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合集下载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三美”说解读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三美”说解读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三美”说解读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翻译理论,即“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本文重点对许先生的“三美”说进行解读。

“三美”对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标签:许渊冲;“三美”说;意美;音美;形美1. 绪论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被称为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

他自诩“不是院士胜是院士,遗赠欧美千首诗”。

在长达几十年的翻译实践中,许渊冲先生共出版了42本著作,3本翻译论著,1本回忆录和38本译著。

许渊冲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

他学识渊博,译著等身,自称“书销中外五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先生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实践工作者,他还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总结除了很多独特的简介和宝贵的经验,构建了独特的许氏译论体系。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便是许氏译论的高度浓缩。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提出,在我国翻译史上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许氏译论不仅继承了先贤的翻译思想,更在自己大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框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他在许均教授的《新旧世纪交谈录》中就明确表示他的理论依据就是“前任的理论或经验,不过应用于自己的翻译实践,再加以发展总结”,便形成了许氏翻译理论。

他从鲁迅的“三美”论中选了一个“美”字;从钱钟书的“化境”说中取了一个“化”字;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选了一个“之”字;“艺术”即“翻译是艺术,不是科学”,来源于朱光潜在《诗论》中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成熟境界”。

“创”,即“文学翻译等于创作”,来源于郭沫若的“创作论”;“优”,即“翻译要发挥译文语言优势”;“似”,即“意似、音似、形似”或“意似、形似、神似”,来源于傅雷的“神似说”;“竞赛”,即“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竞赛”。

许渊冲“三美”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应用

许渊冲“三美”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应用

迅 先 生在 著 作《 汉 文学 史 纲要 》 一 书 中提 出—— “ 意美 以感
心, 一也 ; 音美 以感耳 , 二也 ; 形 美 以感 目, 三也 ” 。 许渊 冲先 生 倡导 的翻译 “ 三 美” 原则有 特定 的适 用范 围 : 其一 为“ 意美 ” , 即翻译 作 品要 再现原 文 的含义 和意境 , 这 是最 根本 的 , 是 翻 译 的基 础 : 其二 为“ 音美” 。 即翻译 作 品要 遵循 相应 的韵律 和 节奏 , 如押 韵 、 平仄 等方 面体 现节奏 感 ; 其三 为“ 形美” , 即翻 译作 品要 规划 诗 节 、 诗行 、 字 数等 要素 , 使译 文 形成 和谐 统
则下 , 将 中 国古典 诗词 翻译 为 其他 语 言 , 传情 达 意 , 弘 扬精
髓. 是翻译 学者孜孜 不倦 的追求 和不断 攀登的 山峰。
二、 许 渊 冲 的 重 大 成 就
Wh o m a y o u n g ma n i s wo o i n g . Wa t e r l f o ws l e f t a n d r i g h t Of c r e s s e s h e r e a n d t h e r e ;
语言文学研究
许渊冲“ 三美’ ’ 理 论 在 中 国 古 典 诗 词 翻 译 中 的 应 用
孔 萌哲 李 明秋
( 辽宁工程 技术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辽 宁 阜新 1 2 3 0 0 0 ) 摘 要 : 许 渊冲的“ 三 美” 理 论在 中国古典诗 词的翻译 中起到 重要 的作 用 , 其 中“ 意 美” 、 “ 音 美” 和“ 形 美’ ’ 这 三个要素在 翻 译 过程 中相 辅相成 、 不可或缺 。 本 文 以许 渊冲的 古典诗 词 的译 作为例 , 具体分析 “ 三 美” 理论在 中国古典诗 词翻译 中的应 用. 探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尤其擅长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他在翻译古诗词时,一直遵循着“三美原则”,每一首诗歌都被他视为一件艺术品。

那么,什么是“三美原则”,又是如何体现在许渊冲的翻译中的呢?“三美原则”是指平仄美、韵美、意美。

其中,平仄美是指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美,要求诗词遵循平仄的韵律。

韵美则是指诗词的音韵美,要求诗词的韵律和音韵与古人原作一致。

意美则是指诗词的意境美,要求翻译能够传达出原诗的意蕴,体现出原作的文化内涵。

许渊冲在翻译古诗词时,严格遵循着“三美原则”。

在平仄美方面,他认为平仄是古诗词的灵魂,因此他会通过押韵和排比等方式来保持原作的平仄韵律。

例如,他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翻译为“日色已黄昏,潮水落芦花”,保持了原诗的平仄对仗。

