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
浅议英汉礼貌原则折射的文化差异
( )谦虚与客套 的差异 三 “ 己尊 人 ” 是 最 富 有 中 国 文 化 特 色 的 礼 貌 现 象 。 中 贬 国 人 受 到 别 人 赞 扬 时 ,往 往 会 说 一 些 自我 贬 低 的谦 虚 话 ,对 他人 的 赞 扬 客 套 一 番 。而 英 美 人 只 有 尊 敬 对 方 的 赞 美 之 辞 , 而无贬抑 自己之意 。因此当他们受到赞扬时往往会高兴的说 句 “ h n y u ”表 示欣 然接 受 。 “ 己尊 人 ”准 则 不仅 Tak o ! 贬 存在 于直接对 话也存在于书面语中。除东南亚文化圈外,欧 洲 文 化 里 没有 贬 自 己抬 别人 的现 象 。 中 国 人 在 听 到 赞 美之 词 时 , 往 往 是 否 定 对 方 的 赞 美 之 词 ,贬 低 自己 一 番 , 以 示 自 谦 。 欧洲 人在 这 种 情 况 下往 往 因 为他 们 的 话 被 直 言 否 决而 感 到 中 国人 不 讲 礼 貌 。 ( )委婉语的差异 四 属于文雅 词语 的委 婉语在英汉两种语 言中使用 的场合是 不 I 。例 如 女 性 怀 孕 , 中 国人 喜 欢 用 “ 喜 了 ”等 委 婉 的 司的 有 方 式 来 表 达 。而 西 方 人 却 视 此 为 新 闻 ,可 公开 直 言 而 百 无 禁 忌 , 这 显 然 是不 同文 化 下 的语 用 差 异现 象 。 ( ) “ 子 ” 问题 的差 异 五 面 西 方 人 认 为 在 言 语 交 往 中 , 双 方 的 两 种 “ 子 ” 都 受 面 到 威 胁 时 , 在 会 话 中要 讲 究 策 略 原 则 ,为 了保 护 和 降 低 “ 面 子 ” 不 受 侵 害 。而 汉 语 中 要 求 在 言 语 交 往 中讲 究 “ 脸 ”, 赏 避免 “ 丢脸”,当不得不使用有伤 “ 面子 ”的言词时,采用 的 策 略 往 往 是 先 肯 定 后 指 出 不 足 。而 英 语 文 化 则 不 同 , 人 们 极 为珍 视 隐 私 和 个 人 主 义 。 即 使 是 主 动 向别 人 提 供 便 利 或 物 品 , 向他 人 发 出 邀 请 等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是 妨 碍 了 说 话 者 的 自由 和清静 。 一Biblioteka 、东西方的礼貌原则
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差异探析
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差异探析Cultural courtesy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maintain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hile courtesy varie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Chinese courtesy is particularly unique. Comparing Chinese courteousness to that of the English is a worthwhile task which serves to illustrate how different customs may lead to different manners.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ys of courtes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is in the expressions of politeness. In the Chinese culture, politeness is often expressed in a more humble way.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bow, curtsy, and use flattering words when speaking to someone of higher social rank. They also often take on an apologetic posture when speaking, which manifests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word choice. For example, if someone asked for help, they would say :“It is my honour to do a favour for you.”By contrast, politeness in English culture is usually expressed by recognizing social distance. People often use phrases like “pardon me,” “excuse me,” and “if you please,” when speaking to someone of higher social rank or who is perceived to have more knowledge or power. They also rarely bow, as English custom has it that to do so would imply inferiority.Furthermore, when engaging in polite discourse, Chinese people often sound like they are praising their interlocutors and behave in a deferential manner, whereas their English counterparts speak more bluntly. In terms of forms of addressing people, Chinese people would often use supplicatory terms such as “Grandfather,” “Uncle,” and “Aunt” to address their elders, which is uncommon in English culture.In conclusion, although politeness is the same concept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the expressions and forms of politeness differ greatly. There are distinct rules in each culture on how one should behave towards people of higher social rank or order. While it is important to be polite to one another,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be aware that these differences exist, in order to respect each other's cultural backgrounds.。
英汉礼貌原则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礼貌原则文化差异对比分析语言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贯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背景,要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仅凭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语言与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要掌握并运用好英汉两种语言,就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不能生班硬套某一文化背景的礼貌原则去衡量另一文化中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
