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态心理学视角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施虐者与受虐者

合集下载

论张爱玲的变态心理描写手法与意义

论张爱玲的变态心理描写手法与意义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论张爱玲的变态心理描写手法与意义摘要《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通过白落梅对张爱玲的一生进行了剖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张爱玲的童年回忆,生活经历。

让我们仿佛成为了张爱玲其中一位朋友,尽管张爱玲如此的“薄情”。

但张爱玲的小说中的变态心理描写是对当时的时代以及社会加以关照,揭示了当时人类的精神和生存的状态。

张爱玲的小说以人物变态的情欲、歪曲的心来解释产生痛苦的人性,她的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将变态心理描写与创作技巧紧密结合,巧妙的使用了现代创作技巧,将变态的人性通过写作手法来向广大读者展示,这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精神上的反思。

变态心理的写作手法为她以后的写作生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角度,借助此手法,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深化了人的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变态描写人性精神目录引言 (1)一、文学与变态心理的关系 (1)(一)变态心理含义、种类与特点 (1)(二)文学创作 (2)(三)二者间的关系 (3)二、张爱玲与变态手法描写切入的原因 (3)三、变态手法描写的意义 (5)参考文献 (9)论张爱玲的变态描写与意义吴柳春引言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

人物变态心理的描写如果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往往能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展示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内容。

用变态表现常态,也可谓是艺术的辨证的运用了!从抒发的需要来看,幻觉所表达的常是不能表达的东西。

艺术家当他们熟悉了自己的创作对象,进入艺术构思的,往往如醉如痴,产生幻觉,陷入变态,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即老子所说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以此来直接感知到所描写的东西,只觉现实生活和幻觉世界一起流逝,两者以最出人意料的方式交错。

一、文学与变态心理的关系在不同的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变态心理描写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运用的方式也千差万别。

但在运用时,必须根据特定的典型环境,遵守人物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描写。

试述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

试述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

试述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张爱玲是40年代沦陷区的天才女作家,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两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张爱玲作品叙事内容的某些看法。

标签:心理刻画;女性;压抑; “原罪意识”张爱玲是不幸的,“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1]她落后于那个属于政治的时代;张爱玲又是极其幸运的,她的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散发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张爱玲是说不尽的,不管是其传奇的经历还是传世的精品都给了读者太多的惊叹,她用笔描绘了沪港现实生活中一幅幅凡庸、沉滞和丑陋的世俗画面,“她选择那些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极普通的男男女女,用极冷静的笔调去写这些人往往司空见惯了不能一动人们恻隐之心的生活故事,来展现这些人在社会生活激流中的无助、无望和无奈”,诚如她自己所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总的来说,张爱玲还是一个顾念传统的作家,但其小说的叙事手法、化俗为雅的方式以及繁复新颖的意象,为都市小说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意的借鉴。

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两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张爱玲作品的某些看法。

一、人物心理刻画:压抑下挣扎的痛苦心灵费洛伊德把研究视角从外宇宙转向内宇宙,发现了比外部世界更为广阔、更为纤细的心灵场。

一个人可以以百般的勇气忍受肉体的痛苦,却很难经受住心灵的磨难,这种折磨是一种灵魂的煎熬,让人生而无味。

张爱玲的作品便以其擅长的心理刻画,将一系列在社会的、家庭的、文化的、生理的、心里的诸般枷锁的桎梏下压抑着的痛苦心灵挣扎展露无遗,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茉莉香片》是收入《传奇》中的一部作品。

作品的主人公聂传庆表面上是一个畏葸的阴沉的白痴似的孩子,后母的挑拨、父亲的刻毒、阴冷无爱的家庭把他“作践的不像人”,他性格内向孤僻,没有朋友,对生活在冰箱世界中的他来说,刘妈和言丹朱所表现出来的些许善意只能让他业已麻木的灵魂感受到更为刻骨的寒冷。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变态女性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变态女性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变态女性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变态女性【摘要】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传奇》中的变态女性心理的分析,希望揭示促使这些变态女性走向心理变态、人格扭曲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同时分析作者选取和挖掘变态女性题材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变态女性近年来,全国对张爱玲的研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深化,有的侧重分析女性形象的社会内涵,有的深入挖掘女性心理内涵及形成的内外因……其中有一些涉及到其笔下的变态女性或变态心理。

本文试图剖析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变态心理、行为及其社会生活环境等原因,从而来体会其《传奇》描写变态女性的视角、态度和主体性渗透。

一、女性人物变态的多种类型的表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作为一位才女型作家,以擅长描写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而著称,她在小说《传奇》中较集中深入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十里洋场的不同形色的女性,通过审视她们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社交生活及其社会日常生活,折射出女性视角中的社会生活环境,更表现出在这种背景中女性的生存状态。

