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为他们的持续进步提供了动力。
5.作业小结:我布置了一道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他们的课堂所学,还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我在下一节课的开始部分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心得,这样既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又让他们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到了新的解题策略。
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周角定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圆周角定理,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周角定理的应用价值。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周角定理,掌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能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周角,能够准确地找出圆周角所对的两条弧的圆心角。
3.掌握圆周角定理在圆的切割、镶嵌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操作: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圆周角定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以及多媒体动画演示,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到圆周角定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我在教学中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周角定理,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过程,自主发现圆周角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例分析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周角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作图、观察、推理等环节,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圆周角的概念,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区别与联系,能准确判断并命名圆周角。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掌握圆周角定理,并能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逻辑思维。
4.让学生学会运用圆周角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共享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圆周角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感知圆周角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圆、量角等活动,探究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请大家拿出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在圆上任选三个点,组成两个圆周角。观察这两个圆周角的大小,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总结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
“圆周角是指圆上任意两点与圆心所组成的角。圆周角的度数是360度,且圆周角等于其所对的圆心角的两倍。”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周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4.1.4 圆周角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会在具体情境中辨别圆周角。
2、掌握圆周角定理的内容及推论,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3、 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特殊到一般” 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1、 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类讨论、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2、 学习中经历操作、观察、发现、猜想、分析、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圆周角定理的探索过程,培养合理推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用几何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一) 情境引入动画和画面:2012年欧洲足球杯西班牙与意大利比赛中的一个片段中,Fabregas 带球冲到对方球门附近,Fabregas 没有直接射门,而是将球传给离球门较远的队友David Silva ,由他射门,为什么?(球进了吗?)问:射门的位置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足球活动引入,设置问题引起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圆周角的概念1、探索问题:将圆心角顶点向上移,直至与⊙O 相交于点 C ,观察 得到的∠ACB 。
问:顶点在哪里?两边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A C B学生活动:1、认识圆周角师问:判断圆周角有什么方法?学生归纳:先找顶点在不在圆周上,再看角的两边是否与圆相交。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辨别圆周角,巩固知识的形成。
学生活动:2、找一找:圆中有多少个圆周角?分别说出来。
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设计意图:在复杂的图中找圆周角,进一步强化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学会分类思想。
问:每个圆周角对应一条相应的弧,观察一下,有没有某两个圆周角对应同一条弧,也就是说同一条弧对着多个圆周角? 设计意图:引入下一个环节 (三)探究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学生活动3:试着画一画,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多少个? 问:虽然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个,但观察它们与圆心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哪几种情况? (交流讨论后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观察,对比分析,从圆周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三种,让学生亲自体验并学会分类讨论。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4.1.4 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24.1.4圆周角(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第24章:圆周角,是在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心角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对圆周角的性质的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在圆的有关证明、作图、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研究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
难点:了解圆周角的分类、用化归思想合情推理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方法:观察发现,总结方法。
二、教学准备:课件、圆规、三角板、多媒体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什么
如果顶点不在圆心而在圆上,则得到如右图的新的角
【讨论】如何验证第二和第三种情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 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周角》教案、教学设计
