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_内科学_教学_血液系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内科学血液系统PPT课件

内科学血液系统PPT课件

骨髓铁染色 骨髓小粒 有机铁 琥珀酸亚铁0.1 tid PO
可染铁消失
右旋糖酐铁 50mg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血清铁 ﹤8.95μmol/L)
二、鉴别诊断
Bid~tid PO 1W 网织红↑ 2W Hb ↑ 2M恢复正常 6M 铁剂维持至铁蛋白正常 若不能耐受或吸收差 则
(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孕、乳妇2~4mg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一)需铁增加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孕乳妇
二、发病机制 缺铁 血红素合成障碍 精神 行为 体力 免疫 发育 智力 【临床表现】 一、缺铁 原发病 表现 二、贫血表现 乏力 易倦
头晕 眼花 心悸 苍白 HR↑ 三、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
体力 发育 智力 舌炎反甲 【实验室检查】
但形态正常 骨髓小粒空虚
重度减低(<正常25%) 骨髓小粒空虚
④ 除外引起全血细胞 减少的其他疾病
NSAA可见较多脂肪滴 骨髓 活检 造血组织均匀减少
⑤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二)AA分型诊断标准
三. CD4+/CD8+↓Th1/Th2↑ ①SAA-Ⅰ:又称AAA 发病急
骨髓铁↑ 溶血检查阴性
贫血进行性加重
舌炎 异嗜症
六、泌尿系统 胆红素 血红 蛋白 ARF
一.对症治疗 输血 止血 抗感染 支持
二.对因机制 铁 叶酸 VitB12 失血性溶血性 ALG/ATG
激素 脾切 干细胞移植
G-CSF EPO 化疗 放疗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第二章 缺铁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 最常见 正常人维持铁平衡需从 食物摄铁1~1.5mg/d,
SAA-Ⅰ的AA 如NSAA恶化 达SAA-Ⅰ时 称SAA-Ⅱ

内科护理血液系统护理ppt课件

内科护理血液系统护理ppt课件
病情监测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药物管理
向患者介绍常用药物的名称、剂 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 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提高用药依
从性。
心理调适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 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家属支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
家属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01
强调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如何给予患者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遵医嘱定期 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
症状监测
留意自己是否有出血、贫血、感染 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
药物管理
正确使用药物,不随意增减剂量或 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05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教育
血液系统的基本知识
介绍血液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帮助患者了 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病因。
03
02
详细描述
04
指导患者保持口腔、皮肤和肛周的清洁卫 生,预防感染。
协助患者进行化疗和放疗,观察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
05
06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疏 导,增强治疗信心。
骨髓瘤的护理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了解骨髓瘤的症状和体征,提供专业的护理措施 ,减轻患者痛苦。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02
03
贫血症状
乏力、头晕、心悸、面色 苍白等。
出血症状
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 、牙龈出血等。
白细胞异常症状
发热、感染、淋巴结肿大 等。
02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护理问题
贫血的护理

内科护理血液系统护理ppt课件

内科护理血液系统护理ppt课件

心脏
推动血液流动,确保血液 在体内循环。
血液成分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分别负责运输氧气 、抵抗感染和促进凝血。
血液系统的主要功能
抵抗感染
白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帮助身体抵御感染。
运输营养物质
血液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 位,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01
运输氧气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可以与 氧气结合并输送至身体各部位。
03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贫血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了解贫血的 分类、病因和临床表 现,掌握贫血患者的 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1. 缺铁性贫血:多由 于铁摄入不足、吸收 不良或慢性失血导致 ,表现为乏力、易倦 、头晕等,严重时可 出现心悸、呼吸困难 等症状。护理时需注 意补充铁剂,调整饮 食结构,定期随访。
04
社交障碍
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 、气短等症状,导致社交障碍 。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情绪波动
白血病患者面临巨大的心 理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 动。
恐惧和不安
白血病患者可能会担心病 情恶化、治疗失败等不良 后果,产生恐惧和不安情 绪。
社交障碍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可 能会出现脱发、皮肤色素 沉着等症状,导致社交障 碍。
04
2.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多由 于药物、感染等原因导致血小 板减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 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护理时需注意避免使用导致 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控制感染 ,给予止血药物等治疗,加强 皮肤护理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02
01
详细描述
总结词: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掌握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护 理措施。

