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基本作用

合集下载

药物的基本作用实验报告

药物的基本作用实验报告

药物的基本作用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采用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及适量小鼠实验,评估了药物的基本作用。

本实
验表明,受试小鼠给药24 h后,参加实验的小鼠可以表现出消炎、抗菌和促进伤口愈合
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
评估药物的基本作用,即消炎、抗菌和促进伤口愈合。

二、实验方法
(一)药物研究
1、使用的药物:本实验采用的药物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包括苯磺溴铵、多磷酸肌醇、米利剂、吲哚美辛、匹拉西泮等。

2、给药:本实验试验使用小白鼠,每只小鼠体重约20 g,每次给药0.2 ml,每日给
药一次,共2周检测。

(二)实验室研究
1、伤口观察:使用兔胫剖开肌肤,在给药1、3、7、10、14、17、24 h后,观察缝
合后的伤口是否愈合。

2、抗菌活性:在常温下,用药物消毒环境,或用药物灭活细菌悬液,评估药物的抗
菌能力。

三、实验结果
1、伤口愈合:经过实验,24 h后,用药组伤口样本均已愈合。

2、抗菌活性:经过灭菌活性实验,药物处理后灭活细菌悬液,药物具有抗菌活性。

论述药物的基本作用

论述药物的基本作用

论述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下面是其中几个方面:
1.疾病治疗作用:许多药物被开发出来用于治疗疾病或缓解
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抑制病原体生长、改善免疫系统功能、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等。

2.疼痛缓解作用:某些药物被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
括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或减少炎症反应来减轻疼痛感。

3.炎症控制作用:一些药物具有抗炎性作用,可以用于处理
炎症相关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产生或改善炎症反应等机制来发挥作用。

4.代谢调节作用:一些药物可以调节机体的代谢过程,如调
节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

这些药物常用于糖尿病、甲状腺问题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5.神经系统调节作用:许多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用于治疗精神病、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影响神经元活动或改变神经回路的功能来产生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药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并且不同药物可能具
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和效果。

此外,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也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药物的基本作用范文

药物的基本作用范文

药物的基本作用范文药物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缓解疾病或症状的化学物质。

药物的基本作用主要包括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互作用等方面。

首先,药理作用是指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特定受体结合,改变生物体的生理活动或代谢过程,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受体来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动,从而影响多种生理过程,如水盐代谢、酶活性、细胞分裂等。

例如,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抗癌药物可以阻断癌细胞的DNA复制或抑制细胞分裂,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通常发生在胃肠道、皮肤或其他组织中,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给药。

药物进入血液后,会被运输到目标器官或组织,这个过程称为分布。

药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称为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通过代谢可以转化为活性物质或无活性物质,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和药效。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通过肾脏、肺、肠道或其他排泄器官进行,排泄的过程可以将药物从体内排除。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科学。

药物的药效通常通过剂量-反应关系来衡量。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药物剂量与其产生的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

药物的有效剂量通常较小剂量,而毒副作用的剂量通常较大剂量。

药效学还研究药物的理化特性、作用机制和药物的选择性等方面,以优化药物的应用和剂量。

药物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改变彼此的药物效应或毒副作用的现象。

药物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相互干扰其药代动力学和药力学的过程。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干扰其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增加或减少其药效。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食用一些食物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

例如,一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时服用,以免与食物中的成分相互作用而影响其药效。

除了以上的基本作用,药物还可以具有其他作用,如药物的诊断作用。

论述药物的基本作用

论述药物的基本作用

论述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是预防、治疗、调节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

药物通过与生物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相互作用来改变生物体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或调节疾病的目的。

药物具有多种基本作用,包括治疗疾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以及辅助诊断等。

下面将详细探讨药物的基本作用。

首先,药物的基本作用之一是治疗疾病。

当人体遭受疾病侵袭时,病原微生物、异常细胞或体内失调的生理功能会导致机体的病理状态。

药物通过改变生物体的生理或病理过程,来延缓或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状态。

例如,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治疗细菌感染;抗癌药物可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阻止肿瘤的进展。

其次,药物还可以缓解症状。

疾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如疼痛、发热、咳嗽等不适感。

药物可以通过诱导或抑制生物体的某些生理反应来缓解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止痛药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减轻疼痛感;退烧药可以降低发热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药物还可以促进康复。

在人体遭受损伤或疾病后,康复过程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织修复、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来促进康复。

例如,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生长因子可以刺激组织修复和再生。

药物还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一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例如疫苗可以激发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从而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疾病。

