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小儿腹痛疾病的辨证施治

小儿腹痛疾病的辨证施治

小儿腹痛疾病的辨证施治小儿腹痛疾病是儿童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腹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可能是胃部疼痛、肠部疼痛、腹膜疼痛或器官疼痛等等。

它通常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不同病因的症状。

因此,治疗小儿腹痛应该根据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一、肠胃感染肠胃感染是最常见的导致小儿腹痛的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因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小儿肠胃感染的临床表现是腹泻、呕吐、持续性腹痛等。

治疗方案:对于轻微的肠胃感染,通常会指导患儿维持水分、多休息,同时使用保护肠胃的药物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的肠胃感染,应及时就医,给予药物联合治疗。

二、胃肠胀气小儿腹痛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胃肠胀气。

当气体积聚在胃肠道中,就会引起胀气,从而导致腹痛、腹胀等症状。

胀气的病因可能与孩子的食物过敏、食用过多易产生气体的食品或消化不良有关。

治疗方案:对于胃肠胀气,应规范孩子的饮食,减少食用易产生气体的食品,同时适当增加优格、牛奶、梨等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腹胀和腹痛的症状,可以使用消化酶辅助治疗,有助于消化食物,减少气体产生。

三、便秘便秘在小儿中也是常见问题之一。

孩子便秘的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粪便积聚在肠道中引起的。

治疗方案:处理便秘主要就是加强孩子的饮食营养,增加高纤维食品的摄入,如番茄、胡萝卜、芹菜等,同时增加运动量,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排便顺畅。

如果孩子便秘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四、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溃疡通常是由于胃肠内壁破损所导致的,其主要症状是腹痛、恶心、呕吐等。

消化道溃疡的病因可能与过度饮酒、抽烟、饮食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案:对于消化道溃疡,需要及时就医。

目前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方式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就是使用马来酸罗汉果碱等药物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溃疡已经糜烂的情况。

五、肠梗阻肠梗阻是肠道发生堵塞,从而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肠梗阻的病因可能与肠套叠、肠扭转、炎症等因素有关。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脾消滞, 为治病之本。
3 临床 治 疗
提高及气候环境 的改变 , 发病率不 断升高 , 相关 的研 究便越 来越 多。西 医药方面仍 以急性发作时给予止痛 治疗 为主 , 而 中医药对本病 的治疗却 日趋 多样化 , 展现其特 色 , 就近年 现
来 中医药对F P A 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paint r q r me t t e s e uie n .
【e o s F ntn b o ia p i A ; rdt nlC i s e in ; rg s K yw r 1 u co a ad mn a ;F P Ta ioa hn e m dc e Po es d il l n i e i r
C i e e me ii e h d O h r c e n u e o t ,b t as e p su is w r e e s r olwi g t e r e o ie s ae a d h n s dcn a Wn c a a t r a d s p r r y u lo d e td e e e n c sa y f l n h i f d s a e r t n ii o s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2 4 期
Vo .4 11 No2 .
中 医 药 导 报
Cudn o r a fT iig J u n lo CM
20 0 8年 4月
Ap l 0 i 2 r . 08
d J 功 能性 腹痛 的 中 医药 临床 研 究 进 展 xL
a p t o e e i, te t n b s d n y drm e nd a h g n ss r ame t a e o s n o di e e i t n a c m mo t e a e tc wa s t e sud e to ht r di o l f rntai nd o f o n h r p ui a l y , h t is h ug ta t na i

小儿腹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小儿腹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小儿腹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患者3岁多,腹痛已经一年多,大便一天很多次,家长都不太记得清,以前受过重伤,一般都是夜间腹痛。

常常夜间大哭,压住心头,说那里很痛,舌质紫红苔薄白,舌面破碎,有地图舌已经一年多,没有肚子痛之前,舌面还是正常的,自从肚子痛之后,就这样了。

这一年来吃过中西药,都是好几天又复发。

患者口干渴,喝很多水,腹痛日轻夜重。

脉数。

指纹紫滞。

中医辩证:脾虚、气滞血瘀证
中医治法:健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延胡、五灵脂、黄芩、赤芍、生地、柴胡、蒲公英、麦芽、谷芽、茯苓、扁豆、三棱
让其家属隔天用药一剂。

喝药后情况好转。

六剂药后改方,大便一天2-3次,腹部有点胀气,后改方如下:柴胡、白芍、麦芽、谷芽、白术、茯苓、延胡、黄芩、车前子胡黄连、天花粉、三棱、蒲公英
再服六剂,已告愈。

随访半年无复发。

患者年幼,开始用活血的药物治疗,疾病已去大半,遂改方调理体质,方能告愈。

本医案方药、针灸须在中医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 END ·。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痛36例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腹痛36例临床体会
内蒙 古 中医药
中医辨证治疗 小儿腹痛 3 6例 临床 体 会
陶 然
( 天 津儿童 医院 中医科
天津 3 0 0 0 0 0 )

