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疗进展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双相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疗进展
详细了解病史(系统性筛查轻躁狂可改善对该 病的识别)
537例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
第1次就诊: 22%的患者的患者诊断为II型双相障碍
第2次就诊, 1个月后:轻躁狂的系统性筛查: 40% 的患者诊 断为II型双相障碍
Hantouche EG, et al. J Affect Disord 1998;50:163-173
20
Mania only
10
0
0
2
5
8
11
15
Approx. Number of Years After Index Hospitalization Goldberg JF,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1;158:1265-1270.
识别双相抑郁临床特征
提高双相抑郁诊断率
与双相障碍边界不清的精神疾病
•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 边缘型人格障碍 • 物质滥用障碍 •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Okasha 2008
阳性症状 幻觉 妄想 猜疑
精神分裂症 双相躁狂 双相抑郁 精神病性抑郁 难治性抑郁 其他心境障碍
阴性的症状 情感平淡 社会退缩 情感退缩
心境症状 悲伤 无望感 焦虑
-3-
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
3 2.5 2 Prevalence % 1.5
双相II型的患病率(%)
类型
DSMIV 0.55 1.10 Zurich ‘硬性’ 0.55 5.30 3.20 Zurich ‘软性’ 0.55 11.00 9.40
2.4 双相I型 双相II型
1
1
1.1
轻度双相障碍 (Minor bipolar disorder) 轻躁狂
双相障碍治疗指南(CANMET)解读 ppt课件
2013
国际双相障碍学会
更新
加拿大心境和焦虑治疗指导组 (CANMAT)和国际双相障碍学会 (ISBD)共同对治疗双相 障碍患者的CANMAT指南进行更新: 2013年更新
Yatham LN, Kennedy SH, Parikh SV, Schaffer A, Beaulieu S, Alda M, O'Donovan C, Macqueen G, McIntyre RS, Sharma V, Ravindran A, Young LT, Milev R,
一线
1级和2级 的证据+临床支持, 用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证 据 标 准
2级证据 至少一项DB-RCT, 包含安慰
剂或活性药物对照组
3级证据 前瞻性非对照试验, 包含有
10个或更多的受试者
推 荐 治 疗
二线
3级或以上的证据+临床支 持, 用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三线
4级或以上证据+临床支持, 用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4级证据 轶事报道或专家意见
PPT课件
不推荐 1级或2级据据, 但缺乏疗效
Yatham LN, et al., Bipolar Disorder, 2013 Feb;15(61):1-44
2013年有哪些更新? 急性期治疗推荐
疾病分期
新的一线治疗建议
新建议
新的二线治疗建议
新的三线治疗建议
躁狂急性期 双相 I 型抑郁 双相 II 型抑郁
不采用药物治疗或一 线药物治疗
评估安全性/功能 确定治疗方案 D/C抗抑郁药物 找出医学原因
D/C咖啡因、酒精和非法物质 行为策略/节律, 心理健康教育
采用一线药物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ppt课件
常用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药物副作用,定期评估疗效,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辅助 手段,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和应对疾病, 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抗精神病药等。
03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具有重要地
位。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早期识别
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探索如何更早地识别双相情感障碍,以便尽早开始治疗,减少疾病对 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这需要深入研 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以便为每个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建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支持群体, 提供相互交流和互助的平台,增强 患者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提供社会支持与资源
心理咨询与治疗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资源, 帮助患者应对心理问题,提高生