此外,一些药物还可以降低患某些疾病的风险。

例如,抗高血压药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最后,药物也可以辅助诊断疾病。

一些药物被用于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

例如,造影剂可以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中提高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药理学试验中使用的药物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某种药物的疗效或安全性。

总的来说,药物是通过与生物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相互作用来改变生物体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调节、预防和辅助诊断疾病的目的。

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治疗疾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以及辅助诊断。

药理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57
结语
谢谢大家!
44
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示意图 45
46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47
酪氨酸激酶受体
胰岛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受体本身具有酪氨 酸蛋白激酶的活性,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48
细胞核激素受体
类固醇激素等在细胞核内有相应的受体,称为细胞核激素受体(cell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所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在细胞核中产生作用。
38
竞争性拮抗药 (competitive antagonist) E
Log C 39
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的亲和力 E
log C 在实验系统中加入拮抗药后,若2倍浓度的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 激动药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mol/L)的负对数称为pA2值。
40
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E
药理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有其特异性(specificity) 2.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
12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E 100
E 100
50
50
0
0
10
20
30
C
0.2
0.4
0.8 Log C
13
(一)药物剂量
作用强度
无 效 量

药理学 3 药效

药理学 3 药效

(3)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仍有残留的 药理效应。
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次日晨出现乏力、困倦。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effect, 回跃反应),突然 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长期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明显回升 (5)过敏反应( allergy,变态反应)--机体对药物的不 正常的免疫反应 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 经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 反应性质与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
Y 竞争性拮抗药对 激动药的拮抗作用
Z 非竞争性拮抗药对
激动药的拮抗作用
储备受体 (Spare receptors )
通常全部受体被占领才产生Emax
高活性药物激活部分受体即产生Emax,剩余
的未被激活受体称储备受体。
拮抗剂必须全部占领受体(包括储备受体),
才发挥拮抗。
五、受体类型 (Receptor classes)
药物
内源性配体
Receptor 信息放大系统
功能蛋白,细胞膜或细胞内 可识别微量化学物质
介导细胞信号传导
生理、药理学反应
二、受体的特性
1、灵敏性sensitivity:受体只需与极低浓度的配体 结合,即可产生显著效应。 2、特异性specificity 3、饱和性 saturability:与受体数量有限有关 4、可逆性reversibility :结合后可解离 5、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
1、对因治疗(又称治本)(etiological treatment): 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改善症状, 称为治标。 诊断未明或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必不 可少 。

药效学的最新考点: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效学的最新考点: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效学的最新考点:药物的基本作用药效学的最新考点: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关系的科学。

药效学既是药物产生作用的理论基础,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

下面一起来看看药物的基本作用吧!1.药物作用与效应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机体反应的具体表现,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①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的增强称为兴奋,如咖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等;功能的减弱称为抑制,如阿司匹林,苯二氮类药物;②药理效应在不同器官,甚至在同一组织,也可产生不同效应;③药物作用一般分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多数药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对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所引起的药理效应和强度不同,称作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选择性高的药物与组织亲和力大,组织细胞对其反应性高,药物作用范围窄,只影响机体的一种或几种功能;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广泛,可影响机体多种功能。

(2)药物对受体作用的特异性与药理效应的选择性不一定平行。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强及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强;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一般副作用较多。

临床上用药一般应尽可能选用选择性高的药物,但效应广泛的药物在复杂病因或诊断未明时应用也有好处。

(3)药物的选择性一般是相对的,有时与药物的剂量有关。

(4)药物作用选择性是药物分类和临床应用的基础。

药物效应的基本类型和选择性是药理学中药物分类的主要依据,也是临床用药时指导选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

药物的治疗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是指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根据药物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可分为:1.对因治疗指用药后能消除原发致病因子,治愈疾病的药物治疗。

例如使用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控制感染性疾病;铁制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等属于对因治疗。

此外,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称为补充疗法,又称替代疗法。

1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的基本作用:(1)基本表现:兴奋、抑制;(2)基本作用方式:局部作用、吸收作用(全身作用)、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3)药物的选择性2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治疗作用:对因治疗:药物的作用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治病因子,中医称为治本。

对症治疗:。

改善疾病症状,中医称治标。

不良反应:副作用:指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或对机体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毒性作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

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本质是免疫反应。

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的残存药理反应。

3 特异性受体的特性: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受体调节的方式:脱敏、增敏4 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1)对酶的作用,药物的许多功能都是通过影响酶的功能来实现的。

