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困境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困境及对策初探

摘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公民文化的发育非常不足。着重对我国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第三空间发展缓慢,政府职能划分不清,公民意识严重不足这几方面引起的农村公民文化发育不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提高农民素质四个方面来培育农民公民意识。

关键词:公民文化;公民意识;培育;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凸显了加强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直接带动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转变,由伦理化社会向民主法制化社会转变。因此,加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意义

首先,加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

法治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逐步实现农民的民主管理。因此,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加速和推动作用。新农村建设要求培养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加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培养新

型农民的主要内容。只有把传统农民造就成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社会资源缺乏,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的不平衡,农村教育落后,农民素质偏低,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绊脚石。因而,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有利于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后,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进程。公民意识作为与法治相伴而生的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社会转型期,农民公民意识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步伐。因此,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有助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二、农民公民意识培育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困境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第三空间发展缓慢,政府职能划分不清,道德滑坡封建迷信现象屡见不鲜等方面。

1.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影响并制约着政治的发展。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较好满足时,人们才会关注到自己更高层次的需要是否被满足,包括政治参与和政治地位等。但由于多年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造成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关注更多的是物质生活上的问题,

在政治问题上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淡漠。加之市场经济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人们更愿意选择能满足个人利益的经济活动,如外出打工等,可以说,普通村民拥有的经济实力不足,直接影响了他们参与政治的能力和热情。

2.第三空间发展缓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直缺乏“第三空间”的充分发展,即介于政府和个人之间的组织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开始实行村民自治,但政府的介入使得农民并不能成为一种与国家分享政治权力的自主力量,从本质上讲,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供给”的,实际运行中的村民自治是村民自发性的民主要求与国家有意识的推动和介入相结合的产物。村民自治组织的缓慢发展没有给农民利益的诉求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制约了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

3.政府职能划分不清。由于历史原因,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实行农民自治,但是村委会更多地承担的是行政管理职能,而不是自治职能。只要村委会承担着来自上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任务,那么它们的关系就非常可能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模式,而很难保持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政府介入并不一定不会带来村民自治质量的提高,事实上在不少地方存在着上级指定候选人、随意调整和撤换村委会成员等违规现象,这些负面的干预不仅使自治有名无实,而且也使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重新趋于紧张。因此,乡镇政府太多的时候是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领导着村委会的运行,阻碍了自治组织的发

展和独立运行。让农民不能畅通表达利益诉求,不利于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

4.道德滑坡,封建迷信现象屡见不鲜。在有些地区乱倒垃圾,家庭暴力,儿女不孝,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吸毒赌博等现象依然存在,这是我们进行公民教育所面临的很严峻的问题。封建迷信思想依然禁锢着个别农民的头脑,直接阻碍了公民教育工作在农村的顺利进行。还有一些地区受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多子多福的思想依然存在;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有的父母就把迷信思想传给孩子,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规矩繁多,增加农民的负担。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使本来就贫困的农民更加贫困化,更不用说关心自身的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管理和监督政府运行了。三、当前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引导农民有序参与,提高农民素质四个方面来培育农民公民意识。

第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农村公民文化的培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马克思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要培育农村公民文化,实现农村现代化转型,首先必须破除自然经济土壤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

产,实现农村的社会化商品化。一是帮助农民去除小农经济思想中残留的保守性、封闭性,鼓励农民走出去,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寻找适当的商机。二是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逐步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将生产经营自主权交还给农民,让农民按照市场的需求自主决定生产经营活动,使农民能够自觉主动地捕捉各种经济信息,参与市场竞争,从中获得最大利益。三是要为农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尤其是市场体系和组织上的条件。须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的扩大,造就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主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

第二,应大力发展村民自治组织,有学者提出农村社会组织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利用乡村社会内部的逻辑和规则推动社会自律,构造社会共识。二是节省社会运行成本。larrydiamond、弗朗西斯·福山、罗伯特·帕特南等都认为,社团打破了社会隔离,允许人们相互合作,发现共同利益,获得组织技能,抑制了将个人目的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性情,从而创造公民共同体。在中国这样民主发育不足的国家比较现实的做法应该是在各种小规模或基层的自治组织中学会自治、找到平等的感觉,养成公民应有的自尊,才能为公民文化的成熟奠定基础,因此参与地方自治和各种自治性团体,被一些政治家视为公民的normalschool(标准的学校)。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公民教育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