在韵美方面,许渊冲非常注重音韵的保持,他会使用古诗词本身的音韵作为翻译的依据,力求让译文与原作一致。

例如,他在翻译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翻译为“昨夜风雨瓢泼,浓睡不知残夜”。

这样的翻译不仅保持了原诗的韵律,而且也表达了原诗所描绘的情景。

在意美方面,许渊冲认为重要的是要传达出原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他会在注释中详细解释原诗的背景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原作的含义。

例如,他在翻译汪伦的《临别赠言》时,注释中详细解释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背景和含义,使得读者更能够深入地理解原诗所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许渊冲在翻译古诗词时遵循着“三美原则”,并将每首诗歌视为一件艺术品,力求保持原作的韵律和情感。

在他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这也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观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观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三美”观文章系统梳理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翻译思想,诠释“音美”“形美”“意美”的内涵,指出在中国诗歌的英译过程中,为了文化交流与传播,译者应致力于再现源语作品的美学特征,才能达到文化传播及推广的意义。

标签:许渊冲;三美;文化传播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翻译家。

许渊冲先生生于1921年,幼年开始就接受到中西文学的学习,并且逐渐在诗歌翻译上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为了传播及推广中国文化,他先后将《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文、法语。

许渊冲先生的外译作品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学的传播上,贡献尤为突出。

同时,许渊冲先生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诗歌外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诗歌英译的“三美”思想内涵翻译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解释的,相互依存的。

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也会产生反拨作用。

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一方面是中国文学的输出,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化的必要途径。

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认为:“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

”许先生曾在有关译诗的文章中谈到“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1〕在三美论提出后,还受到诸多争议。

许先生针对这种情况,作出了进一步的说明:“三美”论,不是孤立地追求“音美”,而是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其中“音美”“形美”放二、三位,不是过分强调形式。

好的译文,应该是“意美、音美、形美并重”。

〔2〕73诗歌英译理论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文学史,诗歌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诗歌的韵律、意象及意境在中国文学及世界文学界如一块瑰宝,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另一方面,早在16世纪,就有英国学者开始翻译中国古诗,向英国读者介绍中国古典诗歌格律。

从许渊冲的翻译理论看汉诗英译中“音美”特征的传达

从许渊冲的翻译理论看汉诗英译中“音美”特征的传达

第40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7月 Vol.40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ul. 2018────────── 收稿日期:2018-01-17 修回日期:2018-05-05 作者简介:吕汝茵(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21-从许渊冲的翻译理论看汉诗英译中“音美”特征的传达吕汝茵(石家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摘 要:许渊冲教授提出诗词翻译“三美”理论,其中“音美”传达的策略与方法引起译界的讨论。

音乐性是诗歌的重要属性之一,以“韵文体”译诗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原诗的音韵美,而以“散文体”译诗容易消解唐诗中鲜明的音韵和悦耳的美学特征。

许渊冲主张“以诗译诗”,其理论与实践为汉诗英译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许渊冲;韵文体;音美;韵律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4-0021-06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4.005On the Transference of “Beauty of Sound” in Chinese Poetry’s Translationfrom Xu Yuan-chong’s TheoryLV Ru-yi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Abstract: Xu Yuan-chong proposed “Three Beauties” theory for poetry translation. However, the techniques of “beauty of sound” in the theory lead a heated debate in the past decades. Musicality is one of the attributes of poetry. The metrical translation can fully reproduce the rhythmic beauty of Chinese poetry, while the non-metrical translation may lose the rhythmic beauty of Tang poem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melodies. Xu Yuan-chong advocates metrical translation. His theory and practice provide new insights.Key Words: Xu Yuan-chong; metrical translation; beauty of sound; rhyme一、引言诗歌是文学体裁的最高形式,是极具音乐性和形式美的言语表达艺术。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他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翻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理念。

从“三美原则”下来看,可以更好地理解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三美原则”是由许渊冲提出的,它包括意美、音美和形美。

意美是指诗词的意境和内涵,翻译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诗的意义和意境。

音美是指诗词的韵律和音调,翻译的诗词要尽量保持原诗的韵律和音调。

形美是指诗词的结构和形式,翻译的诗词要尽量保持原诗的结构和形式。

在翻译中国古诗词时,许渊冲始终坚持“三美原则”,他注重传达原诗的意境和内涵,追求翻译作品的美感。

他深入研究原诗的背景和意义,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原诗的情感和思想。

在翻译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时,许渊冲将原诗的意境和哀思表达得非常准确和生动,“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戍鼓声和雁声交奏的凄凉,以及露水和明月带来的故乡思念之情。

