺乏参与意识农民民意表达的第三个问题是缺乏参与意识。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和权利,只有通过参与,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但是,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并没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他们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自己没有必要参与其中。

二、对策思考1.加强信息化建设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推广农村信息化技术等方式,让农民了解政府的政策和农村发展的情况。

2.建立多元化的表达渠道针对缺乏表达渠道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表达渠道,让农民有更多的表达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开设农民意见箱等方式,让农民的声音得到更好的传达和反映。

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提质增效措施研究

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提质增效措施研究

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提质增效措施研究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培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如何解决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质增效措施,希望能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1.农民技术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由于受教育水平不高,所以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农业生产中的风险,同时也影响了生产的效益。

2.缺乏科学种植管理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科学种植管理知识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由于农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导致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这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3.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对于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农民经济条件有限,导致他们难以购买到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这使得农业生产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无法实现提质增效。

4.缺乏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对于农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农民长期以来生活在封闭的农村环境中,他们缺乏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很难获取更多的利润。

二、提质增效措施研究为了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可以开展农技培训,利用农村资源进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通过组织各种科技示范、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针对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管理知识的问题,可以通过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发放科技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科学种植管理知识。

可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引入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指导,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管理知识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农作物种植和管理。

为了解决农民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农民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

公民教育对公民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民教育对公民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的主体意识 。当前我 国公 民的 自我 认 同意识 尚待提 高 。这
也难怪 , 中国是一个有 着两 千多年 的封建 专制 历史 的 国家 , 公 民意识 的历史是不存在 的, “ 全世界都属于 国王 , 在世界各
义, 尽 管有这种过度 的现象存 在 , 但 还是 掩盖 不 了我 国整体
公民意识缺失 的问题 , 而且这个 问题还 长期 困扰着 我们 。笔 者在这里要研究 的是公 民教育 中的公 民意识现 状 , 而现阶段 公民教育又 主要是 通过学校教育 。通过访谈调 查 , 除了公 民 道德意识普遍高 以外 , 其 主人 翁意 识 、 自由意识 、 权 利意识 、 责任意识均很低 。这表 明公 民意识还很薄弱 , 总体状 况不是 很乐观 。绝大多数 的人还不 了解公 民角色 , 还 处于被动 的
公 民意识 培 育就 是培 育 出具 有公 民意识 的 良好 公 民。
这 个 所 谓 的 良好 公 民 , 最 起 码 可 以 正 确 地 认 识 自 己 的 公 民 角
色, 并且能够 自觉地履 行公 民责 任。只有 这样 的社 会 , 才是
公 民社 会 。

二、 公 民 教 育 中 公 民意 识 培 育 存 在 的 问题 的 原 因
2 .现 实 原 因
或者认为政治 与 自己没关 系。只有 当 自己的权利 受到 威胁 时才会关注 自己的利益 , 才会 去考 虑 自己与社 会 的关 系, 在 剩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 一种互不干扰 、 相安 无事 的态度 。二 是公 民的责任 意识 不强 。公 民很少 认识 到 自己 的公 民角色 所代表的深层 内涵 , 更不 要说 去怎样 履行 自己的公 民责任 , 只是一味地 向社会 索取 , 坐享 其成 , 搭便 车 , 不 想奉 献 , 公 民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治理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然而,在农民培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许多农民缺乏正规的教育背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这使得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上有所欠缺。

其次,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有一定文化素养和技能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农村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限制。

再次,农民素质提升机制不完善。

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现有的培训机制相对落后,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够灵活多样,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此外,农民的培训费用也成为限制因素之一,许多农民无法承担高额的培训费用,影响了他们的素质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资源和机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同时,要注重培养农民的实际技能,鼓励他们学习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与知识。

其次,加强农村人才留住机制建设。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留在农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激励他们留在农村为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再次,完善农民培训机制。