而是通过文化的对比,了解相互之间文化的差异,把各个言语行为应用到具体的语境中,采用不同的礼貌准则。
英语中的礼貌,从词源上来说起源于拉丁语的“Politus”,意思是“随和的”,后来到了17世纪逐渐地演变为“有教养的人”和“彬彬有礼的行为”。
在现代西方社会,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个人价值,重视个人权利和隐私。
在汉语中,现代的礼貌与古代的礼貌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古代社会等级差别严格,所以礼的基本精神就是“上尊下卑”。
礼貌的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等级差别而消失,以便为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达到更高层次的合作。
在语言学中,英汉语言学者对礼貌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P.Brown和S.Levinson (1978)认为礼貌是在威胁面子行为发生时的一种补偿行为。
koff(1979)把礼貌定义为是一种减少人际交往摩擦的手段。
Leech认为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必要补充,它把合作原则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as a necessary complement,which rescues the CP from serious trouble”)Leech把礼貌原则分为六类:(1)得体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Tact maxim(in impositivesand commissives):尽力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和尽力扩大对他人的益处;(2)慷慨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Generosity maxim(in impositives and commissives):尽力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和尽力扩大自己的付出;(3)赞扬准则(用于表达和断言)Approbation maxim(in expressives and assertives):尽力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和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表扬;(4)谦逊原则(用于表达和断言)Modesty maxim(in expressives and assertives):尽力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和尽力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准则(用于断言)Agreement maxim(in assertives):尽力缩小与他人之间的分歧和尽力夸大与他人之间的一致;(6)同情准则(用于断言)Sympathy maxim(in assertives)尽力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和尽力夸大对他人的同情。
英汉“礼貌”之比较研究
L eh e c  ̄突 出了得体准则 。汉 文化 中的 “ 礼貌 ”植根 于儒家 “ 礼”的传 统,强调 “ 己尊人 ”和 “ 贬 中庸 ”,提倡谦虚; 西方文化则 认为欣然接受对方 的赞扬可 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 子 , 因而 是 礼 貌 的 。 中 国人 提 倡 的 “ 虚 ”和 “ 己尊人 ” 谦 贬
[ 关键词 】文 化 溯 源 礼 貌 差 异 性 【 中图分类号】H [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 3 9 (0 ) 0 —0 4 2 9 54 2 1 0 0 4 1 一O 4 前言
人 类 历 史 进 入 文 明社 会 后 , 一 直 致 力 于 发 展 和 培 养作 为 社 会 交 际 标 准 的 礼 貌 原 则 。 总 体 来 说 , 礼 貌 是 约 束 人类 言语 行 为 的社 会 准 则 。 人 们 在 社 会 及 交 际 中 去遵 守某 些 礼 貌 原 则 以维 护 平 等 地 位 以 及 交 际 双 方 的 友 好 关 系 。 在 当今 社 会 中 , 礼貌可 以帮助我们避免交际冲 突,增进 交际双方在交 际过程 中对 彼 此 的 理 解 , 以 使 双 方 更 好地 完成 交 际任 务 ,实 现 交 际 目标。随着 社会的发展 , “ 全球化 ”和 “ 地球村 ”的观念 已 深入人心。国际交流 中不 可避 免地要注重文化礼仪 ,而礼貌 是 文 化 礼 仪 的重 中之 重 。 因 中 西方 文 化 社 会 习俗 的不 同 ,对 礼 貌 的 理解 和 实现 形 式 也 有 很 大 差 异 。 因此 ,在 进 行 跨 文 化 交 流 的 过程 中 , 因礼 貌 而 产 生 的冲 突 时 有 发 生 。本 文 将 着 重 探 讨英 汉 “ 貌 ” 的 比较 。寻 求 发 生 如 上 所 述 交 际 冲 突 的 原 礼 因,追根溯源,看 中西方礼仪文化 的源头。
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
众 所 周知 , 过语 言 表 达 礼 貌是 最 常 用 的 手段 , 的 确 是 通 它 成功 交 际 的 一条 十 分 重 要 的原 则 。礼 貌 作 为人 们 交 际 活 动 的 基本 准 则 . 维 系人 际 和 谐 的 工具 和 手 段 , 实 现 人 与 人 之 间 是 是 成功 交 际 的基 本 条 件 , 人 类 文 明进 步 的 重 要 标 志 。然 而 , 是 礼 貌虽 然 是人 类 言 语 交 际 中 的普 遍 现 象 ,但 不 同 的文 化 x  ̄ 貌 t ,L 有 不 同的解 释 和 侧重 。 英 汉 两种 语 言 在语 用 方 面 所 受 到 的制 约 有 诸 多 不 同 . 其 中 . 重 要 的是 文 化 因 素 的制 约 。英 国语 言学 家 L eh 据 英 最 e e根 语 文 化 的 特 征 列 举 了 六 条 礼 貌原 则 , 顾 日 国先 生 在 《 貌 、 而 礼 语 用 与文 化 》 文 中分 析 了汉 文 化 的 礼 貌 持征 , 纳 了 五个 礼 一 归 貌 准 则 。将 顾 先 生 与L e h e c 的礼 貌 准 则 作 比较 可 发 现 英 、 语 汉 的 礼貌 准 则 在很 多 方 面 存 在差 异 , 学地 分 析 、 比这 些 差 异 科 对 是 防止 语 用 失误 、 促进 交 际顺 利 开 展 的 有效 途 径 。 2 英汉 文 化 背景 下 的 礼貌 原 则 . 不 同 语 言 文 化 的 差 异 性 决 定 了人 们 言 语 行 为 方 式 的 不 同 . 决 定 了表 达 礼貌 方 式 的差 异 。 因此 , 也 要讨 论 礼 貌 原 则 在 英汉 语 言 文化 中的 差 异 ,首先 有 必 要 了解 两 种文 化 的主 要 价 值取 向 R n t T u hD g i ” ‘ 凰 ” 火 星探 测 器 的挖 掘 陷入 困 u s no o g ig g ( 凤 i n ‘ 号 境) 这篇 网络 科技 新 闻的 报 道是 有 关 “ 凰 号 ” 星探 测 器 的 , 凤 火 国 内 的新 闻媒 体 大 多 直 接 采 用 “ 凤凰 号 ” 代 替 其 全 称 , 翻 来 故 译时加上“ 凤凰 号 ” 使标 题 更 符 合 国 内读 者 的阅 读 习 惯 。 又 会 如 : R n i i ( 空气 行 驶 的 汽 车 ) 果直 译 为 “ “ u nn o A r 靠 gn ” 如 靠空 气 行 驶 ” 使读 者 一 头 雾水 , 会 不知 所 云 。
