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骑桶者课件

骑桶者课件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骑着煤桶去?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骑着煤桶去?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首段环境描写: 首段环境描写:
天太冷了, 天太冷了,我独自一人坐在屋 子里。窗外树木呆立在严霜中, 子里。窗外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 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 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 苍天求助的人。 苍天求助的人。我的背后是冷酷的 火炉,我得去煤店里“ 火炉,我得去煤店里“买”一点煤 回来,否则,我将冻死在家里。 回来,否则,我将冻死在家里。
他是一个没有归所的作家, 他是一个没有归所的作家,他没 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 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 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 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甚至在职业 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 边缘人” “边缘人”。
他是欧洲文坛上的“怪才” 他是欧洲文坛上的“怪才”,西方现 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 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是表现主义 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而生活上最表现 他以痛苦走进世界,以绝望拥抱爱人, 者.他以痛苦走进世界,以绝望拥抱爱人, 以惊恐触摸真实,以毁灭为自己加冕, 以惊恐触摸真实,以毁灭为自己加冕,他 是现代世界里唯一的“精神裸体者” 是现代世界里唯一的“精神裸体者”,他 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的创作, 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的创作,他 的创作完成了他自己。 的创作完成了他自己。
骑 桶 者
问题: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 问题: 的故事? 的故事?
• 这篇文章有哪些不可思议之处? 这篇文章有哪些不可思议之处?
• 骑桶: 骑桶: 我提着桶走出家门,一路是泥泞, 我提着桶走出家门,一路是泥泞,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犹如我的心情。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犹如我的心情。 他们会给我煤吗? 他们会给我煤吗?我的口袋里没有一毛 但或许吧, 钱,但或许吧,我只能祈祷煤店老板会 大发慈悲。 走着去与骑木桶飞着去, 大发慈悲。(走着去与骑木桶飞着去,有 什么区别?) 什么区别?)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骑桶者》PPT课件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骑桶者》PPT课件

• 在我的眼里世界就分成三个部分。我,是 个奴隶,生活在其中的一个世界,受着种
种法律的约束,这些法律是单为我发明的。
而我,不知为什么,却始终不能完全守法。
然后就是第二个世界,它离我的世界无限
遥远,这就是您的世界,您行使着统治权,
发号施令并且还因您的命令得不到执行烦
恼生气。……

——卡夫卡
• 母亲对我的爱正如她对我的不理解一样深, 这种不理解融进了她的爱之中,因而,她 也许就更加无所顾忌,这是我目前所不能 理解的。
• 看过很多类似的文章都以一个角度写出人 民的困苦,进而引出对封建啊、贵族之类 的批判,这篇文章以独特的想象写法,好 像写的是这样,又好像不是,因为文中的 煤店老板与女主人也不是贪图享乐的权贵, 他们也是为生活的生意人,文中也没有剥 削这一层含义,所以这只单单是为了体现 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而已吗?(傅俊洁)
的谎言
• “我看不见,我听不见。” • 看不见的是心底的一点怜悯 • 听不见的是冰山升起的声音 • (赵炫)
• 骑桶者和他一直空空无物的煤桶,虚幻却 带着浓浓的悲伤。冰冷的煤炉冻僵的人们, 带给他们温度的,不只要乌黑的煤,还要 一颗颗不再冷酷的心。(陈恺)
• 感觉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似的悲剧,煤店 老板娘的谎言让人很愤懑,实在难以忍受 这个金钱至上的冷酷无情的非人间。(王 璐)

6.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 的人, 先要治 理好自 己的国 家。要 想治理 好自己 国家的 人,先 要使家 族中的 各种关 系整齐 有序。 要想使 家族中 的各种 关系整 齐有序 的人, 先要修 养好自 身的德 行。

7.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艺术 手法, 来把握 人物的 性格特 点,这 是欣赏 文学作 品的重 要途径 。可以 先细读 课文, 找出有 关的段 落,仔 细分析 两个人 物的言 行与心 理活动 ,进而 理解他 们各自 不同的 性格特 征。

《骑桶者》精典课件(共42张PPT)

《骑桶者》精典课件(共42张PPT)