翻译的作品既保持了原诗的意境,又具备了音美和意美。

许渊冲在翻译中也非常注重原诗的音美,他善于运用韵律和音调,使译文具备原诗的音乐性。

在翻译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许渊冲运用了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惟有此时此夜难为情,才值年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精准地把握了原诗的音乐性,使翻译作品既保持了原诗的韵律,又具备了音美和意美。

许渊冲还注重保持译文的形美,他努力使译文保持原诗的结构和形式。

他注重翻译作品的排比和对仗,使译文具备古诗词的节奏和美感。

在翻译李白的《送友人》时,许渊冲保持了原诗的七言绝句的结构和韵律:“青门柳,朱户辉。

暮春秋,东风回。

明仪坛,缟衣香,主称有年华。

”他通过保持原诗的结构和形式,使译文具备了古诗词的形美。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其次,从形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形式和 结构。例如,在翻译杜甫的《登高》时,他采用了英文中的对仗形式,使得译诗 在视觉上与原诗保持了对等和对称,从而保留了原诗的视觉美感。
最后,从意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意象和 意境。例如,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 和意境,使得译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佳作,被誉为“唐诗之冠冕”。此诗以登 临黄鹤楼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英译本中,许渊冲将这首诗的“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准确传达了原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如“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在译文中, 我们能够看到许渊冲对原诗的深入理解和对英语表达的精细打磨。他用词精准, 使得英译本在传达原诗意蕴的同时,又具有了英语诗歌的韵味。
以《登鹳雀楼》为例: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许渊冲译文:“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s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seldom see so far as a thousand miles; You must climb upstairs higher and higher.”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 诗译作
01 一、音美
03 三、意美
目录
02 二、形美 04 参考内容
许渊冲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生涯长达六十余年,为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魅力。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从“三美论”的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意美,音美,形美:论许渊冲《声声慢》英译本中“三美论”的体现

意美,音美,形美:论许渊冲《声声慢》英译本中“三美论”的体现

意美,音美,形美:论许渊冲《声声慢》英译本中“三美论”的体现摘要;“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从中国古诗英译实践中终结出来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意美,音美,形美,是翻译工作者从事诗歌翻译时借鉴的重要翻译原则。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宋词中屈指可数的最优秀诗篇之一,许渊冲英译版本的《声声慢》在保留其原有的内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西方文学的色彩。

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研究许渊冲的英译本,再现了《声声慢》译本中所体现的“三美论”原则。

通过研究发现,许渊冲英译本中意美主要通过意象美和意境美所体现,音美主要通过韵律美和叠词美所体现,形美主要通过单词美和句式美所体现。

关键词:许渊冲版本;《声声慢》;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主要研究“三美论”对许渊冲《声声慢》英译本的翻译中的体现。

从意美、音美和形式美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三美论”在宋词的英文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声声慢》的英文翻译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诗歌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以及进一步的交流。

一、意美的再现意象是诗人精心挑选的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译者需尽可能地保持形象的完整性,即意义和景象的统一性。

完全保留的意象是双向保留的场景和感觉,意象是意境形成的桥梁。

考虑到文化背景、原始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译者需要使用不同的翻译技术来处理意象。

首先,译者要对中西文化中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了解它的异同。

其次,译者应该有深刻的思维能力,并运用语言来实现转化。

在《声声慢》英译本中,许渊冲就通过使用别具一格的翻译方法,巧妙地映射出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1.1.意象美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许渊冲采用解释性翻译和直译的方法,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间接描绘出《声声慢》中所要表达的景象,扩展想象空间,避免语言转换的错误。

意象的翻译是“三美论”中意义美与原文的结合。

准确选择的词语不仅能表达意象的表面意义,还能表达词语的外部意义。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中的美可以通过对意象的描述来升华。

