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与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与拙

在这发展迅速地年代,巧代表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愈来愈快的发展,而拙代表着人纯洁质朴的本性。社会在高效率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利益至上的状态,因此,我们应找回拙的纯洁质朴。

不可否认的,巧是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但是任何事都应有度,如今的巧已然导致了很严重的投机之心,这就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社会现象。社会的日趋功利化便使人的纯洁质朴荡然无存,这本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巧却扼杀了人性。人的真正幸福绝不是物质上的,因此,为防止因盲目追求社会发展而使人心处于苦海,我们必须找回拙的质朴。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受侵略的时代,学习西方的崇洋主义盛行,因此他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当时中国生产力落后,确实需要学习先进的西学技术,但另一方面,这导致了全盘接受西学而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了巧而放弃了拙。辜鸿铭对东方文明的赞颂就是为了人们不要为了社会发展而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从而失去人的纯洁质朴,防止中国刚从器物落后的苦海中出来后立马又自动跳入了文化丧失的深渊。

人追求巧是为了获得利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人以自利为出发点对社会的贡献要比意图改善社会的人贡献大。”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极力追求巧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既然自利可以对社会带来如此大的贡献,那么可想而知自利对人的吸引力也足以使人为之放弃自己的纯洁质朴,从而做出使社会道德沦陷之事,而其始作俑就是巧!推动社会发展是应该的,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迷茫于自利的苦海中,否则,人不脚踏实地的站在道德的土地上,再多的利益最终也是一场空。

现代社会,人们可谓把巧发挥到了极致。韩国甚至试图预见教育未来,计划在2015年在中小学普及数字教科书,而淘汰纸质课本。在获得便捷的同时,调查发现:5到12岁的孩子中,每12人就有1人痴迷网络。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迷失是可以的导致国家坍塌的,重新回归拙性才能引领我们驶出巧给我们引进的苦海,才能保证国家稳健的发展。

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巧与拙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这种过分利用巧的环境里,回归拙性才是我们脱离物质的苦海,找回内心纯朴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