《传奇》中有15篇小说,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张爱玲笔下几类变态女性:(1)曹七巧:作为“兄长之命,媒妁之言”的牺牲品,长期的性压抑和社会压迫,使曹七巧的性情愈加恶毒和丑陋,产生了极端的虐待心理,其行为具有典型的攻击性和报复性,最终演变成为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其变态经历使人感到震惊: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一步步演变成一个近乎骷髅的疯狂老太。

三十年前她由兄嫂安排嫁给了姜家二少爷做了二少奶奶,然而二少爷是个骨痨病人,姜家才降低了择偶标准选择了麻油店出生的曹七巧。

过了门的七巧被姜家上下看不起。

在这闭塞的不容之地、不同情她的姜家大院里,没有正常性生活的七巧渴望正常的性爱,将爱的希望倾注在三少爷身上。

无奈花花公子的三少爷与七巧只限于场面上应付。

终于一晃十年,老太太和二爷都过世了,七巧得到了二爷家产,自立了门户。

为了“捍卫”用青春换来的血汗钱,她神经质地怀疑所以人,害怕别人来用自己的钱。

荆棘林里的红白玫瑰——管窥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畸变

荆棘林里的红白玫瑰——管窥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畸变

荆棘林里的红白玫瑰——管窥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畸变作者:黎莹婧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第12期黎莹婧[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文教育中心,香港999077]摘要:张爱玲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异化的女性,并形成了一种畸变现象,以此来抨击父权压抑与封建迫害。

本文通过剖析张爱玲小说中异化的女性形象,总结出“‘自我’的迷失”“‘母性’的泯灭”“‘自虐’的病态”与“‘顺势’的异化”这四个女性畸化的类型,并从这些畸变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其成因的探讨中,发掘出张爱玲运用小说中的女性畸变,反抗父权文化体系的批判性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畸变异化父权文化女性意识引言以父权文化为核心的封建制度与伦理道德,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土壤,激化了“阴性文化”下的“玫瑰生态”,使那些“红白玫瑰们”被迫迁移到杂刺遍地的“荆棘林”中,即使有些幸存者们与之抗衡,亦是以一种日趋窘迫、扭曲的生存姿态在战斗。

张爱玲的小说鲜明地塑造了众多异化的女性,并形成了一种畸变现象,从而抨击了父权压抑与封建迫害。

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的畸变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作品中异化的女性形象,归结出她们的畸化类型及成因;再从畸变女性的形象塑造中,探讨作者塑造异化女性的意义。

一、“自我”的迷失张爱玲笔下的畸化女性,较多是以“迷失自我”的形态呈现于作品当中。

所谓“‘自我’的迷失”,是指女性在被生存、欲望、婚恋等物化,或被父权奴化时,所体现的主体性丧失与模糊,从而沦为从属地位的“他者”。

a她们通常是为了满足欲望,不惜呈现出懦弱、退缩或奉承等姿态。

一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虽受过西式教育,但骨子里却是一整套的封建思想。

她视婚姻为生存的保障,择偶再嫁亦是源于维持生计。

她大可以在与前夫离异之后选择自力更生,走向她所追求的“独立自主”,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利用自己仅剩的青春与美貌,获取经济上的救赎者。

她清楚,范柳原经济条件优越,而且样貌俊朗,她更清楚他是别人给她妹妹介绍的对象,但她毅然展开攻势。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学生姓名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年5 月11 日总目录论文正文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 (5)(一)华丽背后的畸变 (6)(二)红颜薄命百花伤 (7)(三)浮萍般漂泊不定 (8)(四)另类母亲上演的“舐犊情深” (10)(五)完美女人无法逃脱的悲剧 (12)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根源 (12)(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影响 (13)1.传统道德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13)2.“男权至上”思想对女性的压迫 (14)(二)女性自身的“自残” (14)1.女性自我意识的浅薄 (14)2.女性“天性使然”的软弱 (15)三、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15)(一)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荼毒 (15)(二)唤起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6)附录1. 开题报告 (20)2. 结题报告 (21)3. 答辩报告 (22)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摘要:张爱玲笔下写的女性是“新女性”笔下的旧女性,她们皆有一个共同的命运特点:她们的人生中都充满了悲剧色彩。

无论是对婚姻的选择和依赖,还是从寻求自我意识上,甚至是在母性上,都把“悲剧”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淋尽致。

女性悲剧的根源问题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张爱玲的女性悲剧小说可以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诠释。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我们很自然的读到了答案,追寻女性悲剧根源的根本原因是千年来封建社会对女性得桎梏和扼杀,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女性本身的问题:女性自我意识的欠缺和不坚定。

