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做出一定的预设,然后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预设的含义、语文教学中的预设、生成的概念以及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水平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预设的含义所谓预设,就是在实践活动之前对相关要素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
预设是指在开始一项工作之前,对预期结果或结果过程中各种重要环节的设想和规划。
在教学中,预设通常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设想和规划。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预设,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的预设在语文教学中,预设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语言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
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案的预设。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的预设。
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预设。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预设。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三、生成的概念在语文教学中,生成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
生成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的过程。
通过生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水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下措施:1.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语言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进行科学的预设。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教师需要考虑和运用的两个重要概念。
预设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对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思考和规划;生成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临时调整和应对。
本文将从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一、预设1. 教学目标的预设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一篇课文,知识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掌握词语和句子;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够进行朗读、默写、理解等操作;情感态度目标是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筛选和设计。
选择合适的文本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或听力来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在预设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阅读技能时,可以采用课文朗读、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在预设阶段,教师需要考虑到教室的布置、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等方面,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生成1. 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要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2. 临时调整教学方法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和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可以通过增加示范、引导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或者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可以通过添加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预设,课堂教学才能更有目的性,课堂组织才能更具系统性。
而实现生成才是教学的最终任务,也是预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
笔者认为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预设教学是为学生认知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是进行教学预设的基础,脱离学生实际的预设是毫无意义的。
1、整体把握,突出目标。
预设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以此确定教学的方向,面向全体同学,准确定位,突出重点。
2、关注差异,分层预设。
预设时要根据个体的发展差异,充分考虑教学中的弹性设计,避免一刀切,即要保证面向多数,又要兼顾少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自己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发展。
3、注重细节,精心预设,预设不但要明确教什么,更要设计怎样去教、如何导入、课堂的组织、问题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等都要全盘考虑,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和过渡,使教学能有水到渠成,自然天成之感。
4、充分预设教学中会出现的困难,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各种困难,才能更好地对症解决,使课堂中很多的“意外”得到顺利解决。
二、研究教材,创新使用对教材的创新使用主要体现在,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作为教师应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实际的意义都要充分理解,只有这样,教材在教者手中才能活动来,长期教学预设才能更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指导竟义。
三、把握课堂教学,实现生成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主要环节,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生成。
1、选择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但要能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更要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利于课堂的教和学。
因此,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或侧重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或采取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等。
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如何正确的处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用东庐中学陈庚金的话说是“应该动态的”,“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
美国教师教育专家克里克山克曾建议:“好的教育计划会避免无数在你班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但他同时又借用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的名言警告说:“老鼠和人类的最好计划常常走入歧途。
”这两条似乎相互矛盾却也恰好说明:教学活动的预设与动态生成这一对矛盾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预设与生成,是随着新课程出现的一对矛盾体。
如若不能明白“课改,就是改课”的道理,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以学定教,老师只是一味的霸占着课堂的话语权,那么我们也就无须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了。
新课程只有教师真正的参与进来,我们的课改才有希望。
我们的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对一线教育生活的真正参与。
教育改革,需要我们真正的付诸如行动。
讲课文蒲松龄的《狼》,我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2、理清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以及课文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善于斗争;并同社会上的假、恶、丑等阴暗面作斗争。
围绕着这样的目标,在第二节课时,我的预设是先由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够体现狼的本性的那个字,然后再慢慢地依次研究狼的其它特征。
“黠”字体现狼的本性,文中有相关的语句;除了“黠”,其它的特点,还有“贪”、”凶”,也有体现的语句。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shēnɡ chénɡ)的关系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往往显得过于严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一点(yī diǎn)是传统教学预设的优点,同时也是预设的不足之处。
虽然预设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唯一条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除了课前要精心预设外,还必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生成,并把它当成一种有效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预设(yù shè)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1、预设(yù shè)的必要性预设,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平常(píngcháng)所说的精心备课,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千方百计地备好课,设计许多精彩的环节,甚至查阅很多的资料。