4)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 5)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 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表现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卡夫 卡《变形记》
二、词语积累 不啻( chì ) 门槛( kăn ) 地窖( jiào ) 坐骑( qí ) 不复再现( xiàn )三、理解虚构的相关知识 Nhomakorabea 钓鱼故事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垂钓,一 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 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 真糟,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 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15条呢!” “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 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 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 ,要记名罚款。
(1)听到了,当作没有听到,被拒绝,被 “扇走” ——缺乏同情心,人生的凄凉。 (2)没有听到,文中三次强调没有听到, “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什么也没有听到”。 也就是“我”与老板(娘)没有真正接触。 所以这是一次借煤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 的失败。 交流的不成功是否有可能是因为交流的方式 有问题?
卡夫卡
导入 争取人生必须的温暖总是非常急切的,这关 系到生与死的抉择,因而人不能只当旁观 者。……弱者、贫者比有足够燃料的强者、 富者更糟。可以说,弱者常常在被轮子碾轧 之前就垮倒了。(卡夫卡)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 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
学习目标: 1、了解卡夫卡、现代主义和表现主义文学 2、理解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3、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掌握相关字词 学习重点:理解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学习难点:“虚构”“事实”“真实”“想 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表现主义文学
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 国际性文学运动。表现主义文学特点: 1) 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 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 2)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 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 3)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 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骑桶者》PPT3

《骑桶者》PPT3


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心灵
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 的真实。

“骑着桶”去要煤,就使《骑桶者》显得新颖而内涵丰富。

小结:虚构使我们富有!
文中还有哪些虚幻的情节? 骑煤桶的过程…… 停留的位置…… 用围裙把我扇起……


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
【奥地利】
卡夫卡
弗兰茨· 卡夫卡,奥地利小
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 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 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 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 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 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 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 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 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 《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 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讨论问题:


1.“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
2.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人物形象

小说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 “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 性格特征:贫穷、猥琐、自卑、惶恐。 要借煤又不敢直面老板,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 界全然无力。
关于煤店老板夫妇
煤店老板夫妇在小说中有何作用?是不是作者批判
的对象?
表现客观的真实。
不是。
“我”借不到煤,是因为交流的不成功。 交流的不成功是因为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飞在空中,
煤店老板(娘)并没有看见“我”,所以小说没有 强调煤店老板(娘)的“狠心”,而是借煤者对世 界的畏惧。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骑桶者》.ppt(共38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骑桶者》.ppt(共38张PPT)

探究三:“我”的形象:
自卑、自尊,畏缩、惶恐、胆 小、害怕失败,不善交流,命 运可悲的小人物
主要作品介绍
•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 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 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 “异化”现象。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 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 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说谎”:不是道德意义上的,是指艺 术上的编织与编造——编织、编造已有 的世界,还编织、编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1、作者在小说中“说谎”(虚构)了吗? 请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1)“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 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
(2)“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 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3)“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 远消失,不复再见。”
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 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 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学习这一单元后,希望同学们能够 学会鉴赏现代小说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方法,从虚构的角度看出作者真 正想要表达的,体会这种表达真正 蕴含的,理解这种表达所带来的, 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更加地自 由、美好!
卡夫卡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人 物的困境呢?在这些人物身上其实也有着 作者的影子。
一我切将障摧碍毁正一在切摧障毁碍我! !
——[法]巴尔扎克
他是一个没有归宿感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
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 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 的 “边缘人”。卡夫卡在家庭中感到孤独,在社 会上更是如此,总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
……
总体上说是荒诞的、夸张变形的。
2、你觉得这个谎言真实吗?请从文本中找到非常 现实主义(真实)的生活细节、场景细节、心理 活动。

