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与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3.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优化,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4. 体现学校特色,突出学校优势,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管理制度1. 课程规划与开发(1)学校成立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学校课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课程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课程规划。
(3)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教师开展课程开发,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2. 课程设置与调整(1)学校课程设置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学校根据课程规划,合理设置各年级、各学科的课程。
(3)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3. 课程实施与评价(1)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
(2)学校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进行定期评价。
(3)课程评价应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等方面。
4. 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1)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学校建立健全课程资源管理制度,确保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
(3)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提高课程资源的质量。
5.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1)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
(2)学校支持教师开展课程创新,推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
(3)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讨活动。
四、课程管理制度执行与监督1. 学校成立课程管理监督小组,负责对课程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课程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课程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学校对违反课程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课程管理制度是指
课程管理制度是指一、课程管理制度的意义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和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加强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此外,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还可以帮助学校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管理制度的内容1.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或教育机构根据教学目标和需求,合理设置各级教育阶段的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特长课等。
同时,要关注各个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教育需求,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确保其与时俱进。
2.课程开发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建立高效的课程开发机制,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要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梳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和教学效果的达成。
3.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课程实施机制,保障教学过程的规范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明确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责任,确保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的质量。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4.课程评估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机制,全面评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要注重评估指标的设计和评估方法的选择,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和可靠。
同时,要注重评估结果的应用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5.课程改进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灵活的课程改进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要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享,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
课程管理制度(必备5篇)
课程管理制度(必备5篇)1.课程管理制度第1篇一、多媒体教室要配备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需提前一天向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由管理人员协调安排并组织实施。
三、管理人员必须保障多媒体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根据教学安排,做好所需设备的检测准备工作,协助和指导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四、教师应正确使用计算机、投影机及各种视听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五、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须听从教师安排入座,自觉遵守纪律,保持室内安静。
上课时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做好学习笔记。
下课时在教师的组织下清洁教室,并将桌、凳摆放整齐。
六、关闭投影机应先使用遥控器关机,等3—5分钟后,待投影机内灯泡冷却并且风机停止运转后,再切断投影机电源。
七、多媒体教室使用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将所有设备切断电源,关闭电源电闸,罩好护套或放入柜内,登记好设备使用状况表,并向管理人员做好移交工作。
八、按照前述设备、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多媒体教室内各项设备。
2.课程管理制度第2篇1、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深入实际指导牵手园专题研究工作,做到班班有专题,人人都参与。
2、每学期定期带领牵手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的交流,注重研究过程的规范性,有相应的文字记载和作品积累。
3、帮助牵手园教师对课题的选定、研究的过程,给予指导,并督促教师按期总结。
4、定期邀请专家、本园教师进行讲座,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牵手园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
5、坚持每隔一周进行课题实验活动观摩或业务学习。
6、每学期初,根据牵手园的实际情况,帮助教师制订好本学期的课题活动计划,期末认真总结。
7、课题组教师应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参加活动,向园长事先请假。
在活动时,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气氛。
8、每一次课题活动要做好书面记录,记录要规范化,有时间、有地点、有议程。
课程管理制度含义
课程管理制度含义1. 课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1 课程设置规划课程管理制度首先要确立课程设置规划,包括学校开设的主干课程、选修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等内容。
通过合理设置和规划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2 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大纲是课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任务要求、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等内容。
通过编制教学大纲,可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3 课程评估和监控课程管理制度要建立课程评估和监控机制,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1.4 课程资源管理课程管理制度要统筹管理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设备、教材、人力资源等方面。