浅析“三美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以《西厢记》许渊冲译本为例

浅析“三美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以《西厢记》许渊冲译本为例

境”,又体现了原文独特的韵律美,做到了音美、形美、
“三美理论”因其实践性与指导性能广泛适用,一经
意美的高度融合。
提出便受到了广大翻译界学者的高度关注。“三美”论的
关键词:《西厢记》;许渊冲;“三美”原则;诗歌 提出,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标准,对翻译工作
翻译
具有极大指导作用,同时也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
也正是由于其继承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性表达,同时吸收
意美指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意象。[3] 因此译文在
了许多民间生动的口语表达,使得翻译难度较大。许渊 传达表达的意思,还要兼顾其所表达的情感。换句话说,
冲的《西厢记》译本,在“三美原则”的指导下,从音 译者需要重现原诗的意境和情感,使读者获得与原语读
韵,结构,词汇等方面入手,既兼顾到“传神”和“化 者同样的意美情趣的感知。
美理论”,并以此对《西厢记》译本的音韵、词汇以及结
例如:
构进行分析,以期辟荒耕新,抑或能够为丰富《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
或“三美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林醉 ? 总是离人泪 !”
一、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诗歌翻译的“三美论”
"With clouds the sky turns grey,O'er yellow-bloom-
原文中的“轻”与“清”,“莺”与“定”,“明”与 到她时的辗转反侧,两人在吟诗时的你侬我侬,崔莺莺
“惺”都押了尾韵,使得原文读起来字正腔圆,铿锵有 送别张生时的依依不舍,和最后美满的结局都生动形象
力。在许渊冲的译本中,”clear”与“dear”不仅在单词 地呈现在了许渊冲的翻译中,如: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构上都是以“ear 结尾,而且都押了“/ɪr/”的音,其中

浅谈许渊冲_三美_论在唐诗翻译中的体现_陈小翠

浅谈许渊冲_三美_论在唐诗翻译中的体现_陈小翠

语言应用研究odern chinese M155XIANDAI YUWEN2014.05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中国格律诗的创作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其语言优美流畅,意境雅致清丽,思想博大深远,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精华,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国内外很多汉学家都热衷于翻译中国古诗,向西方世界展现中国古诗的无穷魅力。

英语和汉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

中国和英语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因而,英汉语互译是很困难的。

但是,出于国际交流的需要,英汉互译又是必要的。

中国古诗讲究格律,依律行韵,要平仄,求对仗,用典故,语双关,字里行间以含蓄为美,以意境为上,忌直白。

现代英语诗歌则以散体行文,自由,无格律,无平仄,无对仗,语言精练,意象鲜明。

[1]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汉语古诗的英译尤为艰难。

但是,我国的翻译家们不畏艰辛,知难而进,其中一位就是许渊冲先生。

许渊冲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名著的翻译,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创的翻译理论。

他认为好的译文应该能够“达意、通顺、传神、表形”,在翻译标准上创立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

“‘三美’的重要性并不是鼎足三分的。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其次是‘形美’。

”[2]许渊冲的“三美”翻译理论对诗歌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意美意境美是诗歌形式美和音韵美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

对于诗歌的意境美,许渊冲如是说:“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因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译了。

”[2]以许渊冲对杜甫的诗《春夜喜雨》的翻译为例:(1)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Happy Rain on a Spring Night 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right,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With wind it steals in night,Mute,it wets everything.Over wild lanes dark clouds spreads;In boat a lantern looms.Dawn sees saturated reds;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这首诗写于杜甫在成都定居时,那时的杜甫和劳苦农民深入交流,并亲身下地耕作,他深知一场春雨的可贵。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

1 许渊冲翻译美学本体论———三美论许渊冲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序言中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三美”论,即意美,形美,音美,“三美论”是许渊冲翻译理论的本体论,也是许渊冲的理论核心之一。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的《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鲁迅强调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必须用耳朵记住字音,用眼睛观察字形,用心体验字义,耳、目、心同时并用。

好的汉字是意、形、意三者的统一结合。

受鲁迅的“三美”说的启发,许渊冲将之应用到诗词翻译上。

在《翻译的艺术》中,许渊冲说翻译诗词也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2 “三美”的具体体现2.1 意美“三美”的基础是意似,音似,形似。

所谓“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

在一般情况下,“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却是有矛盾的,也就是“意似”并不一定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因为“意美”有时是历史原因或者是联想造成的,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没有相同的历史原因就引不起相同的联想,也就不容易传达原诗的“意美”。