要 :目的 : 探讨 并研 究 中医辨 证 治疗 小儿腹 痛的效 果。方 法 : 3 6例 小儿腹痛 患儿作 为研 究对 象 , 结合 , 7 岳 床 资料 以及 患 儿的 基 本病 情 , 均采
1 资料 与方 法
1 . 4疗效判 定标 准参考 文献 将 临床 治疗 效 果分 为痊愈 、 好转 、 无效 3
1 . 1一般 资料 : 随 机选 取本 院 2 o 1 5年 5~ 2 o 1 6年 6收治 的 3 6例 门诊 个等级 。
3年 , 最短 l d , 临 床兼症 , 胃纳 不佳 者 2 5例 , 大便 于结者 l 6例 , 喜食 煎
关 键词 : 腹痛 ; 中医辨 证 ; 小儿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图分 类号 : R 2 7 2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0 9 7 9 ( 2 0 1 6 ) 1 7— 0 0 2 8— 0 1
现 代生 活 中, 由于/ b ) L 饮 食结构 改变 , 管 理失度 , 再加上 , j , J L 凋护 大腹皮 5— 1 0 g , 紫苏 4— 6 g , 白术 5—1 5 g , 白芷 5— 1 0 g , 茯苓 5~ 5 g , 厚 方 面适 当 , t J , J L 腹 痛患儿 逐年 增多 , 在 本 院 门诊 就 诊 的小 儿患 儿 有接 朴 5~ 1 0 g , 半 夏 4— 6 g , 陈皮 5—1 0 g , 桔梗 5~ 1 0 g , 甘草 3— 5 g , 方 中藿 近 一半 患儿 会有 , 或者伴 有腹 痛 , 追查 其 原因 多是 由于父母 的宠 爱 , 导 香芳香 化温 , 和中止 呕 , 并 能发散 风寒 , 紫苏、 白芷 辛香 发散 , 助 藿香 外

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寒凝气滞型)中的临床应用

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寒凝气滞型)中的临床应用

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寒凝气滞型)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9-11-14T09:13:40.6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1期作者:何飞雪1[导读]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1.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儿科【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0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予治疗常规的基础上予常规护理。

治疗组予治疗常规的基础上予中医辩证施护:艾灸神阙穴治疗。

一个疗程为一周,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0%,对照组分别为60%、84%,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腹痛中的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且患儿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痛;寒凝气滞;辩证施护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alectical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Abdominal Pain(Cold Condensation and Qi Stagnation Type)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alect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ldren with abdominal pain. [Method] 100 cases of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moxibustion at Shenque point. A course of treatment is one week,and a course of treatment is comple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Result] The cura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96% and 98.0% respectively,and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60% and 84%,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Dialectical nursing of TCM has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in children with abdominal pain,no toxic side effects and high complianc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abdominal pain;cold condensation and stagnation of qi;dialectical nursing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又称为功能性腹痛(再发性腹痛)。

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

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
. 0 6年《 实用 儿科 临床 杂 志》 小儿 疼 痛 的评估证 型诊 断; 将症状分为轻症 (+) 腹胀 痛 , 能静 卧或 活动 自如 , 需 安慰 ; 无 中症 (+ +) 胀 痛 , 时 时 发 作 , 忍 。持 续 3 腹 或 能 0 m n可 自行缓 解 ; 症 (+ + +) 胀 痛 剧 , 时 俯 仰 不 安 , 张 呻 i 重 腹 痛 紧 总比 较 , P<0 0 ; 内 比较 , < 0 7 .5组 P 0.1 吟 , 发 作 频 繁 , 续 1h以 上 。 或 持 统计结果 : 各年龄组组 问比较 P= .4 0 0 0<00 .5差异有 意义 ; 14 纳入标 准 ①符合上 述诊 断辨证标 准者 。② 年龄 4—1 . 6岁 ~ 2组和 比较 P= . 1 0 0 7 差 异 0 0 1< . 1 , 腹痛每周至少发作 1次 , 间歇或 持续发 作 , 没有 可用 以解 释这 些 组 内比较 4 7组与 7 一1 其它组 内比较 P值 均 > . 1 , 0 0 7 差异 无意 义。 以 7 一1 2 症状的炎症性 、 器质性 、 代谢性疾病 的依据 ; ③受试者近 1 个月 内 有意义 , 岁组 小肠细菌的发病率最高 占 6 .% 。 07 未 曾应用抗生素及灌肠术 ; ④患儿 在检查 前一 日未进 食奶制 品 、 3 2 2 中医各证型 与小肠细 菌过度 生长比较 结果见表 2 . . 。 豆类 、 麦面食及 富含纤维素 的食物 ; 晚餐后至次晨不再进食 。
中图分类 号 : 2 6 3 R 5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80 0 ( 0 0 0 —7 50 10 —8 5 2 1 ) 7 14 —2
d J腹 痛是 儿科 临床常见病之一 , 'L 中医小 儿腹痛以功能性 胃 呼气氢 浓度 ,0m n 结束 。 9 i 后 肠 病居多 , 9 % 以上 , 中医辨 证分 为脾 胃虚弱 型 、 胃湿 2 1 观察指 标 呼气氢测定 : 断小肠 细菌过度 生长 : 晨空腹 占 0 以 脾 . 诊 早 . g I T 可认 为存在小 肠细菌过 热型、 脾虚气滞型为主的 3个证型 。目前有关 中医证型 与呼气氢 测 呼气氢值 >18m / I呈高基线表现 , 试验 ( 糖不 耐受与小 肠细 菌过 度生 长 ) 乳 关系 的研究 甚少 , 们 度 生 长 。乳 糖 不 耐 受 : 先 检 测 空 腹 呼 气 氢 , 后 口 服 2 % 乳 糖 我 首 然 0 选 择 了 dJ 腹 痛 为研 究对 象 , 呼气 氢 试 验 作 为 指 标 来 进 一 步 研 液 2g ( g・ ) 呼气 氢值 1 8~ . gi ,L 以 / k 次 , . 2 2 m /n 轻度乳糖 吸收不 为 究 探 讨 其 与 中 医证 型 间 的 关 系 。 良 ;. 5 4m i 2 2~ . n 中 度 , 5 4m /n 重 度 。 为 > I . g i 为 1 临 床 资 料 2 2 统计学方法 记 录 患 儿 临床 症 状 中医 辨证 分 型 及 六 次 呼 . 1 1 一般资料 5 8例 4~1 患儿均 来 自首都 医科 大 学 附属 气 氢实 验数 据 。把 收集 到 的症 状 及数 据 录入 E cl 据库 , . 2 4岁 xe 数 进 北 京 中 医 医 院儿 科 门诊 , 性 3 8例 , 性 2 0例 。 男 1 女 1 行初 步 整理 , 用 S S1 . 采 P S 1 5统 计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的 统 计 分 析 , 12 中医诊断标 准 中医辨证 分型 E3根据 19 . 2 , 3 96年江 苏科学技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或 秩 和 检 验 , 对 有 关 联 的 资 料 作 相 关 并 术 出版社《 中医量 化诊 断标 准》 状诊 断标 准 ; 症 中医小儿 腹痛诊 性 分 析 。 断 标 准 根 据 19 9 3年 由李 乾 构 主 编 中 国 医 药 科 技 出 版 社 出 版 3 结 果 《 中医胃肠病学》 断标 准 , 为脾 胃虚 弱型 : 诊 分 腹痛 绵绵 , 时作 时 3 1 可 行 性分 析 4组 中 医证 型 患 儿 年 龄 、 别 比 较 , 总 比 较 P . 性 ( 止, 喜温喜按 , 饿劳累后加重 , 饥 得食休 息后 减轻 , 神疲乏力 , 气短 < .5 组 内 比较 P< .0 ) 各 组 总 体 比较 和 两 两 比较 差 异 均 00 , 0 08 , 懒言 , 胃纳 不 佳 , 便 溏 薄 , 质 淡 , 薄 白 , 沉 细 ; 胃湿 热 型 : 无 意 义 , 有 可 比性 。 大 舌 苔 脉 脾 具 腹部胀痛 , 腹满 , 大便不爽 , 食欲 减退 , 烦躁 不安 , 口渴 不欲饮 , 手 3 2 临床观察 . 足心热 , 舌质红 , 苔黄燥或 黄腻 , 脉滑数 ; 虚气滞 型 : 腹疼 痛 , 3 2 1 年龄与小肠细菌过度 生长 比较 结果见表 1 脾 脘 .. 。 喜温喜按 , 疲乏 , 暖气 返酸 , 闷 , 太息 , 胸 喜 大便 不畅 。舌 淡 , 苔薄 表 1 年 龄 与 小 肠 细 菌 过 度 生 长 比较 自, 脉沉细 ; 其他 型 : 症状寒热错杂 , 虚实夹杂 , 能用 以上 3型解 不