我们通常预设的内容包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预先设定既明确又适当的教学目标,从这不然看出,做好预设对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都是非常重要的。
2、生成的必然性所谓生成,就是课堂中,学生对文本的内在理解以及提出的质疑。
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想象到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一切。
新课程理念指出,阅读是一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
它不仅仅是一种阅读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阅读后再创造的过程。
而学生的学习活动(huó dòng)是一种主动性的创造过程,因而学生的生成是必然存在的。
3、预设与生成(shēnɡ chén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预设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可见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liǎngyì),缺一不可二、科学有效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yù shè)与生成1、精心(jīngxīn)备课,以预设为主以预设为基础、为前提,在教学实施中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能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 与“生成”教学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发展,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
但在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中“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环节中,由于初中语文教师对于“预设”的设计工作不够充分,以及在课堂“生成”中其升华工作没有做好等等原因,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仍旧受到了制约。
以下,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学分析为题,从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学策略两方面展开论述,深度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预设”;“生成”1.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预设”存在误差、教学“生成”不够理想两方面。
1.1教师“预设”存在误差在教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进行“预设”时,常常存在着教师“预设”存在误差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之所以出现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教师在“预设”时,对于课堂上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是学生在面对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时,其完成情况等等方面考虑的不够全面。
这样的问题就很容易导致教师对于课堂“预设”存在差。
其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预设”教学时,其教学经验积累的不够,这样的问题也很容易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预设”存在问题,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1.2教学“生成”不够理想除了教师预设存在误差的问题以外,在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还常常存在着教学生成不够理想的问题。
而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进行教学实验时对于学生语言上引导和情感上的培养等等多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影响了学生在接受教师教学时的情绪和思考方式,这就导致了教学生成不够理想的问题。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和教参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
教师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特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
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主题研修成果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实际上只要是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
此过程中也必然会生成许多教师没有预设到东西,这其实是一种最生动、最具吸引力的教学资源,教师不应把这看作是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课堂确实需要纪律,实际上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本身都应该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这些教学活动的完成。
在放手给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有何作为,什么时候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实际上取决于我们对课堂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技巧。
一、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语文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但如果某节课从头到尾都是非预设下的生成,要么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造成的,要么也有可能是教师对课研究得不深入造成的。
我认为一节课它体现的生成应该更多的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
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再加上一定的教学机智,这是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保证。
生成,因预设而精彩,只有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动态的生成过程,才能提升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二、如何作好充分的预设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的“预设”,所以课前的预设工作显得极其重要。
语文课堂教学应拿捏好预设与生成关系[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应拿捏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摘要: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整体,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
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计划性和逻辑性,又要注重学生自主的对文本的生命体验过程。
为此,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堂预设课堂生成没有高质量的精心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充满活力,精彩纷呈。
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人本的尊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生成,使课堂充满活力,精彩纷呈,这体现了教师对人的尊重。
现我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几种方法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命体验,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对立统一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彼此都不容忽缺。
课堂教学既需要有序的、计划的预设,又需要突发的、灵动的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刃剑,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语文教师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但是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有弊,所以,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正确处理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策略
“ 教材 无非是个例子 , 它是促进学 生发展 的一种载体。 因此 , 教师应 该突破教材
教材的奴隶 。要做到既遵 循于教材 , 又不 囿于教材 ;既要凭借教材 ,又要跳 出教 材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的开放性 , 唤醒学 生的表现欲望 , 飞他们想 象的翅膀 , 放 给 予他们 自由表现 的空间 ,还学生・个美 丽、 新奇、 充满灵性的世界 。 ( 改变 对 教 案 的认 识 , 再把 教 2) 不
预 设 的过 程更 加丰 盈 。
那 么 教 师 要 怎 样 正 确 处 理 语 文 教 学 中预 越。生成使预设的 目标 更加 多元 , 生成使 是把 学生视 为与教 师平 等的 “ ” 待 。 人 看
要求 的、激发学 生积极 性、主动性 的生
动 、 谐 的语 文 课 堂 呢? 和
2预 设 为 了更 好 的 生成 , 成 又 丰 盈 经 指 出 , 材 和 教案 只 是个 剧 本 , 学 . 生 教 教
了预 设 。
求。” 新课改已经在全 国蓬勃展开 , 由 但
有 了充分 的预设 , 师才能真正 “ 教 顺 则 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 演 对剧 本 独具 匠心 的诠 释 和
于应试教 育指挥棒的存在 ,语 文课堂上 学而导 ” ,才能从容不迫 地面对学生 , 才 演 员对所 演角 色的 创造。所 以 , 在课 程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预设,课堂教学才能更有目的性,课堂组织才能更具系统性。
而实现生成才是教学的最终任务,也是预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