(3)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圆周角,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知探究:通过画图、观察、猜想、验证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重视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周角的概念。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时钟等,并提问:“这些物体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上的角度问题。接着,我会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那么这些点与圆心之间的角度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圆周角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周角。
3.应用题:将圆周角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面积等。
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圆周角的定义、定理和推论的重要性。同时,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圆周角的定义: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圆上的任意两点与圆心所形成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角的度数是相等的。然后,我会给出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是由圆上两点与圆心所形成的角,其度数等于所对圆弧的一半。
2.圆周角定理:在学生理解圆周角定义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测量、计算等方法,发现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人教版 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 圆周角》(第1课时)教案
《24.1.4 圆周角》教案第1课时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了解与圆心角的关系,会在具体情景中辨别圆周角。
2.通过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互相讨论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探究与应用。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拓展新知课前准备课件、课本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1.什么叫圆心角?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点评:1.我们把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刚才讲的,顶点在圆心上的角,有一组等量的关系,如果顶点不在圆心上,它在其它的位置上?如在圆周上,是否还存在一些等量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师生互动,启发猜想1.摆一摆:一条弧对的圆心角有几个,圆周角有几个?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和皮筋,通过由实验、观察等方法可得出:一条弧对的圆心角只有一个,圆周角有无数个;2.找一找:圆心与圆周角有几种位置关系?充分的活动交流后,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派代表在展台上展示图片,说明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①圆心O在∠BAC的内部②圆心O在∠BAC的一边上③圆心O在∠BAC的外部请同学们思考除这三种位置关系外是否还有遗漏?分别做出这三个图中的圆心角∠BOC,①圆心O在∠BAC的内部②圆心O在∠BAC的一边上③圆心O在∠BAC的外部3.量一量: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BAC与圆心角∠BOC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二)观察猜想,寻找规律1.教师出示同一条弧所对圆周角为90°,圆心角为180°和同一条弧所对圆周角为45°,圆心角为90°的特殊情况的图形.提出问题:在这两个图形中,对着同一条弧的圆周角和圆心角,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由于情况特殊,学生观察、测量后,容易得出:对着同一条弧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2.教师提出:在一般情况下,对着同一条弧的圆周角还是圆心角的一半吗?通过上面的特例,学生猜想,得出命题: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三)动手画图,证明定理1.猜想是否正确,还有待证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2.先分小组交流画出的图形,议一议:所画图形是否相同?所画图形是否合理?3.利用实物投影在全班交流,得到三种情况.若三种位置关系未出现全,教师利用电脑演示同一条弧所对圆周角的顶点在圆周上运动的过程,得出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可能出现的不同位置关系,得到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内部、外部三种情况.4.引导学生选一种最特殊、最容易证明的“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周角的一边上”进行证明,写出证明过程,教师点评.5.引导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把“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周角的内部、外部”转化成“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周角的一边上”的情形,进行证明,若学生不能构造过圆周角和圆心角顶点的直径,教师给予提示.然后小组交流讨论,上台展示证明过程,教师点评证明过程.6.将“命题”改为“定理”,即“圆周角定理”.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88页练习第1题.2.如图,∠BAC和∠BOC分别是⊙O中的弧BC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若∠BAC=60°,那么∠BOC=________.3.如图,AB,AC为⊙O的两条弦,延长CA到D,使AD=AB,如果∠ADB=30°,那么∠BOC=________.答案:1.略;2.120°;3.120°.四、归纳新知1.圆周角概念及定理.2.类比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方法及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五、教后反思。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探究圆周角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圆周角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安徽省铜陵市十二中宋根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理解分三种情况证明圆周角定理的过程,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猜想、类比、归纳可以解决问题,渗透分类转化思想。
情感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勇于自主探索,乐于与人合作交流,体验探索的快乐和数学思维的美感,提高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分类思想证明圆周角的定理。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在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心角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对圆周角的性质进行探索,圆周角性质在圆的有关说理、作图、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学习圆的后续知识的重要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圆周角性质也是说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情分析]用已有的知识探究一个新的问题,其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圆周角定理的证明,需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逐一证明,这对学生来说较为生疏,很难把相关知识完整地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因此在教学中应力图通过直观展示、动手试验、验证探索圆周角定理,使学生逐步体会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教学所必需的,对此,教师要适时点拔,引导。
整堂课都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亲自经历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探究,各层次的学生都要动手参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看谁连的快屏显三个与圆有关的几何图形:(1)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
(2)顶点在圆心的角。
(3)圆上两点间的部分。
要求学生将他们和相对应的概念进行连线。
