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英译本谈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合集下载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三美”说解读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三美”说解读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三美”说解读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翻译理论,即“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本文重点对许先生的“三美”说进行解读。

“三美”对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标签:许渊冲;“三美”说;意美;音美;形美1. 绪论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被称为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

他自诩“不是院士胜是院士,遗赠欧美千首诗”。

在长达几十年的翻译实践中,许渊冲先生共出版了42本著作,3本翻译论著,1本回忆录和38本译著。

许渊冲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

他学识渊博,译著等身,自称“书销中外五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先生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实践工作者,他还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总结除了很多独特的简介和宝贵的经验,构建了独特的许氏译论体系。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便是许氏译论的高度浓缩。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提出,在我国翻译史上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许氏译论不仅继承了先贤的翻译思想,更在自己大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框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他在许均教授的《新旧世纪交谈录》中就明确表示他的理论依据就是“前任的理论或经验,不过应用于自己的翻译实践,再加以发展总结”,便形成了许氏翻译理论。

他从鲁迅的“三美”论中选了一个“美”字;从钱钟书的“化境”说中取了一个“化”字;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选了一个“之”字;“艺术”即“翻译是艺术,不是科学”,来源于朱光潜在《诗论》中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成熟境界”。

“创”,即“文学翻译等于创作”,来源于郭沫若的“创作论”;“优”,即“翻译要发挥译文语言优势”;“似”,即“意似、音似、形似”或“意似、形似、神似”,来源于傅雷的“神似说”;“竞赛”,即“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竞赛”。

浅析“三美论”在许渊冲古诗词英译本中的应用

浅析“三美论”在许渊冲古诗词英译本中的应用

2021年50期总第594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中国古诗词具有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形式工整的特点,可谓是音、形、意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

因此,要将其丰富的意境和朗朗上口的音韵完美地呈现给译语读者绝非易事。

译者很难达到译文与原作在语言风格、思想意境等方面的一致。

为此,翻译家许渊冲指出“译诗要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

”译者在进行中国古诗词英译时,应力求使其读者所获阅读感受与原诗读者相一致,传递出原诗的“意美”。

本文将从古典诗词的声音、形式、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许渊冲先生的多部中国古诗词英译本,探究许渊冲先生如何将“三美论”应用于中诗英译,为展示中国古诗词在英译本中的独特翻译美学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三美论”;许渊冲;古诗词英译【作者简介】郭明珍,汉族,女,山东烟台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引言诗歌内容丰富、用词典雅、形式工整、意境深远,往往以绝句、律诗等体裁为代表。

为使译文与原作在文字、语言、风格、意境等方面尽可能保持一致,不少翻译大家通过各种翻译技巧将其翻译为英语,力使译作能保持原诗独有的文化精髓与艺术魅力。

在这些优秀的诗词译作中,以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最为著名。

他提出的“三美论”在中诗英译领域具有较强的启发与指导性。

他指出“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我们要在传达原文美意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三美齐备。

”由此可见,虽然这三大要素在中诗英译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一部好的译作“三美”缺一不可。

二、中诗音美的传译中国古诗词具有强烈的韵律性和节奏感,使其能够流传几千年经久不衰。

“如果原诗用了韵脚而译诗不用,那无论如何也不能移植原诗的‘意象、意境和气氛’,因为诗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许渊冲1984:94)。

可见,许老重视诗词翻译中的音韵与格律。

例如《饮酒》这首诗,诗句语言清新质朴、平淡简约,诗人三言两语就展现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从“三美”论看《清明》的两种英译本

从“三美”论看《清明》的两种英译本

h r a w n s o ef n d o n h s a o r? W e ec n a i e h p b u d t r w i s d h u s 0 o
Acw e o tt a o a dar of w  ̄. 渊 冲 ) o h r p i o tmi p ct o e ( d n c i l s 许
陈 倩 .李 亦 凡 赣南 3 10 ) 4 00 ( 赣南 师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江 西 摘
要 :从 文 学 翻 译 角度 看 , 歌 英译 追 求 美 感 。在 进 行 诗 歌 英 译 时译 者 应 从 整 体 与 细 节 、 诗 内容 和 形 式 上 把 握 ,
使 其 达 到 两种 语 言的 内在 统 一 。 文在 此基 础 之 上 , 本 旨在 从 意 美、 美 、 美三 方 面 来 解读 《 明》 种 英译 本 。 望 通 音 形 清 两 希
He ons t dsa c h mlt e tn a d t pio p it a a itn e a e n s ig mis l a r t c
形 美 以 感 目 , 也 ”在 此 基 础 上 。 洛 阳外 国语 学 院 出 版 的 bo¥m . 宪益 , 乃迭 ) 三 , 在 l o s( s 杨 戴
译 文 二 : d zh g anfl k aso l Mo r igD y A r z n i ll e e r nte u nn a . i r a si t l
T emo r e ’ e r i on r a n h s y h u r S a t s i gt b e ko i . n h g o wa
T a eesM0 gt era o l mya dmi rbe rv lr n t o dl kgo oh o n s a l. e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观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观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观文章系统梳理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翻译思想,诠释“音美”“形美”“意美”的内涵,指出在中国诗歌的英译过程中,为了文化交流与传播,译者应致力于再现源语作品的美学特征,才能达到文化传播及推广的意义。