加强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农民提升技能和创新能力。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降低农民的培训费用,增加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问题,但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人才留住机制建设以及完善培训机制等对策,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乡村振兴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经济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有专业、有技能的农民。

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农村实现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培育一大批有着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管理技能和创业精神的优秀农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民素质和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推进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观念不足。

部分农民仍停留在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务农观念上,并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现代文明的意识。

2. 专业技能不足。

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相关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一些农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表现出技术含量低、效益不高等问题。

3. 创业精神不足。

部分农民依赖于政府补贴和传统种植方式,缺乏自主创新和创业意识,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和应用度不高。

4.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一些农民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不高,限制了他们获取最新农业信息和市场动态的能力。

5. 社会支持不足。

农民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市场渠道狭窄、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导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资金压力和市场风险。

二、对策1. 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资源,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3. 激发创业精神,推动农民创新。

组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农民关注市场需求,鼓励他们开展专业化种植、养殖和加工,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 推广信息技术,增强农民信息化能力。

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和管理能力。

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成为了城市中的廉价劳动力。

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主要的障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策层面对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经济层面上的障碍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困难之一、农民工通常来自农村,他们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技能水平较低,很难在城市找到高薪工作。

此外,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民工往往无法支付高额的租金、教育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

因此,他们经常被迫选择低薪工作,并在城市中生活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使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高薪工作。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帮助农民工提升技能。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低租房、低息贷款和社保补贴等福利,降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成本。

其次,社会层面上的障碍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问题之一、农民工来到城市,面临着城市生活习惯的变化、社会地位的改变和融入城市社会的困难。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身份认同感不强,他们往往面临着歧视和排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各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城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主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并给予他们公平的待遇和权益保护。

最后,政策层面上的障碍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农民工城市化管理体系,导致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管理。

当前的政策主要关注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但对于他们的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却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民工市民化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保障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研究

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研究

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研究一、本文概述《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现状及其培育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公民意识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民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接着从多个维度对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农民的权利义务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农民公民意识形成的因素,包括传统文化、教育水平、社会环境等。

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培育策略,旨在通过教育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为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二、农民公民意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农民公民意识是指农民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作为公民的权利、义务、责任及其社会地位的认识和觉醒。

它涵盖了农民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参与感和法治意识。

农民公民意识是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农民公民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农民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促进农村社会的法治建设。

同时,农民公民意识增强后,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减少农村社会矛盾和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民公民意识提高,有利于农民更好地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公民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民主管理。

农民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村级组织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农民公民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农民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整体水平不高,存在着法治意识淡薄、参与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足等问题。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农民拥有价值观,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意见。

然而,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原因,中国农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时会存在困难。

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的深入探讨,旨在更好地发掘农民的实际意见,实现农民发声的权利和公平。

首先,缺乏代表性和民意采集的客观性是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的症结之一。

客观地采集农民的意见,有助于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而目前,一些民意采集机构为了达到方便性和准确性,会使用定性和定量的调查手段,采集农民的意见。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背景的复杂性,在农村社会中,农民的意见表达往往交织着经济思想,宗教信仰和习俗文化,这些无法被定量和定性调查手段捕捉到。

因此,为了实现对农民真实需求的掌握,应该采取实地考察、采访、观察等深入了解农民的方式,而不是仅仅依靠数据分析。

其次,农民被动表达出思想和意见是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面临的问题。

大多数农民受到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思想。

在农民眼中,由于对政策的不理解,他们很难踏出表达的第一步,因此,也就很难达到表达自己的目的。

此外,社会经济条件限制下的农民,缺乏经济资源,无法负担表达的行为的昂贵成本,也无法利用外部资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

为了解决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激励农民主动表达出思想和意见。

首先,可以采取一定的法律政策,建立一种公平、客观、透明的民意采集机制,给予农民经济支持和社会保障,以保障农民有效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并给予反映农民意见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其次,政府要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给予农民实际收益,减少农民表达的成本,改善他们的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让他们有能力更有力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意见。