二、动手游戏,看谁找得多屏显比赛要求:1、拿出准备好的纸板,在圆上固定四个点A、B、C、D。
2、用橡皮筋两两连接A、B、C、D四个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周角(教案)
我还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周角的基本概念、圆周角定理及其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周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证明圆周角定理时,引导学生关注半径、弦、圆心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结合实际例子,如圆桌的周长、圆形花坛的面积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圆周角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圆周角定理:学生需要掌握圆周角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解题。
-解决与圆周角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找出问题中的圆周角关系,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圆周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应用。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掌握证明圆周角定理的过程,理解其中的逻辑推理和几何关系。
-圆周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将圆周角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弧长、圆面积等。
举例解释: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圆周角》教案
24.1.4 圆周角【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探索圆周角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并会用圆周角定理及推论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渗透解决不确定的探索型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探究与应用.【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如图是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弧形玻璃窗AB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同学甲站在圆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C,他们的视角(∠AOB和∠ACB)有什么关系?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他们的视角(∠ADB和∠AEB)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相同,2∠ACB=2∠AEB=2∠ADB=∠AOB]【教学说明】教师出示海洋馆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课题,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初步感知角的特征.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圆周角的定义探究1 观察下列各图,图(1)中∠APB的顶点P在圆心O的位置,此时∠APB 叫做圆心角,这是我们上节所学的内容.图(2)中∠APB的顶点P在⊙O上,角的两边都与⊙O相交,这样的角叫圆周角.请同学们分析(3)、(4)、(5)、(6)是圆心角还是圆周角.【教学说明】设计这样的一个判断角的问题,是再次强调圆周角的定义,让学生深刻体会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归纳结论】圆周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二者缺一不可.2.圆周角定理探究2如图,(1)指出⊙O中所有的圆心角与圆周角,并指出这些角所对的是哪一条弧?(2)量一量∠D、∠C、∠AOB的度数,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改变动点C在圆周上的位置,看看圆周角的度数有没有变化?你发现其中有规律吗?若有规律,请用语言叙述.解:(1)圆心角有:∠AOB圆周角有:∠C、∠D,它们所对的都是AB(2)∠C=∠D=1/2∠AOB.(3)改变动点C在圆周上的位置,这些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圆周角的度数恰好等于同弧所对圆心角度数的一半.【教学说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测量角的大小,移动点C,让学生观察当C点位置发生改变过程中,图中有哪些不变,从而交流总结,找出规律,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为定理分情况证明作铺垫.为了进一步研究上面发现的结论,如图,在⊙O上任取一个圆周角∠ACB,将圆对折,使折痕经过圆心O和∠ACB的顶点C.由于点C的位置的取法可能不同,这时折痕可能会:(1)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2)在圆周角的内部;(3)在圆周角的外部.已知:在⊙O中,AB所对的圆周角是∠ACB,圆心角是∠AOB,求证:∠ACB=1/2∠AOB.[提示分析:我们可按上面三种图形、三种情况进行证明.]如图(1),圆心O在∠ACB的边上,∵OB=OC,∴∠B=∠C,而∠BOA=∠B+∠C,∴∠B=∠C=1/2∠AOB.图(2)(3)的证明方法与图(1)不同,但可以转化成(1)的基本图形进行证明,证明过程请学生们讨论完成.得出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注意:①定理应用的条件是“同圆或等圆中”,而且必须是“同弧或等弧”,如下图(1).②若将定理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就不成立了.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它们一般不相等(而是互补).如下图(2).【教学说明】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要不要分情况来证明.若要分情况证明,必须要明白按什么标准来分情况,然后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逐个进行证明.在证明过程中,第(1)种情况是特殊情况,是比较容易证明的,经过添加直径这条辅助线将(2)、(3)种情况转化为第(1)种情况,体现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圆周角问题,培养学生用动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圆周角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图形的对称美;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及初步应用。
难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与证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周角的概念。
比如,展示一个时钟的表盘,指出其上的圆周角。
2. 新知探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圆周角与对应的圆心角,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推理和证明,得出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3.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与圆周角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答或小组讨论。
例如,让学生自己画图、分析并证明一些特殊的圆周角定理推论。
4. 知识运用: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圆周角定理的重要性,以及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和定理。
