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

合集下载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临床意义
14
完整版课件
不同真空管之间血标本一旦混合,比如 含抗凝剂 的 血常规管的血倒入生化管后测血钾,使血钾异常 升高导致假性危急值。含促凝剂的生化管的血倒入 血常规管,有时肉眼未见血凝块,但血小板出现聚 集,检测时未吸取含血小板聚集的部分导致血小板 过低或吸取了含血小板聚集的部分导致血小板过高 而出现假性危急值。
15
完整版课件
三、危急值的临床意义(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危急值)
16
完整版课件
常见的危急值检验项目
血细胞分析 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
凝血试验
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血气分析 包括:酸碱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
根等
17
完整版课件
常见的检验项目
10
完整版课件
危急值制度建立的意义
供临床医生对病情危急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 病人意外和严重后果的发生。 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 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 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11
完整版课件
8
完整版课件
(6)门诊急诊患者的检查报告单,应单独保存,患 者或相关人员在领取报告单时,将结果的危急状态告 知领取人,并让领取人签名确认。 (7)对于同一患者,连续的检查结果均达到危急值 时,注意报告每次的异常结果,引起临床医师的充分 重视。 (8)危急值的登记:危急值登记信息至少应包含患 者识别信息、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报告时间(精确 到分钟)、报告实验室、报告人与接收人全名,接收 人须“回读”危急值。
生化检验 如:血电解质、血葡萄糖、肝肾功能、血淀粉酶等

临床常见危急值与处理

临床常见危急值与处理
加运动量。
低血糖
可能导致心悸、出汗、头晕等症 状,严重时会导致昏迷和癫痫发 作。处理方法包括口服或静脉注 射葡萄糖,以及调整饮食和药物
剂量。
血钙异常
总结词
血钙异常是指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超出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 骨骼问题和心血管事件。
高血钙
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增加患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处理方法包括使用降钙药、限制钙摄入和增加水分摄入。
加强医务人员培 训
建立多学科协作 机制
引入智能化辅助 开展临床研究与
系统
实践
制定详细的危急值处理流 程,明确各级医务人员职 责,确保危急值得到及时 有效的处理。
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的 认知和重视程度,加强相 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 高处理危急值的水平。
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 协作,形成多学科联合救 治模式,提高危急值处理 的效率和质量。
紧急处理与救治
紧急处理
一旦确认危急值,医护人员应立即启动紧急处理程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 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救治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急值,采取相应的急救手段,如心肺复苏、抗休克、止血等,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后续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
在紧急处理和救治后,医护人员需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预 后。
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是指患者生命体征出现严重异常,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指 标。
危急值处理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值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能够降低 患者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临床常见危急值
包括血钾、血糖、血钙、血气分析、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异常。
提高危急值处理水平的建议与展望
01
02
03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逐渐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概念、背景以及实施的必要性。

一、概念临床危急值是指当检测指标超出临床阈值或者达到事先制定的临床危急值时,需要立即通知医务人员采取紧急行动的情况。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确保危急值的及时通知和处理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旨在确保医务人员在患者面临危险时能够及时采取行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二、背景1. 安全性需求:在医疗过程中,各种检查和实验室结果是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然而,若这些结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医务人员,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

2. 法律和伦理要求:各国医疗法规和伦理标准普遍要求医务人员在知悉患者出现危急值时,应采取必要的和及时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安全。

三、实施必要性1. 提高患者生存率:危急值的及时报告和处理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声誉,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3. 管理风险:及时发现并处理危急值,可以减小医疗风险,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四、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原则1. 确定明确的临床危急值范围:医疗机构应参考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标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临床危急值范围,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危急值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给负责处理的医务人员。

3. 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医疗机构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分工,包括检测结果的确认、报告通知和处理反馈等环节。

