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教学设计
获奖教案《麦哨》教学设计3篇
获奖教案《麦哨》教学设计3篇《麦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A案第一课时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B案由图入题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感知课文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麦哨》教学案例(精选12篇)
《麦哨》教学案例(精选12篇)《麦哨》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相间的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的玩耍嬉戏的情形。
这篇文章无论是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饰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蓝本。
教学时,我直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领悟表达方法,促进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上迁移、内化、吸收,然后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最后的拓展为仿写小诗,以达到提炼、升华文本的目的。
作业设计为推荐学生阅读课后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师: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我们从生字词入手,(出示本课生词课件)看看认识他们吗?2、师:另外还有几个难把握字音的词我们来读读(似的、结出、黑白相间、麦秆、乐谱)3、师:扫除了障碍后我们来读文,看看谁朗读得流利有感情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板书田野里丰收在即湖畔孩子嬉戏喜悦)5、师:同学们的预习比较认真,希望坚持下去。
二、揭题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麦哨吗?(请同学介绍麦哨)2、师:同学们,盛夏的农村大片大片的麦子熟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他们用麦秆做成哨子“呜卟、呜卟”地吹着。
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拿“麦哨”作为题目呢?(学生说理由)3、师:是啊,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能为文章锦上添花,我们在习作中也应注意文章题目的确定,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课题。
课文《麦哨》教学教案
《麦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麦哨》。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3)学生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组内交流,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总结,板书重点生字词。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说话练习。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感悟。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读、讨论、作业完成等方面。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关注彼此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麦哨》优秀教学设计
《麦哨》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麦哨》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麦哨》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学习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抓住色彩描写的写法,进行仿写练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课文1、出示课文插图:看,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这是美丽的乡村,田园上,远处的麦子黄了,近处的绿草地上,几个孩子在快乐的玩耍着。
)2、欣赏到如此美丽的乡村美景,你想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乡村孩子的生活,去倾听他们那一声声欢快柔美的麦哨吧!(这节课我们学习24,《麦哨》板书课题)3、看课题,什么是麦哨?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以麦哨为题?课文写的是怎样的麦哨声呢?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与麦哨有关吗……)4、好,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听田园欢歌。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好自然段。
2、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把你学会的生字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后汇报出示本课生词课件:看看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汇报对生字的成语的积累,发现的多音字,读!另外还有几个难把握的字音的词;全文共8个自然段)4、检查读文情况,了解文章的结构。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③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预习探究:欣赏图片,导入课文1、出示课文插图:看,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这是美丽的乡村,田园上,远处的麦子黄了,近处的绿草地上,几个孩子在快乐的玩耍着。
)2、欣赏到如此美丽的乡村美景,你想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乡村孩子的生活,去倾听他们那一声声欢快柔美的麦哨吧!(这节课我们学习24,《麦哨》板书课题)3、看课题,什么是麦哨?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以麦哨为题?课文写的是怎样的麦哨声呢?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与麦哨有关吗……)4、好,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合作交流:②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③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品味感悟: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麦哨》教学设计1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__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
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__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
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近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
__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__,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麦哨》教学设计2一、由图入题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二、感知课文1、自由读文,读准了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麦哨》,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且排在单元篇目的最后。
文章主要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
这一是篇文质优美的课文。
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许多语句都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
文章还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了解这种手法的运用,并学习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细品田园之美,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麦哨和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不用说城市里的孩子,就连现在乡下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这种“欢快、柔美”。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会认“畔、兜、穗、裹”等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麦哨、呜卟、和着”等词语。
2、熟读课文,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乡村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农家孩子的有趣生活。