通过合理配置和管理课程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 课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2.1 保障教学质量课程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2.2 规范教育行为课程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行为,约束其言行举止,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规范。
2.3 促进教育改革课程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3. 健全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议3.1 加强课程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学校应加强对课程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了解和遵守课程管理制度。
3.2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 推行课程管理制度的信息化管理学校应推行课程管理制度的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课程管理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推动学校的发展。
课程管理制度细则
课程管理制度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根据《教育法》《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规和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学校教育教学机构开设的各类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实习课等。
第三条课程管理应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条课程管理应遵循科学、民主、规范、公开的原则,健全课程管理机制,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
第五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课程管理部门,负责教学计划制订、课程管理与评估工作。
第六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
第七条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档案,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评估等进行归档管理。
第八条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组织对课程开设情况、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等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第二章课程设置与调整第九条学校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办学方向,合理设置各类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
第十条课程设置应与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
第十一条课程设置应注重专业性和适应性,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
第十二条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进行调整,及时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保持课程的新颖性和时效性。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擅自修改或调整课程,如有必要调整课程,需经学校教务部门批准。
第三章课程教学管理第十四条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第十五条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选用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
第十六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十七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监督,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提升。
第四章课程资源管理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我国实行的课程管理制度
我国实行的课程管理制度教育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管理制度是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课程管理制度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校的管理以及国家的教育政策等众多方面。
本文将围绕我国实行的课程管理制度展开论述。
一、课程管理制度的概念课程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而对课程进行的计划安排、组织管理、实施监督等一系列活动的制度。
课程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规划、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内容。
它涉及的主体包括国家、地方、学校及学生、教师等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课程体系。
在我国,课程管理制度是由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和教师实施的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二、我国实行的课程管理制度1. 课程规划课程规划是课程管理制度的基础,它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在我国,课程规划分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个层次。
国家层面主要由教育部门进行规划,对全国大纲、教材体系等进行统一规划。
地方层面则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在国家大纲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细化和实施。
课程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对学校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教材编写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工具,教材编写是课程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国,教材的编写是由专门的教材编写委员会负责组织进行。
教材编写委员会由专家学者组成,他们根据国家大纲的要求,结合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此外,教材的编写还需要进行审查和评估,保证教材内容的质量和适用性。
教材编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实现课程目标,是课程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程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在我国,教学评价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
学生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详解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详解引言: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而课程管理制度则是学校教育有效实施的保障性制度之一。
本文将从课程管理制度的概念、重要性、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念课程管理制度,简称课程制度,是学校组织和管理课程实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
它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材选用、教师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制度。
二、重要性课程管理制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保障学校教育的有效实施,确保教学质量和内容的统一性。
其次,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再次,它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
最后,它可以为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三、制度内容1. 课程设计: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规定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2. 教学计划:制定学年、学期或周次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每个学科的课时数和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各个学科之间的衔接。
3. 教材选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定期审查和更新教材,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4. 教师管理:设立教师岗位,明确教师的职责和要求,建立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