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差异探析
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差异探析作者:武清宇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5期摘要: 礼貌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礼貌原则又是语言交际中人们必须遵守的准则,世界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礼貌原则指导其交际行为。
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特别是汉英文化之间因不同的价值观所体现的礼貌原则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探讨汉英两种文化不同的礼貌原则,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汉英文化礼貌原则差异跨文化交际礼貌研究在语言学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不少语言学家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英国学者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的面子理论、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都是用来指导言语交际的。
礼貌被认为是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它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保障交际过程在合适的氛围中进行的一种策略,它对人们的交际行为进行着制约”(曲卫国、陈流芳,1999)。
但由于汉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也被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不同,语言形式也就存在差异,作为规范语言形式的礼貌原则也就随之不同。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在语言的礼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由于用语不当而引起相互间的误解,导致交际失败的情况十分常见。
所以,研究不同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可以指导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避免出现语用失误,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
1.英语文化中主要的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1983)效法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对礼貌原则进行了重新归纳和分类,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准则:1)机智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损失,尽量增加对别人的利益。
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利益,尽量增加对自己的损失。
3)赞美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低,尽量增加对别人的赞誉。
4)谦虚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尽量增大对自己的贬低。
5)同意准则:尽量减少和别人之间的分歧,尽量增大和别人之间的共同点。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从 文 化 角 度 看 英 汉 礼 貌 原 则 的 差 异
魏 伶 伶
( 宁 师范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2 ) 辽 辽 10 9 摘 要 : 貌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现 象普 遍 存 在 于各 种 语 言 和 礼
美 国语 言 学 家 格 赖 斯 ( .. r e 在 2 世 纪 6 年 代 提 出 了 H PG i ) 0 c 0
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 , 人们 为 了 确 保 会 话 的 顺 利 进 行 , 就必
文化 中 , 不 同 文化 类型 中的 “ 貌 原 则 ” 有 所 不 同 。 汉 文 但 礼 却 英 化 的 巨大 差 异 必 然 导 致礼 貌 语 的 使 用差 异 。本 文从 历 史 文 化 的 角度 研 究 中西 方 社 会 礼 貌 原 则 的 差 异 。提 高跨 文化 交 际 的
一
1 点 至7 不 能 在 那 里 停 车 ( akn o a o e o 2 0 a 2 点 P rigi n t l w df m 1 : . s l r 0 m.o73 . o u s a ) 早 上 1 点 对 她 来 说 是 中午 1 点 . t :0am. nT ed y . 2 2 对 美 国 人则 是半 夜 l 点 , 之 所 以把 车停 在 那 里 , 因为 想 着 中 2 她 是 午 1 点 前 她 已经 把 车 开 走 了 。 2 在 交 罚 款 之 前 ,凡 向 负 责 人 解 释 了 中 国人 对 早 上 1 点 的 2 理解 . 明 如 果 她 知 道 那 在 美 国指 的是 半夜 1 点 的话 , 说 2 自己是 不会 把 车停 在 那 里 的 .负 责 人 想 了想 说 : 既 然 这 是 文 化 差 异 “ 所 导 致 的误 会 , 就 不 罚 你 3 美 元 了 , 罚 1 美 元 吧 !” 戴 凡 我 0 只 5 (
英汉“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
中图分 类号 : 4 G 2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 7 5 2 1 ) 5a - 1 4 0 1 7 9 9 ( 0 0 () O - 2 3 2 2
2 1 N0. 0 2 13 Oh n E catOn nn va or i e du 1 I o tl }He al r d
科教 论 坛
英汉 “ 貌原 则’ 礼 ’的文 化 差 异 ①
阮倩 倩 黄 万武 ( 湖北 工业大 学外 国语学 院 湖 北荆 门
406) 3 0 8
纷 繁 复 杂 , 了mOm、 d、 c e、 un 、 除 da un l a t g a d a g a d 等 几个 常用 的外 , 他的 r n p 、 r n ma 其 几乎 不 用 , 们 常 直呼 其名 , 人 显得 亲 切 和 礼 貌 , 现 了 西方 人 崇 尚 自 由追 求 人 人 平 等 体 的 思 想 。 汉语 中 , 属 关 系 的 称呼 是 有 严 在 亲 格 的 区 分 的 。 辈 若 是 直 呼 长 辈 的 姓 名 则 晚 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 不礼 貌 。 种 语 言 现 象 这
摘 要: 礼貌一 词看似 简单 , 蓝舍 了不 同的文化 意义和体 现 了不 同的文化 背景 。 却 本文 从跨 文化 交际 角度 分析 了 礼貌 原则” 英汉 两 “ 在 种语言 中的运 用。 礼貌 原则贯穿于人 类的 日常 生活和交际 中, 对礼貌 原则的探究要透过 表面现 象, 入到文化本 质中去 , 出文化的差异 深 找
