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一、默写1.(2022广西融水期中)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2.(2021四川德阳中考),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3.(2022广东揭阳五校期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获罪之快的是:,。

4.(2021湖北黄冈中考改编)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写诗人因思入梦,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意蕴丰富。

二、阅读理解(一)(2021湖南永州中考)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回答问题。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6.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答:(二)(2022福建思明逸夫中学期中)阅读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回答问题。

7.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在贾谊古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三)(2022福建思明松柏中学期中)阅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完成问题。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被贬原因,“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路八千”可见被贬之远。

B.颔联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却无辜获罪,委婉表明不愿再为朝廷效力。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凄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赏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赏析

• 3.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 答案: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 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 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 氛围,(2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 境,(1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1 分)
• • •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 2.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 受的? 答案:这一两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 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月夜忆舍弟 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 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答案: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 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 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 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 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 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发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 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 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 顾及全诗) 3.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这句 答案: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 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 4.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答案: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 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 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 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 5. 赏析“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 果。 • 答案: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 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 清幽淡远的晨景图。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解析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解析版)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含2022版新课标60篇)《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解析版)T知识点《月夜忆舍弟》(杜甫)1.《月夜忆舍弟》中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3.《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的诗是: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4.《月夜忆舍弟》与《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相近的诗句是: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5.《月夜忆舍弟》中杜甫用“月是故乡明”一句极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6.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表现作者对故乡思念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人生感慨。

8.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秋夜思乡,思绪飞翔,设想故乡情景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边地秋夜,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10.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点明时令,并借明月表达出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11.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表达了亲人离散、家园无存的悲戚。

12.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借身处乱世家书难寄,表达对兄弟的牵挂与忧虑的诗句是: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诗句是: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基础知识:(一)《月夜忆舍弟》1.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

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二)《长沙过贾谊宅》1.了解作者及背景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天宝年间登进士第,曾任长洲尉、海盐令。

至德三年,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

因刚直犯上被诬,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

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称。

本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终。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怀古伤今,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律诗。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岁时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人。

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2.写作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反对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

(四)《商山早行》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01—866),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也称“温李”。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一、选择题: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解析】B 下句,作者所写的不是客观实景。

2、下列对《月夜忆舍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

B.从标题到内容都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坦然面对生离死别的情感。

C.这首诗极能代表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夙愿。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选择题、简单题】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选择题、简单题】

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选择题、简单题】姓名:***: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四、《月夜忆舍弟》/杜甫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七、《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咸阳城东楼》/许浑九、《无题》/李商隐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行路难》李白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分析:A项错误,诗歌开头并没有营造欢乐的气氛,而是描绘了诗人的郁闷心情。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D)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答案】D解析】诗人在前面的诗句中表现了自己的郁闷和矛盾,而最后两句则表现了他振作起来,相信自己的远大抱负必能实现。

3、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2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全册含答案)九上全册古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行香子/无题/咸阳城东楼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内容主旨:《行路难》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运用比喻修辞,把“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的写出奸倭当道的仕途艰难和济世安民理1想无法实现的悲慨,表达出诗人难过和渺茫。

3.古人常引典故表达愿望,请从本诗中找出两处,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典故:吕尚九十遇文王、伊尹梦到自己乘舟绕日不久被重用。

用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自己增加自,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做出一番事业的愿望。

4.“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的内涵。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运用比喻修辞,把坚定的念比喻为“长风破浪”“济沧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冲破困难的心。

抒发诗人倔强、自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乐观的风致。

5.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简答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简答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简答题及答案期中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简答题: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答: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答: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3、赏析“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4、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测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1. 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

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2. 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

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描绘边塞秋天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温庭筠《商山早行》借大雁来表达思乡怀亲、急于返家的迫切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代文人咏月的诗数不胜数,你能写几句吗?(4句以上,多写加分)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8分)9.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睿智(ruì)旁骛(wù)佝.偻(gōu)强聒不舍(qiǎng)B.谀词(yú) 广袤.(mào) 亵渎(xiè) 间.不容发(jiàn)C.繁衍(yǎn) 襁褓(qiǎng) 矗.立(chù) 弥留之际(mí)D.扶掖(yè) 灵柩(jiù) 陨落(yǔn) 相得益彰.(zhāng)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A.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解析:围绕“过”字展开描写,即景生情,惆怅 伤感,真切而又空灵。“秋草”“寒林”“人 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 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犹:尚且,还。薄:淡 薄。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 吊屈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边塞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 禁止人行走。) 解析:描写的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浓重悲凉 的气氛。“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 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解析: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 “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 的悲剧命运。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 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 的主题。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怜:可怜。何事:为何,为什么。) 解析: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 表。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书:信。长:经常、常常。达:送达。况乃: 何况、况且。) 解析: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 流散,平时寄书信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 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含蓄蕴藉,具有无限 深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抒发了诗 人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了 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忠而获罪并被远谪的遭遇, 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 直不阿的性格。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附习题)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附习题)
恰逢白露时节。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一直,老是。 何况,况且。 战争还没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结束。
到。
古诗今译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边防驻军的鼓声禁止人行走,边塞的 秋天里有孤雁在鸣叫。恰逢白露时节,月 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侄孙湘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 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 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 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昌黎先生集》。
诗歌解读
商山早行
在今陕西
商洛东南。温 庭 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使……明艳。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思乡之梦。 野鸭。 边沿曲折的池塘。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古诗今译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 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 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 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 何况战乱没有停止。
主旨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带答案姓名:班级: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四、月夜忆舍弟/杜甫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七、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咸阳城东楼/许浑九、无题/李商隐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大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大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大汇总(含答案)九上古诗文目录(一)现代诗1 沁园春·雪2 我爱这土地3 乡愁(余光中)(二)文言文10 岳阳楼记11 醉翁亭记12* 湖心亭看雪(三)古诗词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行香子/无题/咸阳城东楼(一)现代诗《沁园春·雪》毛泽东1、主旨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爱这土地》艾青1、主旨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乡愁》余光中1、写国愁的句子: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文言文《岳阳楼记》范仲淹1、《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雨天登楼观景时的普遍心理状态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岳阳楼记》中写天气晴好时迁客骚人欢乐所激发的思想感情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0、《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试题已传《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试题已传《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含答案)