5. 评价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包括日常评价和考试评价,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
四、实施策略1. 统一规划:学校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改革要求,制定本校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与教育政策相衔接。
2. 合作共建:学校可以与相关研究机构、高校或其他学校合作,共同研究和推进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
3. 培训支持: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课程管理制度的质量和执行力。
4. 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并及时解决问题。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导入信息化设备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育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课程的管理工作,包括校本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
第三条学校课程管理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条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课程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学校各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对课程管理工作负有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的责任。
第六条教师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严格遵守课程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七条学校应根据国家对教育的政策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设置相适应的课程。
并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八条学校应组织开展课程研究和改革,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九条学校应重视文化传承与时代融合,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国家、民族、地方文化为目标。
第三章课程开发第十条学校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第十一条课程开发应突出素质教育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十二条课程开发应注重教学手段和手法的创新,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第十三条课程开发应注重跨学科教学的开发,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
第四章课程实施第十四条学校课程实施应坚持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保证课程质量,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实施工作机制,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第十六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指导,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
第五章课程评价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
第十八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机制,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校章程 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章程课程管理制度第一条学校章程是规范学校内部管理的基本文件,是学校各项制度的依据,必须遵守。
第二条学校章程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石,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条学校章程内容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制定,必须合法合规。
第四条学校章程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学校章程的修订必须经过学校师生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六条学校章程包括基本情况、管理机构、校园安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内容。
第七条学校章程必须公开,供全校师生了解和参考。
第二章课程管理制度第一节课程设置第八条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遵循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体现专业性、科学性、实用性。
第九条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十条学校的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灵活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十一条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有完善的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适时适度。
第二节课程实施第十二条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课程实施机制,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第十三条学校要注重师生对话,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十四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确保教学质量,向好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传承。
第十五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机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提高。
第十六条学校要建立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节课程评估第十七条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机制,包括定期考核、教学检查、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
第十八条学校要注重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全面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学校要建立课程评估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节课程改革第二十条学校要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途径,推动课程与社会需求接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质量,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课程设置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合理设置各个年级的课程,保证学生的学习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需求,科学确定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学校还应当根据教育部门的统一要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学生学习的科目和学时符合国家规定。
二、课程评价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学校应当制定各科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同时,学校还应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考试和评价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选课规定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制定选课规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选课。
学校应当充分调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课方案。
选课时,学生应当参考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和选课要求,按时完成选课手续。
四、课程实施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实施。
学校应当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制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计划,科学备课,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
五、衔接与协调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内部各个学科之间进行衔接与协调。
学校应当建立交流机制,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作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