此外,应该提供农民社区服务,根据农民在社区服务中表达出的思想和意见,进行深入的调查,实现对农民真实要求的准确发现。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农民表达出自己意见的权利和公平的缺失,而其解决之道,在于采取一系列政策,确保农民有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实现有效表达的权利和公平。

当前农村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农村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性的任务。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阐述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时强调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目前,全国农民人数将近7.37亿,约占中国总人数的56%,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将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在这一艰巨而伟大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农民的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保持良好的道德水准,增强农民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的内容之一,就是围绕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1]。

它的内容涵盖面广,包括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而每个教育又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及其规则。

集体主义教育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

它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贯穿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全部规范之中,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

”[2]社会公德教育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不谋私利,奉献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家庭美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婚姻自由,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农村的公民道德教育旨在提高农民的道德修养,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必然面临的重要课题。

只有农民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的作用。

二、农村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加强农民的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农村地区的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农民的生产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资金短缺问题大部分农民家庭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土地和种植业务,积累的资金有限。

要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资金投入。

特别是一些需要大规模化的种植、养殖项目,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资金短缺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想要发展的一大障碍。

2. 技术不足问题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农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程度较低,导致技术不足的问题。

3. 市场营销意识不强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不仅要有生产技术,还需要具备市场营销的能力,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做好市场调研,同时还要具备营销策划能力,这是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缺乏的。

4. 环保意识薄弱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

而一些新型职业农民对环保意识薄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方式,不仅伤害土地,还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不仅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符,也对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了影响。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针对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补贴政策,降低他们发展的资金压力。

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民的信贷投入。

2. 加强技术培训对于技术不足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组织农业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可以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时将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传递到田间地头。

政府可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市场营销意识的培训力度,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和营销技巧培训,引导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培育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育培训不足目前,我国农民教育水平整体较低,新型职业农民缺乏相关职业技能和管理知识。

农村培训资源匮乏,传统农业教育方式滞后,无法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

2. 缺乏创业意识传统农民思想保守,对创业和市场化运作缺乏理解和认识。

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创业意识和市场运作能力,但现实中存在较大的差距。

3. 缺乏社会保障传统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强烈,但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转型,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其合法权益。

4. 缺乏前瞻性规划当前,大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仍以传统的劳作方式为主,缺乏对未来农业发展的规划和前瞻性思考,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缺乏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应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投入,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农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引入专业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政策来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引导他们了解和接受市场经济的理念,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创业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应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和保障水平。

可以通过增加政府对新型农民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引导他们参加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4. 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规划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和引导的方式,鼓励新型农民开展前瞻性的产业规划,培养农民的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民法律意识培养的困境与消解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民法律意识培养的困境与消解
《中文核 心期 刊 要 目总览 》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9 5
我国农村特 别是在 边远 地区农村 ,社会 的
品不好 、素质低下 ,为一般 人所不耻。在
如此 ,才能有效确保农村市场 的持 续健 康 发展 ,促进农村生产 力水平 的提高 ,实现
农村经济 、社会 的协调发展 ,为社会 经济 的 良性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此外 ,随着市 场经济向纵深发展 ,特 别是加入 WT O后 , 我 国农村经济正逐渐融人世界市场 ,农 民 也不得不面对市场经济 的滚滚洪流 ,把 眼 光投向市场 , 生产适销对路 的农产 品。 去 农 民作为市场主体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 了解农业生产经营与对外贸易等方面 的法 律 、法规 ,是时代发展和 当前农村经济形 势的客观需求。 二是 建设和谐农村、维护农村社会稳 定需要着力提高广大农 民的法律意识 。稳 定 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持 我国农村社会的长久稳定 。我 国的社会转
是农 村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农
民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农业是第

