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的性质-固体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固体液体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固体液体教案课程名称:固体与液体授课内容: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分子结构和运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及区别;2. 理解固体和液体的分子结构及运动方式;3. 能够解释固体和液体的热力学性质。
教学重点:1.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及区别;2. 分子结构和运动;3. 热力学性质的解释。
教学难点:1. 分子结构和运动的理解;2. 热力学性质的解释。
教学准备:1. 教科书、课件、实验器材;2. 模型或示意图;3. 教学反馈问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固体与液体的熟悉例子,如水和冰的物理性质;2. 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固液性质的兴趣。
二、固体和液体性质(15分钟)1. 展示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如形状、体积、流动性等;2. 讨论固体和液体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三、分子结构和运动(20分钟)1. 介绍固体和液体的分子结构,对比其相似之处和区别;2. 讲解分子在固态和液态中的运动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四、热力学性质(15分钟)1. 解释固体和液体的热膨胀、热容量等热力学性质;2. 与分子结构和运动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热力学性质的物理意义。
五、实验演示(15分钟)1. 展示固体和液体的实验,如熔化、结晶、膨胀等;2. 解释实验现象的原理,加深学生对固液性质的理解。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固液性质的内容,强调重点;2. 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固液性质的掌握。
教学反馈:1. 经常性课堂互动;2. 课后作业检查;3. 学生反馈问卷收集。
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分子结构和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相关实验和练习,加深对固液性质的理解。
9固体液体说课稿

课题:固体与液体说课稿说课人:边福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第一、二节内容,即固体和液体,讲述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可以是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具体应用。
关于固体,介绍晶体及其微观结构;关于液体,主要介绍液体的表面现象。
2.课标要求知道晶体,非晶体,多晶体,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3、考纲要求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直接考查,难度较低。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课标卷十年未直接考查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4.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与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2)知道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通常说的晶体及性质是指单晶体,多晶体的性质与非晶体类似。
(3)能用晶体的空间点阵说明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4)知道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方向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学生的眼界,引起他们对研究固体与液体性质的兴趣与求知欲望5、教学点难点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微观解释(2)液体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二、说学情在教学中了解内容,学生小学和初中有一点基础,但用微观结构解释宏观特征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尽量联系生活,尽量简单,不可深究。
三、说教法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以导学案为依托,通过设置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找出内在的物理规律并结合练习进行教学,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通过演示实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逐各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特征及微观解释3、通过演示实验,引出液体的表面张力4.分析表面张力的成因及其特点5、课堂练习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学案:第九章1固体

1固体1.晶体与非晶体(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①常见的晶体: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雪花。
说明:雪花是水蒸气凝华时形成的晶体,它们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都是六角形的图案。
食盐晶体总是立方体形,明矾晶体总是八面体形,石英晶体(俗称水晶)的中间是一个六棱柱,两端是六棱锥。
如图所示。
几种晶体的几何形状②常见的非晶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
(2)单晶体与多晶体①单晶体: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这样的晶体叫做单晶体。
例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单晶锗等。
②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
其中的小晶体叫做晶粒。
如:由许多食盐单晶体粘在一起而成大块的食盐,就是多晶体。
其中的小晶体叫做晶粒。
多晶体a.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b.不显示各向异性(每一晶粒内部都是各向异性的)。
c.有确定的熔点。
(3)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4)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①在外形上: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②在物理性质上,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这种特性叫各向异性),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是相同的(这种特性叫各向同性)。
云母导热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而有些晶体在导电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如方铝矿;有些晶体在光的折射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如方解石。
例如:将石蜡均匀涂在云母片上和玻璃板上,用烧红的钢针接触没有涂蜡的另一面。
现象:熔化了的石蜡在云母片上呈椭圆形,而在玻璃片上呈圆形。
结论:晶体云母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不同,而非晶体玻璃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相同。
谈重点:晶体、非晶体辨析(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并不是每种晶体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出各向异性。
(2)固体是否有确定的熔点,可作为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标志。
【例1-1】晶体和非晶体除在外形上有差别外,晶体都具有________,而非晶体________;单晶体具有________,多晶体具有________。
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液体教学设计