标签:许渊冲;三美;文化传播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翻译家。

许渊冲先生生于1921年,幼年开始就接受到中西文学的学习,并且逐渐在诗歌翻译上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为了传播及推广中国文化,他先后将《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文、法语。

许渊冲先生的外译作品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学的传播上,贡献尤为突出。

同时,许渊冲先生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诗歌外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诗歌英译的“三美”思想内涵翻译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解释的,相互依存的。

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也会产生反拨作用。

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一方面是中国文学的输出,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化的必要途径。

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认为:“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

”许先生曾在有关译诗的文章中谈到“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1〕在三美论提出后,还受到诸多争议。

许先生针对这种情况,作出了进一步的说明:“三美”论,不是孤立地追求“音美”,而是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其中“音美”“形美”放二、三位,不是过分强调形式。

好的译文,应该是“意美、音美、形美并重”。

〔2〕73诗歌英译理论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文学史,诗歌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诗歌的韵律、意象及意境在中国文学及世界文学界如一块瑰宝,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另一方面,早在16世纪,就有英国学者开始翻译中国古诗,向英国读者介绍中国古典诗歌格律。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许渊冲是中国当代翻译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中国诗词英法韵译的惟一专家,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为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大量的诗歌翻译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又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原则——“三美论”,“三化论”,“三之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翻译理论特色,为中国优秀诗歌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当代的诗歌翻译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许渊冲在文学翻译实践的60年活动中,不断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不断对自己的翻译实践进行反思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体系。

许渊冲在1984年出版的《翻译的艺术》和2003年出版的《文学与翻译》中明确的阐释了自己的诗歌翻译的主张和原则,从而奠定了自己诗歌翻译独树一帜的基础。

1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原则中国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的精品。

它融合了绘画美、音乐美、意象美,是一种三维组成的复合艺术系统。

它的内容形象生动,读起来耐人寻味,在风格上主要呈现含蓄婉约的特点,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学最该保护的部分。

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

翻译难,翻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

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其是在再现原文“三美”这方面,其困境早已是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译界依然不乏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典诗词英译的上乘作品。

许老的诗歌翻译为西方了解优秀的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对于诗歌的翻译许老提出了以下的三原则,以下就结合具体的诗歌来领略许老诗歌翻译的经典策略:1.1 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

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下面是许渊冲先生《静夜思》的两种韵文:译文①Before my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l think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hoar frost.Raising my head。

“三美论”、“三化论”在许渊冲诗词英译中的体现

“三美论”、“三化论”在许渊冲诗词英译中的体现

- 222 -校园英语 /“三美论”、“三化论”在许渊冲诗词英译中的体现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于虹【摘要】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历来被翻译界争论最多。

而许渊冲先生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理论观点后,提出的“三美论”、“三化论”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导实践,是国内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许先生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翻译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辨析,以说明其“三美”、“三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关键词】“三美论” “三化论” 诗词英译一、许渊冲翻译理论古典诗词桂冠专家许渊冲先生,是唯一把中国历代诗词全面、系统地译成英法文的专家。

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方面做出杰出的贡献,翻译出许多影响深远的诗词作品。

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三化论”,更是在国内译界影响深远。

许渊冲的“三美”论的提出受到了很多前辈翻译家的启发。

他的翻译理论并不是凭空建立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他将自己的理论核心概括为“美化之艺术”。

虽然许渊冲先生的理论仁者见仁,但却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渊冲在《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英法格律体译文序言中提出诗词翻译“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

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

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三化论”是关于诗词翻译的方法论问题,许渊冲先生认为:翻译是一种“化学”,是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

至少有三种化法:一是“等化”、二是“浅化”,三是“深化”。

等化可以通过词性转换、正话反说、句型转换等体现;深化包括加词、具体化、特殊化等;浅化包括减词、化难为简、合译等。

二、许渊冲具体英译诗词分析1.意美。

意美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是音美和形美的最终归宿。

许渊冲认为:“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译了。

从“信达雅”角度赏析《清明》的不同英译本

从“信达雅”角度赏析《清明》的不同英译本

从“信达雅”角度赏析《清明》的不同英译本摘要:诗歌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其精练而音律优美的语言总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意境。