同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圆周角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并回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圆周角》第2课时 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五章 圆24. 1 圆的有关性质 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本节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4章《圆》的内容,本节要求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1. 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3. 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4. 【教学重点】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现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论证圆周角定理.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五个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思考引入问题1 什么叫圆心角?指出图中的圆心角?问题2 如图,∠BAC的顶点和边有哪些特点?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判一判:下列各图中的∠BAC是否为圆周角并简述理由.(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 测量与猜测如图,连接BO , CO ,得圆心角∠BOC.试猜想∠BAC 与∠BOC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2. 推导与论证⏹圆心O在∠BAC的一边上(特殊情形)⏹圆心O在∠BAC 的内部⏹圆心O 在∠BAC 的外部3.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该弧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圆周角和直径的关系: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三)圆内接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1.探究性质如图,四边形ABCD 为⊙O 的内接四边形,⊙O 为四边形ABCD 的外接圆. 猜想:∠A与∠C, ∠B与∠D之间的关系为:∠A + ∠C = 180º,∠B + ∠D = 180º2.证明猜想∵弧BCD 和弧BAD 所对的圆心角的和是周角,∴∠A+∠C=180°,同理∠B+∠D=180°,3.归纳总结推论: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推论:圆的内接四边形的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三、应用新知例1 如图,⊙O 的直径AC 为10 cm,弦AD 为 6 cm.(1)求DC 的长;(2)若∠ADC 的平分线交⊙O 于B, 求AB、BC 的长.例2 如图,BD是⊙O的直径,∠CBD=30°,则∠A 的度数为()A.30° B.45° C.60° D.75°四、巩固新知1.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且∠A=110°,∠B=80°,则∠C = ,∠D = .2.⊙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C=1∶2∶3 ,则∠D= .3. 如图,AB为⊙O的直径,CF⊥AB于E,交⊙O于D,AF交⊙O于G. 求证:∠FGD =∠ADC.4. 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BOD=120°,那么∠BCD是()A.120° B.100°C.80° D.60°5. 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B,∠C的度数之比是2︰3︰6.求这个四边形各角的度数.五、归纳小结◆教学反思略.。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4.1.4圆周角(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 引导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圆周角定理;
2.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思考:设计拓展性问题,如“圆周角定理在其他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导向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在这一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圆周角定理。在解决问题环节,我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会设计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问题情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引发思考;
3. 实践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作图,体验圆周角定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情景创设环节,我会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圆周角定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分享讨论成果:鼓励学生分享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互相学习;
3.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讨论结束后,鼓励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最后,我会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引发思考。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含有圆周角的物体,如时钟、风扇、自行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上的圆周角特点。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周角吗?圆周角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对圆周角的兴趣。
2.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圆周角的存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构建概念:
-让学生通过画圆、量角等活动,直观感受圆周角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圆周角的定义,推导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性质和定理。
3.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圆周角的知识。
-通过实际案例,如园林设计、道路规划等,让学生运用圆周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本节课学习的圆周角的定义、定理、推论进行梳理和归纳。
-总结圆周角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总结圆周角知识的关键点。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强调重点知识,并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圆周角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新知的探究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圆周角的定义:从圆上任意两点分别向圆内引两条不重合的射线,所形成的角叫做圆周角。
-圆周角定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圆弧的度数的一半。
-圆周角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定义及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圆周角定理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角定理,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能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等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仍有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定理,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圆周角定理在解决复杂几何问题时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角定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模型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圆周角定理。
2.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求该角的度数。
让学生感受到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周角定理的内容,并用几何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周角定理。
同时,解释圆周角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符合圆周角定理的例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角定理。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以适当递增,以检验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定理在其他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也可以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 圆周角》第2课时 教案
