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发展》课件
轨迹交叉理论模型的数 学表达式
展示了轨迹交叉理论模型的数 学表达式,深入解释其工作原 理。
应用案例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介绍轨迹交叉理论在人工智能领 域的应用案例和成果。
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化等。
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探讨轨迹交叉理论在交通运输领 域的应用,如路径规划和交通流 预测。
介绍早期研究轨迹交叉的相关工作。
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
2
详细说明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包括关键
想法和影响。
3
后续发展进展
介绍轨迹交叉理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取得 的进展和突破。
理论模型
轨迹交叉理论模型的基 本假设
解释轨迹交叉理论模型所涉及 的基本假设和前提条件。
模型中重要变量的定义
详细定义了轨迹交叉理论模型 中涉及的重要变量。
《轨迹交叉理论发展》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的《轨迹交叉理论发展》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 探讨轨迹交叉理论的概述、历史发展、理论模型、应用案例、研究问题以及 结语。
概述
轨迹交叉理论是什么?它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应用?本节中我们将回答这些问 题,为你带来轨迹交叉理论的全貌。
历史发展
1
早期相关工作介绍
研究问题
1 目前轨迹交叉理论存在的问题
探讨当前轨迹交叉理论所面临的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2 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未来轨迹交叉理论的研究方向,提出可能的改进和拓展。
结语
轨迹交叉理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总结轨迹交叉理论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 景。
总结回顾本次PPT的内容
回顾并总结本次《轨迹交叉理论发展》PPT的主要内容 和亮点。
轨迹交叉理论的应用案例分析
轨迹交叉理论的应用案例分析一.轨迹交叉理论: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即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上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入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二:轨迹交叉理论的作用原理: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通常是由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和环境等几个方面产生的:生理:缺陷,后天的能力缺失等心理:心理缺陷,心理疾病等行为:不正确的操作、行为等(以上三方面对于人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分析)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企业管理、机器设备等(对物、人的不安全状体进行分析)三.案例:湖南长沙浏阳碧溪烟花制造有限公司“12·4”重大爆炸事故2019年12月4日,在湖南省浏阳市碧溪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石下工区,工人在用箩筐搬运烟花半成品时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抛甩动作,由于摩擦发生爆炸,进而引起周围存放的大量成品、半成品继而发生爆炸,最终造成13人死亡、13人受伤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44.6万元。
四.结合轨迹交叉理论进行如下分析:1.对人的不安全状态分析:A.行为不规范,工人在将盛装半成品的塑料筐拿出工房时出现抛甩动作,因摩擦撞击引起药饼爆炸。
B.管理粗放,没有严格的安全行为规范化,以及搬运时对工人的监督。
C.心理上对于安全的认知有缺陷,对于行为的规范与不规范,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不予重视。
D.工作环境人员超量。
2.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A.烟花半成品直接装在箩筐,没有充分的安全存放条件,移动时烟花半成品易与箩筐壁摩擦。
B.产品超大规格、超大药量(超GB10631规定的爆竹最大允许药量20倍以上)。
C.擅自改变工房为存储仓库堆积烟花成品、半成品,一旦遇到明火、高温、爆炸易发生连续爆炸。
典型的事故归因模型
典型的事故归因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故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引起的。
这些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这些原因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能量的意外释放造成的。
这种释放可能是由于机械能、
电能、化学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3.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引起的。
当人的不
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发生时,就会发生事故。
4.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像多米诺骨牌
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些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轨迹交叉理论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轨迹交叉理论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763-46轨迹交叉理论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完善,人们对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的同时,生产装置、生产条件不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人的因素研究的深入,能够正确地区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约翰逊(W.g.jo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
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作是不安全行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灭火救援现场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的分析和研究
生 的 原 因 ,并 提 出预 防 措 施 .避 免 伤 亡 故 预 防 指 明 了 方 向 。 为 了 有 效 防 止 灭 安 全 事 故 原 因 ,从 人 的 因 素 分 析 ,突 出 事 故 发 生 确 保 部 队 安 全 稳 定 .努 力 提 火 救 援 现 场 事 故 的 发 生 , 基 于 该 理 论 观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升 作 战效能 。 点 ,必 须 采 取 相 应 措 施 消 除 人 的 不 安 全 行 为和物 的不 安全状 态 。