积累喜欢的句子。
3、认识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并运用到习作当中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乡村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农家孩子的有趣生活,并积累喜欢的句子。
首尾呼应写作手法的学习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1、情境教学法: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浑厚自然、轻巧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存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遭到了什么?(乡村孩子浑厚可爱,乡间风景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烈火活跃)3、同桌交换,小组交换。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默读课文,画出你最爱好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⑴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⑵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
作者通过细致的视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欢乐)⑶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照、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盛、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称赞。
浏览时,要读出称赞的语气)⑷把你最爱好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存语言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麦哨》教学设计(5篇)
《麦哨》教学设计(5篇)《麦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略读课文1、熟悉“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妙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爽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美丽,积累文中的美丽语言。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优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前预备】老师预备:教学课件【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受麦哨声的欢快、优美1、板书课题麦哨,知道麦哨是什么吗?〔用麦秆做成的哨子,每年春末夏初,麦子即将成熟之际,农村的小孩最喜爱玩了,把麦秆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就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响声。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陈益写的散文——麦哨,指名读。
2、这么好听的声音用了哪些词句描绘的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句。
听明白了吗?好的,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开头。
〔同学自由读课文。
〕3、考考你们,这些生字词都会读吗?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肺腑撩起似的黑白相间剥开应和沟通:多音字的分析〔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发挥同学主体性,引导同学从自己的实际动身,说说自己简单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觉很特殊、很好玩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初4、怎样描绘麦哨声的?出示一、二、七、八自然段。
这麦哨声:句子下出示: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指名读词语,我们一起来吹吹,一生吹,你这是悠长动听的,还可以短促些,请你,轻快短促,很好听。
这麦哨声是悠长动听的,又是轻快短促的。
请两位女生,一组“应和着”吹一吹,并解词: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
请两位男生,“应和着”。
二、入情入境,感受初夏乡村田野丰收在即的景象1、这欢快、优美的麦哨声是谁吹响的,你看到了怎样的孩子?“湖畔,处处是割草的孩子。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麦哨》教案(5篇范文)
《麦哨》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麦哨》教案《麦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去过乡村吗?喜欢乡村吗?为什么?大家想知道乡村的孩子在闲暇之余都做些什么吗?请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跟随作者陈益一起去看看乡村孩子们的生活吧。
1.出示课题:理解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先出示PPT展示生字词)3.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读准多音字“和”、“应”。
(展示多音字)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示: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
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二、赏田园画意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1)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①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麦哨》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麦哨》教学设计(通用16篇)《麦哨》篇1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直观激趣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qing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二、感悟文章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麦哨》教学教案精选
《麦哨》教学教案精选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的乡村生活是什么样的?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看看(麦哨)中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问:读完课题你想说什么?(麦哨是什么)文中是怎么形容麦哨声的?(呜卟,呜卟,呜……)过渡:这悦耳的麦哨声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呢?读完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检测识字情况,纠多音字,解决难理解的词。
三、细读读课文,品味语言1、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谁来试着模仿吹吹麦哨的声音?3、课文用了两个词来描写麦哨,谁能找出来?4、“欢快”“柔美”什么意思?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是欢快的、柔美的?5、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请写出批注)6、交流、美读(以评促读)、感悟写法a.交流“美”(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大屏出示相应图片(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b.交流“乐”(1)吹麦哨“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2)土坡翻跟头、竖蜻蜓、摔跤发散思维:你最想在这个天然运动场干什么?(3)想象采集茅茅针有什么乐趣?(4)孩子们的这些活动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欢快)赛读c.看板书回顾孩子们的活动,说说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d、想象:乡村生活为什么这么欢快、柔美呢?(和谐)。
《麦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麦哨》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麦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③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学习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课前准备:教学课件一、激趣导入1、吹哨子同学们,请你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2、如果老师用麦秆来做哨子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麦哨。