第二十四章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24.1.4 圆周角(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圆内接多边形的定义.2.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索圆内接四边形性质.难点:发现并论证圆内接四边形性质.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
四、相关资源《圆内接多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图片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引入新课】1.复习圆周角的定义和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师生活动:学生回顾圆周角的定义和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演示课件导入.2.圆内接多边形的定义问题观察下列图中的多边形,这样的多边形有什么特点?探究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学生活动:学生在回顾圆周角的基础上观察上述多边形(四边形)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类比观察并归纳出圆内接多边形的定义.设计意图:在复习圆周角的基础上,为得出圆内接多边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合作探究,形成新知】圆内接四边形的四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会证明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结论: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例题分析,深化提升】例如图,在⊙O中,∠CBD=30°,∠BDC=20°,求∠A.解:∵∠CBD=30°,∠BDC=20°,∴∠C=180°-∠CBD-∠BDC=130°.∴∠A=180°-∠C=50°(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例题中加深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学生解答,及时发现问题,评价教学效果.【练习巩固,综合应用】1.如图,在⊙O中,AD=DC,则图中相等的圆周角有( ).A.5对B.6对C.7对D.8对2.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以BC为直径的⊙O交AB,AC于点D,E.求证:△DOE是等边三角形.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E为CD延长线上一点.若∠B=110°,求∠ADE的度数.参考答案1.D2.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C=60°.∵OB=OC=OE=OD,∴△OBD和△OEC都为等边三角形.∴∠BOD=∠EOC=60°.∴∠DOE=60°.∴△DOE为等边三角形.3.110°设计意图:加深对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六、课堂小结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提示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学到了哪些知识;2.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3.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4.还有哪些发现与猜想?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收获,理清思路,整理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便于教师及时回馈.七、板书设计24.1 圆的有关性质——24.1.4 圆周角(2)1.圆内接多边形定义2.圆内接四边形性质。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课题圆周角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2、理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3、掌握圆周角定理的初步运用重点圆周角定理的运用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教具圆规、直尺、投影仪、自制投影片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启发讨论法达标规程展示目标→实验演示→目标达成→达标练习→达标检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步骤一、前期测评:复习圆心角的概念:圆心角是一类具备什么特征的角?二、目标达成:(一)[板书] 目标一:圆周角的定义(理解)根据圆心角的定义,构造出圆周角的定义:[板书]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注意圆周角定义的两个基本特征:(1)顶点在圆上;(2)两边都和圆相交。
利用两个错误的图形来强调圆周角定义的两个基本特征:练习: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达标练习一:教材P93 练习 1(二)[板书] 目标二:理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通过图形演示,观察并推测: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复习:命题证明的几个步骤:1.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根据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3.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证明回忆圆心角的特征明确本课的第一个目标类比,找出圆周角的基本特征利用两个基本图形,强化对圆周角定义的认识练习,巩固圆周角定义明确本课的另外两个目标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逐步归纳出圆周角定理复习命题证明的几个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步骤[板书]已知:⊙O中,弧BC所对的圆周角是∠BAC,圆心角是∠BOC,求证:∠BAC= 1/2∠BOC.分析:通过图形的演示指导学生进一步去寻找圆心O与∠BAC的关系 A本题有三种情况:(1)圆心O在∠BAC的一边上 O(2)圆心O在∠BAC的内部(3)圆心O在∠BAC的外部 B D C如果圆心O在∠BAC的边AB上,只要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如果圆心O在∠BAC的内部或外部,那么只要作出直径AD,将这个角转化为上述情况的两个角的和或差即可[板书] 证明:(1)圆心O在∠BAC的一条边上 AOA=OC==>∠C=∠BAC∠BOC=∠BAC+∠C O==>∠BAC=1/2∠BOC. B C(2)(3)略(口述证明)小结:通过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我们知道有一些命题的证明是要分情况来逐一进行讨论的,大家应该明确,要不要分情况证明,主要看各种情况的证明方法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不需要分情况证明,如果不同,则必须分情况证明,即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三)[板书] 目标三:初步掌握圆周角定理的运用[投影] 例1:OA、OB、OC都是⊙O的半径,∠AOB=2∠BOC,求证:∠ACB=2∠BAC.分析: ∠AOB和∠ACB都对着弧AB, ∠BOC和∠BAC都对着弧BC,因此,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证明:∠ACB=1/2 ∠AOB∠BAC=1/2 ∠BOC∠AOB=2∠BOC OA C==>∠ACB=2∠BAC达标练习二:教材 P93 练习2 B三、目标小结:本课学习了圆周角定理的定义和圆周角定理圆周角定理是圆中有关角的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四、达标检测:1、下列图形中,∠BAC是圆周角的图形是() AA A C CC B AB B B C(A)(B)(C)(D)口述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圆心O与∠BAC的位置关系,寻找证明的方法结合第一种情况说道理分析第一种情况的证明是否也适用于第二、三种情况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分情况进行证明+根据所学的有关圆周角定理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证明练习总结检测,自我评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步骤B2、如图,∠BAC和∠BOC分别是⊙O中的弧BC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若 O∠BAC=60,,那么∠BOC= C A3、如图,AB、AC为⊙O的两条弦,延长CA到D,使AD=AB,如果∠ADB=30,, B那么∠BOC=OC A D五、作业:教材P96:8,9检测、自我评价记下作业板书设计圆周角目标一:目标二:目标三:圆周角的定义(理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理解)圆周角定理的运用(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周角第一.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水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一)圆周角的概念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圆心角?