【教材选择】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2010年4月第3 版)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第37页至第4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共分为四小节,而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八章气体,第九章第一节固体的基础上对液体相关性质的研究,在学习方法上与前面所学的知识都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学好本节课既加深了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好基础。
在教材中,本节课共分为五部分内容: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浸润和不浸润、毛细现象以及液晶,考虑到教学大纲中关于后三部分内容对学生的掌握没有做严格的要求,因此本节课重点讲解前两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对分子动理论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并用它研究了气体和固体,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考虑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验过程中,应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避免被动填鸭,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注意逻辑线索,构建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和基本性质;2. 知道液体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
■ 过程与方法1.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2.通过讨论分析,学习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实验增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科学意识,养成主动探索、善于分析的科学习惯,激发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探究液体表面张力的性质;2.对相关表面张力的现象进行微观解释。
【教学难点】液体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教法】对液体的表面张力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对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中主要实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来探索规律并让学生试着自己得出结论。
(选修3-3)《固体》教案

《固体》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了解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2)知道晶体分子或离子按一定的空间点阵排列。
知道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通常说的晶体及性质是指单晶体,多晶体的性质与非晶体类似。
(3)能用晶体的空间点阵说明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教学过程:第一节固体1、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分类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例如:各种金属、食盐、明矾、云母、硫酸铜、雪花、方解石、石英等都是晶体;玻璃、松香、沥青、蜂蜡、橡胶、塑料等都是非晶体。
(2)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第一、晶体具有天然的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无此特点。
例如:食盐粒都是正方体,硫酸铜也是正方体,雪花都是六角形的、明矾外形的八面体,水晶石为六面棱柱。
第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而非体各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
例如:将石蜡均匀涂在云母片上和玻璃板上,用烧红的钢针接触没有涂蜡的另一面。
会看到云母上的石蜡熔化后的部分为椭圆形,玻璃板的导热性各方向相同,参看课本P56上的图15-1。
又如,硫酸铜具有单向导电性,方解石发生双折射现象,也表明它们分别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上各方向不同。
又如,晶体溶化有溶点,而非晶体是缓慢变为液体的过程,无熔点。
晶体又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上述的两条晶体的特点一般说是原晶体的特点,多晶体中小晶粒的排列无规则、杂乱无章,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无从显示出来。
2、晶体的空间点阵单晶体和非晶体性质上的不同,可以从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做出说明。
组成单晶体的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在空间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排列成整齐的行列。
通常把这样的微观结构称为空间点阵。
例如:食盐的空间点阵如右图所示,这正是盐粒不管大小都是正方体的原因所在。
方解石对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各个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同所致。
云母片各方向上导热性质不同,是由其空间点阵决定的。
云母片中微粒排列情况与课本P57上图15-2类似。
9.1 固体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3

9.1固体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简要讲述晶体的特征,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不涉及固体的其他性质。
教学过程中不宜讲的过多、过深,可以给学生简述一下有关固体材料和固体物理的发展状况,简单介绍学生感兴趣的纳米和纳米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按照“6+1”高效课堂要求,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交流为辅,教师点评小结的教学方法,效果不错。
在学生根据自学线索要求,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并讨论学案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为了扩展学生的眼界,引起对研究固体性质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大量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强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了解。
并适时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对易错点进行重点说明和分析。
二、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区分晶体、非晶体,并能简单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简单特点;2、科学素养:通过对日常事物的细致分析,提高观察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结合化学知识,分析晶体非晶体微观结构的不同,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质的影响;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固体物理在物理学中的魅力,增强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分类四、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常见固体。
六、教学方法自学、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构建七、教学类型新授课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按以下线索精读教材P32~34内容十、板书设计固体。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选修(3-3)《固体》word教案

2019-2020年高中物理选修(3-3)《固体》word教案目标导航1.初步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
2.能区分单晶体和多晶体。
3.掌握晶体的微观结构。
4.培养观察能力,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质的影响。
诱思导学1.固体的分类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矾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还有: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整个物体就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
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
234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典例探究例1 如何区分多晶体和非晶体?解析:由于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且都表现为各向同性,所以判断多晶体与非晶体通常用有没有一定的熔点来区分。
答案:有确定熔点的是多晶体,无确定熔点的是非晶体。
友情提示:由于多晶体是有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的构成的,所以多晶体在几何形状和物理性质与方向的关系上与非晶体相似,但多晶体仍然具有确定的熔点。
例2 同一种化学成分的物质,为什么有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解析:同一种物质中的微粒按不同的方式排列时,就会生成不同的晶体,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如碳,按一种方式排列可以生成金刚石,而按另一种方式排列时会生成石墨,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同一种物质也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总之微观结构不同,宏观性质就有差异。
答案:虽然化学成分相同,但其分子却可以构成不同的微观结构,所以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第二节液体-教案教学内容