加强农村 法制建设是建设我 国社会 主 义新农村 的重要保障 ,农 民法律意识 的培 养是 农村 法制建设 不容 忽视 的重要一 环 。 农 民的法律意识 与农村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息息相 关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有 着重要 的战略意义( 于庆生 , 0 8 o 2 0 作为支撑 和保 障。进 而 ,农民应 当逐步提高法律意
识 ,学会用法治 的思维进 行经 济活动 ,学 会遵守有关规则和维护 自身权 益。也 只有
我 国大部分农 民的文化素养不高 ,思 想朴素 、 单纯——在 大部分农 民的头脑 中, 在生活 中遭遇 不幸或者别人的欺辱怨不得 别人 ,是 自己命运 不好 ;进行诉讼则是人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逐渐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能,还需要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培训不足是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传统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资金支持不足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瓶颈问题。

农民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施改造、技术更新等,而目前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

农村教育发展不畅、土地流转困难、市场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也制约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培训力度,增加资金支持,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000字】1.2 问题意识在当前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农民新型职业化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但目前存在着培训不足的情况,导致农民无法掌握所需的新技术和知识,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缺乏资金支持也是制约农民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农民缺乏资金投入,无法发展新业务或提升产业水平。

农村教育不畅也是一个问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农民无法获得与新型农业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土地流转困难也是一大障碍,农民难以获得土地资源,影响了他们发展新型农业。

缺乏市场信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情,导致经营不畅。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和改进现状,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顺利发展。

2. 正文2.1 培训不足培训不足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问题之一。

现有的培训方式和内容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新型农民的需求。

教师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关注不足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教师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关注不足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教师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关注不足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挑战:教师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关注不足在当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

然而,教师在公民意识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关注不足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1. 教育体制的限制教育体制中普遍忽视公民意识的培养,因为更多的关注放在学术成绩和知识传授上。

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时间和资源来关注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

2. 缺乏相关培训和资源许多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资源来有效地进行公民意识培养。

他们可能对如何教授公民意识知识和技能感到困惑,并不清楚可用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3. 具体指导缺失教师通常缺乏具体的指导,不知道应该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他们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以便有效地推动学生公民意识的发展。

解决方案:提高教师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关注虽然教师面临诸多挑战,但可以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来提高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关注。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1.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为了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部门可以提供培训课程和专业发展机会,重点关注公民意识培养。

这些培训可以涵盖教学方法、资源获取以及评估策略等方面,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

2. 教学资源和材料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公民意识培养。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教学手册、案例研究和多媒体资料等,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3. 跨学科合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将公民意识培养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讨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历史背景;在文学课上,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探讨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4. 学校和社区合作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例如,组织社区服务项目和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到公民意识的实践。

5.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来推动公民意识的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培育模式不足、培训内容简单、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合理的对策和解决方式。

一、培育模式不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以传统的集中式培训为主,这种模式的培育方式过程较为单一,培训内容比较简单,无法满足新型农民个性化需求,影响了职业农民的实际培养效果。

对策:应当引入分散式培训,根据不同职业农民需求,开展专业化培训,来增强农民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将这些农民吸引到品牌农业基地等场所学习,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

二、培训内容简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内容应当与现实问题与农业市场开发紧密结合,加大对农业多项技术和知识的讲解和应用训练,保证农民具备丰富的技能和知识,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更好得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对策:在培训中要增加技能培训课程,适当提高培训门限,同时加强职业培训、专业培训,对职业农民进行“家门口”培训,争取将高端的技能培训带到乡村。

三、机制不完善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存在诸多问题,政策执行上出现认识偏差、控制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

长期缺乏有效的机制建设,缺乏相应的管理、评价和监督机制,导致了职业农民的能力和素质难以提升,在市场上无法获得更多价值。

对策: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政策执行,开展相关管理及监管工作,发现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呼吁并起诉,以维护农民的权益。

同时加强研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综上所述,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倡导全社会的农业文化、职业教育、果园领导者和职业农民之间加强互动,建立共同发展和提高的良好机制。