小儿腹痛辨治经验

小儿腹痛辨治经验
小儿腹痛辨治经验
在这个演示中,我们将介绍小儿腹痛的辨证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您更 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常见问题。
常见小儿腹痛病因
消化不良
食物过敏、食物引起的腹痛。
便秘
大便困难或不规律引起的腹痛。
肠胃感染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痛。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
腹痛的症状和特征
1 持续性疼痛
常用中药治疗腹痛
柴胡
能舒肝、解郁,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腹痛。
白芍
养血活血,适用于血虚引起的腹痛。
大黄
泻下行滞,适用于大便秘结引起的腹痛。
木香
理气行滞,适用于肠胃气滞型腹痛。
中西医结合辨治方案
1
中医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2
西医辅助
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西药辅助治疗。
3
调整饮食
推荐健康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纤维摄入。
小儿常常表现出持续性的疼痛感。
3 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2 脐周疼痛
疼痛多集中在脐周区域。
4 活动或进食后加重
可能在活动或进食后疼痛加重。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分类
针灸疗法Βιβλιοθήκη 根据不同辨证情况进行分类治疗。通过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来治疗 小儿腹痛。
艾灸疗法
通过艾绒燃烧热熏蒸的方式治疗 小儿腹痛。
营养保健和预防措施
1 均衡饮食
提供均衡的营养摄入,增强抵抗力。
3 充足水分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消化。
2 适度运动
保持适度的运动,促进肠胃蠕动。
4 良好卫生习惯
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1例

