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精华(八)《王小玉说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期春季课题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材分析一、书籍简介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一课中,以《西游记》为范例,引导学生进行古典名著阅读。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师徒四人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二、双线结构本次整本书阅读侧重的人文主题为“古典名著”;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在整本书导学过程中,进一步指导学生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定位本堂课设定为激趣导读课,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发生链接的真实情境,铺设不同的趣味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为今后展开读中推进课,读后交流课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一、阅读优势《西游记》中的内容大多数学生非常熟悉,无论是影视作品、动画片都看过很多。

光怪陆离的故事、历经磨难的过程、性格鲜明的人物,都非常吸引少年儿童。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猴王出世》作为引子,使得很多学生被激发起了探索《西游记》这部原著的兴趣,从阅读动机来说,是很好的契机借由课文向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推进。

二、阅读困难大多数学生对于《西游记》的古代白话文小说原著阅读得不多,仅凭影视途径或者现代白话译本了解作品,对于品味中国古典小说的意蕴、作者的语言文字韵味是不够的。

且独立阅读大头部的古典名著,没有阅读方法的整合与运用,会使得部分学生阅读较为吃力,所以进行原著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绝唱教案

绝唱教案

《绝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从不同角度展现声音美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课前自学、研讨;师生课堂交流;归纳总结习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流程一、课前自学指导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

1.学习及思考内容:1)看四篇文章及相关资料。

自己解决生字词。

2)诵读文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出感情,读出状态。

3)思考关于《绝唱》的问题——文章题目叫做“绝唱”,原文中这一章节叫做“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你觉得表演绝唱的湖边美人是谁?王小玉说书吸引了那么多人,她有什么过人之处?你能用原文词语来复述一下王小玉的演唱过程吗?(“初不甚大——……”)文章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她的声音美?(运用了比喻、通感修辞,以形写声,以声写声)文章的其他部分起到什么作用?(衬托)4)四篇文章都是描摹声音的,他们在技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又各有什么特色?2.组内交流,达成共识,求同存异,解惑质疑。

二、课堂交流部分1.课前播放《梁祝》,和学生聊天,使学生知道了解小提琴是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

让学生仔细聆听音乐。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了一段曼妙的音乐,同时也重温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节课啊,我们还将和刘鹗一起到济南府大明湖边听听美人的绝调,请大家把自己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笔记准备好,我们开始上课。

3.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昨天我们课前自学的思考问题:王小玉的梨花大鼓让刘鹗等人感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甚至“三月不知肉味”,这声音的美妙实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那么我们再看看李凭的箜篌、颖师弹的琴、歌女的琵琶分别给李贺、韩愈、白居易带来了怎样的震撼。

1)《李凭箜篌引》2)《听颖师弹琴》3)《琵琶行》4.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对于声音的描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5.听《梁祝》,练笔,展示。

五语下教学计划李小玉

五语下教学计划李小玉

教师教学工作手册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姓名李小玉科目语文班级五、一绥德县第三小学教师工作简表2015—2016第一学期五年级三班语文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以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令我们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个单元,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这个单元,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

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本学期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期工作重点: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公开课《明湖居听书》教案

公开课《明湖居听书》教案

公开课简案授课内容:《明湖居听书》授课班级:04161(东区阶梯教室)授课时间:2005年6月22日上午第二节执教人:张燕红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运用比喻描写音乐形象的写法,体会中华语言的华丽绚烂。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3、学会用通感描写一段音乐。

教学重点:1、学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写法。

2、领会用语言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妙处。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文字来表达对音乐的审美感受的基本方法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采用阅读法、联想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1、由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琵琶行》导入本课题(板书)2、通过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本课及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板书)二、展开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文章重点-----课文第7、8节(板书)2、学生初读7、8节,理清描写王小玉演唱的五个阶段(1)、要求学生把王小玉的演唱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找出标志性语句(2)、提问学生,明确五个阶段(板书)3、研读第7、8节,品味语言,探究写法(1)、教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比喻句,通过文字具体感受王小玉演唱的美妙(2)、提问学生并板书(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通感”这种特殊的比喻的概念(板书)(4)、理解“通感”在本文中的写作特点,深入理解描摹声音的文字魅力(5)、学生齐读7、8节,再次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4、联想拓展,学会迁移(1)、出示《琵琶行》片断,让学生分析其中运用的通感的特点。

(2)、与本文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两段文字在描摹声音方法上的异同。

(板书)5、由此及彼,掌握全篇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启发学生:(1)、由本文的描写重点(即7、8节)过渡到描写方法,理解正面描写的方法。