通过对张爱玲笔下的种种女性悲剧的总结与归纳,追寻女性悲剧的源头,并以此来探索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女性意识;自省意识Zhang ailing is analysed female tragedy typeand source of the novelAbstract:the women of zhang ailing's writing is the \"new female\" of the author's old women, they all have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the fate of their life is full of tragedy. Not to the marriage choice and dependence, or from seeking self-awareness, even on the maternal, all the \"tragedy\" the characteristic streaming play much as. Female tragedy a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s actually a nagging question of women in zhang ailing's novel tragedy can be said to be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n zhang ailing's novels, we naturally read the answer, for women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tragedy roots in one thousand to the feudal society of women have shackles and strangled,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can't ignore the women's own problem: the lack of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 and not firm. Based on zhang ai-ling's various female tragedy of summary and induction, pursue the source of female tragedy and to explore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female tragedy.Key words:zhang ailing; Women; Feudal society; Female consciousness; Introspection consciousness目录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 (5)(一)华丽背后的畸变 (6)(二)红颜薄命百花伤 (7)(三)浮萍般漂泊不定 (8)(四)另类母亲上演的“舐犊情深” (10)(五)完美女人无法逃脱的悲剧 (12)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根源 (12)(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影响 (13)1.传统道德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13)2.“男权至上”思想对女性的压迫 (14)(二)女性自身的“自残” (14)1.女性自我意识的浅薄 (14)2.女性“天性使然”的软弱 (15)三、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15)(一)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荼毒 (15)(二)唤起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6)参考文献 (17)谢辞 (18)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红极一时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都说文如其人,张爱玲亦如此,她的小说华丽、神秘,笔触细腻,多是以女性为视角,凸显女性悲剧,以此来表达张爱玲对女性悲剧遭遇的同情、惋惜,甚至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并以此反映处于现代环境下固存下来的中国式封建文化灵魂的错位。

浅谈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心理畸变

浅谈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心理畸变

浅谈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心理畸变张爱玲于4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在当时的沦陷区上海,愁云惨淡的市民生活中,她的名字却风靡大街小巷。

张爱玲是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在我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她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张爱玲系出封建贵族世家,祖父张佩伦乃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之女婿,由于父母早期离异,张爱玲在家里并没有得到多少的亲情。

在这种家庭背景下,不幸的早年生活,使她过早成熟,使她对男权统治下的大家庭女性的不幸命运有着透彻的了解,使她能够用一种超然、冷漠的态度展示着封建大家庭内部摆不脱男性的奴役支配女性的血泪史。

她以犀利的笔锋毫不留情地捅开沪港两地半新半旧的家庭的天窗,让人们看清生活在这里的男女组成的两性世界的虚伪真相。

张爱玲在作品中突出描写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着的女奴形象,她笔下的女性骨子里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具扭曲的灵魂。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心理畸变的原因和过程。

一、时代更迭、观念混杂,造成女性畸变心理张爱玲创作的小说时代背景大多是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正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和新旧交替的时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社会制度还没有正式形成,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家长制度、封建婚姻制度等在人们生活的环境里还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些制度所附丽的封建思想早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柢固,所以,它深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乃至各个角落,封建性的因素对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上海又是一个开放型的大都市,外来文化首先从这里侵入,资产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也是从这里涌入,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这两种意识形态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产生的内在矛盾力就推动着人们滑入更深的生活漩涡,走向腐化和堕落。

这样的时代,女性深陷在封建礼教和人性压迫的窘境中,女人的爱是浅面的,谋生才是“爱”的本质,正是由于封建意识的侵蚀、性的压迫和金钱的异化作用,使得女性远离“人道”而趋近“兽道”。

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最具代表性的,刻画一个戴着金钱枷锁舞蹈的女人,一个戴着封建镣铐挣扎的女人;像一个充满病态的灵魂、一株渗透毒汁的罂粟花,她以其凄艳和狰狞风姿给人一个措手不及,是让人怜悯还是让人憎恶?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床不起的骨痨病患者。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分析从精神分析角度透视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分析从精神分析角度透视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分析从精神分析角度透视一、本文概述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使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其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更是以其复杂的心理变化和独特的人物形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透视曹七巧的变态心理原因,揭示其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矛盾,以及这些冲突如何影响她的行为和命运。

曹七巧作为一个生活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她的命运注定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不仅要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还要应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冲突。

这些冲突和挣扎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尤其是在她的变态心理方面。

她的行为举止、言语表达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反映出她内心的扭曲和失衡。

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内在的本能、欲望和冲突所驱动的。

曹七巧的变态心理正是这些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曹七巧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她的变态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种心理如何影响她的行为和命运。

通过对曹七巧变态心理原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反思现代社会中类似的问题和困境,寻找解决之道。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一分析曹七巧的心理冲突、成长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以期全面揭示她的变态心理原因。

二、曹七巧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曹七巧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无疑是塑造其变态心理的重要因素。

她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这种家庭环境往往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和对地位的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