诗歌的翻译不仅在语言上要忠实原文,还要传达原文的美感,体现原文的风格。

大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对诗歌文本的翻译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严复翻译“三原则”,并从“信、达、雅”的角度对唐诗《清明》的三种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许渊冲;《清明》英译;严复翻译“三原则”一、引言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诗歌的翻译常被认为是翻译中最令人遗憾的一种艺术,但古往今来,从事诗歌翻译、在诗歌创作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文人却也络绎不绝,如英美诗歌的代表性人物拜伦、雪莱、惠特曼等,中国唐、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柳宗元、陶渊明等。

诗歌的翻译应该是承原诗之行,协原诗之声,生动再现原诗的意境。

好的诗歌翻译能够体现原诗的神韵,当然对于翻译的美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每首诗歌所传达的感情和意蕴在不同读者眼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本文将从“信、达、雅”的角度对比分析诗歌《清明》的几种英译本。

二、“信达雅”理论简介谈到近代翻译理论,影响最大的当推严复的信、达、雅。

严复在《译例言》里,把信、达、雅明确作为“译事楷模”提出来,并详加申说。

首标“信”义,要求译文意义“不倍本文”,深感“求其信已大难矣! ”其次是“达":“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为此,“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从而点明信达的关系。

其三,“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为“雅”,也即所以为“达”也。

其用意固然无可非议,但他为“雅”的路子却不足取法。

处于他那个时代,“夫固有所不得已也!”他刻意摹仿先秦文体,是想作为敲门砖,破启锢闭,“吾译正以待多读中国古书之人”,使顽固保守的士大夫乐于接受西方先进学理。

“三美”原则指导下的《清明》三种英译文赏析

“三美”原则指导下的《清明》三种英译文赏析

“三美”原则指导下的《清明》三种英译文赏析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典型代表,体现出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本质。

因此诗歌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各翻译家讨论的重点,且诗歌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对诗歌进行翻译,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自古以来,诗歌因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因此对诗歌的翻译历来也是一大难点。

本文以《清明》三种英译本——许渊冲,杨宪益与戴乃迭和吴钧陶译作为赏析对象,分析“三美”原则对于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以及中国文化翻译的特色。

关键词:“三美”原则;清明;文化;对比赏析前言《清明》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用词简明且具有动态感与画面感,读起来凄凉却又不失明亮与清新,被誉为“千古绝唱”,1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流传千年却经久不衰。

正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所言:“好诗是强烈的感情自然的流露”。

2那正是因为诗歌通常饱含作者的满腔热情,做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让读者既欣赏诗歌美妙的意境美,又感受诗人的浓厚情感,不管是悲是喜,都会在读者心上烙下深刻的印记。

三美原则“三美”原则是许渊冲先生基于其多年的翻译经验,以及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来的,“三美”指的是音美,形美和意美。

许渊冲先生认为,三者之中,“意美”最为重要,“音美”排在第二位,而“形美”则位于最后,3该原则对于诗歌的翻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诗歌因其独特的结构与格律,一直以来难以进行翻译,甚至因此在翻译界引起一场诗歌可译与不可性的争论。

“三美”原则的提出缓解了诗歌翻译尴尬的处境,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三美”原则的指导下,要求对于诗歌的翻译,译者应尽其最大可能再现原诗的音形意,充分展现原诗的意境与精神内涵。

一.《清明》原文及赏析《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清明这天有感而发,此诗正是抒发了他对于清明春雨中所见所感。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的传统节日,源于上古时代的祭祀和祭祖活动以及人们自己内心中的信仰,因此清明节又是祭祀和扫墓的节日,4它与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重要的传统节日。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

一、引言诗歌美学认为,诗歌美是由三维组成的复合艺术系统,三维是指意象美、音乐美、绘画美 [1](P65)。

中国古典诗词更是如此,它形象生动,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含蓄婉约,耐人寻味,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的精品。

而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方面,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一文中,除了提出翻译的忠实标准和通顺标准外,还着重强调了美的标准。

他认为翻译家应当将翻译视为一种艺术,必须兼顾到美感这一方面。

笔者十分认同林先生的观点,因为诗的首要条件就是美感。

所谓“美感”,就是原文所体现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形式之美。

也就是许渊冲先生所说的诗词“三美”——意美、音美、形美[2](P68)。

而从文艺美学和诗美艺术的角度来看,诗词翻译就是原文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的再现。

本文分别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分析和阐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如何在英译中体现。

