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吴伯萧《灯笼》完整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灯笼》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课《灯笼》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相似之处:小时候也有过在元宵灯会嬉戏的经历,确实是一份童 年的回忆,这里面包含猜玩的趣味,也有一番童梦的滋味。
(2) 句段摘录:文章第2段 我品读出的意味:通过一个排比句, 五个“想起”,引出灯笼所触发的作者的情思,能够感受到灯笼于 作者生命中的“结缘”之多。
(3) 我圈画的是第3段,该段所写的这份祖孙情深让人神往,虽 是寂暗的夜晚,却有着脉脉的温情。

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 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解 惑
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2.第2段末尾的句子有何作用?


总结自己和灯笼的关系,领起下文。
解 惑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 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 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 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帝王灯下垂泪,将领挑灯看剑,抗 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第11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 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 语
勇杀敌的气概;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言
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
局更的具担凝忧聚和力对的未精来神的,期团望结,抗希战望,有打更败强敌大人的,力保量卫,好有探
自己的家园。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方

面来抒写灯笼的?

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抗战前期, 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
课 文

第4课《灯笼》课件(共30张PPT)

第4课《灯笼》课件(共30张PPT)

吴 伯 箫
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吴熙成, 山东莱芜人,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和 教育家。60年代初期表现延安生活的名 篇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 在新时期创作了《天涯》《忘年》等。
背景链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九 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震碎了许多文人墨客们心中的美 好幻想,这其中就包含作者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 这使得吴伯箫感到十分愤慨,忧心如焚,怒火中烧,不吐不快。于是他在坚持 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学创作,用以排解满腔的愤慨。他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激 越着爱国的热情,即使是在加快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里,也充满着这种爱国的 激情。《灯笼》正是这一时期这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7 我回忆元宵节跟着龙灯跑半夜……
对灯笼的喜爱
8 族姊远嫁,当时大送大迎,满街灯火,如今官衔灯映照 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褪色的朱门……
流露出伤感之情
9 我回忆在纱灯上用朱红描宋体字。
对在纱灯描字的喜爱
10 我想象宫灯的温暖和汉献帝灯笼做伴的凄凉。 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11 我由灯笼联想到保家卫国的古代名将……
板书设计
回忆祖父、母亲


怀念乡情、民俗
凭古吊今,抒发报国之情
个人情感 怀念故乡亲人
升华
家国情怀 抗日救国誓愿
4.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 火把,数探海灯,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联系全文,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与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 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 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优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 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4《灯笼》吴伯萧优秀课件

4《灯笼》吴伯萧优秀课件

析法:对《灯笼》“一见如故”
• 引出话题——喜欢灯笼(火) • 回忆内容——描绘灯笼(灯笼) • 升华主旨——热爱祖国(火)
首尾圆合 卒章显志
析法:对《灯笼》“一见如故”
• 文风:温婉柔细——壮阔雄浑 • 内容:往昔生活——家国天下 • 以小见大、由己及人、由家到国
对“灯笼”“一见倾心”
• 课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带有那个时代 的某些特点。现代散文作家都经过良 好的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熏陶,他们 的散文语言都非常典雅而蕴藉,简净而 不杂芜。
析法:对《灯笼》“一见如故”
“一提到《灯笼》,就会想到《昆明的雨》”
一线串珠:围绕一个物体,回忆往事,寄托情感。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 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形散而神聚,灯笼是明线,情感是暗线。
析法:对《灯笼》“一见如故”
“一提到《灯笼》,就会想到《白杨礼赞》” • 引出对象—描绘对象—升华主旨
《灯笼》 吴伯萧
作者简介
• 吴伯箫,散文家,教育家。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满怀报国之志,毅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 投奔革命圣地延安。
• 吴伯箫散文特点:“吴伯箫散文以其绵长、 深厚、浓烈的情思见长,一开始就反映出善 于抓住一件事或一个很不起眼的东西展开联 想,回忆往事,憧憬未来,以及纵谈古今的 特征”
焚身 (fén) 溺炕 (nì) 神龛 (kān) 皎洁 (jiǎo) 犬吠 (fèi) 乡绅(shēn) 斡旋 (wò) 怅惘(chàng wǎng) 锵然 (qiāng)裴公 (péi) 燎原 (liáo) 司马懿 (yì) 熙熙然 (xī) 星阑 (lán)霍骠姚 (piào)
文学常识
• “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 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 的代称