从小,曹七巧就可能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世态炎凉。

作为一个女孩,她可能受到了性别歧视和家庭期望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使她产生了一种扭曲的自尊和自卑感。

她可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又害怕自己无法达到这种期望,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可能为她日后的变态心理埋下了伏笔。

张爱玲文学作品心理分析

张爱玲文学作品心理分析

浅谈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摘要: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她就是张爱玲。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格调苍凉哀婉,她的小说基本上都以上海没落的女性,如妓女、婚姻压抑下的妇女为作品的主人公。

其文学作品的突出贡献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学与西方的现代主义手法相结合,借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将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这种“心理分析”的现代主义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本文站在心理学角度,分析张爱玲笔下都市男女的精神现象以及其成长经历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

关键词:张爱玲弗洛伊德文学作品心理分析一、张爱玲其人(一)张爱玲的性格特点1.冷漠与自我张爱玲的性格具有冷漠与自我的特点。

大概是因为早期的生活使然,张爱玲轻视、嘲讽温情,但同时她又渴望、期望温情。

所以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长期相互矛盾的内容。

比如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家庭冷漠,缺乏爱,经济上又很落寞。

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冷漠自私,还被可笑的陈规旧矩束缚。

同样的在《倾城之恋》中更是如此,而后者更具温情一些。

生活中的张爱玲经历了太多来自至亲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使她对其余的人不抱有任何的希望与期待,不愿意与他人发生任何的感情纠葛。

2.敏感而内向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但却父母离异。

在其父母离异之后,张爱玲与父亲住在一起。

其父经常毒打拘禁张爱玲,不过问她的死活。

在毒打与拘禁中张爱玲渐渐对亲情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以致长大后的张爱玲不相信亲情,怀疑社会。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个体的幸福与快乐都是暂时的,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都被痛苦与孤独、病态甚至变态充斥着,永无止尽,没有尽头。

这就导致了张爱玲的性格敏感而内向。

(二)张爱玲性格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由于家庭、父母的原因导致她人格极度自我封闭。

由于外部的环境特点以及自身的性格原因,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属于内省,作品的题材也都是选自身边的人或事。

生活在张爱玲身边,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小说写的是哪一家的哪一个人。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张爱玲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种美艳而苍凉的风格,笔触深刻、冷峻,塑造的女性人物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凉、阴暗的气息,她们蛰居在传统男权的阴影之下,过着悲惨凄凉的生活,这种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都源自于张爱玲自己悲剧人生的感悟,在小说中她主要塑造了三种悲剧女性形象:一种是受封建枷锁束缚的女性,一种是物欲与道德挤压下灵魂扭曲的女性,另一种则是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和软弱酿成悲剧的女性。

对张爱玲小说中变态女性的精神分析

对张爱玲小说中变态女性的精神分析

对张爱玲小说中变态女性的精神分析第卷第期 . .牡丹江大学学报年月 .文章编号: . .对张爱玲小说中变态女性的精神分析李璐珂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新疆伊宁摘要: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大多数女性常会陷入不能在获得物质生存的同时主宰自我的困境,于是就通过依附男人,借助婚姻来摆脱这种困境,最后产生一种变态的行为思想,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

这些变态形象的塑造,表现了生活在铁闺阁中的女性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所作出的挣扎。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精神分析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纵观张爱玲的一生的创作,其对现代女性生年张爱玲遇见了胡兰成??改变她一存境况的考察是最为关注的。

张爱玲对现代女性生的男人。

她明知道胡兰成是个花花公子,却痴的生存状况有自身独特的体会,她笔下的女性通痴地向他表白:“我想过,你将来就只是我这里常把物质生存作为至高目标,从《倾城之恋》中来来去去亦可以。

”面对张爱玲的一片真情,胡的流苏到《金锁记》中的七巧,再到《十八春》兰成却只是欣赏她的惊世才华,每到一地都能够中的曼璐,有不少女生会陷入不能在获得物质生结交上新的情人。

张爱玲爱上这样一个人,其结存的同时主宰自我的困境,于是就通过依附男局不过是以悲剧而告终。

有着精神或缺的张爱人,借助婚姻来摆脱这种困境,最后产生一种变玲,渴望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家园中有态的行为和思想,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

张爱玲可精神对话的伴侣,而这一切最终落空了。

通过对这种变态女生形象的塑造,透视了生活在《倾城之恋》是她在上海的成名作,作品中铁闺阁中的女性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所作出展现张爱玲所要表现的女性爱情的悲剧意识。

虽的挣扎,深刻思考了现代女.陡的生存问题,也表出身贵族家庭,但童年是父母整日争吵、离异和达出一种小说背后源于作者生活中的深深的悲被冷落、被虐待的生活中煎熬过来的,幼小的心剧意识。