液体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理解表面张力.
难点
会从分子的微观结构对浸润、不浸润和毛细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
beadorks公司成功地创造了这样一种气氛:商店和顾客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营业员只是起着参谋的作用,顾客成为商品或者说是作品的作参与者,营业员和顾客互相交流切磋,成为一个共同的创作体方法
300-400元1632%“五二一”循环穿插教学方法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1、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表面
2、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固体表面
问题2:如何从微观角度解释浸润与不浸润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果,老师点评。
四、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手工艺品,它运用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方式,经过自己亲手动手制作。看着自己亲自完成的作品时,感觉很不同哦。不论是01年的丝带编织风铃,02年的管织幸运星,03年的十字绣,04年的星座手链,还是今年风靡一时的针织围巾等这些手工艺品都是陪伴女生长大的象征。为此,这些多样化的作品制作对我们这一创业项目的今后的操作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计划
3.知道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会从分子微观结构对浸润于不浸润想象进行解释;
4.知道什么是毛细现象,会进行原因论的观点初步说明液体表面张力现象.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表面张力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表面张力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独立思考能力。
1、表面层:液体表面有一层跟气体接触的薄层,叫做表面层。
2、表面张力:由于表面层分子间比较稀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是液体的表面绷紧,这种力叫做表面张力。
物理选修3-3教案-9.2液体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人教版]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2液体【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的宏观性质,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表面张力现象、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及毛细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初步解释上述现象。
3、了解液晶的一般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1、液体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解释2、现象解释【教具准备】铁丝环、细棉线、肥皂液、钢针、打火机、洁净的玻璃板、涂蜡的玻璃板、两根玻璃管、水、水银等。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学生阅读)为什么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为什么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液体的扩散为什么比固体快?(归纳结论)1.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像固体那样不易压缩,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2.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要小,分子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一段时间后,可以转移到另一平衡位置附近去振动,即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3.由于液体分子的移动比固体分子的移动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要比固体的扩散快。
巩固练习:关于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更接近气体B.液体的物理性质一般表现为各向异性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与固体类似,主要表现在固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作微小振动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学生展示答案师生共同讲评)(提出问题)叶面上的露珠、小的水银滴,总是球形的,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分组实验)发放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做课本38页两个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归纳结论)启发学生得出“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教师讲解)表面层、表面张力及其效果。
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表面张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扩张B.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C.有些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行走,是由于有表面张力的缘故D.在太空飞船中,水银液滴将呈现标准的球形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B.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会使表面收缩D.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学生展示答案师生共同讲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分别向一块洁净的玻璃板上和一块涂蜡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慢慢抬起玻璃板的一端,观察现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九章第1、2节固体、液体