至于某些“意美”的词汇,在英语中根本就找不到“意似”的译文,这种“意美”有时是“音美”或者“形美”造成的。

虽然“意美”是建立在“意似”的基础上,但是“意似”只是表层结构,“意美”才是深层结构。

首先看《诗经·关雎》题目的翻译,wooing and wedding.“关关”二字表示雌雄鸟和鸣声,是一个拟声词,用来表示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水鸟,相传这种水鸟有定偶,因此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恋情。

这种贞鸟,如果其中一只死了,另一只最终也会肝肠寸断忧郁而死。

此处译者并没有直译,而是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发散的审美空间。

诗人以绿洲上雎鸠鸟关关和鸣声起兴,用它们优美的啼声,来表达内心的欢愉和恋情,以此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强烈的爱慕思念之情,记录了诗人和他心爱的姑娘在一年内由相识、求爱、热恋、订盟以致结婚的全过程。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许渊冲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其“三美论”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在古诗英译过程中,应追求“意美、音美、形美”的完美融合,以实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等值转换。

本文将首先回顾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理论框架,分析其在古诗英译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随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际操作与效果,包括其在传达古诗意境、保持韵律节奏和再现原文形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也将关注“三美论”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限制,如文化差异、语言特性等因素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三美论”在古诗英译实践中的得失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古诗英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深化对许渊冲先生翻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二、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概述许渊冲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对古诗英译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的“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古诗英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评价标准。

许渊冲的“三美论”主要包括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

意美,指的是译文要传达出原文的意蕴和意境,保持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在翻译过程中,许渊冲强调要深入理解原诗的内涵,力求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精神风貌,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审美体验。

音美,是指译文的音韵和节奏要与原诗相协调,使译文在听觉上也能产生美感。

许渊冲提倡在翻译中运用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以营造出与原诗相似的音韵效果,让译文读者在朗读时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之美。

形美,则是指译文的排版和布局要与原诗保持一致,使译文在视觉上也能呈现出美感。

许渊冲认为,古诗的排版和布局是体现其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格式和排版,以让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古诗的视觉之美。

许渊冲的诗译_三美_说

许渊冲的诗译_三美_说

收稿日期:2004—02—22 作者简介:李 谧(1969—),女,成都大学外语系讲师。

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李 谧提 要:许渊冲翻译理论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说方法适用于诗歌翻译,这是因为它适合于诗歌翻译这种文学翻译形式的特殊性。

关键词:意美;音美;形美;诗歌翻译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342(2004)03—83—02 许渊冲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提出的译文应与原文竞争的说法,反对的人比支持的人多,部分采纳的多而完全接受的少。

然而他仍然在翻译界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将《约翰・克里斯托夫》,《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等名著译成中文;将《诗经》,《楚辞》,《西厢记》以及“唐、宋诗词四、五百首,革命诗词二百余首”(许渊冲:1984)译成英文和法文。

其诗歌的外文译本受到了外国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其中S ongs of the Imm ortals (《中国不朽诗三百首》)还被英国最负盛名的出版机构企鹅出版公司收入《企鹅丛书》出版”。

(许钧:2001)就连中国学者也联名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者。

他对自己的肯定是“诗译英法惟一个”。

在翻译理论上他创立了“三美”说,即意美,音美,形美。

笔者认为“三美”说对诗歌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

许渊冲的“三美”说应该是借鉴于鲁迅。

他曾提到“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学至文章》中说过:汉语具有意美、音美、形美三大优点。

”他是把关于汉语的这三美推及翻译领域中,由此也可从一个侧面说明他是主张意译的,因为汉语就是一种表意文字,没有很严密的语法规则。

而从“三美”说的翻译原则来看,许渊冲也主张应首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从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即“best w ords in best order ”。

另一方面,许渊冲对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中“雅”的认识自有其独到的见解。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

一、引言诗歌美学认为,诗歌美是由三维组成的复合艺术系统,三维是指意象美、音乐美、绘画美 [1](P65)。

中国古典诗词更是如此,它形象生动,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含蓄婉约,耐人寻味,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的精品。

而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方面,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一文中,除了提出翻译的忠实标准和通顺标准外,还着重强调了美的标准。

他认为翻译家应当将翻译视为一种艺术,必须兼顾到美感这一方面。

笔者十分认同林先生的观点,因为诗的首要条件就是美感。

所谓“美感”,就是原文所体现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形式之美。

也就是许渊冲先生所说的诗词“三美”——意美、音美、形美[2](P68)。

而从文艺美学和诗美艺术的角度来看,诗词翻译就是原文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的再现。