灵饱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同时感受到了没落一、张爱玲的女性悲剧意识家族的颓败和冰冷的人际关系。

张爱玲小说中的残酷世界

张爱玲小说中的残酷世界

张爱玲小说中的残酷世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脆弱。

张爱玲的小说中经常出现残酷的世界,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残酷世界,探讨她对人性的审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一、残酷的家庭关系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家庭关系往往充满了残酷和冷漠。

她描写了一些婚姻中的不幸,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淡和争执。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主人公龙应台与他的两位妻子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残酷。

另外,在《色,戒》中,小说家通过描述王佳芝与她丈夫之间的不和谐关系,揭示了婚姻中的暴力和冷漠。

二、残酷的社会压力张爱玲的小说中,社会给予人们的压力也是残酷的。

她生动地描绘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华丽,以及中下层社会的贫困与艰辛。

在《金锁记》中,小说家通过描述女主人公艾珊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贫困和社会压力对个体的影响。

此外,在《半生缘》中,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在上海社会中的辛酸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无奈。

三、残酷的情感世界张爱玲小说中的残酷世界不仅局限于家庭和社会关系,也存在于人们的内心。

她通过描绘人物的孤独、无助和对爱情的追求,深刻地表达了人性的脆弱和残酷。

在《倾城之恋》中,小说家描绘了主人公陈莹莹追求爱情的过程,以及她在感情之中的痛苦和折磨。

同时,在《梦回人间》中,作者通过描述女主角孟梨与二舅之间禁忌的爱,表达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四、对人性的思考与反思通过描写残酷的世界,张爱玲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她通过揭示人们内心的欲望、痛苦和无奈,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关切与思考。

在《梦回人间》中,作者透过孟梨和二舅的爱情,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困境。

此外,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通过对龙应台多重婚姻关系的描写,反思了人性的贪欲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张爱玲的小说中的残酷世界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脆弱。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变态心理探析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变态心理探析

界, 对作家笔下的人物进行心理分析 , 是走进作家 内 他 同学 在讨论 其 父亲 年龄 时 , 她 直 接 和 同学 们 说 道 : 我 爸爸 年纪 可不 大 , 还不 到 四十 呢。 ” … 这 种 语 气 心 与把 握人 物性 格心 理 的有效 途 径 。本 文 通过 对 张 “ 爱玲部分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 的变态心理分析 , 以此 是 充满 暖 昧 的。在 与父 亲 的 日常 交 往 中 , 她 可 以 无
点羞 耻 与负罪 的感 觉 , 成 为一 种不 顾 一 切 的爱 , 以 弑父情结 , 也就是男孩子会对母亲产生爱恋, 即爱母 这 实 际上 是一 种 畸 恋 , 也是 对 恨父 , 所 以俄 狄 浦斯 情 结 也 被 称 为 “ 恋母情结” 。在 至于不 愿 意离 开家庭 , 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都存在反对乱伦 的道德 , 每个 母 亲 的一 种嘲笑 。 张爱 玲在展 示 这种扭 曲的厄 勒 克 特拉 变 态 心理 人都 知道禁忌 , 而这些禁忌却永远 的埋藏在潜意识

条手臂去兜住他的颈子。 ” …拍 在这段对话中, 可以
产生爱恋 , 即爱父恨母 , 所 以厄勒克特拉情结也被称 看 出小 寒 对 自己 的父 亲 不 是 简单 的父 女 关 系 , 而 是 为“ 恋 父情 结 ” 。俄 狄浦斯 ( O e d i p u s C o mp l e x ) 是 恋母 从 崇拜 转成 了钟 情 的关 系 。她对 父 亲 的爱 达 到没 有

深处 。
时, 没有停 留于一般 的厄 勒 克特 拉 情节 展 示 , 更 多 的
在张爱玲名作 《 心经》 中, 充满 了厄勒 克特拉情 是将人性 的变态展示 于读者面前 , 让人读来惊心动 魄。小寒对母亲的嘲笑与折磨 , 没有任何怜惜之情 。 节。主人公小寒是个 自私并带有厄勒克特拉情结的 使得小寒 女孩 , “ 圆鼓鼓的腮帮子 , 小尖下巴, 极长极长的黑眼 父亲最后选择 了与女儿相貌接近的凌卿 ,

论张爱玲笔下寡妇群体的变态控制欲

论张爱玲笔下寡妇群体的变态控制欲

论张爱玲笔下寡妇群体的变态控制欲——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寡妇母亲形象中国自古不乏父亲早逝,母亲备受夫家欺凌,含辛茹苦带大年幼的孩子,功成名就颂扬母德之类的励志故事。