二、“三美”在英译中的体现(一)、意美:内容的再现何谓“意美”?对于诗歌之意,中国古典文论中有精辟论述:“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

” [3](P77)诗词翻译中“意美”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意义美”,而且还包括了“意象美”。

中国古典诗词,以含蓄微妙见长,十分讲求形象思维。

诗人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呈现给读者一种表达其强烈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物象,于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便融合成了一种“意象”。

这种意象往往体现在唯一的一个炼字上,可谓“画龙点睛”。

翻译诗词同样也要对字词加以锤炼和推敲,若能在译文中选用精炼贴切的词,原文的意境便能生动地体现,传神地表达。

1、意象美的再现诗词的意象是情景交融而产生的。

对于意象美的再现,李白《菩萨蛮》的译文是个好例子,这首词头两句:原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译文:A flat-top forest stretches far in embroidered mist,A cluster of mountains cool is tinged with heartbreak blue[4](P78).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去而不归的心情。

“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

“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

2462020年26期总第518期ENGLISH ON CAMPUS“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文/单志昂【摘要】诗歌翻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许渊冲先生通过对我国诸多的古诗词翻译后,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三美”论,正逐渐成为指导古典诗词翻译的标杆。

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唐诗六首为例,分形美、音美、意美三个部分举例论证了“三美”论在这六首英译唐诗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美”论;诗词翻译;许渊冲【作者简介】单志昂(1996-),男,汉族,山东潍坊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人文社科翻译。

一、“三美”论“三美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90年前。

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这部诗学论著中,第一次提出了“三美”这一概念,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对我国近代诗词领域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后,鲁迅曾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提道:“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正是迁移于此。

鲁迅先生的“三美”讲的是文章写作,许渊冲先生则将其与诗歌翻译相融合,铸就了诗歌翻译的经典理论。

许渊冲先生曾明确指出“三美”之间的地位和关系,首先,最核心的是“意美”,其次才是“音美”和“形美”。

意境之美是最重要的,要在此基础上将“音美”和“形美”与之相融合。

在翻译过程中,其翻译目的就是要确保译文的“意美”,这是翻译的根本目的;而“音美”和“形美”是从属于“意美”并为实现“意美”而服务的。

二、“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1. “形美”。

“形美”即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工整对仗,就唐诗而言,有五言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一个原则叫作“越早越好”。

很多专家认为人们应该在六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他们认为如果超过最大年龄,他们将很难学会准确的发音。

辛格尔顿(Singleton)在他的《语言习得导论》(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到了“临界期假设”,他提出儿童在早期阶段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会比成人更好,这一理论被广泛接受。

多元互补论下多角度赏析《清明》不同英译版本115

多元互补论下多角度赏析《清明》不同英译版本115

多元互补论下多角度赏析《清明》不同英译版本对于译作来说,要判断其价值,不能只运用一种标准去衡量,而是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估其多重价值。

众多翻译任务中诗歌翻译一向是个难题。

本篇所选的唐代杜牧的《清明》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好诗,当代不少翻译名家都曾翻译过此诗的英译版本。

本篇文章将从多元互补论的翻译标准出发,对《清明》的几个译本进行对比赏析,多角度的分析不同译法对诗中不同意境的传达。

关键词:多元互补论、意象、清明一、古诗词英译研究理论简要概述与多元互补论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翻译家着眼于西方诗歌而忽略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古诗词英译各理论才开始觉醒,九十年代中期各个翻译理论才在诗歌英译领域找到立足点并逐渐繁荣。

在这段时间对于早期的诗学范式,人们普遍不认同散文体译诗方法,也不完全支持“音、义、形”三美的格律派译诗观。

刘重德认为:用格律诗译格律诗,如能讲求格律,又无损原意,自属上乘,于必要时,在“韵体译法”行不通的具体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改用散体来译,免得“因韵害义”(刘重德 2000)。

进入21世纪以后,各种路径的研究趋于系统化,辜正坤教授就曾提出“翻译标准的多元互补论”(辜正坤 2003)。

无论诗学范式还是语言学范式都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一种范式要想不断完善和成熟,就要借鉴其他范式的某些理论和方法。

“多元互补论”首先强调一种立体思维模式。

辜正坤教授认为,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本身就意味着翻译标准的互补性。

而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不只是用来解决翻译方面的理论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解决翻译实践上的问题。

二、《清明》及其背景介绍对于古诗词赏析第一步是要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背景,这样能在赏析译文的时候不偏离其总体意境。

杜牧是一位既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又立志报国、力挽晚唐颓废之势的有识之士,这位陕西人20多岁便出游各地,体察民情,在他途经杏花村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诗。