本文分别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分析和阐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如何在英译中体现。

二、“三美”在英译中的体现(一)、意美:内容的再现何谓“意美”?对于诗歌之意,中国古典文论中有精辟论述:“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

” [3](P77)诗词翻译中“意美”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意义美”,而且还包括了“意象美”。

中国古典诗词,以含蓄微妙见长,十分讲求形象思维。

诗人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呈现给读者一种表达其强烈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物象,于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便融合成了一种“意象”。

这种意象往往体现在唯一的一个炼字上,可谓“画龙点睛”。

翻译诗词同样也要对字词加以锤炼和推敲,若能在译文中选用精炼贴切的词,原文的意境便能生动地体现,传神地表达。

1、意象美的再现诗词的意象是情景交融而产生的。

对于意象美的再现,李白《菩萨蛮》的译文是个好例子,这首词头两句:原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译文:A flat-top forest stretches far in embroidered mist,A cluster of mountains cool is tinged with heartbreak blue[4](P78).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去而不归的心情。

浅析许渊冲三美论翻译观

浅析许渊冲三美论翻译观

浅析许渊冲三美论翻译观
“三美”的基础是意似,音似,形似。

追求“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不能错译,漏译,多译。

在一般情况下的“意似”和“意美”是一致的,但是有时“意似”和“意美”却是有矛盾的,也就是“意似”。

译诗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传递原诗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总要有所侧重,有所牺牲,所谓有得有失。

许渊冲是针对诗词翻译有别于散文翻译而提出“三美”学说的。

“散文”固然是井然有序的文字,但是诗不仅要并然有序还必须是绝妙好词,井然有序加绝妙好词就必须意美,形美,音美三美齐备。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湖北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梅婷一、 引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欣赏中国的诗歌一直是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为同时把唐诗译成法语和英语的译者,许渊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如何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法文,才能使英、法文读者像汉语读者一样爱不忍释、百读不厌呢?我个人觉得译文应该尽可能传达中国诗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在许渊冲的“三美”译诗思想中,“音美”建立在“意美”基础上并凌驾于“形美”,毋庸置疑,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意美”是诗歌翻译的最基本的标准,但是许渊冲将“音美”置于“形美”之上,可见其对诗歌翻译中“音美”的重视。

本文将以许渊冲的法译唐诗为例,探究其翻译理论中“音美”的体现。

二、许渊冲诗歌翻译理念之“音美”从一般的意义说,许渊冲的译诗思想属于格律派,他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就是证明。

1979 年,许渊冲就在《译诗研究》中提出了“三美”原则,并且明确指出了“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以上论述了许渊冲“三美”译诗思想的提出。

就“音美”而言,其地位在“意美”之下,“形美”之上,也可以说,在传达原诗的形式时,“音美”的传达更为重要,尤其是原诗的韵,在译诗时要尽可能保留。

具体来说,“音美”的传达是以“音似”为基础的。

从这个角度说,译诗不但要押韵,而且要尽可能使韵脚的声音接近于原诗的韵脚。

当然,这种做法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敢于挑战。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作者:梅婷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08期一、引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欣赏中国的诗歌一直是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为同时把唐诗译成法语和英语的译者,许渊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如何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法文,才能使英、法文读者像汉语读者一样爱不忍释、百读不厌呢?我个人觉得译文应该尽可能传达中国诗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在许渊冲的“三美”译诗思想中,“音美”建立在“意美”基础上并凌驾于“形美”,毋庸置疑,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意美”是诗歌翻译的最基本的标准,但是许渊冲将“音美”置于“形美”之上,可见其对诗歌翻译中“音美”的重视。

本文将以许渊冲的法译唐诗为例,探究其翻译理论中“音美”的体现。

二、许渊冲诗歌翻译理念之“音美”从一般的意义说,许渊冲的译诗思想属于格律派,他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就是证明。

1979 年,许渊冲就在《译诗研究》中提出了“三美”原则,并且明确指出了“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以上论述了许渊冲“三美”译诗思想的提出。

就“音美”而言,其地位在“意美”之下,“形美”之上,也可以说,在传达原诗的形式时,“音美”的传达更为重要,尤其是原诗的韵,在译诗时要尽可能保留。

具体来说,“音美”的传达是以“音似”为基础的。

从这个角度说,译诗不但要押韵,而且要尽可能使韵脚的声音接近于原诗的韵脚。

从许渊冲先生_三美_原则看诗歌翻译_水调歌头_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从许渊冲先生_三美_原则看诗歌翻译_水调歌头_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含蓄隽永,高度精炼,意境丰富精深,这就使得古诗英译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在目的语中再现美感。