通过采用科学严谨的训练模式、详实扎实的培训内容、完善的改革机制,才能实现较好的职业农民计划。

当前农民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民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民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强对广阔农民的思想教育,尽快提高广阔农民群众的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开展,农民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用过去的老方法去做新形势下的农民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不适应,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农民群众的思想现状当前,闯市场、学科技、奔富路已成为农民思想的主流。

具体可归结为“三求〞、“三盼〞。

“三求〞:一是求富。

农民求富的愿望强烈。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激发了广阔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愿望。

农民群众劳动致富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强烈,经济开展再快一点,农民生活再富裕一点,已经成为广阔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

二是求知。

现在,农民非常欢送科技教育,不少农民把科技人员视为“科技财神〞。

科技意识的增强,不仅提高了广阔农民的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而且拓宽了致富门路,同时为农民思想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根底。

三是求乐。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农民非常欢送和需要。

这为寓教于乐的农民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三盼〞:一是盼贴心干部。

农民群众盼望农村干部能代表最广阔群众的利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

他们盼农村干部多走走农民的田间地头,多坐坐农民的炕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农民的心里头。

二是盼集体效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农村社会化效劳体系对广阔农民越来越重要,农民群众盼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帮助群众多办些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

三是盼当家作主。

当前,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政治建立的热情高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基层,广阔农民盼望能真正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盼望依法直接行使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盼望农村政务和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加大,还老百姓一个明白。

浅析我国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我国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我国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劳动,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生产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很多人对自己的权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维护。

本文将就我国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浅析,并就如何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提出对策。

一、现状分析1. 农民工法律意识普遍较低我国农民工大多数从小在农村长大,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法律教育,对法律概念和法律程序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受家族、乡里的影响,他们习惯于事事听从长辈和权威,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这使得他们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或合同纠纷时,往往缺乏应对的方法和勇气。

2. 对政策法规不了解我国政策法规多且复杂,很多农民工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其中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例如,很多农民工没有意识到按工资结算、社保等都是法律规定是必须要严格执行的,而雇主在这方面的违法行为也很常见。

由于农民工对这些政策法规的不了解,也会给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 缺乏法律意识的农民工容易被侵权对于涉及他们自身权益的问题,很多农民工也容易与雇主发生纠纷,而没有有效维权。

例如,有的农民工不会考虑劳动合同的规定,签订的合同是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而在中途离职时中断两年周期会带来的损失,这就造成了农民工在维权时的困难。

二、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对策1. 加强法律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教育,如在农村开展普法知识宣传,向农民工讲解法律条文、法律程序等,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增强其法律意识。

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学校教育法律教育的监管,以保障学生受到足够的法律教育。

2. 完善法律保障制度完善法律保障制度,修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非法劳动和违法用工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减少侵权现象的发生。

3. 加强法律援助建立和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大对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支持和帮助,改善农民工的法律地位,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浅析当前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浅析当前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浅析当前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重心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快慢和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这一变化的产生,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对如何做好乡镇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我们要是还用过去的老方法去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将显得非常被动。

以下将主要从农民群众思想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浅析:一、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第一、思想极端化,法制意识淡薄。

近年来,因为经济利益或矛盾纠纷引起的群众上访、缠访现象不断增多,部分群众“得理不饶人”或“无理胡缠人”的风气比较严重,遇事稍不满意就产生极端化思想,不听、不认、不理现象突出,严重依赖政府,群访、越级访案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农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不强,对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够熟悉,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不清楚,当自身无法无力解决时,往往采取找领导、上访或直接面对面舞刀弄棒动拳头的方式,使矛盾进一步激化,群众性集体上访事件明显增多。

因争水争地引起的民事纠纷、斗殴、危害乡里等现象并未绝根。

第二、小农意识严重,集体观念淡漠,重权利轻义务。

个体经济调动了个人积极性,但也限制了生产规模的发展。

在小农经济方式中的人们,常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缺少开阔的视野和远大的目光,他们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