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1例
E-mail:wuwangqun@ 责编/吴王群
中医 药
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1例
文/ 王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长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小儿功能性腹痛为儿科常见疾病之 一,临床上多见小儿突然发作阵发性腹痛, 以脐周疼痛为主,有既往发作史,每次起 病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分钟到数10分钟, 时痛时止,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主要表现 为阵挛性或绞痛性,发作间歇期小儿表现 正常,可伴有功能性及自主神经症状,而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依据。
按语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中医证型包括:腹 部中寒证,治以温中祛寒,方选养脏散; 乳食积滞证,治以消食通滞,方选保和 丸;脏腑虚冷证,治以温中补虚,方选小 建中汤和理中汤;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 化瘀,方选少腑逐淤汤。 实验室检查必须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及分类以排除炎症感染;腹部彩超除外腹 部器质性疾病。可选做大便常规检查有无 不消化与寄生虫卵;X线腹平片以观察腹 部淤胀与游离气体(必要时做钡餐、灌肠 以观察有无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肠 黏连、肠梗阻等);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 反复发作性腹痛有密切关系,如发现幽门 螺旋杆菌应给予相关治疗。 鉴别诊断方面,常见病如胆道蛔虫 病、蛔虫团肠梗阻、阑尾炎、肠套叠;较 少见的如肠扭转、肠穿孔、胰腺炎、嵌顿 疝、先天性肠扭转不良、肠道痉挛、胆管 炎、肾结石、小型胆总管囊肿腹痛及远端 憩室腹痛。■ (发稿编辑:邱华艳)
胞比例75%,淋巴细胞比例23%,C反应蛋白 <10mg/L。腹部彩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中医诊断:腹痛,辨属脾胃虚弱,腹 部中寒。
方药:理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 取党参10g,白术9g,甘草6g,干姜6g,茯 苓10g,陈皮6g,山药10g,砂仁6g,白扁 豆10g,薏苡仁10g,鸡内金10g,厚朴9g, 元胡10g,黑顺片6g(先煎)。7剂,水煎 服,每日2次温服。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小儿功能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感和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针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中医药学提出了健脾理气法,该法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本文就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中医理论认识小儿功能性腹痛是中医学中的“胁痛”、“痞满”范畴,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生活作息失调等因素导致脾气不固、气机逆乱,最终表现为腹部疼痛、脘闷、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关键在于健脾理气,促进脾气运化,调畅气机,从而缓解腹部疼痛和相关的消化不良症状。

二、健脾理气法的治疗原则1. 益气健脾: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人体营养的重要器官,因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首要任务是益气健脾。

可以选用归脾汤、四君子汤等益气健脾的经典方剂,也可以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灵活配伍,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

2. 理气调中:脾主运化,气主运行,两者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脾气不足易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引起腹部疼痛和胃肠不适。

因此在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时,需要通过理气调中的方法缓解气郁,如香砂鸡精丸、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可有效消除郁滞。

3. 调整饮食:饮食不节是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引导患儿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

三、临床疗效评价1. 临床疗效观察:近年来有多项临床研究对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这些研究表明,采用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可以有效改善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且疗效稳定。

2. 随访观察:一些随访观察显示,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疗效具有持久性,长期随访显示患儿的腹痛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3. 相关实验研究:一些实验研究也证实了健脾理气法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作用。

儿童反复腹痛与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探讨

儿童反复腹痛与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探讨

儿童反复腹痛与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探讨作者:张莹邹红群李丽琼陈泽莹彭丽琨杨巨品严家威董宇莹张翠香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

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反復腹痛患儿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且无反复腹痛病史的儿童26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碳14呼气试验检测,对比两组儿童Hp感染情况,并观察Hp感染阳性者经三联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结果:试验组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而且对试验组Hp检测阳性的反复腹痛患儿予以三联治疗后,腹痛症状显著改善,Hp根除率91.30%。

结论:儿童反复腹痛与Hp感染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的重视积极防治Hp感染。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反复腹痛;碳14呼气试验【中图分类号】R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2小儿反复腹痛为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有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结石、腹型过敏性紫癜等,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广泛存在于人群中,其儿童为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

现为进一步明确小儿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对26例反复腹痛患儿予以碳14呼气试验检测,了解Hp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反复腹痛患儿设为试验组,均符合反复腹痛的相关诊断标准,呈非特异性间断性疼痛,疼痛范围主要在上腹部或脐部,伴腹胀、食欲差等症状,其中有15例男,11例女,年龄7~13岁,平均(10.06±1.84)岁,病程1个月~7个月,平均(2.11±0.73)个月;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且无反复腹痛病史的儿童26例设为对照组,其中有14例男,12例女,年龄7~13岁,平均(10.29±1.7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未见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功能性腹痛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功能性腹痛

儿童功能性腹痛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中药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与评价的主要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中药新药及上市后再评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供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借鉴与参考。

2概述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FAP),罗马Ⅳ标准称之为“功能性腹痛-非其他特指(FAP-NOS)”,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且症状不符合IBS、FD或AM的诊断标准,疼痛不能完全用其他医学情况来解释的一种儿童功能性胃肠病[1]。

一项纳入196472名儿童的研究显示,功能性腹痛病(FAPD)的全球发病率为13.5%,亚洲发病率为16.5%,其中女童更多见[2]。

在三级医院诊断为FAPD的患儿中,符合FAP-NOS诊断标准者占5%~15%[1]。

国内文献报道,4~18岁儿童的发病率为0.5%~7.5%[3]。

儿童功能性腹痛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异常、心理因素及食物不耐受等因素具有相关性[1,4]。

对于FAP,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5-7]。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及饮食干预等;既往临床研究涉及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解痉药、抗抑郁药、抗组胺药、促胃动力药及益生菌等,但迄今尚无特异治疗。

本病隶属于中医儿科学“腹痛”范畴,临床常见腹部中寒、乳食积滞、胃肠结热、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等证候[8]。

中医治疗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为基本原则。

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改善腹痛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9,10]。

3术语和定义3.1功能性腹痛病(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disorders,FAPD)罗马Ⅳ疾病分类名称,用以替代罗马Ⅲ“腹痛相关功能性胃肠病(AP-FGIDs)”,包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腹型偏头痛和功能性腹痛-非其他特指4个病种[1]。

3.2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消化不良一词描述了上消化道不适,可能包括各种症状的组合,如上腹痛、餐后上腹饱胀感、早饱、腹胀、恶心、嗳气和呕吐。