语 言 的 学 习 最 终 还 是 要 运 用 到 日常 生 评 ; 5 货 同 准 则 ( 于 断 言 ) r e n () 用 Ag e me t 活 中 , 穿 干 人 与 人之 间的 交 往 。 汉 两 种 ma i i set e )尽 力缩小 与他人 之间 贯 英 xm( a sri s: n v 语 言 有 着 不 一 样 的 文 化 背 景 , 实 现 成 功 的分 歧和 尽 力夸 大 与 他 人 之 间 的 一 致 ;6 要 () 的 跨 文 化 交 际 仅 凭 语 言 知 识 是 远 远 不 够 同情准 则( 于断 言 )y a h ma i i 用 S mp t y x m( n 的 。 言 与 文 化 是 一 个 不可 分 割 的 载 体 , 语 语 asr v s尽 力缩 小对 他 人的 厌恶 和尽 力夸 set e) i 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是文 化 的 载 体 。 大 对 他 人 的 同 情 。 语 言 与 文 化 相 互 影 响 , 互 作用 , 解语 言 相 理 中 国学 者 徐 盛 恒 提 出 了礼 貌 原 则 新 构 必 须 了解 文 化 , 解 文 化 必 须 了解 语 言 。 理 要 想 , 为L e h 陈 述礼 貌原 则的 准 则 是 用 认 ec 在 掌 握 并 运 用好 英 汉 两种 语 言 , 要 了解 英 了 “ 力 缩 小 ”, 尽 力 夸 大 ” 样 的 一 些 想 就 尽 “ 这 汉 两种 语 言 的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 能 生 班 硬 法 , 然 过于 绝 对 化 , 想 化 , 不 显 理 比较 极 端 。 因 套 某 一 文化 背景 的礼 貌 原 则 去 衡 量 另一 文 此 , 对 礼 貌 原 则 进 行 了 修 正 , 他 下面 是 其 礼 化 中 的 言 语 行 为 是 否 得 体 。 是 通 过 文 化 貌 原 则 的 简述 : 进 各 方 关 系 和 运 用 礼 貌 而 促 顾 提 的对 比, 了解 相 互 之 间文 化 的 差 异 , 把各 个 策 略 。 日国 以 中 国的 礼貌 研 究 为基 础 , 言 语行为 应用到具体 的语境 中, 用不 同 采 出 了 四个 基本 概 念 , 他们 是 : 敬 , 虚 , 尊 谦 态 的礼貌准 则。 度 热 情 , 雅 。 着 , 又 提 出 了 比 较 适 合 文 接 他 英 语 中 的 礼 貌 , 词 源 上 来 说 起 源 于 于 中 国文 化 的礼 貌 原 则 :1“ 从 () 自卑 而 尊 人 ” 拉 丁 语 的 “ l u ” 意 思是 “ 和 的 ” 后来 与贬 己尊 人 准则 ; )上 下游 义 , Po i s , t 随 , ( “ 2 贵贱 有 分 , 到 了 l 世 纪 逐 渐 地演 变 为 “ 教 养 的 人 ” 7 有 和 长 幼有 等 ” 称 呼 准则 ;3 “ 彬 有 礼 ” 文 与 ( )彬 与 “ 彬 有 礼 的 行 为 ” 在现 代 西 方 社 会 , 们 雅准 则 ; )脸 , 子 ” 求 同准 则 ; )有 德 彬 。 人 ( “ 面 4 与 ( “ 5 追 求 自我 , 现 个 人 价 值 , 实 重视 个人 权 利 和 者 必 有 言 ” 德 , , 准 则 。 振 羽 在肯 定 与 言 行 索 隐 私 。 汉 语 中 , 代 的 礼 貌 与 古 代 的礼 貌 L e h的礼 貌 原 则 基 础 上提 出 了得 体 原 则 , 在 现 ec 也 有 着 截 然 不 同的 意 义 。 代 社 会 等 级 差 并 认 为 礼 貌 原 则从 属 于 得 体 原 则 。 古 别 严 格 , 以 礼 的 基 本 精 神 就 是 “ 尊 下 所 上 礼 貌 是 一 种 社 会 现 象 , 人 们 都 要 遵 是 卑 ” 礼 貌 的 社 会 功 能 随 着 社 会 等级 差 别而 守 的 行 为 规范 , 是 礼 貌 的 普 遍 性 , 对礼 。 这 而 这 消 失 , 便 为 保 持 人 与 人 之 间 关 系 的 融 洽 貌 的 理 解 因 文 化 的 不 同 有 所 差 异 , 是 礼 以
中英文中“礼貌原则”的异同点-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中英文中“礼貌原则”的异同点-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礼貌是人类语言文化中的重要要素, 它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人类的语言文化中, 其目的都在于最大可能地减少交流中的话语冲突。
比较Leech的礼貌原则六条与顾曰国的即贬己尊人准则, 称呼准则, 优雅准则, 求同准则及德、言、行准则五个准则中体现文化差异, 并加以运用, 将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开展。
关键词:礼貌原则; 相似性; 差异性; 跨文化交际;礼貌是人类语言文化中的重要要素, 它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人类的语言文化中, 其目的都在于最大可能地减少交流中的话语冲突。
三十多年来, 随着语用学的快速发展, 关于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礼貌问题逐渐演变为一大研究主题, 就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礼貌语用方面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最多。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基于语言表达的礼貌原则理论, 是在国外语用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学者戈夫曼在其着作《Anchor Books》(1967) 中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 建立了语言礼貌原则的雏形。
1987年, 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根据Goffman的解释进一步提出了面子保全论, 指出礼貌是社会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 即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 为满足其面子需求而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
在20世纪80年代,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出版了自己的着作《Principles of Pragmatics》(1983) , 在这本书中, 利奇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 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六条着名的礼貌原则。
Leech的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把不礼貌意思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 把礼貌意思的表达增大到最高限度。
2. 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 顾曰国是该领域研究的第一人, 在199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四期刊物上, 他发表了论文《语用与文化》。
英汉礼貌原则对比研究
n w p pr”“ o ac aet ” 礼貌 一些 o e sa e. G t i rt ? 更 g e
关键词 : 貌 原 则 ; 貌 ; 较 礼 礼 比 中 图分 类 号 : 6 33 G 2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9 4 2 0 )5 0 3 — 3 1 7 — 1X(0 8 0 — 1 8 0
c r ” “ v n t e a d c . 比 “ n h a . Ha e a o h r s n wih ” Ha d me t e