所以虽然在现实中寡妇往往是苦与人们心中憎恨、怀疑、同情的对象,但是在文学层面上来说,中国的寡妇往往是最具有母性光辉的一个群体,从而得到了一个较为受赞扬的地位,但是也正是母亲为孩子的付出值得歌颂,所以寡妇母亲必然是寄托于孩子之上的,倘若失去了孩子,寡妇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个备受折磨的背景身份而已了。

这里主要以《金锁记》和《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曹七巧和密秋儿夫人作为模板,分析在张爱玲笔下的寡妇形象。

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学,张爱玲笔下的女子往往是有血有肉,张扬或疯狂都是有其深刻的作为“人”的特征的,她对于人自身的关注与塑造则更能让人深刻地剖析人的心理与精神世界,而不是笼统的表面单一的形象。

这里,寡妇并不仅仅是寡妇,而是社会群体的代名词,一群狠狠压制欲望而斗争、报复的阴暗女性。

首先,对这两个寡妇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写道:“曹七巧不过是遗老家庭里一种牺牲品,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末不足道的渣滓。

”遗老家庭、没落的宗法社会,都是说曹七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并且谈论一个人是社会条件,可以从她的财产的获得方式来看,曹七巧是通过“继承”来获得金钱的,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封建体制下的生存方式。

而对于密秋儿夫人的分析便较为复杂,蜜秋儿太太一家以及罗杰是英国人,她们秉承当时流行的英式淑女教育,当然,对《第二炉香》的评论很多是有争议的,但不论张爱玲的本意,当时社会的普遍风尚姑且是这样,也就列入考虑范围了。

她在丈夫死去后无力将三个孩子带回国内,便偏安于香港,作了每天带孩子出入各种场所的太太,虽然教育是淑女教育,但是终极目的还是将孩子嫁出去,这也是她们能够生存的依靠。

所以纵观这两位母亲,都是依靠家庭经济来维持生存,并不能生产财富,很大程度上来说算是家庭的寄生。

从变态心理学视角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施虐者与受虐者

从变态心理学视角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施虐者与受虐者

从变态心理学视角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施虐者与受虐者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in Eileen Chang's novels and themasochist sadist钱悦(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13级,四平,13600)【摘要】在众多女性作家中,张爱玲的写作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同时也有着超越时间限制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张爱玲为文坛上贡献的那些文学经典人物至今仍形象鲜明意义深远,尤其是其塑造的女性形象震撼人心又别有特色,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变态心理学视角对其笔下的几位女性代表进行精神分析,分析其变态心理形成的心理及生理原因,并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人物的变态行为。

【关键词】变态心理学力比多潜意识施虐与受虐张爱玲小说【Abstract】Among the many women writers, Eileen Chang's writing style can be said to be unique, but also has significance beyond the time limit and value Ailing contribution to literary literary classic characters who are still vivid far-reaching, especially its shape the image of women humbling and do not have features, this abnormal psychology from Freud's perspective, several women described their representatives psychoanalysis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ical reasons and expla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bnormal psychology character's abnormal behavior.【Key words】Abnormal Psychology scholastic libido subconscious sadism and Exploited Zhang Ailing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可谓是人类进步的又一大标尺,首先精神分析学说从自身的学科角度来看,使人类对人的内在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其价值还表现在这种学说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方面,如社会学,哲学及文化人类学等,而弗洛伊德学说对文学的贡献“并不在于他关于艺术的某些具体言论,而是蕴涵在关于精神的整个观念中”①,可见将精神分析学说与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其意义是深远而不可替代的。

欲望中的沉浮与挣扎:施蛰存、张爱玲小说心理描写比较

欲望中的沉浮与挣扎:施蛰存、张爱玲小说心理描写比较

作者: 刘蓓
作者机构: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03
出版物刊名: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27-30页
主题词: 施蛰存 张爱玲 心理描写 小说 心理分析 文学评论 人性 性心理
摘要: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现代作家施垫存与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重视心理分析的创作趣味,表现出许多相似点。

同时,他们的作品在描写人类心理的视域侧重、对人类心理层面开掘的最终意旨、以何种主观情感融入作品三方面又存在相异处,对他们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异同及其成因进行一番考察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30年代小说创作的心理分析倾向。

遗弃与变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剖析

遗弃与变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剖析

遗弃与变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剖析
王荣
【期刊名称】《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24)6
【摘要】张爱玲小说中有许多"错位"、"变态"、"疯狂"、"扭曲"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生存过程中,饱受周围人的遗弃.文章通过对张爱玲笔下主人公被遗弃与变异关系的揭示,分析了她们异化心理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反叛的局限性,进而揭示了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成功之处.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王荣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6
【相关文献】
1.张爱玲小说中的几种女性形象剖析 [J], 姚昌美
2.解析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不彻底性 [J], 戚白雪;
3.蜕变源于绝望浮沉之于悲凉——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晏羽
4.蜕变源于绝望浮沉之于悲凉——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晏羽
5.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不完美女性形象 [J], 徐悦悦; 任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变态心理学视角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施虐者与受虐者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in Eileen Chang's novels and themasochist sadist钱悦(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13级,四平,13600)【摘要】在众多女性作家中,张爱玲的写作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同时也有着超越时间限制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张爱玲为文坛上贡献的那些文学经典人物至今仍形象鲜明意义深远,尤其是其塑造的女性形象震撼人心又别有特色,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变态心理学视角对其笔下的几位女性代表进行精神分析,分析其变态心理形成的心理及生理原因,并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人物的变态行为。