儿童反复腹痛与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儿童反复腹痛与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2 0 o 8 , 2 6 7 ( 1 ) : 1 3 3—1 6 4 .
3 讨 论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 中病死率 居高不下 , 化疗耐 药是其 预后差的重要原 因之一 。近年 来有不 少研究 表 明细胞凋亡 调 节的改变是肿瘤化 疗耐药 产生 的重要机 制。对细胞 凋亡 机制 的修复 , 有 可能 提高肿瘤 细胞对 化疗药 物的敏 感性 , 克服人 体
p a i e n t s wi t h c h r o n i c l y mp h o c y t i c l e ke u mi a t r e a t e d w i t h f l u d a r a b i n e
生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J 。本课题 中, 我们选 取姜黄 素逆转有 多药耐药表型 的 O V C A R一3 / D D P细 胞株对 顺铂 的耐 药性 J , 用姜黄素 ( 2 5 7 m o l / L ) 对卵巢癌细胞进行处理 , 在此浓 度下 , 姜
c y t e g l o b u l i n t ig r g e r s B —e e H a n d p l a s ma c e l l a p o p t o s i s b y mu lt i p l e
p a t h w a y s [ J ] .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 2 0 0 5 , 7 9 ( 1 1 ) : 1 5 0 7—1 5 1 5 . [ 7 ] 周友珍 , 陈惠桢. 人 卵巢癌顺铂耐 药细胞株 的建 立及 其耐 药
达, 而 md r l 基因表达 产物 P—g p糖蛋 白在肿瘤 的 多药耐药 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4 ] 闵智慧 , 李文惠. 姜黄素抑制人 胃腺癌 细胞增 殖及对 细胞 周

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探讨

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探讨

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

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60例腹痛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B超、胃肠造影、脑电图以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等相应的检查,由于小儿腹痛的原因有多种,按年龄将常见的腹痛分为内、外科两种,并记录相应病因的人数。

结果: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较为复杂,有:急性阑尾炎3例、肠套叠3例、急性胃炎52例、急性肠炎45例、便秘3例等。

各组病因间病例数差异性明显,(χ2=380.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腹痛的病因复杂,通过对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探讨,有助于及时了解患儿腹痛发病原因,为下一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奠定理论基础,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关键词】小儿腹痛;病因分析;诊断探讨【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73-02腹痛是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肠道性疾病,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一般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病情的详细症状:腹痛部位、腹痛时间以及疼痛的严重程度,给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1]。

而且患儿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由于器官组织的发育不成熟,导致自身的抵抗力较弱,更不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

所以对小儿腹痛病因与诊断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60例腹痛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儿腹痛病因及诊断。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60例腹痛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的年龄在8个月~6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4±1.4)岁,所选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哭闹不止、发热、腹泻腹胀、脸色苍白、便秘、咳嗽、身上出现红疹等。

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首先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家族史;其次做血、尿、便等常规检查;随后进行腹透、腹平片、腹部彩超检查、消化道造影、化验粪便虫卵以及心电图、脑电图等。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JOURNAL OF HEBEI TCM AND PHARMACOLOGYVW. 34 No. 3 2517• 53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Nc8计财社[2517] 44 号通讯作者:耿少怡,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31] LIU H L , WANG W , WANG Y , et al. Clinical predictws ofloan - term success in ul/asoxnn - guiCede high - inteesity fc- cased u/rasoxue aa/tiox yeatmeet foe aaeeomyosis : a retrospec- yve stuUy [ J ] 8 MeCicinc ( Baltimore ) , 2510 , 95 ( 5 ):e2 445[34]叶明珠,邓新粮.高强度聚焦U 声消融技术联合GnRH-a及LNG - IUS 治疗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研究[J ] 8中华妇产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王轻轻 张晓林 李梦云 郭紫璇 耿少怡(石家庄952911)提要对多年来关于儿童功能性腹痛临床诊疗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整理,总结并阐述了中医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和多维度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提供参考和治疗思路。

关键词 小儿功能性腹痛;小儿腹痛;脐腹痛;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不通则通;不荣则痛中图分类号:R9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47 - 5615(2419)43 - 0458 - 44小儿功能性腹痛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疾患之一。

根据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W 标准,该病属非特异性FAP (FAP-NOS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具有反复发作,长期持续的特点,西医通常以常规对症治疗为主。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有“盘肠气痛”“盘肠内吊” “肠痛”的记载,属中医学“小儿腹 痛”“脐腹痛”范畴。

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研究进展

综述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研究进展马金美,陈鲁作者单位:250014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5级小儿内科专业研究生(马金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陈鲁)作者简介:马金美(1987 —),女,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小儿脾胃病的中医药治疗 通讯作者:陈鲁,E-mail:Sl9242437@【摘要】经查阅多方文献发现目前西医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具有局限性,主要以抗感染、抗病毒、镇痉、抗过敏为主。

中医治疗腹痛有内外合治多种途径,辨证施治,疗效准确迅速,无明显副作用,在外治方面有外敷、针刺、艾灸、拔罐、推拿、捏脊等多种疗法。

简便易廉无副作用且儿童依从性相对较高。

但在中医治疗方面亦存在不同的认知差异,并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有待今后寻找更适宜准确的诊疗途径,规范诊疗流程。