活质量。
社区服务
建立社区服务体系,提供生活照 顾、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患者
融入社会。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方
预防复发
如何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索更有效的维持 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对患者及家庭的希望与建议
建立信任关系
与医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双相障碍的诊疗和治疗培训课件
双相障碍(BPD)的概念
临床表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 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的发作性病程形式表现的 一类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的诊疗和治疗
1
双相障碍流行病学
❖ 终生患病率 — 国外资料 * 1.3~2.6%(DSM-IV) * BP-I 1%,BP-I与BP-II 3% * BP-I与II与环性心境障碍4% ,种族间患 病率相似 (英.Goodwin等,1990) * 5.5~7.8%(Angst.1999) * 5~7%(Akiskal,2002) — 国内资料 * 0.042%(国内12地区,1982) * 0.7~1.6%(台湾省,1982-1987) * M 1.5%,双相障F碍M的诊疗1和.治6疗%(香港特区,1992 3)
双相障碍的诊疗和治疗
32
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精神检查: 意识清晰,表情茫然,接触被动,定向力准 确,回答医生问题时不耐烦,易激惹,卧床 多睡,每天睡眠大约15小时左右。
双相障碍的诊疗和治疗
33
问答切题,未引出幻觉、妄 想及感知综合障碍。智力检 查:计算力、判断力、理解 力正常。记忆力下降,记不 清早饭吃了什么,多卧床, 少活动,督促其起床就发脾 气,行为冲动,甚至要动手 打医生。
* HM的病期标准定为4天以上,过严
*不重视BP家族史及人格气质在BPD诊断中的重
要性
* 混合性发作概念狭窄及诊断标准混乱
双相障碍的诊疗和治疗
21
混合性发作概念及诊断标准的 混乱的表现
* ICD-10标准(1992): —过去至少有一次M、HM或混合性发作 —目前或为两相症状都突出,或为D与M 或HM的快速转换(每日或数小时间) (注:存在于BPI或BPII中) —每次发作持续至少两周
临床表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 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的发作性病程形式表现的 一类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的诊疗和治疗
1
双相障碍流行病学
❖ 终生患病率 — 国外资料 * 1.3~2.6%(DSM-IV) * BP-I 1%,BP-I与BP-II 3% * BP-I与II与环性心境障碍4% ,种族间患 病率相似 (英.Goodwin等,1990) * 5.5~7.8%(Angst.1999) * 5~7%(Akiskal,2002) — 国内资料 * 0.042%(国内12地区,1982) * 0.7~1.6%(台湾省,1982-1987) * M 1.5%,双相障F碍M的诊疗1和.治6疗%(香港特区,1992 3)
双相障碍的诊疗和治疗
32
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精神检查: 意识清晰,表情茫然,接触被动,定向力准 确,回答医生问题时不耐烦,易激惹,卧床 多睡,每天睡眠大约15小时左右。
双相障碍的诊疗和治疗
33
问答切题,未引出幻觉、妄 想及感知综合障碍。智力检 查:计算力、判断力、理解 力正常。记忆力下降,记不 清早饭吃了什么,多卧床, 少活动,督促其起床就发脾 气,行为冲动,甚至要动手 打医生。
* HM的病期标准定为4天以上,过严
*不重视BP家族史及人格气质在BPD诊断中的重
要性
* 混合性发作概念狭窄及诊断标准混乱
双相障碍的诊疗和治疗
21
混合性发作概念及诊断标准的 混乱的表现
* ICD-10标准(1992): —过去至少有一次M、HM或混合性发作 —目前或为两相症状都突出,或为D与M 或HM的快速转换(每日或数小时间) (注:存在于BPI或BPII中) —每次发作持续至少两周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 社会心理因素: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 发因素
❖ 人格气质: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易 患BPD
❖ 季节因素:部分BPD发病有季节性,初冬 (10-11月)出现抑郁发作,次年初夏(5-7月) 转为躁狂或HM发作系统
—双相障碍 双相I型:包括躁狂单次发作及复发性躁狂 发作 双相II型:
❖ DD:BPD=10:1~4:1 ( Winokur,1996)
=1:1
(Akiskal, 1996)
❖ 性别患病率:男≈女
❖ 首发年龄高峰:15~19岁
❖ 自杀企图 25~50%,自杀死亡11~19%
❖ 共病:40%BPD患者合并酒或物质依赖,使心 血管病患者率增加20%
❖ BP-II是最多的表现型(Simpson,1998)
• 陈旧的概念一直约束当今BPD的临床实践 和研究
现有分类诊断系统中BPD概念的
局限性(保守)
* ICD-10(1992)未正式使用BPI、II型,也无II
型定义,无RC
* DSM-IV(1994)将抗抑郁治疗所致M、HM及
Mixed均归为药物或治疗所致心境障碍,而非 BPI或II型