【关键词】变态心理学力比多潜意识施虐与受虐张爱玲小说【Abstract】Among the many women writers, Eileen Chang's writing style can be said to be unique, but also has significance beyond the time limit and value Ailing contribution to literary literary classic characters who are still vivid far-reaching, especially its shape the image of women humbling and do not have features, this abnormal psychology from Freud's perspective, several women described their representatives psychoanalysis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ical reasons and expla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bnormal psychology character's abnormal behavior.【Key words】Abnormal Psychology scholastic libido subconscious sadism and Exploited Zhang Ailing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可谓是人类进步的又一大标尺,首先精神分析学说从自身的学科角度来看,使人类对人的内在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其价值还表现在这种学说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方面,如社会学,哲学及文化人类学等,而弗洛伊德学说对文学的贡献“并不在于他关于艺术的某些具体言论,而是蕴涵在关于精神的整个观念中”①,可见将精神分析学说与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其意义是深远而不可替代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部分中国作家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进行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坛注入了鲜活而又新奇的血液,丰富了中国文坛的创作,为中国文坛增添了一抹亮色,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代表可谓是集大成者,她的诸多名篇均体现出其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应用,张爱玲站在女性视角的立场,将精神分析融入到作品的创作当中,来塑造表现女性独有的心理特点。

一、张爱玲小说创作中对变态心理学的应用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诸多名篇中,她从人性的深度和潜意识及无意识层面发掘展示出女性的内在真实,可以看到有这样一部分女性形象,她们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变态倾向,这些女性形象变态心理的产生,究其根本是由于她们的潜意识所决定的,潜意识在人格结构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潜意识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异常活跃的因素,他总要寻找各种机会得以宣泄,就像弗洛伊德所说:“人的性本能是生命的原动力,在人类生活中是异常活跃,向地下奔腾的岩浆,无时无刻不在蒸腾、冲动、寻求着爆发。

”②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侧重外部刺激方面,而弗洛伊德则将病因转向了对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的分析,弗洛伊德指出,变态心理可以说是性的本能因受到外部和内部挫折和剥夺后所引起的非常规的寻求满足的心理,是无意识欲望的反常表现,是力比多的变态用法,是力比多满足的代替物,而这些变态心理大多是对早期婴儿的性满足方式的倒退,如受虐与施虐、自恋、同性恋、恋物淫、窥淫癖等。

张爱玲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的变态心理有着深入的观察、了解、认识和体会,同时创作方面深受以弗洛伊德观点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张爱玲手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方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的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文字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③有这样两种女性,一种是心理愿望和生理欲望得不到满足,处于一种缺失状态,无法获得排解而导致的心理变态,这种心理变态长期的积淀使她们产生了一种可怕的报复心理,甚至将恐怖的魔爪伸向了①莱昂内尔·特里林.弗洛伊德与文学,文艺理论研究.1981(03)②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A].弗洛伊德原著选辑(上)[C].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63③夏志清.张爱玲短篇小说.爱情、社会、小说[M].北京:纯文学出版社,1997自己的亲人子女,也就是由于变态心理发展成的施虐者,而受害者及是她们施虐的对象。

另一种则是一群无辜的女性形象,她们完全有着过正常幸福生活的机会,但却是变态心理的受害者,使她们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承受着上一辈人承受的苦难,即变态心理的受虐者。

二、变态心理的施虐者——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可以看做变态心理施虐者的登峰造极者,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不是她的惜金如命,不是她的小市民心理,而是她那令人深感惧怕的变态心理,她终身得不到幸福,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虽然这种不满足转嫁到了对金钱的控制欲上,但是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她对自己的儿女实施了报复,她想尽各种办法加以破坏,她妒忌自己的儿媳占有自己的儿子,甚至这种妒忌超过了她对自己儿子的爱,最终剥夺了儿子正常的幸福生活,使儿子和自己一样孤独、空虚,如果说曹七巧嫉妒儿媳,是因为她是一个“外人”,对于自己的女儿,她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变态心理,她使得自己的女儿和自己一样孤独终老,一样得不到正常女人应该得到男人的爱,和她自己一样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曹七巧的一生从没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欲望从未得到过满足,也就是说曹七巧的性本能受压抑一辈子,又遭到小叔的拒绝,致使她的这种性本能在原本受压抑的状态下又再次遇到挫折,于是力比多的作用驱使她找到某种代替物。