六、监管与评估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建立监管与评估机制,对课程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
学校应当定期进行内外部评估,全面了解课程管理的实施情况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也应当定期对学校的课程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七、学生权益保障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校保障学生的权益,确保学生享有平等、公正的学习机会。
课程管理制度_课程管理制度条例
课程管理制度_课程管理制度条例课程管理制度_课程管理制度条例为深化课改实验,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应制定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课程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程管理制度篇1为了学校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行使课程权利并履行责任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在学校一级的重要保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具体目标是:1、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2、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供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3、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5、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6、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二、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实践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2、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要形成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履行所承担的课程职责,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3、在学校课程的管理中,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课时,不能随意提高国家、地方规定的课程标准,也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这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是学校组织、规范、监督学生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保障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设置学校课程管理制度首先包括课程设置的规划与设计。
学校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同时,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衔接和跨学科的拓展,使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均衡发展。
二、课程教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还包括对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
学校应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明确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还应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三、考核评价课程管理制度还应包括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科素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避免简单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供帮助。
四、改进机制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还应包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机制。
学校应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五、教育教学实践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
学校要注重课程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教师要积极履行教学职责,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六、总结综上所述,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学校要重视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注重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改进机制和教育教学实践的统一,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我国中学课程管理制度
我国中学课程管理制度一、中学课程管理制度的概述中学课程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全面提高中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校发展,保障学生权益,促进全社会共同发展,而对中学课程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的一套制度。
中学课程管理制度是中学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和落实直接关系到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二、中学课程管理制度的构成要素中学课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规划、教材选择、教师配备、教学评价、课程改革和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的要素。
1. 课程规划中学课程规划是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它需要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状况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和设计中学课程。
中学课程规划应该包括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科设置、教学资源和学生需求等多个方面内容。
通过合理的课程规划,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2. 教材选择中学教育的教材选择是中学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门发布的教材目录和相关规定选用教材。
教材选择的原则是科学性、规范性、时代性和先进性。
教材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保障学生学习权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 教师配备中学课程管理制度需要合理配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中学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对中学课程的实施至关重要。
中学课程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聘用、培训、评价和考核机制,完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教学评价中学课程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包括考试成绩、作业质量、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等。
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和改进教学方法。
5. 课程改革中学课程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实效性。
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规范中学生的课程学习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而制定的规定。
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设置: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和安排合理的课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2. 上课纪律:学生应准时到达教室,提前准备好课本和学习材料;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禁止打闹、嬉笑和玩手机等影响学习的行为。
3. 作业管理:教师布置的作业应适量和质量合理,学生应按时完成并经过仔细检查,作业应遵守规范格式和书写要求。
4. 课间休息: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应保持秩序,不得随意离开教室、滞留走廊或参与打闹游戏。
5. 课程评价:学校根据国家规定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进行评价。