* HM的病期标准定为4天以上,过严
* Bottlender(2001)报道158例BPI—D
单用TCAs转躁率82%,合用MSs则为 58%,说明TCAs转躁率很高。
* 各种抗抑郁剂转躁率大小,依此可能为:
TCAs>SNRI、NaSSA>SSRIs>丁胺苯丙 酮(Bupropion)
❖ 快速循环发作:为恶性病程
—定义:在12个月中发作四次以上不论其 发作为M、HM或D,均应达到症状 学诊断标准,但不要求达到相应的病 期标准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培训ppt课件
• 抑郁性混合状态:抑郁发作伴有一些孤立的 轻躁狂症状,如说话迫切感、或观念飘忽、 或冲动性或性欲亢进等,见于46%BP-II型患者 中(Akiskal, 2002)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24
V. 广泛的双相谱系障碍(BPSD)
v BPSD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 Kraepelin(1921)提出躁郁症是个连续统,在M与D间
—抑郁发作约3~13个月,平均9个月 —不加医疗干预多数可自发缓解
— 10%可转为慢性病程,是以其抑郁发作持续两 年以上,期间可有与M或HM并存的混合形式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15
II. 双相障碍病程的复杂性
v 发作的方式
—90%以上为反复发作 —终生平均发作9次,平均每年0.5次 —青少年首次发作多为D ,连续数次转为M或HM ,成人首次 发作M与D机会相似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5
双相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v社会心理因素: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发因素
v人格气质: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易患BPD
v季节因素:部分BPD发病有季节性,初冬(10-11月) 出现抑郁发作,次年初夏(5-7月)转为躁狂或轻躁 狂发作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6
ICD-10和CCMD-3双相障碍分类
狂发作的重视与识别。临床上许多轻躁狂发作并不是医生识别水平低,而是未予以 足 够 的 重 视 , 在 问 诊 时 未 询 问 或 遗 漏 该 内 容 的 询 问 。 对 于 典 型 抑 郁 发 作 (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 MDE) 的 患 者 , 临 床 上 需 要 常 规 性 的 询 问 既 往 是 否 有 躁 狂 或 轻躁狂发作史。由于躁狂发作临床表现严重而明显,患者或知情人往往会主动诉说,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24
V. 广泛的双相谱系障碍(BPSD)
v BPSD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 Kraepelin(1921)提出躁郁症是个连续统,在M与D间
—抑郁发作约3~13个月,平均9个月 —不加医疗干预多数可自发缓解
— 10%可转为慢性病程,是以其抑郁发作持续两 年以上,期间可有与M或HM并存的混合形式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15
II. 双相障碍病程的复杂性
v 发作的方式
—90%以上为反复发作 —终生平均发作9次,平均每年0.5次 —青少年首次发作多为D ,连续数次转为M或HM ,成人首次 发作M与D机会相似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5
双相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v社会心理因素: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发因素
v人格气质: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易患BPD
v季节因素:部分BPD发病有季节性,初冬(10-11月) 出现抑郁发作,次年初夏(5-7月)转为躁狂或轻躁 狂发作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6
ICD-10和CCMD-3双相障碍分类
狂发作的重视与识别。临床上许多轻躁狂发作并不是医生识别水平低,而是未予以 足 够 的 重 视 , 在 问 诊 时 未 询 问 或 遗 漏 该 内 容 的 询 问 。 对 于 典 型 抑 郁 发 作 (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 MDE) 的 患 者 , 临 床 上 需 要 常 规 性 的 询 问 既 往 是 否 有 躁 狂 或 轻躁狂发作史。由于躁狂发作临床表现严重而明显,患者或知情人往往会主动诉说,
双相精神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DSM-IV 成瘾药物、处方药物)或 躯体情况(例如,甲状腺
症状不是由于物质(例如,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
功能亢进)的直接生理效
应所致
29
双相I型混合发作 ——症状标准
CCMD-3
DSM-IV
在至少1周的期间内,几乎每
发作以躁狂和抑郁症混合或迅
速交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
征,至少持续2周躁狂和抑郁 症状均很突出
精神病性症状:罪恶妄想、被害妄想
14
出现持续的忧愁与烦恼,应尽快寻求帮助.