(2)、找出正面描写的内容,引出侧面烘托的内容和方法(至此,理清全文脉络)(3)、使学生形象理解在白妞出场前的描写叫做-------蓄势。

第6课绝唱教案鲁教版八上(4)

第6课绝唱教案鲁教版八上(4)

绝唱生:老师好!师:同学们请坐!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生:喜欢。

师:大家都喜欢听些什么歌?生(齐声答):流行乐曲。

(生举手)师:你喜欢些什么歌?生:……师:好,请坐。

你呢?生:……师:能不能唱一曲?生:呃……师:那你推荐一位同学来唱。

生:我推荐张x同学。

师:张社同学是吗?生:张x。

师:张x同学,你来。

生:今天我为大家唱一下《童年》这首歌。

(唱歌)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

黑板上……(呃,对不起,唱的有点高了)(生笑)师:有点高。

没关系,继续唱。

生:(继续唱)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谢谢!(生鼓掌)师:大家觉得她唱的怎么样?生(齐声答):好!(点一名同学)师:你觉得她唱的怎么样?生:我觉的她唱的挺好的。

师:能不能详细地评价一下。

生:她这首歌,就是除了高处唱不上去以外,她的声音唱的就是比较……比较吸引人,嗓子比较嘹亮一些。

听起来非常悦耳。

师:恩,请坐。

(又叫一名同学)师:你觉得她唱的怎么样?生:恩,我觉的她唱的……除了稍微唱的有点高,就是高潮部分唱不上去以外,其他部分挺好的。

就这些。

师:请坐。

看来啊,叫同学们做详细地评价就有点快了。

其实啊,音乐是世界上做美妙的东西,它如春潮,如月华,如星光灿烂,如水银泻地,那么我们如何把转瞬即逝,捉摸不定的音乐或声音用文字表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声音的杰作《绝唱》。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生打开课本,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课文题目,运用ppt)师:作者刘鹗,选自《老残游记》,这节课以同学们的自学为主,老师会参与到自学当中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下面请大家快速地速读课文。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读完之后,记下你们的感受或者是提出你的疑问。

可以是字词句,也可以是部分的,也可以是整的。

好,下面请同学们速度课文。

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

(生读课文,ppt有课文显示)师:好,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读完一遍了。

说书人教案-嘉兴第三中学

说书人教案-嘉兴第三中学

《说书人》教案嘉兴三中吕小华一、教学设计《说书人》是今年第一次被选入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

故事选自《果园城记》,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

《果园城记》以一系列描写人物的篇目反映了20世纪初期到抗日战争前期日益凋敝的中国封建乡村小城的生活场景,其基调滞重哀痛,沉郁复杂,带有浓重的乡土情结。

尽管故事发生的时间离现在较为久远,但故事却似乎有种超越时空的能力。

它超越了所有的时间空间地域,时间的逝去,美好的消逝,以及对美好想抓而抓不住的叹惋。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粗放型发展而带来的环境的恶化,城市的扩张所带来的农耕文明的瓦解,人们更怀念已经失去的乡村。

时隔70年,再来阅读师陀的文章,既遥远又切近。

故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教师再加以适当补充,也许学生体会不到很深,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感悟,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师陀,引发学生深入阅读其作品的兴趣。

2.学习通过整体分析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理解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

4.品鉴作者的情感,通过思考获得感染和熏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结合注解进行作者介绍师陀,这位默默无闻而又勤勤恳恳的河南作家,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并在1937年凭借小说集《谷》获得了《大公报》的文艺奖金,其写作体裁广泛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剧本等各个领域。

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师陀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印象式批评和散见于单篇文章犷就这样,被评介为“才能或许不大,成就或许不小”的师陀总是处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视野的边缘。