由于小农意识作怪,农民普遍存在着害怕竞争,不敢承担市场风险的思想。

农民教育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农民教育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一)主要问题1、农民在农闲时候主要就是看电视,文化生活单一,缺少一定的文化娱乐活动2、教育停止不前,思想僵化,农民的知识、技术大多都是从父辈、邻居那里学到的,而从其他地方获得的知识、技术太少,不会去创新去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3、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增加,导致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

这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这些人没有受过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劳动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乡镇企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那些外出进城打工的青年农民,也只能在以手工操作为主。

技术含量低的传统部门,干粗活、脏活,即使有少数所谓技术工,也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木工、泥瓦工之类。

还由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以至农民的社会福利和保障问题缺乏物质和法律上的保障,导致农民工的工资比其他的都要少,却无处说理。

4、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政府的投入较少,都是土路,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遇到雨天,地面泥泞;刮风,漫天灰尘,农民的出行都成问题,更加影响着农民的工作。

(二)解决对策1、健全农村村委服务建设,不断完善村务规章制度,并尽可能多的组织一些农业培训、科技活动、才艺活动等活动,从正面对村民加以引导,使得农村人民的业余生活有规可寻,有活动可参与,并不再只是单一的看电视、走亲戚和串门。

2、要根据市场需求,把农民职业教育产业化,要在农村大力培养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各种有偿与无偿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应根据每个时期农民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去做好教育培训、服务工作,以满足农民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3、编写适合农民自己的教材,简明易懂,农民能够看得懂,听的明白的文字和声像教材。

根据农民的特点,采取骨干在乡镇集中组织培训,多数农民在村里培训的办法。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农业劳动力势必向其他部门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困境及对策初探
摘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公民文化的发育非常不足。

着重对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第三空间发展缓慢,政府职能划分不清,公民意识严重不足这几方面引起的农村公民文化发育不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提高农民素质四个方面来培育农民公民意识。

关键词:公民文化;公民意识;培育;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凸显了加强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直接带动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转变,由伦理化社会向民主法制化社会转变。

因此,加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意义
首先,加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
法治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逐步实现农民的民主管理。

因此,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加速和推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要求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加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培养新
型农民的主要内容。

只有把传统农民造就成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村社会资源缺乏,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的不平衡,农村教育落后,农民素质偏低,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绊脚石。

因而,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有利于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后,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进程。

公民意识作为与法治相伴而生的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社会转型期,农民公民意识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步伐。

因此,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有助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二、农民公民意识培育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困境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第三空间发展缓慢,政府职能划分不清,道德滑坡封建迷信现象屡见不鲜等方面。

1.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影响并制约着政治的发展。

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较好满足时,人们才会关注到自己更高层次的需要是否被满足,包括政治参与和政治地位等。

但由于多年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造成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关注更多的是物质生活上的问题,
在政治问题上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淡漠。

加之市场经济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人们更愿意选择能满足个人利益的经济活动,如外出打工等,可以说,普通村民拥有的经济实力不足,直接影响了他们参与政治的能力和热情。

2.第三空间发展缓慢。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直缺乏“第三空间”的充分发展,即介于政府和个人之间的组织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开始实行村民自治,但政府的介入使得农民并不能成为一种与国家分享政治权力的自主力量,从本质上讲,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供给”的,实际运行中的村民自治是村民自发性的民主要求与国家有意识的推动和介入相结合的产物。

村民自治组织的缓慢发展没有给农民利益的诉求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因此制约了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

3.政府职能划分不清。

由于历史原因,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实行农民自治,但是村委会更多地承担的是行政管理职能,而不是自治职能。

只要村委会承担着来自上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任务,那么它们的关系就非常可能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模式,而很难保持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政府介入并不一定不会带来村民自治质量的提高,事实上在不少地方存在着上级指定候选人、随意调整和撤换村委会成员等违规现象,这些负面的干预不仅使自治有名无实,而且也使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重新趋于紧张。