(2)影响离子通道,NA K CA离子对核酸的作用,核酸代谢影响神经递质体内自身活性物质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磺胺类药物由于阻断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影响免疫功能,左旋咪唑有免疫增强作用,环孢素有免疫抑制作用理化条件的改变,甘露醇高渗溶液的脱水作用5 药物的转运作用生物膜结构,液态镶嵌模型转运的方式及分子机制,一被动转运: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不耗能,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没有饱和现象,扩散速率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和药物的脂溶性,浓度越高,脂溶性越强,扩散越快)滤过(水溶性极性和非极性物质通过水通道滤过的方式)二主动转运载体介导的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载体与被转运物质发生迅速可逆的相互作用,对转运物质有相当高的选择性。

三异化扩散载体介导,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四胞饮吞噬作用五离子对转运6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吸收途径:1内服给药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对于固体型制剂,吸收前药物首先从剂型中释放出来,这是一个限速步骤,常常控制吸收速率,一般溶解的药物或液体剂型较易吸收影响因素:排空率PH 胃肠内容物的充盈程度(大量的食物可以稀释药物从而降低浓度影响对药物的吸收)药物的相互作用(有些金属或矿物质可与四环素类药物发生螯合作用,阻碍药物的吸收或使药物失活)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门静脉吸收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是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2 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和皮下注射)3 呼吸道给药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麻醉药和其他气雾剂药物可通过呼吸道吸收4 皮肤给药浇淋剂(两个条件,一是药物必须从制剂机制中溶解出来,然后穿过角质层和上皮细胞,二是由于通过被动扩散吸收,故药物必须是脂溶性)分布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一与血浆蛋白结合以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方式,二组织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产代谢产物的过程:分两步,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第二步为结合反应排泄药物的代谢产物或原型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肾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胆汁排泄:肝肠循环(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过程中,某些具有脂溶性的药物如西环素类可被直接重吸收,另一些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则可被肠道微生物的B-葡萄甘酸酶水解并释放出原型药物,然后被重吸收)乳腺排泄:注意弃奶期。

药物的基本作用名词解释

药物的基本作用名词解释

药物的基本作用名词解释药物是人类长期以来为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所使用的一种重要工具。

在医学领域,药物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各种机制对人体产生影响,以达到治疗、预防、诊断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本文将对药物的基本作用名词进行解释,从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角度展开叙述。

1. 治疗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是指通过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并促进康复。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例如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调节免疫反应、改变神经传递等,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常见的治疗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镇痛、抗炎等。

2. 预防作用:药物的预防作用是指通过给予特定药物,阻断疾病的发生或减少患病风险。

例如,疫苗可以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培养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一些预防性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预防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3. 诊断作用:药物的诊断作用是指通过给予特定药物,以观察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来确定某种疾病的存在或排除。

这类药物通常包括显影剂、造影剂等,能够在体内产生特定的影像,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例如,通过注射口服葡萄糖溶液,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在显像仪上观察代谢情况,可以帮助诊断肿瘤、心脏病等。

4. 缓解作用:药物的缓解作用是指通过给予特定药物,减轻疾病或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类药物通常用于慢性病、症状性疾病等,以减轻疼痛、缓解剧烈症状为主。

例如,镇痛剂可以通过干扰神经传递途径,减少疼痛信息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感。

5. 支持作用:药物的支持作用是指通过给予特定药物,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支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这类药物通常用于急救、危重病患者以及术后恢复等情况。

例如,输液药物可以通过提供营养、水分等,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支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药物的基本作用决定了其在医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理解药物的各种作用,人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药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潜在风险。

然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5.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 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 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 解救无效。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 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
内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 )
反应激活受体的能力
效能
[DR] E = Emax RT
10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及其内在活性对量效曲线的影响
A:
亲和力:a=b=c 内在活性:a>b>c
B:
亲和力:x>y>z 内在活性:x=y=z
四、作用于受体药物分类
(一) 激动药(agonist)
量-效曲线:
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 为横坐标作图则得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一、药理效应按性质可以分为量反应和 质反应两种情况。
(一)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1)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 量变,可用具体的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 示。
可用拮抗参数(pA2)表示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 强度,其含义为: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时,若2倍 浓度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 激动药所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 的负对数值为pA2。pA2越大,拮抗作用越强。pA2 还可用以判断激动药的性质,如两种激动药被同一 拮抗药拮抗,且二者pA2相近,则说明此二激动药 是作用于同一受体。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 存的药理效应。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实验预习】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药物的兴奋、抑制、局部、吸收作用等。