6. 选修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7. 课程管理责任: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应的课程管理责任,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教师应认真备课和授课,学生应积极参与学习并遵守课程管理规定。
通过制定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可以规范学生的课程学习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遵守规则的能力。
中学课程管理规章制度(二)1. 上课时间:- 上午第一节课开始时间为8:00,下午第七节课结束时间为17:00。
- 课程表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安排进行,学生必须按时到达教室并参与上课。
2. 请假制度:- 学生如需请假,必须提前向班主任或学校请假办公室提出书面请假申请,说明请假原因和请假时间。
- 请假需经班主任或请假办公室批准,未经批准擅自离校或旷课将受到纪律处分。
3. 作业管理:- 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完成,应提前向班主任说明情况。
- 学生应自觉遵守作业纪律,不得抄袭、抄作业,否则将受到纪律处分。
4. 请假补课:- 学生请假期间所缺课程需提前向班主任申请安排补课时间。
义务教育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义务教育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课程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学生的权益。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课程管理工作。
第三条义务教育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实施标准,合理确定学校课程设置和开设课程。
第四条学校教师应当按照课程管理制度,积极履行教学职责,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确保课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学校应当加强家长和社会公众对课程管理工作的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七条学校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合理确定各个学段的课程设置。
第八条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课程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第九条学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合理设置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第十条学校应当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完善课程设置,适时更新调整课程内容。
第三章课程实施第十一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要求,选用正规出版的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信息档案,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研发活动,加强课程实施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第四章课程评价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提高课程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课程督导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建立课程督导制度,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监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学校课程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
第三条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宗旨是贯彻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针政策,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四条学校根据国家和本地的教育教学要求,编制适当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第五条必修课程是全校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体育等学科。
第六条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包括艺术、音乐、舞蹈、科技创新等学科。
第七条学校课程设置要注重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规划,合理选择课程。
第八条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表,合理安排每天上课时间和课程内容。
第九条学校要定期评估和调整课程设置,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
第三章教学计划第十条学校要根据课程设置,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第十一条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
第十二条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
第十三条学校要注重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各学科的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章教学评价第十四条学校要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教学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第十五条教学评价包括日常教学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两个方面。
第十六条日常教学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外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十七条学校要建立学业成绩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
第十八条期末考试评价是指学校定期组织的统一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课程管理制度定义
课程管理制度定义一、课程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课程管理制度的制订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目标导向课程管理制度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确保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都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科学性课程管理制度的设计要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要兼顾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公正公平课程管理制度的执行应该做到公正公平,对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长,设置不同的课程等级或者选修课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4.可操作性课程管理制度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成文化程度适中,易于操作,对所有教育教学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和流程,确保实际操作中不会出现漏洞和纰漏。
5.持续性课程管理制度的制订要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要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可持续性,确保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
二、课程管理制度的内容课程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学校的课程设置原则和程序,按照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规划,合理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系统的、全面的教育。
2.教学计划课程管理制度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详细规定,包括教学计划制定的程序、要求、具体内容等,确保教学计划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要。
3.教材选用课程管理制度需要对教材的选用进行规定,包括教材审定的程序、标准、要求等,确保教材的选用符合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
4.教学评价课程管理制度需要对教学评价做详细规定,包括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和程序等,确保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5.教学监督课程管理制度需要对教学监督进行规范,明确教学监督的程序、方法、对象、角色等,确保教学监督的实施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改善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百度文库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制度。