轻型抑郁时,靠心理疏导、换环境、运动等方式调
节。重度抑郁时,必须依靠药物. 现有的药物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症状.
15
基本症状“三高”:
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
意志增强
16
伴发症状
睡眠需要减少 夸大妄想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 易激惹 精神运动性兴奋
25
双相I型躁狂发作 ——症状标准
DSM-IV A.心境异常高涨,旺盛或易激惹. B.在心境异常期间,持续有3-4项下述症状,并且症状 达到显著的程度: (1)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2) 睡眠需要减少 (3)言语比平时增多,或要说个不停 (4)意念飘忽,或主观体验到思想在“奔驰” (5) 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被无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 (6)目的指向活动(社交、工作、学习或性本能) 增 多,或有精神运动性激越 (7)过多地参加很可能带来痛苦后果的图一时快乐 的活动 CCMD-3
27
双相I型躁狂发作——严重标准
CCMD-3
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社 交、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等); 给他人造成危害或不良后果
DSM-IV
心境症状严重到引起职业功能、
双相障碍识别与规范化治疗--精品医学课件
抑郁发作4-6个月 躁狂或混合性发作2-3个月
辅助心理治疗,防止患者减药或停药
维持治疗期(一)
巩固治疗期间之后,如无复发,可进入维持 治疗期
药物调整
在密切观察下进行适当调整 减去联合治疗中的非心境稳定剂,或减少剂量
使用接近治疗剂量者比低于治疗剂量者预防复发效果好 以锂盐为例,一般保持血锂浓度在0.6-0.8mmol/L为宜
复发的诱因
躯体情况 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 服药依从性不良或药物剂量不足
门诊定期随访
双相抑郁治疗概念进展
双相障碍是一个终身疾病,不只是仅治疗急性期 双相抑郁与单项抑郁治疗不同,心境稳定药物在急性期治疗中占突出
位置:单一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不是第一线治疗,要在躁狂出现之前使 用心境稳定剂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双手细震颤、萎糜、无力、 嗜睡、视物模糊、腱反射亢进
甲状腺疾病和肾脏疾病的患者慎用或禁用
用法
1000-1500mg/天,分2~3次服用
碳酸锂(三)
锂中毒
当血锂浓度>1.5mmol/L,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中毒症状;早期表现为不良反应的加重,如频 发的呕吐和腹泻、无力、淡漠、肢体震颤由细 小变得粗大、反射亢进
心境稳定剂的概念
对躁狂和抑郁均有效的药物 至少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对急性躁狂(或抑郁)有效 对躁狂(或抑郁)的预防治疗有效 不加重原发病情或引起快速循环
常用药物
心境稳定剂
最常用的是碳酸锂
1)碳酸锂: 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及预防
2)抗癫痫类: 卡巴西平、丙戊酸盐等 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4)增效剂:
极少数发生急性胰腺炎 药物过量的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消化道症状,继而
辅助心理治疗,防止患者减药或停药
维持治疗期(一)
巩固治疗期间之后,如无复发,可进入维持 治疗期
药物调整
在密切观察下进行适当调整 减去联合治疗中的非心境稳定剂,或减少剂量
使用接近治疗剂量者比低于治疗剂量者预防复发效果好 以锂盐为例,一般保持血锂浓度在0.6-0.8mmol/L为宜
复发的诱因
躯体情况 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 服药依从性不良或药物剂量不足
门诊定期随访
双相抑郁治疗概念进展
双相障碍是一个终身疾病,不只是仅治疗急性期 双相抑郁与单项抑郁治疗不同,心境稳定药物在急性期治疗中占突出
位置:单一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不是第一线治疗,要在躁狂出现之前使 用心境稳定剂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双手细震颤、萎糜、无力、 嗜睡、视物模糊、腱反射亢进
甲状腺疾病和肾脏疾病的患者慎用或禁用
用法
1000-1500mg/天,分2~3次服用