高中语文骑桶者ppt5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骑桶者ppt5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1)用第一人称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 性。
(2)把虚构自然地嵌入现实之中。
(3)生活细节的真实。 A、“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
苍天求助的人。”
B、“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 ‘我没有听错吧?’”
C、“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 我的眼睛。”
D、“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 从地上驱赶起来。”(虚构中的真实)
圣诞节前夕。 天气真冷,还下着雪,刮着北风。 有位失去母亲的小女孩,为了养活生病的爸爸,冒 着风雪去卖火柴。 “火柴,谁要火柴。” 她没有棉衣,穿着一条旧裙子,头上围着一条破头 巾,脚上穿着一双拖鞋。她沿街叫卖,可是没有一个 人理好。 人们都在准备圣诞礼物,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小 姑娘多可怜啊!她有许多火柴,全部都包在一个旧围 裙里,手里拿着几根。
啊,火光中出现了她日日夜夜思念的老祖母,她扑 进老祖母的怀抱。
“祖母!”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带到
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我知道,这根火柴一 熄灭,你就会不见了。就象那温暖的火炉,那美丽的 烤鹅,那幸福的圣诞树一样,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于是,小女孩把剩下的火柴全划着了,因为她非常 想把祖母留住。
——有着生存的强烈愿望
(5)语言的真实
“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 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 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 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
……
细节的现实主义(真实)
卡夫卡的作品能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真实, 一切都变成了现实的,可触摸到的,与我 们息息相关,甚至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 样。
二、体会“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一)讨论:拎着木桶/骑着木桶去讨煤?

《骑桶者》精品课件

《骑桶者》精品课件

‚我‛的要求是最卑微的——‚一铲最次的煤也行 ‛,‚如果你们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 了‛。主 人公对自己的悲惨处境有着清楚的认识,虽然知道 希望渺茫,但他还是做着最后的努力,尽管方式很 可笑,行为很卑微。在这里,他畏缩、自卑、惶恐 ,变成了一个更丰满、立体的人。
从另一个角度说,飞行方式避免了他和老板娘的正面接触, ‚‘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 堂 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紧接着,老板娘就说:‚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 这 样借煤事件也让人怀疑是否只是发生在幻觉里,老板娘又是否值 得 谴责于是也变得不确定了。那么这件事情的指向就不再是老板娘 的 狠心,而是借煤者在强大的外部世界面前的自卑与懦弱,甚至是 人 与人之间的无法沟通。这样,作品的内涵就变得更丰富而模糊了。
解读:小说写于1917年寒冷的冬季,社会背景是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处在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 这是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作者把小说的情节放置在这样一个背 景下,就把虚构自然地嵌入现实的框架之中,增加了小说的可信 度。‚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 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的 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这些真实的 环境描写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我‛对生的渴求。
一、体会‚真实‛与‚虚构‛
(一)对于‚真实‛的解读 2.场景的真实: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 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 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 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 ……‛
(一)对于‚真实‛的解读

(小说欣赏》)ppt教学课件:《骑桶者》 (共53张)

(小说欣赏》)ppt教学课件:《骑桶者》 (共53张)

2019/12/4
卡夫卡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主 要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 (1912—1914)《审判》(1914— 1918)《城堡》(1922)和以《变 形记》《判决》《饥饿的艺术家》 为代表的几十部中短篇小说以及大 量的私人信件、日记。
卡夫卡一般是和乔伊斯、普鲁斯特、 福克纳、贝克特等人一起被人们谈 论的,他们都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
“异化”等)。
2019/12/4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 人家庭,曾获得布拉格大学的法 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担任公 司职员。他的作品都是在业余时 间完成的,他写作勤奋,但并不 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工作之余 写东西是他解决心灵苦闷的手段。 许多作品随意写来,并无结尾。 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多为不满,临 终前让挚友布洛德全部烧毁。布 洛德出于友谊与崇敬之情,违背 了卡夫卡的遗愿,整理出版了 《卡夫卡全集》共九卷。其中八 卷中的作品是首次刊出的,引起 文坛轰动,在西方掀起了一阵 “卡夫卡热”。
的奠基人。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2019/12/4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2019/12/4
现代派文学发端于19世纪晚期, 兴盛于20世纪前期,是西方继古 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 后的又一重要文学形态,多用变 形、扭曲、实验性的手段来表达 人类的现代性困境,分支流派有 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 意识流、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 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卡夫卡 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作品的 色调似乎总是灰色的,揭示出人 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人如 何在世界的迷宫中找不到出路, 只剩下迷惘、绝望以及屈从。
煤店老板、老板娘的狠心? “我”借煤的方式有问题? “我”交流方式的不恰当 ? “我”自身的性格弱点 ?