其 基本 思想 是 伤 害 事 故 是 许 多 相 互 关 育 表 面 化 、 形 式 化 , 官 兵 安 全 教 育 学
依 据 轨 迹 交 叉 理 论 分 别 从 人 的 得 不 深 不 透 安 全 防 范 意 识 较 为 薄 弱
30
安 全 措 施 不 到 位 。 部 分 基 层 在 贯 彻 落 实 部 队 作 战 训 练 安 全 要 则 上 不 彻 底
~
一
是单 位 安 全 管理 存 在 薄 弱环 节 。
有 的 基 层 单 位 经 常 性 安 全 教 育 坚 持 不
够 .教 育 内 容 和 形 式 脱 离 实 际 ,只 讲 训 l
、
轨 迹 交叉理 论 的原理
轨 迹交叉论是一种从 事故的直接 二 、消 防部 队灭 火 救援 现 场 安全 事 练和 作战效 益 而忽视 安全 管理 ,安全 教 和 间接原因出发研究事故致 因的理论。 故 根源 分析
理 学 ,没 有 坚 持 训 练 前 的 安 全 教 育 、
等 情 况 掌 握 不 够 准 确 不 能 预 判 灾 害 发 问题 。 尤 其 是 防 化 服 、救 生 衣 、 安 全 吊
安全管理人员,不得不知的5个安全管理理论
安全管理⼈员,不得不知的5个安全管理理论⼀、海因⾥希法则海因⾥希法则认为,任何⼀次事故发⽣都不是偶然,⽽是多次累计的结果。
每⼀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因此,海因⾥希法则=1:29:300:1000:3000⼆、海因⾥希因果连锁理论(多⽶诺⾻牌理论)海因⾥希因果连锁论⼜称为多⽶诺⾻牌理论。
该理论由海因⾥希⾸先提出了,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不是⼀个孤⽴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却是⼀系列事件相继发⽣的结果。
其影响因素包括5个,分为遗传及社会环境(M)、⼈的缺点(P)、⼈的不安全⾏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伤害(A)。
因此,要想避免发⽣事故,企业安全⼯作的中⼼是防⽌⼈的不安全⾏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指⼈受伤害的原因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这也正符合了我们所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伤害可以分为两类:第⼀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性损伤阈值和能量引起的;第⼆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如中毒、窒息、冻伤等)。
因此,要避免事故发⽣的措施就是屏蔽。
四、轨迹交叉理论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事故发展进程中,⼈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的时间和空间。
在事故发⽣时,⼈与物占有同样的地位。
因此,要避免事故发⽣的措施就是避免⼈的不安全⾏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
五、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是指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最⼩,从⽽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
系统安全理论避免事故发⽣是要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提⾼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或者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通过控制危险源,努⼒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
这5个常见的安全管理理论,你都知道吗?。
基于轨迹交叉论的油田安全事故的分析
案例三:某油田中毒事故的分析
原因分析
该事故是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和应急处理不当导致的。企业未按规定配备安全防护设施,人员中 毒后应急处理不及时等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和维护,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加强人员的安全教 育和培训。
案例四:某油田爆炸事故的分析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存在不足,需要更加科学、有 效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油田安全管理。
轨迹交叉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的理 论,对油田安全事故的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对油田安全事故进行分类、分析,探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家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轨迹交叉论为指导,对油田安全事故进行分析 。
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现场管理,建立健全 的安全管理体系。
案例二:某油田井喷事故的分析
原因分析
该事故是由于违规操作和监管不力导致的。技术人员未严格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应急预案不 完善等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预防措施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强 化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加强舆论引导
针对公众的关切和疑虑,应加强舆 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 恐慌情绪。
开展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
成立事故调查组
油田事故发生后,应成立由相关 部门和专家组成的事故调查组,
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
分析事故原因
调查组应深入分析事故的原因, 包括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 管理漏洞等方面,为以后的安全
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介绍之轨迹交叉理论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介绍之轨迹交叉理论一、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完善,人们对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的同时,生产装置、生产条件不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人的因素研究的深入,能够正确地区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约翰逊(W.g.jo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
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作是不安全行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按造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⑴生理、先天身心缺陷;⑵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⑶后天的心理缺陷;⑷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⑸行为失误。
轨迹交叉论及其案例