4. 加强培训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处理危急值的能力。

同时,要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五、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效果通过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实现患者的早期诊疗和干预,提高患者生存率。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 临床危急值的定义临床危急值,听起来挺吓人的,其实它指的是那些能立即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比如说,血糖值一瞬间飙升到了天上,或者是钾离子低得让人心惊胆战。

这些值就像是在提醒我们:“嘿!快来看看,出大事了!”所以,这些数值绝对不容小觑,咱们得认真对待。

2. 报告制度的内容2.1 报告流程那么,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究竟是怎样运作的呢?说白了,这就像是一条生命线,连接着医生和患者。

当实验室检测到这些危急值时,第一时间就得把信息传递给临床医生。

通常,这个过程是相当迅速的,毕竟时间就是生命。

报告的方式一般有电话、传真或者电子系统,目的就是要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消息,赶紧采取行动。

2.2 报告标准当然,这个报告可不是随便来的。

一般医院都会制定一套标准,比如什么值算是危急值、报告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

这些标准就像是规矩,让大家都能在同一个频道上,确保信息传达准确无误。

比如说,有些医院会要求在特定时间内(比如30分钟内)将危急值报告给医生,以免拖延了治疗。

3. 临床意义3.1 提高诊疗效率为什么这个制度这么重要呢?首先,它能大大提高诊疗效率。

试想一下,如果一名患者因为某个检查结果不理想,医生能及时得知,就能迅速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这就像是对待火灾,早发现早扑灭,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3.2 保障患者安全再者,这个制度是对患者安全的一种保障。

就像家长在孩子身边盯着,随时准备保护他们。

医生通过危急值的报告,可以及时做出反应,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电解质平衡产生影响,而这些情况一旦被发现,就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让患者少受罪。

4. 总结最后,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就像是一道防线,保障着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这条生命线上,信息流通的速度与准确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所以,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实验室的同事,大家都得齐心协力,把这条线守好。

检验科项目危急值及临床意义

检验科项目危急值及临床意义

检验科项目危急值及临床意义检验科项目危急值是指一些特定检验指标的结果超出了正常范围,且对患者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这些危急值的出现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意义是指回顾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结合检验结果,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血液学项目:-血红蛋白浓度:危急值<7.0g/dL,在意识模糊、心动过速、肢体无力等症状下提示严重贫血,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血小板计数:危急值<10×10⁹/L或>1000×10⁹/L,低于10×10⁹/L提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导致出血,而高于1000×10⁹/L提示严重的血小板增多症,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生化学项目:- 血糖:危急值<2.0 mmol/L或>22.2 mmol/L,在低血糖时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而高血糖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其他急性并发症。

-肝功能标志物(ALT、AST、总胆红素):危急值可以提示肝脏受损或黄疸的程度。

-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危急值的升高可能表明肾功能急性损伤,这对筛查急性肾衰竭、肾结石等疾病很重要。

3.微生物学项目:-血培养:可能检测到严重的细菌感染,如果结果为阳性,可能需要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

-尿培养:可能检测到泌尿系统感染,对尿路感染的早期筛查很重要。

4.血气分析:-pH值:危急值<7.2,可能提示酸中毒或碱中毒的严重程度。

- 二氧化碳分压(pCO₂):危急值<20 mmHg,可能表明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

危急值的确定需要参考临床指南、国际标准和本地实际情况,不同机构可能会有略微的差异。

检验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设定危急值并及时报告给医生,可以帮助医生迅速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提高病人的生存机会,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总结起来,检验科项目危急值及临床意义对于及时发现患者健康状况严重紊乱、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

临床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

临床检验危急值判读;1.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危急值(criticalvalue;p anicv;危急值对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的“开关效应”(swi;2.常用危急值及范围;中国医院协会相继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2.1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2.1.1常规项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表1常规项目危急值;试验项目单位危急值低限危急值高限正常参考范临床检验危急值判读1. 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panic value)是指某一临床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而必须立即给予治疗的临床预警值。

危急值对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的“开关效应”(switcheffect),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当危急值出现时,如果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并导致死亡。