因此,乡镇政府太多的时候是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领导着村委会的运行,阻碍了自治组织的发
展和独立运行。

让农民不能畅通表达利益诉求,不利于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

4.道德滑坡,封建迷信现象屡见不鲜。

在有些地区乱倒垃圾,家庭暴力,儿女不孝,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吸毒赌博等现象依然存在,这是我们进行公民教育所面临的很严峻的问题。

封建迷信思想依然禁锢着个别农民的头脑,直接阻碍了公民教育工作在农村的顺利进行。

还有一些地区受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多子多福的思想依然存在;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有的父母就把迷信思想传给孩子,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规矩繁多,增加农民的负担。

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使本来就贫困的农民更加贫困化,更不用说关心自身的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管理和监督政府运行了。

三、当前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提高农民素质四个方面来培育农民公民意识。

第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农村公民文化的培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根据马克思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

要培育农村公民文化,实现农村现代化转型,首先必须破除自然经济土壤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
产,实现农村的社会化商品化。

一是帮助农民去除小农经济思想中残留的保守性、封闭性,鼓励农民走出去,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寻找适当的商机。

二是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

逐步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将生产经营自主权交还给农民,让农民按照市场的需求自主决定生产经营活动,使农民能够自觉主动地捕捉各种经济信息,参与市场竞争,从中获得最大利益。

三是要为农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尤其是市场体系和组织上的条件。

须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的扩大,造就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主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

第二,应大力发展村民自治组织,有学者提出农村社会组织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利用乡村社会内部的逻辑和规则推动社会自律,构造社会共识。

二是节省社会运行成本。

larrydiamond、弗朗西斯·福山、罗伯特·帕特南等都认为,社团打破了社会隔离,允许人们相互合作,发现共同利益,获得组织技能,抑制了将个人目的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性情,从而创造公民共同体。

在中国这样民主发育不足的国家比较现实的做法应该是在各种小规模或基层的自治组织中学会自治、找到平等的感觉,养成公民应有的自尊,才能为公民文化的成熟奠定基础,因此参与地方自治和各种自治性团体,被一些政治家视为公民的normalschool(标准的学校)。

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公民教育功能。

第三,政府应该转变角色,引导农民积极有序参与政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推动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发展时间不长,起点较低,农民的政治参与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此刻,乡镇政府就是要转变以往的管理型政府姿态,开始向服务型政府迈进。

使得农民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可以独立思考、独力判断、独立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真真正正地开始关心自的权利,关心政治,参与政治。

第四,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公民素质。

素质低下的公民是无法参与政治的,许多政治思想家都强调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柏拉图在所设想的理想国中就主张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通过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道德,开发人的智慧,来适应民主生活的需要。

在中国,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宣扬“内圣外王”,实际上就是把提高个人素质看做是政治的根本和基础,主张大力兴办教育,用统一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教化民众。

列宁指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无知者是没有民主能力的。

因此,在我国农村要全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彻底清除文盲半文盲,着力提高农民素质。

运用电视网络传媒,援引真实案例和老百姓身边的实例真实有效具体地引导农民增强他的法
治意识、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让他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梁莹.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理论回眸与简要比较[j].国家政
治学院学报,2008,(1).
[2][美]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马浩杰.公民文化与现代法治[j].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6).
[4]施雪华.公民政治、公民文化与西方代议制政府[j].晋阳学刊,2009,(1).
[5]唐玉.公民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8).
[6]刘义强.构建以社会自治功能为导向的农村社会组织机制[j].东南学术,2009,(1).
[7]赵泉民.乡民社会传统与中国农村的组织化[j].社会科学,2008,(11).
[8]刘洋.公民文化的构建与俄罗斯政治发展[j].西伯利亚研究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