《清明》英译本对比赏析

《清明》英译本对比赏析
21 0 2年 0 7月
第 1 8卷 第4
内 蒙 古 民 族 学 学 报
o r a fI n rMo g l un o n e l n oi aUn v ri o ie st rNa in l is yf t ai e o t
J1 01 u2 2

Vl . 8 No 4 0 1 . I
在三篇译文中 , 译和许 译采 用的是 抑扬格 , 吴 杨戴 译则 很显零散 ; 在押韵方面 , 原诗采 用 ab 押/n 韵 , a a u / 有一种挥 之 不去 的哀伤 , 译和 许译 都押 韵 , 韵整 齐 , 起来 节 奏 明 吴 音 读 快。吴译 用 的 是 ab ,e 立轻 灵剔 透 ,o膺 则 略 显 低 aa式 /i / /i 沉。而许译采用的是 ab , ab式 前两句 押韵与吴 译相 同 , 后 但 两旬押/u/ c ' ea 得太过欢快 , a  ̄ 与原诗 的意境不太 相称 ; 戴译 杨 则没有押韵 , 诗的节奏 感不强。因此 , 从音 美的角度来说 , 吴
( 渊冲译 ) 许
( 《 一)清明》 英译本“ 美” 分析 音 之 诗歌语 言富有 音乐性 , 即音韵和 谐 , 节奏 鲜 明。 中国古
诗, 尤其是格律诗 , 是如此。音乐性在诗 中有 多方 面 , 更 最重
要的便是押韵 。凡是优 秀的诗歌 , 是通 过音节 的均 匀 , 多 语 言的对称 , 达到节奏的和谐 ; 通过押韵 和平仄 的交 替使用 , 使 音谐调动听。诗 歌是这样 , 译文也应 力求 如此 , 到“ 做 音美” 。
“steeap bi o s m e ee o o ?’ I h r u l h u es c o wh r ,cwb y ’ Hep it tAp i t o m l g rwa onsa r o o Via ef a y. c Bl l a

浅议许渊冲古诗词翻译中的“三美论”

浅议许渊冲古诗词翻译中的“三美论”

浅议许渊冲古诗词翻译中的“三美论”作者:肖雨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08期摘要:许渊冲先生是古诗英译成就极高的翻译家,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名著的翻译,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许渊冲先生总结了关于古代诗词翻译的“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来传达原文的意义,并特别注重传达诗词的魅力。

本文從音美、形美、意美三个方面分析了许渊冲先生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一些经典译本,得出“三美论”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许渊冲;三美论;音美;意美;形美;古诗词翻译一、引言许渊冲先生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诗词,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提出了翻译诗歌的“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魅力。

“三美”之中,许渊冲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意境美,其次是音韵美,最后是形式美。

通过大量阅读许先生的经典译作,笔者发现,许先生的译文不仅做到了与原作的神似,达到了音、形、意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且还能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因此笔者认为,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对古诗词翻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们在翻译中国经典古代诗词时,应尽可能地遵循“三美论”原则。

二、音美诗词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诗词的一大特色就是其音韵美,常常通过“押韵”与“平仄”来表达。

音美包括韵律、节奏、押韵和谐音等产生的美感。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文应该具有严格的韵律,可以选择译入语中常用的格律,原文音似的韵脚,以及叠韵,重复等方法,力求使译文具有严格的韵律、音步和句数,从而能够具备与原文相统一的美感。

例如,许先生翻译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词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许渊冲的译文是:Tune: "Like A Dream", 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 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 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 "The same carb-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 "But don’t you know,O don’t you know, 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原词的韵律整齐,节奏生动,第一、五、六、七行末的“骤”“否”“否”“瘦”所押的韵脚皆为“ou”,而第二、四行末的“酒”“旧”,韵脚为“jiu”。

许渊冲“三美”视角下中国诗词英译浅析

许渊冲“三美”视角下中国诗词英译浅析

许渊冲“三美”视角下中国诗词英译浅析摘要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风格独特,历尽几千年而长盛不衰。

读诗、品诗、背诗、写诗带给我们陶冶性情的享受,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将这项艺术发扬光大,进行文化传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老一辈的翻译家们的不断探索和辛勤付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

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本文在许渊冲“三美”的视角下以具有代表性的诗词的翻译实践中对中国诗词的英译进行浅析关键词许渊冲“三美论”;中国诗词;翻译标准許渊冲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几十年间,把众多中国经典和诗词曲赋翻译成英语、法语介绍到国外,使世界了解了《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体会到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妙,领悟到《诗经》《楚辞》《论语》《老子》中的内涵,已出版中英法译著120余部。

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他提出的“三美论”对诗歌的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其“三美论”做简要的介绍,并以此为视角对中国诗词的英译做简要的分析。