英 汉礼 貌原 则 对 比研 究
王 玉 兰
( 东师 范 大学 大 学外语教 育 学 院 ,山 东 济 南 2 0 1 ) 山 5 04 摘 要 : 貌原 则体 现 了社会 文化 对语 言使 用 的制 约和 影 响 。 礼 英汉 两种语 言 中的礼 貌 原 则既 有共 同点也 有 不 同之 处 , 且 随着 时代 的 变迁 , 并 某些差 异 也在发 生 变化 。 这就 需要 我们在 不 同的环 境 中 灵活运 用 两种 语 言 中的礼 貌原 则 , 循各 自的礼貌 准 则 , 能达 到交 际的 目的 。 遵 方
s n ig B: e . an tt 又 如 : lae ce tti t dn . Y sw s ! a i “ e s cp hs P a
l g i sa o e f u s e .以上两 句都 认为 是 a e fa k n r t m. r gt t oo ee ”
不礼 貌 的 , 因为都 违反 了礼貌原 则 中的谦 虚原则 。 1 赞 同原则 。 叫一致 原 则 尽 量减 少 与他 人 的 . 5 也 不 同意 见 , 尽量夸 大 与他人 的相 同意 见 。 般 先表 达 一 致 意见 。 说 不 同意 见 。例 如 : I w s nitr 再 A: t a e— a n
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差异探析
化 特色 。
顾 日 国 (9 2 效 法 利 奇 , 出 了 一 系 列 带 有 中 国 特 19 ) 提 色 的礼 貌 准则 。
1 贬 己尊 人 准 则 : 谓 自己或 自己相 关 的事 物 时要 ) 指 “ ” 要 “ ”指 谓 听 者 或 与 听 者 有 关 联 的 事 物 时 要 “ ” 贬 , 谦 ; 抬 ,
大 变 化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仍 保 留其 初 始 的 印 记 ( 玉新 , 但 贾 19 ) 礼 貌 已不 再 作 为 维 护现 行 社 会 等 差 的 行 为 法则 , 98。
而 是 作 为 不 分 差 别 、 人 们 仿 效 的 行 为 规 范 。 汉 文 化 中 供
s n 的 面 子 理 论 、 奇 ( e c ) 礼 貌 原 则 , 是 用 来 指 o) 利 L eh 的 都
1 机 智 准 则 : 量 减 少 对 别 人 的 损 失 , 量 增 加 对 别 ) 尽 尽
貌 、有 教 养 ” “ 。
4 求 同 准 则 : 与 “ ” “ 子 ” 关 , 是 注 意 人 的 ) 这 脸 、面 有 就
英 国 语 言 学 家 利 奇 ( e c 。 9 3 效 法 格 赖 斯 的 合 作 L eh 1 8 )
浅谈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慷慨准则:说话者尽量减少对自己的 利益,增加对自己的损失
一致准则:说话者尽量减少和别人之 间的分歧,增加和别人之间的共识
赞誉准则:说话者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 低,增加对别人的赞扬
同情准则:说话者尽量减少对别人的 反感,增加对别人的同情
汉语礼貌原则
谦虚准则:贬 低自己或自己 的成就,以显 示谦虚和虚心
尊重准则:尊 重对方或对方 的观点,以示
礼貌和尊重
热情准则:表 达热情和关心, 以示友好和关
注
客套准则:使 用客套话或敬 语,以示礼貌
和尊重
英汉礼貌原则的 差异
章节副标题
称谓与称呼的差异
英语中常使用正式的称谓,如Mr.,Mrs.,Miss等,而汉语中则常用亲昵的称呼,如 “大哥”,“阿姨”等。
社会结构的差异
英国的封建制度 影响礼貌原则
中国的儒家文化 强调等级观念
社会习俗和价值 观的差异
英汉礼貌原则的 差异与文化背景 密切相关
价值观念的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因此英语礼貌原则强调尊 重个人隐私和自主权。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汉语礼貌原 则强调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汉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委婉的方式,如 “不好意思,这件事我可能帮不上忙。” 或“很抱歉,这个请求我无法满足。”
恭维与谦虚的表达方式的差异
添加标题
英语中通常直接表 达对他人的赞美和 恭维,而汉语中则 更倾向于含蓄表达。
添加标题
英语中常用 “Thank you”来 回应恭维,而汉语 中则常常用“哪里 哪里”来表示谦虚。
寒暄语的差异
英语中常用"How are you?"或 " H e l l o" 等 直 接 寒 暄 语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表现
7 1 6) 。 语言学家玩e h 根据英语文 特征列 英国 c 化的
举了六条礼貌原则, 而顾曰国先生在( 礼貌、 语用与
增大自 付出的 己 代价;赞扬准则( A r a o M po t n a b i x
im)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 尽量增大对他人的赞 扬:谦逊准则( M e t M 石 :尽量缩小对自己的 d o s y 民m)
wel . You ’ t e bes co k in t e wor d. l e r h t o h l
在悠久的封建历史中发展而来的汉民族文化, 长期以 来忽略了隐私的存在。多年来中国 人习惯于 自 我剖析, 乃至自我暴露, 从而获得大众的认可, 寻 求同一性, 而忘却了自主。人们习惯于告知彼此的 年龄、 收人、 婚姻状况, 甚至家庭小事, 认为这是彼此 了 联络感情、 解、 拉近距离的方式, 是彼此热忱交流 的必要, 因而并没有感觉到这些话题与隐私有什么 关系, 更别说礼貌与否了。而这对英语民 族而言, 是
收稿日期: 2( 7 一 一 ) X 3 5 0 2
顾曰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特征, 在 玩e h 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汉语中的礼貌现 c 象, 总结了 汉语言文化有关的 礼貌准则, 共五条:
作者简介: 黄晶 ( 19 8一) , 福建莆田 福建莆田 外语系 7 女, 人, 学院 助教,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
lo k a n ce a l ’ like it t . o s i s d o
u G est : oh , I don ’t ink so a a l… since it no, th t l is such a del cious f sh , co r e , must be q it a i i f o u s it U e Ped池 s i t co k it I ’ ne er see a f s f ed s ct k l o o ve v n ih r i o
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
为有助 人 们 成为成 功 的跨 文化 交际者 。 礼 貌 原 则 ; 跨 文 化 交 际 ; 差 异
使 自身受损最大。赞扬准则( p o ain Ap r b t o ma i :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 尽 力夸 xm) . 大对他人 的赞扬 。谦虚准 则( O t M de Y S ma i :尽力缩小对 自身的赞扬, 尽 力夸 xm) . 大对 自身 的贬损 。赞同准则( r e n Ag e me t ma i :尽 力缩 小 自身和 他 人 的分 歧 , 尽 xm) . 力 夸 大 自身 和 他 人 的 一 致 。 同 情 准 则 ( y ah x m) 尽力缩小 自身对他 S mp t y ma i : . 人的厌恶 ,尽 力夸大 自身对他人 的同情。 I eh的 “ 貌 原 则”无 疑是 对语 用 研 Jc ( 礼 究的一种贡献 ,但本身也有一些局限和不 足 。最大的不足就是对礼貌的得体性没有 予以充分的考虑。另外 , ec L eh在陈述礼貌 原 则 的准 则 时 用 了 “ 大 ” 最 小 ” 尽 力 最 、“ 、“ 缩小” 尽 力夸大” 、“ 这样的一些提法 , 显然