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对林语堂先生与Burton Watson 翻译的《水调歌头》和原文进行对比研究。

从而证明“三美”原则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诗歌;音美;意美;形美“三美”之说,是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出来的。

鲁迅的原文是:“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其在文章,则写山日嶙峋嵯峨,状水日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

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2006:126)。

”许渊冲先生把鲁迅的“三美”说应用到翻译上来,就成了译诗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

Burton Watson(华兹生)是20世纪英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最多产的美国翻译家及汉学家。

他的译笔流畅自然、娴雅精练,可读性很强,在向西方普通英语读者普及中国典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作家兼翻译家林语堂,曾在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深造,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其对中英两种语言炉火纯青的掌握为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还著有《苏东坡传》,应该说林语堂对苏东坡及其诗词的理解是极为透彻的。

他认为翻译艺术所倚赖的有三条标准:第一是译者对与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忠实标准);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通顺畅达的中文(通顺标准);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相当的见解(美的标准)(陈福康2002:326)。

对于翻译“美的标准”,林氏认为:“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以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当作一种艺术。

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1983:26)。

《声声慢》英译中“三美”论的体现许渊冲与林语堂译作分析

《声声慢》英译中“三美”论的体现许渊冲与林语堂译作分析

《声声慢》英译中“三美”论的体现许渊冲与林语堂译作分析一、本文概述《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这首词的英译版本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众多英译版本中,许渊冲和林语堂的译作备受推崇,他们的译文不仅准确传达了原词的意义,更在音韵、意境和形式上实现了“三美”论的体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许渊冲和林语堂的《声声慢》英译本,探讨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三美”论,以期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是由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

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追求原作的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使译文在传达原作意义的同时,也能保持原作的艺术魅力。

这一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许渊冲和林语堂作为杰出的翻译家,他们的译作在翻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许渊冲的译文以忠实于原作、注重音韵和形式美而著称,而林语堂的译文则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贴近读者的表达方式而受到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通过对两位翻译家的《声声慢》英译本进行详细分析,比较他们在“三美”论方面的处理方法和特点,以期揭示他们在翻译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许渊冲和林语堂《声声慢》英译本的分析,本文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同时也为翻译实践中的“三美”论应用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质量和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声声慢》原作分析《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经典之作,全词通过描写秋景,抒发了词人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双声词,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词的音乐性,也更好地表现了词人的情感。

《声声慢》的韵律和节奏也极为讲究,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技巧,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深沉。

从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看诗歌翻译——《水调歌头》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从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看诗歌翻译——《水调歌头》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从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看诗歌翻译——《水调歌头》两译本的对比研究从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看诗歌翻译——《水调歌头》两译本的对比研究引言: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被广泛诵读和传扬。

而诗歌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是否符合原诗的意境和美感,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原则出发,对《水调歌头》的两个翻译版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诗歌翻译中的难点和技巧。

一、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的介绍许渊冲先生是中国著名翻译家,他对于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美、意美和韵美。

他认为,诗歌翻译应该首先保证音韵的美感,其次是诗意的美感,最后是意境的美感。

只有这三者兼备,才能称之为一篇成功的诗歌翻译。

二、《水调歌头》的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研究《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代表作,各个版本的翻译会在表达方式、意境和节奏上有所差异。

本文选取了杨宪益和王国维的翻译版本进行对比研究。

1. 音美杨宪益版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王国维版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通过对比两个版本的翻译,不难发现在保持原文意境和韵律的基础上,王国维版本的翻译更具有音美的特点,表达更加流畅和押韵的感觉更强烈。

2. 意美杨宪益版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国维版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个片段的翻译中,两个版本基本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和押韵。

杨宪益版本的翻译比较准确,而王国维版本的翻译则更加简练,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丽心境。

3. 韵美杨宪益版本:“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王国维版本:“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个片段的翻译也基本保持了原文的韵律和意思。