《灯笼》PPT精品教学课件

《灯笼》PPT精品教学课件
《灯 笼》
- .
1.把握主要内容,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2.品味精彩语言,分析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体会作者情感,培养担当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目标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代初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1930年代末赴延安参加革命。吴伯箫的散文常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引申出深刻的内涵。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
吴伯箫早期散文与后期散文各有怎样的特点?课外再读几篇吴氏早期散文(收于《羽书》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初出版)和他新中国成立后写的一些散文(收于《北极星》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体会两个时代散文的各自特点。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
二是书面语化。
“……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出自传统戏曲剧目《逍遥津》;“忘路之远近”出自《桃花源记》;“金吾不禁”借用唐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雪夜入蔡”源自《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的故事;“萧萧班马鸣”引自李白诗《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吹角连营”“挑灯看剑”等出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世
不同生活场景
旧时江南水乡
延安
西北地区黄土高原
山东乡村
不同民俗
社戏
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革命习俗等
安塞腰鼓
灯笼
不同主题
追忆童年往事向往美好生活
回到延安的激动万分展望延安未来的豪情万丈

第4课《灯笼》课件(共21张PPT)

第4课《灯笼》课件(共21张PPT)

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帮助恶人做坏事。 “为” 读四声
词语集注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可悯:令人怜悯。 星阑:指夜将尽。 将尽。
文章注释斡旋(wò xuán):调停,调解。 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静穆:安静庄严。 点缀(diǎn zhuì):指衬托、装饰。主要表示加 以装饰,使事物变得更加好看的意思。 锵然:形容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 第的奢华。 未始:未必。 幽悄:幽深寂静。
字音识记
字音易错。
焚身( fén ) ·
恐吓· ( hè )
神龛· ( kān)
乡绅(shē ) ·n
褪色( tuì ) ·
点缀( zhuì) ·
裴公( péi ) ·
锵然(qiān )
·
ɡ
燎原(liáo ) ·
字形辨析 斡( wò )斡旋 翰( hàn )翰林 官名。
怅(chànɡ)怅惘 伥( chānɡ)为虎作伥
点拨:吴伯箫认为美文是“诗与散文中间 的桥”。他早期的文章善于神思飞接今古,挟 着传统文赋的神韵,有着强化历史的厚重感和 文化意蕴。语言精美,诗意深沉。
内容主旨
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 他关于灯笼的一些美好记忆,从 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 民族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
灯笼
挑灯迎祖父,祖孙情深 接灯上学,母子情切 乡俗还愿,孤客心暖 元宵张灯,乡俗情浓 族姊远嫁,感伤浮沉 朱红描字,迷恋文化 献帝伴灯,岁月沧桑 愿做马前卒,表达宏愿
思考问题
• 小孩儿天性爱亮光体现在 哪儿?
• 我爱的亮光有哪些?

第4课《灯笼》课件

第4课《灯笼》课件

文本解读
9.“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 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这句话寄寓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作者的情感升华,由灯笼联想到火 把、探海灯、燎原之火,表达自己浓烈 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 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 当精神。
疑难探究
1.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 气抗击敌人,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 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 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文本解读
8.“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 的马前卒。”
作者借诗词典故表达自己愿做 “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为下文 主题的升华作铺垫。
“萧萧班马鸣”引自李白诗《送友人》。 “马前卒”比喻愿为英雄的前驱,做勇于献 身的战士。
整体感知
(1)挑灯迎祖父 (2)上灯学 (3)村口挂灯,慰藉行人 (4)元宵看灯,伴灯入梦 (5)族姊远嫁,红灯高挂 (6)纱灯描红 (7)想象宫灯 (8)诗词中的灯
整体感知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灯笼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一)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 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
文本解读
6.“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 却早已褪色了。”
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 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 庭早已衰败。
文本解读
7.“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 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雪夜入蔡:李愬(唐代名将)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蒙恬(秦朝著名将领)
作者名片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 山东莱芜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 一生作品200多篇,较著名的作品有 《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 等,主要散文集有《羽书》《北极星》 《忘年》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 《吴伯箫散文选》。