课件1:第14课 骑桶者

课件1:第14课 骑桶者

问题导学
1.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 “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 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 提示:两者皆可。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说“她当然 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 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没有听到看 到的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 娘上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如
卡夫卡被公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 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 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持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 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 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 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 “卡夫卡热”。他的小说深刻而生动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 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人在重重压迫下而导 致的“异化”现象。本文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 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的背景下反映这 一主题的杰作。
文法导析
艺术的虚构=心灵的真实
《骑桶者》典型地体现了卡夫卡小说处理虚构的特点,
即“艺术的虚构=心灵的真实”。
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这是小说
的一个核心情节。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
把“我”扇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
情节是虚构的。“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
“重”,则使每一方都有两个或更多的层面:主人公 的处境是悲惨的,但他同时又是自嘲的,对自己的处 境有清楚的认识,他畏缩、自卑、惶恐,是一个立体 的人;煤店老板娘是否值得谴责也变得不确定了,因 为她是否真的听到了借煤者的吁求是不确定的,飞翔 的方式避免了她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触;作者的叙述表 面上是冷静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内心却有深切的同 情,而且,他的表达目的不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体现 了沟通的匮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总之,“骑着 桶”去借煤,就使《骑桶者》显得新颖而内涵丰富。

骑桶者 PPT

骑桶者 PPT
❖ 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3. “冰山区域” 是一个彻底冰凉绝望的境 地!他决心“永远消失,不复再见”!他宁 愿独自承受绝对的冰凉!即独自面对人生 的虚无!
❖最后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主人公 理想的彻底破灭,对现实世界的畏惧和彻 底弃绝。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冷峻的幽默色 彩,耐人寻味。
❖ 主题: ❖ 贫困者的窘况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 ❖ 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问题探讨(任选一题)
❖ 1.作者为什么设计小说主人公是骑着桶, 而不是拎着桶去赊煤?
❖ 2.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 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 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 “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 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
❖ 3.小说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其内在的含 义是什么?
❖ 德国文艺批评家龚特尔·安德尔这样评价卡夫卡: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 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 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 作为劳动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 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 者,因为他把精力花在家庭方面。而‘在自己 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还要陌生’”安德尔十 分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卡夫卡没有社会地位、 没有人生归宿、没有生存空间的生活环境,同 时也是对形成卡夫卡内向、孤独、忧郁与不幸 人生的较为完整公允的阐述。
❖卡夫卡之所以对我们重要,是因为他的困 惑,亦即现代人的困惑。” (《卡夫卡问题》)
❖卡夫卡一再逼问的现代人的困惑就是:在 信仰自由的时代里,如何寻找一个自己的上 帝?也即:用什么样的理由(人生意义)来 挂住此生,摆脱那人生的虚无?
❖卡夫卡说:“人若没有对某种不可摧毁的东 西持续不断的信仰,便不能活下去,而无论 这种不可摧毁的东西还是这种信仰都可能是 长期隐匿的。”

骑桶者 优秀课件PPT

骑桶者 优秀课件PPT
——“我”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1个强大 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
正像卡夫卡小说中惯常的主人公,是个猥琐的 小人物.
2、老板娘是否看到骑桶者或听到骑桶者的 话 结果不同表现的主题有没有不同
(1)看到了听到了,当作没有看到听到.骑桶者被 拒绝,被“扇走” ——控诉当时社会缺乏同情心, 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凄凉.
钓鱼故事
▪ 1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垂钓,1个陌 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 ”
▪ “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 糟,这时候了,还不见1条呢.可是昨天也是 在这里,我钓了15条呢”
▪ “是这样吗 ”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 谁吗 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止钓 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记名 罚款.
她又划了1根火柴,火柴燃烧起来,变成1朵粉红色的光焰.
她发现自己坐在1棵美丽的圣诞树下,比中午见到的 那棵圣诞树还要大,还要美丽.它的树枝上有几千只蜡 烛.小女孩把双手伸过去,火柴又熄灭了.几千只蜡烛都 变成了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中有1颗落下来,在天空中 划出1条长长的亮光. 她又划了1根火柴.
啊,火光中出现了她日日夜夜思念的老祖母,她扑进 老祖母的怀抱.
夜幕已经降临,小女孩的脚已冻得发红发青.大街上到处都是 烤鹅肉的香味. “啊,有钱的人家准备过节了.”
她实在走不动了,疲乏地缩在1个墙角里.她不敢回家,因为她 没有卖掉1根火柴.家里而且也很冷,风可以从许多地方刮进屋子 里来.
她冻得发抖,她需要温暖,哪怕有1根火柴的光和热也好. 她的1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太冷了.她决定划着1根火柴,让它燃 烧. …………
所以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的1贯主题: 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阅读卡夫卡的骑桶者和安徒生的卖火柴的 小女孩,比较两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课件6:第14课 骑桶者