性 ,才能 更好 地进 行跨 文化 交际 。 1 .英 汉礼 貌 原 则的 侧重 点 不 同 在L eh ec 的六条礼貌准则中, 最根本的 条是 策 略 准则 。 先 , 首 这是 因为 策略 准 则
一
用于 指令 ,而指令是各种言外行为中最需 要讲究礼貌 , 也最能体现礼貌的一种行为 ,
是 比较 极端 的 。 2 .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 明历史 ,中国历来 被称为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 ,讲文明懂礼
一
引 言
礼 貌 是 世 界 上 各 个 民 族 、各 个 群 体 具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一、引言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与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
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
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
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
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
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英汉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_论英汉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英汉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_论英汉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摘要: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在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原则概括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中国,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重视礼貌语言的研究,语言学家们兼顾了不同文化中礼貌的共同特点和汉文化中的个体特征,对礼貌行为所遵循的准则及礼貌的文化特征也做了深入的探讨,礼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礼貌原则体现了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和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貌原则既有共同点也有相异点,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某些差异也在发生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中的礼貌原则,遵循各自的礼貌准则,方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礼貌原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的社会现象及准则,它体现了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和影响。
礼貌是交际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语言是其借助表达的方式之一。
在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人们有各自的礼貌方式,而人们在语言的礼貌表达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掌握了许多外语单词和句型,也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却仍然会出现交际失败的原因。
这些句子可能符合语法原则,但不一定得体或符合语用原则。
在外国人看来,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难理解。
所以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就有必要了解英汉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英语中的礼貌原则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在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原则概括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经常违反这些准则使用含蓄间接的表达,合作原则无法解释某些交际行为。
在语用学中,为补充格莱斯合作原则的不足,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Leech)从“损惠”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礼貌原则。
这样礼貌原则就可以和合作原则结合起来,共同规约人们的会话活动。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表现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表现
黄晶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9)3
【摘要】通过语言表达礼貌是最常用的手段,它的确是成功交际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英汉文化存在差异,人们用语言表达礼貌也存在差异.将顾日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与Leech以英国文化特征归纳的礼貌原则做一比较,可更深刻地理解这种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更有效的面对这种差异,以取得交际的成功.
【总页数】4页(P163-165,173)
【作者】黄晶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外语系,福建,莆田,35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
【相关文献】
1.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J], 胡玮
2.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表现 [J], 梁景宏;罗红梅
3.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表现 [J], 梁景宏;罗红梅
4.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 [J], 周树涛
5.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表现 [J], 黄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摘要: 礼貌原则体现了社会文化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和影响。