【关键词】功能性腹痛;传统治疗;外治疗法;儿童doi:10. 3969/j. issn. 1674-3865. 2017. 04. 006【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八【文章编号】1674-3865(2017)04-0293_03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reatment for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in children MA Jin?nei,CHEN Lu. Shandong University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Jinan 250014 ,China[Abstract! A lot of literatures have shown that western medicine has its lim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in children, which is mainly anti-infectious, anti-viral,sedative and anti-allergic treatm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 there are many ways which by combining the internalwith the external therapies, has achieved rapid effect, and also,there i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For external treatment, there are external application,acupunction, moxibustion, cupping, massage and chiro­practic therapy. All these treatments are easy to perform and without side effects, and the compliance in children is comparatively high.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consensus on TCM treatment due to the recog­nition difference, so it is necessary to look for more suitable and more accurate ways and to standardize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Traditional treatment;External therapy;Children本文所讨论的主要为.无外科急腥症指征的功能 性腹痛小儿功能性腹痛層宁祖国:医#騰痛B3__畴,是指以胃脘以下、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部位发 生的疼痛,常有反身:发作史^发作时可以自行缓解。

13碳呼气试验在反复腹痛患儿诊治中的运用

13碳呼气试验在反复腹痛患儿诊治中的运用
H P 感染患儿中, B超示腹腔淋巴结增大 l 0 例, 无腹 腔淋巴结增大 4 0 例, 二者无关联 ( P > 0 . 0 5 ) , 见表 1 。
2 .研究方法
( 1 ) 病史询 问、体格检查 ,除腹
痛病史外 ,还包括家族过敏史 、饮食 习惯 、家族
胃肠疾病史等 ;体检 除腹部外 ,要注意臀部及双 下肢皮肤有无紫癜。 ( 2 ) 实验室检查 ,腹 部 B超 了解肝 、胆 、胰 、
4 .治疗组与对照组 临床疗效 比较 :治疗组 3 O 例 ,腹痛症状好转消失 2 9 例 ,无效 1 例 ,临床总 有效率 为 9 6 . 6 %,对照组 2 0 例 ,腹痛好转 6 例,
无效 1 4例 ,有效率 为 3 0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0 1 ) ,见 表 3 。 讨 论 小 儿 反 复 腹 痛在 儿科 门诊 非 常 常见 , 本病病因复杂 ,患儿无 明显体征 ,腹部 B超 、血 液等常规检查常为阴性 ,故 门诊医师常倾 向于按 消化道功能紊乱或消化不 良给予患儿解痛剂 、助
生 活 和学 习 。近 年来 ,国 内外 大量 研 究认 为 HP感
3 个月 ~ 4年 ,有反复发作 的腹部不适 、上腹部或 脐周 隐痛 、胀痛 ,或无 固定部位 ,不伴呕吐及腹
泻 ,驱蛔虫治疗无效 , 近2 周未使用抗生素、 铋剂 、 抑酸剂 , 饮食不均衡 ( 少吃蔬菜纤维 ) 4 O 例, 家族 中 有腹痛及 胃病史 3 5 例 。腹部检查有压痛 4 6 例, 无 异常发现 8 3 例, 所有病儿未发现双下肢紫癜。
中图分 类号 :R 7 2 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 号 :1 0 0 6 — 4 1 4 1( 2 0 1 5 )0 6 — 0 6 1 9 — 0 2

儿童腹痛诊断治疗研究 儿科中医治疗研究

儿童腹痛诊断治疗研究 儿科中医治疗研究

肠痉挛
•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小儿急性 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 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 化,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表现为健康小 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 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 间歇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1
急性小于(<2周)



2
迁延性2周~2月


3
慢性大于2月
(4) 西 医 的 病 因 及 致病机制
轻型


情 分
大便次数小
类 于10次,
无脱水、无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症状。
中型
有轻度至中 度脱水或有 轻度中毒症 状。
重型
10到数十 次,可有中 重度脱水及 电解质紊乱。
五分钟推拿法
• 外劳宫,一窝风,上三关,清天河水,补肾阳,分阳,补脾阳, 平肝,顺运内八卦,板门,艮宫,摩腹,揉脐,拿肚角,揉脾俞, 胃俞,足三里。
乳食积滞
• 证候:脘腹胀满,疼痛拒按,不思乳食,嗳腐吞 酸,或时有呕吐,吐物酸馊,或腹痛欲泻,泻后 痛减,矢气频作,粪便秽臭,夜卧不安,时时啼 哭,舌淡红,苔厚腻,脉象沉滑,或指纹紫滞。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止痛。
细菌性痢疾
• 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 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 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应以送至 医院治疗为宜。
过敏性紫癜
• 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状。首先表现为皮肤紫 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压之不退色,多分布于四肢和 臀部,以踝、膝关节处明显。在此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 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肚子软。可伴有腹泻及轻重 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它是由于肠管内壁出血、水肿 造成的。有的小儿还可伴有关节肿痛,甚至血尿等情况。这样的 孩子应卧床休息,限制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以中医中药进行 对症治疗,达到祛邪固本的作用。重者尚需激素治疗。本病一般 预后良好,轻症1周、重症4-8周便可痊愈。