【实验原理】药物的基本作用除包括药物作用(drug action)和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外,还包括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药物作用结果又包括治疗效果(简称疗效,therapeutic effect)和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两方面。

普鲁卡因(procaine)是最常用的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通过局部给药可阻断用药局部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产生,由此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但吸收过多又可以产生惊厥(兴奋)等中毒症状。

地西泮(diazepam)是苯二氮卓类常用的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atics)。

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对中枢的抑制作用而产生。

其作用机制是与中枢相应部位的苯二氮卓受体结合,氯离子通道开放增加,氯离子内流,突触后抑制效应增强。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与药品】注射器(5ml),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0.5%地西泮溶液,2%硫喷妥钠溶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兔1只称重,先观察其正常活动情况,如四肢站立和行走姿态,并用针刺其后肢,测试有无痛觉反射。

2.由一侧坐骨神经周围(使兔做自然俯卧式,在尾部坐骨脊与股骨头间摸到一凹陷处)注入5%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ml/kg。

2 min~3 min后观察和测试同侧后肢有无运动和感觉障碍,并与对侧相比较。

3.待局部作用明显后,肌内注射5%盐酸普鲁卡因1 ml/kg,观察中毒症状(惊厥)出现与否4.待出现明显中毒症状时,立即由耳缘静脉注射0.5%地西泮溶液0.5 ml/kg 或2%硫喷妥钠溶液0.5 ml/kg,至肌肉松弛为止。

5.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实验注意事项】局麻坐骨神经部位要找准确,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是指能够治疗、预防或缓解疾病的物质,它们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外用等方式进入人体,发挥其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调节疾病状态,使人体恢复健康。

一、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性质、用途和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按照药物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可分为生物碱类、激素类、抗生素类、维生素类等;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对症治疗药物和调节病理状态的药物等。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调节疾病状态,使人体恢复健康。

药物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抗菌作用:抗生素是指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抗生素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等方式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细菌感染的目的。

2. 消炎作用:消炎药是指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的药物。

消炎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降低血管通透性等方式发挥作用,从而减轻疼痛、肿胀等炎症症状。

3. 镇痛作用:镇痛药是指能够减轻疼痛的药物。

镇痛药可以通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增加疼痛门控机制的抑制等方式发挥作用,从而减轻疼痛。

4. 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药是指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免疫调节药可以通过增强或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目的。

5. 代谢调节作用:代谢调节药是指能够调节人体代谢过程的药物。

代谢调节药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代谢酶的活性、调节激素的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目的。

6. 心血管作用:心血管药是指能够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药物。

心血管药可以通过扩张或收缩血管、增加或减少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等方式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7. 神经调节作用:神经调节药是指能够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神经调节药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等方式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焦虑、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
化学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如酸碱反 应和沉淀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 有电子的转移(或电子对的 偏移),反应物和生成物在 前后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2 Part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 (1)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1 Part
常用元素的化合价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得失电子的数目,化合价的正负与离子所带电荷一致。
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 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化合价的正负由电子 对的偏移来决定。电子对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为负价;电子 对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原子就为正价。
8.继发反应和后遗反应
继发反应是指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 发的不良后果。后遗反应是指血药浓 度已降到有效值以下仍然残留的药物 效应。
1 Part
常用元素的化合价
什么是化合价?化合价与物质的组成有怎样的联系?
物质
HCl
原子个数比
1:1
H2O
NaCl
Fe2O3
2:1
1:1
2:3
结论: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 一种性质,用来表示原子间化合的数目。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对 症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疾病症状但并不能消除体 内的致病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只能 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对因治疗的目的 是消除致病因素,与对症治疗同样重要。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1.副作用
使用正常剂量药物时,伴随着治疗作用出现的与治 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医学超级全之药理机能实验】药物基本作用

【医学超级全之药理机能实验】药物基本作用

【医学超级全之药理机能实验】药物基本作用
药物基本作用指的是药物在人体内的机能,可以通过药理机能实验进行研究和分析。

药物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治疗作用:药物可以对疾病进行治疗,包括对疼痛、感染、肿瘤等病症的治疗。

2. 镇痛作用: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痛觉传递,减轻或消除痛感。

5. 抗癌作用: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用于防治肿瘤。

6. 生理调节作用:药物可以通过影响机体内生理调节系统,调节人体的内部状态,如减压、降血糖、降血脂等。

7. 毒理作用:药物还可能产生毒性反应,引起不良反应或毒性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通常是通过与特定的分子结合来实现的,这些分子包括受体、离子通道、酶、核酸等。