临床检验危急值的设定应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病种、检验方法等诸多因素,并结合具体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

对于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或不可逆转后果的临床检验指标,均应设定危急值。

而某些疾病危险因子(如血脂)、诊断性指标(如肿瘤标志物)和转归性指标(如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转肽酶、转氨酶),通常不需要设危急值。

2. 常用危急值及范围中国医院协会相继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和《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其目标四就是“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并明确指出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等。

参照临床病理协会调查报告,并结合本院急诊科、检验科现况,设定、评估和调整了针对急诊专业使用的临床常用危急值。

现介绍如下。

2.1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2.1.1常规项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见表l。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临床检验危急值是指在临床检验中发现的、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或健康的异常结果。

为了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机构通常会建立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制度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临床检验在医疗诊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临床检验项目的广泛应用以及结果的精准度提升,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发现也越来越多。

危急值的发现是院内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医疗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步骤。

建立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及时发现与处理患者危急情况,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外,危急值报告制度有助于医疗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机构整体运行效率。

二、报告制度的组成要素1.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临床检验中所发现的,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异常结果。

危急值的界定需要依据相关标准与指南,不同检测项目的危急值范围也可能存在差异。

2.危急值的报告对象危急值报告的对象通常包括临床医生、负责检验的医学实验室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报告的对象需要根据其职责与工作范围进行界定,以确保危急值的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

3.危急值的报告机制危急值报告机制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危急值的识别与确认:负责检验工作的医学实验室人员需要及时发现与确认危急值的存在,并进行初步分析与解读。

(2)危急值的报告通道:建立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通道,确保危急值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临床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

(3)危急值报告的格式与内容:危急值报告需要明确、简洁,包括患者信息、具体检验项目与结果、危急值的定义与参考范围等信息。

(4)危急值的确认回复: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医生需要进行确认回复,以表明已经收到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4.危急值报告的管理与评估建立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报告过程的管理与评估。

管理与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PaCO2决定水平临床意义
35mmHg:低于此值而PH>7.5,提示为呼吸性碱中毒。 45mmHg:高于此值且PH<7.35,表明为呼吸性酸中毒。 50mmHg:高于此值,表明换气衰竭,应予以合适的治疗。 70mmHg:高于此值,尤其是急性升高,多可引起昏迷。
血气分析—酸碱度(PH)
“危急值”:<7.2;>7.55
生化检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成人:0-24U/L “危急值”:>80U/L
CK-MB为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CK-MB决定水平临床意
24U/L高于此值,且有持续性临床表现(胸痛、心电图显 示特异性改变等),提示为急性心肌梗塞。 90U/L高于此值多由于非心肌性CK-MB释放,如恶性肿瘤 (malignant tumor),应采取其他有关诊断方法,予以确诊。
参考值
7.35~7.45 35~45 80~100 21.4~27.3 3.5~5.5 135~145 98~108 3.61~6.11 1.7~8.3 35~80 2.2~2.9 24~194 0-24
0~40 0~200 120~160 4.0~10.0 100~300
11~14
低值 7.2 20 40 15 3 120 80 2.8
参考值:9~13秒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Ⅱ Ⅴ Ⅶ Ⅹ及纤维蛋
白原)、DIC、严重肝病、抗凝物质增多,缩短见于高凝状 态、血栓性疾病。
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
“危急值”<40mmHg
参考值:80~100mmHg 临床意义:判断有无缺氧及缺氧的程度。 轻度:80~60mmHg; 中度:60~40mmHg; 重度:<40mmHg

临床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

临床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

临床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临床检验危急值判读;1.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危急值(criticalvalue;p anicv;危急值对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的“开关效应”(swi;2.常用危急值及范围;中国医院协会相继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2.1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2.1.1常规项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表1常规项目危急值;试验项目单位危急值低限危急值高限正常参考范临床检验危急值判读1. 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panic value)是指某一临床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而必须立即给予治疗的临床预警值。