儿童反复腹痛与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儿童反复腹痛与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儿童反复腹痛与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成岭芬;逯建立;韩艳珺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4(033)01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12月具有反复腹痛症状患儿10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100例无腹痛
症状儿童为对照组,应用13c呼气试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Hp感染阳性率,基于统计学原理对HP感染阳性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感染HP的阳性率与对
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联治疗对腹痛改善显著,HP感染转阴率高,且毒副作用小.结论:Hp感染与儿童反复腹痛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三联治疗Hp感染转阴疗效明显,对患儿腹痛症状改善明显,且根除率高,副作用少.
【总页数】2页(P2-3)
【作者】成岭芬;逯建立;韩艳珺
【作者单位】邢台市人民医院 054001;邢台市人民医院 054001;邢台市人民医院05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儿童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两种不同样本收集时间对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结果比较
3.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
4.幽门螺杆菌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比较分析
5.血清学与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反复腹痛儿童Hp感染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专长-腹痛的辨证分型及相关方剂应用

新专长-腹痛的辨证分型及相关方剂应用

新专长-腹痛的辨证分型及相关方剂应用腹痛的定义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络循行之处。

多种原因导致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皆可引起腹痛。

文献中的“脐腹痛”、“小腹痛”、“少腹痛”、“环脐而痛”、“绕脐痛”等,均属本病范畴。

中医一般将呕吐分为五种证型,包括寒邪内阻证、湿热壅滞证、肝郁气滞证、瘀血内停证、中虚脏寒证等。

淘中医平台为您整理。

腹痛的病因病机1.病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可导致本病。

此外,跌仆损伤,络脉瘀阻,及腹部术后也可致腹痛。

2.病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发病涉及脏腑与经脉较多,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官等脏腑,及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

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

腹痛的辨证分型及相关方剂应用寒邪内阻证【主症】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剂应用】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等。

湿热壅滞证【主症】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剂应用】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等。

肝郁气滞证【主症】腹痛账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暧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剂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柴胡、根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等。

瘀血内停证【主症】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人梗尤甚,舌质紫暗,脉细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作者:郑军,田书瑞, 丁丹丹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分布规律及其与呼气氢试验检测结果的关系,了解小儿腹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乳糖不耐受情况。

方法对经中医辨证为腹痛的患儿进行呼气氢检测,并对各证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乳糖不耐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小儿腹痛中医各证型的发病率以脾胃虚弱型最高(43%)。

呼气氢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脾虚气滞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最高。

脾胃虚弱型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

结论随着脾胃虚弱型轻、中、重的变化,乳糖不耐受发病率增高,程度加重,呈正相关。

【关键词】小儿腹痛; 中医辨证分型; 呼气氢试验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小儿腹痛以功能性胃肠病居多,占90%以上[1],以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为主的3个证型。

目前有关中医证型与呼气氢试验(乳糖不耐受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研究甚少,我们选择了小儿腹痛为研究对象,以呼气氢试验作为指标来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28例4~14岁患儿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门诊,男性318例,女性210例。

1.2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2,3]根据1996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量化诊断标准》症状诊断标准;中医小儿腹痛诊断标准[4]根据1993年由李乾构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医胃肠病学》诊断标准,分为脾胃虚弱型: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脾胃湿热型:腹部胀痛,腹满,大便不爽,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手足心热,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脾虚气滞型: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疲乏,嗳气返酸,胸闷,喜太息,大便不畅。

舌淡,苔薄自,脉沉细;其他型:症状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不能用以上3型解释者。

1.3 腹痛诊断标准根据2006年《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小儿疼痛的评估证型诊断;将症状分为轻症(﹢)腹胀痛,能静卧或活动自如,无需安慰;中症(﹢﹢)腹胀痛,或时时发作,能忍。

持续30 min可自行缓解;重症(﹢﹢﹢)腹胀痛剧,痛时俯仰不安,紧张呻吟,或发作频繁,持续1 h以上。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辨证标准者。

②年龄4~16岁腹痛每周至少发作1次,间歇或持续发作,没有可用以解释这些症状的炎症性、器质性、代谢性疾病的依据;③受试者近1个月内未曾应用抗生素及灌肠术;④患儿在检查前一日未进食奶制品、豆类、麦面食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晚餐后至次晨不再进食。

2 观察方法采用陕西时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C-2000A型测定仪测定。

待呼气氢测定仪稳定后开始,让患儿尽最大力气把一口气体吹入带活瓣之贮气袋内,用50 ml空针迅速抽取30 ml气体注入呼气氢检测仪内进行检测。

纪录检测结果,连测3次。

口服20%乳糖溶液[2 g/(kg·次),最大量50 g],每30 min测定1次呼气氢浓度,90 min后结束。

2.1 观察指标呼气氢测定: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早晨空腹测呼气氢值>1.8 mg/m3呈高基线表现,可认为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乳糖不耐受:首先检测空腹呼气氢,然后口服20%乳糖液2g/(kg·次),呼气氢值1.8~2.2 mg/m3为轻度乳糖吸收不良;2.2~5.4 mg/m3为中度,≥5.4 mg/m3为重度。

2.2 统计学方法记录患儿临床症状中医辨证分型及六次呼气氢实验数据。

把收集到的症状及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进行初步整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并对有关联的资料作相关性分析。

3 结果3.1 可行性分析4组中医证型患儿年龄、性别比较,(总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08),各组总体比较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3.2 临床观察3.2.1 年龄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结果见表1表1 年龄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年龄3.2.2 中医各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结果见表2表2 年龄与乳糖不耐受的比较比较3.2.3 中医各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中医各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总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08统计结果:中医各证型组间比较P=0.02<0.05,差异有意义。

组内比较P值均大于0.008,差异无意义。

其他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率最高,依次为其他型>脾虚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

3.2.4 中医各证型与乳糖不耐受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中医各证型与乳糖不耐受比较总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08统计结果:中医各证型组间比较P=0.018<0.05,差异有意义。