灯笼 课件(25ppt)

灯笼  课件(25ppt)

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线索:灯笼
• 一(1-2)、由小孩子喜欢火、光引出灯笼。 • 二(3-11)、回忆小时候与灯笼有缘的事。 • 三(12)、由灯笼联想到火把,探海灯,燎
原的一把烈火 ,鲜明地表达抗敌卫国的感 情。
合作探究
•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 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60年代初期创作的以表现延安生活的
名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
《歌声》、《窑洞风景》以及《难老泉》、
《 “早”》被收入散文集《北极星》。在
新时期以创作了《天涯》、《忘年》等佳
作,1982年出版了最后一部散文集《往
年》。吴伯箫逝世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
版了《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了两卷本《吴伯箫文集》。
• 2.词语解释 • 斡旋:调停,调解。 • 家来:方言,即回家来。 •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
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 幽悄:幽深寂静。 •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感知课文内容
• 范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 时期的事? 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 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积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 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 兵。
•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 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 生!
布置作业
• 1、学习本文写法,介绍家乡民俗中的一种 物品。
• 2、课外查找资料,了解霍去病、裴度、蒙 恬的故事。
• 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灯笼》优秀课件PPT

《灯笼》优秀课件PPT
“灯笼”成为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成为文化符号。
➢ 乡村年节景象
第7段:“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 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 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 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
第8段:“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 鼓吹,看满街的灯火”。
“灯笼”装点了乡村的节日,带给村民快乐。
➢ 历史文化
第7段:“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Fra bibliotek高五十尺的灯 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
第8段:“《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 亲事官八十人”。
第10段:“‘……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 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
第11段:“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 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 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各段中有怎样
的变化?
对早年乡村生活
深情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
激情
重 点 讲解
1.找出课文中具有民俗意义的语句,分析 “灯笼”所具有的的民俗文化的意义。 ➢ 乡村日常生活
第1段:大人管制小孩“玩火”,但他们 自己“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第3段:“我”夜晚随大人去迎接进城归来 的祖父,祖父“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 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
背 景 链接
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略有改动。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形势严峻, 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其妄想吞并中国 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 略者的决心坚定,老百姓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含蓄地表达 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灯笼》吴伯箫 优质课课件

《灯笼》吴伯箫 优质课课件
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4、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英雄人物,激发爱国情感。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谢谢观赏
精选完整ppt课件
12
用于照明的灯笼,村头挂红灯笼,元
宵节龙灯,跑马灯,字谜灯,族姊远嫁时 轿前轿后灯,官衔灯,朱红纱灯,宫灯, 塞外营帐灯笼。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文中叙述了灯笼的哪些事情?
1、夜晚提灯笼接祖父,听掌故
2、上灯学,母亲预备纱灯,留宵夜食品
3、村头挂灯笼,为夜行人照路
4、元宵节看灯笼
5、族姊远嫁轿前轿后挂灯笼显华贵
6、在纱灯上描朱红宋体
7、遥想宫灯那份孤寂 8、赞美塞外营帐中的灯笼,豪情满胸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朗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1、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引出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的往事,木请为 我预备小纱灯和消夜食品,表露母亲浓浓的慈 爱。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2、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表面写族姊家华贵的朱门颜色变暗淡了, 不再鲜艳了,实际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灯笼
吴伯箫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精选完整ppt课件
吴伯箫(1906-1982) 原名 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 育家。“文化大革命”中被开 除党籍。“文化大革命”结束 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 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 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 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 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 1982年8月病逝。 主要作品:《北极星》、《记 一辆纺车》、《歌声》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3、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 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 人的耳目的。