两个版本都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通过押韵的方式使句子更加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湖北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梅婷
一、 引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欣赏中国的诗歌一直是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为同时把唐诗译成法语和英语的译者,许渊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如何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法文,才能使英、法文读者像汉语读者一样爱不忍释、百读不厌呢?我个人觉得译文应该尽可能传达中国诗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在许渊冲的“三美”译诗思想中,“音美”建立在“意美”基础上并凌驾于“形美”,毋庸置疑,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意美”是诗歌翻译的最基本的标准,但是许渊冲将“音美”置于“形美”之上,可见其对诗歌翻译中“音美”的重视。

本文将以许渊冲的法译唐诗为例,探究其翻译理论中“音美”的体现。

二、许渊冲诗歌翻译理念之“音美”
从一般的意义说,许渊冲的译诗思想属于格律派,他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就是证明。

1979 年,许渊冲就在《译诗研究》中提出了“三美”原则,并且明确指出了“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以上论述了许渊冲“三美”译诗思想的提出。

就“音美”而言,其地位在“意美”之下,“形美”之上,也可以说,在传达原诗的形式时,“音美”的传达更为重要,尤其是原诗的韵,在译诗时要尽可能保留。

具体来说,“音美”的传达是以“音似”为基础的。

从这个角度说,译诗不但要押韵,而且要尽可能使韵脚的声音接近于原诗的韵脚。

当然,这种做法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敢于挑战。

因为只达到“意美”只是达到译诗的高标准,只有在做到“意美”的同时,又能保证“音美”和“形美”的结合,才达到了译诗的最高境界。

总而言之,在许渊冲看来,原诗的“音美”是一定要尽力传达的,韵是一定要尽量押的,只达到“意美”并不是忠实于原诗的做法。

三、许渊冲法译唐诗中“意美”与“音美”特征的再现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法译为:
L’ A scension
Le s singe s hurlen t avec le ven t rap ide?;
Le s o iseaux tourno ien t au-de ssus de I’ eau lim p ide.
Feu ille s sur feu illes tom bent jusqu’ la lisi re? ;
Ondes par ondes rou le la g rande r iv i re.
Lo in des m iens en autom ne,je r pand s des p leurs?;
M alade e t v ieux,je m on te seule la hauteur?.
Le s souc is ont m is du g ivre surm es chev eux? ;
Ecras, je renonce au v in peu savo ureux.
从“意似”和“意美”两方面来看,许渊冲对于这首诗的翻译在“意美”上还是做足了功课。

首联两句,原诗中“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他舍弃了“天”和“沙”,译出了风急中猿猴哀鸣,清水上飞鸟盘旋,如原诗一般渲染了悲凉而又浓郁的秋意,虽不尽“意似”,却做足了“意美”。

颔联两句可谓杜甫的千古绝唱,译者用“feu illes sur feuilles 叶堆叶”和“onde s par o ndes浪滚浪”把“落叶飘零,无边无际;滚滚长江,奔腾而来”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完美。

颈联两句,许渊冲译作:“在秋天里远离家人,我泪如雨下;又病又老,我独自登上高处。

“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登上高台,面对秋景,不由悲从中来,译作把这情景交融的场面全部呈现,使诗人一生颠簸流离的生活跃然纸上。

尾联第一句译成“烦恼苦闷使得我头发结霜”,法语中并没有白发如霜这一比喻说法,译者这种直译的方式,法国人应该能看明白,还会觉得新奇。

最后一句,译者把“潦倒”翻成“Ecras被压垮”,意思表达得很到位,除了“新”字没有表现出来,整句译文基本表现了作者的意图。

但是,“意美”上做得好,是不是意味着“音美”上有所舍弃呢?根据许渊冲的观点,押韵是传达唐诗“音美”的首要问题,因为“翻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押韵,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

音美属于诗歌的形式特征之一,是否在译诗中传达音美特征从本质上是保留形式还是保留内容的问题。

形式与内容始终是辨证统一的,无论哪一派别都不应该过分强调其中一者而完全否定另一者。

只注重音步、节奏的韵律翻译法和既注意音步又要押韵的谐韵翻译法都因只注重音韵问题忽视其他的方面而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译文,而且,刻意追求音韵往往会束缚译者创造性的发挥,结果可能导致意义上的损失。

“音美”特征的传达与否应该是译者基于自身能力,在权衡各种因素后做出的更佳选择。

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应该是译诗的理想,是诗歌形式与内容在目的语中的完美再现,在现实中自然极难实现。

然而,理想对于现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对理想的追求有助于我们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4.
- 22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