答: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是什么?
答: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如右图)
2、引题圆周角:
如果顶点不在圆心而在圆上,则得到如左图的新的角∠AC B,它就是圆周角.(如右图)(演示图形,提出圆周角的定义)
定义: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3、概念辨析:
1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学生归纳:一个角是圆周角的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和圆相交.
(二)圆周角的定理
1、提出圆周角的度数问题
问题:圆周角的度数与什么相关系?
经过电脑演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圆周
角与圆心角,猜想它们有无关系.引导学生在建立关系
时注意弧所对的圆周角的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
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
(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1)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圆周角与相对
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演示图形)观察得知圆心在
圆周角上时,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提出必须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去证明.
证明:(圆心在圆周角上)
(2)其它情况,圆周角与相对应圆心角的关系:
当圆心在圆周角外部时(或在圆周角内部时)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的情况,从而使用前面的结论,得出这时圆周角仍然等于相对应的圆心角的结论.
证明:作出过C的直径(略)
能够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说明:这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在证明中,后两种都化成了第一种情况,这体现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对A层学生渗透完全归纳法)
2、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的度数?
(2)一条弦分圆为1:4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说明: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多个,却这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一个,但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两个.
(四)总结
知识:(1)圆周角定义及其两个特征;(2)圆周角定理的内容.
思想方法:一种方法和一种思想:
在证明中,使用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
(五)作业:金3练
(六)教学反思:
圆周角第二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1)掌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并会熟练使用这些知识实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水平及逻辑推理水平;
(3)培养添加辅助线的水平和思维的广阔性.
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教学难点:推论的灵活应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学习情境
问题1:画一个圆,以B、C为弧的端点能画多少个圆周角?它们有什么关系?
问题2:在⊙O中,若= ,能否得到∠C=∠G呢?根据什么?反过来,若土∠C=∠G ,是否得到= 呢?
(二)分析、研究、交流、归纳
让学生分析、研究,并充分交流.
注意:①问题解决,只要构造圆心角实行过渡即可;②若= ,则∠C=∠G;但反之不成立.老师组织学生归纳:
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重视:同弧说明是“同一个圆”;等弧说明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问题:“同弧”能否改成“同弦”呢?同弦所对的圆周角一定相等吗?(学生通过交流获得知识)
问题3:(1)一个特殊的圆弧——半圆,它所对的圆周角是什么样的角?
(2)如果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90°,那么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什么样的角?
学生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在教师引导下得推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直径.
指出:这个推论是圆中一个很重要的性质,为在圆中确定直角、成垂直关系创造了条件,要熟练掌握.(三)应用、反思
交流:①分析解题思路;②作辅助线的方法;③解题推理过程(要规范).
例2:如图,已知在⊙O中,直径AB为10厘米,弦AC为6厘米,∠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和BD的长.
说明:充分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解直角三角形.
(四)小结(指导学生共同小结)
知识: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圆周角定理的几及其及推论.
推论各具特色,作用各异,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应熟练掌握.
水平:在解圆的相关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成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或构成相似三角形,这种基本技能技巧一定要掌握.
(五)作业
教材P94习题10.11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