课件6:第14课 骑桶者
骑桶者
卡夫卡
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 ( Franz Kafka 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 现代派小说的鼻祖,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 《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 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 以待毙。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 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 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 情绪。
研读文本 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 自身:(1)穷困潦倒:煤桶空了(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2) 强烈的求生欲: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迫切想要逃 离寒冷。
外界:环境的冷酷:四周是挥之不去的冷酷,没有丝毫温暖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 缺煤。
“我”借煤的要求高吗? “一铲最次的煤也行”“如果你们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 了”。一个很容易满足的小小要求。 主人公去向老板借煤,为何不进店了? 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 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
探究二:主人公为何骑着桶去? 表面:情节需要: ①骑着桶去速度快,可见,我骑着去是为了早点赊到煤,快马加鞭, 迫切想要逃离寒冷。 ②骑着桶去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我真的已经一无所有, 贫困潦倒。引起同情,获得施舍。 ③骑着桶去表明我迫切想要赊到煤。 深层:人物形象:他害怕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飞快 地撤走。体现出“我”自尊心强、畏惧交流的性格特征。

《骑桶者》pptx课件19(课件精选)

《骑桶者》pptx课件19(课件精选)

骑着桶去
无煤天冷, “飞”比走快,更说明我生存告
急,必须快马加鞭;
骑着桶去可以向老板娘表明我确实缺,说明我是何等的轻飘;
骑着桶飞去,如此轻盈的动作、浪漫的举动;
承载的却是借煤最卑微的生存需求。以“轻”
写“重”,更能让我们感觉到生命不能承受之
重。
课件在线
拎着桶去
慢;必定要面对面的与煤店老板发
生交流,可能被挖苦,被嘲讽,被
呵斥被讥笑,然后直接被拒绝,势
必会颜面丢尽,处境尴尬,自尊受
辱。这样设置,拎着桶去主题就是
抨击煤点老板的冷漠,麻木不仁。
8
“我”骑着桶去,却用呼喊与煤店老板完成交流, 作者这样虚构,用意是什么?
呼喊(反复的呼喊,在寒冷中呼喊,急切的呼喊,流着眼泪呼喊, 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生存的渴望多么强烈,同时也说明我们之间 距离遥远。)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美国诗人奥登
他的小说采用变形、扭曲、实验性的手段来表达普遍的孤立,展示人
如何在世界迷宫中找不到出路,只剩下绝望和屈从。
课件在线
5
感知情节
自读课文,概括故事
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 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煤桶飞着去的。 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 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昏孤独的扇动翅膀。“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焦虑,孤独,痛苦,绝望。
课件在线
10
“我”的形象
“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焦 虑,孤独,痛苦,绝望, “我”是一个战战兢兢、自 怨自艾,面对强大外部世界 全无反抗的猥琐人物。
课件在线
11
触摸主题
“骑桶者”没有名字,没有性别,没有外貌,作者为什么这样 塑造人物?