4.《灯笼》优质课课件

4.《灯笼》优质课课件

正音
焚身 (fãn) 皎洁 (jiǎo) 斡旋 (wò) (pãi) 裴公 熙熙然 (xī)
溺炕 (nì) 神龛 (kān) 犬吠 (fâi) 乡绅 (shēn) (chàng wǎng) 怅惘 锵然(qiāng) (liáo) 司马懿 (yì) 燎原 星阑 (lán) 霍骠姚 (piào)
• 理解词义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小孩子喜欢亮光,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9段),回忆自己与灯笼有关的往事, 从不同方面表达灯笼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第10、11段),写了宫灯及塞外战场中的 灯笼,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 第四部分(第12段),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 并大声疾呼,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当堂诊学
1.给下列红颜色的字注音。 恐吓 神龛 争讼 斡旋 锵然 ( ) 怅惘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领域
B.思暮
静穆
焰火
褪色
犬吠
人情事故
张灯结彩
C.吩咐
D.幽悄
灯谜
撩原
装饰
官衔
洪亮大方
金吾不禁
强化补清
1.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本节 课所学知识 2.完成配套练习
2. 文章结尾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 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并评价。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 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热 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 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பைடு நூலகம்打败敌人,保卫好 自己的家园。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这种情感在 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课题导入
有些事,如一阵清风,过去了就过去了;有些 事,逝去了,便成为永恒;而有些事,如散落在记 忆深处的珍珠,永不褪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今 天,我们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看灯笼给作者 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灯笼》精品课件

《灯笼》精品课件

(5)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 却早已褪色了。
将进士第的官衔灯还在与朱门早已褪色 进行对比,写出了族姊家的衰败,突出 了岁月的沧桑,人事的变迁。
(6)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 ,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 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 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 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 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深情 激情
3.本文有很多值得品味的语句,有描写性的 、叙述性的语句,也有议论性的语句,找出 相关的语句进行赏析,看看它们对表达作者 的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1)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 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 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 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 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 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必备知识 文题解读
灯笼,是过去常见的一种照明工具,也是节日喜 庆的象征。“灯笼”在文中是中心话题,寄托着 作者对早年生活和故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国家 、社会的责任担当;同时又起线索作用,串联文 中各个材料。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神龛( k`n) 犬吠( fèi ) 争讼(s7n ) 斡旋(w7 ) 静穆( mù ) 官衔(gxi1n) 怅惘(chàng wǎng) 熙熙然( xī )
主人和狗、人和环境,和谐融洽。“一 辈子思慕着的”直抒胸臆,表达了“我 ”对儿时温馨、平和的生活的怀念。
(4)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 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 ,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 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第4课《灯笼》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课《灯笼》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吴伯箫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感到十分愤懑。 《灯笼》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写作的散文名篇。
知识链接
中国灯笼 中国灯笼又称为灯彩,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 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从种类上分,有宫 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灯、山水灯、花鸟 灯、龙凤灯、鱼虫灯等。除此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整体感知
虽不像/扑灯蛾,(连)爱光明/而至焚身,(停,转 折)小孩子/喜欢火,(连)喜欢/亮光,(连)却仿佛/是 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连)点亮了灯/哭声/ 就止住了。岁梢/寒夜,(连)玩火/玩灯,(连)除夕/燃 滴滴金,(连)放焰火,(连)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 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连)要说/“玩火黑 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停)但偷偷/还要在神龛 里/点起烛来。
2.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中“以小见大” 的写法及其作用。
写法探究
(1)物件小 课文中的“灯笼”,可以说是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一个
微小事物,它虽然不起眼,但是在作者看来是最值得写的。
(2)人物小 文中的人物是一些微末之人,作者重点描写了祖父、母亲
等,其人其事都湮没在时间的尘埃中,只有作者才会带着珍惜 的心情细心发掘出来。
合作探究
• 历史文化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
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第7段) “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
事官八十人……”(第8段) “ ‘ …… 好 一 似 扬 子 江 , 驾 小 舟 , 风 狂 浪 大 , 浪 大 风

第4课《灯笼》课件(共26张PPT)

第4课《灯笼》课件(共26张PPT)