药物与这些分子结合后,可以改变其构象、激活或抑制其功能,从而产生药理反应。

药物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其分子特性,还取决于剂量、给药途径、作用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因此,在研究药物的基本作用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通过药理机能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疗作用:药物的首要作用是治疗疾病或缓解疾病症状。

不同类型的药物针对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例如,抗生素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止咳药可以减轻咳嗽症状,抗过敏药可以减少过敏反应,降压药可以控制高血压等。

二、预防作用:一些药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疫苗可以引起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以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卵泡的发育和排卵,起到避孕的预防作用。

三、替代作用:有些药物可以取代人体缺少或无法产生的物质,起到替代作用。

例如,激素替代疗法可以用药物提供人体缺乏的激素,例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

这样可以帮助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

四、促进作用:一些药物可以促进某些生理过程的进行。

例如,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可以提高肠道的运动速度,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扩张血管,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五、抑制作用:一些药物可以抑制某些生理过程的进行。

例如,抗凝药可以抑制血液凝固,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抗癫痫药可以抑制癫痫发作。

六、麻醉作用:某些药物具有麻醉作用,可以使人体处于无痛或半麻痹的状态。

麻醉药被广泛用于手术过程中,使患者在手术期间不感受疼痛。

七、镇静作用:镇静药可以减轻紧张、焦虑和兴奋状态,使人体放松和安静。

镇静药被用于各种需要精神放松的情况,如手术前的紧张、睡眠困难等。

总结起来,药物的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治疗、预防、替代、促进、抑制、麻醉和镇静等作用。

通过合理应用药物,可以帮助人体恢复健康或者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然而,在使用药物时,我们必须谨慎并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是指能够治疗、预防或缓解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和免疫等方面,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的作用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疾病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治疗疾病。

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杀死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阻断疾病的发展。

例如,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抗病毒药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抗真菌药可以杀死真菌,从而治疗相应的感染性疾病。

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来治疗疾病。

例如,降血压药可以降低血压,治疗高血压;降糖药可以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抗抑郁药可以改善情绪,治疗抑郁症等。

2. 预防疾病药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预防疾病。

例如,疫苗可以通过注射病原体的病毒、细菌等成分,让人体产生抗体,从而增强免疫力,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此外,一些药物还可以预防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如防止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

3. 缓解症状药物还可以通过缓解症状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抗过敏药可以缓解过敏反应;抗痉挛药可以缓解肌肉痉挛等。

4. 调节生理功能药物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来改善疾病状态。

例如,激素类药物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调节药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

5. 毒副作用药物的使用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

毒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人体其他正常组织和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的健康微生物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某些降糖药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导致头晕、出汗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权衡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风险。

总之,药物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和免疫等方面,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的作用机制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使用药物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伤。

药物的基本作用名词解释药理学

药物的基本作用名词解释药理学

药物的基本作用名词解释药理学药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甚至可以预防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然而,我们对于药物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使用过程中,忽略了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机制。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如何影响生物体的学科,它揭示了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为我们更好地使用药物打下了基础。

1.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主要作用包括治疗疾病、缓解症状以及预防疾病。

治疗疾病是药物的最常见作用之一,通过抑制病原体或调节机体功能,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健康。

例如,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抗癌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生长,用于癌症治疗。

缓解症状是另一种重要的药物作用,例如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降低不适感。

此外,一些药物还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如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 药理学的研究对象: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生物体是药物作用的对象,它可以是人类、动物,甚至是微生物。

研究的范围涵盖了整个生物体,从分子水平到器官水平,从细胞到组织,从个体到群体。

通过对不同生物体的反应观察和研究,药理学可以揭示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特定效应的过程。

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是与生物体内的靶点结合。

靶点可以是蛋白质、酶、激素受体等,药物通过与这些靶点结合,改变其功能,从而产生相应的效应。

例如,β受体阻滞剂可以与β受体结合,阻断其激活信号,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

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改变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调节基因表达等方式影响生物体的功能。

4. 药理学的应用: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药物研发、药物治疗和药物安全等方面。

药物研发是药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科学家可以设计新的药物分子,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药物治疗是药理学的主要应用之一,它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通过合理使用药物,医生可以治疗疾病,帮助患者康复。