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本文从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出发,将顾曰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与Leech以英国文化特征归纳的礼貌原则作一比较,可更深刻地理解这种差异,并在实际的交际中更有效地面对这种差异,以取得交际的成功。
关键词: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礼貌原则差异性1.引言众所周知,通过语言表达礼貌是最常用的手段,它的确是成功交际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
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礼貌虽然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但不同的文化对礼貌有不同的解释和侧重。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
英国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语文化的特征列举了六条礼貌原则,而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分析了汉文化的礼貌持征,归纳了五个礼貌准则。
将顾先生与Leech的礼貌准则作比较可发现英、汉语的礼貌准则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科学地分析、对比这些差异是防止语用失误、促进交际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
2.英汉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人们言语行为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表达礼貌方式的差异。
因此,要讨论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首先有必要了解两种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
2.1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准则封建制度桎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时间较短,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学思想体系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主体。
在英语言文化中具有“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的特点,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以个人的工作和成绩来评定人(包括自己)。
英语语言文化没有传统的贵贱之分,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敬他人。
根据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前人做了大量研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戈夫曼(E. Goffman)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礼貌模式。
1987年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根据Goffman的解释提出面子论。
他们把它分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种,这样礼貌也就随之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
Leech的这一原则也是本论文的一条主线。
他的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把礼貌信念的表达增大到最高限度。
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每项准则都有两条次准则。
(1)策略准则:a)尽量少让别人吃亏,b)尽量多让别人得益;比如:“I would like to borrow your bike,if you wouldn’t mind.”用完之后往往要说:“Thanks a lot.”(尽量夸大自己所得到的利益)。
若直接说:“Lend me your bike.”就显得不礼貌。
(2)慷慨准则:a)尽量少使自己得益,b)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如:“You can use my bike.”“H ave another sandwich.”比“Hand me the newspaper.”“Got a cigarette?”更礼貌一些。
(3)赞誉准则:a)尽量少贬低别人,b)尽量多赞誉别人。
如教师用语中批评学生“你是个榆木脑袋”“你是个笨蛋!”这样的对学生全盘否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做人的信心,引发对立情绪,无法为学生接受。
(4)谦虚准则:a)尽量少赞誉自己,b)尽量多贬低自己。
如:A:Your performance was outs tanding.B:Yes,wasn’t it!又如:Please accept this large gift as a token of our esteem.以上两句都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都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原则。
(5)一致准则,也叫赞同原则:a)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b)尽量多增加双方的一致。
例如:A:It was an interesting exhibition,wasn’t it?B:No,it was very uninteresting.以上B的回答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6)同情准则:a)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b)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如:A:English is a difficult language to learn.B:True,but the grammar is quite easy.以部分同意代替完全不同意,显示出礼貌。
可以看出,以上各项准则的两条次准则含义相当,只是说话的着重点不同。
Leech认为所有的语言均要遵守他所提出的这一礼貌原则,礼貌是世界上所有语言具有的共同特征。
这一论断有些偏颇。
因为世界上的语言毕竟千差万别,迄今为止,我们也无法穷尽对所有语言的研究。
学理论研究本族语的具体问题,就必须在其理论的指导下,深入了解本族语的具体语言事实。
本着这一原则,中国的许多学者也提出了适合汉民族语言的礼貌原则,其中以顾曰国先生的五个原则最为显著,以此与Leech的礼貌原则相呼应,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礼貌原则的普遍存在。
2.2以汉语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原则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长期以来提倡“礼”的精神思想。
“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中国学者在吸取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和Brown & Levinso n的“面子保全论”的合理部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汉民族独特的礼貌现象,并提出了更符合汉文化的礼貌原则。