师陀一生经历丰富而坎坷,青年时代父亲的逝世,年轻侄儿的死这些人事的变迁和亲人的消逝都会让他在悲痛之余更深刻的体会生命本质。

长久在外漂泊的经历更让师陀体会到底层人民颠沛流离的痛苦和无奈。

同时,师陀是从那片诞生过黄帝炎帝、容纳五千年中华历史厚度的中原大地而来,但同时这片平原又多灾多难、屡遭浩劫,以此为故乡,会让他天然的产生非常丰富的思想资源。

《明湖居听书》教案资料讲解

《明湖居听书》教案资料讲解

《明湖居听书》教案《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柏乡县第二中学李晓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识记:和弦、疙瘩、花坞、抓髻、遽、羯鼓、偌大、周匝、千仞等词语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3、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难点)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重点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难点提高学生描摹音乐的能力【教学方法】欣赏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正如伯牙能弹奏出高山流水一样,一千多年前,当时仕途失意的白居易夜闻琵琶时“江州司马青衫湿”,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历经千年而不褪色!但是,声音无声无色,转瞬即逝,如何才能把这过耳的美丽留住呢?让我们走近晚清的刘鹗,看他是怎样用文字为我们留下一段绝唱(课件出示本课题目)二、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2.作者简介(见课件)3.关于《老残游记》(师讲解)《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4.关于本文(师讲解)《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唱”。

【初中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2 沪教版

【初中语文】明湖居听书教案2 沪教版

明湖居听书阿波波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 体会比喻在摹写声音上的作用。

3.感受我国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侧面描写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赏析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琵琶独奏《彝族舞曲》。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

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

彝族舞曲是我国的一部优秀的乐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它创作于50年代,到现在还深受人们的喜爱,让人如痴如醉。

现在,让我们也来聆听这首《彝族舞曲》吧。

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我读到了大家对这首乐曲的感动,的确是非常动听。

我也被陶醉了。

在我国清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刘鹗的奇人也被一段音乐陶醉了,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明湖居听书》。

(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刘鹗(1857-1909),原名孟鹏,字云抟,后字铁云,发表《老残游记》时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在算术、治河、医道上家学渊源。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因为设平粜局赈济饥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时年五十三岁。

(三)简介《老残游记》及四大谴责小说1906年成书,被鲁迅先生与(四)提问讨论1、明湖居听书,听谁说书?主人公是谁?指名同学配乐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轻重缓急和语调语气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比较好?它抓住白妞说书的什么特点?先思考,在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小组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讨论后总结:好的句子有:“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写出听小玉初唱时感受到的妙境,处处伏帖,处处畅快“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转回旋“如一条飞蛇……”——婉转悠扬、急促多变“像放那东洋烟火……”——多姿多彩,变化无穷“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采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辞方法。

2018年秋新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八)。王小玉说书。主课件教案

2018年秋新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八)。王小玉说书。主课件教案

2018年秋新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八)。

王小玉说书。

主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研究用通感描写声音。

2.掌握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已经研究过《口技》一文,欣赏到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艺术。

今天我们来欣赏XXX的《老残游记》中的一个片段《王小玉说书》,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我国民间艺人的说唱艺术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研究用通感描写声音。

2.掌握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三、作者简介XXX(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是清末小说家,作品《老残游记》是一部长篇小说,共20回。

小说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的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下,无辜被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XXX把它和XXX的《官场现形记》、XXX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XXX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四、掌握下列字词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字词:脏腑熨斗钢丝XXX泰山五、赏析课文在课文中,主角是XXX。

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思考作者写XXX说书的时候,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1.描写极有层次,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初不甚大——演唱开始;越唱越高——演唱发展;节节高起——演唱。

2.比喻特别精妙,观众感受像熨斗熨过听觉、触觉,像吃了人参果听觉、味觉,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听觉、视觉,如由XXX攀登泰山听觉、感觉。

作者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即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修辞方式。

可以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两类。

说书艺术主要在声音上,作者运用了各种比喻使XXX的声音美形象化。

《王小玉说书》阅读答案(优秀范文5篇)

《王小玉说书》阅读答案(优秀范文5篇)

《王小玉说书》阅读答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王小玉说书》阅读答案《王小玉说书》阅读答案阅读理解要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王小玉说书(节选)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

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

后来弹了一支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

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

虽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洁净。

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

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NF041??NF041?弹起。

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

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

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

实用文_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实用文_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i、u、ü3个单韵母,学会它们的发音。

2.继续巩固四声,唱读四声体会每个字的声调。

3.复习3个汉字,巩固新学的韵母。

教学重点、难点:i、u、ü的四声教具准备:1.3幅主题图,地、出、女的生字卡片。

2、i、u、ü的字母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3个单韵母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3个单韵母,咱们复习一下。

四声练习,接龙游戏开始。

二、导入新课,活动(一)(一)出示主题图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漂亮的小衣服和一个新朋友,出示卡片i,你认识它吗?你们谁来正确的读出它的发音。