3.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重特大事故的应对与处置能力;
4.认真做好大型危险化学品储存基地和集中区的安全发展规划。
【二】、煤矿事故:孔庄煤矿掘进七队施工的水平探巷,巷道断面4.2平方米,巷道高度2.5米,全煤跟顶掘进,锚网喷支护,设计长度120米,事故发生时巷道已掘进77米。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该矿矿长、副矿长违章指挥、违章带领工人作业,在未制定和采取任何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违章在井底车场内连续放明炮处理顶板
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井底车场内未敷设防尘供水管路,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洒水灭尘措施
当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接触,接触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是,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时将在此时空点发生机电死亡事故
防范措施
(一)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开展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活动,发现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严禁设备超负荷、带病运行和违章操作。
(二)进一步加大职工安全教育的力度,安全培训和班前教育要注重实效,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安能力,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
物事件链:
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
电力系统、应急和消防设施在事故发生时失效,储罐门无法及时关闭;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时,将在此时空点发生油气着火爆炸事故。
措施建议:
1.定期检查电力系统、消防措施、安全阀门等的安全性与稳固性;
3、加强对矿长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要限制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的人员从事矿长及特种作业。对已持证的矿长及特种作业人员要重新评价认定或核发证件,建立定期复训制度,不断提高这些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
第六节轨迹交叉论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事故致因理论的发 展完善,人们对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地 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此 造成
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不良 2、无防护装置 3、缺陷,突起,易 滑动,腐蚀等 4、设计不安全的机 械,工具 5、布置、管理不良 6、照明不良,耀眼 7、通风不良 8、不安全的防护用具 9、不安全的工程
10%
事故:2%不能预防 50%实际上可以预防 98%可以预防
!24
Q:几乎所有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 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A: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既由于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由于物的不安全 状态。
!27
六、轨迹交叉论给予安全的启示
在安全工程中,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实现生产 过程、生产条件,即机械设备、物质和环境的本质 安全。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即使人员工作和 操作失误也不会酿成事故。 即使采取了安全技术措施,增设了安全防护装 置,减少、控制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情况下,仍然 要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培训、开展工人和干部 的安全心理学的咨询,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标 准化等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人为失误。
!7
轨迹交叉理论
Trace intersecting theory
轨迹交叉理论是一种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 可以概括为设备故障(或缺陷)与人失误,两事 件链的轨迹交叉就会构成事故。
!8
二、轨迹交叉理论模型
物的原因 不安全状态 社会 因素 管理 因素 不安全行为 人的原因 肇事人 受害人 起因物 致害物 接
安全工程概论-1.5轨迹交叉论
03 理论缺陷
3
理论缺陷
在实际情况里,在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中,二者往往是相互关 联,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的。有时人的不安全行为会促进物的不安全 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比如由于设计、制造、 安装、检修或人为拆除安全装置(不安全行为),使设备缺少安全防护 装置或失效(不安全状态);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也会诱发人的不安全 行为。比如噪声、粉尘、高温等恶劣的作业环境(不安全状态)会导致 人的操作失误(不安全行为)增多。因此,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完全简单 地按人、物两条轨迹独立地运行,而是呈现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这 也是轨迹交叉论的理论缺陷之一。
轨迹交叉论
目录
01 轨迹交叉论 02 轨迹交叉论意义 03 理论缺陷
01 轨迹交叉论
1 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 过程中,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
02叉论反映了绝大多数事故的情况。统计数字表明 ,80%以上的事故既与人不安全行为有关,也与物的不安全 状态有关,根据这个结论,如果我们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人 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二者之一,避免二者在某个 时间、空间上的交叉,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这种预防事故的思路,可以大幅度降低的安全成本。因而轨 迹交叉论对于指导事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事故原因调查等 工作都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概念和方法。
事故轨迹交叉论和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指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规律,阐明事故发生机理,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的出现,已有80年历史,是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
