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

【发文字号】川府发[2007]8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01.22

【实施日期】2007.01.22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川府发[2007]8号)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目标,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必须把节能工作摆在优先突出的战略位置

(一)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能源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我省是人口大省,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煤炭人均可采储量仅为全国的25%,世界的14%,石油依赖度接近

100%。能源消耗较高,2005年我省万元GDP能耗比全国高25.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高35.9%。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能源消耗增幅快于生产增幅,2005年全省能源消耗总量增长5.6%,比能源生产总量高0.9个百分点。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全社会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不强,节能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节能投入不足,技术开发和推广运用不够,节能基础工作严重滞后。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高度增强能源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节能工作摆在更加优先、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作为经济结构是否优化的重要标志,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真正落实的衡量标准之一,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节能工作意义重大。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把降低单位GDP能耗列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加强节能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深入扎实地抓好节能工作,确保我省“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完成。

二、明确节能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总体要求。节约能源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为重点、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完善政策法律为保障,调动市场主体节能的积极性,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健全节约能源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原则。

1.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效率为本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扩大能源生产能力,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有效供给。

2.坚持发展与节能相结合,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把节能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3.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通过制订能源发展规划,完善节能政策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能源有序开发和合理配置。建立能够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能源高效利用。

4.坚持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节能降耗的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体系,为节能降耗提供坚实的体制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年均节能率4.4%,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5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22吨标准煤,重点行业单位能耗达到或接近全国“十五”末的平均水平,力争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3%,建筑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服务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农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0%,初步建立起节能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构建节能型的产业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六)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