血液系统精品医学课件.ppt

血液系统精品医学课件.ppt

网织红细胞数
3天内:0.04~0.06 7天后:0.02~以下(约0.003)
随生理性贫血恢复而短暂上升 婴儿期以后与成人相同
白细胞数与分类
白细胞数
出生
(15~20) ×109/L
6~12小时 (21~28) ×109/L
1周
12 ×109/L
婴儿期 10×109/L
8岁以后 接近成人水平
分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营养)缺乏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B12、 叶酸缺乏)、VitB6缺乏、VitC缺乏 蛋白质缺乏、铜缺乏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其它:感染、炎症、肾病、癌症、 铅中毒等
红细胞破坏增加
▲ 红细胞内在缺陷
● 膜结构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
细胞器官
造血和血象特点 胚胎造血期 中胚叶造血期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 胎儿4个月开始造血活动, 成为胚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
生后2~5周成为儿童唯一的造血场所;
造血和血象特点 脴胎期造血 生后造血
出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 婴儿期为红骨髓,代偿潜力小;如需增加造 血,可出现髓外造血; 5~7岁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髓; 年长儿、成人限于扁骨(肋骨、胸骨、脊椎、
造血和血象特点 胚胎造血期 中胚叶造血期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生后造血
肝脾造血期
包括: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造血 肝脏造血:是胚胎中期主要造血部位;
主要产生有核红细胞,少量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第6~8周开始,4~5月达高峰,6个月 后渐退

血液系统PPT课件

血液系统PPT课件
二 )造血功能障碍
造血干细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受浸润:见于白血病、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
10
二 .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遗传性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海洋性贫血
获得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 )细胞外因素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反应性溶血
机械因素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生物因素 疟疾 理化因素 烧伤 三 . 红细胞丢失过多 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
11
贫血的症状
• 苍白、困倦、乏力 • 活动心悸 气短 • 重者心衰 昏迷
12
贫血的诊断
• 血常规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血液涂片 • 骨髓象
• 确定导致贫血的原因
13
黏附, 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释放活性物质激活凝血系统
• 凝血机制:
凝血:无活性的凝血因子被有序的逐级放大激活,转变为有蛋白降解 活性之凝血因子的系列酶反应过程 凝血因子:Ⅰ--Ⅴ,Ⅶ--ⅩⅢ (12个)
25
凝血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凝血活酶生成阶段 凝血酶生成阶段 纤维蛋白生成阶段
贫血的治疗
• 病因治疗 • 药物治疗
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 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红细胞生成素 • 输血 • 脾切除 • 骨髓移植
14
白血病
• 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 • 白血病细胞无分化成熟能力,即分化阻滞; • 白血病细胞能不断增殖且有很强的存活能力; • 可侵犯正常骨髓及髓外器官,产生相应表现。
29
•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获得性:肝素过量,双香豆素过量,蛇咬伤, 水蛭咬伤,溶栓药物过量

内科学教学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内科学教学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心悸 贫血性杂音(hemic murmur):心尖或肺动脉瓣
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 期杂音。 贫血性心脏病(心脏扩大)
35
五、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 胆石症 吞咽异物感、异嗜症 舌炎 肝脾肿大
25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再障\纯红再障:原发性或继发性造血干祖细胞缺 陷 先天性:Diamond-Blackfan综合征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MDS、造血系统恶性 疾病
26
造血微环境异常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基质细胞损伤和造血微环境破坏:骨髓坏死、骨髓纤 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肿瘤骨转移以及各种 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骨髓炎
失血性:急性和慢性失血后贫血
24
红细胞生成的三大环节
1. 造血细胞:Stem、Progenitor、Immature 2. 造血微环境
细胞调节:Stromal、Lymphocyte、apoptosis 因子调节:正调控(SCF、 IL、 CSF)和负调控(TNF、IFN) 3. 造血原料 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B12、B6);微量元素
2.造血因子水平异常 促红细胞生成素:肾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 肝病 造血负调控因子(TNF、IFN、炎症因子):肿瘤、某些 病毒、慢性疾病
27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VitB12 ——核蛋白合成的辅酶 叶酸——细胞核的DNA酶的辅酶 铁——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缺铁 铁利用障碍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贫血的病理生理
1g血红蛋白携氧1.34ml 病理生理基础
血液携氧能力减低,组织缺氧 机体对缺氧进行代偿和适应
29
贫血的病理生理