早在1919年格林伍德和1926年纽伯尔德,都曾认为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随机地分布,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因此,就用某种方法将有事故倾向的工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这种理论的缺点是过分夸大了人的性格特点在事故中的作用,而且不能解释何以在同等危险暴露情况下,人们受伤害的概率并非都不相等。
1939年法默和凯姆伯斯又重复提出:一个有事故倾向的人具有较高的事故率,而与工作任务、生活环境和经历等无关。
1951年阿布斯和克利克的研究指出,个别人的事故率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对具有事故倾向的个性类型的量度界限也难于测定。
广泛的批评使这一单一因素理论——具有事故倾向的素质论,被排出事故致因理论的地位。
1971年邵合赛克尔主张将事故倾向素质论仅供工种考选的参考。
他只着意于多发事故,而丝毫无意涉及人的个性。
淘汰“多发事故人”是受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
1936年,海因里希提出了应用多米诺骨牌原理研究人身受到伤害的五个顺序过程,即伤亡事故顺序五因素。
1953年,巴尔将上述骨牌原理发展为“事件链”理论,认为事故的前级诸致因因素是一系列事件的链锁,一环生一环,一环套一环。
链的末端是事件后果——事敌和损失。
1961年,美国的沃森提出了以逻辑分析中的演绎分析法和逻辑电路的逻辑门形式绘制事故模型。
由于火箭技术发展的需要,系统安全工程应运而生。
美国在1962年4月首次公开了“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的说明书。
1965年,kolodner在安全性定量化的论文中在沃森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故障树分析(FTA);同年Recht也介绍了PTA和FM&E(故障类型和影响)。
(安全管理理论)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一、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完善,人们对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的同时,生产装置、生产条件不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人的因素研究的深入,能够正确地区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约翰逊(W.g.jo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
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作是不安全行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按造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⑴生理、先天身心缺陷;⑴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⑴后天的心理缺陷;⑴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⑴行为失误。
轨道交叉理论
轨道交叉理论
一、主要观点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二、性质
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
(1)生理、先天身心缺陷。
(如耳聋)
(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如小黑安全意识淡薄,发现是企业没给小黑做培训)
(3)后天的心理缺陷。
(4)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
(5)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设计上的缺陷。
(2)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3)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
(4)使用上的缺陷。
(5)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事故致因理论范围和分类
事故致因理论范围和分类事故致因理论范围和分类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的重要理论体系。
以下是常见的事故致因理论及其分类:1.事故因果论事故因果论是一种通过分析事故原因及其因果关系来预防事故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导致的,包括人、机、环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事故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论是一种研究事故发生机理的理论,它关注的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上的交叉点。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上的重叠导致的。
通过避免这种交叉,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3.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意外释放论是一种从能量转换和传递的角度研究事故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能量在传递或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导致的。
在事故发生前,往往存在高能量物质或过程,如果失去控制,将会导致伤害或破坏。
因此,该理论的核心是控制和减缓能量的释放。
4.事故多米诺骨牌模型事故多米诺骨牌模型是一种将事故发生原因分解为多个因素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认为事故是由一系列因素连锁反应导致的,类似于多米诺骨牌的倒塌。
这些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等因素。
只有当每个因素都得到解决,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5.扰动起源论扰动起源论是一种研究事故起源的理论,它关注的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初始扰动因素。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某些微小的扰动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可能在事故发生前就已经存在,或者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产生的。
通过对这些扰动因素进行分析和预防,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6.人类失误论人类失误论是一种研究人在操作中失误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失误导致的,包括判断错误、操作不当、反应迟钝等因素。
通过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失误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来减少或避免人的失误导致的事故。
7.安全系统理论安全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设计和实施安全系统的理论。
事故树轨迹交叉理论应用
事故树轨迹交叉理论应用摘要:事故树分析法FTA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一旦发生时间、空间的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二者相互作用,又相互统一,经过布尔代数法化解后计算出最小割集事件,就出顶端事件概率,并确定了各事件的影响大小程度,实现事故定量。