骑桶者-钱垠2018年4月.pptx

骑桶者-钱垠2018年4月.pptx

作品表现了现代人普遍的“困境”
在战争时代,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 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 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 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 们绝大多数是一天到晚地厌倦地工作着,他们无法 享受劳动的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 们可怜的一点点收入。
《骑桶者》OR《桶骑士》?
Der Kübelreiter The Bucket Rider 《骑桶者》or《桶骑士》
读完小说后,你的心理感受如何?
三大感受关键词
荒诞 悲凉 悬疑
关于“荒诞”
骑桶+飞行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关于“悲凉”
“凉”——环境之冷酷 “悲”——个体处境之悲
关于“悬疑”
老板和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见“我” 的声音和看见“我”?
——爱因斯坦
延伸:比较“魔幻现实主义”与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异:诞生的国家、代表作家、创作风 格与技巧 同:大的时代背景、虚构技巧的运用、 表达的主题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骑桶者》or《桶骑士》
关于弗兰兹·卡夫卡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 早期,奥匈帝国
一只孤独的甲壳虫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 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 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 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 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 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德】安得特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 助……”
——有着生存的强烈愿望
精选课件
14
(4)语言的真实
“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 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 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 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
…… 细节的真实
卡夫卡的作品能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真实,
卡夫卡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 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 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 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 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 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 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 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 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 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 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精选课件
17
1、“我”为什么选择“骑着木桶”去讨煤? 从而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我”选择飞翔这种方式是因为“我”害怕
失败,所以“我”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 撤走。而且“我”的要求是最卑微的—— “一铲最次的煤也行”“如果你们给我两铲, 那我就喜出望外了”。
——“我”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 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
钓鱼故事
▪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垂钓,一 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 在钓鱼?”
▪ “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 真糟,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 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15条呢!”
▪ “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
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
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
,要记名罚款。 精选课件
1
▪ 狄更斯连忙反问:“您知道我是 谁吗?是专写小说的作家。你绝 对不能罚我的款,因为我是专门 负责虚构故事的,虚构故事是作 家的事业,所以,不能罚我的款 !”
精选课件
2
文艺理论家给小说的定义:“小说是用散 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的故事。”
英国间谍小说作家勒卡雷说过:“‘一只猫 坐在草垫子上头’,这不是个故事。‘一 只猫坐在一条狗的垫子上’,这里头就有 故事了。”小说家要行使自己的创造权, 就必须不受所谓客观事实的禁忌,艺术真 实的使命可以暂不理会现实的法则,因为 说谎是小说家的特权。
一切都变成了现实的,可触摸到的,与我
们息息相关,甚至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样。
精选课件
15
——这种真实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
匈牙利文学批评家卢卡契指出:“卡夫卡的 作品的整体上的荒谬和荒诞是以细节描写 的现实主义(真实)基础为前提的。”
精选课件
16
▪ 三、研习课文内容,理解主题
总体上说是荒诞的、精选课夸件 张变形的。
12
2、你觉得这个谎言真实吗?真实性在文中 如何体现的?
(1)用第一人称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 性。
(2)生活细节的真实。
A、“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 苍天求助的人。”
B、“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 ‘我没有听错吧?’”
C、“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
我的眼睛。”
精选课件
13
(3)环境与心理的真实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
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
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
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
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
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
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
精选课件
7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 弗兰茨·卡夫 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 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 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 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 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 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 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 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 《美国》和《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 短篇小说,且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精选课件
9
▪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 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 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 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 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 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 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正像卡夫卡小说中惯常的主人公,是个猥琐
的小人物。
精选课件
18
2、老板娘是否看到骑桶者或听到骑桶者的 话?结果不同表现的主题有没有不同?
(1)看到了听到了,当作没有看到听到。骑桶者 被拒绝,被“扇走” ——控诉当时社会缺乏同 情心,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凄凉。
精选课件
3
虚构的特质:
想象 夸张 怪诞 荒谬
精选课件
4
《骑桶者》,一个真实的谎言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卡夫卡
6
争取人生必须的温暖总是非常急切的,这关 系到生与死的抉择,因而人不能只当旁观 者。……弱者、贫者比有足够燃料的强者、 富者更糟。可以说,弱者常常在被轮子碾轧 之前就垮倒了。(卡夫卡)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 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
精选课件
11
二、虚构与真实:为什么说《骑木桶者》 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1、作者在小说中“说谎”(虚构)了吗? 请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1)“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 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
(2)“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 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3)“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 消失,不复再见。”
▪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 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精选课件
10
一、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复述故 事情节。
▪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穷得买不起煤 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 着桶去的,而是骑着煤桶飞着去的。 结果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 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