1.指名读。

2.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3.你怎样记住它,请你编个顺口溜。

4.同桌的两个同学听听各自选择的顺口溜。

iii戴帽穿新衣(二)出示主题图二和三,现在还有两个单韵母朋友想跟你认识,出示卡片u和ü,谁认识它们?1.指名读。

2.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查发音。

3.打开书23页,用刚才编顺口溜的方法记住这两个朋友,两个人互相学习。

4.开始汇报学习成果:(1)谁带着同学读。

(2)老师读。

(3)放书,看黑板上四线格里u和ü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说。

三、活动(二)1.先复习四声谣,边说边用手势帮助声调的变化。

2.出示地、出、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其中女字没有学过,请认识的同学带读。

3.再读地、出、女3个字,细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4.引出3个单韵母的四声。

5.观察:i、ü的四声有什么变化。

6.讨论:为什么i加声调后可以省略头上的点,而ü却不能?7.做接龙游戏,复习i、u、ü的四声。

课中休息四、活动(三)1.今天学的3个单韵母你们会了吗?老师要加上以前学的3个单韵母,放在一起考考你们,你们行吗?2.做抢读6个单韵母四声的游戏3.书上只给我们出示了每个字的一声,你能不能把其他的3个声调读出来。

五、活动(四)1.出示生字卡片:七、土、我、河、目、绿,先认读,体会6个单韵母在音节中的发音。

多媒体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多媒体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多媒体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小说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掌握清代名著《红楼梦》的特点和代表人物;3.能够分析清代社会生活对明清小说发展和《红楼梦》创作的影响;4.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5.思想上认识到爱国、爱民、爱家、爱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为学生能准确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为让学生理解清代社会生活对明清小说发展和《红楼梦》创作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预习环节(1)教师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明清小说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并体认明清小说与以往文学的不同之处。

(2)讲解清代名著《红楼梦》的特点和代表人物,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讲授环节(1)教师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清代社会生活对明清小说发展和《红楼梦》创作的影响,如宫廷文化对《红楼梦》情节设定的影响等。

(2)演示《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如家国情怀、婚姻观、人性探讨等。

3.巩固环节(1)制定相关练习和作业,如默写《红楼梦》中的经典段落,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分析《红楼梦》的思想意义等。

(2)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倡导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准确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并对明清小说发展和《红楼梦》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有了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欣赏水平得到了提升,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繁荣文学事业。

明湖居听书YONG

明湖居听书YONG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广饶县中等专业专业于金江【设计依据】课文通过对戏园盛况和琴师、黑妞的表演,从侧面烘托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通过对白妞说书精湛的技艺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白妞说书上艺术的精妙绝伦和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作者在对王小玉演唱音乐的描写过程中,大量运用比喻、通感,将诉诸人们听觉的音乐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味觉、感觉,或者借用人们熟识的声音来描写人们此时听到的声音,让读者借助生活经验和艺术想象去品味、领悟。

本文为我们提供了语言文字描写音乐表演的典范。

《新课标》指出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我国传统说书艺术的魅力。

其次,本文妙用多种方法,把无形的音乐描写得生动可感,正侧面的描写结合得相得益彰。

本课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教学因素,如王小玉美轮美奂的演唱,读者要想引起共鸣,一定要展开富的想象才能体验。

【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结构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写音乐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重点】赏析文中的音乐描写【教具准备】录音机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导入新课利用录音机,播放了一段音乐《高山流水》。

提问学生“能说说听到音乐的感受吗?”学生回答后老师用语言做如下引导:音乐,是心灵的诗行。

美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

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历经千年至今仍在传颂!我们同样也被音乐打动着,感染着。

但,声音无形无色,转瞬即逝,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瞬间的美丽留住呢?那就让我们来看晚清的刘鹗,为我们留下的一段描写音乐的极品文字。

请看《明湖居听书》。

(板书课题。

)二、认识作者作品1、刘鄂,字铁云,江苏丹徒人,笔名洪都百炼生。

留世作品老残游记和铁云藏龟2、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刘鄂代表作。

小说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丑恶的政治现实。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小说小玉的三个愿望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小说小玉的三个愿望

小学语文教案教学小说小玉的三个愿望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说《小玉的三个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3. 增进学生对于友谊、家庭及珍惜机会的价值观认知。

教学内容:1. 了解小说《小玉的三个愿望》的情节和主题;2. 分析小玉的三个愿望,探讨其内涵和引发的思考;3. 运用创造性写作,设想并描述自己的三个愿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小说导入与情节分析(约600字)《小玉的三个愿望》是一篇以小学女生小玉为主角的故事,讲述了小玉在生日时许下了三个愿望,并最终通过努力实现了她的梦想。