危急值对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的“开关效应”(switcheffect),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当危急值出现时,如果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并导致死亡。

临床检验危急值的设定应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病种、检验方法等诸多因素,并结合具体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

对于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或不可逆转后果的临床检验指标,均应设定危急值。

而某些疾病危险因子(如血脂)、诊断性指标(如肿瘤标志物)和转归性指标(如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转肽酶、转氨酶),通常不需要设危急值。

2. 常用危急值及范围中国医院协会相继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和《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其目标四就是“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并明确指出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等。

参照临床病理协会调查报告,并结合本院急诊科、检验科现况,设定、评估和调整了针对急诊专业使用的临床常用危急值。

现介绍如下。

2.1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2.1.1常规项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危急值报告及临床意义

危急值报告及临床意义
危急值报告程序 及临床意义
精品课件
“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
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 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 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 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 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精品课件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危急值”的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 人的某一项目或几项检验、检查“危急 值”通知临床,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 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疗安 全,维护生命安全。
精品课件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 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 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 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 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 通与合作。
g/l
50
25 1000 200
精品课件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项目名称 英文缩写 单位
低值
高值
血浆凝血酶原 时间
PT

60
活化部分凝血 时间
APTT

70
纤维蛋白原 Fg
g/l
1
8
精品课件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项目名称 英文缩写 单位
低值
高值
肌酐
Cr
umol/l
530
尿素氮
BUN
mmol/l
⑤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⑥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
⑦大面积心肌坏死;
⑧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精品课件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定义、流程、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定义临床危急值是指患者生命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或治疗的情况。

临床危急值报告是指在发现患者出现临床危急值后,医务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汇报该情况。

三、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1. 发现临床危急值:在医院内,医务人员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式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

2. 确认是否为危急值:医务人员需要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和鉴别诊断,确认是否为临床危急值。

3. 报告:如果确认为临床危急值,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定流程向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报告。

4. 处理:接到临床危急值报告后,相关部门或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化管理为了保证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院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医院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明确各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2.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程序。

3. 培训医务人员:医院需要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临床危急值判断和处理方法,并熟练掌握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

4. 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需要定期对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1. 提高医疗质量: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下,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异常情况,避免延误诊治,提高医疗质量。

2. 保障患者安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保障患者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和干预,降低患者风险。

3. 增强医院信誉:建立完善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增强医院的信誉和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危急值判读;1、危急值得概念与意义;危急值(criticalvalue;pan icv;危急值对患者得抢救具有重要得“开关效应”(swi;2、常用危急值及范围;中国医院协会相继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2.1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2.1.1常规项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表1常规项目危急值;试验项目单位危急值低限危急值高限正常参考范临床检验危急值判读1、危急值得概念与意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panic value)就是指某一临床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而必须立即给予治疗得临床预警值。

危急值对患者得抢救具有重要得“开关效应”(switcheffect),应引起临床医生得高度重视。

当危急值出现时,如果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得治疗,则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并导致死亡。

临床检验危急值得设定应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病种、检验方法等诸多因素,并结合具体医疗机构得实际情况制定。

对于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或不可逆转后果得临床检验指标,均应设定危急值。

而某些疾病危险因子(如血脂)、诊断性指标(如肿瘤标志物)与转归性指标(如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转肽酶、转氨酶),通常不需要设危急值。

2、常用危急值及范围中国医院协会相继推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与《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其目标四就就是“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并明确指出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等。

参照临床病理协会调查报告,并结合本院急诊科、检验科现况,设定、评估与调整了针对急诊专业使用得临床常用危急值。

现介绍如下。

2.1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2.1.1常规项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见表l。