徐盛桓(1992)在他的礼貌原则中修正了Leech的礼貌原则,用“通常倾向于”等字眼替代“最大”和“最小”等词,对礼貌的得体性有所考虑。
另一位学者L.R.Mao比较了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后提出了“相对面子指向的构想”。
何兆熊(2000)认为,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是指向理想的个人自主性,而汉语文化中的礼貌是指向理想的社会同一性,这是中西方礼貌内涵差异的本质特征。
顾曰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特征在Leech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汉语中的礼貌现象,总结了汉语言文化有关的礼貌准则,在此基础上他于1992年又提出汉语礼貌五准则。
(1)称呼准则: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
它体现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往往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称呼语必须体现尊重原则,是“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映。
例如:对比自己年长的人我们用尊敬的语言,比如我们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而对比自己年幼的人往往没有这种等级差别。
(2)贬己尊人准则:“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
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
例如称自己为“小弟”“下官”,称自己的妻为“贱内”,而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等。
(3)雅言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懂礼貌。
这一原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养。
例如:我们为回避忌讳,对“死”字可以用“长眠”、“老了”、“安息”等委婉语表达,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4)求同准则:这与“脸”、“面”有关。
所谓求同,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
即交际双方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尽量和谐一致,满足对方的要求,赞同对方。
像下面这组对话就违反了这一原则:“A:周六图书馆开门吗?B:只有白痴才会这么问。
”(5)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利益。
这个原则反映了汉文化中“有德者必有言”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的传统思想。
3.两种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对比与分析3.1英汉文化礼貌原则的共同处从Leech的礼貌原则的提出到目前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曾有人对其存在的普遍性提出疑问,但从跨文化的角度上来讲,Leech的六准则仍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将六原则与顾日国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礼貌五准则相比较,不难发现,两者都是对人类言语行为礼貌的概括,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兼容性和普遍性。
根据惠和损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礼貌交际的核心是注意到人们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因而这两者都是“投其所好”,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对别人胃口。
它们都是达到交际的“社会目的”的手段,而这样做恰好也是为达到交际的“真正目的”:扫除障碍。
3.2英汉文化礼貌原则的差异尽管Leech的礼貌原则与顾曰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但具体到不同民族、文化,或者说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礼貌原则的个性便会显现出来。
(1)准则侧重方面。
英语文化把礼貌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手段,很多情况下,它要求言语是真实的。
因此利奇强调,策略准则是最重要的准则,构成了英语语言文化礼貌原则的核心。
而中国文化则把礼貌看成是道德的修养问题,主要表现为“仁者爱人”也就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重视伦理关系和人情。
“自卑而尊人”是汉语言文化中的核心成分,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
因此在顾曰国先生的准则中“贬己尊人”是核心。
(2)称呼方面的差异。
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在东方,血缘宗亲关系复杂,称呼讲辈分,长幼有序。
而英语国家的家庭称谓一般较笼统,而且只讲辈分不讲长幼。
如:aunt,既可指叔叔又可指舅舅。
对中国人来说,礼貌意味着对别人要体现出尊敬。
如果一个孩子直接喊其父亲的名字则被认为是完全不礼貌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
(3)礼貌行为的态度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很多场合,同一情景,所采用的礼貌方略会因文化而异。
在中国,人们在打扰别人时常采用“指示性”言语行为来表示礼貌,而西方人则习惯用“抱歉”性言语行为以示礼貌。
最为明显的是对于“感谢”(Thank you)这一礼貌行为的态度。
“Tha nk you”在美国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公式化的习惯性的行为,然而在中国却有不同的概念,它总是和因“蒙恩”“受惠”而表示感谢相连,人们只在感到“受恩”有义务向对方表示感谢时才用此言语行为。
比如:a.A:Your coat is very beautiful.B:Thank you.b.A:你的钢笔坏啦,用我的吧!B:好的,谢谢。
(4)隐私问题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在互相闲聊时,经常谈论并询问对方的姓名、工资、子女等问题,而西方人很忌讳谈论这类话题,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
这与中西文化、价值观念有关。
中国人与西方人交谈时要尽量避免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例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入门时,必须掌握的简单句型包括:A: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B:My name is Li.(我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