基础训练一、《月夜忆舍弟》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3、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描绘了一副边塞秋天的途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戍鼓”指戍楼上宵禁的鼓声。

“断人行”写所见,点明 ;“戍鼓”“雁声”写,写出。

这两句渲染了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意思。

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死是生。

5.“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不知曾被多少人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请问:故乡的月亮真比外面看到的更亮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总是格外的明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对亲人们的悠悠深情。

6.这首诗里,除了诗人思念弟弟、思念故乡的感情之外,你还体会到什么?关注国家和平,希望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7.古代文人咏月的诗数不胜数,你能写几句吗?(4句以上,多写加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长沙过贾谊宅》1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

推测一下,本诗的“悲”“崖”和_____、_____、_______是押韵的。

迟、时、知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D)(3分)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前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前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重点1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歌是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光彩夺目,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走进瑰丽奇美的诗歌中畅游一番,去感受它的魅力。

新知探完^H一、知人论世1 .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杜甫、刘长卿、韩愈、温庭筠的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

2 .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商山早行》的写作背景,学生简单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信息和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二、诗歌赏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习四首诗,赏析每首诗,过程如下。

1 .听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奏和韵味。

2 .发挥想象,结合重点词语解释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赏析诗歌,体会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写法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月夜忆舍弟》中诗人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长沙过贾谊宅》这首怀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叙述了诗人因触怒皇帝而被贬谪的遭遇,表达了诗人的悲怨之情,也表现出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商山早行》选取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理解性默写:1、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主旨】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习题】理解性默写: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主题的句子: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原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 料的句子是: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 前。
2. 阅读欣赏。 (1)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受的。
这两句诗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 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恶劣,景物描写中 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2. 阅读欣赏。 (1)“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思念故乡之情。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 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 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 突出了行之“早”。
2. 阅读欣赏。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 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 名句默写。 (1)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 (2)《长沙过贾谊宅》中“ 三年谪宦此栖迟 , 万 古惟留楚客悲 ”两句点明宅第,深抒悲情。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
际遇的慨叹和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 名句默写。 (1)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 (2)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 (3)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 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 , 肯 将衰朽惜残年 !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之情。
四、《商山早行》
1. 名句默写。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考点 赏析题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考点 赏析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愈
4.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炼字:“横”“拥”表达效果:分别从广度与 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被贬谪途 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 情感:即景抒情,“雪拥蓝关”双关,明写天 气寒冷,暗写政治环境恶劣。委婉表达忠而获 罪,远贬潮州,抛妻别子南行的伤痛,道尽英 雄失路的悲慨。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 3.颈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 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 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 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 4.尾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
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 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 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 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赏析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愈
《商山早行》温庭筠
《月夜忆舍弟》杜甫
•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 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 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 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 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 奇,成为千古名句。
• 抒发作者在安史之乱中对家乡和弟弟的思念之情。 • 4.赏析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
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 生是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 忧患• 1.《月夜忆舍弟》中,浸润着作者主观 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一、《行路难》(其一)1、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作者内心愁苦的语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6、表现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三、《水调歌头》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从“隔千里兮并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四、《商山早行》1、《商山早行》中运用有特征性的景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后古诗词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上】姓名:班级: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习题】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分析:B 下句,作者所写的不是客观实景。

2、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答: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3、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答: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4、赏析“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5、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习题】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分析:D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是间接抒情,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

2、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答: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3、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4、《长沙过贾谊宅》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感情?答:秋天的傍晚,诗人在众人散去之后,独自追寻贾谊的遗迹;寒林日斜,故居仍在而先贤故去,思之令人哀叹。

颔联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在这种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足见其景仰倾慕,第四句,尤其是“空见”二字,进一步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

5、结合《长沙过贾谊宅》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原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替我收尸。

【习题】1、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

“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分析:结语沉痛而稳重,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

2、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D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分析:D 颔联是说,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3、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直写自已获罪被贬的原因。

“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B.“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

“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

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即景抒情,情悲且壮。

“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很精当,且有气势。

D.“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沉痛而从容。

诗人向侄孙交待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而叶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分析:D进而叶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是错误的,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4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答: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四、《商山早行》温庭筠【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习题】1、下列能准确表现早春特征的一组词语是( A )A.槲叶落枳花开凫雁 B.霜槲叶落凫雁C.霜槲叶落枳花开 D.晨起鸡鸣杜陵梦分析:A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颔联描写了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

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分析:A 通过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

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

“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分析:C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

4、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5、“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答: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