碳酸锂(三)
锂中毒
当血锂浓度>1.5mmol/L,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中毒症状;早期表现为不良反应的加重,如频 发的呕吐和腹泻、无力、淡漠、肢体震颤由细 小变得粗大、反射亢进
心境稳定剂的概念
对躁狂和抑郁均有效的药物 至少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对急性躁狂(或抑郁)有效 对躁狂(或抑郁)的预防治疗有效 不加重原发病情或引起快速循环
常用药物
心境稳定剂
最常用的是碳酸锂
1)碳酸锂: 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及预防
2)抗癫痫类: 卡巴西平、丙戊酸盐等 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4)增效剂:
极少数发生急性胰腺炎 药物过量的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消化道症状,继而
双相障碍的识别与治疗-精品医学课件
· Prominent dysphoria or depressed mood as indicated by either subjective report (e.g., feels sad or empty) or observation made by others (e.g., appears tearful).
主要内容
➢双相障碍疾病特点 ➢DSM-V诊断修改利与弊 ➢双相障碍治疗进展
国家共病研究调查回顾: 双相谱系障碍发病率
双相障碍Ⅰ型 双相障碍Ⅱ型 阈下双相障碍
12个月 0.6% 0.8% 1.4%
终身 1.0% 1.1% 2.4%
➢以9282名美国说英语的成人为对象的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样本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的直接访谈
占躁狂发作中1/3,混合性发作中的10% (McElroy),属严重的,常伴精神病性症状, 治疗困难,康复慢,自杀率高
❖ 临床中所见大多为较轻性的
DSM-5 Proposed Criteria for Mixed Features Specifier
Applies to Manic, Hypomanic, and Depressive Episodes
• —持续至少一周
❖ CCMD-3标准(2001):
—目前发作以M和D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即 在数小时内)为特征,至少持续2周M和D 症状均很突出。
—以前至少有一次发作符合某一型D标准或M 标准。 (注)仅存在于BPI中(不同于ICD-10)
混合性发作概念过于狭窄的表现
❖ DSM-IV中严格的混合性发作在临床少见,只
school, or sexually) ● Increased or excessive involvement in activities that have a high potential
主要内容
➢双相障碍疾病特点 ➢DSM-V诊断修改利与弊 ➢双相障碍治疗进展
国家共病研究调查回顾: 双相谱系障碍发病率
双相障碍Ⅰ型 双相障碍Ⅱ型 阈下双相障碍
12个月 0.6% 0.8% 1.4%
终身 1.0% 1.1% 2.4%
➢以9282名美国说英语的成人为对象的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样本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CIDI)3.0的直接访谈
占躁狂发作中1/3,混合性发作中的10% (McElroy),属严重的,常伴精神病性症状, 治疗困难,康复慢,自杀率高
❖ 临床中所见大多为较轻性的
DSM-5 Proposed Criteria for Mixed Features Specifier
Applies to Manic, Hypomanic, and Depressive Episodes
• —持续至少一周
❖ CCMD-3标准(2001):
—目前发作以M和D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即 在数小时内)为特征,至少持续2周M和D 症状均很突出。
—以前至少有一次发作符合某一型D标准或M 标准。 (注)仅存在于BPI中(不同于ICD-10)
混合性发作概念过于狭窄的表现
❖ DSM-IV中严格的混合性发作在临床少见,只
school, or sexually) ● Increased or excessive involvement in activities that have a high potential
双相障碍诊断时机ppt课件
诊断时机的建议
出现症状时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情绪波动、心境不稳定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以便尽早 确诊。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对于有家族史、既往有情绪障碍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注意身体症状