第 1、2 节固体__液体1.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不同的现象叫各向异性,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同样,叫各向同性,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多晶体、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液体的微观构造:分子之间距离很小,分子间作使劲比固体分子间作使劲小。
3.表面张力: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间比较稀少,分子间的作使劲表现为互相吸引力,使液体表面绷紧。
4.一种液体湿润并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湿润某种固体,不会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不浸润。
一、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分类固体可分为晶体、非晶体两类。
2.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宏观外形物理性质(1)有确立的熔点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形状(2)晶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体(1)有确立的熔点多晶体没有确立的形状(2)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1)没有确立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立的形状(2)导电、导热、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3.晶体的微观构造(1)规则性:单晶体的原子 (分子、离子 )都是依据各自的规则摆列,拥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2)变化或转变:在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微粒依据不同规则在空间摆列,能够生成不同的晶体,比如石墨和金刚石。
有些晶体在必定条件下能够转变为非晶体,比如天然水晶融化后再凝结成石英玻璃。
二、液体的微观构造及表面张力1.液体的微观构造(1) 分子距离: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间距小得多,比固体分子之间距离略大。
(2)流动性: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并且液体能够流动。
(3)分子力:液体分子间的作使劲比固体分子间的作使劲要小。
2.液体的表面张力(1)表面层: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形成的薄层。
(2)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绷紧的力或说促进液体表面缩短的力。
三、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及毛细现象1.浸润:一种液领会湿润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2.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湿润某种固体不会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
3.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涨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降落的现象。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9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2 液体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3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9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2 液体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3年级:姓名:液体•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不易被压缩;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比固体的扩散速度快• 液体跟非晶体的微观结构非常相似 ,严格来说只有晶体才能称为固体演示儿童吹泡泡玩具 观看相关视频出现肥皂泡为什么都会与球体有关呢? (2)情境创设:启发思考: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对象——液体的表面层二、液体的表面张力 (1)建立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矩形线框,在它中间带有一个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丝,将其浸在肥皂液中,表面会附着了一层液膜,相当于取出了一片液体的表面层。
当刺破一侧液膜时,吸管瞬间运动,说明了金属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将吸管拉过来,可以看只有一侧有液膜,另一用实验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利用自然界的水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进而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表面张力的存在,进而建立概念,理解性质。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并突出教学重点。
新课讲授侧没有液膜,松开手,吸管又动了,将这一侧的液膜也刺破,吸管又恢复了原来静止的状态,把线框竖直放置,再演示一遍,金属丝仍然被拉上去,说明刚刚吸管一定是受到了液膜给它的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我们就叫做液体的表面张力。
(2)理解液体表面张力性质当刺破吸管一侧液膜时,另一侧液膜它的面积会缩小,而且是缩小到面积最小的程度。
因此,液体的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收缩到最小趋势的作用效果。
(3)加深对表面张力的理解通过出乎意料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表面受力分析的欲望,从而加深对表面张力的理解。
(4)分析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①观察:观察液体分子分布特点,在液体的表面层中,液体分子间距r0<r<10r0之间。
②对比:对比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可知,液体表面层中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
③,微观模拟: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说明了液体表面层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并解释了之前肥皂沫收缩的原因,进而创新的矩形线框更易于学生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收缩到最小趋势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
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2.初步了解材料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体会它们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学评价】
1、 称为晶体; 称非晶体
2、常见的晶体有: ; 常见的非晶体有: 。
3、预习课本,完成下表
4、组成晶体的微观粒子按 在空间整齐地排列,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 。
【经典范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显示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
B 、不显示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非晶体
C 、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
D 、不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非晶体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晶体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是因为物质威力是规则排列的
B 、有的物质能够生成种类不同的几种晶体,因为它们的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C 、凡各向同性的物质一定是非晶体
D 、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晶体内部结构决定的
3、如图所示,食盐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
这两
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排列地交
错排列的。
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是 克/摩,食盐的密度是克/
厘米3。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1023摩-1。
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
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的数值为多少?
【思维点播】
1、如何正确理解晶体的各向异性
在物理性质上,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则是各向同性的。
通常所说的物理性质包括弹性、硬度、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光的折射性能等。
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指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也就是沿不同方向去测量晶体的物理性能得到的结果不同。
例如晶体在不同
的方向还可以有不同的硬度、弹性、热膨胀性质、导电性能等。
需要注意的是,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并不是说每一种晶体都能在各种物理性能上表现出各向异性,例如云母、石膏晶体在导热性能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沿不同的方向传递热的快慢不同;方铅矿晶体在导电性能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沿不同的方向电阻率不同;立方体的铜晶体在弹性上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沿不同的方向弹性不同;方解石晶体在光的折射上表现出各向异性——沿不同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同。
值得指出的是,只有单晶体才回有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多晶体和非晶体一样,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同性的。
【跟踪训练】
★1、下列固体中全是由晶体组成的是( ).【l】
(A)石英、云母、明矾、食盐、雪花、铜(B)石英、玻璃、云母、铜
(C)食盐、雪花、云母、硫酸铜、松香(D)蜂蜡、松香、橡胶、沥青
★★2.某物体表现出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物体的物质微粒( ).【1】
(A)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B)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则排列
(C)数目较多的缘故(D)数目较少的缘故
★★3.如果某个固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相同的,那么( ).【1】
(A)它一定是晶体(B)它一定是多晶体
(C)它一定是非晶体(D)它不一定是非晶体
★★★4.在样本薄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石蜡,然后用灼热的金属针尖点在样本的另一侧面,结果得到如图所示的两种图样,则( ).【2】
(A)样本A一定是非晶体(B)样本A可能是非晶体
(C)样本B一定是晶体(D)样本B不一定是晶体
★★★5.晶体在熔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 ).【2】
(A)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动能
(B)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
(C)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的势能和动能
(D)破坏空间点阵结构,但不增加分子的势能和动能
★★★★6.某种材料制成的厚度均匀的长方形透明体,测得某单色光沿AB和CD方向穿过透明体时,折射率不相同,如图所示,则说明该材料( ).【2】
(A)一定是单晶体(B)一定是多晶体
(C)一定是非晶体(D)可能是多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