笔者认为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预设教学是为学生认知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是进行教学预设的基础,脱离学生实际的预设是毫无意义的。
1、整体把握,突出目标。
预设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以此确定教学的方向,面向全体同学,准确定位,突出重点。
2、关注差异,分层预设。
预设时要根据个体的发展差异,充分考虑教学中的弹性设计,避免一刀切,即要保证面向多数,又要兼顾少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自己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发展。
3、注重细节,精心预设,预设不但要明确教什么,更要设计怎样去教、如何导入、课堂的组织、问题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等都要全盘考虑,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和过渡,使教学能有水到渠成,自然天成之感。
4、充分预设教学中会出现的困难,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各种困难,才能更好地对症解决,使课堂中很多的“意外”得到顺利解决。
二、研究教材,创新使用对教材的创新使用主要体现在,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作为教师应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实际的意义都要充分理解,只有这样,教材在教者手中才能活动来,长期教学预设才能更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指导竟义。
三、把握课堂教学,实现生成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主要环节,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生成。
1、选择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但要能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更要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利于课堂的教和学。
因此,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或侧重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或采取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等。
(完整版)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如何正确的处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用东庐中学陈庚金的话说是“应该动态的”,“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
”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
美国教师教育专家克里克山克曾建议:“好的教育计划会避免无数在你班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但他同时又借用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的名言警告说:“老鼠和人类的最好计划常常走入歧途。
”这两条似乎相互矛盾却也恰好说明:教学活动的预设与动态生成这一对矛盾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预设与生成,是随着新课程出现的一对矛盾体。
如若不能明白“课改,就是改课”的道理,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以学定教,老师只是一味的霸占着课堂的话语权,那么我们也就无须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了。
新课程只有教师真正的参与进来,我们的课改才有希望。
我们的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对一线教育生活的真正参与。
教育改革,需要我们真正的付诸如行动。
讲课文蒲松龄的《狼》,我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2、理清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以及课文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善于斗争;并同社会上的假、恶、丑等阴暗面作斗争。
围绕着这样的目标,在第二节课时,我的预设是先由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够体现狼的本性的那个字,然后再慢慢地依次研究狼的其它特征。
“黠”字体现狼的本性,文中有相关的语句;除了“黠”,其它的特点,还有“贪”、”凶”,也有体现的语句。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预设与生成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预设与生成的概念、作用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希望可以对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一、预设与生成的概念预设与生成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生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的认知准备和预先规划。
预设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对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所做的认知准备和预先规划。
而生成则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所做的调整和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二者相互补充和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完整过程。
二、预设与生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预设与生成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预设与生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预设与生成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预设与生成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预设与生成是密不可分的。
在课前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规划,这就是预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生成,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课后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且对教学方案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好课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合集五篇)
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好课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合集五篇)第一篇: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好课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好课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常会遇到这种尴尬的情形:教师课前花费很大气力,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写下一份详实、规范、有特色的教案,可教学效果呢,却不尽人意,他们满脸的茫然、困惑而又无奈。
问题出在哪儿?我认为是他们过分地追求课的预设,而忽视了课的动态生成。
因为课堂教学不是课前预设的教案剧,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弘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路历程?我认为,语文课堂应少一些预设,多一些动态生成,逐步变预设为生成。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动态生成是现代课程改革核心理论之一。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也需要动态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
“预设”,众所周知,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自己教学的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
所谓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
可见“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强调教师的设计与安排,张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
相对而言,“生成”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它着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强调学生的活动与思维,张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
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教师需要认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使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二、“少一些预设”,并不是说不要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要想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必须作精心预设,因为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教师再精心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在语文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两个环节。
预设是指教师在教学前期对教学内容进行的计划和设想,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而生成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预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设可以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教学。