双相障碍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失眠、食欲改变、体重变化等, 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考虑是否为双相障碍的早期表现。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双相障碍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 境、神经生物学等多方面因素。
病理机制
目前对双相障碍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 明确,但研究表明其与神经递质的不 平衡、脑结构异常等有关。
临床表现与症状
躁狂发作
其他症状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睡 眠减少等。
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焦虑、自杀倾 向等。
抑郁发作
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和 应对双相障碍的症状,提高自 我调节能力,减少复发风险。
心理治疗需在专业心理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患者需积极配合, 并按时参加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01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光疗、电疗等 物理疗法,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
Hale Waihona Puke 02这些治疗方法需在医生的指导下 进行,患者需了解其适应症和风 险,并谨慎选择。
常会消失。
03 诊断时机的选择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诊断可以尽早开始治疗,有 助于控制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
双相障碍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 焦虑、抑郁、物质滥用等,早期诊 断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这些并发 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可以及时治疗,使患者能 够更好地控制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病
疼痛 障碍
糖尿病 心血管
偏头痛
肥胖
心境
物质
人格
障碍
滥用
障碍
ADHD
冲动 控制
焦虑 障碍
进食 障碍
共病:
躯体疾病 精神疾病
与双相障碍边界不清的精神疾病
•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 边缘型人格障碍 • 物质滥用障碍 •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不同精神障碍症状相似
精神分裂症 双相躁狂 双相抑郁 精神病性抑郁 难治性抑郁
将抑郁混合状态视为双相谱系具实践意义,因抗抑郁剂可 能恶化、而心境稳定剂可能缓解这类患者的病情
烦闷性躁狂
烦闷性躁狂(dysphoric mania)表现为烦躁、缺乏理 智、自控下降、易于激惹、冲动、焦虑、沮丧、活动性 增高、思维过分活跃等
临床上比欣快性躁狂(euphoric mania)更为常见 这些表现可以在抑郁相中间插或交替出现,易于被缺乏
3.30 12.35
Zurich ‘软性’ 0.55 11.00 9.40
3.26 24.21
硬性标准, 造成后果的轻躁狂 软性标准, 没有造成后果的轻躁狂症状
双相障碍范围杂乱
物质滥用 社交恐惧
妄想障碍
焦虑 活动过度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单相抑郁
抑郁症状
精神病性症状
人格障碍 精神分裂症 分裂情感性 精神病
19
双相障碍的识别
详细了解病史(系统性筛查轻躁狂可改善对该 病的识别)
537例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
第1次就诊: 22%的患者的患者诊断为II型双相障碍 第2次就诊, 1个月后:轻躁狂的系统性筛查: 40% 的患者诊 断为II型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的识别
症状起病的年龄: 15-19岁为高峰 过去精神科病史及抗抑郁药治疗 “难治性抑郁”: 起初起效迅速,后来出现治
38.8