“人总是要再替代对象中寻找她的宣泄对象……如果他接受了某一替代,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在补偿他的原始的力比多”④因此曹七巧以报复儿女的手段来实行转嫁,他的儿子和女儿就是她找到的代替物,剥夺他们的幸福,看着她们和自己一样有欲望得不到满足,来找到一种心理平衡,而这种平衡是建立在剥夺儿女们的幸福基础之上,这种报复心理完全淹没了母爱,可见这么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灵与肉,物质与欲望的矛盾冲突制造了有着变态心理的曹七巧,从更深层次来讲,可以说是力比多在做怪,曹七巧最后的报复自己儿女的变态行为可以说正是力比多的变态用法,这种变态用法驱使曹七巧成为了变态心理的施虐者,成为其施虐对象的正是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研究曹七巧的这种变态心理同时,张爱玲的小说《心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也应同样引起我们的重视,小说中有一处简述却又寓意深刻的描写值得我们仔细推销,段凌卿在和小寒说起自己的母亲和婶婶的时候这样说道:“都是好人,但④卡尔文·斯·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是她们是寡妇,没有人,没有钱,又没受过教育。

我呢,至少我有个前途。

她们恨我哪,虽然她们并不知道。

” 很简短的台词却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种讯息——段凌卿的母亲和婶婶都是寡妇,实践证明人最无法忍受的是环境的死寂和心灵的空虚,她们每天生存的环境是死寂的环境,她们的内心是空虚的内心,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们恨段凌卿,我们不禁会想到她们和曹七巧有着同样的变态心理,即实施报复,自身的不幸福和欲望不满足,使她们产生了变态的报复心理:我受的苦你也得受。

她们心里不平衡的同时,更见不得别人幸福,甚至是见不得自己的儿女幸福,甚至不惜采取手段来加以破坏儿女的幸福。

两部不同的作品,却有着惊人的巧合,两篇小说都有着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即变态心理的施虐者,潜意识的长期压抑使她们走向了变态的方向,使她们的人格扭曲异化。

三、变态心理的受虐者——以《金锁记》中的长白、长安为例《金锁记》中那两个苍白而又无辜的孩子不得不引起读者的注意,甚至后期深深值得我们同情和惋惜,他们就是曹七巧的两个孩子——长白和长安,心理畸形扭曲的曹七巧见不得任何人幸福,连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女也不放过,处心积虑的加以破坏,因此从长白和长安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母亲就是变态心理的施虐者,而他们则是这种变态心理的受虐者。

先从长安来看,他一直处于母亲的控制之中,一直是处于不自由的状态,从小在阴鸷的母亲身边长大,他似乎没有任何自己的喜怒哀乐,冷冰冰的听从曹七巧的摆布,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长安的成长并没有快乐,婚后也像母亲手中的傀儡一样,母亲限制他的自由,婚姻上没有任何的自主性,甚至洞房之夜也得陪在母亲身边,陪母亲吸食大烟,对于母亲对儿媳的变态手段,他没有任何反应和反抗,他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思想内核,只剩下空虚的单薄的人类的躯壳,此时他只是曹七巧的一个玩物而已,完全成为了曹七巧变态心理的施虐的对象。

长安本能过上一个正常人的幸福生活,可是曹七巧的魔爪仍然没有放过自己的女儿,当长安遇到了自己的幸福的时候,曹七巧极端变态的心理再次表现出来,她将自己女儿吸食大烟的事情告诉女儿的未婚夫,亲手破坏了女儿的幸福,使长安步自己的后尘,成为了第二个“七巧”,从力比多的角度看,曹七巧由于性爱的缺失,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只有在心理上通过报复来寻找平衡和安慰,而可怜的长安和长白则成为她报复的对象,长白是曹七巧第二个施虐的对象。

说到变态心理的施虐对象我们还能想到张爱玲名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葛薇龙是梁太太的侄女,为了学业向梁太太求助,她本认为姑妈心中还存有一丝亲情,可以让自己不受到伤害,却不知自己已成为姑妈变态心理的一个发泄对象,多年来对性爱的压抑使梁太太的心理畸形发展,在现实行为中通过转移或补偿的方式,来寻求宣泄的对象和渠道,而侄女葛薇龙就是她选择的变态心理的受虐者,利用葛薇龙的贪慕虚荣和贪欲,也利用她的年轻貌美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她靠葛薇龙来吸引年轻俊美的男子,从而慢足和转移自己年轻时得不到的正常的性爱,这完全是因为梁太太长期的性压抑而产生的变态心理,是长期压抑的潜意识的一种爆发,“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导致心理变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