通过导入小说,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小说,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重点突出友谊、家庭和机会等核心价值观,启发学生对这些价值的思考。

第二部分:探究小玉的三个愿望(约600字)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小说中小玉的三个愿望,并组织讨论。

首先,学生分组讨论小玉的第一个愿望——“希望当上班长”。

通过讨论,了解学生对担任班长职责的认识和看法,引导他们思考担任班级职务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班长职位的背后,是对同学们负责的态度和能力的体现。

接着,学生交流、讨论小玉的第二个愿望——“希望家庭和睦”。

教师带领学生探讨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情况,并提出建议。

最后,学生讨论小玉的第三个愿望——“希望考试能够考满分”。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并让他们认识到成绩的背后是付出和努力的结果。

同时,教师也需强调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分数,还包括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第三部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约600字)在学生对小玉的三个愿望进行探究后,教师布置写作任务。

要求学生以“我的三个愿望”为题,运用创造性思维,描述自己的三个愿望。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如要求学生写出三个具体愿望,并解释自己为何选择这三个愿望,并陈述实现这些愿望的方法或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第三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第三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第三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小组交流阅读体会,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点】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第三课时:读后交流【课时目标】1.通过汇报交流,加深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

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展示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激发后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回顾阅读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这段时间同学们共同阅读了古典名著《西游记》,做了各种形式的阅读记录,许多同学也学会了和伙伴们分享感兴趣的故事或者阅读感受,遇到困难时,能在组内探讨或者请教老师。

2.课件展示学生的阅读计划、阅读记录、读书笔记批注以及和老师同学交流探讨的照片。

二、梳理故事内容1.分小组交流“西游”线路图。

2.让学生任意选择书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情节来讲故事。

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习的讲故事的方法,可以“添油加醋”,可以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三、制作人物名片1.《西游记》中除了孙悟空,还写了许多人物,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西游人物,为他(她)制作一张独特的“人物名片”。

2.展示制作的名片,全班交流。

四、表演“西游”故事分组上台展演之前准备好的课本剧。

表演前可以不报出故事的题目,演完后让同学们猜一猜演的是哪个情节,然后评一评哪组演得更生动形象。

总结提升,拓展阅读总结:通过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同学们初步学习了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也初步认识了古典名著小说的一些特点。

像《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名著小说,你还知道有哪些吗?预设:《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2.拓展阅读: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制定阅读计划,继续自己的古典名著之旅。

【作业布置】全班普及型作业:认真制定阅读计划,并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笔精华(八)
《王小玉说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习用通感描写声音。

2、了解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过《口技》一文,欣赏到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艺术,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小说家刘鹗《老残游记》中的一个片段《王小玉说书》,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我国民间艺人的说唱艺术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
1、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习用通感描写声音。

2、了解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三、作者简介: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

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

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

署名“鸿都百炼生”。

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

作品介绍
《老残游记》:长篇小说,共20回。

小说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

作者借老残的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
下,无辜被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

鲁迅先生把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先生评论《老残游记》:“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四、掌握下列字词:
Zāng fǔyùn tiēchàng zhuàn rèn
五脏六腑熨斗伏贴畅快几啭千仞
五、赏析课文
课文的主角是谁?
主角是王小玉。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王小玉说书的时候,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1、描写极有层次。

可分为五层:
初不甚大----演唱开始;
越唱越高----演唱发展;
节节高起——演唱高潮。

2、比喻特别精妙。

观众感受
像熨斗熨过听觉、触觉
像吃了人参果听觉、味觉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听觉、视觉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听觉、感觉
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是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修辞方式。

可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两类。

说书艺术主要在声音上,作者运用了各种比喻使王小玉的声音美形象化。

试从课文中找出这些比喻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用感觉设喻,王小玉初唱——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用视觉设喻,如,忽然……抛入天际。

再如,以攀登泰山作比。

生动形象地描绘王小玉的歌声,声光色俱备,使人浮想联翩。

六、拓展阅读
其他描写说唱技艺的语段
《口技》:
“一桌、一椅、一扇、一尺而已”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琶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细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
盘。

七、布置作业:
欣赏音乐《高山流水》,写一段200——300字赏析文章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
适当运用通感描写声音
板书设计
王小玉说书
初不甚大----演唱开始;
越唱越高----演唱发展;
节节高起——演唱高潮。

观众感受通感
像熨斗熨过听觉、触觉
像吃了人参果听觉、味觉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听觉、视觉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听觉、感觉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