0
18
Robertson 1996 (n=30)
Perugi 1998 (n=86)
Benazzi 1999 (n=100)
非典型症状预测双相II型
非典型症状对双相II型诊断 (%)
100 非典型症状预测双相II型诊断:
P<0.0001
80
74
60 45
40
20
0 敏感性
特异性
一项在557例单相和双相II型门诊患者中进行的研究探究DSM-IV非典型症状对双相II型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他心境障碍
阳性症状 幻觉 妄想 猜疑
阴性的症状 情感平淡 社会退缩 情感退缩
心境症状 悲伤
无望感 焦虑
认知症状 学习能力受损
记忆受损 思维混乱
双相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
58%1的患者至少有一种精神病性症状(自我报告达90%2)
患者%
60
50
47
40
30 20
10 0
幻听
53
所有类型的精神病性症状
可发生在双相I型障碍中
识别双相抑郁临床特征 提高双相抑郁诊断率
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
睡眠过多和饮食过多 心境对立和摇摆 焦虑 无反应—睡眠过多 (不典型抑郁) 易激惹—易变的抑郁 (‘边缘’) 抑郁混合状态 精神病性抑郁 木僵 青春期前抑郁 青少年重性抑郁 产后抑郁发作
双相障碍首次发作的年龄分布
经验的医生误诊为激越性抑郁 临床上,使用抗抑郁剂后若烦躁激越症状加重,则应怀
疑是否烦闷性躁狂,考虑是否换用心境稳定剂
双相障碍的非典型症状
þ 嗜睡 þ 食欲/体重增加
þ 灌铅样麻痹
-
þ 具情绪反应性
þ 拒绝敏感性增加
-
17
非典型症状发生率 (%)
双相障碍患者常有非典型症状
60
40 30.0
20
32.6
芝加哥74 名首发非双相抑郁住院病人(成年/青年) 患者15年随访研究
30
Hypomania only
20
Mania only
10
Percent Developing Mania or Hypomania
0
0
2
5
8
11
15
Approx. Number of Years After Index Hospitalization
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
3
2.4
2.5
2
1.5
1
1.1
1
0.5
0 Bipolar I
Bipolar II
Bipolar NOS
双相II型的患病率(%)
类型
双相I型 双相II型 轻度双相障碍 (Minor bipolar disorder) 轻躁狂 合计
DSMIV
0.55 1.10
-
1.50 3.15
Zurich ‘硬性’ 0.55 5.30 3.20
首次发作的年龄 平均值=19.8 中值=17.5
抑郁混合状态
重性抑郁发作伴某些轻躁狂症状如易激惹、随境转移、联 想活跃、活动性增高、言语增多等十分常见的临床现象, 这种临床相称为抑郁混合状态(depressive mixed states)
Akiskal等(2003):单相抑郁患者同时伴3或3项以上 轻躁狂症状者占23.1%,提议将抑郁混合状态归入双相谱 系
疗抵抗 抗抑郁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程迁延或病情恶化 药心境稳定剂
双相障碍的识别诊断与治 疗进展优秀课件
双相障碍(BPD)的概念
躁狂/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为病程表现的心境障碍。 未经治疗的BPD症状呈多维度性特点
躁狂
亚症状躁狂
(轻躁狂或情绪高涨) 轻躁狂
躁狂
亚症状抑郁 (情绪恶劣)
无症状发作期 抑郁
-2-
双相障碍患病率
Prevalence %
的形式 • “阈下”病例——环性心境障碍和情感高涨型人格
抑郁是双相障碍最多见的症状
抑郁最常见,其次是轻/躁狂,快速循环/混合发作较少
6%
3%
32%
36%
48%
53%
9% BP-I, n=146, m=12.8y
2%
50%
无症状 轻/躁狂 抑郁
混合/循环发作
13% BP-I, n=405, m=1y
23 8
妄想
紧张症性行为 Schneiderian 一级症状
双相谱系障碍
• “典型”病例——躁狂发作(情感高涨/易激惹)和抑郁 发作
• “非典型”和复杂的病例——混合发作(烦躁型躁狂和激 越型抑郁)
• 伴有连续的循环病程或快速循环 • 伴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或酒精、药物滥用、
焦虑障碍使症状复杂化 • “假单相”病例——双相Ⅱ型、Ⅲ型和Ⅳ型以及其他可能
2%
37%
47%
51%
1% BP-II, n=86, m=13.4y
10% BP-II, n=102, m=1y
双相抑郁的误诊问题
双相误为单相者多达40%;确诊平均时间长达7.5年以上(平均发作3次、经过3个精神科医生后才确诊 80%患者在确诊前被诊为其它精神障碍,尤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依赖、人格障碍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