二、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突出学科特色,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5. 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时。
三、课程管理制度1. 课程计划管理(1)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政策、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年度课程计划。
(2)课程计划应包括课程名称、学分、学时、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等。
(3)课程计划需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2. 课程开设管理(1)学校根据课程计划,合理设置课程,确保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开设新课程需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审议,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课程开设前,教师需提交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材料,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核。
3. 课程评价管理(1)学校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定期评价。
(2)评价结果作为改进课程、调整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
(3)课程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多方面。
4. 课程资源管理(1)学校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
(2)鼓励教师开展课程资源开发,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课件、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
5. 课程改革管理(1)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改革需符合国家教育政策、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
(3)课程改革方案需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审议,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课程实施与监督1. 教师需按照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
2. 学校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确保教学质量。
3. 学生有权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管理制度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课程管理制度也成为了很多教育机构和平台的必要制度之一。
课程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课程设置、课程管理、课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而设立的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课程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课程设置制度1. 定位明确课程设置制度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教育机构或平台的课程定位以及目标群体,并由此决定课程类型、内容、难易度和课程时间安排等因素。
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课程设置。
2. 课程审批制度课程审批制度是为了保证课程的学术性、实用性和安全性而设立的制度。
在课程审批制度下,每个课程都需要有一个审批流程,并根据不同的审批层级来进行评估和审批。
学术委员会、教研组和外部专家组等都应该参与其中,确保课程的质量和合规性。
3. 课程评估制度课程评估制度是为了检测课程效果,并收集学生及教师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而设立的制度。
符合条件的课程需要在课程前、中、后都进行一定时间的评估,包括成果评估、实际学习效果评估、学生满意度评估等。
课程评估的结果可以对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有利于不断完善优化课程。
二、课程管理制度1. 课程运营课程运营制度是为了保证课程正常运转,包括课程的开设、教师教学及助教等工作的合理分配和协调、学生招生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具体实现,可以制定警示紧急处理方案,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响应。
2. 课程质量监控课程质量监控制度是为了保证课程质量,通过课程的管理来把控课程质量问题。
通过定期的质量检查,监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对评估过程进行回顾,对多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开展反馈式管理和持续优化策略,让课程质量不断提高。
3. 课程分析和数据管理课程分析和数据管理制度是为了帮助教育机构或平台掌握数据,更好地进行课程管理和运营。
通过课程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课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开设效果、学生满意度、教师表现等,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决策。
三、课程实施1. 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是为了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效果,让教育机构或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创意的教学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一、教师一日组织活动制度1、按照《纲要》精神、《教师操作手册》、《幼儿园一日作息表》等要求,规范、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好幼儿的一日活动。
爱护幼儿,不讥讽、嘲笑和侮辱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2、全体教师必须遵守一日作息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关注四类活动的均衡性、有效性,各大板块内容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3、确保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为运动时间,特殊天气开展室内运动。
能提供符合年龄特点、数量基本满足需要的运动材料和器械,让幼儿进行较充分运动,有情景、有层次、有挑战,一天保证三套操,上午以广播操、律动操为主,下午以器械操为主,关注幼儿自我服务、心理品质、能力习惯的培养。
4、每天学习的总时间一小时左右,其中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一节课,时间按照年龄段控制。
集体教学活动准备工作充分,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合理选择集体或小组活动形式,注重全体、关注个别差异,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表达的机会,并认真分析反思,及时调整或改进。
个别化学习关注区域平衡,材料投放充足,有层次、有挑战,体现年龄特点,关注孩子的活动态度、个性风格、思维品质。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重视幼儿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5、保证幼儿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和自主活动时间,大班后期可适当减少角色游戏时间,增加结构游戏时间。
按照《华漕幼儿园活动室安排表》开展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沙水游戏等,尊重幼儿的选择,体现自主、自发、自由的原则。
关注材料的跟进、孩子的生活经验、分享的推进,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自由活动要确保充分的自由。
6、一日活动中能组织好来园、离园、午睡、午餐、午点等重点生活环节,提供易于识别的标识,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洗手、洗脸、漱口、搽鼻涕等卫生习惯,学习穿脱衣袜、整理书包、叠放衣服等,情绪愉快、习惯良好、乐于自理,注意保教一体,站位合理,中大班学做值日生工作。
7、做好班级卫生、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各类出勤、登记、交接班工作。
因公外出的教师,原则上应通过临时调课完成自己的上课任务。
因其它原因请假者,须提前一天办理手续。
8、能关注一日活动中的安全性,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
二、集体备课制度1、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一般情况下集体备课每学期1-2次。
2、各教研组在集体备课前,要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分析学情,探讨教法。
3、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教学价值点的探讨,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环节和重点提问以及教具、场景等预设。
4、一人主备,构思初案,集中讨论,要围绕目标,设计好每一个环节,集思广益,交流研讨,修正完善,形成通案。
5、各班教师执教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体会,同教研组教师及时交流教学心得,进行教学再设计,形成优质教案。
6、活动后,集体备课资料存档,学期结束时整理成优秀课例和教学案例。