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 什么深刻意义?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借古喻 今,充满豪情,表达自己做“灯笼下 的马前卒”的誓愿。
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 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
灯笼不足以言志,火把、探海灯和燎 原烈火方能寄情。作者通过议论,进 一步抒情明志,强化了课文的主题表 达,提升了课文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 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 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 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 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 忧心如焚,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 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 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 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 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 回忆主题的文章。
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深情-----激情
品味语言
你最欣赏课文中哪一处精彩的语句?请选取自 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描写性的、记叙性的、
议论性的)
多用短句,简净含蓄。 书面语化,文雅蕴藉。 多引古语,典雅丰厚。 叙议结合,提升境界。
内容小结
总括全文内容,所述之事甚多----谈乡 俗,谈亲情,谈历史,谈壮志,其中 “灯笼”是一个联结点、寄托物,但对 既往亲情的怀念和对眼前国运时事的感 触才是真正的重点。
小事物灯笼大情怀国运时事以小见大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表现家乡人的淳朴善良灯笼绽放着飞扬的青春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灯笼对于我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有文化上的有情感上的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4灯笼(吴伯萧)最新版课件

4灯笼(吴伯萧)最新版课件

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 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升华
2021/12/4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
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
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2021/12/4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 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 爱好来。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2021/12/4
自由读10-11自然段,思考:关于宫灯的想象 和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 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2021/12/4
叙写小时候喜欢火、 光、灯笼
(记叙)
灯 笼
抒说写明关 灯于 笼灯 的笼 意的 义记 重忆 大,(记叙、描写、抒情)
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
(抒情)
2021/12/4
本文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 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 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 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 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 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 “灯笼”的情有独钟。
2021/12/4
自由读3-9自然段,分组讨论:这几段写了关
于灯笼的哪些事?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
(1)挑着灯笼接祖父;

第4课《灯笼》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4课《灯笼》课件(共1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围绕这些“灯笼”,作者又回忆或联想了哪些事情?
段 灯笼