表1 常规项目危急值试验项目单位危急值低限危急值高限正常参考范围血红蛋白(HGB) g/ L 50 230 男性:120160 女性:110150⒐白细胞计数(WBC) 10/L 1、0 25、0 410⒐血小板计数(PLT) 10/L 30 1000 100300凝血酶原时间(PT) 30 1016、5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80 2242、22.1.2生化项目血清钾、钠、血清总钙浓度;血糖;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淀粉酶。

见表2。

表2 生化项目危急值试验项目单位危急值低限危急值高限正常参考范围血钾(K) mmol/L 2、8 7、5 3、55、5 血钠(Na) mmol/L 115 160 135145 血清总钙(Ca) mmol/L 1、75 3、37 2、252、58 血糖(Glu) mmol/L 2、5 16、65 3、936、4 血清尿素氮(BUN) mmol/L 21、4 2、28、14 血清肌酐(Cr) wmol/L 442 0114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U/L 300 040 (ALT)血淀粉酶(AMY) U/L 50 600 801802.1.3特殊项目血清肌酸激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血液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见表3。

表3 特殊项目危急值试验项目单位危急值低限危急值高限正常参考范围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M3/CKMM1 ng/ml 5、6 00、4CKMB 0、5 0、150、35 血清肌钙蛋白(cTn) cTn1 ng/ml 0、5 0、020、13 CTnT ng/ml 1、5 00、35 血液酸碱度(PH) 6、8 7、8 7、357、45 动脉血氧分压(PO2) mmHg 30 80100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 mmHg 70 35452.2 常见医技检查“危急项目” ①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高位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等)。

②B超:大量心包填塞、夹层动脉瘤、腹腔脏器破裂出血、宫外孕、黄体破裂出血。

③X线片:闭合性气胸、血气胸、空腔脏器穿孔。

④CT:急性脑出血、外伤性脑出血、胸腹腔脏器破裂出血。

⑤内镜:消化道穿孔及大出血。

3、常用危急值临床意义解读3.1 血红蛋白(HGB) 危急值区间<50g/L或>230g/L。

临床意义:①<50g/L:提示重度贫血,如无输血禁忌(如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应予输血治疗。

②>230g /L:提示可能为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减少血容量治疗。

⒐⒐3、2白细胞计数(WBC) 危急值区间<1.0×10/L或>25.0×10/L。

临床意义:①<1.0⒐×10/L:提示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得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②>25.0×⒐10/L:提示可能为自血病或类白血病反应,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与进行骨髓检查。

⒐⒐⒐3.3血小板(PLT) 危急值区间<30×10/L或>1000×10/L。

临床意义:①<30×10/L:提示自发性出血倾向。

若出血时间≥15分钟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补充血小板治疗。

②>1000×10/L:提示血栓倾向,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得,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

3、4凝血酶原时间(PT) 危急值区间>30s。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多因血中有肝素或肝素物质存在(如SLE、肝病等),纤溶系统亢进如(DIC),亦可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酶原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多发性骨髓瘤、洋地黄中毒等。

3、5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危急值区间>80s。

临床意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多见于凝血因子(尤其就是FⅧ、IX、XI)缺乏与纤维蛋白原缺乏,应补充相应凝血因子或使用血浆治疗。

APTT缩短多由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状态引起,因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差,故未设定危急值低限。

3、6 血清钾危急值区间<2、8mmol/L;>7、5mmol/L。

临床意义:①<2、8 mmol/L可出现虚弱、地高辛中毒与(或)心律失常,应予以合适得治疗。

②>7、5 mmoL/L得任何钾浓度都与心律失常有关,故必须给予合适治疗。

常用药物有碳酸氢钠、钙剂、高渗葡萄糖(含胰岛素),如条件许可,应及时行血液透析。

3、7 钠(Na) 危急值区间<115mmol/L;>160mmol/L。

临床意义:①<115mmo l/L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头痛恶心、呕吐与厌食,在110mmol/L时,病人极易发生抽搐、半昏迷与昏迷,故在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确定其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治疗。