组内比较P值均>0.008,差异无意义。

乳糖不耐受总的发病率为70.5%,脾胃虚弱型最高75.2%,其他型次之70%,脾胃湿热型65.3%,脾虚气滞型56.2%。

3.2.5 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相关性分析参数A参数Br 值P值小肠细菌呼气氢(mg/m3)乳糖不耐受呼气氢mg/m30.2350.000脾胃虚弱型小肠细菌呼气氢mg/m30.0760.2(积分值)乳糖不耐受呼气氢mg/m30.4330.000P<0.05有意义统计结果: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呼气氢值与乳糖不耐受值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有显著意义。

脾胃虚弱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乳糖不耐受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有显著意义。

3.2.6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与乳糖不耐受比较结果见表6。

表6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与乳糖不耐受比较P=0.04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 中医脾胃虚弱证型与乳糖不耐受的比较结果见表7表7 脾胃虚弱情况与乳糖不耐受的比较脾胃虚弱证型总例数无例率(%)轻例率(%)中例率(%)重例率(%)发病率(%)统计结果:脾胃虚弱型轻、中、重三组通过秩和检验P=0.00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脾胃虚弱重型组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

3.2.8 中医脾胃虚弱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较结果见表8表8 脾胃虚弱情况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较脾胃虚弱证型总例数阴性例率(%)阳性例率(%)发病率(%)统计结果:脾胃虚弱型轻、中、重3组间比较,P=0.296>0.05,差异无意义;P值均>0.017,差异无意义;但是可以看出,随着脾胃虚弱型的轻重程度加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增高。

4 讨论与结论中医小儿腹痛各症型的发病情况:脾胃虚弱型(54.2%)、胃肠湿热型(32.2%)、脾虚气滞型(6.1%)。

且年龄越小,证型越单纯,以脾胃虚弱发病率较高;年龄越大,证型越复杂。

中医小儿腹痛乳糖不耐受发病率为70.5%,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率为56.1%。

肠细菌过度生长与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7+~12岁为主要发病年龄,与性别无关。

中医脾胃虚弱型的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77.5%),随着脾胃虚弱型轻、中、重的变化,乳糖不耐受发病率增高,程度加重,呈正相关。

中医脾虚气滞型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最高(67%)。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呼气氢值与乳糖不耐受呼气氢值呈高度正相关。

本研究显示小儿腹痛乳糖不耐受发病率为70.5%,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率为56.1%。

随着年龄的增大,患儿乳糖不耐受的人数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人数增多,总体差异有意义,其中7+~12岁组乳糖不耐受的人数增多较显著。

杨月欣等[5]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四大城市从3~13岁儿童中随机抽样调查了中国儿童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

结果表明,3~5岁、7~8岁和11~13岁组儿童中,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分别为38.5%,87.6%和87.8% ,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12.2%,32.2%和29.0% ,该研究证明我国87%的儿童乳糖酶活性下降的年龄在7~8岁。

我国儿童乳糖吸收不良高于40%,为儿童功能性腹痛重要病因。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儿科著名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论述,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多虚证。

脾常不足不仅指脏腑娇嫩,也包括运化功能的不足。

脾胃居于中焦,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脾气升,胃气降,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正常脾胃的生理功能是纳和化、升和降的协调统一。

小儿若禀赋不足或饮食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生冷,损伤脾胃;或感受外邪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运行不畅,阻滞气机,升降失司,不通则痛。

小儿素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因此脾虚是小儿腹痛的发病基础,脾胃弱易使脾胃失和,纳运失司,而出现脾胃虚弱的证型;脾胃虚弱,水谷运化失节,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滞久生热,湿热互结,发为脾胃湿热证型;脾胃虚弱,脾失健运,食积中焦,气机壅滞,而出现脾虚气滞证型。

中医根据临床辨证分析,认为乳糖不耐受的病机主要在于脾不健运,乳食不化,急性发病多湿热,慢性、迁延性者多脾虚,均易挟食滞。

本研究证实:中医小儿腹痛临床辨证分型以脾胃虚弱型最多(54.2%),其次是胃肠湿热型(32.2%),而脾虚气滞型(6.1%)较少。

随着年龄增长,脾胃虚弱型的发病率减低,但证型变化复杂。

因而本研究将中医辨证分型与腹痛小儿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乳糖不耐受情况相联系。

研究结果证实,以脾胃虚弱型的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7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脾胃虚弱型轻、中、重的变化,乳糖不耐受发病率增高,程度加重,呈正相关。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为56.1%,以脾虚气滞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最高(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本研究还证实: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呼气氢值与乳糖不耐受呼气氢值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性(P<0.05),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乳糖不耐受情况与性别无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高,这与王茂贵等[6]的研究相符。

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小儿停乳后乳糖酶减少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饮食种类增加,损伤脾胃有关;细菌过度繁殖造成小肠吸收不良的机制也很复杂,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彻底阐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可能与小肠细菌引起小肠结构异常,动力障碍,以及胃酸减少等杀菌能力下降有关[7~9]。

呼气氢试验灵敏度高、专一性强、简单、非侵入性、不良反应少。

国内外大量试验证明呼气氢试验诊断乳糖酶缺乏症的精确可靠,现已完全取代了口服糖耐量试验;并且呼气氢试验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唯一可以在临床常规开展的方法。

目前,呼气氢试验在中医儿科领域研究甚少。

所以呼气氢测试仪在科研及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