(板书课题:麦哨)3、质疑接下来我们自己就来学习《麦哨》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提示,轻轻读一读学习提示:(1)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仔细观察字形。
(2)思考:结合课文插图,想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3、反馈:(1)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读词语,纠正字音齐读(2)说说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说说。
(3)欣赏夏季风情(4)同桌互相说说,比比谁说得更美。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会(一)品读课文1-2段,7-8段1、麦哨的声音又是如何的呢?边读课文,边找找描写麦哨声音的段落。
2 、学学麦哨的声音。
3、自由读读,想想课文出现两次麦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读懂什么?4、反馈,朗读指导.(二)品读课文3-6段那么,声声轻快、柔美的麦哨,乡村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呢?1、轻轻读读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
(出示)学习提示: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2、根据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导相应段落。
第三、四段:句子理解:(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麦哨》教学设计15篇
《麦哨》教学设计15篇《麦哨》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的乡村生活是什么样的?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看看(麦哨)中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问:读完课题你想说什么?(麦哨是什么)文中是怎么形容麦哨声的?(呜卟,呜卟,呜……)过渡:这悦耳的麦哨声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呢?读完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检测识字情况,纠多音字,解决难理解的词。
三、细读读课文,品味语言1、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谁来试着模仿吹吹麦哨的声音?3、课文用了两个词来描写麦哨,谁能找出来?4、“欢快”“柔美”什么意思?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是欢快的、柔美的?5、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请写出批注)6、交流、美读(以评促读)、感悟写法a.交流“美”(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大屏出示相应图片(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b.交流“乐”(1)吹麦哨“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2)土坡翻跟头、竖蜻蜓、摔跤发散思维:你最想在这个天然运动场干什么?(3)想象采集茅茅针有什么乐趣?(4)孩子们的这些活动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欢快)赛读c.看板书回顾孩子们的活动,说说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d、想象:乡村生活为什么这么欢快、柔美呢?(和谐)。
语文《麦哨》教学设计
语文《麦哨》教学设计语文《麦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麦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麦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
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直沁肺腑撩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茅茅针麦秆似的结出黑白相间乐谱剥开和着多音字: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4.学习写法: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
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4.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揭示课题,抛出话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生字教学
1.生词教学
课件出示:湖畔麦穗裹在嚼嚼撩起绣花兜肚直沁肺腑(带拼音)
(1)指名读正音。
强调“直沁肺腑”的读音。
(2)齐读:
课件出示:湖畔麦穗裹在嚼嚼撩起绣花兜肚直沁肺腑(去掉拼音)(1)师:老师把拼音都去掉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试。
三、概览文本,初知大意
指名读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1.指名读
2.根据你们的预习,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能不能用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回答问题要完整,文中孩子的生活是——)
3.指名答(随机板书)
4.那课文里孩子的哪些活动体现了他们的快乐,体现了他们生活的丰富多彩?
5.指名答
6.课件出示:吹麦哨、割草、翻跟头、竖蜻蜓、摔跤比赛、采集茅茅针
四、聚焦重点,尽享快乐
过渡:乡村孩子的活动真是多姿多彩,那接下来就请你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先找一找这个活动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再和同桌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一)割草
1.师: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割草”吗?
2.指名答
3.预设:孩子们衣服特别:“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
4.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哪里还写得特别美?(这句话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脸蛋比作月季花,写出了孩子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5.指名读:那请你来读一读。
(二)翻跟头、竖蜻蜓、摔跤比赛
过渡:女孩子就是女孩子,心思细腻,关注到作者语言描写得非常优美。
对于男孩子来说,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1. 男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活动?
2.说话训练:这么好玩的活动,作者就用了一句话来写,老师觉得非常可惜,我们当当小作家来帮作者把这么好玩的活动写得更具体、更详细吧。
好,我们就来写写“摔跤比赛”吧。
正好书上有幅插图,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1)出示孩子们玩耍的图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孩子的神态、动作
(3)出示动词:抓、推、勾、抱、扑、摔
(4)湖边的草地简直是个天然的运动场,男孩子们最喜欢在草地上比赛摔跤。
看,小胖和小刚正比得热火朝天呢!只见两个人
()。
(5)指名交流
(三)学习“采集茅茅针”
预设一:茅茅针的味道
1.师:哪些词语让我们感觉到茅茅针很好吃?
2.预设:甘甜清凉、直沁肺腑
预设二:茅茅针的样子
1.指名读句子
2.出示茅茅针图片
预设三:吃茅茅针的动作:这段文字除了写茅茅针的味道,还写到了茅茅针是怎么吃的?
1.那茅茅针是怎么吃的?能不能把相关的动作标上三角号。
2.生标三角号
3.指名答
4.师明确:剥开、抽出、嚼嚼、吮吮
5.指导朗读。
(四)学习“吹麦哨”
预设:声音动听:
1.你喜欢吹麦哨是因为吹麦哨的声音很动听,如此悦耳动听的麦哨,想不想吹一吹。
2.这麦哨声是一声--呼,一声--应。
咱们来试试,老师呼,你们应
3.合作吹麦哨。
4.这麦哨声给你什么感觉?【欢快、柔美】)
5.齐读。
6.麦哨的声音这么动听,那么到底什么是麦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呈现:麦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7.出示麦哨图片:想见一见麦哨的庐山真面目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麦哨图片)这就是麦哨。
五、品味语言,感受优美
过渡:农村孩子的生活充满了童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充满情趣的生活环境。
课文哪段话集中写了农村田野的美丽风光。
课件出示:
过渡:这段话很美!自由读读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1.颜色多
(1)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
(2)请同学们快速的找到这些颜色词并把它全出来。
生交流汇报。
(3)这么多颜色汇聚在田野里,你想送什么词给田野-----
(4)田野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板书
过渡:谁还有什么发现?
2.丰收乐
(1)默读课文,把文字想象成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田野里一幅丰收的景象!)
(2)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出示麦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