3 照明灯笼
挑着灯笼去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故事 温暖的祖孙情
5
纱灯
小时候挑着母亲为我特别预备的小纱灯,上下灯学; 母子情深
6
红灯
7 龙灯、跑马灯
乡俗还愿时,村口挂红灯,为夜行的人照明:对美好乡村风俗的
元宵节看灯笼;
怀念,对灯笼的喜爱
8
擅于从普通事物中挖掘 以小见大
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
回过头追述从前的经历 其平淡的叙述下
蕴藏着深厚的情感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版)。略有改动。吴伯箫是一位进步作家,以天下为己任。 五四运动期间参加罢课、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后来赴 延安参加革命。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侵华战 争,吴伯箫当时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 开篇说“火”,叙议结合,
叙写小时候喜爱火光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体说“灯笼”,抒写了“我” 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和联想。
第三部分(第12段): 结尾说“火”,卒章显志, 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2.文章主要写了哪些种类的灯笼?
出生并成长于山东
的一个乡村。
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 大学,开始文学创作。
“一二九运动”后,组织学生
吴伯箫(1906—1982), 原名熙成,字伯箫,山东莱
1919年考入曲阜师范 学校,任学生会干事。 五四运动期间,参加 罢课,查日货,宣传 民主与科学等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1-2)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
自由读3-10自然段,分组讨论: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 的哪些事?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
(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6)在纱灯上描红; (7)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
◆正音 神龛( kān ) 司马懿( yì ) 幽悄( qiǎo) 争讼( sònɡ ) 裴公( péi ) 斡旋(wò xuán) 静穆( mù ) 思慕( mù ) 熙熙然( xī ) 褪色( tuì ) 怅惘( wǎnɡ) 霍骠姚(piào ) 垂珠联珑(lóng )
理清文章脉络。 (1)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2)“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 关于灯笼的记忆(过渡段)。
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 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第二部分第一层(3-5) 通过追述与灯笼有关的旧事,表现了孩童时代家中那暖暖 的亲情。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 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 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3-10)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 联想。 (11-12)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期望。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 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 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我”对灯笼的喜爱?
(3-10)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 联想。 (11-12)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期望。
自由读11自然段,思考: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
有什么深刻意义?
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挑灯看剑------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带兵伐金) 霍嫖姚------霍去病(西汉名将、六次击退匈奴,保卫汉朝江山) 汉将李广------(西汉名将,匈奴畏服,人称“飞将军”,保卫汉朝江山) 唐朝裴公、雪夜入蔡------唐代大臣裴度,公元817年,受命督师进讨淮
吴伯箫
1.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重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与“灯笼”相关的各情节有序 的结合在一起的。(难点) 3.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着的情感变化及升华。 (重点)
灯笼小知识
➢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 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 喜庆的氛围。
总结3-10段:灯笼的意义探究
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灯笼表现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吴伯箫
理清文章脉络。 (1)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2)“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 关于灯笼的记忆(过渡段)。
2.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 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 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 杀敌的气概;
• 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 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
• 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 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 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 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 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 “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 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 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 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怀恋过往,表明灯笼对“我”的意义重大。
细读感悟,情感探究 3-10段
思考:结合3-10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 样的意义?
纱灯
八角宫灯
六角宫灯
结合3-5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 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
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 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 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 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 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 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 家和教育家。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 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 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主要收 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 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 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深厚,描写朴实动人, 结构严谨,语言清丽洗练。
自由读3-10自然段,分组讨论: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 的哪些事?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
(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6)在纱灯上描红; (7)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
◆词语解释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斡旋:调解周旋。 幽悄:幽深寂静。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不甚了然: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听朗读视频,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体会作者的深情。
吴伯箫
散文 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
体裁。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
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 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 感体验。
◆正音 神龛( kān ) 司马懿( yì ) 幽悄( qiǎo) 争讼( sònɡ ) 裴公( péi ) 斡旋(wò xuán) 静穆( mù ) 思慕( mù ) 熙熙然( xī ) 褪色( tuì ) 怅惘( wǎnɡ) 霍骠姚(piào ) 垂珠联珑(lóng )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表现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第二部分第二层(6-7) 在对家乡的灯笼的追忆中,展示家乡淳朴的乡
情和民俗风貌。
想起来,堂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 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 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 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州牧曹操,迁都许昌。 • 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结果没有成功。 •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丞相曹操去世后,十月乙卯(220年11月25日),在魏王曹丕
逼迫下,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以二女嫁于曹丕。 • 青龙二年(234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谥(shì)号孝献皇帝。
状元成才路
保家卫国的热情
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人的情景
升华
散文:“形散神聚”
怀恋过往,表明灯笼对“我”的意义重大。
细读感悟,情感探究 3-10段
思考:结合3-10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 样的意灯
吴伯箫
理清文章脉络。 (1)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2)“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 关于灯笼的记忆(过渡段)。
(3-10)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 联想。 (11-12)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期望。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自由读10自然段,思考:关于宫灯的想象有什么意义?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第二部分第三层(8-10)
在对灯笼的认知中,感受到了朝代的更替变迁。
补充史料:汉献帝刘协
• (181年-234年),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220年在位)。 • 幼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 • 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 • 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在司空董卓拥立下,即位为帝。 • 董卓伏诛后,受到董卓部将李傕(jué)和郭汜(sì)挟持。 • 在杨奉和董承护送下,逃出长安,辗转东行。建安元年(196年),依附于兖(yǎn)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 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明确: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 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 都是。
明确: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 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显得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 笼的喜爱。
小孩子喜欢火和亮光是天性,引出话题灯笼
“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关于灯笼的记忆
(过渡)
灯 笼 关于灯笼的一
些记忆和联想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跟着龙灯跑,伴着小灯眠 族姊远嫁,姊家衰败
对亲人的感激 情感 对乡俗民俗的
回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在纱灯上描红状元成才路 对宫灯的想象 文化
西叛军。麾下名将李愬(sù)乘雪夜袭取蔡州, 生擒叛军主帅吴元济。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蒙恬(秦朝名将,能征善战,北筑长城,率兵攻 打匈奴,匈奴闻风而逃。)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
“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