然而,许渊冲先生的理论也并非完美,在诗词翻译的实践中有矛盾和局限性,我们要灵活的把握,不可过于死板。

1 许渊冲和“三美”论“三美论”是许渊冲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翻译理论,其内涵十分丰富。

许渊冲从事翻译数十年间,醉心于诗词的翻译,在诗词的译介方面成果显著,是“以诗译诗”第一人。

诗词是能够让人欣赏感受的文字精华,好的作品能够让人赏心悦目,读罢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只有“以诗译诗”才能让诗词最大化的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否则这种特定的文学体裁的翻译便去了意义,从而将诗词的特定形式葬送在简单的文字解释的深渊中。

许渊冲不失时宜的提出“三美”论对诗词的翻译影响深远。

“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

“意美”指翻译出原文的内容美;“音美”指节奏、音律、韵脚的美;“形美”指长短句式、对仗整齐的标准。

从三美的定义来看,要实现“三美”就要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的把握。

基于许渊冲“三美”原则的英译李清照词赏析

基于许渊冲“三美”原则的英译李清照词赏析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等,形象生动。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含 蓄而富有韵味。
语言平易近人,贴近生活,易 于引起读者共鸣。
语言风格独特,具有个人特色, 为后世所景仰。
李清照词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和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李清照词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李清照词的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常常表达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的感慨与思考 李清照词注重音韵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保留原词的韵律 和节奏
传达原词的意象 和意境
保持原词的文化 内涵和历史背景
克服语言差异, 实现跨文化交流
保留原词的韵味与情感
传达原词的意象与修辞
克服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
许渊冲的应对策略与实践
许渊冲的英译 本帮助西方读 者更好地了解 中国文化和诗
词的美
许渊冲的翻译 风格和技巧为 中华文化的传 播提供了新的
深入理解原作: 在翻译前,需要 对原作进行深入 的理解,包括其 文化背景、历史 背景和作者的意 图等。
注重语言的表达: 翻译时,需要注 重语言的表达, 尽可能地保留原 作的风格和语言 特色,同时也要 让读者能够理解。
不断学习和提高: 翻译是一个不断 学习和提高的过 程,需要不断积 累经验和知识, 提高自己的翻译 水平和质量。
汇 报 人 :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定义:通过翻译传 达原作的深层含义 和意境
重要性:确保读者 能够理解原作的真 正含义
实现方法:灵活运 用各种翻译技巧, 如直译、意译等
实例分析:许渊冲翻译 的李清照词,通过意美 的手法,成功地传达了 原作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清明》英译赏析

《清明》英译赏析

《清明》诗汉译比较赏析蒋王盼摘要:诗歌翻译一向是翻译中的难题,“信”、“达”、“雅”兼备的原则可说对翻译有特殊意义。

唐朝杜牧的《清明》诗是一首千百年来传诵不断的好诗,当代不少翻译名家都曾翻译此诗。

本文将从诗歌翻译的原则出发,对《清明》诗的几个译本进行对比赏析,分析“清明”、“牧童”、“路上行人”、“酒家”的译法。

关键词:清明;牧童;路上行人;酒家Comparative Appreciation of the ChineseVersion of Pure BrightnessAbstract:It’s hard to deal with the translations in poem, there exist special meaning in keeping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The poem of “The Mourning Day”written by the Tumu of Tang Dynasty is an extraordinary poem circulated over time.There are lots of translators have translated this poem before.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several versions.Key Words:Pure Brightness;Shepherd boy;Travelers;public house一、作品简介及综述唐朝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诗,诗文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是一位既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又立志报国、力挽晚唐颓废之势的有识之士,对已故40余年的一代名将郭子仪充满了敬仰之情。

浅说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三美”原则

浅说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三美”原则

- 220-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说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三美”原则海南师范大学/李泽【摘要】诗歌,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高中集中概括反映了社会生活,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明显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有音乐美。

当今世界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内学者也正迫切地想将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推而广之,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研究也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浅析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形美,意美”三大原则,以使读者对英译古诗词有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诗歌 英译 推而广之 音美 形美 意美关于诗歌翻译理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诗歌是否具有可译性?诗歌应该直译还是意译,是注重神似还是形似?应该采取无韵的散文体译诗还是采取押韵的诗歌体译诗?早期各学者们对此各执一词,难以达成一致。

其实,诗歌是否可译,既要看诗的形式,也要看它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看诗的情感是否得以传达。