三、幼儿发展情况监控分析制度1、成立幼儿发展监控分析小组,组长由园长担任,副组长由业务园长、分园园长、总务主任担任,组员由中层干部成员担任。
2、幼儿发展测试评估分平时评估考核与学期末评估考核两项内容。
平时考核评估是根据幼儿当前主题内容开展进行情况来定具体内容,学期末的考核是根据一学期下来幼儿的发展现状和评价指标来定具体内容。
3、幼儿发展测评每学期至少3次,主要针对运动能力、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游戏为类型进行出题,测评内容主要来源于各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月周计划,采用语言提问、现场组织、观察提示等形式来组织开展,每次每班各抽取20%左右的幼儿参加,男女各半,测试人员组员为主,骨干教师为辅进行各年龄段的互测。
4、幼儿发展测评程序:参加测评人员当天学习测评内容与打分指标,以免班级与班级有出入。
每个年龄段保证2-3名教师同时测评,准备好测评工具和材料,召集幼儿分两批测评,以免泄题。
为幼儿营造宽松的环境,适当时候可以提示,保障测试结果能够顺利进行。
采用同题同教师测评的方法,以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打分标准不一样。
5、各组开展测试过程中,组长必须巡视,检验材料是否准备齐全,幼儿是否有序,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6、测评人员根据现场幼儿的回答、操作、具体情况撰写测评分析报告,针对薄弱处提出改进意见,再由组长把各年龄段的测评分析报告进行汇总。
7、幼儿园针对测试评估分较高的班级给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范围在50%左右的班级数。
8、幼儿发展分析报告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进行反馈,表扬优势,提出问题与改进调整意见。
9、测试情况将作为学年末幼儿园课程分析报告的依据之一。
四、课程监控反馈调整制度1、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园长担任,副组长由业务园长、分园园长、总务主任担任,组员由中层干部成员担任。
2、园长领导规划幼儿园课程,各条线在负责条线工作开展过程中,协助推行课程计划,进行课程研究与常规管理工作,管理好课程资源库。
监督评估课程实施过程,收集信息,为客观反映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做好日常的积累工作。
3、定期组织课程组成员进班观摩教师活动,依据当前的研究重点了解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与需求。
依托教代会、园考核小组等,建立检查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各部门课程计划落实情况,及时分析评价。
4、每月一次课程小组例会,共同分享课程进程中的新发现,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就课程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难点等方面进行汇总、交流,共同研究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
5、根据会议反馈与商议结果,围绕“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由组长撰写课程实施阶段性分析报告。
6、课程阶段分析报告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宣传,硬件设施环境方面的问题采用购买材料、添置硬件、规划空间等方法解决,如暂时不能解决的,则列入规划中。
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方面的问题采用专题辅导、现场答疑、业务培训、教学示范、协调教育资源等方法来解决,以“调整、补充、替换”为手段,实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
7、建立由教工、家长、社区、专家组成的监督小组,重视多方面的反馈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以保证课程计划的有效改进和落实。
8、学期末开展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教师工作要求的问卷调查,撰写幼儿园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各条线部门根据质量分析报告中尚存在的问题,对新一年工作提出调整意见。
五、保教计划制定、审阅制度1、业务园长与教研组长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情况罗列本学期文案资料内容并制表,开学前一周由园长审阅通过。
2、开学前三天,业务园长针对幼儿园文案资料格式、撰写要求、注意事项开展一次业务培训,文案资料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纸张打印。
文案格式内容有调整时,要对全体教师进行重点培训。
3、各教研组及全体教师,每学期初都应根据幼儿园对保教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制订班级教学工作计划,老班级开学一周内完成,新班级开学一月内完成,期末认真做好总结。
4、开学初提前两周备课,平时提前一周备课,认真地抓好教学过程的六个基本环节,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不上无准备课,杜绝不备课、无教案进教室现象。
5、保教主任和教研组长定期对教师的文案资料作检查、批改、反馈,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要求调整修改。
6、保教主任和教研组长对教师撰写各类计划记录情况和结果及时做好记录,月底做好教师的考核工作,与每月考核挂钩,奖优罚劣。
7、针对考核发现的具体不同的情况,采用业务培训、个别指导、活动评比、师徒带教、会议反馈等具体措施进行改进与调整。
8、园长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文案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教师的备课能力、课程理念和工作态度,做好引领与指导工作。
9、及时做好分析与反馈,学期末作为课程实施分析报告的依据之一。
六、教学反思制度1、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2、要求每位教师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下来,属于常规性的反思,可以直接标注在教案的后面,属于高质量的反思,要形成文本,每月至少写2篇文本式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
3、撰写教学反思可以是选取一个教学流程也可以是选取一个精彩片断,可以是反思幼儿行为也可以是反思教师行为,可以是反思教学设计也可以是反思意料之外的环节。
4、撰写教学反思必须包括亮点与原因分析,不足与原因分析和改进意见。
5、教学反思撰写类型多样,形式不一,可灵活使用,倡导一课三研跟踪式反思,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
6、积极开展反思交流活动。
各教研组充分利用每周常规教研时,组织组内老师交流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一步教学计划,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
7、建立检查评估机制,幼儿园把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纳入教学评估。
七、教研活动制度1、每学期初,幼儿园各教研组根据幼儿园保教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安排具体活动内容与时间、采取保证措施,计划要切实可行。
教研组计划必须经过五环节,①全体参与研讨教学困惑和专题需求,确立主要方向②中层以上参与拟定切入点、搭建初步框架③专家引领或者自培情况下教研组长参与计划的撰写、学期活动的规划④中层以上参与研讨明确教研目标、计划修订⑤组员学习与修订,一致通过,以期达到教研活动较为理性的效益。
2、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例会,学习课改前沿信息、教研组建设优秀文章;汇报教研进展;商讨幼儿园课程实施和各项活动的推进。
3、开展大小教研的联动,大教研重理念的引领,小教研重实践的检验,每学期大教研活动不少于5次,每学期小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
4、教研有主题,能围绕新课程实践中本园教师的实际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有所得。
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好记录。
5、研讨气氛浓,每位教师都能平等地自主地参与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能体现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
6、研讨有实效,教师们能通过学习、反思、研究,在互动与碰撞中,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初步理解和基本共识。
7、教研组长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引发问题、推动讨论,并不断梳理概括、提升总结,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协调作用。
8、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师徒带教,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9、每学期至少组织1-2次环境创设观摩活动,每学期组织进行1-2次“集体备课”实践研讨活动、1-2次示范课或研讨课活动。
10、各教研组长做好平时的各类计划记录检查、专题研究等工作,经常听课,定期抽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需求,以便于分管领导改进工作。
11、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存入幼儿园业务档案。
八、听课评课制度1、听课、评课要坚持集中和经常相结合,领导和教师相结合。
2、听课数量规定:园长、业务园长每学期不少于30次;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15次;教师每学期不少于8次;3、凡在园内开展的各公开教学活动,空班老师应当尽量参加听课,本教研组的老师必须参加听课, 且在听课前认真熟悉活动内容,以便听课时抓住重点和关键,老师为听课需要暂时调整自己上课时间时,相关老师应当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