在教学前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准备,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这样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地讲课,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其次,预设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预设,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
同时,预设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步骤和节奏,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生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创造出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情境可以是开放性的、趣味性的、挑战性的等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享经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究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教师需要创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
综上所述,预设和生成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预设可以使教师更加有针对性、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学,而生成则可以创造出有趣、自主和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只有预设和生成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精心预设,为生成留足空白传统的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即精心备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细致的分析一下这些精致的教学预设,会发现其实质是以认识的逻辑与思维的逻辑来取代审美的规律,以归纳和演绎取代直觉与情感体验。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白,留有空白的预设才是生成的生态环境。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但精心不等于精细。
精细了必然丝丝入扣,必然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
预设更应预计。
虽说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有经验的教师会预计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可能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在某些地方或某些环节形成“弹性化”的方案,并预设好当生长点出现时的应对措施,从而给学生留下自主体会和悟解的空间,给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精彩。
可见,给生成留足空白的预设是一种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的教学预设,是一种不同于制造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产品的教学预设,是一种不同于以“忠实执行”为价值取向的教学预设。
它是一种包含着丰富生成性的预设,是一种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这是一种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共享教学的愉快,不仅有高水平的思维和智力加工,而且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高峰的预设。
这样的预设,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内在地包含着教学创造。
二、调整预设,为生成腾出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在特定情况,甚至极端的恶作剧也是教育资源),老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语文教学是追求语言学习者语言技能的提高和语言素养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预设是教学者在教学前对学习者做出的一定程度的猜测和设想,通常以一定的学习者背景和经验为基础;生成则是教学者在教学中对教学者预设做出的相应反应和调整。
预设和生成在语文教学中通常是相互作用的,本文将就语文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进行简要探讨。
预设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前期对学生背景和经验的了解,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规划,到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效果的预测,教学者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预设。
预设可以帮助教学者更好地理解学生,调整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更好地了解学生预设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现状和学习需求的了解。
教学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课前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所在年级、学科功底、语文基础等方面的信息,进而在教学中更好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人性化、针对性的教学。
2、规划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者在预设教学内容和过程时,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例如,在教学语法知识时,教学者可以针对学生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
在教学文化知识时,教学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选择有趣的教材,引发学生的兴趣。
3、预测学生学习效果和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预测,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预测,进行效果的调整和改进。
例如,在教学一个故事时,教学者可以察觉到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这时教学者可以调整语速和讲解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成是预设的必然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生成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1、分析学生反应生成的首要任务是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
在教学中,教学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判断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讲解一个课文时,教学者可以通过提问或让学生自我总结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内容。
语文课堂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语文课堂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作者:冯照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9期冯照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进行语文教学,也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首先应该预设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的结构更加严谨;同时,由于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即时生成性也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为了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以及生成的质量,需要展开有效的课程设置,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能够解决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变数,使教学得以有效地开展。
一、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和生成两者是相互影响互相存在的,二者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石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只有进行精彩的预设,才能够为保证生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预设。
首先,预设学生。
由于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上的主动性也不同,因此,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好的方法是让其深入其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要全面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预设时可以预设学生。
在进入班级教学之前,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习惯,然后进行有效的预设,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尽量要构建一个让学生“一课一得”的课堂。
其次,要预设教师。
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要首先预设教师的素质。
语文本身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因此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应该预设好准确的阅读理解以及情感体验,才能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有品味的教师,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教师必须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以及过硬的教育能力,才能够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关系的处理
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关系的处理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很多教师都感到困惑的问题。