我们评论文学作品的标准是:一要达意,二要传情,三要感动。

尤其是诗词的翻译,力求音美,形美,意美。

一、音美的传达诗歌是语言的音乐性艺术,某种程度上是欣赏诗歌的音韵之美。

许渊冲认为,翻译诗词时如果诗词舍弃韵律,即使原诗的“意美”得以传递,其风格意趣也尽失。

我们看林语堂先生对《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翻译——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译文共运用十四个音节,加上双声和头韵,与原诗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原诗那种叠音叮咚所造成的余音绕梁之美,也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在黄昏细雨中孤苦无依的情况。

前面六个形容词描绘周围的环境情况,最后以dead 收尾,完成了原诗情感上的递进。

诗歌讲韵律,求平仄,但在英译时合意又合韵的情况是难得的,刻意追求“音似”而忽略“意似”则是缘木求鱼,也没有必要。

《清明》两种英译文的对比赏析——从意美角度赏析其文化的传达

《清明》两种英译文的对比赏析——从意美角度赏析其文化的传达

青春岁月54一、引言“《清明》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因其简明而又极具画面感的语句,凄凉又清新的文风,使其成为千古绝唱。

”鉴于其在唐诗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翻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以及许渊冲的译本,也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这些英译本进行了批评与赏析。

而在本诗中,文化方面的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之前研究过的理论却没人很好的从这方面对其译本进行批评与赏析,故在本文中,作者将选取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中的“意美”对《清明》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以及许渊冲的译本进行赏析。

二、《清明》原文简析《清明》的文化分析:《清明》一诗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所著,此诗有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其中“清明”,与“牧童”二词透出的文化气息尤为显著。

“清明”是全文背景的关键词,故我们需要弄清“清明”背后的文化内涵,清明,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而寒食节在古代却是盛大的节日,这天人们会进行插柳、寒食、蹴鞠、植树、扫墓等一系列活动。

又因为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人们便渐渐的把这两种节日融合在一起,在诗人杜牧所在的晚唐时期,清明节已经成了上坟扫墓的节日,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到清明一词的文化内涵。

“牧童”一词在此诗中也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它与西方的“牛仔”不一样,西方的牛仔实则是指骑马牛仔,是一种热情无畏,富有冒险与吃苦耐劳精神的开拓者形象。

而一提到牧童,中国读者的脑海中都会浮现一副画面:即牵着牛或骑在牛背上稚气的小孩,带着草帽,悠然自得的走在田园中的画面。

故译者在翻译“牧童”一词时也需注意到其后的文化差异。

《清明》一诗表达的文化气息浓厚,译者在翻译之前,应准确把握里面的文化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并准确的翻译原文。

三、“意美”原则下对《清明》的译本赏析1、“意美”原则简介“三美”之说是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提出来的,其原文是:“诵习一字,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美,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曲得圣义,辞旨文雅——从明清诗歌翻译浅谈许渊冲的三美观

曲得圣义,辞旨文雅——从明清诗歌翻译浅谈许渊冲的三美观

曲得圣义,辞旨文雅——从明清诗歌翻译浅谈许渊冲的三美观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极具影响力,其中许渊冲的三美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以《曲得圣义,辞旨文雅从明清诗歌翻译浅谈许渊冲的三美观》为标题,重点从明清诗歌翻译中探讨许渊冲的三美观,论述其对明清文学翻译的影响。

许渊冲的三美观源自宋朝的文艺思潮,指的是“曲有圣义、辞有旨文、画有神态”,即文章、诗歌和绘画应当有圣义、旨文、神态三个美。

许渊冲在其作品中力调精工极致的文学手法,他认为文学作品必须做到“曲有圣义、辞有旨文”这一点,使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更有深刻意义、教育启迪功能。

许渊冲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影响深远,他认为文学作品应把“曲有圣义”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标准,以此来实现更高的文学成就。

许渊冲的三美观在明清诗歌翻译中有着重要影响。

明清诗歌翻译是中国千百年来翻译史上一大亮点。

它不仅需要译者掌握扎实的汉语功底,还需要译者把原文神韵传达出来,此时许渊冲的三美观就给了翻译者极大的指导作用。

他们利用精妙的文学技巧,把诗歌翻译成具有深刻内涵、圣义深入的文章,让语言将原本抽象的诗歌表达出来,实现“曲有圣义”的要求,使具有精深意境的诗歌能够传播出去。

许渊冲的三美观对明清诗歌翻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它的具体体现在明清诗歌翻译作品中,译者力求在翻译时,尽可能地将原著的意境传达出来,并确保文章具有“曲有圣义”的要求,使翻译者把诗歌翻译成完美的文章,并让诗歌的圣义得以传播。

从明清诗歌翻译中可以看出,许渊冲的三美观对中国文学翻译曾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使文学作品得以在更多地方传播,达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它不仅激发了文艺思想上的革新,更为译者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范式,对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美”原则下的《清明》英译本对比研究