②>160mmoL/L多见于严重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中枢性尿崩等。

需结合具体病因积极对症治疗。

3、8血清总钙(Ca) 危急值区间<1、75mmol/L;>3、37mmol/L。

临床意义:①<1、75mmol/L可见于急性胰腺炎、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受损、维生素D缺乏等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由神经肌肉得应激性增加,兴奋性增强所致。

患者往往出现口周麻木、手足抽搐、腱反射亢进等。

治疗得首要任务就是补充钙剂缓解症状,若补钙效果不好,应考虑到有低血镁得存在,可同时给予补镁治疗。

②>3、37 mmol/L:可引起中毒而出现高血钙性昏迷,故应及时采取有力得治疗措施。

3、9 葡萄糖(Glu) 危急值区间<2、5mmol/L;>16、65mmol/L。

临床意义:①<2、5mmol/L:临床表现多由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如心慌、多汗、震颤等)与中枢神经受抑制(CNS缺氧、缺糖)所引起,严重者可出现深度昏迷、呼吸减弱与血压下降。

应立即给予补充葡萄糖。

②>16、65mmol/L:应高度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血糖升高更明显,一般大于33、3mmol/L)。

需积极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

3、10血尿素氮(BUN) 危急值区间>21、4mmol/L。

临床意义:血尿素氮升高多由肾脏疾病引起,亦可见于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血液浓缩(如剧烈呕吐、腹泻等)与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等情况。

急性肾衰竭血透指标为BUN≥21、4mm ol/L;慢性肾衰竭血透指标为BUN≥28、6 mmol/L。

BUN降低临床少见,可因妊娠、蛋白摄入不足引起,故未设定尿素氮危急值低限。

3、11血肌酐(Cr) 危急值区间>442umol/L。

临床意义:血肌酐测定对于晚期肾病临床意义较大。

急性肾衰竭血透指标为Cr≥442umol/L;慢性肾衰竭血透指标为Cr≥707umol/L。

同血尿素氮类似,血肌酐亦无危急值低限。

3、12 pH值危急值区间<6、8;>7、8。

临床意义:①<6、8:提示酸中毒存在。

结合血气分析其她检查指标,如为代谢性酸中毒,应予以纠酸治疗;如为呼吸性酸中毒,应首先改善通⒐气功能,并适当纠酸。

②>7、8:提示碱中毒存在,多为代谢性。

代谢性碱中毒可见于胃液丢失过多、利尿药得不当使用、低钾与碱性物质摄入过多等。

严重得代谢性碱中毒可出现四肢抽搐、喉部肌肉痉挛、心律失常、室颤、呼吸浅慢、神志模糊、昏迷。

代谢性碱中毒发生时应结合尿氯浓度鉴别其病理过程就是否为氯反应性代碱。

同时应注意纠正碱中毒不宜过速,也通常不需完全纠正。

3、13 氧分压(P02) 危急值区间<30mmHg。

临床意义:氧分压就是维持体内氧合血红蛋白得解离与组合得关键指标之一。

体内绝大多数得氧需求来源于血红蛋白化学结合得氧。

氧分压过高,可造成氧中毒,氧分压低,容易形成呼吸衰竭,当低于50mmHg提示严重缺氧,而低于30mmHg可出现生命危险。

3、14 二氧化碳分压(PC02) 危急值区间>70mmHg。

临床意义:PC02增高提示存在肺通气不足,体内CO2蓄积。

PCO2:降低提示肺泡通气过度。

所以PCO2:就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得客观指标。

PCO2:轻度增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 0mmHg时,会严重抑制呼吸中枢,造成昏迷与脑水肿,并危及生命。

3、1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危急值区间>300U/L。

临床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但以肝细胞中活力最高,就是肝细胞损伤得最敏感指标,对于肝胆疾病得诊断具有很高得特异性ALT>300U/L通常与急性肝细胞损伤有关,可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肝源性休克等;而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胆囊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肌炎得ALT往往低于此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