关键词:事故树、轨迹交叉、最小割集、概率、可靠性一、前言事故树分析法FTA是一种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途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1],是一种分析事故直接原因较好的工具和手段。
20世纪初期,安全事故只停留在初级统计预防阶段,美国海里希因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是无伤害事故,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认为事故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因要减少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人员管理并减少、消除无伤害事故,从源头控制。
随着事故致因理论的逐步深入,斯奇巴等人指出:人、物对事故发生都有影响,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时,才能发生事故,防止人、物、运动轨迹时空。
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出现,预防事故发生。
1.事故树分析法• ●·▪通过描述事故发生的动态轨迹过程,绘制事故树(图1所示),﹢表示“或门”,表示“与门”,前者表示只要一件事情发生,其顶上事件就会发生,后者表示事情必须同时发生顶上事件才偶会发生,总结梳理出事故发生的独立事件,通过布尔公式代数化解的方法得出最小割集(公式1),求出该顶上事件的发生的概率[2]。
图1.爆破作业事故树布尔代数法转换逻辑图2按照图2的逻辑图对图1进行简化,根据布尔代数法将所有“与”“非”门相加减化解得出以下公式:X1+X2+X2X3+X6X7+X8X7X4+X9X7X4+X10X5+X11X5+X12X5=X1+X3+X6X7+X8X7X4+X9X7 X4+X10X5+X11X5+X12X5所以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简化为下图3所示的逻辑关系,人员在不知爆破的情况下(X5),警戒不利(X10)、警戒闭炮、警戒未设都会引发顶端事件的发生;人员水平有限、明知故犯、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会引发顶端事件的发生;违章施工在环境不良时会引发顶端事件发生、人员规程不熟练;明智故犯都会引发顶端事件发生,仅仅只有在自然灾害雷电伤害的情况下,才会引发顶端事件T的发生,除此以外的所有事件必然都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空间、时间范围之内同时发生,从而引发顶端事件(T)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86166 轨迹交叉理论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轨迹交叉理论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完善,人们对人和物两种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的同时,生产装置、生产条件不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人的因素研究的深入,能够正确地区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约翰逊(W.g.jonson)认为,判断到底是不安全行为还是不安全状态,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
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作是不安全行为。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状态,并且不安全状态对事故发生作用更大些。
斯奇巴(Skiba)提出,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按造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
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
⑴生理、先天身心缺陷;
⑵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⑶后天的心理缺陷;
⑷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
⑸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在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中,在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
⑴设计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强度计算错误、结构完整性差、采矿方法不适应矿床围岩性质等;
⑵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⑶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
⑷使用上的缺陷;
⑸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按其⑴→⑵→⑶→⑷→⑸的方向顺序进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按其⑴→⑵→⑶→⑷→⑸的方向进行。
人、物两轨迹相交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时空”,也就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情况下人与物又互为因果。
例如,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出现。
因而,实际的事故并非简单地按照上述的人、物两条轨迹进行,而是呈现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
若设法排除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隐患或者消除人为失误和不安全行为,使两事件链连锁中断,则两系列运动轨迹不能相交,危险就不能出现,就可避免事故发生。
对人的因素而言,强调工种考核,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从生理、心理和操作管理上控
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就等于砍断了事故产生的人的因素轨迹。
但是,对自由度很大且身心性格气质差异较大的人是难以控制的,偶然失误很难避免。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备,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轨迹交叉理论突出强调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采用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推广保险系统、防护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
这样,即使人为失误,构成人的因素⑴→⑸系列,也会因安全闭锁等可靠性高的安全系统的作用,控制住物的因素⑴→⑸系列的发展,可完全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些领导和管理人员总是错误地把一切伤亡事故归咎于操作人员“违章作业”;实际上,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由于教育培训不足等管理欠缺造成的。
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物
的不安全状态上,即消除“起因物”,当然就不会出现“施害物”,“砍断”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使人与物的轨迹不相交叉,事故即可避免。
实践证明,消除生产作业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