“三美”原则下的《清明》英译本对比研究

“三美”原则下的《清明》英译本对比研究
龙泓燕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7(000)013
【摘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对唐诗翻译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该文以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为例,比较许渊冲和其他译者的译作,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对比赏析《清明》的各个英译版本,对比研究发现许渊冲的译文更加注重''''意美'''';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忠实于原文;孙大雨的译文重视''''音美''''。

提出''''三美''''原则为对译者提供了诗歌翻译的理论基础,有助于翻译实践,同时也对实现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帮助。

【总页数】3页(P140-142)
【作者】龙泓燕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三美原则”看《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J], 龙杨杨
2."三美"原则下的《清明》英译本对比研究 [J], 龙泓燕
3.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看汉诗英译--以《清明》的英译本为例 [J], 唐丁红
4.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看汉诗英译——以《清明》的英译本为例 [J], 唐丁红
5.三美论视角下《将进酒》英译本对比研究 [J], 索宇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清明》英译本谈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一、引言
译诗是一个有机体,应承原诗之行,协原诗之声、生动再现原诗的意境。

偏废音、形、意三美之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有损于诗的意境。

好的译诗第一就是要能够体现原诗的神韵,其次是要使译诗的文字醒豁,第三是所译诗歌的音乐要铿锵。

好的译诗就是将原诗中所含的审美艺术与价值传递出来,并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审美感受的诗,也是意美、音美、形美等三美密切结合的诗。

1本文将从唐代杜牧的《清明》分析许渊冲的“三美原则”。

二、“三美理论”概述
“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

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要求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

“三美论”正是在“信、达、雅”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翻译标准的具体化。

三、“三美论”在许渊冲译文中的体现
3.1译诗摘录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icot flowers.2
3.2译文的批评赏析
3.2.1意美
吕俊教授在阐释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时,认为:“意美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忠实地再现原诗的物境;(2)保持与原诗相同的情境;(3)深刻反应原诗的意境;(4)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象境。

3“清明时节”不是指天气,而是悼念亡人的节日,所以不能按字面对等翻成“the Pure Brightness Day”,而要翻成“the Mourning Day”,这样清明就不仅仅是一个时节,而会被打上悲伤的烙印。

诗歌中的“雨纷纷”如果光译为“it drizzles thick”传达不出原文的意境,许先生译为“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把雨水比作眼泪,既用比喻手法弥补了诗歌中原本的叠词特色,又能体现哀悼之情。

“行人”这一意象具有迷惑性,大多数译者第一眼看到会翻译成“passer-by”,但这里的行人不是指一般的过路人,而是特指上坟悼念死者的亲友,所以翻译为“mourner”。

“断魂”,意在表达主人公的“伤心”,译成“sad”略轻,译成“break”略重,但许老认为这里“过之”胜于“不及”,所以整句译为“a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利用动词增强画面感和动态感,更能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一处理方法也符合许先生提出的“优化论”理论。

4“酒家”不能直接译为“public house”,因为英国的酒家太热闹,而翻译为“wineshop”又可能指卖酒而不喝酒的酒店,所以需要补充为“a wineshop to drown his sad hours”;“杏花村”是酒店的名字,
1刘宓庆.翻译的美学观[J].外国语, 1996.
2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0
3吕俊.谈诗词翻译中的意美原则[J].外国语.1995(5).
4
不能直译为“村”,所以处理为“a cot amid apricot flowers”(一片杏花中的小屋)。

3.2.2音美
从节奏上说,《清明》原诗釆用的是七言四顿的形式。

《清明》是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字,采用aaba的押韵方式。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许先生没有绝对还原原诗的押韵方式,而采用 aabb 型的联韵,诗歌译本第一行和第二行的韵脚为/e/,诗歌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韵脚为/aəz/,以达到韵律和谐的效果;另外,许先生在准确把握原诗节奏的基础上,将诗歌每行的音节处理为 12 个且每行的基本韵律是抑扬格六音步,用词注重抑扬顿挫,时扬时抑,抑扬交叉,使诗歌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极具节奏感。

5
3.2.3形美
许译《清明》时,选择了格律诗的诗体,通过句子长度和字数等形式方面表现了原诗的“形美”。

许译的《清明》保留四行的格式,译文排列对称工整,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单词数都为 10 个,第三行为 11 个,第四行为 8 个,基本保持结构的协调。

四、结语
许先生在英译《清明》时,对意象和动词的处理恰如其分,对诗歌的语言特色进行补偿,且采用联韵的方式呈现诗歌的韵味,尽量保留诗歌的特色,不仅体现出许先生翻译手法的高超,还表达了许先生对翻译事业的热爱。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