3第三章药效学

3第三章药效学
物、寄生虫
药理(效应)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这种
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药物作用还有其选择性---对某些器官作用明显。
与药物分布、器官(生化、结构)差异有关

作用特异性与选择性不一定平行:

沙丁胺醇特异性高,选择性高。 阿托品特异阻断M受体,但选择性低。 特异性强和(或)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较好; 效应广泛的药物副反应较多。
(二) 质反应量效关系



如以对数剂量为横坐标、以阳性率表示其效 应为纵坐标,则为对称的钟型曲线(正态分布 曲线); 当纵坐标为累加阳性率(频数累加)时,其曲线 为对称的S型曲线。 在实际工作中,常将实验动物按用药剂量分 组,以阳性反应百分率为纵坐标,以对数剂 量为横坐标作图。则可得S形量效曲线。
受体的特性





灵敏性: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 合就能产生显著的效应 特异性:对相应的配体有极高的识别能 力 饱和性:受体数目有限,作用与同一受 体的配体之间存在竞争现象 可逆性:解离后可得到原来的受体和配 体 多样性:是受体亚型分类的基础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经典的受体学说-Clark占领学说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一.剂量的概念


剂量即用药的份量。药物剂量的大小,是 决定药物在体内浓度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 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 药物在体内浓度愈高,作用亦愈强。但超 过一定范围,就可引起质变,发生中毒反 应甚至引起死亡。 按剂量的大小于药物效应的关系,可依次 分为①无效量、②最小有效量、③常用量、 ④极量、⑤最小中毒量、⑥中毒量⑦、最 小致量和⑧致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方式/类型
1.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2.药物效应(宏观):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的结果。

二者稍有区别。

如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阻M-R,而其效应则是扩瞳。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按药物作用部位分:
1.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在用药部位直接产生作用。

2.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生的作用,也称为吸收作用。

(三)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按用药目的分:
1.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如P-G治疗脑膜炎。

2.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如吗啡镇痛,阿斯匹林解热。

(四)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从药物作用先后分:
原发(直接)作用:指药物被吸收后对机体首先产生的作用。

继发(间接)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机制引起远隔器官功能改变。

(五)药物的作用性质
1.调节功能:调整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兴奋(亢进)/抑制(麻痹)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和抑瘤,达到治疗目的作用。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补充机体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不足。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药物是通过机体而发挥作用的,它干扰或参与机体内在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而达到用药目的。

各种药物性质不同,其作用原理也不尽相同。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理化条件的改变:此类药物主要是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如抗酸药通过简单的化学中和反应使胃酸度降低,从而达到治疗溃疡病的目的; 甘露醇高渗液进入血液甲从肾脏排出,可从周围吸收水分,从而达到抗脑水肿和利尿的作用。

二、补充或干抗代谢物质:人体内各种维生素、激素及铁、钙、钠、钾等的缺乏均可致病。

如能适当补充此类物质即可治病。

某些药物以其结构与某些物质相类似而以假乱真,达到抑制细胞生长的目的。

如磺胺药与对氨基恭甲酸竞争参与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生长。

三、对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许多药物通过对酶的抑制而发挥作用,通过促进酶的作用而显效。

如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酪酶,可促进肠蠕动;胰岛素激话己糖撤酶而促进糖代谢作用。

四、对细胞膜的作用:各种利尿药就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再吸收水和钠而发挥利尿作用的。

苹妥因钠通过稳定细胞膜而呈现抗顾痈、抗心律失常作用。

青雷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膜台咸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药物作用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叫作对固治疗,即治本。

如抗生素杀灭体内致病微生物、解毒药促进体内毒物的消除。

药物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的叫作对症治疗,即治标。

对症治疗不是根本的治疗,但能改善症状、解除痛楚。

如抗休克、杭心衰、抗惊顾、退热、平喘、解痉等。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

因此,药理效应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的提高称为兴奋、亢进,功能的降低称为抑制、麻痹(paralysis)。

过度兴奋转入衰竭,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抑制。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能引起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的药物受到注意,例如某些物质可以引起细胞癌变,基因疗法能
使机体引出遗传缺陷时或原来没有的特殊功能。

药物作用特异性强的药物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二者不一定平行。

例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但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

作用特异性强及(或)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好。

反之,效应广泛的药物副反应较多。

但广谱药物在多种病因或诊断未明时也有其方便之处,例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

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后者简称疗效并非同义词,例如具有扩张冠脉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抗冠心病药也不一定都会取得缓解心绞痛临床疗效,有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效应的两重性: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