随着我们课题组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研究”的深入,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
标签:预设;愉悦;动态生成;逾越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很多教师都感到困惑的问题。
随着我们课题组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研究”的深入,我们认为: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精心预设,感受愉悦1、用动态预设,作为“互动生成”诱因。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着很多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都要做到符合教学实际,即应该是现时的、真实的和灵活的,课堂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动态生成。
例如在教学《祝福》时,针对课文,我预设了一个问题“祥林嫂自身的可悲之处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她第一任丈夫死了,她本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但是她的婆婆让她再嫁,事实上再嫁后她也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非常讽刺、非常可怜的是,她的丈夫又死了,她的儿子还被狼给叼走了,这体现了祥林嫂非常可悲的历程。
”我又追问:祥林嫂为什么要反抗再嫁?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当时女子再嫁是道德问题,就是“三从四德”……这一过程在保证教学大方向的前提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既体现了预设的弹性,又让学生有生成中感受到了思考的愉悦。
2、整合多元预设,呈现“互动生成”灵性。
教学的目标如何才能具体化?各维度和各层次的目标如何才能随着教学进程逐一达成?教学内容应怎样呈现?教学流程要如何设计?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必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教学预设时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分析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教育
2016年3期 291
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刘荣利
双滦区偏桥子镇中心小学,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要素,在语文课堂中缺一不可。
预设与生成之间存在矛盾的关系,但又不能偏颇一方。
教师重视预设与生成,调整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完成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03-0291-01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那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1 预设与生成的基本内涵 1.1 预设 “预设”最早仅是逻辑学的一个名词概念,189
2 年,《意义与参照》中,首次指出“预设”是藏匿在事物内涵中,不直接表达出来的语言,并不是行动中直接的显现。
预设就是根据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理论知识,对于研究现象的未知性质及其原因或规律的某种推测性说明。
在语文课堂中,“预设”是教师准备课堂教学活动的先前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和预先设想,更是教师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的前提,他们并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直接显现,但它的隐性特质并不影响在语文课堂中基本构成的地位和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预设”是不容忽视的。
1.2 生成
“生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建构主义理论家维特罗克的《作为生成过程的学习》中,从学习者的角度阐释了“生成学习”的概念。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动态生成性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是对过去强调教育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生成”是教学过程的特性。
实际上,“生成”是与“预设”相对应的,它是一种由无到有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生成”是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促使实现有意义、有目的习得并完成自我构建的过程。
“生成”在语文课堂中不应该是稍纵即逝的,而应该是一种常态的存在。
2 努力实现预设生成的动态平衡
2.1 设计弹性方案,为生成创造空间
有效生成离不开精心预设,而精心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
因而,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我们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
富有弹性的预设,包括时间的弹性、过程的弹性和教材的弹性,这些弹性为生成创造了巨大空间,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随意增删,探究性的主题也可以在生成中适时地替换。
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就采用了这种粗线条板块式设计,大体上分为三步:第一,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在文章标题前加上修饰语。
第二,学生提出问题,讨论;教师提问,讨论。
第三,课堂练习。
这样设计,只考虑整体布局,不预设细节,给课堂留下了生成空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唤醒主体意识,为生成营造气氛
动态生成产生的基础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着力营造一个民主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以促进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自身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心理上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在动态中生成。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忠实的“听众”,并在倾听中捕捉有价值“意
外”,沉着“接招”,随机应变,瞬间决策,让课堂在随机推
进中灵活地展现出一片诗意的精彩。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师要正确面对,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教师应该明白:学生还不成熟,容易出错,课堂上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理解学生的可笑,理解学生的单纯。
2.3 抓住生成点,让思维走向开放
教师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深入思考并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
课堂教学的生成,往往是在学生的学习需求中生成,在师生的互动对话中生成,在情景显现和生成实践中生成,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在合作探究和扩展活动中生成,在学习反思创造思维中生成。
具体说,我们认为生成主要在六点:第一,质疑点。
学生对教材观点提出质疑,第二、闪光点。
学生在互动中出现的思维亮点,如独特见解、求异思维误区或认识上偏差。
第三,争论点。
学生在讨论中针锋相对,对同一问题出现两种或多种彼此不相融的观点。
第四,意外点。
课堂中出现偶发事件,如学生违纪行为。
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生成点,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开放。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需要把握的。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抓住有利于教学和学生培养的生成点,创造性地去运用它,才可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让师生生命的活力真正在课堂上换发出来。
2.4 正确判断,及时调控
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落实。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发展。
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他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
我们不能说,预设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是不好课,不能绝对化。
课堂上能不能生成,生成什么样,有时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教师可以判断的,教师要能够迅速判断学生生成的内容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教师善于引导;要让学生及时回头,这都需要教师的判断力。
其次,课中及时调控生成空间,有时巧妙地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也许会成为我们课堂中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因此,生成是随意的,是在刻意预设中的随意生成。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阅读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生成的课堂将会是一潭死水,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则信马由缰。
要寻求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教师就要让预设与生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预设促进生成,用生成强化预设,只有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融,才能打造出鲜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勇.把握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成功(教育),2011(6).
[2]戚韵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语文建设,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