血液系统课件ppt

血液系统课件ppt

(异物表面)
XI HK IX
Ca2+ XIa IXa
XII XIIa
VIIIa
Ca2+
PL Xa
Va Ca2+
XIII
II
PL IIa Ca2+
I
Ia CXa2I+ IIa CLIa
促凝血药(coagulants)
通过激活某些凝血因子,使血液凝固 性增强,防治由于凝血功能低下导致得出 血性疾病得药物
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
体内得铁约95%用于合成Hb 铁也就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系统、 过氧化物酶等必要成分
铁缺乏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 缺铁性贫血
铁的吸收利用
1. 吸收形式与部位 口服铁剂以无机Fe2+形式在十二指肠 及空肠上段吸收(食物中铁均为Fe3+ )
2、 转运 吸收后进入骨髓供造血,或与肠粘膜 转铁蛋白结合以铁蛋白形式储存
注射100、400、800U/kg,抗凝活性t1/2分 别为1、2、5与5小时
♛ 肺栓塞、肝硬化患者t1/2延长
临床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
大(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 急性心肌梗塞)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
可防止纤维蛋白原及其她凝血因子耗竭 导致得继发性出血
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三、维生素B12
为含钴复合物,存在于动物肝、肾、 心脏以及蛋、乳类食品中 细胞人分体裂维与生维素持B神12经必须组从织外髓界鞘摄完取整,所为 必需
药用维生素B12为氰钴胺与羟钴胺
体内过程
因子”维结生合素才B1能2必免须受与胃胃液壁消细化胞而分进泌入得空“肠吸内 收

血液系统要点ppt课件

血液系统要点ppt课件


五、治疗 1.支持治疗。 2.诱导分化治疗:全反式维A酸。 3.细胞因子:EPO,G-CSF,GM-CSF等。 4.化疗:RAEB者可考虑化疗 5.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可能是目前 唯一能使MDS长期缓解乃至治愈的治疗方法。
第三节 淋巴瘤
一.概念 淋巴瘤的发病跟EB病毒有关 题眼:无痛性颈 部淋巴结肿大 二.基本病理分类 1.霍奇金淋巴瘤(HL):诊断霍奇金淋巴瘤最 特异的细胞:R-S细胞。 2.非植。慢性急性以3个月 为界; 2.慢性再障首选雄激素:如康力龙,丙酸睾酮
溶血性贫血
病因 1.红细胞内异常 (1)红细胞膜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 尿(PNH),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 (2)红细胞酶的异常:蚕豆病(葡萄糖-6-磷 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 (3)血红蛋白的异常:海洋性贫血又称地中 海贫血(珠蛋白异常) 2.红细胞外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临床分型 1.单纯型(紫癜型)是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为双下肢 与臀部对称性紫癜(双下肢臀部对称) 2.腹型(Henoch型)除了皮肤紫癜外,还有一些消化道 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腹痛等. 3.关节型(Schonlein型)除了皮肤紫癜外还有一些关节 肿胀疼痛。呈游走性、反复性; 4.肾型 在皮肤紫癜基础上,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 病情最为严重 5.混合型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显著升高(>20×109/L) 慢粒的典型-----白细胞升高的同时嗜酸、嗜碱性粒细 胞↑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慢性期原始细胞小于10%。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减低或阴性(阳性 -----再障):-------诊断慢粒 4.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阳性或者bcr/abl融合基 因(编码:P210)阳性。-------慢粒。

内科护理血液系统护理PPT课件

内科护理血液系统护理PPT课件
并发症是否得到有效防 治。
10
贫 血 系 统 疾 病 病 人护 理
(三)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发热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病史:有无白血病/淋巴 瘤/再生障碍贫血等
1.感染的部位及症状:发热是 反复发热及治疗效果不 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感染部位 佳,常使病人产生忧郁 以口腔、牙龈、咽峡最常见。 和焦虑心理
关。
善。
3.口腔黏膜受损 与贫 黏膜损害得到修复 黏膜损害有无得到修复 血导致营养素缺乏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缺铁性 能描述引起缺铁的原 是否能描述引起缺铁的
贫血有关防治的知识。 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和预防措施。
5.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 并发症得到有效防治 并发症是否得到有效防
脏病。
治。
21
护理措施
内科护理学 第六章
血 液 系 统 疾 病 病 人护 理
1
贫血系 统 疾 病 病 人护 理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二节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血液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2
贫 血 系 统 疾 病 病 人护 理
3.降温 :高热病人予以物理降温,有出血倾向者 禁用乙醇擦浴,药物降温时慎用解热镇痛药。
4.口腔护理:餐前、餐后,睡前及晨起时用漱口液 漱口。
5.皮肤护理:选择纯棉衣物,勤洗澡勤换内衣。
6.肛周皮肤及会阴部护理:睡前便后1:5000高锰 酸钾坐浴,女病人要清洗会阴。
7.预防感染:保持室温20-24℃,湿度55-60%,开 窗通风,定期消毒。
应;
等。
2.慢性出血的病 人,因不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